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任务、目标和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2.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解决好这个任务,要做好“五个必须”:(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

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

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

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原则和基本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原则和基本思路

第21卷 增刊2006年4月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JOU RNAL O F B EI J IN G A GRICUL TU RAL COLL EGEVol.21,Sup.Apr.,2006 收稿日期522;修订日期62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原则和基本思路王雪坤1,2(11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保定071001;21北京农学院经济贸易系,北京102206)摘 要: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无疑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任务。

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必须遵循规划先行,经济发展为重,统筹协调和可行性的原则。

在基本思路上,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关 键 词:新农村;原则;思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我国农村面貌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性巨变。

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任务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无疑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任务。

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综合、和谐和科学的范畴。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产业互动和村民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城乡一体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农村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农村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

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提高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主要从新农村建设的定义、目标、现状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简要介绍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的定义新农村建设是指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文化,构建和谐农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工作。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美丽、富强、文化、和谐、民主的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社会的和谐、农民的幸福生活。

具体表现为:1. 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通过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机化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健康。

3. 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文化。

通过发展多元化经济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4.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扩大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和共同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在不断减少,也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

一方面,农村贫困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及农村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和人才的流失,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增长动力有限,导致农村的整体发展较缓慢。

目前,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较大的挑战和问题。

在实践中,新农村建设发展往往因地制宜,在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更好地照顾到当地的特征和优劣势。

同时,环境污染、农村用地乱占、种养殖污染等问题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些挑战。

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更需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紧密衔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性要求综述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性要求综述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性要求综述作者:李连春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不和或缺的内容,本文主要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以及原则要求进行阐述。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原则要求任务[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01-0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并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2006年中共中央又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党的十八大中又再次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我国政府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明确建设目标,坚持原则要求,走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综合性、系统性的任务,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审视和考虑,其总的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

要想切实做到这五个方面的总要求,必须重点把握以下三点:1.五句话总要求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确保农民有个好收成,如果农村经济水平提不上去,农民经济收入较低,这所有的一切建设都将是空谈。

2.要正确理解总要求中第二个要求“生活宽裕”,宽裕不代表富裕,这主要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考虑,因为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提“宽裕”比“富裕”要更切实际,更加符合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也不会阻碍已经富裕起来的地区继续发展。

3.五句话总要求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整体,要从整体的角度去解读和贯彻,决不能分割来看,五句话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比较丰富,包括了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要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抓落实,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目标明确、内容系统完整、工作非常全面的工程,要与新村庄的建设分离开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我可以为您提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的文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一项战略决策,旨在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明确相关的要求和措施,共同努力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农民利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关注农民的利益。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他们的权益,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二、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是农村的基础,推动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推广创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条件,改善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利、供电、通讯等领域,提升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四、落实乡村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乡村治理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保障,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必须落实好乡村治理,加强村民自治,依法管理乡村事务,维护社会稳定,为农村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兴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必须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支持特色产业,扶持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一项重要决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农业现代化,改善基础设施,落实乡村治理,促进产业发展,才能有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字数:617】。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措施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措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之一,其目标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在我看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农民的内生动力;三是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文化振兴,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五是构建健全的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田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要加强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力度,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稳定和可持续经营。

第三,需要加强对农村人才培养和输送,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人才。

还应加大对农村金融、保险、医疗等服务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需求。

另外,要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乡村自治制度,激发农民自治的活力。

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创新乡村文化产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多方面的,需要全面、深入地推进。

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参与机制,形成合力,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及措施的深入探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不仅仅是对我国农村的发展,更是对实现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我们应该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和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在农村发展方面的重要任务,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农民生活的美好化、农村面貌的整体化。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加强农村路网、水利设施和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充分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实现农业的增效增效、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要加强对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设和支持,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农民的生活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融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结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才能为农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为农村带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设美丽、富裕、整洁、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最佳答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问答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

这 20 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握的原则是什么?答: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是什么?答: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 20 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这 20 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2、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2、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2、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参与。

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

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二、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1 、目标任务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区广大农村开展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和文明村镇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五新一好”(新村镇、新产业、新农民、新经济组织、新风貌和好班子)新农村建设活动。

总体目标是: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充分调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力量,扬优成势,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村组通自来水的基础上,再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在所有村镇全面完成规划编制,文秘吧与市中心城区整体发展规划接轨;率先在全部城镇、中心村完成“三清三改”;率先在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现代化上取得明显成效。

经过5年的努力,全区80%以上的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治安秩序良好”的文明村镇标准。

2024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计划(五篇)

2024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计划(五篇)

2024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计划根据市委部署,河池市科技局今年继续派遣干部前往枫木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为确保今年工作的高效推进,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总体工作要求:本年度工作将以枫木村建设试点为核心,全面理顺各项工作,重点突出科技引领作用,总结经验,加强宣传,充分发挥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的关键作用。

二、主要工作任务:1. 深入枫木村开展全面调研,掌握基本情况,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

____月____日前完成)2. 积极推动新村建设,年内完成第一、二期工程,提升功能与品质,发挥对周边村屯的带动作用。

3. 加强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软硬件设施建设。

积极筹集资金,将科技信息服务站扩建至三层,配备必要设备,实现“三电合一”(电视机、电脑、电话),使其成为培训农民、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传播农村科技知识的重要平台。

4. 组织举办科技培训班,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服务站资源,举办____期以上农民培训班,包括一期党员学习____培训班和两期种养适用技术培训班,围绕枫木村资源保护和利用、桑蚕产业、畜禽水产等产业发展进行培训,提升群众致富能力。

____月底前完成)5. 组织申报并实施《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科技示范》项目,按照要求向自治区科技厅提交项目申报材料,并在项目立项后认真组织实施,推动枫木村资源产业的科学发展。

____月____日前完成项目申报材料)6. 策划包装枫木村部和科技信息服务站,完善室内规章制度,重新设计并上墙;制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图片展板;为科技信息服务站悬挂醒目标牌。

7. 策划建造宣传窗,设计一个长____米,高____米的宣传窗,主要用于宣传国家农村方针政策及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8. 配合河池镇党委和枫木村委开展两委换届选举及其他相关工作。

9. 做好总结汇报和宣传工作,认真总结枫木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的经验,特别是“1+1+1”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争取在河池日报和河池电视台发表多篇报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原则是指在坚持党的领导、农民主体地位、城乡一体发展的基础上,遵循一系列重要原则,推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富足有保障、乡村精神文明提升的目标。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和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农村发展要紧紧围绕农民实现稳定增收,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在农村工作中,要深入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和利益诉求,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参与到各项决策和工作中,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工作真正为农民谋利益、解难题、增福祉。

二、坚持城乡一体发展的基本原则城乡一体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坚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中心-农村边缘”的发展格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统筹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均衡发展。

同时,要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理念,推动农村产业绿色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生态的新农村。

在农村建设中,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适宜农业生产、宜居宜业的绿色家园。

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市场有效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要科学规划、强化扶持、创造条件,推动市场主体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要充分激发村民的创造活力和农民的内生动力,促进农民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标和建设重点2019-10-08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业反哺农业、城市⽀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针,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历史任务,为进⼀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个时期的“三农”⼯作指明了⽅向。

新中国成⽴以来特别是改⾰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的成就,农业综合⽣产能⼒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农民收⼊不断增长。

2005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9,450.9亿元,农民⼈均纯收⼊提⾼到3255元。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形成了城乡⼆元结构,农业⽣产相对落后,城乡收⼊差距持续扩⼤。

总体上看,农村的⽣产⽣活条件远不如城市,农村的社会事业和精神⽂明建设严重滞后。

我国往年的城乡居民⼈均收⼊⽐为3.2:1,绝对收⼊差距为7238元。

相当⼀部分农村存在饮⽔难、⾏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困难。

⽐如,全国约有⼀半的农村劳动⼒未达到初中⽂化程度,三亿多农村⼈⼝的饮⽔安全问题尚未解决。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业反哺农业、城市⽀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针,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历史任务,为进⼀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个时期的“三农”⼯作指明了⽅向。

现在,结合“三农”⼯作实际,谈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标和建设重点的⼀些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项涉及⾯⼴的系统⼯程。

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党的⼗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产发展、⽣活宽裕、乡村⽂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稳步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华⼈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改善农村⾯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深化农村改⾰六个⽅⾯提出了战略⽬标和建设重点。

发展现代农业,要稳步提⾼农业综合⽣产能⼒,确保基本农⽥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附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

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附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

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附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以“村美、民富、班子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

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对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特别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的文明进步,影响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发展构筑新的平台,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当务之急。

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清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狠抓落实。

首先,新农村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是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民心工程,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具体生动的实践。

其次,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要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以统筹发展的新思路,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效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再次,新农村建设是推进“两个率先”的根本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推进“两个率先”是当前我市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2.23•【字号】武发[2006]1号•【施行日期】2006.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武发[2006]1号2006年2月23日)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具有武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1、目标任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农村工作,以科学和谐、城乡统筹、依靠自身、综合发展,建设适宜创业和生活的农村新社区为目标,在全市农村推进致富门道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等“四到家园”,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农村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

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一10%,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2、基本原则:一是规划先行原则。

根据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卫星城、建制镇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认真编制村湾建设规划,科学调整村湾布局,合理确定建设项目。

特别要坚持城镇化、土地集约化经营方向,积极稳妥地做好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规划。

二是自愿参与原则。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行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分级负责、民办公助,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三是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发展水平和人文风俗,在统一要求、严格标准的基础上,选择具备条件的村进行试点,探索各具特色的家园建设模式。

新农村建设方案(四篇)

新农村建设方案(四篇)

新农村建设方案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休宁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经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现制定《西田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____和____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创建文明村庄为重点,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十年努力,使新农村建设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准。

二、实施原则1、规划先行的原则。

严格按照五城镇《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认真做好与农田保护、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专项规划衔接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留作空间,编制好各中心村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2、分类指导的原则。

结合各自然村的实际,本着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客观规律,合理确定各村属于“新建型”、“改造型”,还是“撤并型”。

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围绕“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的思路。

“一个保留”,就是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建筑文化。

“两个坚持”,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律。

“三个不”,就是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

3、依法整治的原则。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的总体要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措施,开展环境整治工作。

制定的政策措施既要结合实际,又要注重合法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

4、整体推进的原则。

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规民约等村庄管理制度,倡导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首先素质。

三、目标任务根据全村现实情况,选择中洲、笔太、光家里、西河一、西河二、等____个村民组作为西田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示范村组。

新农村建设目标

新农村建设目标

新农村建设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全面,“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各方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乡风文明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支持,村容整洁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管理民主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四)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农村新面貌,使农村成为人们享有幸福感的美好家园。

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五)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

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中央领导同志和许多专家深入各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到国外考察后,在总结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农村是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党和政府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民是推动农村发展的主力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味着要实现农村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并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基础。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1. 产业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集约化和农民收入增长。

2. 生态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

3. 脱贫攻坚:持续深化农村扶贫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4. 农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权力运行机制,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农民自治水平。

5. 乡村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农耕文明,培育乡村文化产品和乡土文化精品,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路径1.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农民人才,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2.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农民收入。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农村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4. 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多元化发展,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能力建设。

5. 引导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乡村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承载地。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一、背景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二、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

这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实力。

三、农民生活质量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这包括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等。

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四、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新农村建设还需要注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这包括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等。

通过培养农民的技能和创业意识,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五、推动农村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还需要注重农村土地整治。

这包括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农用地集约化利用,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等。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安排土地资源,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六、保障农民权益新农村建设还需要注重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这包括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民劳动权益保障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民保障机制,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七、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农村环境保护。

这包括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营造宜居的农村环境。

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这包括加强城乡规划协调,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社会经济与城市经济互动等。

通过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九、创新农村治理机制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创新农村治理机制。

这包括发挥农民自治组织作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治理体系,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十九讲讲稿陈锡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正是从这一实际国情出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要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的论述。

根据中央的这一战略部署,200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着重研究了继续加强“三农”工作、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的问题。

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审定,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部署。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春节前,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的课题就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元宵节刚过,中央又举办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在开班式和结业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2月21日,中央已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下面,我就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结合工作中的体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谈几点认识,供领导和同志们参考。

一、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不是一个新概念,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以前的文献中也曾多次出现过。

去年10月11 日,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但这不是对以前概念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

从思路看,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指导方针更明确。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与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农村也在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从城市化的进程到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农村的面貌正在逐渐改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一、改善农民生活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农民的生活。

农民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辛勤劳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要努力满足农民的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让他们过上更加幸福、舒适的生活。

二、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农村的命脉,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通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可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三、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是重要任务之一。

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需要优化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医疗保障制度和文化设施,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改善农村环境在农村建设中,改善农村环境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农村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打造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

五、促进农村社会充实农村社会的充实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

通过加强农村组织建设、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培育农村社会文化等,可以提升农村社会的组织能力和凝聚力。

同时,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六、保障农民权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应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权益,确保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

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任务之一。

包括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方面,都需要加大投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
本原则、总体目标
发布机构: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发布时间:2009-10-26
09:54:51
主题分类:国民经济发展规
划、计划,
索引号:
000000248/2009-13928
关键字: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尊重农民意愿,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小康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围绕浐灞生态区整体发展规划,加强村庄和民宅的规划、建设与管理,重点建设以集中居住为主的集镇式新村;以转变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新组织;加快提升农民科技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培育造就新农民并逐步转变为新市民;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树立新作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
——政策引导,农民主体。

要加强组织引导,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整
合资源,搞好服务;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群众最需要并有条件的事情办起,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

——富民为先,统筹发展。

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放在首位,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非农产业,培育主导产品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防止片面化和单打一。

——规划先行,基础突破。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编制规划,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从村容村貌整治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劳民伤财。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一村一策,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和发展模式;根据农村现状,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做到提升一批、改造一批、建设一批,不强求一律,不搞一刀切。

——试点示范,循序推进。

要坚持先易后难、抓好试点,总结经验、示范推广,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切忌盲目攀比、急功近利。

——创新机制,规范运作。

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把握规律,大胆创新,建立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项目运作和民主管理等长效机制,使新农村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
通过10至15年努力,使全市农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繁荣,群众生活安康,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民风文明,公共服务配套,村务管理民主,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最终实现农村向城镇、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体制,完善农村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科学发展规划,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规范村镇规划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基本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村产业化体系,形成能够支撑农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生产力格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科学致富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都市产业主或产业工人。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民的互助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意识,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树立农村新风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