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 跨学科实践活动6《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 跨学科实践活动6《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6《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6: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家用燃料的变迁:介绍我国家用燃料从柴草、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

2.不同燃料的特性:分析柴草、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燃料的化学成分、燃烧产物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理使用家用燃料:探讨如何合理选用家用燃料,提高燃料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调查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家用燃料在当地的变迁及使用情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家用燃料的变迁,认识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合理使用燃料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通过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调查、分析数据等科学探究能力。

2.知识整合: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了解不同燃料的特性和环境影响,提高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

3.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注家用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合理使用燃料和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

4.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能源变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待燃料使用问题的客观、严谨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家用燃料的变迁历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合理使用家用燃料的方法及节能减排的措施。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燃料的化学成分、燃烧产物及其环境影响。

2.设计并实施有效的调查实践活动,分析调查结果。

四、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体展示家用燃料的变迁历程,结合图表和实例讲解不同燃料的特性和环境影响,加深学生的理解。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家庭中合理使用燃料的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并总结节能减排的方法。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答案:C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能燃烧,因为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有氧气参加,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A.石油炼制B.太阳能发电C.燃煤脱硫D.酒精作燃料答案:B分析:低碳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A、石油炼制,石油是含碳的有机物,石油产品应用会产生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燃煤脱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答案:A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说法错误;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C、物质燃烧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物质燃烧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说法正确;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说法正确;A。

4、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A.AB.BC.CD.D答案:D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温度到达着火点A、水温5℃,未达到白磷40℃的着火点,故不能燃烧,A选项错误;B、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氮气不支持燃烧,故B选项错误;C、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C选项错误;D、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且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因此白磷会燃烧,D选项正确;故选D。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条件的作用。
a.展示不同可燃物的燃烧现象,如木材、蜡烛、汽油等,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可燃物。
b.演示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明白氧气的重要性。
c.解释着火点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影响燃烧过程。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已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存在误区,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澄清。
2.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和训练。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化学实验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撰写一篇关于燃烧和灭火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字数在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举例生动。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火灾逃生计划,包括逃生路线、灭火器的摆放位置、如何报警等,并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由家长签字确认。
6.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并在下次课堂上提交。
1.请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总结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灭火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灭火方法,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并举例说明。
2.设计一道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实验方案,要求方案中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并在下一节课前提交给教师。
3.深入生活,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燃烧现象,分析其是否符合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并思考如何进行安全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内容概述】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

课题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课题2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使用生活燃料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单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分析探究常以情景题出现,尤其是新科技中使用的燃料和能源,更是中考的热点。

【学习目标】重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可再生性。

4. 化石燃料的特点及用途。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4.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分析】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熟记目前使用的新能源为氢气、乙醇等,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主要考查氢能的优缺点、及制备,在此基础上与环境污染相联系,举例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的种类。

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大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大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燃烧与灭火“燃烧和灭火”是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的内容。

教材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前承接化学变化的物质变化、现象、表征、条件等维度的内容,后联系化学变化的能量、调控以及化学学科与社会发展等维度的内容。

本课题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形成“条件是认识化学变化的一种基本视角”,深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的化学观念。

同时渗透了以实验为主进行证据推理的科学探究实践、对比与变量控制的科学思维和对“化学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认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讲述】你所设计的实验是如何证明燃烧条件的?请用如下模型展示并分享你的实验方案、现象及结论【提问】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我们得出了燃烧条件模型,即“火三角”,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结合“火三角”,将燃烧的定义模型化?引导学生得出燃烧模型:【演示】火折子“吹气生火”任务3.驭火有方——揭秘火折子保存火种的方法【提问】盖上盖子,火折子为什么没熄灭?【演示实验】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定蜡烛燃烧前和熄灭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

【提问】这个实验让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修正“火三角”,绘制蜡烛燃烧时的氧气浓度数轴。

【提问】当氧气浓度介于C1C2之间时,燃烧情况如何?【展示】火折子的竹筒构造,揭秘火折子保存火种的方法。

【提问】如何使火折子燃烧旺盛起来?【提问】使用完后,如何真正熄灭火折子?灭火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形成燃烧、控火、灭火模型:【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1.“情境”“活动”与“任务”三位一体,聚焦素养并落实素养发展。

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情境”“活动”与“任务”三位一体教学设计,其“情境”、“活动”与“任务”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任务”与“活动”分别回答了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情境”则提供了学习背景,情境对于激发和推动学生化学学科认识活动和化学学科实践活动,促进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七单元 单元知识复习(共13张PPT)

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七单元 单元知识复习(共13张PPT)

(1)由煤的结构片段可知:煤的组成元素中除C、H、O、S外还含有 N (填元素符
号)。 (2)煤的焦化属于 化学 变化。
(3)煤的气化过程中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生成两种气体燃料,其中一种是单质,该单
质是
氧气。
(4) 提 高 煤 的 燃 烧 效 率 能 节 约 煤 炭 资 源 , 写 出 一 种 提 高 煤 的 燃 烧 效 率 的 方
(2)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及可能,应立即拨打 119火警 电话,并采取自救措施,如
用 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
靠近地面 或
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二、化石燃料



CO2+2O2H
三、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要有 足够的空气 。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
接触面积 。
2.燃烧不充分的缺点 (1)产生的热量 减少 (2)产生 一氧化碳
单元知识复习
一、燃烧与灭火 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 化反应叫做燃烧。
氧气发生的一种
可燃物
2. 燃烧的条件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 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移走可燃物
3.灭火原理 隔绝 氧气
降低
温度
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
4.火险应对措施
(1)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 灭火器 扑灭。
(2)加油站、仓库等地方要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是因为这些地方存在着大量
的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
,当遇火或温度较高时,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
(3)实验室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其灭火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 。
常考点2: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安全常识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科学解释和科学思维三个方面。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通过学习燃料的分类和性质,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燃烧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培养科学解释的能力。此外,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燃料及其利用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火灾案例,引出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灭火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3.灭火的方法:灭火可以通过冷却法、隔离法或抑制法来实现,分别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或抑制燃烧反应来终止燃烧。
4.燃料的分类与性质:燃料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它们具有不同的燃烧过程和能量释放特点。
5.燃烧与能量: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

九年级化学(⼈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法规律总结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1.认识的燃烧的条件并会依据燃烧的三个条件解释“燃烧了”或“没燃烧”的原因。

2.认识灭⽕的原理并会依据灭⽕原理解释“⽕灭了”的原因。

3.知道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点的情况有: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缓慢氧化放热、电器产⽣的电⽕花、发动机等产⽣的各种明⽕。

4.知道着⽕点低的物质容易点燃;知道空⽓流动加快即能提供更多氧⽓,⼜能带⾛⼤量热起到降温作⽤。

5.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灾⾃救等常识。

1.探究燃烧三个条件的实验:提⽰:⽩磷着⽕点是40℃,红磷着⽕点是256℃。

⑴⽣活中我们知道,⽯头和⽔是⽆法燃烧的,由此推理,要燃烧的第⼀个必备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

⑵如图所⽰的实验现象是:A.铜⽚上的⽩磷燃烧了,B.红磷没燃烧,C.⽔中的⽩磷没有燃烧。

A 与B 对⽐说明燃烧需要满⾜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着⽕点,A 与C 对⽐说明燃烧需要满⾜的条件是要与氧⽓接触。

⑶综上所述,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是可燃物、要与氧⽓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点。

⑷要使⽔中⽩磷燃烧,⽅法是把氧⽓通到⽩磷上。

2.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现象,并练习有关燃烧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格式:⽇常中,⽩磷要浸没在⽔⾥,原因是⽩磷是可燃物且着⽕点很低,暴露在空⽓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易使温度达到着⽕点⽽燃烧,放在⽔中能隔绝氧⽓。

3.灭⽕原理:⑴灭⽕原理:隔绝氧⽓、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⑵灭⽕原理应⽤:下⾯是⼀些灭⽕实例,试分析所⽤的灭⽕原理:①油锅着⽕可盖上锅盖,灭⽕原理是隔绝氧⽓;②柴草着⽕可泼⽔灭⽕,灭⽕原理是⽔蒸发吸热能使柴草的温度降到着⽕点以下;③森林着⽕可在⼤伙蔓延的前⽅割出⼀条隔离带,灭⽕原理是清除可燃物;④野外野营时,可⽤沙⼟覆盖压灭篝⽕,灭⽕原理是隔绝氧⽓。

4.常见灭⽕器,及灭⽕常识分析(紧扣灭⽕原理进⾏分析和表达):⑴灭⽕器种类及灭⽕对象:扑灭⽊材、棉布等⽕灾常⽤泡沫灭⽕器;扑灭档案、图书、电器、档案材料的⽕灾常⽤CO 2灭⽕器;扑灭燃油、燃⽓的⽕灾常⽤⼲粉灭⽕器。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燃料及其利用本单元主要的化学概念:(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4)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5)化石燃料的利用;(6)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7)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8)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9)学科九年级化学总课时单元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授课人单元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本课题主要内容是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更倾向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本课题内容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知识相联系,突出化学在科技、生活、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题2本课题主要内容是燃料的合理利用与研究,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燃料的不节制不合理的使用会增强温室效应,影响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本课题继续深入研究燃料以及其他能源的合理利用。

综合性较强,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学习化学,了解化学,应用化学的意识。

树立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主要学习燃料的燃烧和灭火原理,以及对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紧接上一单元先学习燃烧和灭火,注重实际生活与化学知识的紧密结合。

先从实验探究开始学习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透过现象研究其本质,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再进一步学习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了解化石燃料的资源现状,了解化石燃料额开发和利用,珍惜化石资源,树立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氢气的制取实验,探究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培养学生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的内容多以实验探究活动进行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课:第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课:第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复习课本第七单元内容,梳理溶液、酸碱盐及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点,做好课后笔记。
2.完成课后练习题:
(1)选择题:针对溶液、酸碱盐的概念、性质及用途,设计5道选择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填空题: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设计5道填空题,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分类。
(2)酸、碱、盐的性质、用途及相互转化。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1)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及相互关系。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
(3)将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酸碱盐相互转化的实例分析。
2.教师引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学生解答: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3.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4.增强环保意识,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关注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化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对溶液、酸碱盐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仍存在以下问题:对溶液的分类、组成及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能力较弱;缺乏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强化概念理解;二是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能力;三是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①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全部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全部课件
A.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乘坐公交车时,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 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
基础巩固题
2. 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 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然后 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 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例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下列 成语中,关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
是( B )
A.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而燃烧
B.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C.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D.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连接中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全部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火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为了更好地了 解和使用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燃烧和灭火。
3. 通过学习,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2. 能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 常现象。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能力提升题
1.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 被点燃的原因是( C )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课题1 燃料的燃烧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课题1 燃料的燃烧

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与调控灭火原理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本课题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一级学习主题“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和“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知识难度较小,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在第一、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对燃烧有所了解,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

本课时将对燃烧的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另外,本课时可以对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及方法: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所出现的不同的现象;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未知知识及方法:学生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2.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4.利用实验学习对比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5.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难点: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提问:1.由上述实验中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总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追问:怎样使水中的白磷,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要着火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1 燃料的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1 燃料的燃烧

感悟新知
考向 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判断
知3-练
类型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例3 [中考·枣庄] 下列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及灭火原
理均正确的是( D )
选项 A
实例 油锅着火
灭火方法 用水浇灭
灭火原理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以下
感悟新知
知3-练
选项 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B 液化气起火 关闭阀门
隔绝空气
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从热量变化的角度,
可将化学反应分为:
(1) 吸热反应:
如:CO2+C
高温
====
2CO。
感悟新知
知5-讲
(2) 放热反应: 如:①燃烧;②缓慢氧化;③其他反应,如
Mg+2HCl===MgCl2+H2 ↑,CaO+H2O===Ca(OH)2 等。
感悟新知
知5-讲
2. 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 (1) 生活燃料的使用:做饭、取暖等。 (2) 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发电、发射火箭等。 (3) 爆炸产生的能量: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 (4) 食物在体内缓慢氧化放出热量:维持体温、提供 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知4-讲
感悟新知
知4-讲
知识链接: 1. 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液化
石油气、天然气; 2. 可燃性液体:汽油、煤油、柴油、酒精等; 3. 可燃性粉尘:如煤粉、面粉等。
感悟新知
考向 考查易燃、易爆物的安全使用
知4-练
类型1:爆炸原理的分析
例5 [中考·百色] 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D )
感悟新知
类型2:火灾中的逃生知识的正误判断
知3-练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当的是()A. 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B. 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C. 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D. 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答案】D【解析】解: A、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利于防止火灾和火灾火场逃生,所以正确.B、易燃、易爆物易燃烧或爆炸,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有危险,所以正确.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面粉厂附近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汽油蒸气和面粉粉尘,点燃后可能爆炸,所以正确.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可能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 D.2.最近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发生了重大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悉事故原因是因为矿中煤仓附近煤尘和“瓦斯”含量过高所引起,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次爆炸一定不是因为煤尘引起,因为煤尘的着火点较高,不易燃烧B. 此次爆炸一定是因为“瓦斯”引起的,因为它是可燃性气体,而跟煤尘无关C.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CH_4气体,矿工进旷时应用明火险查其含量D. 煤尘和“瓦斯”都属可燃物,跟空气混合后很可能引起煤矿矿井爆炸【答案】D【解析】解: A、粉尘易燃烧也有可能爆炸,发生危险,故错误.B、粉尘与瓦斯都有可能遇火发生爆炸,是造成危险的因素.故错误.C、明火检查易引起瓦斯的爆炸,因此不可冒险操作,故错误D、煤尘和“瓦斯”都属可燃物,跟空气混合遇明火很可能会引起爆炸,发生危险,故正确.故选 D3.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 方便添加木柴B. 升高木柴的温度【答案】C【解析】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是利用了增大了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更旺,4.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 石油B. 乙醇C. 煤D. 天然气【答案】B【解析】 A、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答案:D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这是正确的做法,故A正确;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用适当措施,故B正确;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这是逃生的正确做法;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应使用电梯逃生,这样做非常危险,故D错误。

点睛∶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遇到火灾,应采取正确措施保护自己,并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2、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B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使得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不符合题意。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因为火柴的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而不是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错误,符合题意。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而物体的燃烧条件需要氧气的支持,隔绝空气可以使物体与氧气隔绝从而使可燃物灭火。

D、可燃物燃烧的现象取决于:1、氧气的浓度,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将酒精灯灯芯拨得松散些,实际上就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因此正确。

故选B。

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2、保护环境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B.合理使用农家肥和化肥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 D.禁止焚烧秸杆
3.绿色能源不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下列能源中不能称为绿色能源的是()A.铅蓄电池 B.氢能 C.风能 D.太阳能
4.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

它们燃烧后会产生
大量的浓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 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
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 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 B.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 在有易燃易爆的工作场所,严禁化纤类服装
D. 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6.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在桌上起火后,可以用湿布、盖灭,其原理是()
A .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降低酒精着火点 D.使酒精具有不可燃的性质
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8.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
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9.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A.生活常识B.物质鉴别
洗涤剂洗油污一一乳化作用人体缺锌元素一一甲状腺肿大食盐与亚硝酸钠一一品尝羊毛线与棉线一一灼烧
C.安全常识D.环境保护
油锅不慎着火一一可以盖上锅盖灭火火灾烟很大时一一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白色污染一一少使用塑料制品减少酸雨污染一一不使用化石燃料
10.如图是一幅贴在汽车加油站的宣传广告。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A.由玉米生产的乙醇可添加在汽油中作汽车燃料
B.玉米汁可作汽车燃料
C.推广玉米生产的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
D.推广乙醇汽油可适度减轻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共28分)
11.(8分)2011年底,惠州市部分乡镇居民将在广东省率先用上联网管道天然气。

(1)我国许多城市居民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B.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 C.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别约为75%和82.3%,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由。

③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天然气运送过程中需经过除杂、添加无毒臭味剂、减压等处理后才能输送到市民家中。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天然气减压后体积会膨胀的原因。

12.(6分)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则此物质里一定含有元素。

若将此物质隔绝空气加强热,结果生成了水和炭,则原物质里一定含有元素,此反应属于(填“分解”、“化合”或“置换”)反应。

13.(4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理想的制氢方法是。

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

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

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着火点比氢氧化镁(填“高”或“低”)
请回答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填标号)
A. 提供氧气
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

(答一点)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简答题:(本题有1小题,共6分)
15.(6分)2008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七号”。

“神七”载人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的混合物。

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铵发生如下反应:2NH4ClO4高温N2↑+2O2↑+Cl2↑+4X↑
①X的化学式为。

②混合燃料中高氯酸铵的作用是。

③铝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题(本题有2小题,共26分)
16.(12分)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白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①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

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

”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红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l/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l/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17.(14分)炎热的夏季,池塘常有大量气泡从水中冒出,小平想通过实验
来探究此气体的组成。

(1)如图甲,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
由于瓶口偏小不便于收集,你改进的方法是。

(2)如图乙,若用水将瓶中的气体排出,水龙头应接导管(填“ A ”或“ B " ) ;
(3)将气体经除杂、干燥后,在尖嘴导管处点燃,经实验分析该气体是一种含碳、氢元素的可燃性气体。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气体中含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1:点燃气体,在火焰
上方罩一个干燥的证明含有元素
步骤2:
证明含有元素五.计算题(本题有1小题,共10分)
18.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增大蔬菜大棚里空气中的CO2浓度,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

他计划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来制取CO2。

若向大棚中输入88gCO2,问至少需要碳酸钙多少克?
初中化学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