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无机化学-1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知识-6学时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知识-6学时](https://img.taocdn.com/s3/m/bab4fa8431b765ce040814a7.png)
第1次课学时2第一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系(15分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一)、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性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结论:正是由于微观粒子与宏观粒子不同,不遵循经典力学规律,而要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它的运动状态。
2.测不准原理图△ X- AP> h/4 Tt(二)、波函数和原子轨道薛定渭方程: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波动方程。
薛定渭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的基本方程。
它的解并不是具体的数资,而是一个含有三个变量x、y、z和三个参数n、l、m的函数式,叫做波函数表示为6(x,y,z)。
波函数是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性(20分钟)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及发射卫星使用的高能燃料。
4.计算机中信息存储设备。
化学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当今科技已发展到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科学,产生了分子生物学等新型学科。
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化学原理、化学知识和化学分析技术。
二、讲授新课:生物体本身就是多种化合物组成的集合体, 如:细胞,线粒体,溶酶体等等。
电子衍射示意图数式。
图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量子力学中的原子轨道不是某种确定的轨道,而是原子中一个电子可能的空间运动状态,包含电子所具有的能量,离核的平均距离、几率密度分布等。
(三)、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微小体积内出现的几率,称为几率密度,用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
|2表示。
常常形象地将电子的几率密度(|少|2)称作“电子云”。
1s电子云界面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四)、四个量子数及其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 .主量子数(n)(1)取值范围它只能取1, 2, 3……等正整数。
(2)物理意义:①主量子数n是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
②主量子数表示电子离核的远近或电子层数。
在光谱学上常用一套拉丁字母表示电子层,常用K、L、M N O P、Q等符号分别表示n = 1,2, 3, 4, 5, 6, 7。
2 .角量子数(l)(10分钟)几率密度和电子云(30分钟)四个量子数(1)取值范围:为l = 0, 1 , 2,3,…,(n-1),在光谱学上分别用符号s, p, d, f等来表不(2) l的物理意义为:①表示电子的亚层或能级。
无机化学1章-1无机化学计量关系
![无机化学1章-1无机化学计量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3af0c217cd184254b3535e2.png)
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复习整理, 多提问题,多做习题。
认真主动高效第1章 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第1章 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第1章 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1.1 溶液组成标度 1.2 气体的计量 1.3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第1章 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1.1 溶液组成标度
第1章 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第1章 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1)无机化学: 研究的主要对象: 元素及其化合物(除碳、氢 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研究的主要内容: 元素、单质及无机物的来 源、制备、性质、变化和应用. (2)分析化学: 主要研究对象: 分析方法及其有关理论.
第1章 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第4章 沉淀反应 第5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6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第7章 共价键与分子的结构
第11章 过渡元素 (2) 第12章 镧系与锕系元素 第13章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简介 第14章无机化学与生态环境
第1章 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学习要求:着眼于独立自学、独立思考分析能 力的培养,学会运用新旧联系、归纳对比、寻 求相关问题间的异同等方法,分清主次、掌握 重点,全面系统地学好无机化学课程。
阿伏加德罗常数(Avogadro constant)。
若体系中所含基本单元数目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多 少倍,则体系物质的量就是多少。
物质B的物质的量nB :
nB
mB MB
基本单元:分子、原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 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第1章 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例1】 计算5.3 g无水碳酸钠的物质的量:(1)以 Na2CO3为基本单元;(2)以1/2Na2CO3为基本单元。
无机化学1-电大解析
![无机化学1-电大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84dde3c1c708a1294a4413.png)
《无机化学》(药)单项练习-判断题1.强碱滴定一元弱碱的条件为c K b≥10-10。
错2.缓冲溶液之所以具有缓冲作用,是由于外加少量酸碱时,质子在共轭酸碱之间发生转移以维持质子浓度基本不变而造成的。
对3.盐效应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略有增大。
对4.稀溶液的依数性是说溶液的某些性质与溶质的粒子数的多少有关,与溶质本性无关。
对5.同离子效应的实质是由于离子浓度的变化,引起了电离平衡的移动,而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大。
错6.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错7.体系的状态一定,状态函数是值一定,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对8.在化学反应中,△H的符号与Q值相同,△H>0,为吸热反应,表示体系从环境吸热,△H<0,为放热反应,表示体系放热给环境。
对9.浓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浓度可以改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总数。
对10.HAc与Ac―为共轭酸碱对。
对11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过程称之为渗透或渗透现象。
对12.恒温下,增加反应物浓度,活化能增加。
错14.共价键是成键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正负离子靠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其特征是无方向性、无饱和性错15.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仅取决于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还取决于分子的键型是否相同。
对16.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而使解离平衡向左移动,从而降低弱电解质解离度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对17.强酸滴定一元弱酸的条件为c K a≥10-8。
对18.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和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错19.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对20.温度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可以改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总数。
错21.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改变反应的途径而改变了反应的活化能。
无机化学复习题一
![无机化学复习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70e1da0c192e45361066f5f0.png)
无机化学复习题一一、单选题1、多电子原子的能量决定于量子数..................................(B)。
(A) n;(B) n 和l;(C) n、l 和m;(D) n、l、m 和ms。
2、原子的核外M层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B)。
(A) 8 个;(B) 18 个;(C) 32 个;(D) 50 个。
3、下列各电子亚层不可能存在的是........................(D)。
(A) 8 s;(B) 6 d;(C) 5 p;(D) 2 f。
4、主量子数n = 4 时,原子轨道的数目最多是..................(B)。
(A) 32;(B) 16;(C) 8;(D) 4。
5、关于p z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与电子云角度分布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
(A) 前者有正、负,后者全为正(习惯上不标出+);(B) 前者为"双球形",后者为"双纺锤"形;(C) 前者"胖些",后者"瘦些";(D) 前者值小,后者值大。
6.下列说法中符合泡里原理的是(A)(A)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B)在原子中,具有一组相同量子数的电子不能多于两子(C)原子处于稳定的基态时,其电子尽先占据最低的能级(D)在同一电子亚层上各个轨道上的电子分布应尽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
7.在下列氧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处于激发态的是(C)8.某基态原子的第六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时,则第五电子层上电子数目为(C)(A)8 (B)18 (C)8-18 (D)8-329.下列各组量子数,不正确的是(B)(A)n=2,l=1,m=0,ms=-1/2 (B)n=3,l=0,m=1,ms=1/2(C)n=2,l=1,m=-1,ms=1/2 (D)n=3,l=2,m=-2,ms=-1/210.下列基态离子中,具有3d7电子构型的是(C)(A)Mn2+(B)Fe2+(C)Co2+(D)Ni2+11.和Ar具有相同电子构型的原子或离子是(D)(A)Ne (B)Na+(C)F-(D)S2-12.基态时,4d和5s均为半充满的原子是(C )(A)Cr (B)Mn (C)Mo (D)Tc13.在下列离子的基态电子构型中,未成对电子数为5的离子是()(A)Cr3+(B)Fe3+(C)Ni2+(D)Mn3+14.某元素的原子在基态时有6个电子处于n=3,l=2的能级上,其未成对的电子数为()(A)4 (B)5 (C)3 (D)215.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原子的电子构型是()(A)3s23p1 (B)3s23p2 (C)3s23p3(D)3s23p416.角量子数l=2的某一电子,其磁量子数m ( )(A)只有一个数值(B)可以是三个数值中的任一个(C)可以是五个数值中的任一个(D)可以有无限多少数值17.既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又存在配位键的化合物是()(A)H3PO4(B)Ba(NO3)2(C)NH4F (D)NaOH18.下列化合物中,中心原子不服从八隅体规则的是()(A)OF2(B)SF2(C)PCl3(D)BCl219.下列各物质中,那一个的化学键的极性最大()(A)NaCl (B)MgCl2(C)AlCl3(D)SiCl420.下列原子轨道沿x键轴重叠时,能形成σ键的是()(A)p x-p x(B)p y-p y(C)p x-p z(D)s-d z221.下列原子轨道沿x键轴重叠时,能形成π键的是()(A)p x-p x(B)p y-p z(C)p y-p y(D)p x-p y22.下列各个答案中,可能不存在的硫的化合物是()(A)SF2(B)SF4(C)SF3(D)SF623.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不等性sp3杂化的是()(A)BF3(B)BCl3(C)OF2(D)SiCl424.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分子或离子中,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的是(D )(A)CCl4(B)SiF4(C)NH4+(D)ICl4-25.下列分子中,键和分子均具有极性的是()(A)Cl2(B)BF3(C)CO2(D)NH326.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为零的是()(A)BF3(B)NF3(C)PF3(D)SF427、下列化合物中没有共价键的是..............................()。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四版)第一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四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89076fa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9.png)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析化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分析对象可以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这是根据被测物质中是否含有碳元素来划分的。按分析方式可以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前者依赖于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后者则利用各种精密仪器对物质进行测量。另外,根据待测组分的含量,分析化学可分为常量分析、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
分子结构
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分子的几何构型和成键方式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常见的分子结构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晶体结构
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周期性排列形成的固体,晶体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密切相关。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等。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称为酸碱反应,反应中质子转移是酸碱反应的本质。酸和碱的相对强弱可以通过电离常数来衡量。
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实验安全
01
实验安全是实验过程中的首要问题,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防护用品。
环境保护
02
环境保护是每个实验者应尽的责任,需要合理处理实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实验实例
03
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例,如实验室安全规定、废液处理等,来掌握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04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基础
1
2
3
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是进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包括称量、加热、冷却、萃取、蒸发、结晶等操作。
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在进行实验基本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准确、快速、环保等原则,避免误差和事故的发生。
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的注意事项
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例,如硫酸铜晶体的制备、碘的萃取等,来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无机化学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无机化学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9c10975ef78a6529657d5344.png)
V
10.0
1.2 溶 液
一、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 (溶质为A;溶剂为B)
1. 物质的量浓度 (c)
C nA (mol L1)
V
2.摩尔分数(X) xA =
nA ; n总
则:xA +xB =
xB =
nB ; n总
nA nB 1 n总 n总
推广:溶质和溶剂的摩尔分数 之和=1
3.质量摩尔浓度(b)
解:(1) pM RT
M
RT
p
0.5977 103 103 8.314 (273 1000) 97 103
65.2 103kg mol1 65.2 g mol1
(2) 65.2 2.03 32.07
硫蒸气的化学式为S2
只有一种气体
要计算该气体压强: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 气态、液态和固态。 本章重点介绍气体和溶液的一些基本规律。
1.1 对气体而言,主要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道尔顿分压定律 的应用。
1.2 对溶液而言,主要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公式和应用。 1.3 对胶体溶液而言,主要了解其相关性质。(自学)
1.1 气 体
解: PV nRT
PV m RT M
M m RT PV
M
=
0.118创10- 3 Kg 8.315Pa 鬃m3 mol-1 状K-1 73.3创103 Pa 250? 10- 6 m3
(25 +
273)K
M = 16醋10- 3 Kg mol- 1
例1-2:在1000 ℃和97 kPa压力下,硫蒸气的密度是 0.5977 gL-1。试求:(1)硫蒸气的摩尔质量,(2)硫 蒸气的化学式。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大一2017-2018学年无机化学(单元测验一)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大一2017-2018学年无机化学(单元测验一)](https://img.taocdn.com/s3/m/08a21bd84b73f242326c5fca.png)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大一2017-2018学年无机化学(单元测验一)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 下列关于氢原子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电子在r<53pm的区域出现的概率密度大B. 电子在r=53pm处出现的概率最大C. 电子在r=53pm处出现的概率密度最大(正确答案)D. 电子在r>53pm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和概率密度随r的增大都减小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Y│2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B. │Y│2图形与Y图形相比, 形状相同, 但│Y│2图略“瘦”些C. │Y│2在空间分布的图形称为电子云D. │Y│2值一定大于Y值(正确答案)3. 描述一确定的原子轨道(即一个空间运动状态),需用的参数是 [单选题] *A. n,lB. n,l,m(正确答案)C. n,l,m,msD. 只需n4. 下列关于p轨道电子云形状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球形对称B. 8字形平面C. 极大值在x.y.z轴上的双梨形(正确答案)D. 互相垂直的梅花瓣形5. n=4时m的最大取值为: [单选题] *A. 4B. ±4C. 3(正确答案)D. 06. 对于原子中的电子,下面量子数组容许的是: [单选题] *A. n=3, l=1, m=-1(正确答案)B. n=3, l=1, m=2C. n=2, l=2, m=-1D. n=4, l=-2, m=17. 下列对四个量子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电子的自旋量子数是½,在某一个轨道中有两个电子,所以总自旋量子数是1或是0B. 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轨道C. 角量子数l的可能取值是从0到n的正整数D.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决定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正确答案)8. 下列多电子原子中,能量最高的为: [单选题] *A. 3, 2,-2,-1/2(正确答案)B. 2, 0, 0,-1/2C. 2, 1, 1,-1/2D. 3, 1, 1,-1/2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电子所受屏蔽效应越强,电子能量越低(正确答案)B. 电子的钻穿效应越强,电子能量越低C.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的结果引起能级交错D. n值相同,l越小,则钻穿效应越强10. 下面按电离能增加的顺序排列的是: [单选题] *A. C,P,SeB. O,F,Ne(正确答案)C. B,Be,LiD. Li,Na,K11. 第一电子亲和能最大的元素是: [单选题] *A. FB. Cl(正确答案)C. NaD. H12. 为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单选题] *A. 310B. 3d10C. 3s23p63d2(正确答案)D. 3s23p64s213. 有A、B和C三种主族元素,若A元素阴离子与B、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B的阳离子半径大于C,则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次序是: [单选题] *A. B<C<AB. A<B<C(正确答案)C. C<B<AD. B>C>A14. 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单选题] *A. PBr3B. CH4C. BF3(正确答案)D. H2O15. 下列各组物质沸点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HI>HBr>HCl>HFB. H2Te>H2Se>H2S>H2OC. CH4>GeH4>SiH4D. NH3>AsH3>PH3(正确答案)16. 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为零的是: [单选题] *A. NF3B. NO2C. PCl3D. BCl3(正确答案)17. 已知某元素的序号小于36,此元素失去三个电子后,它的角量子数为2的轨道内电子恰好半充满,此元素序号为:[单选题] *A. 25B. 26(正确答案)C. 27D. 2818. 下列物质熔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K2O>CaO>PH3>NH3B. CaO>K2O>PH3>NH3C. K2O>CaO>NH3>PH3D. CaO>K2O>NH3>PH3(正确答案)19. 加热熔化时需要打开共价键的物质是: [单选题] *A. SiO2(正确答案)B. CO2(s)C. MgCl2D. H2O20. 下列各物质化学键中同时存在键和键的是: [单选题] *A. SiO2B. H2SC. H2D. C2H4(正确答案)21. 某元素的+2氧化态离子的核外电子结构为1s22s22p63s23p63d5,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单选题] *A. d区第四周期ⅦB族(正确答案)B. d区第四周期ⅤB族C. d区第四周期Ⅷ族D. p区第三周期ⅤA族22. 铁原子的价电子构型是: [单选题] *A. 4s2B. 4s24d6C. 3d64s2(正确答案)D. 3s23p63d623. 从中性原子Li、Be、B原子中去掉一个电子,需要大约相同的能量,而去掉第二个电子时,最难的是: [单选题] *A. Li(正确答案)B. BeC. BD. 都一样24. 电子构型相同的阳离子,其极化力最强的是: [单选题] *A.高电荷和半径大的离子B.低电荷和半径大的离子C.高电荷和半径小的离子(正确答案)D.低电荷和半径小的离子25. 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量子数为: [单选题] *A.nB. n和l(正确答案)C. n, l, mD. l26. 下列有关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Fe(Z = 26):1s2 2s2 2p6 3s2 3p6 3d6 4s2B. Cr (Z=24) :1s2 2s2 2p6 3s2 3p6 3d5 4s1C. Cu (Z=29) :1s2 2s2 2p6 3s2 3p6 3d9 4s2(正确答案)D. Ca(Z = 20):1s2 2s2 2p6 3s2 3p6 4s227. 由分子轨道理论可推断,在下列四种阳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单选题] *A、N2+B、NO+C、O2+(正确答案)D、Be2+28. 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各种相互作用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氢键>取向力>色散力>诱导力B、取向力>色散力>诱导力>氢键C、氢键>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正确答案)D、氢键>诱导力>取向力>色散力29. 下列离子的电子结构中,未成对电子数等于零的是: [单选题] *A、Cu2+B、Mn2+(正确答案)C、Cd2+D、Fe2+30. 在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单选题] *A、H2OB、NH3C、NH4+(正确答案)D、H2S31. 同核双原子分子中,能级相近的两个原子的p轨道可组成的分子轨道数是: [单选题] *A、4B、6(正确答案)C、8D、232.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单选题] *A、F2分子中 E (π2 p ) < E (σ2 p )B、O2+离子中不存在双键,键级为2C、N2 分子的稳定性略低于O2+离子的稳定性D、CO+离子中有一个σ单电子键(正确答案)33. 第二周期元素双原子分子中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有: [单选题] *A、Be2 ,O2 两种B、N2 ,C2 两种C、B2 ,O2 两种(正确答案)D、Be2 ,C2 两种34. ClO3F分子的几何构型属于: [单选题] *A、直线形B、平面正方形C、四面体形(正确答案)D、平面三角形35. 下列各物质的摩尔质量近乎相等,其中沸点最高的可能是: [单选题] *A、C2H5OC2H5B、CH3CH2CH2SHC、(CH3)2NC2H5D、CH3CH2CH2CH2OH(正确答案)36. 按分子轨道理论,O2分子中最高能量的电子所处的分子轨道是: [单选题] *A、π2 pB、π*2 p(正确答案)C、σ 2 pD、σ *2 p37. 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 [单选题] *A、CCl4B、CH3OCH3(正确答案)C、BCl3D、PCl538. CH3OCH3和HF分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有: [单选题] *A、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B、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正确答案)C、诱导力、色散力D、色散力39. 在Br-CH=CH-Br分子中,C-Br键的轨道重叠方式是: [单选题] *A、s p-pB、s p2-sC、s p2-p(正确答案)D、s p3-p40. 原子轨道之所以要发生杂化是因为: [单选题] *A、进行电子重排B、增加配对的电子数(正确答案)C、增加成键能力D、保持共价键的方向性41. 一个稳定的分子没有价电子在反键轨道上。
生物化学第一章绪论
![生物化学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5f8149c6240c844769eaeeff.png)
1965年, Holly 排出酵母tRNAAla 的一级结构 1966年,Nirenberg & Khorana 破译了遗传密码 1970 年, Temin和 Baltimore 几乎同时发现逆向转录酶,证 实了 Temin 1964 年提出的“前病毒假说”,阐明在劳氏肉 瘤病毒(RSV)感染以后,首先产生含RNA病毒基因组全部 遗传信息的 DNA 前病毒,而子代病毒的 RNA 则是以前病毒 的DNA为模板进行合成。 1972 年~1973年, Berg 等成功地进行了 DNA 体外重组; Cohen创建了分子克隆技术,在体外构建成具有生物学功能 的细菌质粒,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在此同时,Boyer等 在 E.coli 中成功表达了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基 因
后发现维生素
1926年,美国化学家J. B. Sumner首次得到脲酶结晶 1912-1933,生物氧化得到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30 年代,陆续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 蛋白酶,从而进一步证明酶是蛋白质
30年代,英国生化学家A.Krebs提出尿素循环和三羧 酸循环 40年代,能量代谢的提出为生物能学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此外,糖酵解途径、光合碳代谢途径得到证明,发 现了维生素和激素、血红素、叶绿素等
第一代转基因食品,是以增加农作物抗性和耐贮 性的转基因植物源食品。
这一代的转基因食品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 初,是以转入抗除草剂基因、抗虫基因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 以及延迟成熟基因等为主要特点。
转基因抗虫水稻
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甜椒
无机化学——第1章习题解答③
![无机化学——第1章习题解答③](https://img.taocdn.com/s3/m/9bdfed66eefdc8d377ee3248.png)
第1章习题解答③一、是非题(1)由于反应N2O5(g)→2NO2(g)+12O2(g)在298K、1kPa时为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解:错(2)热力学温度为0K时,任何完整晶体纯物质的熵都是零。
()解:对(3)在298K下,S(H2,g)=0J·mol-1·K。
()解:错(4)在298K,标准状态下,稳定的纯态单质的标准熵不为零。
()解:对(5)反应:3H2(g)+N2(g)→2NH3(g)的△r S值与反应32H2(g)+12N2(g)→NH3(g)的△r S值相同。
.()解:错(6)已知反应P4(s)+6Cl2(g)→4PCl3(g)的标准摩尔反应熵变为△r S(1),1 4P4(s)+32Cl2(g)→PCl3(g)的标准摩尔反应熵变为△r S(2),则△r S(2)=14△r S(1)。
()解:对(7)按热力学规定:在标准状态下,(参考温度为298K),H+(aq)的△f G,△f H,S(实际上是相对值)均为零。
.()解:对(8)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熵增加的反应。
.()解:对(9)某一系统中,反应能自发进行,其熵值一定是增加的。
.()解:错(10)恒温恒压下,熵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解:错(11)△r 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解:错S(NH3,g)。
()(12)在298K时,反应3H2(g)+N2(g)→2NH3(g)的△r S=12解:错(13)在298K时,反应C(s)+O2(g)→CO2(g)的△r S=S(CO2,g)。
.()解:错(14)298K时,C(石墨)+O2(g)→CO2(g)的△r S<S(CO2,g)。
.()解:对(15)从物质的热力学性质表中,查出某些水合离子的S可以小于0J·mol-1·K-1。
.()解:对(16)从物质的热力学性质表中查出的所有水合离子的S>0J·mol-1·K-1。
无机化学知识点学习笔记(1)
![无机化学知识点学习笔记(1)](https://img.taocdn.com/s3/m/6db24a56a98271fe910ef9f2.png)
《无机化学》学习笔记一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1.初步了解体系与环境、状态函数、热、功、热力学能的概念和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恒压反应热、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含义。
2.熟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赫斯定律的应用。
3.会应用热化学方程式和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知识点:1.化学计量数化学反应方程式:cC+dD=yY+zZ,令:-c=νc,-d=νd,y=νy, z=νz,得:0=νc C+νd D+νy Y+νz Z,称为化学计量方程式。
νc,νd,νy,νz分别为物质C,D,Y,Z的化学计量数。
2.反应进度对于化学计量方程式:0=νc C+νd D+νy Y+νz Z,dξ=d n B/νB,ξ为反应进度。
3.体系和环境体系--为了研究方便,把要研究的那部分物质和空间与其它物质或空间人为地分开。
被划分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或空间称为体系。
环境--体系之外,并与体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或空间称为环境。
4.体系与环境的关系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情况,可将体系分为以下3类:敞开体系-----体系和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和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和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交换,又没有能量交换。
5.状态函数描述体系状态的一系列宏观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6.状态函数的特点(1)体系的状态一确定,各状态函数均有确定值。
(2)当体系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与体系的起始状态和最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具体途径无关。
(3)体系的各状态函数之间往往是有联系的。
因此,通常只需确定体系的某几个状态函数,其它的状态函数也随之而定7.功和热热和功是体系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能量的两种不同形式。
体系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系与环境因温度不同而发生能量交换的形式称为热。
在热力学中常用Q表示,定义体系从环境吸热时Q为正值,体系放热给环境时Q为负值。
《无机化学》课件第一章
![《无机化学》课件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4ec2960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b.png)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是通过将|Ψ|2的角度分布部分,即|Y|2随 θ、Φ的变化作图而得到的(空间)图像,它形象地显示出在原子核 不同角度与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大小的关系。图1-1(b)是电子云的 角度分布剖面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剖面图与相应的原子轨道角 度分布剖面图基本相似,但有以下不同之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 图带有正、负号,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习惯不标出正 号);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比相应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要“瘦”些, 这是因为Y值一般是小于1的,所以|Y|2的值就更小些。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五、 多电子原子结构
多电子原子指原子核外电子数大于1的原子(即除H以外 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在多电子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是如何 分布的呢?要了解多电子中电子分布的规律,首先要知道原 子能级的相对高低。原子轨道能级的相对高低是根据光谱实 验归纳得到的。H原子轨道的能量取决于主量子数n,在多电 子原子中,轨道的能量除取决于主量子数n外,还与角量子 数l有关,总规律如下:
无机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一、 原子的组成
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 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 子核跟核外电子的电量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很小,半径约为10-10m;原子核更小,它的体积约为原 子体积的1/1012。如果把原子比喻成一座庞大的体育场,则原 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因此原子内部有相当大 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无机化学第二版第1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化学第二版第1章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fc0de0caaedd3383c4d3f8.png)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1-1气体的基本特性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特性?答:气体的基本特性是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气体分子具有较高的动能,不停地进行热运动,将气体引入到容器中,它的分子立即向各方扩散;气体的密度很小,分子之间的空隙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所以气体可以压缩。
1-2 何谓理想气体?在什么条件下,真实气体的行为接近理想气体?怎样理解?答:理想气体是人为假定的一种气体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分子是有质量但不占有体积的几何质点;②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③分子之间的碰撞及分子与器壁的碰撞都是完全弹性的,没有动能的损失。
在高温和低压条件下,真实气体的行为接近理想气体。
在高温时分子的动能远大于因分子间力产生的势能,分子之间作用力可以忽略;低压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与气体的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在高温和低压条件下,真实气体的行为接近理想气体。
1-3有两个体积相同的球形容器,内充N2气,中间有连通管,其体积可忽略不计。
当把两球同时浸于沸水(373K)中,球内压力为101 kPa。
若将其中一个球仍浸在沸水中,另一球浸入冰水(273K)中,此时球内压力应是多少?解:设每个球的体积为V,N2气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当两球都在沸水中时有:101kPa×(2V) =nR×373 (1)一球在沸水中,另一球在冰水中,两球平衡时压力为p,在沸水中有n1mol N2,而在冰水中有n2mol N2,则n1+n2= n,n1373 = n2273,373/273=n2/n1p(2V) = n1R×373+n2R×273=n1R×373+n1R×373即p(2V) = 2n1R×373 (2))2()1(得:18.1)2733731(21)1(2122kPa101121211=+=+=+==nnnnnnnpp= 85.6 kPa1-4 在300 K 、3.03975×106 Pa 时,一气筒含有480 g 的氧气,若此筒被加热到373 K ,然后启开活门(温度保持不变)一直到气体压力降低到1.01325×105 Pa时,问共放出多少克的氧气?解:容器的体积V 不变,设最终筒内剩余O 2为m 2 g :由111RT M m V p =、222RT M m V p = 122121T p T p m m = 则 300KPa 1001325.1373K Pa 1003975.3g 480562⨯⨯⨯⨯=m m 2 =12.9g 放出氧气为:467.1g g 9.12g 48021=-=-=∆m m m1-5在273.15 K 和1.01325×105 Pa 压力下,测得某气体的密度为1.340 g·L -1,在一实验中测得这种气体的组成是C 79.8%和H 20.2%。
无机化学-1酸碱反应
![无机化学-1酸碱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c1dbe05a3b3567ec102d8a92.png)
对于碱反应
NH3 + H2O = OH- + NH4+
质子自递作用
H2O + H2O = H3O + + OH酸1
碱2 酸2
碱1
水是两性物质
1.1.2 酸碱质子理论(5)--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 ●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 反应总是由相对较强的酸和碱向生成相对较弱的酸和
负离子 正离子
中心正离子
中心负离子
1.2.2 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活度(activity): 是电解质溶液中实际上能起作用的离子浓度, 通常用α 表示。 活度α与溶液浓度c的关系为: α = γ · c 影响活度系数 γ 大小的因素有: 1)溶液的浓度: 浓度大,活度 α 偏离浓度 c 越远, γ 越小; 浓度小,α 和 c 越接近,γ 越接近 于 1 2)离子的电荷:电荷高,离子氛作用大,α 和 c 偏离大, γ 小。 电荷低,离子氛作用小,α 和 c 接近, γ 接近于 1。
布朗斯特(左), 丹麦化学家 劳瑞(右),英国科学家
1.1.2 酸碱质子理论(1)-- 酸碱共轭理论
酸碱共轭理论 酸 = 碱 + 质子 HAc = Ac- + H+ 共轭酸 共轭碱 + H+ 共轭关系: 质子酸 H+ + 质子碱 酸中有碱,碱可变酸——对应互变关系
1.1.2 酸碱质子理论(2)-- 共轭酸碱对 共轭酸碱对
3.
一些软硬酸碱实例(路易斯酸碱分类)
4. 软硬酸碱的结合规则
硬酸更倾向与硬碱结合 软酸更倾向与软碱结合
问题: Ni和Cu的常见矿是硫化物矿,而Al和Ca则 分别以氧化物和碳酸盐形式存在。能否用HSAB 原 则对比作解释?
北京师范大学等编.无机化学.习题解析(第一章)
![北京师范大学等编.无机化学.习题解析(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941165fce009581b6bd9eb69.png)
=
ℎ ������������
=
6.626×10−34 9.1×10−31 ×3×108 ×0.2
= 12������������
ℎ ℎ 6.626 × 10−34 = = = 9.47 × 10−16 ������ ������ ������������ 7.02 × 1.66 × 10−24 × 10−3 × 3 × 108 × 0.2
1-22 *垒球手投掷出速度达 153km/h 质量为 142g 的垒球,求其德布罗意波长。 解:������ = ������ = ������������ = 142×10−3 ×153×103 ÷3600 = 1.098 × 10−34 ������ 1-23 处于 K、L、M 层的电子最大可能数目各为多少? 解:n 层的电子最大可能数目为 2n2 则 K:2;L:8;M:18 1-24 以下哪些符号是错误的?6s;1p;4d;2d;3p;3f 解:错误的有:1p;2d;3f 1-25 略 1-26 以下能级的角量子数多大?1s;4p;5d;6s;5f;5g 解:1s-0;4p-1;5d-2;6s-0;5f-3;5g-4(P35:s-0;p-1;d-2;f-3;g-4 等) 1-27 4s、5p、6d、7f、5g 能级各有几个轨道? 解:4s-1、5p-3、6d-5、7f-7、5g-9 1-28 根据原子序数给出下列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组态: (a)K
λ 1 1
2 ������1
−
1
2 ������2
)其中λ=103nm,RH=1.09677×107/m,莱曼系 n1=1。
代入数据解得,n2=2.95,取整 n2=3,它相应于氢原子核外电子 M→K 1-20 *氦首先发现于日冕。1868 年后 30 年间,太阳是研究氦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唯一源泉 … …。 解:略 1-21 当电子的速度达到光速的 20.0% 时,该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多大?当锂原子(质量 7.02amu)以相同速度飞行时,其德布罗意波长多大? 解:������ = ������ =
无机化学第一章
![无机化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7aaf3801eff9aef8941e069a.png)
CO 2 (g)
mol △ rHm (1) = -393.5kJ· -1 (2) CO(g) 1 O 2 (g) 2
CO 2 (g)
mol △ rHm (2) = -282.98kJ· -1 计算298.15K下,CO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解法一:设计反应途径。
C(s) O2 (g)
△ rHm (3)
CO2 g
1 2
O2 (g) CO(g)
△ rHm (2)
△ rHm (1) 途径1
途径2
△ rHm (1) =△ rHm (2) + △ rHm (3)
mol △ rHm (3) =△ rHm (1) -△ rHm (2) = -110.53kJ· -1
解法二:方程式代数相加减。
C(s) O 2 (g) CO 2 (g) △ rHm (1) )CO(g) 1 O 2 (g) CO 2 (g) △ rHm (2) 2
l
(二)、热力学能
热力学能(U): 体系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 能量之和,也称内能(J 或 kJ)。 特点:是状态函数,是广度性质,其绝对值 不可知。
U U 2 U1
热力学能的改变量只与体系的始态、终态有 关,与变化途径无关。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
即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在封闭系统的前提下: Q U1 W U2 U2 = U 1 + Q + W U2 - U1 = Q + W 热力学第一定律为: 对于封闭系统: U Q W
•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结构愈复杂的,
熵值愈大。
Sm (CH3OCH3,g)< Sm (CH3CH2OH,g)
•同一物质,温度升高,熵增大。 •压强对固体、液体熵值影响可忽略,但对 气体影响大,压强愈大,熵值愈小。
化学一级学科代码
![化学一级学科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dbbc182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c.png)
化学一级学科代码
化学一级学科代码是指用于对化学学科进行分类和标识的一种编码系统。
这些代码通常由国际组织或国家学术机构制定,旨在统一化学学科的分类方式,便于学术交流和管理。
化学一级学科代码一般由一串数字或字母组成,每个代码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领域。
不同的国家和组织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编码系统,但一般都会包含一些常见的学科分类。
例如,在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的分类系统中,化学一级学科代码按照以下方式分配:
- 1:无机化学
- 2:有机化学
- 3:物理化学
- 4:分析化学
- 5:生物化学
- 6:化学工程
- 7:材料化学
- 8:环境化学
- 9:其他化学学科
这些代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二级、三级甚至更多级别的学科代码,以更精确地描述具体的研究领域。
通过使用化学一级学科代码,研究人员、学术刊物、数据库和科研机构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化学研究的分类和组织。
此外,对于科研机构和学术评估机构来说,化学一级学科代码还可以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评估和比较不同研究领域的质量和重要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编码系统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同一个学科在不同编码系统中的分类可能不同。
因此,在使用化学一级学科代码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编码系统来进行理解和应用。
无机化学 第一章 溶液
![无机化学 第一章 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bb8559cf4028915f804dc2c8.png)
2、化学家的工作
• 研究自然界, 并试图了解它 • 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 完成化学变化的新途径
二、无机化学概述
1、化学学科的分类
化学科学是最古老和涉及范围最广的学科之一, 积累了大量人类 的知识,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各化学学科之间的界限不 是很分明, 而且各学科之间彼此交叉, 由于研究方法目标和目的 不同, 有必要将化学进行分类。 按传统分类, 可将化学分为四大分支: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
针对大学学习特点, 提出如下要求:
(1)、 课堂认真听讲, 跟上教师讲授思路, 有弄不懂的问题暂且放下, 待 以后解决, 不然, 由于讲授速度快, 容易积累更多的疑难问题。 (2)、 作好课堂笔记。 留下一定的空白处, 做标记, 提出问题, 写出结论。
2、习题
目的: 解决课程的疑难问题
形式: 讲解习题, 作业中存在问题, 自由解答疑难问题
若 P固 > P液, 则固体要融化(熔解);
P固 < P液, 液体要凝固;
(二)饱和蒸气压图
373K时, 水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强 1.013105 Pa ,
故 373K 是 H2O 的沸点。如图中A点。
在该温度下,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小于1.013105 Pa , 溶液未 达到沸点. 只有当温度达到 T1 时(T1>373K, A’点), 溶液的饱和 蒸气压才达到 , 才沸腾。 可见, 由于溶液的 饱和蒸气压的下降, 导致沸点升高。即溶 液的沸点高于纯水。
一、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下降
(一)问题的提出 (二)饱和蒸气压 (三)拉乌尔定律 (Laoult, 法国)
(一)、问题的提出
在密闭容器中,水能自动转移到糖水中去, 为什么?
无机化学1-4章总结
![无机化学1-4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689e12581b6bd97f19ea9b.png)
ΔH θ(T)≈ ΔH θ (298.15K) 1)为何成立 2) 成立条件:在T~298.15K间状态不发生改变
ΔfH θ(298.15K) 与ΔH θ (298.15K)的关系:
1) 1/2H2(g) + 1/2Br2(l) = HBr(g) ΔH θ (298.15K) = ΔfH θ(HBr , g , 298.15K) 2) H θ ( 298.15K ) ν B f H θ ( B, 298.15K )
ΔG > 0 的反应就是不能发生的反应,对吗? 不对。 ΔG > 0 的反应是不能正向自发发生,但当外加 能量时,就有可能发生。 例电解水的过程。
第三章
酸碱质子理论 凡是给出质子(H+)的物质(分子或离子)都是酸; 凡是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都是碱。
对一元弱酸来说: 对二元弱酸来说:
c (H ) K a c
活化能
Ea(正) - Ea(逆) ≈ ΔH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① 增加浓度 ② 升高温度 ③ 降低活化能
计算MgCl2的溶解熵
MgCl2(s) = Mg2+(aq) + 2Cl-(aq) S θ (B,298.15K)/J· K-1· mol-1 89.62 -138.1 56.5 ΔS θ(298.15K)/ J· K-1· mol-1 = - 114.72 < 0 在没有计算前,估计可能是熵增,因为粒子数增多了。 但实际计算并不是这样,是熵减,为什么? 因为溶解包括离解和水合两过程,离解过程确是熵增, 但离解后的离子要形成水合离子,水合过程是熵减, 总效果是后一过程大于前一过程,故是熵减。 但对大多数盐而言,其溶解熵是>0.
难溶电解质 溶度积常数Ksp和溶解度S之间的关系 溶度积规则: (1) Q= Ksp 平衡 (2) Q < Ksp 沉淀溶解 (3) Q > Ksp 产生沉淀 可判断能否生成沉淀?沉淀是否完全等?
生物化学(共45张PPT)可编辑全文
![生物化学(共45张PPT)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b9f17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e.png)
(四)、多糖类
1、来源于植物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多糖。
黄芪多糖、人参多糖、刺五加多糖、麦麸多糖、黄精多糖、 昆布多糖、菊糖、褐藻多糖、波叶多糖、茶叶多糖、葡萄皮脂多 糖、麦秸半纤维素B、针裂蹄多糖、酸多糖、枸杞多糖、当归多 糖、人参多糖、地衣多糖
构成多糖的葡萄糖都是 D-型
生物化学主要是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
法来研究生命现象,阐明生命现象的
化学本质。
生物化学和化
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包括: 麦芽糖
是α-1,4、1,3、1,6还是β-1,4、1,3、1,6等连接方式。
发现和阐明构成生命物体的分子基础 是α-1,4、1,3、1,6还是β-1,4、1,3、1,6等连接方式。
发现其在生物体中的靶分子,研究这些物质与生物体靶分子的
相互作用,进一步采用化学方法改造其结构,创制具有某种特异 性质的新颖生物活性物质,探讨其结构与活性关系和作用机制; 阐明生理或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与调控机制,揭示生命过程 的秘密,并进一步从中发展出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或药物。
它结合传统的天然产物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无机 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晶体化学、波谱学和计算 机化学等学科的部分研究方法,从而大大拓宽了研究领 域。
五、几丁质
又称甲壳素、壳聚糖、壳多糖、甲壳质、几丁 聚糖(脱乙酰甲壳素),是构成甲壳类动物外壳 及昆虫鳞片的组成物质的结构多糖和某些真菌细 胞胞壁组成成分。其在自然界的贮存量仅次于纤 维素居于第二位。
六、其他多糖
1、半纤维素 2、琼脂
3、树胶和粘胶
4、果胶
5、藻类物地衣类多糖
2、性质 一般是与protein结合而存在于自然界,不溶于水
三、纤维素
CH2OH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肥料
(1)提高产量 (2)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3)改善人工栽培作物的品质 (4)保证人体有足够的微量元素来源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 与地方病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食物 麸皮 全小麦 粗面粉 细面粉 精面粉
部分食物中铬的含量
Cr含量/10-6 食物
Cr含量/10-6
2.18
黑面包
0.49
1.75
白面包
0.14
2.19
红糖
0.24~0.35
0.60
白糖
0.02~0.13
0.23
绵白糖
≈0
微量元素的“双重品格”
(1)浓度与生物功能
(2)存在形式与生物功能
F. A. Cotton
没有金属元素及其他有机化学通常不涉及的元素的 参与,生命——至少它现在的形态——不会存在。
初探
How? Why?
问题1: 我们吸入肺中的O2
是如何传递到全身的
为什么需要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两种氧载体
How? Why?
问题2: 体内的代谢产物CO2
是如何进到肺部的
How? Why?
问题3: 贫血都是缺铁造成的吗
如何治疗由缺铁造成的贫血
How? Why?
问题4: 顺铂cis-Pt(NH3)2Cl2
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970年正式形成)
标志性刊物:J. Inorg. Biochem. 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刊:J. Biol. Inorg. Chem.
学习内容
9-1. 生物体内元素 生物配体 自学
背景性知识
9-2. 宏量元素举例 网镁上课叶堂绿→素专题介绍1——面向学科
氨基酸
9-肽3. 微量元素举例 铁 肌《红氨蛋基酸白和肽 血蛋白红质蛋的白结构》
生命必需元素:对于健康的生命所必需的元素。
有害元素:存在于生物体时,阻碍生物体正常 代谢过程和影响生物体生理功能的元素。
生命必需元素
20世纪60年代提出:
(1)存在于正常组织中。
(2)在各物种中有一定的浓度范围。
(3)如果从有机体中排除这种元素,将会引起生理或结构 变态——这种变态会伴随出现特殊的生物化学变化;重新引入 这种元素后,上述变态将可以消除
生命必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
一H 二 三 Na Mg 四 K Ca 五
B V Cr Mn Fe Co Ni Cu Zn
Mo
CN Si P
Sn
OF S Cl Se
I
(1)宏量元素——两头 微量元素——主要:d、ds区 有毒元素——主要:过渡后
(2)生命必需元素为轻元素
天然产物中的无机元素
金属酶(约占酶总数40%) 尤其是氧化还原酶(Fe、Cu、Mn、Mo、Ni、V)和水解
蛋白质
锌 碳酸酐酶
9-核4.酸金及属有配关合化物合药物物举例《核顺酸铂及有关化合物》
卟啉
学习内容
9-1. 生物体内元素 生物配体 自学
背景性知识
9-2. 宏例 铁 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
述
锌 碳酸酐酶
开过 性 放程 知
性性 识
9-4. 金属配合物药物举例 顺铂
酶(如肽酶、磷酸酯酶:Zn、Mg;Ca、Fe) 非酶金属蛋白(如血红蛋白:Fe) 低分子量天然产物(如叶绿素:Mg) 辅酶、维生素(如维生素B12:Co) 核酸(如DNA-(M+)n ,M=Na、K) 激素(如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I) 抗生素(如离子载体:缬氨霉素/K) 生物矿物质(如骨、牙、壳、珊瑚、珍珠:Ca、Si、……)
怎么起到抗癌作用的
How? Why?
……
涉及生命过程 涉及除C、H以外的无机元素
尤其是金属元素
生物无机化学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 无机元素在活的有机体中的行为
用无机化学(特别是配位化学)的理论 和方法研究生物体中无机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与生物体系及其模拟体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创造在不同程度再现生命过程的模拟体系
知知 识识
1. 生物体内元素
自然界存在元素:90多种 人体内发现元素:60多种
生命必需元素:约30种
含量 宏量元素 微量元素
功能 必需元素 有害元素
•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macro elements and trace elements
宏量元素 (也称常量元素)
含量 生物体总质量的0.01%
C,H,O,N,P,S:组成蛋白质、脂肪、
糖、核糖核酸
Cl,K,Na:体液的重要成分
Ca,Mg
—————11种
•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macro elements and trace elements
微量元素
含量 生物体总质量的0.01% Fe,Cu,Zn,I 等等
约共占人体总质量的0.03%(0.05%)
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 essential elements and harmful elements
生命必需元素
宏量元素:11种 微量元素:
V~Zn,F,I,Mo,Sn,Se(普遍认可13种) Sr,B,Si,As,Cd,Pb等(争议)
尚未确定的元素(或中性元素)
H. G. Seiler, Handbook on Toxicity of Inorganic Compounds 内容:103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营养成分、毒性、允许剂量、 解毒方法、生理作用、自然界中分布、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