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黑暗的心

合集下载

《黑暗的心》赏析

《黑暗的心》赏析

《黑暗的心》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先驱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人类文明以及人性这一主题作了深刻的揭示及思考。

作为二十世纪最深刻有力的小说之一,《黑暗的心》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神秘主义、存在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元素于一身,吸引了诸多中外学者从各个角度及层面的解读、分析,电影界“教父”科波拉导演甚至将该书改编成了经典电影《现代启示录》。

本文旨在聚焦该作品中的“寻觅”主题,通过解读小说中不同人物各怀目的的寻觅活动,揭示人类对于真理的寻觅活动的游戏本质,从而再次思考“人性及人类文明”这一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

象征主义探析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作家。

由于受到当时英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其作品有意营造一种“孤独流浪者”的情怀,着力塑造“为了生存必须诚实和勇敢”的人物,重新审视和考量人们自我价值观,同时在小说中渗透自己的流浪追寻意识。

人们为了生存不得去“追寻”,为了某种诉求不得不去“追寻”,本身蕴含着一种浓郁的感情色彩,是促使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生老病死、对现存状况不满等诸如此类话题,都可以包含在“追寻”话题中。

小说《黑暗的心》中,多处都有“追寻”这个主题的体现。

约瑟夫·康拉德热衷于“流浪与追寻”这个话题的描写,也许与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政治危机时期。

政治的动乱引起了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危机也在所难免。

工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引起社会伦理道德的变化。

同时,作者的创作源泉还深受法国和英国文化的影响,其作品随处出现的法语或德语,就略知一二了。

如作品《吉姆爷》中的人物法国中尉见人就说法语,还有斯坦恩也时不时说上几句德语。

纵观作者的作品,他在有意营造的孤独流浪意识中,刻画出一种勇敢而又诚信的人物。

在对人性自我价值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追寻理想,并把此理念渗透到作品中去。

论《黑暗的心》殖民主义主题的矛盾性

论《黑暗的心》殖民主义主题的矛盾性
一 、 殖 民主 义 反
在康拉德创作《 黑暗的心》 之前, 欧洲各强国如火如
茶 的殖 民活 动正 值 鼎 盛 时期 。从 西方 开始其 殖 民进 程 之初, 在西方 国家就逐渐形成 了一套殖 民主义的话语 系 统 。根据这套话语 系统提供 的观念, 西方人认为, “ 到 蛮 荒的” 非西方 的土地上开拓殖 民地, 文 明人之权利和 是“
个努 力 与现 实生 活 抗 争 的角 色 。她 与母 亲合谋 害死 了
亲人若望, 母亲忏悔 自杀 , 而玛尔塔则对母亲的忏悔嗤 之以鼻 , 因为她根本不曾有过这种犯罪心理。她只是认 为这世界对她太不公平 了 , 因而她没有理 由善待他人 ,
甚至是 她 的亲 兄弟若 望 。贫穷 和艰 难 磨 练 出她顽 强的
点则截然相反。康拉德尝试背弃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
揭露 了欧洲殖 民者 披 着 “ 圣 事业 ” 神 这一 外衣 对非洲大
责任”到这些地方“ ; 传播文明” , 是神圣伟大的事业;殖 民者所创造的, 把光明、 是“ 信仰和贸易带到地球的黑暗 地带” 丰功伟绩” 这套话语系统的形成, 的“ 。 掩盖了西方 殖 民进程 中充斥着 的血腥与罪恶, 给野蛮残 酷的殖 民事 业罩上 了神圣 的光环 。实际上, 民活动本身是一个弥 殖 天大谎。无论它的宣言如何天花乱坠, 都改变不了其实 质, 即殖民者凭借着 自身的物质优势对落后的 、 未开化
情 也不会 有 丝毫 的改变 。” 她并 且奉 劝痛 不欲生 的嫂 子 玛丽亚及时加入顽石 的行列 ,对所有 的呼声都充耳不 闻, 这才是对 待人生 的好 办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追求个人的幸福。 二者不可兼得。 这是个幸福的悖论。 个
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往往成为一对矛盾 ,朗贝尔 的行 为说 明 :尽管他把幸福置于一切价值之上 , 但在残酷的现实面 前, 他不得不把幸福与其他价值连接在一起 : 如责任 、 正

从《黑暗的心》看康拉德小说的现代性

从《黑暗的心》看康拉德小说的现代性

外国文学从《黑暗的心》看康拉德小说的现代性伊 娜【摘 要】作为英国19世纪末的一位伟大作家,“海洋小说大师”康拉德正处在现代主义崛起之时,其作品对现代主义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康拉德的两部作品《黑暗的心》和《吉姆老爷》所包含的现代主义元素,即叙事结构,心理描写,作品主题和象征主义来揭示康拉德作品的现代性。

【关键词】叙述结构 心理描写 作品主题 象征主义一、叙述结构《黑暗的心》是根据康拉德本人1890年刚果之行写成,记录了克尔兹从一个矢志将“文明进步”带到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后来堕落成贪婪的殖民者的经过。

小说有意淡化了情节,故事发展缓慢,结构仿佛有些杂乱无章。

与现实主义小说不同的一点在于,该小说的要素不按照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式运行。

作品中康拉德设计了双层叙事层次。

外层框架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抹去了身份,是听马洛讲故事的四名船员之一, 也是故事的忠实记录者。

而内层的叙述者马洛才是作品的真正讲述者,以回忆者的身份出现在故事里,他的叙述穿梭于过去与现在,游离于真实与迷离之间,不同于一般小说的逻辑和连贯。

对马洛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和情感波折来表达复杂的人性。

这是康拉德开创的新的叙述模式,代替了传统线性的叙述方法。

二、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心理活动反映真实人性的写作手法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候维瑞先生在其编著的《英国文学史》中也曾指出:“像亨利·詹姆斯一样,康拉德一丝不苟地追求风格的完美与形式上的革新,努力从心理学的角度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

他的主要作品为维多利亚小说和现代派小说之间提供了一个过渡。

”[1]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于1900年发表,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也在这一年问世。

这两本著作都揭示了“正如月亮的另一侧,我们那永远黑暗的隐秘面,只有微弱的一缕光偶尔投射到边缘”《黑暗的心》是马洛的一场精神发现之旅,像剥葱皮一样把贪婪的殖民主义者的心态一层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2]。

浅析《黑暗的心》的寻觅主题

浅析《黑暗的心》的寻觅主题

浅析《黑暗的心》的寻觅主题作品简介《黑暗的心》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于1899年所著的小说,秉承了现实主义的笔调,讲述了一个英国船长在非洲河流的探险故事。

虽然是一部小说,但是作者在这个故事里探讨了人性、文明、贪婪等多个主题,展现了人类的普遍性因素,使该作品成为20世纪的文学经典之一。

主题分析人性在小说中,康拉德描绘了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

主角马洛,一个英国船长,去到非洲寻找被称为“象牙之光”的商人库尔茨。

但当他到达当地后,发现自己身陷危险,而且周围处处弥漫着邪恶的气息。

他看到过去的政治和人道主义精神已经丧失殆尽,被贪婪、懦弱和无情的利益所取代。

小说中,描写了库尔茨堕落成未受过教育的野蛮人,甚至杀了当地原住民;同时,其他许多角色也展现出了贪婪、虚伪、懦弱、不负责任的人性弱点。

文明康拉德在小说中通过描写非洲荒野与欧洲文明世界的比较来反映文明和野蛮主义的冲突。

小说中,欧洲人认为自己的文明使他们高人一等,而当他们接触到黑暗大陆时,他们却发现自己的文明跟本没有什么意义。

他们遇到的黑人没有文化、没有宗教,他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邪恶和丑陋的。

作者在小说中追问,文明和野蛮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贪婪小说中,许多角色的权利和利益驱动他们极度的贪婪。

他们甚至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而不择手段,而这种贪婪也在社会阶层上展示出来。

白人船长为了获得“象牙之光”的利润,不惜牺牲当地的黑人;而当地的黑人原住民也会互相残杀,以争夺资源。

小说中论述的贪婪主题,在现实世界中依然深受人们的关注。

结论《黑暗的心》在描写人性弱点、文明、贪婪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冷静地展示了人性中的黑暗面,展现了人性中的无限可能性。

康拉德通过小说揭示了社会和文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反思。

这部小说在20世纪中大受好评,同时也受到了众多评论家和评价人的高度赞誉。

小说强调了文明不能仅仅是事物的表面,需要深入到一切事物的背后,才能真正了解人性中的本质问题。

黑暗的心读后感初中

黑暗的心读后感初中

黑暗的心读后感初中《黑暗的心》是英国文学巨擘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

下面是XX整理的黑暗的心读后感初中,欢迎来参考!《黑暗的心》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先驱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人类文明以及人性这一主题作了深刻的揭示及思考。

作为二十世纪最深刻有力的小说之一,《黑暗的心》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神秘主义、存在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元素于一身,吸引了诸多中外学者从各个角度及层面的解读、分析,电影界教父科波拉导演甚至将该书改编成了经典电影《现代启示录》。

本文旨在聚焦该作品中的寻觅主题,通过解读小说中不同人物各怀目的的寻觅活动,揭示人类对于真理的寻觅活动的游戏本质,从而再次思考人性及人类文明这一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

寻觅,是西方文学中的传统母题。

亘古以来,人类便穷其一生地苦苦寻觅:寻觅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与自我满足,以体现人对其自我本质的自觉。

小说中的主人公克尔兹便是这样一位在寻觅之路上孜孜探求的奇人。

克尔兹的非洲腹地之旅首先是寻觅财富之旅。

在追求财富的欲望驱动下,他远赴重洋来到这块神秘原始而又富饶美丽的陌生土地上,深入到丛林纵深处的贸易点,建立了他自己的黑暗王国。

他巧取豪占,贪婪掠夺,聚敛的象牙比其他贸易点所搜集的总和还多;他残忍野蛮,杀人如麻,却使得当地土著顶礼膜拜,奉若神明。

他成了一个传奇,无论是对于贸易站的白人殖民者,还是对于当地的土著黑人。

毫无疑问,克尔兹是西方文明的产物,是欧洲殖民者的化身:他的母亲是半个英国人,父亲是半个法国人。

整个欧洲都对克尔兹先生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1]寥寥几笔,作者对欧洲殖民主义者的谴责与讨伐便力透纸背——克尔兹代表的便是整个欧洲的殖民主义者——那些充满强烈欲望、暴力及贪婪的魔鬼——他们打着传播文明的旗号,其真实意图却是通过征服非洲从而最大化地掠夺、攫取财富。

《黑暗的心》中的欧洲中心主义

《黑暗的心》中的欧洲中心主义

《黑暗的心》中的欧洲中心主义摘要:小说《黑暗之心》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涉及两个叙述者。

两位叙述者交替讲述了这个故事。

叙述者 "我 "先是以一种近乎全知的视角描述了泰晤士河上夜幕降临的场景,然后与船上的其他船员一起,以第一人称视角聆听了马洛在刚果河上的冒险经历。

马洛作为主要叙述者讲述了他在刚果河上的经历,并对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残酷殖民统治提出了批评。

然而,从马洛对黑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仍然受到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种族至上和经济至上。

“受过教化的欧洲人 "和 "光明的使者 "不过是带着伪善面具的剥削。

一高傲的反思:片面的反思之作《黑暗的心》(1902)是英籍波兰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主要作品之一。

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在这部作品中《黑暗的心》记录了船长马洛在一艘停靠于伦敦外的海船上所讲的刚果河的故事。

马洛的故事除了涉及马洛自己年轻时的非洲经历之外,主要讲述了他在非洲期间所认识的一个叫库尔兹的白人殖民者的故事——一个矢志将“文明进步”带到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后来堕落成贪婪的殖民者的经过。

马洛是故事的主要叙述者,而 "我 "主要是为了确立小说的框架。

马洛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故事的人物。

他的双重身份增加了他叙述的复杂性,他的叙述会有意无意地影响故事。

这部作品的名字一语双关,一方面反映出作者对于殖民者贪婪、残忍的人性的批评,另一方面作者用黑暗的心代指非洲大陆,其中引申意义为落后、愚昧、贫瘠……从名字来看,作者并未将非洲文明与欧洲文明放平等的地位,也并未从一个理性、客观的视角审视欧洲所谓文明给非洲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

相较于鞭辟入里的对殖民行为、殖民主义进行批判,作者更多的是通过包含怜悯的描写殖民者的暴行,来展示工业文明高速发展下欧洲文明内部的危机。

通过殖民者对非洲大陆的无止境掠夺来反思工业文明后人们的物质主义和人性的异化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相比之下,对殖民主义的反思不过是这本书的零星点缀罢了。

解读《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的反“东方主义”立场

解读《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的反“东方主义”立场

摘要《黑暗的心》是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丛林冒险小说的代表著作之一。

有学者认为该部小说反映了康拉德持有强烈的亲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等负面思想。

本文用爱德华?萨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东方主义”,从自然环境和种族角度,对该小说的“他者”身份进行解读,从理论上证明康拉德是位坚定的反“东方主义”者。

关键词:《黑暗的心》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他者”《黑暗的心》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声誉最高的一部中篇小说,自20世纪初问世以来,备受西方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青睐。

《黑暗的心》不仅浓笔重彩描写了主人公马洛讲述自己年轻时到非洲刚果河流域冒险的所见所闻所想,还以厚重的墨色详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悲剧性人物――白人库尔兹――在邪恶贪婪的人性驱使下,由“白”变“黑”、由“传道”有志之士变成野心勃勃的欧洲殖民者过程。

中西方不少评论家和学者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等方面对该小说进行了研究和评论,但其中一些人却对康拉德作出了负面评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对康拉德本人和作品研究颇深,并著有《约瑟夫?康拉德与自传体小说》一书。

通过解读康拉德的作品,萨义德认为他既有亲殖民主义又有反殖民主义的一面;尼日利亚著名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奇努阿?阿切贝对该小说进行了种族主义的研究,认为康拉德有种族偏见,是一位“彻底的种族主义者”。

而本文拟用萨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东方主义”,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种族两个方面对该小说的“他者”身份进行细致解读,以理论证明康拉德反“东方主义”的坚定立场。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和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和“他者”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术的研究方向发生重大变化,由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为后殖民主义的问世提供了强大理论背景,在西方国家掀起了后殖民主义研究热潮。

后殖民主义是“对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在文化上、政治上以及历史上不同于其旧有殖民地的差别(也包括种族之间的差别)的一种十分复杂的理论研究”。

《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生态意识的矛盾性解读

《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生态意识的矛盾性解读

Ab s t r a c t : H e a r t o f D a r k n e s s i s C o n r a d ’ S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w o r k .T h e p a p e r ,b a s e d o n t h e t h e o r y o f e c o—
c it r i c i s m ,i n t e r p r e t s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f r o m n a t u r a l e c o l o y ,s g o c i a l e c o l o g y a n d s p i it r u a l e c o l o —
就是 达到 人与 自然 和谐共 生 的生 态和 谐格 局 。
康 拉德 的代 表之 作 , 其 深刻 的思 想 内涵 和 丰 富 的
寓意 使其 备受 评论 界关 注 。不少 学者 在研 究 中认为 《 黑 暗 的心》 是 一部 典 型 的殖 民地 小 说 , 殖 民元 素成
为小 说 的热点 话题 之 一 。而帝 国主义 在定 居者 殖 民
0e t . 2 01 4
Vo 1 . 31 No . 5
第3 l 卷
第 5期
《 黑 暗 的心》中康 拉 德 生 态 意 识 的矛盾 性 解 读
房 洁
( 徐州工程 学院外 国语 学院 江苏徐 州 2 2 1 0 0 8 )
【 摘要 】 透过生态批评视角 , 从 自然生态 、 社会 生态 、 精神生态 3 个 方面解读 《 黑 暗的心》 文本 中 的生 态意识 , 可 以看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i n He a r t o f Da r k n e s s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在阅读《黑暗的心》这本小说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黑暗。

小说以非洲大陆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马克思·康拉德在非洲内地河流的一次航行经历。

在这段经历中,康拉德逐渐发现了人性的黑暗和残忍,以及对权力和欲望的执着追求。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了康拉德的内心世界,读者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了殖民地时期的非洲大陆,以及殖民者对当地居民的残酷统治。

在这种环境下,人性的黑暗得以充分展现,残酷、贪婪、欺骗、背叛等种种丑恶行为在小说中层出不穷。

康拉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殖民者的行为感到愤怒和不满,同时也对自己的内心感到恐惧和迷茫。

通过康拉德的眼睛,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殖民地的压迫下,人们的本能和欲望得到了放大,他们不惜一切手段去追求权力和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地对待他人。

这种人性的黑暗让人不禁感到恐惧和震惊,同时也让人深刻地思考起人性的本质和道德的观念。

在小说中,康拉德对于人性的黑暗和残酷感到深深的恐惧和绝望。

他对于人性的失望和对于道德的迷茫,使他的内心充满了黑暗和矛盾。

他开始怀疑人性的本质,怀疑道德的存在,甚至怀疑自己的内心。

这种对于人性的恐惧和对道德的迷茫,使他的内心陷入了深深的黑暗之中。

通过康拉德的经历,读者也不禁对人性的本质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人性的黑暗和复杂,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的本能和欲望会得到放大,他们会做出种种丑恶的行为。

这种对人性的本质的思考,使人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思考道德的观念。

《黑暗的心》这本小说,通过康拉德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黑暗和复杂。

在殖民地的环境下,人们的本能和欲望得到了放大,他们不惜一切手段去追求权力和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地对待他人。

这种对人性的本质的思考,使人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思考道德的观念。

这本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黑暗和复杂,让人深刻地思考起人性的本质和道德的观念。

从《黑暗的心》看康拉德的存在主义思想

从《黑暗的心》看康拉德的存在主义思想
国 内外的学者 从不 同视角对其进行 了阐释 。国内研 究主要集 中在女性主义批评、殖民主义批评 、种族主义 批评和叙事技 巧的分析 ,以及对主题的探索,只有少数学者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这部作 品。这部作 品还
有很大 的阐释 空间,因为 “ 这部小说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英美作家 ,还极大地 影响了第三世界作家的创 作。 ”口 本文从存在主义 的哲学观点出发,探析这部作品及其作者,进而展示 出小说中人类疏离 ,荒谬 ,异
方社会对宗教的概念 日益淡漠 。然而 由于传统的宗 教根深蒂固 ,人们心 中的上帝依然存在 。在这种对
宗教模棱两可的窘境中,宗教 的权威性和神圣性逐 步丧 失。失去传统宗教信仰 的现代人 内心没有了归 属感,这类人把他者 当成 自身对立的一面 ,最终把
自己变成 了社会 中的他者,从而使 自己疏离 了社会 群体。其后果是他们 内心的孤独和封闭,无法与人 真诚的沟通 。这种状态不仅仅体现在小说中的男性 人物之 间,还体现在两性之间。 为 了表现 两性之 间 因无法有 效沟通 而导致 的 疏离,康拉德在小说中安排了两个女子形象 ,即库 尔兹的未婚妻和他在 “ 黑暗之 心”的情妇。虽然前 者生活在所谓的文明社会 ,后者处于愚昧落后 的刚 果丛林 ,虽然这两个人都对库尔兹忠贞不渝 ,她们
化 的生存状态 ,并指 出这种状态下人类 的困境和精神危机 。 存在主义哲学是二十世纪较 有影 响的一个哲学流派 ,主要关注 现代社会 中人 的生存状态和精神 世界。 其 中克尔凯郭尔 ( rnK ekg a 8 3 1 5 )是存在主 义的先驱 ,海德格尔 ( rnH ieg r 89 Se irear 11- 8 5 d Mat e g e 8— i d 1 17 )将其推 向顶峰 ,而萨特 (enP u at 9 5 1 8 )和加 缪 ( let a s1 1- 1 6 )是主要 96 Ja al r e10 - 9 0 S r A br C mu 9 3 90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黑暗的心》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殖民地时期的非洲为背景,描绘了一名英国人在非洲深处的殖民地中的经历,以及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黑暗和残酷,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探索。

读完《黑暗的心》,我深深被小说中所揭示的人性黑暗所震撼。

在小说中,主人公马龙船长前往非洲深处的殖民地,目睹了殖民者对当地居民的残酷统治和剥削,以及残酷的战争和屠杀。

在这个殖民地中,人性的黑暗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人们为了利益和权力不惜使用最残忍的手段,对待他人毫不留情。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本质,以及人类在面对权力和欲望时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残酷和冷酷。

同时,小说也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主人公对非洲的探险和殖民地的残酷统治感到愤慨和悲哀,同时也对人性的黑暗和残酷感到深深的震撼和反思。

这让我意识到,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会展现出不同的一面。

此外,小说也让我思考了文化冲突和文明的碰撞。

在小说中,主人公作为一个英国人前往非洲深处的殖民地,目睹了殖民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文化冲突和冲突。

殖民者以自己的文明和价值观强加于当地居民,导致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以及文明对于人性的影响和塑造。

总的来说,读完《黑暗的心》,我深深被小说中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探索所震撼。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黑暗和残酷,同时也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文化冲突和文明的碰撞。

这让我对人性和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黑暗的心》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度的小说,它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文学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

黑暗的心读后感《黑暗的心》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创作的一部小说,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该小说探索了人性的黑暗面,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恶与腐败。

读完这本小说,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小说以一个传教士的故事展开,讲述了主人公马洛与他的追求光明善良的使命。

然而,当他来到了非洲的黑暗深处,他逐渐意识到,人性并不总是光明正大的,相反,恶与腐败隐藏在每个人的内心。

小说以马洛的视角展现了一个虚构的非洲国家。

描述了当地的残忍暴力,蛮荒的环境以及原始的人民生活状态。

同时,小说也着重描写了白人殖民者的腐败和不道德行为,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地榨取当地人的劳动力和财富。

小说中,康拉德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描写,将黑暗深处的非洲与主人公内心的黑暗联系在一起。

他用象征和隐喻手法表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黑暗的一面。

例如,象征性的人物库尔茨,他追求无尽的权力和财富,最终被黑暗吞噬,失去了自我。

而马洛通过接近库尔茨,与其共同经历了黑暗的旅程,使得他对人性的认知更加完整和深刻。

通过《黑暗的心》,康拉德探索了人性的两面性。

他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黑暗,只是程度不同。

人性的本质并不纯善,而是包含了欲望、权力和动机等不同的因素。

在黑暗的环境下,这些黑暗的一面会更加显现,使得人们做出残忍和邪恶的行为。

康拉德认为,只有通过意志力和良知的约束,才能控制和抵御这种黑暗的引诱。

正因为康拉德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思考,让《黑暗的心》成为了一部具有思想性和哲学性的小说。

通过对真实世界与内在世界的对比,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人性的复杂性与困境。

只有正视人性的黑暗面,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并努力追求光明和善良。

读完《黑暗的心》,我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人们的内心是十分复杂和迷离的,我们都会面临诱惑和抉择的时刻。

只有通过真实地认识自我,坚守良知和道德底线,才能够抵御黑暗的诱惑,走向光明的未来。

总之,康拉德的《黑暗的心》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压抑气氛的小说。

《黑暗的心:约瑟夫·康拉德的探索与良心》

《黑暗的心:约瑟夫·康拉德的探索与良心》

黑暗的心:约瑟夫·康拉德的探索与良心1. 序言在文学史上,约瑟夫·康拉德是一位备受赞誉的作家,他以其深入探讨人性和道德困境而著称。

其中,《黑暗的心》是他最为著名且备受争议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黑暗的心》,探索康拉德对人性、文明与野蛮、道德观念与内心冲突的思考。

2. 约瑟夫·康拉德简介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是波兰裔英国作家,生于1857年。

他曾身临航海生涯,这使得他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等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

康拉德以其浓厚的叙事风格和意味深长的描写闻名于世。

3. 《黑暗的心》概述《黑暗的心》是康拉德于1902年出版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查理斯·马罗与非洲河流中一位神秘人物库尔茨敬仰与追随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非洲为背景,探索了人类本性中的黑暗面以及西方文明对非洲原住民的殖民主义压迫。

3.1 主题解读:人性和道德困境《黑暗的心》通过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探讨了一个关键问题:在没有外界制约和监管下,人们会向着何种方向发展?小说中,不论是马罗还是库尔茨,都是被欲望、权力和疯狂所驱使。

康拉德通过这些角色呈现出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较恶劣品质。

3.2 文明与野蛮康拉德在小说中反复强调文明世界与野蛮世界之间的冲突。

尽管英国帝国扩张时期非洲是文明世界追求经济利益的一个目标,但实际上却暴露了西方帝国主义者残忍和无情的一面。

康拉德用位于非洲深处无法到达的区域来象征着“黑暗之心”,表达了他对殖民主义的批判。

3.3 道德观念与内心冲突在小说中,马罗因为冲突的道德观念而备受困扰。

他在殖民地的经历引发了对人性本质、道德标准和文化约束的质疑。

康拉德通过马罗的角色深入探索了一个人内心世界中真实自我的存在与文明社会规则之间的抵触。

4. 康拉德作品中其他相关主题除了《黑暗的心》,康拉德的作品中也涉及到其他一些相关主题:4.1 孤独和孤立康拉德经常描写孤立、孤独和个体在无情世界中的挣扎。

康拉德《黑暗的心》

康拉德《黑暗的心》
道德启示
通过《黑暗的心》,康拉德向我们揭示了人性中的黑暗 面,但也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明面。他提醒我们,面对 黑暗,我们不能放弃对光明的追求。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比较研究
将《黑暗的心》与其他同时代或具有类似主题的作品进行比较研 究,以更全面地了解其文学价值和影响。
跨学科研究
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如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对作品进行 更深入的研究,以更全面地揭示其内涵和意义。
要点二
人物象征
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如库尔兹代表道德败坏、马洛代表 良知未泯。
要点三
环境象征
康拉德通过描述非洲大陆的荒凉与神 秘,象征人性的黑暗面和无法逃避的 命运。
康拉德的语言风格
01
客观冷静的叙述
02
运用心理描写
康拉德以客观冷静的叙述方式展现故 事,使读者对故事产生距离感,更深 刻地思考人性和命运等主题。
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康拉德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为后来的现代 主义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心理探索的卓越代表
康拉德的作品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性和心理的复杂性,为后来的心理小说创作提供了启示 。
与其他探险小说比较研究
与《鲁滨逊漂流记》的比较
两部作品都是探险小说,但康拉德的《黑暗的心》更加深入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心理的复杂性,具有更高 的文学价值。
康拉德在海上生活了很长时间,对于 人类的生存状态和人性有着深入的思 考和观察。
文学背景
康拉德深受19世纪末的英国文学的影 响,特别是对于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深 厚的兴趣。
康拉德的其他作品概述
《青春之心》
这部作品展现了康拉德对于青春、爱情和人生意 义的思考。

黑暗的心第一章到第二章主要内容的总结

黑暗的心第一章到第二章主要内容的总结

黑暗的心第一章到第二章主要内容的总结摘要:1.《黑暗的心》第一章到第二章的背景和主题2.主人公尼克尔斯的介绍3.第一章的主要情节和主题4.第二章的主要情节和主题5.第一章到第二章的过渡和悬念正文:《黑暗的心》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经典小说,全书共分为两章。

这两章主要围绕着主人公尼克尔斯的视角展开,描绘了他在非洲刚果河流域的经历。

1.《黑暗的心》第一章到第二章的背景和主题这两章的背景设定在19 世纪末的非洲刚果河流域,当时这个地方正处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殖民统治之下。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人性、道德和文明的冲突,通过主人公尼克尔斯的经历,探讨了欧洲人在非洲的殖民行为对当地人以及欧洲人自身的影响。

2.主人公尼克尔斯的介绍尼克尔斯是一名英国船长,受雇于一家英国贸易公司。

他是一个矛盾重重的人物,一方面他对非洲土著抱有同情心,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摆脱欧洲殖民者的优越感和对财富的渴望。

3.第一章的主要情节和主题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尼克尔斯在非洲刚果河流域的航行经历。

他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名叫库尔茨的德国人,库尔茨是一个狂热的探险家,他为了寻找财富,深入非洲内地,对当地的土著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在这一章中,尼克尔斯目睹了库尔茨的暴行,开始对欧洲人的殖民行为产生了质疑。

4.第二章的主要情节和主题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尼克尔斯在非洲的经历。

他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名叫马洛的比利时人,马洛是一个道德沦丧的殖民者,他为了追求财富,不择手段地压迫和剥削非洲土著。

在这一章中,尼克尔斯对马洛的行为感到震惊,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5.第一章到第二章的过渡和悬念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之间,尼克尔斯从库尔茨的暴行中看到了欧洲殖民者的丑陋面目,然后在第二章中又目睹了马洛的罪行。

这两章之间的过渡通过尼克尔斯的心理变化来实现,他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逐渐发生了改变。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帝国主义时代的道德沦丧与心灵黑暗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帝国主义时代的道德沦丧与心灵黑暗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帝国主义时代的道德沦丧与心灵黑暗1. 简介约瑟夫·康拉德是一位波兰裔英国作家,他的小说《黑暗的心》被公认为是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非洲作为背景,揭示了在欧洲殖民统治下,帝国主义时代带来的道德沦丧和人类心灵深处潜藏着的黑暗。

2. 小说情节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期,讲述了一个名叫查尔斯·马罗少校的船长,他接到任务前往刚果河。

马罗与当地原住民进行贸易,并寻找另一位掌管象牙交易站点的商人库尔茨曼。

而在这个过程中,马罗逐渐发现,无论是欧洲人还是当地居民都被帝国主义和利益所腐蚀。

3. 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作者通过描绘残酷而野蛮的殖民地环境,展示了帝国主义的黑暗一面。

殖民者以剥削原住民资源为目的,无视当地人的权益和尊严;他们建立集权体制,虐待和压迫当地人民。

这种道德沦丧引发了马罗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4. 道德沦丧与心灵黑暗在小说中,康拉德通过马罗的经历揭露了帝国主义时代所引发的道德沦丧和人性黑暗面。

每一个人物都被这个残酷环境所影响,因而失去了对人性美好的信念和责任感。

面对贪婪、腐败和谋杀等种种恶行,马罗逐渐陷入精神崩溃与绝望之中。

5. 主题意义《黑暗的心》通过故事中每一个角色和情节来探讨心灵深处可能存在的阴暗面,并强调了帝国主义给个体和社会带来的毒害。

小说警示我们需要警惕权力滥用、道德沦丧、种族歧视等问题,并激励我们反思并拒绝重复类似的错误。

6. 结论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以其真实、细腻而深刻地描绘了帝国主义时代下人类道德沦丧和心灵黑暗的主题。

小说通过深思熟虑的叙述,震撼人心地追溯了人性的复杂性,并且提供了对殖民主义和个人精神健康的深度思考。

这本不朽之作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应该被更多读者重视。

征服、欲望与人性——解读约瑟夫·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中的人性内涵

征服、欲望与人性——解读约瑟夫·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中的人性内涵

征服、欲望与人性——解读约瑟夫·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中的人性内涵李 妍人性在失去道德准则、社会规则的约束后会变成什么样呢?原本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殖民者来到殖民地,是否又能保持文明的做法呢?约瑟夫·康拉德是现代主义潮流的引领者之一,他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小说充分展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末日之感,折射出日趋严重的人性扭曲和道德沉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是欧洲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英、法、德、意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产生了垄断资本。

垄断资本的性质导致各国在海外殖民活动的加剧,对金钱的追逐,对原材料的渴望,让这场征服与欲望交织的殖民活动变成了人性之恶的放大镜。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出版于1899年,在西方文学史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把殖民主义者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欲望的支配下,殖民者掠夺、剥削、奴役和杀戮,从西方社会的文明人变成了灵魂空洞的恶魔。

小说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其中对人性的剖析,即使今天来看依然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一、《黑暗的心》现代主义作品的经典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家,也是现代主义初期的一名勇敢的探路人。

现代主义小说关注人的内心,反思现代人的信仰、感受、体验,而对外部世界的描写则变成了次要部分。

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呈现迅猛形态,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逐渐明显,海外殖民猖獗,社会贫富差距大,工人运动不断,西方人在20世纪之初显露出了悲观情绪和没落意识。

《黑暗的心》被称为“现代主义宣言”的一部作品,也折射出了康拉德对于伴随殖民活动而带来的“道德沦丧”的忧虑。

在《黑暗的心》中,故事叙述者马洛为了寻找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库尔茨沿刚果河逆流而上,一路上听到了关于库尔茨的各种传闻,说他因做象牙生意而致富,甚至被土著黑人奉为神。

经历了各种困难和危险,马洛终于找到了库尔茨的下落,但眼前的库尔茨和传闻中的那个人相距甚远,此时,这名被称为“殖民英雄”的人物已经形容枯槁,奄奄一息,欲望占据了他的心,全然没有了西方文明社会中人性之光。

试论_黑暗的心_中黑与白的象征意义

试论_黑暗的心_中黑与白的象征意义

试论《黑暗的心》中黑与白的象征意义试论《黑暗的心》中黑与白的象征意义姚 兰 王 颖内容提要:约瑟夫·康拉德在小说《黑暗的心》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

本文试图分析作品中黑与白两个颜色词的使用,探讨其中丰富的象征意义,揭示康拉德对人类文明、人性本身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思考。

关键词: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的心》 象征 黑色 白色《黑暗的心》(H eart of Dark ness)是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190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

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马洛奉命去非洲大陆寻找被莽莽丛林、奔腾的大河和野蛮的黑人们所困的白人库尔兹的故事,揭示了十九世纪末欧洲白人深入非洲大陆的探险活动,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文明价值以及人性这一深刻主题的思考。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频繁地使用了各种颜色词作为象征,其中黑色与白色尤为引人注目。

通常人们认为黑色多代表“险恶、罪恶、邪恶”(Mer riam118)等意义,白色象征“道德、纯洁、无瑕”(Mer-riam1348)。

然而,康拉德却似乎在反复使用黑、白颜色时倾注了他对这两个词独特的理解,这种理解似乎又同读者习惯上对黑色与白色寓意的看法形成了一种矛盾,从而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评判。

他用颜色词来烘托与深化主题是颇具匠心的,正如汪曾祺所指出,“小说家的语言的独特之处不在于他能用别人不用的词汇,而在于在别人也用的词汇里赋以别人想不到的意蕴”(3)。

康拉德“不仅能通过明确的表述,而且能通过模棱两可的意象以及多层意义的象征疾呼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性”(Watts46-47)。

他用颜色词所表达出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使读者对小说如何诠释人性与文明产生无尽的兴趣,进而展开深入的探讨。

小说名曰“黑暗的心”,毋庸置疑,黑色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色调。

非洲大陆的野蛮人是黑色人种,荒野原始的丛莽是黑色的,让弗雷斯勒文(前任船长)为之丧命的两只母鸡是黑色的,甚至连布鲁塞尔办公室门前女人手里拿的绒线都是黑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inner station
Literature Review
Gohn G Peters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Joseph Conrad 1920s-1930s Biographical Criticism 1940s-1960s psychoanalysis 1980s-1990s post-structuralism + postcolonism+feminist criticism
LOGO
艺术家本身就是背离现实的 人,通过艺术创作的途径, 艺术家实际上就成为自己渴 望的英雄、帝王、创造者和 受人钟爱的人物,再也不用 走实际改变世界的迂回小路 了。 ——弗洛伊德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comic and horrible is the cental to Conrad's novel
his experience woking as a captain for an ivory trading company
outer station cental station
chief accountant; striked by a scene of devastation manager+brickmaker; find Kurtz is far from admired, but more or less resented Russian harlequin+Kurtz.
LOGO
Literature Review
Impressionism: Conrad renders scenes, characters and
actions in th way as human beings perceive them rather than in an orderly-organized way.
a literary mode that subverts and libertrates the assumptions of the dominant style or atmosphere through humor and chaos Bakhtin derives the carnivalization of literature from the reign of the “Serio-comical” with the examples of Socratic dialogues(苏式问答法) and Menippean satire(梅尼普讽刺诗体).
narrative units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narrative units
LOGO
MikhaiL Bakhtin's theory of novelistic polyphony polyphony(复调) is a description given by Bakhtin in his 1929 book Problems of Dostoevsky's Art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to the kind of novel that Dostoevsky had initiated. Bakhtin describes Dostoevsky's novels thus: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 and unmerged voices and consciousnesses, a genuine polyphony of fully valid voices is in fact the chief characteristic of Dostoevsky's novels” .(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 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 A defining feature of polyphony is the character of a 科普时间到啦 main voice and the raising of accomponying voices to the status of counter-voices.
LOGO
Bakhtin's four categories of the carnivalistic sense of the world:
Familiar and fre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 bring the unlikely of people together, encourag the interaction and free expression of themselves in unity) Eccentric behavior (unacceptable behavior is accepted) Carnivalistic misalliances( allows everything that may normally be separated to reunite — Heaven and Hell, the young and the old, etc. Sacrilegious ( allowed for Sacrilegious events to occur without the need for punishment)
LOGO
monological novels
polyphonic novels
centralization 向心化
decentalization 离心化
a single,authoritative narrative voice, author unifies all elements to creat a single point of view,works are narrated by a unitary absolute authority that allows for no contesting voices.
Brecht’s Drama Theory three features of a polyphonic novel
polyphony复调
carnivalesque狂欢化 dialogism对话模式
LOGO
carnivalisque狂欢化
carnivalisque is featured by its comic caricature(漫画式 手法), ludicrous imagery(滑稽形象), smirking understatement(傻笑式陈述) and a light jocular tone(打 趣式语气).
わかりましたか M: authoritative discourse, demands our unconditional alliance P: internally persuasive discourse, half ours and half someone else's
LOGO
seemingly discursive(散漫的, 东拉西扯) centifugal,fragment tendency, differing voices which stands as subjects in their own right rather than as objects of authorial narratorial discourse
Narration perspective: first-person retrospective
narration.
Human Nature: the evil side of human nature Symbolism: natural images+ characters+ivory...
iew
an anonymous I begins the narration Marlow's narration
describing the setting introducing the characters reminding the reader of his narrative voice
self-confrontation method questionnaire method
LOGO
Dialogism dialogism
not be narcissistic extension of authors
monologism
shutting down of dialogue and its alteric potential
dialogical self interfaith dialogue
细思 极恐
LOGO
Heart of darkness
the wilderness had patted him on the head,and,behold,it was like a ball-an ivory ball;it had caressed him,and-lo!-he had withered;it had taken him,loved him,embraced him,got into his veins,consumed his flesh,and sealed his soul to its own by the inconceivable ceremonies of some devilish initiation.He was its spoiled and pampered favourite. (Page50) ——Joseph Conrad 这片荒原曾轻轻拍打过他的头,看吧,他的头就像一个 球——一个象牙球。这片荒原曾爱抚过他,于是,他枯萎 了;荒原俘虏了他,爱上了他,拥抱了他,进入了他的血 脉,耗尽了了他的肉体,还以某种不可思议的魔鬼人盟仪 式,使他的灵魂与荒原融为一体。荒原宠着他,纵着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