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管理制度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制度
一、总则1. 为规范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行为,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所有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
二、组织机构与管理1. 学校设立校董事会,负责学校的整体规划、决策和管理。
2. 学校设立校长,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3. 学校设立各部门,包括教学部、学生部、后勤部、财务部等,各部门负责人对校长负责。
4. 学校设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协助学校解决学生教育问题。
三、招生与入学1. 学校面向外籍、港澳台家庭招收适龄学生,招生范围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2. 招生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生简章由学校统一发布。
3. 学生入学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国籍证明、出生证明、居留证明等。
4. 学校对申请入学学生进行面试、笔试等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录取名单。
四、教育教学管理1. 学校采用国际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
3. 学校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4.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学生管理1. 学生应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守信。
2.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的考核。
3. 学校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 学校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六、家校合作1. 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2.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通报学生学业、生活情况,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3. 学校设立家长咨询热线,及时解答家长疑问。
4. 学校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七、考核与评价1. 学校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小学外来工子女管理制度
一、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其中不乏携带子女的家庭。
这些外来工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障外来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目的1. 保障外来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使其享有与城市户籍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2. 提高外来工子女的教育质量,促进其全面发展。
3. 加强对外来工子女的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外来工子女,包括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
四、管理职责1. 学校管理职责(1)建立健全外来工子女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为外来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保障其受教育权利。
(3)加强对外来工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4)关注外来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
(5)定期开展家校沟通,了解外来工子女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2. 教师管理职责(1)关心关爱外来工子女,关注其学习、生活情况。
(2)根据外来工子女的学习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3)积极参与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外来工子女的成长。
(4)加强对外来工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爱国情怀。
3. 家长管理职责(1)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3)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共同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具体措施1. 学籍管理(1)对外来工子女的入学申请进行审核,确保符合我校招生条件。
(2)为外来工子女建立学籍档案,实行一人一档管理。
(3)对外来工子女的转学、休学、复学等手续进行规范办理。
2. 教学管理(1)根据外来工子女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外来工子女的教育教学能力。
(3)开展学科竞赛、兴趣小组等活动,丰富外来工子女的课余生活。
3. 贫困资助(1)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外来工子女,按照国家政策给予资助。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管理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也随之来到城市生活和学习。
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现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务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包括随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居住在城市的适龄儿童和少年。
三、入学条件1. 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务工,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且连续工作满一年;(2)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且在本地有实际经营;(3)持有本市居住证,且在本地有稳定住所。
2. 适龄儿童和少年符合以下条件:(1)年满6周岁(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期间出生);(2)具有本市户籍或持有本市居住证。
四、入学程序1.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由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向居住地所在区(县)教育局提出申请。
2. 区(县)教育局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户籍、居住证、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务工证明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
3. 区(县)教育局根据审核结果,统筹安排学位,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
4. 入学后,学校应按照国家规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五、保障措施1.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其教育经费与本地户籍学生同等对待。
2. 学校要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制度,保障其合法权益。
3.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4. 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为其提供帮助和支持。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3. 各区(县)教育局可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外来劳工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制度和措施
外来劳工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制度和措施引言外来劳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是一个社会关注度很高的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确保外来劳工随迁子女能够顺利入学,并融入当地教育体系。
工作制度1. 建立统一的申请流程:制定明确的申请材料和申请路径,确保外来劳工随迁子女的入学申请能够便捷地进行。
同时,建立重要指标和标准,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评估申请学生的资格。
2.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在特定地区,设立针对外来劳工随迁子女的学校或班级,以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
此外,也可以鼓励当地学校开设专门的班级或课程,为这部分学生提供适应性更强的教学。
3. 建立专门的辅导机构:设立专门的辅导机构,为外来劳工随迁子女提供研究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研究环境和社交圈子。
措施1. 加强信息宣传:开展宣传活动,向外来劳工及其子女介绍相关政策和入学流程,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应尽的义务。
2. 建立家长支持网络:组织家长交流会议和社区活动,加强外来劳工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助,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学过程中的问题。
3. 加强教师培训:为学校教师提供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对外来劳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的认知和理解,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4. 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建立外来劳工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定期评估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对不当的行为进行纠正和改进。
总结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措施,我们可以有效解决外来劳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
这不仅有助于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和发展自己的未来。
但同时应注意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落实过程中不涉及法律纠纷和复杂问题的产生。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制度和措施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制度和措施1. 简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并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制度和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有关该制度和措施的详细介绍:2. 政策支持2.1 学校配套规划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需求,政府部门将制定学校配套规划,确保足够的学位和学校设施供其子女使用。
2.2 招生政策优化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招生政策将予以优化,降低入学难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入学。
3. 入学条件和程序3.1 入学条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须符合当地教育部门规定的入学条件,如年龄、户口等方面的要求。
3.2 入学程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需按照当地教育部门规定的入学程序进行报名、面试等相关环节。
4. 学校管理4.1 学生安排学校将合理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生人数,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
4.2 教师培训学校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特点的了解和教育方法的熟练程度,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
5. 家长参与为了更好地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家校联络。
学校将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等形式的交流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6. 评估和改进为了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制度和措施的有效性,学校将定期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
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工作制度和措施对于促进他们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支持和学校管理,鼓励家长参与,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管理制度
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管理制度一、引言当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外来务工人员人数也逐年增多。
其中,因为外来务工人员需要经常跨地区打工,因此往往需要携带自己的孩子。
这些孩子被称为外来务工子女。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学校作为外来务工子女接触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积极探索、研究并落实好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外来务工子女能够享有公平、优质、安全的教育资源。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管理制度进行探究和分析,并且从政策层次、学校管理、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政策层面的监管1. 学校自身制度草案的制定对于学校管理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的问题,应当由学校自身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此保证学校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制度中应涉及入学条件、入学程序、资格审查、学费标准、退学等问题。
制度的制定应当参考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确保合法、公正。
2. 政策宣传政府部门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对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的信息进行大力宣传,以此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权的保障。
并在社区、乡镇等地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使其了解国家、社会、学校等方面的有关政策,及时掌握入学条件、具体程序等信息。
3. 预算保障政府应及时拨付经费,用于教育资源的投入和设施的改善,以保证外来务工子女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在外来务工子女入学过程中,学校应建立收费明细表,公示学费标准,确保资费透明合理。
三、学校管理中的创新机制1. 自助机制学校应积极建立各类教育资源,比如图书馆、电脑教室、实验室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学校资源共享,以此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家庭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提供充分的支持。
2. 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在管理中应充分利用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组织等的资源,以此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包括补贴、教师培训、安全服务等各式各样的社会支持服务。
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管理制度
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管理制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务工人员离乡背井来到城市打工,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一直是困扰这些务工人员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逐步建立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这一制度进行描述和分析。
首先,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保障所有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根据规定,任何户籍所在地的农民工子女都可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的义务教育机会。
这一制度的出台,使得大量农民工子女得以进入当地的公立学校就读,享受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的教育资源。
其次,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此制度下,农民工子女不再受到户籍限制,享受与城市居民子女一样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这一政策的出台打破了户籍制度对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并且有助于解决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问题。
然而,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管理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务工人员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在城市缺乏稳定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这就导致了一些农民工子女难以稳定就读,频繁换校的情况,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
其次,由于城市教育资源有限,农民工子女入学可能会对当地教育资源分配造成一定的影响,增加了城市居民子女入学的竞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怀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就学保障措施,确保他们能够稳定就读,顺利完成学业。
其次,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减少城乡教育差距。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城市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满足农民工子女合理接受教育的需求。
总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管理制度的出台和实施,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这一制度,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怀和支持,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同时加强对城市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
陈滩小学适应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制度
陈滩小学适应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制度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陈滩小学适应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制度。
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够平等、安全地接受教育,并为其提供更好的适应环境。
生源准入标准1.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的规定,陈滩小学欢迎并接收具备入学资格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2. 子女应年满6周岁,且在陈滩地区居住满一年以上。
3. 需提供合法的身份证明和户籍证明,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报名及录取程序1. 学生监护人可携带所需材料到陈滩小学办理报名手续。
2. 学校将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并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录取。
3. 审核结果将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生监护人。
学籍管理和教育资源配置1. 陈滩小学将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与本地学生平等的学籍管理。
2. 根据学生人数和需求,学校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支持。
3. 学校将与相关部门合作,提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学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区。
家校合作1. 学校鼓励学生监护人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
2. 学校将定期组织家长会、家庭访问等形式的活动,与学生监护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
公平公正原则陈滩小学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所有学生,不论其户籍所在地和背景。
我们将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平等的机会,帮助他们融入学校和社区。
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学校联系。
陈滩小学教育办公室联系电话:XXX-XXXXXXX。
学校随迁入学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公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入学对象1. 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或本省外县(市、区),随父母到流入地(同住)并在校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2.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随迁子女,可申请入学:(1)在流入地有合法稳定住所的随迁子女;(2)在流入地有合法稳定就业并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一年的随迁子女;(3)在流入地有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就业并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一年的随迁子女;(4)符合国家及流入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入学程序1. 随迁子女家长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学校提交入学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 学校对提交的入学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按照学校招生计划安排入学。
3. 学校应向随迁子女家长发放《入学通知书》,明确入学时间和报到手续。
四、入学保障1. 流入地人民政府应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 学校应按照国家规定,免收随迁子女学费,并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3. 学校应加强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关爱,关注其心理健康,帮助其融入校园生活。
五、随迁子女教育管理1. 学校应建立健全随迁子女教育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随迁子女教育质量。
2. 学校应定期开展随迁子女学业评估,关注其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学校应加强随迁子女德育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 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随迁子女心理健康,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六、附则1. 本制度适用于流入地公办学校及民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入学。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4.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本制度的监督和指导,确保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制度和措施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制度和措施介绍该文档旨在说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工作制度和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带着他们的子女来城市定居。
为了保障这些子女的教育权益,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措施。
一、政策背景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制度和措施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的。
这些政策和法律旨在为随迁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申请入学条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须满足以下条件:1.子女年龄符合城市教育局规定的入学年龄;2.父母在城市有合法稳定的工作和居住证明;3.父母具备相应的学籍信息或居住证明,能够证明子女与其享有合法的亲子关系。
三、申请材料和程序申请随迁子女入学需要提供以下材料:1.子女出生证明;2.父母的身份证明和工作证明;3.父母的居住证明;4.其他相关材料。
申请程序如下:1.父母收集并准备好申请材料;2.按照招生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递交申请材料;3.学校审核材料是否完整,有无异议;4.根据学校招生政策,学校安排面试或笔试等入学考试;5.学校根据面试或考试结果确定是否录取。
四、入学安排和保障一旦随迁子女入学申请获批,学校将安排相关入学事项,并提供以下保障:1.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2.提供专门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随迁子女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3.提供特殊的个别辅导,满足随迁子女的学习需求;4.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关爱,保障随迁子女的身心健康。
五、家长参与和监管学校鼓励随迁子女的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子女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将对随迁子女入学工作进行监管,确保相关政策的实施有效。
六、评估和调整为了不断提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相关部门将定期开展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政策和措施,以更好地满足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
以上就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制度和措施的相关内容。
学校随迁子女入学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做好随迁子女就学工作的有关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入学对象1. 随迁子女是指户籍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或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县(市、区),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到我校所在地区居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
2.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随迁子女,可申请入学:(1)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校所在地区工作、经商、投资等,且已取得当地居住证或居住证明。
(2)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校所在地区有合法稳定住所,且已取得房屋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
(3)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校所在地区有稳定收入来源,并符合当地规定的其他入学条件。
三、入学程序1. 报名: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由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相关证明材料到我校报名。
2. 审核与录取:学校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学校予以录取。
3. 登记与注册:录取的随迁子女,由学校为其办理学籍登记和注册手续。
四、入学保障1. 学校要按照“就近、平等、公开”的原则,为随迁子女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
2. 学校要保障随迁子女享有与本地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室、设施设备、教学活动等。
3. 学校要关注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五、管理与监督1. 学校要建立健全随迁子女入学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有序进行。
2. 学校要加强对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的监督,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3. 学校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负责解释。
3.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中小学校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工作方案
中小学校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工作方案一、背景为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确保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要求,制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中小学校招收进城务工子女的入学工作。
三、招生政策1. 中小学校在招生时应优先招收进城务工子女。
2. 招生时不得歧视进城务工子女,不得设置特殊入学条件。
3.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进城务工子女的学籍档案转移手续。
四、入学申请与办理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父母或监护人应提交入学申请,提供相关材料,如户籍证明、身份证明等。
2. 学校应对所需材料进行审核,并及时反馈结果。
3. 招生录取工作应公开、公正进行。
五、融合教育1. 学校应积极开展融合教育,为进城务工子女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服务。
2. 学校应制定特殊教育计划,帮助进城务工子女适应学校生活和研究环境。
六、家校合作1. 学校应积极与进城务工子女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他们了解子女的研究情况。
2. 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学校与家庭合作计划,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
七、监督与评估1.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校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2. 学校应定期进行工作评估,不断完善招生和教育质量。
八、资金保障1.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中小学校为进城务工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2. 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强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情况的审查。
九、法律责任对于违反本方案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十、附则本方案由中小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细则的制定和实施。
外来务工人员入学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维护教育公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入学条件1.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指具有我国户籍,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流入地城市务工、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
2.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须满足以下条件:(1)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流入地城市务工、居住满一年(以居住证、劳动合同、工商营业执照等为准);(2)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流入地城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一年(以社会保险缴纳凭证为准);(3)符合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年龄要求。
三、入学程序1.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流入地城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2. 教育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入学条件的,为其办理入学手续。
3.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实行就近入学原则,优先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
四、入学保障1. 流入地城市教育行政部门应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有与当地户籍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2. 公办学校应优先接收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得设置不合理门槛。
3. 流入地城市政府应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投入,改善其教育条件。
五、管理职责1.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统筹协调、政策制定和监督检查。
2. 学校负责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招生、教育和管理。
3.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负责子女的监护和教育。
六、监督检查1. 流入地城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流入地城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小学学校随迁子女管理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也跟随父母来到城市就读。
为了保障随迁子女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保障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确保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 加强随迁子女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 促进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的交流融合,增进社会和谐。
三、制度内容1. 招生政策(1)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合理设置随迁子女招生名额,确保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入学。
2. 入学手续(1)随迁子女入学需携带户口簿、居住证、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学历证明等相关材料。
(2)学校在收到随迁子女入学申请后,应及时办理入学手续,确保随迁子女尽快入学。
3. 教学管理(1)学校应针对随迁子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2)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随迁子女的教育教学能力。
(3)学校要关注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4. 生活管理(1)学校要为随迁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如宿舍、食堂等。
(2)学校要加强生活管理,确保随迁子女的生活安全。
(3)学校要关注随迁子女的生活需求,开展关爱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5. 毕业管理(1)随迁子女毕业时,学校应为其提供相应的毕业证书。
(2)学校要为随迁子女提供升学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升学。
6. 沟通协调(1)学校要定期与随迁子女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及时解决问题。
(2)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共同关注和支持随迁子女的教育。
四、制度执行1. 学校成立随迁子女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学校定期对随迁子女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学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管理制度
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管理制度我国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管理制度是指在城市和农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为了保障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政策。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许多务工人员开始带着自己的子女在城市定居。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机会往往受到限制。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制定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管理制度。
首先,该制度旨在确保所有随迁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根据制度规定,无论随迁子女的户籍在哪里,都有权利在所在城市的公办学校就读。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随迁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保障了他们的受教育权益。
其次,该制度提供了相应的教育资源支持。
为了保证随迁子女融入城市教育体系,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改造与建设力度,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条件,确保随迁子女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随迁子女教育,提供资金和硬件设施的支持,以保证随迁子女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机会平等。
再次,该制度加强了培训和辅导服务。
为了帮助随迁子女更好地融入城市学校,教育部门加强了对随迁子女的培训和辅导服务。
这些培训和辅导活动旨在提高随迁子女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学校的学习环境。
此外,校长、教师和家长也需要加强对随迁子女的关心和关爱,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
最后,该制度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在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之前,农村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学校和教师缺乏,教育质量堪忧。
随着随迁子女入城市接受教育的增多,农村教育得到了关注和改善,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了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管理制度的实施,保障了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益,解决了他们入学难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
同时,这一制度也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教育资源的供给。
小学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本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在本地区公办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三、入学条件1. 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本地区务工,持有1年及以上有效《居住证》。
2. 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与用工单位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持有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3. 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本地区缴纳社会保险费。
4. 符合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年龄要求。
四、入学程序1. 报名登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在学校报名登记。
2. 提交材料:报名时,需提交以下材料:(1)户口簿、身份证、居住证等身份证明材料;(2)劳动合同或营业执照等务工证明材料;(3)社会保险缴纳凭证;(4)预防接种证等健康证明材料。
3. 学校审核:学校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确认符合入学条件后,予以录取。
4. 发放录取通知书:学校为录取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放录取通知书。
五、教育管理1.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学校应保障其接受平等、优质的教育。
2. 学校应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3.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4. 学校应配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工作。
六、经费保障1. 本地区公办小学应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2.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应提供必要的经济资助。
3. 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本地区其他相关规定相冲突,以本制度为准。
学校随迁子女就学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规范学校随迁子女就学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接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包括小学、初中阶段的适龄儿童。
三、管理原则1. 公平原则:学校对随迁子女就学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随迁子女享有与当地学生同等的教育权利。
2.就近原则:在符合就学条件的情况下,学校优先安排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3.规范原则:学校建立健全随迁子女就学管理制度,规范随迁子女入学、学籍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
四、入学条件1. 父母一方持有有效《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
2. 父母一方在本市有合法稳定就业。
3. 父母一方在本市有合法稳定住所。
4. 符合入学年龄的适龄儿童。
五、入学程序1. 父母向学校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就业证明、居住证明等。
2. 学校审核随迁子女入学资格,并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答复。
3. 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学校根据就近原则安排入学。
4. 学校为随迁子女办理学籍注册手续。
六、学籍管理1. 学校为随迁子女建立学籍档案,并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保持信息沟通。
2. 随迁子女学籍变动时,学校及时办理转学手续。
3. 学校对随迁子女学籍信息进行保密,确保学生个人信息安全。
七、教育教学管理1. 学校将随迁子女纳入正常教育教学管理,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
2. 学校关注随迁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
八、经费保障1. 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为随迁子女提供必要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资源。
2. 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为随迁子女提供更多帮助。
九、监督与评估1. 学校定期对随迁子女就学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学校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随迁子女就学管理制度的落实。
3. 学校对随迁子女就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小学外籍学生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选择在我国工作和生活。
这些外籍人士的子女也跟随来到我国,就读于我国的小学。
为加强外籍学生在校管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制度1.入学管理(1)外籍学生入学需提供以下材料:护照、签证、出生证明、学历证明、健康体检证明等。
(2)学校对外籍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审查,确保学生符合我国教育政策及学校招生条件。
(3)学校为学生办理入学手续,签订《外籍学生入学协议书》。
2.学籍管理(1)外籍学生学籍管理遵循我国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2)学校为外籍学生建立学籍档案,记录学生学业成绩、品行表现等。
(3)外籍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事宜,按照我国教育政策及学校规定办理。
3.课程设置(1)外籍学生课程设置参照我国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方案,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学校为外籍学生提供中文课程、外语课程、艺术课程、体育课程等。
(3)学校鼓励外籍学生参加我国学生组织的各类课外活动。
4.教学管理(1)外籍学生教师需具备我国教育部规定的教师资格,熟悉我国教育政策及教学方法。
(2)学校为外籍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学校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和改进外籍学生的教学状况。
(1)学校重视外籍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校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等。
(3)学校鼓励外籍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生活管理(1)学校为外籍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2)学校配备生活老师,负责外籍学生的日常生活照料。
(3)学校定期开展生活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7.安全保卫(1)学校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学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3)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8.家校合作(1)学校加强与外籍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管理制度
高密市至诚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管理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按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是进城务工子女要求入学,学校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文件要求,及时办理其入学手续,不得随意拒绝。
三、进城务工就读的子女,生活上要爱心、爱护,学习上要帮助,学校师生对她们不存在歧视、排斥、打骂等现象,要加强管理和教育,她们若违犯纪律,学校也不能随意开除,或者劝其退学、转学等。
四、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后,学校视为正式学生,要按要求编入学校学籍、学校有责任尽量保证她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不辍学,顺利受完规定学业。
五、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后,因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变动或其它原因正当要求休学、转学的,学校要按照教育局规定的学籍管理办法及时办理。
六、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后,同样享受国家“两免一补”和其它相应的资助政策。
高密市至诚学校
9月1日
高密市至诚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管理规定(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使我校外来务工子女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78号)文件以及县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一、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大同乡户籍的外来务工子女,年龄在6.5周岁至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它监护人来我乡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二、凡在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且其父母或监护人在我乡已取得暂住证并暂住一年以上,同时又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并由劳动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执照的,能够申请就学。
三、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时应该提供以下材料:
1、家庭户籍原本;
2、在东北乡的有效暂住证、房产证;
3、适龄儿童有计划免疫接种证;
4、监护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厂家证明或监护人的工商执照;打零工的需有房屋租赁证明。
5、除新招一年级学生外,其它年级转入我校的学生必须持有转出学校开出的《转学证明》。
四、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办法
1、均实行秋季招生、入学,其余时间不再招生、入学。
2、外来务工子女持第三条规定的材料到学校报名,报名结束后经学校校长室或教导处审批同意后方可入学。
(材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报名)
五、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在同等条件下能够优先安排:
1、监护人对我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2、监护人在当地居住并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以相关证明为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78号)文件以及县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子女到
我校就读,凡持有材料齐全者,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材料不齐全者,不予报名、接收。
六、外来务工子女转学以年为期限:
1、转出:根据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对其子女转出我校可实行灵活管理原则,但必须认真填写《小学生转学审批表》,报乡教育办审核,并交教育局教育服审批备案。
2、转入:学校教导处对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转入要严格把关,收齐、核查第三条所规定的材料并造册登记,并于9月15日前上报乡教育办审批,逾期不再办理。
3、各班主任必须按要求,真实地完成或协助学校学籍管理处完成各类学籍表册,每月按学校学籍管理处的规定按时、真实完成月上报。
七、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规定:
1、一年级新招学生按“一年级编班规定”执行。
其余年级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均实行抽签制。
在抽签过程中,年级组长可根据本年级班级人数差异,各班男女生人数差异等各种特殊情况,在本年级全体或三分之二以上教师认可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抽签。
2、为防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困难,成绩较差或纪律较差同学的排挤,若原在我校就读,转学后又重回我校就读,且转出转入均按转学规定办理过正当手续的,实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