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作物和棉花害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7 油料作物害虫

油料作物包括大豆、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等。新兴的油料作物有亚麻、橄榄。

§1 概述

1、大豆害虫

我国有240种,造成损失的仅7、8种。

苗期:地老虎、蟋蟀、蛴螬、二条叶甲等。

生长期:食根——蛴螬类

食叶——豆天蛾、造桥虫类(银纹夜蛾、大豆小夜蛾、大豆尺蛾等)。

为害茎秆——豆杆黑潜蝇(蛀食)、豆平腹蝽象(刺吸茎杆)。

刺吸叶片——大豆蚜、红蜘蛛、蓟马、叶蝉

卷叶类——大豆卷叶螟

蛀荚——大豆食心虫、豆荚螟

2、花生害虫

我国130余种,主要者仅10余种。

苗期:蛴螬类、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花生蚜等。

生长期:花生蚜、棉铃虫、蓟马、红蜘蛛(二斑叶螨等)、斜纹夜蛾、苜蓿夜蛾、棉大造桥虫。

荚果期:多种蛴螬。

3、芝麻害虫。

芝麻天蛾(鬼脸天蛾)、地老虎。

4、向日葵害虫。

桃蛀螟、棉铃虫、玉米螟等。

5、油菜害虫。

见十字花科蔬菜害虫。

§2 大豆食心虫(soybean pod borer)

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

一分布与为害

我国北方大豆产区均有分布,南方省份发生较重省份是安徽。北方以东三省尤重。山东省发生较轻。

为害:食性单一,仅为害大豆,幼虫蛀入豆荚,啃食豆粒,咬成沟状,或吃掉豆粒大半。发生严重时,食粒率达10-20%,高达50%以上。

二生活史及习性

(一)生活史

1 世代和越冬:

1年发生1代,以滞育的老熟幼虫在豆田土中作土茧于其中越冬,此外还有场院边土壤中。

2 发生时间:

老熟幼虫上移至土表3cm内化蛹

化蛹盛期(8月中上旬)

成虫羽化期(8月中下旬)

产卵盛期(8月下旬)

孵化盛期(8月末至9月初)

为害盛期(9月):为害20-25天,长达30天

脱荚入土越冬(9月下旬-10月上旬)

(二)习性

1 成虫

(1)活动时间节律:下午3︰00后至日落前活动,以日落前2小时活动最盛。活动时雌蛾吸引雄蛾,发生量大时,田间可见“成团飞舞”的现象,可做为成虫盛发的标志,以指导防治。

(2)雌雄比:盛发期为1︰1

(3)趋光性强

(4)交配、产卵:交配后即产卵,多在黄昏产卵,产卵期5-8天。

产卵部位:绝大多数产在4-5 cm长的豆荚上,少数产在叶柄等处。喜产在荚多毛的品种上,无毛荚少产卵。每荚多产1粒卵,多2-3粒。产卵量80-200粒。早熟或过晚品种少产卵。

2 幼虫

(1)入荚:孵化后先在豆荚上爬行几个小时(8小

时),后从豆荚边缘合缝处附近蛀入,蛀入前

先吐丝结网于其中咬食荚皮,后蛀入豆荚。

(2)为害:1头幼虫一般为害2个豆粒。

(3)脱荚:为害达4龄时,即大豆快成熟时,在荚边

缘咬一孔由荚脱落。以上午10︰00-下午2︰00

脱荚最多,但有一部分不脱落,被带到场院后

脱荚爬至场院边土中越冬。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温度湿度降雨

产卵最适温度、RH为20-25℃,RH 95%

卵的发育20-30℃RH 70-100%

化蛹、羽化的土壤湿度为10-30%,10%则不利于化蛹、羽化。多雨不利于产卵、羽化;脱荚期雨多,土壤湿润有利于入土越冬。

2、天敌因素

天敌种类较多,如赤眼蜂、幼虫寄生蜂、步甲及病原微生物等,有时控制作用较强。

3 品种因素

(1)荚皮毛多的品种易引诱其产卵,发生严重。

(2)荚皮细胞排列紧密且横向排列的品种,幼虫入荚死亡率高达60-70%,反之荚皮细胞直立排列且排列疏松的品种死亡率低。

4 耕作栽培关系连作、重茬者重,轮作轻。早播种或适当晚播发生轻。

四、防治措施

(一)农业措施

1、选用抗虫品种,如“铁夹四粒黄”

2、实行轮作、避免重茬

3、大豆收获后,深耕多耙,杀死越冬害虫

(二)生物防治

1、释放赤眼蜂:在卵盛期释放拟澳洲赤眼蜂,每亩放蜂2~3万头,

2、幼虫脱荚期利用白僵菌防治脱荚幼虫:按0.5㎏菌粉兑细土4.5㎏,制成菌土。每亩用1.5㎏撒于垄上。

(三)化学防治

1、喷雾

分别在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孵化盛期喷药防治。

20%速灭杀丁2000倍;

2.5%敌杀死EC4000倍喷雾。

2、DDVP熏杀成虫:

每亩地80%DDVPEC100~150ml,用用两节长的高果或玉米秸秆,一节去皮,劈成四瓣注药,一节留皮插入田垄,每亩插30根,或用麦粮喷DDVP重杀也可。

§3 银纹夜蛾three-spotted phyromerra

Argyrogramma agnara (Sraudinger)

俗称“大豆造桥虫”、“豆步曲”

一、分布与为害

以黄淮、长江流域各省发生较多

以幼虫咬食大豆叶片或缺刻和孔洞,严重时能吃光叶片,仅留叶脉,引起落花、落荚,影响产量,常常与其他大都造桥虫(尚有6~7种,包括大豆尺蠖)混合发生。

寄主:大豆、绿豆、菜豆及十字花科蔬菜等

二、发生规律

1、世代与越冬:山东一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严重,以第五代老熟幼虫在菜地枯叶上化蛹越冬。

2、发生为害时间:

历期:卵3~6天,幼虫12~15天,蛹7~11天,成虫7天,产卵前期1~2天

4、生物学特性

(1)成虫

趋光性强,晚9~10时活动最盛;喜在生长茂密的豆田产卵,卵散产于豆株上、中部叶背面,单雌产卵量874.3粒。

(2)幼虫

初孵幼虫先食卵壳,再隐藏在叶背取食叶肉,受害叶呈网状,且能吐丝下垂,转移为害。大龄幼虫为害形成缺刻、孔洞。老熟幼虫在叶背结茧化蛹。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温湿度:最适温湿度为25~27℃,湿度80%左右。温度在18℃(T平均)以下,成虫活动和产卵受抑制,15℃以下不利于成虫发育,故在15℃时发生量少。

2、作物长势:早播田,长势好的豆田发生重

3、天敌:多种寄生蜂(茧蜂、小蜂),莱氏野村菌(莱氏蛾菌)以造成流行,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死亡率大。

四、防治措施

防治指标:2、3龄幼虫50头/百株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大量发生时,人工振落收集后,集中杀灭。

2、药剂防治:

2.5%敌百虫粉剂,每亩用药2~3㎏。

90%敌百虫晶体1000倍,50%辛硫磷EC1000~2000倍。

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4 花生蚜(black bean aphi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