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年历史小高考试题 参考答案
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
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的,显然与
8.1922 年 9 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
“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与当时中国革命的目标相差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美国……占总量 44.10%”说明美国此时在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D 项正确。
12.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
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
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答案】B
【解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土地的
同时把“鼎”也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的数量是不同的,故 B 项正确。
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及答案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内容之一,也是其核心,是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卷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题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DCBABCBACCD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ABCBABDCCBAD二.非选择题(第25题19分,第26题21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1)(7分)(1)举措: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3分)理解:(4分)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管监察;太尉负责管军务;(2分)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可有效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皇权专制。
(2分)(2)(6分)角度:国家主权的归属。
(2分)作用: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分)(3)(6分)主要特点:①西方政治文明逐渐传入,受欧洲文明影响较大;②资产阶级率先进行政治变革的实践活动;③历经了由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向社会主义政治的转变;④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6. (1)(6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宝钞贬值,通货膨胀; 赋役制度改革推动白银广泛使用;隆庆元年“银钱兼使”的法令;张居正在全国推行的“一条鞭法”;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为白银货币化提供可能;明朝货币制度的缺陷。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4分)背景:1929——1933经济大危机。
(2分)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2分)(3)(4分)意义: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进步,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方便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刺激了经济的发展);防止白银外流,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打击了日本的经济侵略计划。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2017年江苏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江苏卷历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 农具B. 礼器C. 食具D. 货币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 天人合一B. 诗画合一C. 情景合一D. 知行合一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贫富不均B. 莠民作乱C. 民性懦弱D. 吏治败坏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 )A. 《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 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 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 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答案】B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吧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答案】C
【解析】三省六部原先是三个省之间相互牵制,材料中中级官员地位上升,尚书省权力下降,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1。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15 D B B D B B D D D A C C A D C16-30 D A C C C C B D A B B A C C A二、非选择题31、(14分)(1)相似点:都指出了人口增长与生活(生产)资料增长的矛盾;都指出了人口激增的危害;都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2分)(2)英国:实行殖民扩张;推进工业革命;开展对外贸易。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答具体措施亦可,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解放思想观念;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4分)(3)趋势: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的增多;出国做工的增多。
原因:国门被打开,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衰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解放)。
(4分)(4)特点:迁往内地(西南);流向东北(外来移民)。
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保存丁大量有生力量及文化资源;日本“国策移民”便于日本侵华(服务于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4分)32、(12分)示例:明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内阁有票拟权,但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意见,明代内阁始终没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皇帝赋予太监以批红权,太监是在代行皇权,太监批红有利于牵制内阁,宦官权力的扩大,从侧面反映出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本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评分说明:33、(14分)(1)主要思想: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
(2分) 写书目的: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
(2分)(2)该书特点:图文并茂;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2分) 时代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代议制民主制度发展;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文明成果。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题
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题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题近几年来,高考历史考查由记忆型向能力型转变,越来越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题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5 CBCBA 6-10 DCAAC 11-15DCCAD 16-20 DBCCA二、非选择题:21、(14分)(1)影响: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威胁周天子的权威。
(2分)解除: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2分)(2)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4分)(3)制度:郡国并行制。
(1分)原因: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
(1分)观点: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地方缺乏自主性。
(2分)(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
(2分)22、(14分)(1)表现:用数学方法反映自然;注重观察实验(2分)影响:为近代科学兴起奠定基础;促进西欧社会思想解放;冲击宗教神学世界观。
(以上任意2点得2分)(2)地位: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标志着经典力学的诞生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分)冲击了宗教神学说教;使人类认识到理性的价值。
(2分)(3)例: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2分)危机:人类片面认为科学是万能的,但缺失了人文关怀,影响了整个人类发展(2分)(4)关系:科学与人文相互促进、和融共生。
(2分)23、(12分)(1)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1分)源头: 新航路的开辟. (1分)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2分)(2)观点:互通有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这一过程中掺杂着罪恶,与文明的成果相比,罪恶无法避免且是次要的(文明的成果与罪恶相比成果是主要的,罪恶是次要的)。
(2分)论证:新航路开辟后的交流使人类文明取得了重大发展.政治:加速了人类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转变.经济: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如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思想文化(推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新航路开辟后的罪恶主要是殖民扩张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从而造成东方落后于西方。
2017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答案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故B项正确。
商用时期,由于青铜比校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故A项错误;食具不是权力的象征,故C项错误,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D项错误。
2.【答案】A【解析】汉武帝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
目的是打击地方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
秦朝时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汉武帝铸造钱币与增加百姓赋税负担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空前强化”的说法不符合史。
3.【答案】C【解析】中级官员地位上升,拥有实权的尚书省地位下降,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
唐初三省六部处于初创阶段,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故B项错误,D项“决策权扩大”无法由材料得出。
4.【答案】D【解析】孔子提出的是“克己复礼”“为仁由己”,而朱熹是从“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克己”的,这显然与孔子的原意有所不同,故D项正确;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故A、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放C项错误。
5.【答案】C【解析】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面重在将人的主观情感和自然情景交融在一起故C项正确。
“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故A项错误;“诗画合一”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故D 项错误。
6.【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民已焦头烂额。
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可以得知,耋英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主要是由官员腐败导致的,故D项正确。
贫富不均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B、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7.【答案】D【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关于妇女问题的文章数量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呈不断上升趋势,这说明妇女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关注,故D项正确;“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创办的,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故A项错误;B项中“实现了言论自由”说法绝对,错误。
2017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
2017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2017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DDDBAC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BCABABCB二、非选择题:21.评分说明: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
既可指出双方外交政策的不同,也可指出双方对中朝关系的认识不同、对日本出兵朝鲜的认识不同、对甲午战争爆发原因的认识不同等。
(4分)说明:观点正确,史论结合,分析阐述合理充分。
第一等级: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
(10~11分)第二等级: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正确。
(7~9分)第三等级: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
(3~6分)第四等级: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
(0分)示例: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的外交政策不同。
日本政府奉行对外扩张政策,清政府采取的是消极防御政策。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东亚国际新秩序。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在战前便已“出兵(朝鲜)备变”,并企图通过战争“以全帝国之光荣”。
而清政府没有对局势变化做出正确判断和积极应对,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因循守旧,维系宗藩朝贡体系;日本出兵朝鲜,清政府未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而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同时对日本的发展缺乏认识而轻视日本。
中日两国的不同外交政策影响到两个国家的不同命运走向。
经过甲午一战,日本确立亚洲强国的地位,而中国则进一步沉沦。
(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双方外交政策的不同予以说明,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其他角度不再示例)22. (1)调整农业生产(或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产品价格,减少农产品过剩。
(2分)实质: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2分)(2)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评价:农业集体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其实施主要是为配合国家的工业化,因此不可能根本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文字版)【2】
2017年江苏⾼考历史真题及答案(⽂字版)【2】 第Ⅱ卷 ⼆、⾮选择题:本⼤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21.(14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度活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红薯传⼊中国,提⾼了粮⾷产量,使许多原本⽤以种植粮⾷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
在浙江湖州,每亩桑⽥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银,⽐种植⽔稻要⾼出⼀到两倍。
当地部分养蚕⼈⾃⼰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
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仰⾷四⽅”。
当时商业很发达,商⼈拥有雄厚的资本。
例如,徽州商⼈“藏镪(⽩银)有⾄百万者”,⽽资本⼆三⼗万两⽩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
材料⼆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迹⼏乎遍布东南亚各国。
他们⽤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料、药材和珠宝。
欧洲的葡萄⽛⼈、西班⽛⼈到来后,则⽤⽩银换取中国的⽣丝和瓷器。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港设督饷馆,私⼈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
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和西班⽛⼈不得不⽤⼤量⽩银来⽀付贸易逆差。
海外⽩银的流⼊,增加了国内⽩银的总量,扩⼤了⽩银的流通范围。
货币开始以⽩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银流⼊中国的主要背景。
(7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银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
(3分) 22.(12分) 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
江苏省2017年历史小高考试题参考答案汇总
2017 年江省一般高中学水平(必修科目)卷史一、:在每列出的四个中,只有一是最切合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 ,每 2 分,共60 分)。
1.史:周公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资料反应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 .宗法制B.分封制C.郡制D.行省制2.代科技多有新,下描了一期某明的工制作流程(部分)。
明是浸润原料蒸煮打晒干A .造B.灌法C.棉技D.印刷3.州市古运河的交通枢,在唐朝“雄富冠天下”,称“ 一益二”。
出一象的主要 A .“交子”宽泛使用B.坊市界线格C.商展繁华 D.商帮活繁4.理学着重人的道德涵养。
某日,周敦“二程”,我你找孔(丘)(回),他因何而?此事生在A .西B .北宋C.元代D.明朝5.央的“中国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中国古典的潮,下是目提到的古典。
它属于A .B .唐C.宋D.元曲6.明朝政府命令:严禁建筑洋船只,严禁保存超两根以上的桅杆风帆。
此后,船只得在内的小船受骗雇工,和的大船因置而掉。
以下资料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 .明朝鼓舞民易B.明朝禁朝易C.明朝行海禁政策D.明朝造船技落伍7.据《晚清史》, 1843 年此后,广州英国出口易明降落,而上海逐年上涨,并于1853 年超广州。
一象与以下近代不一样等条的哪一条款直接有关A .款 2100 万元B.允列在投厂D.开放州、杭州等地商埠8.在列的船利炮眼前,桂芬等人,中国必各样先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 ,否利器尽在别人之手,“适足取而已” 。
里,他的核心主是A .夷技B.新法C.民主革命D.民主科学9.右是吴淞路公司于1876 年行的“ 路火”招画。
据,当“火”通率,人涌来,争相乘坐。
文资料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中国B.国人念生底改D.广告公司广旅行10. 1896 年,宗濂、宗瀚兄弟在无开的勤厂只管昼夜动工,仍没法足常州、江阴、江等地的需要⋯⋯ 1907 年,勤厂名誉起,盈利 50 万两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汉代科技多有创新,下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
该发明是浸湿原料蒸煮打浆晒干A.造纸术B.灌钢法C.棉纺技术D.印刷术3.扬州市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4.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
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应发生在A.西汉B.北宋C.元朝D.明朝5.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下图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
它属于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6.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7.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A.赔款2100万银元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8.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
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C.民主革命D.民主科学9.右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
据记载,当“火轮车”通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
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10.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
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11.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12.1935年1月,红军占领莱重镇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其会址位于右图中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13.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朗诵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
这份公告应发布于A.南昌起义时B.九一八事变前C.秋收起义中D.七七事变后14.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阶段作战力量进攻目标中共中央军委批示第一阶段苏北兵团淮阴、淮安、宝应、高邮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第二阶段三个纵队海州、连云港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5.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
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
”此后,他的北京之行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17.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
该决定主要是为了A.调整工业布局B.实行政企分开C.增强企业活力D.鼓励租赁经营18.右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①创办经济特区②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1997年6月30日23点50分许,英国查尔斯王子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一百五十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
这一仪式标志着A.“一国两制”的提出B.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C.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20.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实施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C.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21.有学者指出:“在这样的法制基础上,帝国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员的来往大为便利……罗马文化的综合统一达到前无古人之境。
”材料中便利帝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法制基础”是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22.布克哈特说:“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
”对材料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性的复苏B.理性的胜利C.教权的退场D.君权的消亡23.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
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垄断组织的出现C.工业革命的开展D.世界市场的形成24.“(美国)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各州)自治的能量,(1787年)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
”材料中的“这种能量”“往回收了一点”体现在A.共和制的确立B.联邦制的确立C.三权分立制的确立D.责任内阁制的确立25.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圈地运动的进行B.蒸汽动力的应用C.石油工业的发达D.电器的广泛使用26.英国的一位诗人,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他深入挖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把诗歌的浪漫情愫发挥到了极致。
下列艺术作品与这位诗人的创作风格一致的是A B C D27.《1871年公社史》写道:“在市政厅门前的中央搭了一个大讲台……兰维埃高声喊出:‘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了!’20万人出自内心地齐声高呼‘公社万岁!’”材料中的“公社”成立于A.希腊雅典B.法国巴黎C.俄国彼得格勒D.德国柏林28.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
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的著作中抄来的。
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C.成立农业调整署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9.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
”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A.履行“北约”成员的义务B.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C.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D.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30.据中新社布鲁塞尔2017年2月22日电,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
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A.巩固区域集团化B.消除国际竞争C.推动贸易自由化D.促进国际合作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31.秦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强化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32.《辛丑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开展了反割台斗争。
33.右图所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34.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建立量子力学,弥补了牛顿力学的不足。
35.1944年7月,美、苏、中、法等国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10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
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
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1分)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1分)(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
(2分)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2分)(3)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
(2分)(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
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2分)37.(10分)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