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茨及其理论简介
舒尔茨及其理论简介

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 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 和,而非人本身。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 家舒尔茨和贝克尔首先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 资本理论。 这一理论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在经济增长中, 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二是人 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 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allocative efficiency / allocation (p.6, line 1)
配置效率/资源配置: 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配置 而取得的效益。所谓资源配置效率是指人力资源、 资本资源、自然资源、技术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 是否实现优化配置,优化配置则为有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包含两个层面:
人力资本,比物质、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 增值空间,特别是在当今后工业时期和知识经 济初期,人力资本将有着更大的增值潜力。因 为作为“活资本”的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性、 创造性,具有有效配置资源、调整企业发展战 略等市场应变能力。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对 GDP的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率。
physical capital 物质资本
(资产/投资)组合: 有金融资产组合和实物资产组合两种类型。投 资者将资本投入于两种以上相关性较小的多项 资产上,以分散投资风险, 获取稳定收益的投 资方法。投资者通过资产组合,可能达到风险 与收益相宜的有效组合,但不能避免系统性风 险所致的潜在损失。 例如将一定数额的资金 分成几部分分别投资于国库券、企业债券、优 先股和普通股等。
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人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认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
西奥多·舒尔茨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观点
• 主要观点之一: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
•
•
其主要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三个:
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舒尔茨认为人 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有相互关系的,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 相对投资量,主要是由收益率决定的。收益率高说明投资量不足,需要追加 投资;收益率低,说明投资量过多,需要相对减少投资量。当人力资本与物 力资本二者间投资收益率相等时,就是二者之间的最佳投资比例。在二者还 没有处于最佳状态时,就必须追加投资量不足的方面。当前相对于物力投资 来说,人力资本投资量不足,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
他是第一个系统分析教育投资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率以及经济发展 的学者。舒尔茨基于非均衡方法对农业的发展潜力展开分析。他的研 究对象不仅仅是美国,而且包括其他发展中国家。舒尔茨曾在不同场 合抨击一些发展中国家歧视农业的工业化政策。舒尔茨对第三世界国 家健康因素、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行了论述。 • 他的学生盖尔· 约翰逊曾这么评价他,“舒尔茨是发展经济学的 杰出创新者,他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一个成功的学术管理者, 一个敏锐的观察者。” • 作为一名学者,舒尔茨在研究中始终与现实保持接近。只要有机 会,他就会走到田间,与人们交谈,观察人们怎么解决问题。他在界 定经济发展因素时表现出一个经济学家非凡的能力和智慧。在长期的 研究中,他表现出探索问题的突出才能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舒尔茨十分关注农业发展的滞后、贫穷与工业的高生产率、高收 入水平之间的反差,将农业经济作为经济体的一部分去研究,并将研 究延伸至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舒尔茨系统地分析了教育投资对农业 生产率以及经济发展影响,并在1960年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 为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他还基于非均衡方法对 农业的发展潜力展开分析。
西奥多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
• 其三,具体数量化计算。进一步加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舒尔茨运用自己创造的"经济增长余 数分析法",测算了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
教授;退休后仍被聘任为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
06
ONE
奖励荣誉
由于舒尔茨在研究农业以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79年被 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除诺贝尔经济学奖外,舒尔茨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其他奖励及荣誉
还有:1972年被美国经济学会授予该会最高荣誉勋章--沃克奖章;从 1 9 5 2 ~ 1 9 7 2 年 退 休 为 止 , 一 直 膺 选 为 芝 加 哥 大 学 的 查 尔 斯 ·哈 琴 逊 特 殊 贡 献
• 舒尔茨乐观地指出,农业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已不容置疑。但是,政府必须向农业投资,这不 仅要注意投向,还要对农民给予指导和鼓励。"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
人力资本理论
• 首先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并对经济发展动力做出全新解释的是舒尔茨。他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促 使美国农业产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力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技能与知识的提高。 同时,他发现工人工资大幅度增长中有一部分尚未得到解释。他将这一部分归功于人力投资的结果。于是, 舒尔茨在1960年提出人力资本学说,其中心论点就是,人力资源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 的增加重要得多。同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称作人力资本 理论创立的"宪章",证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04
西奥多.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资料

舒尔茨和他的人力资本理论首先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并对经济发展动力做出全新解释的是舒尔茨。
他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促使美国农业产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力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技能与知识的提高。
同时,他发现工人工资大幅度增长中有一部分尚未得到解释。
他将这一部分归功于人力投资的结果。
于是,舒尔茨在1960年提出人力资本学说,其中心论点就是,人力资源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
所谓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资源总称。
它的最主要特点是人力资源天然属于个人,可以交易。
而企业,就是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契约关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人力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不再满足于把劳动力看做是一种被动的、只能为资本所雇佣的要素,而是提出了劳动同样是资本的看法。
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有相互关系的,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相对投资量,主要是由收益率决定的。
收益率高说明投资量不足,需要追加投资;收益率低,说明投资量过多,需要相对减少投资量。
当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二者间投资收益率相等时,就是二者之间的最佳投资比例。
在二者还没有处于最佳状态时,就必须追加投资量不足的方面。
当前相对于物力投资来说,人力资本投资量不足,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其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
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生产中必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
因此,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对农民的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可以代替部分土地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增长。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1、主要观点:
(1)总体资本可以分为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依靠教育,教育可以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使人从可能劳动力变为现实劳动力,从低级劳动力变为高级劳动力,因此教育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潜在的投资;
(3)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收益大于物力资本的收益,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2、基本评价:
人力资本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有物质资本的束缚,提出了人力资本,把人的能力与物质资本等同,但是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此外,在人力资本理论的作用下,导致了学历膨胀,人们热衷于追求高学历,希望通过教育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经济发展,但忽视了经济增长是受多因素变量制约的,教育仅是众多因素之一,也绝非决定性因素。
实践证明,许多国家投资教育也并没有像该理论所欲言的那样带来丰厚利润。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名词解释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名词解释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是1960年由美国企业家舒尔茨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其目的是研究国家经济发展与投资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
舒尔茨将“人力资本”定义为指企业中的熟练技术人员、智力劳动者和经过良好职业培训的熟练工人。
他认为,这些人才在企业中可以实现产出的最大化,因而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舒尔茨认为,经济发展取决于投资于人力资本上,这种投资可以在三个不同层面上进行:短期投资、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根据这种理论,国家可以通过投资于社会利益和科技进步等领域,实现更大的经济增长。
短期投资指的是投资于熟练技术人员、智力劳动者和经过良好职业培训的熟练工人。
这种投资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提高产出,并实现短期经济增长。
中期投资指的是投资于教育、培训和其他专业技能的发展。
这种投资会使企业的人力资本不断地得到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长期投资指的是投资于社会利益和新技术开发,这种投资可以帮助企业长期发展,实现长期经济增长。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显示,投资于人力资本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舒尔茨看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应该把投资更多的精力放在投资于人力资本上。
舒尔茨的理论受到全球学者的广泛注意。
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应该加以重视和投入更多资源。
在实践中,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有效的政策,投资于教育、培训和新技术开发等人力资本培养上,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快经济增长。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为当今探寻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和借鉴,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力资本理论”已经成为一种受到广泛认可的经济发展理念,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总之,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经济学家们应该在此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路径,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舒服尔茨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内容

舒服尔茨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内容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
1.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2.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3.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4.摆脱一国贫困状况的关键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
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舒尔茨教授与刘易斯教授是因为他们在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先驱工作, 特别是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的重视.舒尔茨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由于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他与另一位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同时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舒尔茨还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造者之一。
他在20世纪60年代明确指出,人力资本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
舒尔茨强调了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按照舒尔茨的研究,在美国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源投资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收益却增加了17.5倍。
舒尔茨还指出,从1919年到1957年38年中美国的生产总值增长额,49%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
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可以通过普及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或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来进行。
一个受过教育的穷人会通过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率,靠自己的能力在市场上通过竞争实现脱贫致富。
由舒尔茨和贝克尔等人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本理论,对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论著大量出现,在这一领域做出贡献的经济学家频频被授予诺贝尔奖。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整体上已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仍在扩大,我国还有很多穷困的地区和人口。
由于我国的大多数低收入人口主要依靠农业为生,所以我国政府一向重视“三农”问题。
长期以来政府通过对农民的扶持,发放补贴,援助财物、免去农业税等,都有利于农民状况的改善,但却未必是治本之策。
因为长期输血式的扶贫方式,虽然能一时缓解这些地区的贫困,但最终无法提高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终究难跳出“低水平的陷阱”。
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增加对穷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基本素质。
在舒尔茨之后,经济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20世纪60年代的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为15%,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为20%;20世纪70年代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3%和15%。
西奥多.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资料

舒尔茨和他的人力资本理论首先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并对经济发展动力做出全新解释的是舒尔茨。
他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促使美国农业产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力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技能与知识的提高。
同时,他发现工人工资大幅度增长中有一部分尚未得到解释。
他将这一部分归功于人力投资的结果。
于是,舒尔茨在1960年提出人力资本学说,其中心论点就是,人力资源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
所谓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资源总称。
它的最主要特点是人力资源天然属于个人,可以交易。
而企业,就是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契约关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人力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不再满足于把劳动力看做是一种被动的、只能为资本所雇佣的要素,而是提出了劳动同样是资本的看法。
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有相互关系的,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相对投资量,主要是由收益率决定的。
收益率高说明投资量不足,需要追加投资;收益率低,说明投资量过多,需要相对减少投资量。
当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二者间投资收益率相等时,就是二者之间的最佳投资比例。
在二者还没有处于最佳状态时,就必须追加投资量不足的方面。
当前相对于物力投资来说,人力资本投资量不足,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其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
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生产中必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
因此,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对农民的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可以代替部分土地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增长。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结束语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就是说,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处于长期停滞的均衡状态。 纵使舒尔茨证明传统农业中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但由于传统农业中 对原有生产要素增加投资的收益率低,对储蓄和投资缺乏足够的经济 刺激,传统农业依旧停滞落后,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这时,只有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才可以打破传统农业均衡。即进行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钱露 2012211259
舒尔茨简介
▪ 西奥多·舒尔茨 (Theodore W. Schultz),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其主要著作有《世界粮食》(1945)、《不稳定经 济下的农业》(1945)、《农业经济组织》(1953)、《由教育形成 的资本》(1960)、《人力资本投资》(1961)、《教育的经济价值 》(1963)、《改造传统农业》(1964)、《经济增长和农业》( 1968)、《人力资本投资》(1971)、《农业刺激的扭曲》(1978) 、《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1981)、《恢复经济均衡—— 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1990)等。
▪ 舒尔茨的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教育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他在1960年就提出了人力
资本投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 人们通常还把舒尔茨称为是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二是在农业经济学领域。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传统农业贫穷但 还是有效率的。要想转变传统农业,就必须向农业提供现代投入品, 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 2.从需求看,要扩大农民对新要素的需求,即要使这些要 素真正有利可图。关键在于新要素在贫穷社会里的价格及 产量,还要考虑不确定性、租佃制度,向农民提供新要素 信息并教会他们使用。
Page2▪0821/6/16
唐·E·舒尔茨的理论回顾

THEORY FRONTIER丨理论•前沿唐■E■舒尔茨的理论回顾文/李研菲【内容摘要】2020年6月5曰,‘‘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E .舒尔茨去世。
作者曾于1990年代师从唐•舒尔茨教授,本文综合了相关研究,概览性地介绍了整合营销理论,以及该理论随着时代进步、技术发展所进化出来的理论。
【关键词1唐•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4R s营销理论S I V A理论P A R理论2020年6月5日,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E •舒尔 茨(D〇n E.Schuh Z)去世,享年86岁。
其一生发表了 70 多篇期刊文章、出版了 43本书籍,其中《整合营销传播》是第一本关于整合营销传播(丨MC,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fation)的著作,指出了当时营销市场的乱象,也是该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经典著作,书中提出的战略性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为重要的营销 理论之一。
以下,让我们回顾唐•舒尔茨教授的经典理论。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整合营销传播是将企业与市场营销相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的过程,其中心思想是以通过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满足顾客需求为价值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 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 具的优势,从而使促销宣传低成本化,以高强度的冲击 力形成促销高潮3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时期,该理论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研究者们开始强调 “营销即传播”,整合营销传播应该是各种传播手段的一种有序、统一的整体。
其中,唐•舒尔茨从企业质性的层面切人,提出实现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就是要调整企业的组织架构,变中央集权为分权。
二是研究者们引人了 “关系利益人”概念,强调要把消费者作为整个传播体系过程中的参照对象,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重点。
其中,唐•舒尔茨提出建立“消费者资料库”,便于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并有针对性地编制营销方案。
1.理论定义唐•舒尔茨教授考虑到未来不断变化的管理环境,重新定义了整合营销传播、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它是指品牌传播计划,这些活动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 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 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 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增长的收 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与其他类型的 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很高. 可见,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独立的源泉, 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人力资本的收益递 增性,就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
4.舒尔茨人力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舒尔茨得出人力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 原因的结论,这对整个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 深刻的影响,解开了战后日本、德国乃至西方国家 经济迅速发展之谜。 (1)对德国、日本经济复苏的奇迹解释:他认 为,两国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主要 就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原因。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两国 的物质资本,但并未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再加 上这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代国策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两国的 经济发展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益基础上。
随资本存量的增加,促使社会或政府建立健全相 关的法律法规,促使人口质量的提高,以及其他 “有利于人力因素的权利”。(工伤,医疗,保 险,教育服务,就业公平合理)
3、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模型 舒尔茨(1961)将技术进步中的“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因素突出出来,体现在人身上的 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即是人力资本,它是通过 对人的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形成的,并 由此提出关于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模型: Y=F(K,AL,H) 其中,K表示资本,L表示未经过教育的简单劳动力, H表示人力资本,A为常数。
经济增长的原因
亚当·斯密: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或者 国民财富的增长上,财富增长的来源取决于两 个条件:一是专业分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因为分工越细人们劳动效率越高。二是劳动者 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李嘉图:指出机器和自然物不能创造价值,只有 人的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穆勒:从传统经济增长与资源配置的生产性取向 出发,指出教育支出将会带来更大的国民财富。
舒尔茨经济学

舒尔茨经济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舒尔茨经济学,即“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派别。
由美国经济学家迪格尼·舒尔茨(Douglass C. North)和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等发起,这一流派的经济学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致力于研究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影响。
舒尔茨经济学认为,经济体系不仅仅由市场和政府构成,还包括各种组织形式、规则、制度和文化习俗等因素。
这些制度对于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资源配置和市场运转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这些制度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
舒尔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经济制度的本质、演变、功能和影响等方面。
舒尔茨经济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舒尔茨经济学关注经济制度的本质和演变。
舒尔茨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是一个涉及到规则、约束和激励机制的系统,是由一系列互动的规则和约束组成的。
这些规则和约束对于经济主体的行为和资源的配置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经济制度的本质和演变过程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舒尔茨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的功能和作用。
舒尔茨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有序的市场环境、维护产权和契约的执行、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等。
这些功能能够有效地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舒尔茨经济学探讨经济制度对于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
舒尔茨经济学认为,不同的经济制度会对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些制度可能会促使个体采取更为理性和合理的行为,而另一些制度则可能导致个体采取短视和非理性的行为。
了解和研究不同经济制度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舒尔茨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舒尔茨经济学认为,健全的经济制度是保障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基础。
通过研究不同经济制度的效果和影响,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指导,促进健康经济发展。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资本同质性:将资本的概念理解为实物形态,认 为劳动力是“无资本”的,在质量方面是同质性 的,无差异的,仅仅是由于劳动力的数量来影响 经济增长。
舒尔茨批判了上述观点,认为资本句有异质性, 他引入了总括的资本概念,将资本按其形成分为 自然资源,可在生产的物质形式和人力资本。
(二)批判传统价值观念阻碍人们正视人力资本 问题的种种说教,认为人们通过向自己投资形成 特定的人力资本,正是自由人可以得以增进其福 利的一条正途。
传统的价值观:将人贬低为一种纯粹的物质,是 类似财产的某种东西。
舒尔茨认为:“土地本身并不是使人贫困的主要 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却是决定贫富的关键。 旨在提高人口质量的投资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繁 荣和增加穷人福利。”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1、人力资本的概念
所谓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的是劳动者 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 的一种资源总称(1959《人力投资——一个经济观 点》)。
主要特点: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可以交易。 而企业,就是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契约关系。
2、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4.既然人力是一种资本,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对 其投资必然会有收益。
(四)将人力资本分为五类,并对各项资本的形 成特别是教育资本的构成,计量方法和问题等进 行大量的理论和经济研究的实证考察。
舒尔茨将人力资本投资集中在一下五个方面:⑴ 医疗和保健。⑵在职培训。⑶正规教育。⑷不是 有企业组织的学习项目,主要包括农业上的技术 项目,区别与上述在职培训。⑸个人和家庭为了 适应就业机会的迁移。
舒尔茨经济学

舒尔茨经济学通常指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特奥多尔·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的贡献和理论。
舒尔茨于20世纪中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学观点,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他的工作对理解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舒尔茨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强调,投资于人力资本(如教育、技能培训等)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认为,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经济学:舒尔茨在农业经济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关注的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他指出,农村地区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土地和自然资源,还需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
3. 发展经济学:舒尔茨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包括对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的研究。
他强调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舒尔茨经济学强调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并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
他的理论对于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以及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共27页

问题
你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舒尔茨人力资本论的提出
1.德国、日本经济复苏的奇迹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了很 大的创伤,但大约只用了15年,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 奇迹般地恢复了,而且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国继 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 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让许多人 迷惑不解,用传统的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理论个 国家根本无法解释,因为这些有形资本在战争中也受 到了很大的破坏,它们不可能是促进经济恢复的力量。
西奥多•舒尔茨
舒尔茨的主要著作有: 《关税对大麦、燕麦、玉米的影响》(1933); 《训练和充实农村地区社会性工作者》(1941); 《改变农业》(1943); 《农业生产和福利》(1949); 《人力资本的投资》(1960)等。
在发展经济学方面,其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有: 《改造传统农业》(1964); 《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 《农业的经济组织》(1953); 《世界农业中的经济危机》(1965); 《经济成长和农业》(1968)
(一)批判了传统经济学家关于资本同质性的假 定,认为研究经济发展的动力应引进包括物质资 本和人力资本在内的总括性资本概念
资本同质性:将资本的概念理解为实物形态,认 为劳动力是“无资本”的,在质量方面是同质性 的,无差异的,仅仅是由于劳动力的数量来影响 经济增长。
舒尔茨批判了上述观点,认为资本句有异质性, 他引入了总括的资本概念,将资本按其形成分为 自然资源,可在生产的物质形式和人力资本。
(二)批判传统价值观念阻碍人们正视人力资本 问题的种种说教,认为人们通过向自己投资形成 特定的人力资本,正是自由人可以得以增进其福 利的一条正途。
舒尔茨的农业经济理论及其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2019年文档资料

舒尔茨的农业经济理论及其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起点。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不仅提供人们所需的最基本的消费品,而且是其他部门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和前提。
另外,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农业生产部门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的增长快慢本身就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舒尔茨的农业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舒尔茨( 1902-1998 )长期专注于农业经济和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研究。
他在1964 年发表的著作《改造传统农业》中,系统地分析了传统农业的特征、形成机制和收益特点,提出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强调用“内涵式”的方式来发展现代农业。
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在其可配置资源方面是很有效率的,“因为农民已经用尽了自己所支配的技术状态的有利的生产可能性。
”但是,由于追加的农业要素投资的边际生产率不断下降,传统农业对储蓄和投资缺乏足够的经济刺激,很难进行储蓄,缺乏资本流入。
导致贫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农业的低收益率,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引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变化。
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农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头等重要,“各种历史资料都表明,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耕作的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而获得能力的过程不是免费的,本质上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包括教育、在职培训及提高健康水平,其中教育更加重要。
三、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明显不足(一)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基本上处于初期阶段现代农业的特点就是将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创新成果不断引入农业领域,使之成为一个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系统与工程系统。
目前,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亟待增强、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艰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亟需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村中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分配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式, 如机器、设备、厂 房、建筑物和交通运输设施等。
GDP & GNP (p1, line. 3)
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NP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 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 的净额,即:国民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国外 净要素收入 GDP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 GNP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一般情况下,各国 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相差数额不大, 但如果某国在国外有大量投资和大批劳工的话,则该 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资产/投资)组合: 有金融资产组合和实物资产组合两种类型。投 资者将资本投入于两种以上相关性较小的多项 资产上,以分散投资风险, 获取稳定收益的投 资方法。投资者通过资产组合,可能达到风险 与收益相宜的有效组合,但不能避免系统性风 险所致的潜在损失。 例如将一定数额的资金 分成几部分分别投资于国库券、企业债券、优 先股和普通股等。
allocative efficiency / allocation (p.6, line 1)
配置效率/资源配置: 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配置 而取得的效益。所谓资源配置效率是指人力资源、 资本资源、自然资源、技术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 是否实现优化配置,优化配置则为有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包含两个层面:
关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问题。他认为,两 国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主要就 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原因。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两 国的物质资本,但并未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 再加上这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 代国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 这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 高效益基础上。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p.9, line 5 from the bottom)
全要素生产率(TFP) 一个经济系统(公司、企业等)在一定的时期内, 全部生产经营成果量与全部投入生产经营的要 素量的比率,通常称TFP。 “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
portfolio (p.10, line 3)
一般而言,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地、资本等要 素的耗费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但统计资料却显 示,二战以后,国民财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那 些要素的耗费速度,这是一个难解之谜。 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出现, 引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 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 运而生的。 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 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 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 资本的多寡。以此来解释上述的经济领域的疑 难问题就很简单了。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Henry Schultz —— Human Capital)
1979年的诺奖获得者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 本理论的构建者。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 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 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 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 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认为 “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 类未来的前景”。
margina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17, line 3)
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 即增加一单位的产量带来的成本; marginal revenue边际收益 即多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收益。
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复兴的“奇迹”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 本受到很大的创伤。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 的经济恐怕要很久才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但 实际上,大约只用了15年左右,德国和日本 的经济就奇迹般的恢复了,而且60年代以后, 这两个国家继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 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 置。这其中的诸多原因让许多入迷惑不解,人 们开始探究传统经济学的不足。
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 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 和,而非人本身。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 家舒尔茨和贝克尔首先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 资本理论。 这一理论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在经济增长中, 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二是人 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 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externalities (p.14, line 2)
外部性/外在性/外溢效应 指个体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给其他个体带来成本或收益, 并没有相应补偿或获得报酬。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 性。 主要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 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如果给旁观者带来的是 福利损失(成本),可称之为“负外部性”;反之, 如果给旁观者带来的是福利增加(收益),则可称之 为“正外部性”。
一是广义的、宏观层次的,即社会资源的资源 配置效率,通过整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安排而实 现; 二是狭义的、微观层次的,即资源使用效率, 一般指生产单位的生产效率,通过生产单位内 部生产管理和提高生产技术实现。
现代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方 式,而资本市场在资本等资源的配置中起着极 为关键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资金首先通过资 本市场流向企业和行业,然后带动人力资源等 要素流向企业,进而促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因此,资金配置是资源配置的核心。
residual (p.3, line 3) 索洛残差/索洛剩余 : Solow residual / Solow residual error
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由资本积累和劳动投 入决定. 罗伯特. M .索罗关注到从长期增长和 人均产量来看,技术进步(主要指人力资本的 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变量,这一变量是古 典经济学未能解释的,故称为residual。 是指生产率的总增量中扣除劳动投入和资本投 入的贡献份额后“剩余”的部分,即未能明确 “解释”的部分。
人力资本,比物质、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 增值空间,特别是在当今后工业时期和知识经 济初期,人力资本将有着更大的增值潜力。因 为作为“活资本”的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性、 创造性,具有有效配置资源、调整企业发展战 略等市场应变能力。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对 GDP的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率。
physical capital 物质资本
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无偿享受的公共物品,可以说是 正外部性的特例。个体经济活动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 收益可谓个体(私人)成本和个体(私人)收益,而 这一活动带给旁观者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就是社会 成本和社会收益。 经济生活中的外部性是广泛存在的。E.g. 生产中养蜂 人放蜂使果农收成增加,企业的技术发明被其他企业 无偿引用等等,都会产生正外部性;而化工厂向江河 排放污水就会有负外部性。私人消费也会产生外部性, 如吸烟,开车都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半夜放音响给 邻居带来的噪声等,都产生了负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