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PPT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ppt课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十二章 向农民投资
农业增长和人力资本的回顾 工业化的教训 教育的价值何在
不依靠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 依靠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 引进技术的经济学 引进或国内生产 应急或长期计划 各级教育的分配 错定了教育外国学生的方针 向物的投资与向人的投资之间的联系 向人力资本投资 政治障碍 向农民投资的类别 教育的经济价值
4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主要贡献
一是在农业经济学领域。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 传统农业贫穷但还是有效率的。要想转变传统农 业,就必须向农业提供现代投入品,对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行 人力资本投资。
本章中,舒尔茨指明了全书研究的中心问题,即如何通过投 资,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 同时指出必须明确三个问题: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通过有效的 配置现有的农业生产要素来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各国农业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巨大差别主要取决于农民能力的差别, 其次才是物质资本的差别,而土地的差别实际是最不重要的; 只有农民改造其先辈遗留下来的传统农业,在有投资刺激条 件下的农业投资才是有利的。
3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主要著作
《世界粮食》(1945) 《不稳定经济下的农业》(1945) 《农业经济组织》(1953) 《由教育形成的资本》(1960) 《人力资本投资》(1961) 《教育的经济价值》(1963) 《改造传统农业》(1964) 《经济增长和农业》(1968) 《人力资本投资》(1971) 《农业刺激的扭曲》(1978) 《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1981) 《恢复经济均衡——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1990)等。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ppt课件

经济增长的原因
亚当·斯密: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或者 国民财富的增长上,财富增长的来源取决于两 个条件:一是专业分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因为分工越细人们劳动效率越高。二是劳动者 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李嘉图:指出机器和自然物不能创造价值,只有 人的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穆勒:从传统经济增长与资源配置的生产性取向 出发,指出教育支出将会带来更大的国民财富。
西奥多•舒尔茨
舒尔茨的主要著作有: 《关税对大麦、燕麦、玉米的影响》(1933); 《训练和充实农村地区社会性工作者》(1941); 《改变农业》(1943); 《农业生产和福利》(1949); 《人力资本的投资》(1960)等。
在发展经济学方面,其代表作有: 《改造传统农业》(1964); 《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 《农业的经济组织》(1953); 《世界农业中的经济危机》(1965); 《经济成长和农业》(1968)
(三)对人力资本的基本含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界 定
1.人力资本体现在让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知识、 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即总体上说表现 为人的能力和素质。
2.在人的素质既定后,人力资本可表现为从事工 作的总人数以及劳动力市场上总的工作时间。
3.人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人的投资而获得的,因 此人力资本又可以理解为是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 的资本,从货币形态看,它表现为提高人力的各 项开支,主要有保健支出、学校教育和在职教育 支出、劳动力迁徙的开支等。
舒尔茨认为,“每种类型的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 其提供的服务之价值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它原 来的成本”,“追加的人力资本价值要根据人类 从中所获得的追加福利来确定”。
(五)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 收益率以及人力资本较快的增长对于收入均等化的 积极影响。
舒尔茨的_改造传统农业_与中国三农问题

舒尔茨的 改造传统农业 与中国三农问题杨永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 510631)摘要:舒尔茨在 改造传统农业 一书里提出:在传统农业里,农民是企业家,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传统农业停滞落后的根源在于生产要素价格过高,资本收益率过低;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举措在于供给新的生产要素,向农民投资。
舒尔茨这些基本观点构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理论。
舒尔茨的经济增长理论对于中国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舒尔茨;传统农业;三农问题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3)09-0028-04中国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业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非农产业,这不是一个局部的偶尔产生的经济问题,很可能是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产物。
因此,有必要重新研究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
为了深刻地认识传统经济发展战略,需要重新研究舒尔茨的名著 改造传统农业 的基本经济思想。
一、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 的基本思想1979年12月,舒尔茨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发表演说时,讲到了他的最重要的著作 改造传统农业 的基本思想。
舒尔茨在 改造传统农业 中,把农业划分为三类:(1)传统农业。
在传统农业里,传统生产要素的供应与需求实现了均衡,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收入流价格是高昂的。
(2)现代农业。
农民使用新的生产要素。
新的生产要素的供应和需求没有实现均衡,收入流价格是低廉的。
(3)过渡农业。
处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处于失衡状态的阶段。
传统农业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农业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技术条件不变;第二,农民没有改变传统生产要素的动力;第三,农民的储蓄为零,因而没有投资的经济能力。
就是说,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处于均衡状态。
农民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就可以走出传统农业均衡。
舒尔茨问道:农民为什么在几千年的长时间里不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呢?舒尔茨研究了危地马拉的帕拉加撒尔和印度的塞纳普尔两个典型资料,说明了农民不引入新的生产要素,不是农民对市场信息的刺激不作反映,或者不作出正常的反映。
改造传统农业

改造传统农业作者:郑颖青来源:《大观》2015年第03期摘要: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中心位置时,西奥多·w·舒尔茨独树一帜的认为许多经济增长不能单靠对工业的关注来加以解释,他认为传统经济学对农业的关注不够,提出通过对传统农业的改造,通过向农业投入新的生产要素,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虽然西奥多·w·舒尔茨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走出工业中心主义贡献极大,但是其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方案依旧以一般的传统农业为依据。
舒尔茨通过为传统农业注入现代性因素来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的方案无疑是对的,但是并不是单纯的通过引入现代性因素就能够顺利对所有的传统农业进行改造。
中国传统农业在“传统”上走的最远,其所负担的人口基数和一般的传统农业是不能比拟的,如何合理的进行剩余人口的转移才是中国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关键。
关键词: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中国一、舒尔茨对传统农业的关注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是最早研究经济发展理论的学者之一,与一般发展经济学家的观点不一样,他在经济发展策略上强调的不是工业,而是农业。
在舒尔茨以前,经济学界普遍对农业缺乏关注,经济学家们把关注的焦点都放在工业上,他们认为农民普遍素质低劣,农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有限,工业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
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巨大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工,而分工只能引入制造业,不能引入农业”。
在斯密看来农业是一个传统产业,无法跻身于现代产业之流。
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也没有对农业给予合适的关注,只是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工商业上。
阿瑟·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系统研究了经济增长理论,但依旧没有摆脱轻视农业的倾向。
在这一理论传统的指导下,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片面最求工业的发展,忽略甚至不惜损害农业的发展来推动国家的工业化。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亦采取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十分畸形,同时农业发展十分落后,国民经济跛足而行。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相关理论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相关理论1、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提出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可以说,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理论是对农业现代化的最富重大影响的研究。
1964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其《改造传统农业》中,从理论上阐明了农业和农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对传统农业的性质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有赖于农业的迅速稳定的增长,而传统农业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出路在于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即实现农业现代化;舒尔茨首次分析了教育投资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意义。
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是一个经济概念,他把"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要素为基础"的农业称之为传统农业。
他驳斥了两种长期流行而且影响深远的观点:一种是认为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另一种就是有名的隐蔽失业论。
舒尔茨强调,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是不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应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一个高生产率的部门。
在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舒尔茨认为重要的是制度保证,运用以经济刺激为基础的市场方式,通过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来刺激农民;强调适度规模,反对建立大规模农场,指出要使农民乐意接受新的生产要素,就必须使这些要素有利可图,这一方面取决于新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产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政策因素。
2、诱导的创新理论诱导的创新理论来源于厂商理论,约翰·希克斯和汉斯·宾斯旺格曾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这一理论。
诱导的创新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来实现农业的技术变革。
由无弹性的土地供给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制约可以通过生物技术的进步加以消除。
由无弹性的劳动力供给带来的制约可以通过机械技术的进步解决。
改造舒尔茨以改造传统农业

改造舒尔茨以改造传统农业再读西奥多.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只看了译者前言,把思路可以理一理。
大问题:农业能不能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还仅仅是需要维持、需要反哺的产业?进入具体研究,需要问:中国现在的农业是传统农业吗?传统农业是什么样的?传统农业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传统农业可以被改造吗?如果改造主要思路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改造?舒尔茨着重分析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3、如何改造传统农业?这里需要注意第二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传统农业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不是问农业为什么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在我们的现实中,更加要明白和清晰这个问题:农民以其实际行为说明了“传统农业为什么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因为很多农民不再一辈子辛勤劳作于自己的承包地上了,他们进城打工,当农民工,即使背井离乡,即使千里迢迢,因为传统农业或者说他们一直那么干的农业已经没有了更多的产出和增值,就是再投入,产出也不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不增加。
农民是传统农业的收益者、受害者、体验者。
这个问题更需要政府部门去重视、认识,因为我们的政策不仅仅是“四两拨千斤”地把农民绑定在不成规模的小块土地上,以达到和维持政府自己需要达到的目的:粮食安全,而在于农民如何获得相当比例的收入增长。
以此,我们可以检视我们现在所有的农业政策:我们的农业政策好吗?能带来农民的收入增长吗?这种增长是怎样增长的?一个小的判断:我们的农业政策还在支持扶持传统农业,有向扶持现代农业的取向,但效果和机制不配套:如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育秧补贴等等,都不能从基本上去触动传统农业方式的改变与演进。
我们来学习舒尔茨的: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之为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应该被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状态的特点就在于:1、技术状况长期内大致保持不变(即所使用的生产要素与技术长期未发生变动);2、如果把生产要素作为收入的来源,那么获得与持有这种生产要素的动机也是长期不变的,即人们没有增加传统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动力;3、由于上述原因,传统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也处于长期均衡的状态。
霍华德·舒尔茨简单PPT

星巴克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咖啡,更是因为它拥有了 霍华德· 舒尔茨
一路向前
谢谢
XXX X班 XXX
梦想
七岁的舒尔茨走进家门,就发现 自己那位靠打杂工维持生计的父 亲躺在了床上,原来他的脚踝断 了。由于没有医疗福利,家里的 经济更加拮据。看着快垮掉的父 亲小舒尔茨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 有着完整工作保障的新型公司, 让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不再 上演。
起飞
大学毕业的舒尔茨成为一家小 公司副总裁。在销售产品时,他 发现位于西雅图的一家叫“星巴 克”的小公司销售者现磨咖啡。 在评估之后,他毅然辞去年薪7.5 万美元的职位,加入了这家公司, 开始了自己的传奇生涯。
坚持
舒尔茨认为咖啡店不仅仅是卖一杯咖啡这么简单,更是要提供 放松的气氛、交谊的空间和心情的转换,这才是咖啡馆真正吸引 顾客一来再来的精髓。大家要的不仅仅是喝一杯咖啡,而是渴望 享受咖啡的时刻。然而星巴克的创始人对舒尔茨的想法嗤之以鼻。 无奈之下,舒尔茨只好离开了星巴克,在西雅图和为歌华开设一 些小型的咖啡吧连锁店。两年后,他终于募集到了足够的风险资 金,买下了星巴克的全部股份。开始完成属于自己梦想 。买下 星巴克之后。舒尔茨每天都会来到星巴克,找个安静角落要来一 杯咖啡,一边品尝,一边观察旁人。寻找属于自己咖啡馆的氛围。
星巴克创始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霍华德· 舒尔茨
传奇
在西雅图,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父亲总喜欢谈论 一名来自他故乡,并取得非凡成就的年轻人,他就 是开拓星巴克咖啡帝国的霍华德· 舒尔茨。老盖茨 回忆道,“舒尔茨有着罕见的才干,他做事坚韧不 拔,为人正派。他是一个传奇。”
童年
舒尔茨来自贫民区舒尔茨来自犹太人家庭,在纽约贫民 区长大。他与家人挤在一个狭窄的小公寓里,与兄弟姐妹 分享着一张小床。屋外地面肮脏不堪,飞往肯尼迪机场的 飞机在上空无情地吼叫。这里除了犹太人外,还居住着来 自意大利、爱尔兰和非洲的移民。正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 下,舒尔茨度过了童年生活,同时也造就自己果敢的性格 和坚忍不拔的特点。
农业与经济发展(共31张PPT)

世界粮食储备可保障需求的天数处于警戒水平(2个月),很难 靠国际社会来供给充足的食物
2022/12/11
4
培训专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农业相对重要性的下降
2022/12/11
12
培训专用
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的特点
二、传统农业的特点
2.制度因素对农业束缚很大
2)价格制度。在为完成工业化所需经过的原始积累阶段,多
数发展中国家人为地扩大了工农产品的剪刀差
3)投资信贷倾斜。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倾向工业化、城 市化,重视发展工业,轻视农业和农村的情况
4)教育和科研的目标、层次与实际需要有较大距离。教 育的结果是使农村的人口脱离农业,连科研成果也无法在 农村推广
农民的全部经营目的逐渐转变为通过对土地的经营使每亩土地利润最 大化
农民的行为方式本质上已经与在工业中进行经营的厂商完全相 同:生产完全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成本、价格等经济概念贯 穿经营过程;生产要素的使用不仅限于土地和劳动,资本的形 成、技术上的改革和创新、研究与开发在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农业技术,对收成的保险系数较大,人们并不看重边 际生产率,而是格外重视平均生产率,总是千方百计使之 高于维持生存的水平,以避免饥饿的降临
传统农业中,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生产规模小、农民素质 较差,很难找到适宜的替代技术,促进技术进步
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不相符合:一是 缺乏资本、缺少规模效益的条件;二是很难与低素质的劳动力 相结合;三是发挥作用的条件(如农业科技站、农技传媒、农 业基础设施等)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不具备
读书笔记+改造传统农业

读书笔记《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7)(2018-9-20)舒尔茨的关键词:理性小农、零值农业劳动学说、有效而贫穷一、中心论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不能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只有现代化的农业才可以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故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取决于对农业的投资,尤其重视对现代化再生性生产资料、农业劳动力(及其所包含的技术要素)的投资。
二、主要分论点(一)传统农业是什么?(第1、2章)概念界定:氏族社会和以传统要素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传统农业的特征1. (第1章)农业中使用的物质要素的改进和农民能力的提高要比土地重要的多2. (第2章)传统农业中始终存在一种均衡状态(二)为什么传统农业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第2—6章)1. (第2章)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接受一种新生产要素的速度取决于适当抵扣风险和不确定后的利润。
2. (第3章)技术条件不变条件下的传统农业,生产率配置效率并不低。
3.(第4章)零值农业劳动学说不合理4.(第5、6章)供给者是否可以找到更廉价的提供收入流的办法决定了是有增长还是没有增长的发展。
传统农业中,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流来源的价格是比较高的(成本高+风险大)。
总结:传统农业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完全利用,处于一种永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均衡之中,基即使存在一些可以带动经济增长的收入流,也是昂贵的。
(三)如何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第7-12章)1.(第8章)发展与某个国家特定环境想适应的农场规模(眼界独到,超赞!)2.(第8章)农场的不在私人所有制是一种低效率的安排3.(第9章)全面生产要素不应该仅包括物质形式的资本和人力,还应该包括他们所内含的技术因素(后面三章都是本章的延伸,就是说要注重所有生产要素中包含的技术含量)4.(第10章)一个穷国一定要发展自己的、对传统农业改造进行投资的部门,前提是: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比较高5.(第11章)农民作为新要素的需求者,考虑使用新要素的各种成本(寻求新要素的成本、学习新要素的成本)以及其带来的收益6.(第12章)重视对农民农业知识技能的投资。
发展经济学传统农业的改造与转型PPT课件

❖ 13.4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16.4.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表现形式
❖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那部分可以从农业部 门抽走,而不致于影响农业总产量的农业 劳动人口。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1)“不带剩余产 品的农业劳动力” ; (2)“带有剩余产 品的农业劳动力
❖ 13.4.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
❖ 13.3.3 生产结构的改变
❖ 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大农业内部的结构,即种植 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业服务业的比重;也 包括种植业内部结构,即粮食作物和各种经济作 物之间的比重。 随着工业化带来的对农产品需
求数量和结构的改变,以及农业本身商品化程度 的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结构会发生重大改变, 总的趋势是:林、牧、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将上 升,而种植业的比重将会下降;经济作物的比重 将上升,而粮食作物的比重将下降;直接生产部 门的比重将下降,间接服务部门的比重将上升
❖ 13.2.3 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
❖ 2.张培刚先生关于传统农业改造与转型的 思想 张培刚先生从工业化对农业影响的 角度,探讨了农业的改造与转型问题 (1) 改造传统农业的前提条件
❖ (2)改造传统农业的实质
❖ (3)农业机械化
❖ (4)农业的结构性变化
❖ 13.2.3 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 ❖ 3. 梅勒的农业资源互补论 农业发展应尽量避免
❖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工业部门资本积 累的影响,是通过农产品价格或农业劳动 力的工资水平来实现的,当农产品价格或 农业劳动力的工资上升时,就会带动工业 部门工资水平的上升,使工业部门的资本 积累率下降。
❖ 13.4.3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效应
❖ 2.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现代化
❖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开始时,农业就已经 积累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国家惟有 大量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才能应用先进 的农业技术和工具。因此,发展中国家的 农业现代化总是滞后于工业现代化。
对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解与验证——基于中国农业发展的案例

农业与技术 2020ꎬ Vol 40ꎬ No 12 17 7
对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解与验证
基于中国农业发展的案例
崔力航 郭睿
(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ꎬ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的主要源泉” 这一主要思想是否也同样适用ꎬ 则有待
考究ꎮ
2 1 研究假说
根据上文对 « 改造传 统 农 业» 内 容 的 梳 理 和 总
结ꎬ 本文根据 « 改造传统农业» 一书的主要思想提出
如下研究假说ꎮ
H1 : 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
影响ꎮ
H2 : 提高农业的物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正向
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ꎮ
农业生产要素和技术条件长期未发生改变ꎻ 农民对持
资的能力ꎮ
收稿日期: 2020-05-27
中的资本收益率导致的ꎮ
生产要素ꎬ 生产要素是有价值的ꎬ 所以收入流是有价
作者简介: 崔力航 (1996-) ꎬ 男ꎬ 硕士ꎮ 研究方向: 农业经济管理ꎻ 郭睿 (1997-) ꎬ 女ꎬ 硕士ꎮ 研究方向: 农业保险ꎮ
效ꎬ 但由于缺乏受教育机会和应用新技术存在较大风
1 对 « 改造传统农业» 的理解
« 改造传统农业» 一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险ꎬ 导致农民未能积极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来改造传统
农业ꎻ 传统农业中并不存在剩余劳动力ꎬ 传统农业中
舒尔茨最重要的著作ꎮ 该书最主要的思想为人力资本
的农业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量是高度相关的ꎬ 只要没
保持不变ꎬ 收入流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ꎬ 需求曲线是
要素配置效率低下ꎬ 传统农业中一部分农民的边际生
水平的ꎮ 所以ꎬ 收入流的均衡价格非常高且长期固定
产率为 0ꎮ 舒尔茨通过危地马拉和印度的 2 个案例表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5
改造传统农业——制度建设
• 2.生产组织制度----并非大规模农场才有效率
• 舒尔茨批判了认为只有建立大规模农场才有效率的观点,并认为他们的理论 基础——现代农业中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是假不可分性。
• 如果硬要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大规模农场组织农业生产,反 而会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前苏联);相反,美国、日本、丹麦的家庭农场 则是高效率的。
7
改造传统农业—— 扩大对新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
• 1.从供给看,供给者廉价地生产和分配这些要素并取得成功时,向农业投资 将变得有利。由于科学与技术知识具有公共品特征和投资的不可分性,需要 政府或其他营利组织研究出适合于本国条件的生产要素,并通过农业技术推 广机构分发出去。
• 2.从需求看,要扩大农民对新要素的需求,即要使这些要素真正有利可图。 关键在于新要素在贫穷社会里的价格及产量,还要考虑不确定性、租佃制度, 向农民提供新要素信息并教会他们使用。
3
传统农业特征
• 传统农业有三个基本的特征: 1.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农业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技术条件不变; 2.农民没有改变传统生产要素的动力; 3.农民的储蓄为零,因而没有投资的经济能力。
就是说,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处于长期停滞的均衡状态。 纵使舒尔茨证明传统农业中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但由于传统农业 中对原有生产要素增加投资的收益率低,对储蓄和投资缺乏足够的经 济刺激,传统农业依旧停滞落后,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这时,只有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才可以打破传统农业均衡。即进 行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8
改造传统农业——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 由于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耕作的生产率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 需要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舒尔茨的农业经济理论及其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2019年文档资料

舒尔茨的农业经济理论及其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起点。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不仅提供人们所需的最基本的消费品,而且是其他部门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和前提。
另外,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农业生产部门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的增长快慢本身就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舒尔茨的农业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舒尔茨( 1902-1998 )长期专注于农业经济和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研究。
他在1964 年发表的著作《改造传统农业》中,系统地分析了传统农业的特征、形成机制和收益特点,提出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强调用“内涵式”的方式来发展现代农业。
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在其可配置资源方面是很有效率的,“因为农民已经用尽了自己所支配的技术状态的有利的生产可能性。
”但是,由于追加的农业要素投资的边际生产率不断下降,传统农业对储蓄和投资缺乏足够的经济刺激,很难进行储蓄,缺乏资本流入。
导致贫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农业的低收益率,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引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变化。
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农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头等重要,“各种历史资料都表明,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耕作的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而获得能力的过程不是免费的,本质上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包括教育、在职培训及提高健康水平,其中教育更加重要。
三、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明显不足(一)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基本上处于初期阶段现代农业的特点就是将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创新成果不断引入农业领域,使之成为一个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系统与工程系统。
目前,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亟待增强、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艰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亟需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村中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分配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霍华德舒尔茨简单PPT教案

传奇
在西雅图,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父亲总喜欢谈论 一名来自他故乡,并取得非凡成就的年轻人,他就 是开拓星巴克咖啡帝国的霍华德·舒尔茨。老盖茨 回忆道,“舒尔茨有着罕见的才干,他做事坚韧不 拔,为人正派。他是一个传奇。”
第1页/共11页
童年
舒尔茨来自贫民区舒尔茨来自犹太人家庭,在纽约贫民 区长大。他与家人挤在一个狭窄的小公寓里,与兄弟姐妹 分享着一张小床。屋外地面肮脏不堪,飞往肯尼迪机场的 飞机在上空无情地吼叫。这里除了犹太人外,还居住着来 自意大利、爱尔兰和非洲的移民。正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 下,舒尔茨度过了童年生活,同时也造就自己果敢的性格 和坚忍不拔的特点。
第8页/共11页
星巴克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咖啡,更是因为它拥有了 霍华德·舒尔茨
一路向前
第9页/共11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谢
XXX X班 XXX
第10页/共1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1页/共11页
第2页/共11页
梦想
七岁的舒尔茨走进家门,就发现 自己那位靠打杂工维持生计的父 亲躺在了床上,原来他的脚踝断 了。由于没有医疗福利,家里的 经济更加拮据。看着快垮掉的父 亲小舒尔茨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 有着完整工作保障的新型公司, 让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不再 上演。
第3页/共11页
起飞
大学毕业的舒尔茨成为一家小 公司副总裁。在销售产品时,他 发现位于西雅图的一家叫“星巴 克”的小公司销售者现磨咖啡。 在评估之后,他毅然辞去年薪7.5 万美元的职位,加入了这家公司, 开始了自己的传奇生涯。
第5页/共11页
成功
时至今日,经过10多年的发展,星巴克已从昔日 西雅图一条小小的“美人鱼”进化到今天遍布全 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锁店达到近一万家的 “绿巨人”。
理性小农PPT课件

开放村庄 政治 经济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个体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模糊 indistinct
不限制 few or no restrictions 模糊
on land- imprecise ownership
契约关系 contractual
--
3
篇章结构
封闭村庄 道义经济
从前资本主义转向资本主义 殖民主义、市场扩大化、中心城邦
二元范畴
生存理性
经济理性
安全第一
投资风险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主客互惠
动态博弈
开放村庄 政治经济
--
4
总述
本书讲述了小农社会 下殖民主义、市场扩大化、 中心城邦形成的影响。以 越南在前殖民地时期、殖 民地时期和早期工业革命 时期的小农社会为研究对 象。在介绍讨论道义经济 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 出了一种替代的研究方 法——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p1.p1)
--
5
总述
对立观点: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
--
6
总述
(P1.p2)
边界
缴税责任 payment of
taxes
boundaries between the village and the outside
土地权限 land-
ownership
村民权 village citizenship
2. 小农是反市场的,更愿选择共同财产而不是私有财产,不喜欢买卖行 为;小农与地主建立了契约型的单线联系,被迫进入市场,福利受到损害。 (p6)
3. 在资本主义以前设置的社会关系都不约而同地“道德” ,只要资本主义 制度的引入,道德社会在极端情况下毁坏——金钱关系的侵入。(p6.p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造传统农业——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 由于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耕作的生产率间有很强的 正相关关系,因此需要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 形式:教育、在职培训、保健设施和服务等。 ▪ 其中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是最重要的。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Page ▪ 10
▪ 3、率先把人力资本投资引入到发展农业的范畴中。这对农 业长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农业长期发展指明 了有效的途径。
谢谢观看!
改造传统农业—— 扩大对新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
▪ 1.从供给看,供给者廉价地生产和分配这些要素并取得成 功时,向农业投资将变得有利。由于科学与技术知识具有 公共品特征和投资的不可分性,需要政府或其他营利组织 研究出适合于本国条件的生产要素,并通过农业技术推广 机构分发出去。
▪ 2.从需求看,要扩大农民对新要素的需求,即要使这些要 素真正有利可图。关键在于新要素在贫穷社会里的价格及 产量,还要考虑不确定性、租佃制度,向农民提供新要素 信息并教会他们使用。
10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的现实意义
▪ 1、重视了农业在经济学中作用,把发展农业看成经济增长 的源泉之一。在舒尔茨以前,农业甚至是属于农学的范畴 ,而不是经济学考虑的问题,他改变经济学家,以及一些 发展中国家忽视农业发展的错误倾向。
▪ 2、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状况,强调了农业本身的改造对 经济发展的作用。对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制定经济发 展战略上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传统农业特征
▪ 传统农业有三个基本的特征: 1.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农业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技术条件不变; 2.农民没有改变传统生产要素的动力; 3.农民的储蓄为零,因而没有投资的经济能力。
就是说,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处于长期停滞的均衡状态。 纵使舒尔茨证明传统农业中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但由于传统农业中 对原有生产要素增加投资的收益率低,对储蓄和投资缺乏足够的经济 刺激,传统农业依旧停滞落后,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这时,只有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才可以打破传统农业均衡。即进行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舒尔茨的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教育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他在1960年就提出了人力
资本投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 人们通常还把舒尔茨称为是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二是在农业经济学领域。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传统农业贫穷但 还是有效率的。要想转变传统农业,就必须向农业提供现代投入品, 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改造传统农业——制度建设
▪ 1.土地占有制度----由“不在所有制”到“居住所有制”的 转变
▪ “不在所有制”:土地所有者不住在自己的土地上,不 亲自进行经营,生产率低下。 “居住所有制”:土地所有者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并亲自 经营,生产率得到提高。
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关键在于使农业生产决策者得到充分的 经济信息和有效的经济刺激。“不在所有制”导致不在的 一方不能获得充分信息,无法有效处理经营决策和投资决 策中的细节变化,尤其是利用技术进步的决策。土地所有 者一般也不能成功提出必要的刺激并委派负责的决策者。 因此应采用“居住所有制”。
改造传统农业——制度建设
▪2.生产组织制度----并非大规模农场才有效率
▪ 舒尔茨批判了认为只有建立大规模农场才有效率的观点, 并认为他们的理论基础——现代农业中生产要素的不可分 性,是假不可分性。
▪ 如果硬要应用大型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机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大规模农场 组织农业生产,反而会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前苏联); 相反,美国、日本、丹麦的家庭农场则是高效率的。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012211259
舒尔茨简介
▪ 西奥多·舒尔茨 (Theodore W. Schultz),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其主要著作有《世界粮食》(1945)、《不稳定经 济下的农业》(1945)、《农业经济组织》(1953)、《由教育形成 的资本》(1960)、《人力资本投资》(1961)、《教育的经济价值 》(1963)、《改造传统农业》(1964)、《经济增长和农业》( 1968)、《人力资本投资》(1971)、《农业刺激的扭曲》(1978) 、《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1981)、《恢复经济均衡—— 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1990)等。
改造传统农业——制度建设
▪3.激励制度----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 舒尔茨批驳了认为传统农业社会农民愚昧落后,对经济刺 激不能作出正常反应,对经济行为缺乏理性的观点。
▪ 他认为,传统农业中的农民是理性的,他们对市场价格的 变动能作出迅速而正确的反应。因此,传统农业中的资源 配置是有效率的。在改造传统农业时应该让市场机制发挥 作用,让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变动来刺激农民,而不应试图 压抑农业中产品和要素的价格。
《改造传统农业》
▪ 本书是舒尔茨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1976年被纽约时代出 版社收入“世界粮食供给”丛书。在书中,舒尔茨将农业经济 学和人力资本理论融于一体,专门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农 业问题。如何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 经济部门是这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
▪ 为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3、如何改造传统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