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电和热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八上 第三章 热现象(一)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八上 第三章   热现象(一)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人教八上 第四章 热现象(一)教案二. 重、难点:1. 摄氏温度的规定。

2.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

三. 知识点分析(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量具。

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 常用温度计分类:水银、酒精、煤油。

3. 常用温度计的构造:(三)摄氏温度“t ”:1.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1℃。

这种分度方法还可延续到100℃以上和0℃以下。

2. 单位;摄氏度,符号:℃。

(四)热力学温度“T ”——国际单位制。

1. 绝对零度: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C ︒-≈273。

2. 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

3. 两种温度的关系:k t T 273+=(五)体温计:测体温的医用温度计。

1. 构造:2. 量程:35℃—42℃;最小刻度:0.1℃。

3. 使用注意:测温前用力甩——将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内。

(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注意量程和最小刻度;2.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3. 温度计与被测物要充分接触;4. 不能把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也不能接触容器;5. 待掖柱稳定后再读数;6. 读数时:(1)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2)目光与温度计垂直,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7. 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典型例题】-4,请在如图所示温度计中标出来。

一支温度计的读数是C︒分析:本题考察识别温度计示数的技能。

在读温度计示数时应注意:(1)温度计最小刻度值;(2)温度计C︒0的位置,如果读数是负多少摄氏度或零下多少摄氏度,则液柱应在C︒0刻度线的下面。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液柱应在零刻线下第4个小刻度值处。

说明:有些类似的题目可能在图中并未给出C︒0的位置,这时应根据液体温度计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原理,液柱越长,温度越高。

初中物理电流热效应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热效应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热效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发热,电能转化为内能。

2. 掌握焦耳定律,能够计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3. 能够分析生活中利用电流热效应的实例,并了解电热器的原理。

教学重点:1. 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应用。

2. 焦耳定律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电热器的原理和制作。

教学准备:1. 电源、导线、电阻丝、温度计等实验器材。

2. 电热器实例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除了可以产生光、磁等效应,还有没有其他效应呢?2. 学生回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发热。

3. 教师总结: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15分钟)1. 实验演示:电流通过电阻丝,观察电阻丝的发热情况。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提问: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4. 学生回答: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

5. 教师总结:这就是焦耳定律。

三、学习焦耳定律(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

2. 学生记忆焦耳定律的公式:Q=I^2Rt。

3. 教师提问:如何应用焦耳定律计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4. 学生回答:根据公式Q=I^2Rt,代入已知数值进行计算。

四、实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电热器实例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2. 学生分析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3. 教师提问:电热器中的电阻丝为什么要用熔点较高的材料制作?4. 学生回答:防止电阻丝因温度过高而熔断。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电热器的原理。

2. 学生提问:电热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教师回答:电热器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加热设备,如电热水器、电饭煲、电热毯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实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电流的热效应和焦耳定律,能够应用公式计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教学案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读法。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例得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

(2)通过实验操作,说明温度计的用途,并进一步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教学重点: 1.温度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读法。

2.温度计的原理。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五.教具准备:烧杯、热水、冷水、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相关,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一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1、实验体会:①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桌子、地面、自己的额头)②提问:同学们所摸的物体,感受怎样?2、抽学生做书47页开篇实验,谈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3、通过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两只手对同一杯“温水”的感觉也不同。

)进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1)、温度计的用途:准确测量物体温度的高低。

(2)温度计的原理、构造、种类:①师:(教师出示自制温度计)我这里有一只小瓶,大家讨论一下,能用这只小瓶分辨出桌面上的两杯水哪杯温度高?哪杯温度低?并认真观察它是如何辨别出两杯水温度高低的。

②实验、观察并得出:这只小瓶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判断的。

得出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③师:你能将小瓶进行改进,使它能测出具体的温度值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只要刻上刻度就可以了。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

(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物理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物理计算和推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环保意识。

(3)养成勤奋学习、严谨治学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力学(1)力的概念和作用(2)牛顿运动定律(3)压强和浮力(4)简单机械2.第二单元:热学(1)温度和热量(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力学第二定律(4)物态变化3.第三单元:光学(1)光的基本性质(2)光的传播和反射(3)光的折射和散射(4)光的色散和光谱4.第四单元:电磁学(1)电荷和电场(2)电路和电流(3)磁场和磁感应(4)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压强和浮力。

(2)热学中的温度和热量、热力学定律。

(3)光学中的光的传播、折射和色散。

(4)电磁学中的电荷、电流和电磁波。

2.难点:(1)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热学中的热力学定律的推导。

(3)光学中的光的折射和色散的计算。

(4)电磁学中的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四、教学策略1.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物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注重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5.结合考试大纲,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力学(1)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力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力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效果。

(3)牛顿运动定律: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定律及其应用。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电与热课件 新人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电与热课件 新人教版
12
焦耳定律应用
• 问题3:我们知道,额定电压相同的灯 泡,额定功率越大,电阻越小,单位时 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可是按照焦耳定 律,电阻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 越大。两者是否矛盾呢? 不矛盾。因为要在电流相同的前 提下才可以运用焦耳定律比较两 个电阻单位时间产生热量的多少。
13
电热的利用
电热器
11
焦耳定律应用
• 问题2:一根60Ω 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 源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已知U=36V,R=60 Ω,t=5×60s=300s.
由欧姆定律可得:
U 36V I 0 .6 A R 60
根据 焦耳定律得: Q=I2Rt=(0.6A)2 ×60 Ω×300s=6480J 答:产生了6480J的热量。
Q---热量----焦耳(J) I---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 t---时间---秒(s)
10
焦耳定律应用
• 问题1: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为 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几乎不发 热?
由Q=I2Rt得:
当I一定,在相同时间内 R越大,则所产生的热 量就越多,电炉丝的电 阻比导线的电阻大的多, 所以电炉丝热得发红, 而导线几乎不发热。
• 1、滑动变阻器两个接线柱都接下面,电压 表、电流表“+""-"接线柱接反。 • 5、解:灯泡灯丝接好后,电阻长度变短, 交接处的横截面积变大,故总电阻比原来 变小;由公式P=U 2 / R 可知,在电压一定时, 电阻变小,实际功率变大,灯泡变亮了;
1
第八章 第四节 电 与 热
.
2
教学目标
• 1、电流的热效应 • 2、焦耳定律Q=I2Rt计算 • 3、电热的利用(好事)和防止(坏事)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和热教案2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和热教案2

电和热教案2八年级物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电阻的关系。

说出几种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对我们的生活巨大的作用。

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知道生产和生活中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以实验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结合生活经验,初步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两个盛着等量的煤油的烧瓶,插有温度计,烧瓶A中是铜丝(电阻较小),烧瓶B 中是镍铬合金丝,电源1个,开关1个。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大家有没有观察,把电炉接到电路里,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换句话说,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2.课前热身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将电能是转化成热,描述一下。

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当电能转化成热时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根据生活需要电热要充分利用和随时防止。

(2)四边互动互动1明白电流的热效应。

明确: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如电炉、电熨斗、电热水器、热风干手器之类的电热器,是将电能转化为热的现象。

互动2知道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明确:通过观察两个烧瓶中煤油温度变化的快慢得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互动3理解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明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活中和许多产业中都要用到电热。

像电热水器、电孵化器要利用电热,而电视机的后盖,电动机的外壳要通风散热。

4.达标反馈(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热)。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2022年版课标要求】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明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日常温度计的种类、温度计工作原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理解不同角度的读数结果有何差异。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用多媒体投影要点,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实际使用温度计,加强实践应用。

学法:观察实验,阅读课本,积极参与活动。

【课前准备】三个烧杯、冷水、温水和热水、自制温度计、演示用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若干)、家庭用寒暑表(若干)、体温计(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利用PPT展示春、夏、秋、冬的图片。

提出问题:你知道生活中常见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之间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

提出问题: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如何知道温度是多少?怎么测量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二、进行新课温度计教师活动:创设情景——我们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相同吗?学生活动: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再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

教师总结:感觉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得到准确的温度高低呢?我们需要用温度计来判断。

教师活动: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让学生猜测哪杯冷哪杯热?说明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热水比冷水热多少?学生回答:测量温度,加以比较。

引出问题:要研究热水比冷水热多少,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仪器来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这个仪器叫什么呢?教师出示实验室用温度计。

(1)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电功率
四、电与热
湖北省钟祥市东桥中学 刘德华
四、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 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 热效应。

导线和电炉丝串联,为什 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 几乎不发热呢?
四、电和热 1、电流的热效应 (1) 在电流、通电时间 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 越多。
• 导线和电炉丝串联,为什么电炉丝热得 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呢? 答:电炉通过导线接到电路中,导 线中的电流跟电炉丝中的电流相等,但 电炉丝的电阻比连接电炉丝的导线电阻 大得多,根据焦耳定律Q=I2Rt知,电 流相等时,电阻大的,相同时间里放出 的热较多,所以电炉丝很热,而导线却 不热。
想想议议
讨论与练习
1. 填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 热量跟( 电阻 )、(电流 ) 和( 通电时间)有关。
2.判断
(1)在通电时间一定、电阻相同的情 况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
量跟电流成正比。
(× )
(2)电热都是可以利用的,没有什么危 害。 (×) (3)电熨斗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 ) √
3.问答
• 我们知道,额定电压相同的灯 泡,额定功率越大,电阻越小,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可是按照焦耳定律,电阻越大,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二者似乎有矛盾,这是怎么回 事?
再见!
└───
I
U R
例题 一根60 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
电源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36V U 解:I R 60
0.6A
Q=I Rt
2
=(0.6A) 60 5 60s

8.4电与热

8.4电与热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四课时
电与热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介绍生活中的电热器。
提出问题:热量是从哪里来的?
设疑:电炉丝通过导线连入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
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一、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
电热的利用和防止。本节课的设计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课堂总结
·三、解释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四、电热的利用、危害与防止。
通过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根据讲述的内容,学生讨论并回答。
观看录像。
学生归纳总结,说出所掌握的内容。
□网络下载视频文件,实验器材。
○《电和热》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索的思维程序,锻炼探究的科学素养,培养表达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烧杯中温度计的示数。得出什
么结论?
二、介绍焦耳定律。
看录像,回答问答。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案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热在金属中的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热传递的基本概念。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散热器、锅具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铁锅煮水为例,分析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过程,以及如何影响锅把手的温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热传递方式和金属导热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热传递方式: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热传递方式的实例(如烧杯中加热水、热水瓶的保温效果等),使学生掌握三种热传递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2.教学难点
-热传递方向的判断:理解并掌握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规律。
-导热系数的理解:了解不同金属导热系数的含义,以及影响导热性能的因素。
-传导传热计算:掌握热传导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
在本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对于教学难点的解析,可能还需要更加深入和具体。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难点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和举例,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掌握。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实例和实验来解释抽象概念。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3.加强对教学难点的讲解和举例,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八年级物理教案 电功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 电功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功9篇电功 1一、教学的目标1. 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电流做功的形式及其实质。

(2)理解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3)知道电功的单位:焦耳、千瓦时、度。

(4)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及读数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 思想目标:结合“一度电的作用”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节能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电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具学生电源、开关、演示电压表、演示电流表、电动机模型、铁架台、投影仪“6V 6W”、“6V 3W”的灯泡各一个、导线若干条、50克砝码一个、细线约1米五、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导入新课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可以借助于水流来类比,提出电流也可以做功。

演示课本图9-1所示的实验,通电后物体被提起,证明电流可以做功。

并向学生提出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新课教学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电流做功的形式及实质在刚才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向学生指明电流做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会伴随着一些现象或变化等电流的效应的发生,如通电后电灯发热发光、电风扇转动、电饭锅发热、溶液会发生化学变化等,然后启发同学们思考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电流做功的例子,鼓励同学们大胆思考、踊跃发言,并及时表扬以肯定同学们的正确回答,最后教师作总结发言: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二阶段研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研究电流做功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时,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类比水流做功时与水压、水流、时间的关系来说明。

然后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对电流做功进行定性研究,为了使实验操作简便和增加实验的可见度,可采用“比较电流通过电灯做功”来代替课本中“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的实验,利用电灯发光强弱的变化来表现电流做功多少的方法,以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配合投影仪模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来增加实验的可见度,采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电功与电压、电流和时间的关系,在实验中注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的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课件电与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课件电与热

焦耳
• 焦耳(1818~1889) Joule,James Prescott ,英国物理 学家。1818 年 12月24 日生于曼彻斯特附近的 索尔福德,1889年10 月11日卒于塞尔。
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Q 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R 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t
I
焦耳定律 公式:
Q = I² R t
意义:
热量 电流 电阻 时间
单位:
J
A
Ω
S
公式的推导 (实验结论)
看谁算得快:通过110欧电炉丝的电流是2安, 产生4400焦的热量需要多长时间?
解:已知, R=60Ω , t= 5min=300s, U= 36V 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
I= U __ R =
36V
电流产生的热量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课件
上周六,小刚同学的爸爸出门前嘱咐他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 当爸爸回来时看到他在认真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 可是 , 后来发现小刚说了谎。
用手摸一下电视机后盖
生活中,许多用电器接通电源后,都伴有热现象产生。
水用管状电热器
饮水机
电熨斗
电热器
思考一下前面的这些用电器都有什么特 点?
在电阻相同,通过电流相同, 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热越多。
实验结论
1、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 (I与t相同,R越大,Q越多) 2、在通电时间、电阻相同的情况下,电流 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 R与t相同,I越大,Q越多) 3、在电阻、电流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 ,产生的热量越多。 ( R与I相同,t越大,Q越多)
小 结
• • • • • 电流的热效应 导体通电后产生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 焦耳定律内容及公式 有关热量的计算 电热的利用与防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七章 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七章 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七章小结与复习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是对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的总结与复习。

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已学的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物理知识,对基本概念、公式、定律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存在困难,如力学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热学中的热量计算、电学中的电路等。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八年级下册的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的总结与复习。

2.难点:力学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热学中的热量计算、电学中的电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2.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练习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包括力学、热学、电学等方面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本章的重点内容,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与本章知识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对本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辅导。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了解水有三种状态,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下8.4电与热配套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下8.4电与热配套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下8.4电与热配套【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并注重多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将公式P=I2R的呈现做了处理,用阅读探究的方式出台,并以“探究卷”为桥,完成本次课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电和热”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体内容是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编者的实施建议是根据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结论,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中,体现从生活走得物理──再从物理走进社会这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具有热效应。

2、知道并掌握焦耳定律内容。

3、能运用焦耳定律运用实际生活。

4、了解电热的利与弊,并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的应用和防止。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2、体验探究几个环节,分享合作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将科学应用于生活信心和勇气。

3.领悟从生活走进物理,将物理应用于生活这一课改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1、探究电流产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2、焦耳定律的运用。

3、电热的利用与防止。

【教学难点】1、焦耳定律的得来。

2、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准备】电池组、带蜡油的铅笔芯、带蜡油的铜丝、导线、“探究卷”、课件。

重点: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难点:P=I2R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认识现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配幻灯片2)1、电功率是什么样的物理量?2、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实验探究中几个环节是什么?二、新课导入(配幻灯片3)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1、请同学欣赏几种用电器,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为什么会这们的特征?(“导入”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三、进行新课(一)电流的热效应(配幻灯片4)(1)教师引导: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热现象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热现象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热现象全章教案第一节温度计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知道摄氏温度。

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具:演示用温度计,烧杯3个,冷水,温水,热水,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主要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一.请一位同学操作图4-1实验,并说明感觉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

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

二.温度计1.构造和原理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

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

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

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

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摄氏温度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

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 ℃。

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 ℃,读作37摄氏度。

教师: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高低相差很悬殊。

请大家看课本图4-3,回答教师的提问。

3.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

八年级_电与热教学设计(详案)

八年级_电与热教学设计(详案)

《电与热》教学设计 课题 第八章:电功率 四 电与热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过程方法:知道物理探究实验常用的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重点 焦耳定律的探究 学习难点 焦耳定律的理解运用 教学方式 课件演示、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与媒体 教学课件;视屏文件;Flash 演示课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身边跟电热有关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进入新课 (一)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能,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先让学生举例,再展示图片。

) (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知道了电流的热效应后,你能解释下面这个现象吗? 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猜想一下(学生思考回答) 1.可能与时间有关; 2.可能与电阻有关; 3.可能跟电流有关. 学生思考 回答师生讨论设计实验: 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播放视屏文件(一)认真观看视屏,捕捉知识要点:1.视屏演示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探究方法?2.在探究中哪些量相同,哪些量不同?3.在实验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比较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的? (引出物理探究实验方法---转换法)实验方案:第一次实验:把两个电阻放在煤油中,使之它们产生学生观看视屏 师生讨论得出的热对煤油加热。

使两电阻丝串联,以保证它们的电流相等;让甲瓶的电阻相对乙瓶中的较大,观察两瓶中煤油的膨胀程度, 第二次实验:欲使其电阻一样,电流不等,可以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流, 进行实验(用Flash 课件演示) 1.被加热的物质是煤油。

介绍课本上实验。

2.使用同一根电阻加热煤油,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观察温度计示数,比较三次实验温度计液面高度,会发现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电流越大,温度计液柱上升越多。

分析论证---引出焦耳定律 1.在I 和通电t 相同时, R 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和热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并注重多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将公式p=i2r的呈现做了处理,用阅
读探究的方式出台,并以“探究卷”为桥,完成本次课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与处理
《电和热》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体内容是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编者的实施建议是根据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结论,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中,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再从物理走进社会这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尊重编者的建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电炉,电热饼通电时发生的现象,并说出启示,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探究与发现
通过实验探究,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电阻的定性关系;再通过阅读探究:电热功率p与导体的电阻r及通过的电流i之间的关系式。

第三环节:应用与创新
用结论解答课前实验现象,继而再观察多媒体的两个演示实验,根据结论判断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

第四环节:拓展与延伸
让学生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丕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并对课堂中一直控制的另一个变量电流i,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即对于同一个用电器热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探究,使课堂得以延伸……
教学目标
一、知道电流具有热效应,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二、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三、领悟从生活走进物理,将物理应用于生活这一课改基本理念。

教学准备
电池组、带蜡油的铅笔芯、带蜡油的铜丝、导线、“探究卷”、课件。

重点: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组成正比。

难点:p=i2r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认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