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
复习资料(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二)表现手法(写作特点):【整体】象征:1、形象表现……感情。
2、深刻、含蓄,引发联想。
对比:通过……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征(之情)衬托:陪衬突出+对象+特征。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情节跌宕起伏。
欲扬先抑:造成落差,使+对象+特征更突出形象更丰满;更鲜明抒发……之情;行文曲折。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虚实相生:激发读者对……的想象。
内容丰富,增强+对象+表现力。
以小见大:用小材料表现重大主题,化抽象为具体(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片断)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赞美了+表达了。
之情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赞美了+表达了。
之情夸张:夸大(缩小)+鲜明突出对象+特征,表达……之情。
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烈表达……之情。
引用: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对偶:1、句式整齐,有音乐感。
2、概括力强。
反语:说反话。
讽刺,揭露+对象+本质双关:言在此意在彼,增强……之情。
幽默风趣。
(五)记叙顺序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描写+对象+特征(性格)(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使景物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富于美感。
(九)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1、暗示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十)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内容(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结构(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3、文末:内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最规范的数学答题格式
最规范的数学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
一、题目:题目中给出的问题需要清楚地陈述出来
二、单解:
(1)引入几个重要的概念和定义
(2)推导出涉及的公式,并写明每一步的推导过程
(3)给出本题的答案,并将答案表达地规范、易懂
三、应用:解决这个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1)引用几个适当的定理、定义,用恰当的语言加以说明和证明
(2)提出了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据给定要求形式化地给出其结果,并将其表述得解释清楚,简洁明了
四、评论:对问题结果进行说明
(1)综合分析所得结论,学术上提出一定的可行性
(2)深入分析该问题解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调整思路更为合理的算法等更优的解法
(4)应用数学算法或者集合论等方法来深化理解。
申论标准答题格式
申论标准答题格式
申论标准答题格式如下:
1. “答”可以不写,直接顶格开始答题,不需要空两格。
2. 答题不要分段,要点之间用分号隔开。
3. 一个标点占一个空格,破折号和省略号需要占两格,标点也算字数。
4. 除了《“ --这三种情况,其他的标点符号一律不能顶格写。
5. 小题序号用1、2、3、4,应用文用一、二、三、四。
大写一后用顿号“、”即一、;小1后用“.”即1.。
6. 一个阿拉伯数字占半格,比如2012占两格。
7. 答题不需要标注题的序号,直接写答案即可。
8. 应用文、大作文标题单独一行,相对居中。
如有副标题,则在主标题之下另起一行,居中以“——”开头。
9. 应用文、大作文每段开始空两格。
10. 大作文中不宜出现一、1等序号。
以上格式仅供参考,具体格式可能根据不同考试有所调整,建议参考具体的考试要求。
七年级数学答题格式
七年级数学答题格式一、计算题答题格式1. 有理数运算例:计算( 2)+3 ( 5)解:原式=-2 + 3+5(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去掉括号变号)=1 + 5(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2+3)=62. 整式加减运算例:化简3a+2b 4a b解:原式=(3a 4a)+(2b b)(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将同类项分别组合)=-a + b(计算3a-4a=-a,2b b=b)3. 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例:解方程2x+3 = 5x 1解:移项得2x-5x=-1 3(移项要变号,将含x的项移到等号一边,常数项移到等号另一边)合并同类项得-3x=-4系数化为1得x=(4)/(3)(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二、几何题答题格式1. 线段相关问题例:已知线段AB = 8cm,点C在线段AB上,AC = 3cm,求BC的长。
解:因为点C在线段AB上,BC = AB AC(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又因为AB = 8cm,AC = 3cm所以BC=8 3 = 5cm2. 角相关问题例:已知∠ AOB = 120^∘,∠ BOC = 30^∘,且∠ BOC在∠ AOB内部,求∠ AOC 的度数。
解:因为∠ AOC=∠ AOB-∠ BOC(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又∠ AOB = 120^∘,∠ BOC = 30^∘所以∠ AOC = 120^∘-30^∘=90^∘三、证明题答题格式1. 证明线段相等例:如图,在△ ABC中,AB = AC,AD是△ ABC的中线,求证:BD = CD。
证明:因为AD是△ ABC的中线(已知条件)所以D为BC中点(中线的定义: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所以BD = CD(中点的定义:将一条线段分为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2. 证明角相等例:如图,AB∥ CD,∠ 1=∠ 2,求证:∠ A=∠ C。
证明:因为AB∥ CD(已知条件)所以∠ A+∠ D =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因为∠ 1=∠ 2(已知条件)所以AD∥ 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 C+∠ D =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 A=∠ C(同角的补角相等)。
文章答题理解格式
文章答题理解格式如下:
一、文章主题
本文主要讲述了XXX,通过XXX,让我们深刻理解了XXX的重要性。
二、文章内容理解
1. 文章结构: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简述背景,中间详细分析问题,结尾总结全文,提出建议。
2. 重点词汇: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XXX、XXX等,需要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句子理解:对于文章中的长难句,需要分析其语法结构,理解其含义。
三、个人观点
1. 本文认为文章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同时,作者通过案例和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 本文认为文章中有些观点过于主观,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同时,有些观点过于宽泛,缺乏具体实施方案。
四、延伸思考
1. 如果将XXX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会有哪些好处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2. 当前社会中还存在哪些与XXX相关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XXX的深入分析,让我们深刻理解了XXX的重要性。
同时,文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改进的空间。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推动XXX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请根据以上格式回答问题。
说明文八大答题格式及套路
说明文八大答题格式及套路
说明文八大答题格式及套路
一、八大答题格式
1. 总分式答题格式
2. 并列式答题格式
3. 因果式答题格式
4. 比较式答题格式
5. 分类式答题格式
6. 时间顺序式答题格式
7. 空间顺序式答题格式
8. 综合式答题格式
二、八大套路
1. 总分套路:先总后分,突出重点。
2. 并列套路:列举多个例子,突出相似之处。
3. 因果套路:分析原因和结果,突出影响。
4. 比较套路:对比不同之处,突出优劣。
5. 分类套路:将事物分为几个类别,突出特点。
6. 时间顺序套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突出发展过程。
7. 空间顺序套路:按照空间顺序叙述,突出位置关系。
8. 综合套路:综合多种方式叙述,突出全面性。
说明文的答题格式
说明文的答题格式说明文答题格式如下: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答题模板:通过举了……的例子,说明了……的……特征。
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作比较: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答题模板:把……和……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3、打比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形象化地说明。
答题模板: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4、摹状貌: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
答题模板: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激发读者兴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5、画图表:指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进行说明。
答题模板:更具体直观地说明了……,让读者更一目了然。
6、列数字: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
答题模板:准确/科学地说明了……的……特征。
7、下定义: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概念。
答题模板:简洁科学地阐述了……的含义,让读者对……有了深刻、本质的认识。
8、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答题模板: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
答题模板: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让读者清楚地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10、引资料:引用典故、文献、名言警句、古诗词、神话、传说、俗语、谚语、歌谣、故事、新闻等;具体数字、刊物、书籍等进行说明。
答题模板:引用具体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趣味性。
数学简答题答题格式
数学简答题答题格式
一、答题方式
1. 直接答题:直接用文字描述完整的数学问题及其答案,包括具体的数字和运算过程;
2. 数学证明方式:采用数学证明来回答问题,解释问题所需的数学证明过程;
3. 技巧回答方式:通过较为简洁的推理和技巧,给出问题的答案;
4. 图形描述方式:根据题干,用图形、几何证明答案;
5. 演绎法方式:运用演绎法,由特定的条件到一般性的规律,推导出解答。
二、答案排版
1. 直接答题:
问题:……
答案:……
2. 数学证明方式:
问题:……
证明过程:……
结论:……
3. 技巧回答方式:
问题:……
技巧:……
答案:……
4. 图形描述方式:
问题:……
图形:……
解释:……
答案:……
5. 演绎法方式:
问题:……
假设:……
演绎:……
结论:……。
答题格式
语文考试标准答题格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1、说明顺序本文使用了(说明顺序)的说明顺序对(应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语言表述),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2、说明方法(1)举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列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数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是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引资料: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用……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的事物,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这句诗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5)分类别: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6)下定义: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准确而简明的科学语言揭示了……的本质特点,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作诠释: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让读者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8)摹状貌: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9)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议论文论据的作用:运用了……论据是为了证明……观点,是论证更充分、更有说服力、权威性。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具体而典型地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是论证更具权威性、说服力。
记叙文答题格式
记叙文答题格式一、概括文章内容1. 概括事件型- 答题格式:谁(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 概括情感变化型(适用于有明显情感线索的记叙文)- 答题格式:谁+经历了什么事+情感从……转变为……- 题目解析:这种题型不仅要概括事件,还要梳理出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情感走向。
例如在阅读一篇描写一个孩子从对新学校的陌生、害怕到逐渐适应并喜爱的记叙文时,答题就可以是“一个孩子(刚转学到新学校时),经历了与新同学相处、适应新老师教学方式等事情,情感从最初的孤独、恐惧转变为后来的快乐、热爱”。
二、分析人物形象1. 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从文中“XX(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语句)”可以看出,XX(人物)是一个……(性格特点)的人。
- 题目解析:如果文中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如“他穿着破旧但干净的衣服,头发有些凌乱但眼神坚定”,可以分析出他是一个虽然生活可能艰苦但意志坚定的人;如果是语言描写,比如“他说:‘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哪怕再难!’”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决心、有毅力的人。
2. 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他人的反应、事件衬托等)- 答题格式:文中通过XX(事件或他人的反应),表现出XX(人物)……(性格特点)。
- 题目解析: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大家都很信任某个人,遇到困难都找他帮忙,通过大家对他的信任这个事件,可以分析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有能力的人。
三、理解句子含义1.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型- 答题格式: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结合字面解释),深层含义是……(联系文章主旨、人物情感、社会背景等分析)。
2. 修辞手法分析句子含义型(如果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XX(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如果是比喻)/将XX拟人化(如果是拟人)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或者人物的情感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文章的主旨等)。
- 题目解析:例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映照下的颜色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雪景的喜爱之情。
文章主旨答题格式
文章主旨答题格式(文章主旨答题格式)关于文章主旨答题格式,文章主旨答题格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分析句子关于文章主旨答题格式,文章主旨答题格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分析句子答题格式:(1)从句式入手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2.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3.反问句,加强语气4.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这是个..........句,表达了........(作用)。
(2)、从修辞角度入手答题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用词角度入手答题格式:“........”一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从结构上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为下文........做铺垫等;在中间语句的作用一般是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伏笔;结尾的语句,作用一般是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照应题目或开头,使结构严谨等。
二、分析段落答题格式(1)开头语段的作用:1.开篇点题,点名时间、地点,点明题旨(内容-主旨);2.营造气氛,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内容)3.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结构);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内容)(2)结尾语段的作用1.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内容)2.暗示主题,强化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内容)3.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内容)(言有尽而意无穷,有这样作用的段落,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4.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
答题格式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语文阅读答题格式
语文阅读答题格式一、概括文章内容1. 记叙文2. 说明文- 一般是: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了啥说明方法(如果题目有要求的话)。
例如介绍大熊猫的说明文,就可以说“文章介绍了大熊猫(说明对象),它有黑白相间的毛色、爱吃竹子、动作憨态可掬等特征(说明对象的特征),文中运用了列数字(如果有提到大熊猫的体重、数量等数据)、打比方(如果把大熊猫比作什么可爱的东西)等说明方法(如果有要求提及)。
”二、赏析句子1. 从修辞角度- 如果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就说: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者句子的作用]。
比如“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天上。
”就可以说“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大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又大又圆的特点。
”- 要是拟人句呢,就说: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人的[动作、神态、情感等],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或者作者的情感]。
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可以回答“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当作人来写,赋予小草‘偷偷地钻’这样人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小草破土而出的生机与活力。
”2. 从描写角度(人物描写或者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 如果是外貌描写,就说:这个句子是外貌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像面容、衣着等],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性格或者生活状态等]。
例如“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可以回答“这个句子是外貌描写,通过描写他满脸灰尘、衣服破烂且带血等外貌特征,表现出他经历了艰难困苦或者遭遇了危险。
”- 动作描写: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具体动作],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当时的心理状态]。
像“他双手捧着球,深吸一口气,然后踮起脚尖,用力一跃,把球投了出去。
”就可以说“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描写他捧球、吸气、踮脚、投球等动作,生动地表现出他对投球这件事的专注和努力。
答题格式
说明方法的作用:
•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 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 物的特征/事理。 •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 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 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 ⑩引资料: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 力。 •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 用。)
修辞手法的作用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 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 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 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 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 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 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 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 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 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 1.文首句:⑪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⑫渲染气 氛(定下情感基调);⑬埋下伏笔
• ⑭设置悬念;⑮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⑯总 领下文; • 2.文中句:⑪前后照应,⑫承上启下(过渡); ⑬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⑭为下文作辅垫 • 3.文末句:⑪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⑫ 卒章显志,用:
数学应用题答题标准格式
数学应用题答题标准格式
一、读题
1. 首先要认真读题,把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条件都看清楚。
就像你在寻宝,每个线索(条件)都很重要,可不能粗心大意地错过啥。
2. 边读题边把关键的数字、信息标记出来。
比如说,题目里提到“小明有5个苹果,又买了3个”,那你就可以把“5”和“3”圈起来或者下划线。
二、分析题目
1. 搞清楚题目问的是啥。
这就像是在迷宫里找到出口的方向,你得知道自己要往哪儿走。
如果题目问“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那这个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目标。
2. 思考要用什么数学知识来解决。
是加法、减法、乘法还是除法呢?像前面小明苹果的例子,求总数那就是加法的事儿了。
三、列式计算
1. 把算式写出来。
按照分析的结果,列出正确的式子。
在小明苹果的例子里,就是5 + 3 = 8(个)。
2. 计算的时候要仔细,可别算错了。
要是算错了,就像你要去朋友家却走错了路,肯定到不了正确的地方。
四、作答
1. 写答案的时候要完整、清晰。
就说“答:小明现在一共有8个苹果。
”一定要写“答”字,这就像是给你的答案盖个章,告诉别人这就是最后的答案啦。
2. 检查答案是否合理。
你可以把答案代回题目里去看看是不是说得通。
比如说8个苹果,原来有5个又买了3个,是合理的。
要是算出个负数或者特别大不合理的数,那可能就有问题了。
练习题答题规范
练习题答题规范一、规范的答题格式在进行练习题答题时,正确的答题格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你清晰地向阅卷人员传达你的答案。
以下是一些规范的答题格式要求:1. 用清晰的字迹书写答案:使用工整的书写,确保字母和数字的清晰可辨认。
如果你使用铅笔答题,请确保铅笔的笔迹清晰,不要有模糊不清的情况。
2. 编号对应:根据题目的编号来回答问题,确保答案与题目的对应关系清晰明了。
如果是选择题,请将选项的字母或数字填写在相应的题号后面。
3. 使用标点符号:对于需要回答的问题,如果答案较长,你可以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来帮助组织语句和增加可读性。
例如,使用逗号、句号、分号等。
4. 空行分隔答案:当你回答一道题目后,可以使用空行将该题与下一题分隔开,以凸显题目的独立性,同时也方便阅卷人员评阅。
5. 划掉错误答案:如果你在选择题中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可以使用横线将其划掉,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答案。
这样可以清楚地显示你的选择变更,并避免歧义。
6. 注意题目要求:某些题目可能对答题格式有特定的要求,如填空题、解答题等。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要遵循题目的要求进行答题,不要超出或缺少答题内容。
二、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答题规范,以下是一个示例:题目:在下列选项中,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洲?A. 亚洲B. 北美洲C. 南美洲D. 非洲答案:A. 亚洲解析:正确答案是选项A,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洲。
选择A即可。
注意:请选择一个选项作为最终答案,未选中的选项可以不予标注或使用横线划掉。
三、总结在答题过程中,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并按照规范的格式书写答案非常重要。
良好的答题格式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使阅卷人员能够更好地评价你的答案。
请务必遵循以上答题规范,并在练习中不断加强对答题规范的掌握,提高答题的效果。
答题卡优秀答题模板
答题卡优秀答题模板
答题卡是考试时用来填写答案的纸张,通常会有一些填写规范和格式要求。
以下是一个答题卡的优秀答题模板,供参考:
1. 基本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方,填写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考试编号等信息,确保填写准确无误。
2. 选择题答题区域:选择题的答题区域一般会给出ABCD四个选项,用2B 铅笔按照题目要求涂黑对应的选项。
注意涂黑时要均匀,不要超出边界。
3. 填空题答题区域:填空题需要直接在相应的空白处填写答案,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清晰、工整。
注意不要超出边界。
4. 简答题答题区域:简答题需要简要回答题目的问题,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可以使用序号标注答案要点,方便阅卷老师阅读。
5. 解答题答题区域:解答题需要详细解答题目的问题,注意思路清晰、步骤完整。
可以使用图形、表格等形式辅助说明。
6. 复查:在答完所有题目后,再次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准确、规范,特别是选择题的涂黑是否规范、填空题和解答题的答案是否有遗漏或错误。
以上是一个答题卡的优秀答题模板,当然具体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考试和不同的题目类型进行适当的调整。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答题格式(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语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文章的主要内容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二、线索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明线与暗线:所谓明线,就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它可以是一条或几条,也可以是主线或副线。
所谓暗线,就是由作品中末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大都是副线,有时也可以是主线。
一般情况下,暗线只有一条,与明线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为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服务。
答题格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三、题目的理解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四、写景顺序1.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则前到后等);2.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3.按时间顺序写(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景物形成的过程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1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2比拟(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把什么人格化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3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 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4设问: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格式:设问手法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
6夸张: 强调/突出_______,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7反复: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
8对比:()与()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9通感:()是()觉。
()是()觉两种感觉相通,生动形象写出了
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
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
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
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 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