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文化黄河行
关于三晋的古诗
关于三晋的古诗
三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地域概念,指的是位于中国北方的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
这一地域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繁荣地,不仅有丰富的历史遗迹,还有许多优秀的古代诗人留下的诗歌作品。
这些古诗不仅展现了三晋地区的独特风情,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首先,三晋地区的古诗大多以山川、河流为题材。
山西以黄河和太行山著称,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篇,描绘了黄河边的景色,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磅礴;而《太行山行》则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描绘了太行山的险峻和壮丽,展现出山西地区的雄浑之美。
其次,三晋地区的古诗多以豪放派为主。
豪放派诗人喜欢表达自我,追求自由、豪情和个性。
唐代诗人杜甫是三晋地区最著名的豪放派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民生疾苦的关注。
他的《登高》一诗写道:“凭高俯北海,眺望不可极。
青山白云外,望见北国境。
”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最后,三晋地区的古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描绘了当时政治虚弱和社会动荡的情景。
诗中的“独往独来”、“临觞对白日”等词句,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忧虑。
总而言之,三晋地区的古诗展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这些古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通过阅读三晋的古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生活态度。
这些古诗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艺术成就上,更体现在对后人的启示和教育意义上。
三晋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三晋文化的形成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中原地区,自古就是汉族文化的发源地。
除了中原地区,华夏文化还分布于从京畿、山东、河南、江苏至浙江的旧六省、甘肃、陕西、山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在这些地方形成并延续的文化形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而对于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的文化,我们常称之为“三晋文化”,是一种兼容并蓄、包容万象的文化体系。
本文将从三方面分析“三晋文化”的形成过程、文化内涵以及其传承方式。
一、形成过程三晋文化的形成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汉族部落首领黄帝曾在山西境内纠集各部族攻占北方,开创了“中国历史正の始まり“,而夏、商、周等一系列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则为三晋文化的发展和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东周时期,晋国和魏国不断发动战争,推动着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在晋国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儒家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融合了法家、道家、兵家等多种思想。
同时,战国末年的“慎子”说和乐正之乱等社会事件,以及《论语》、《孟子》、《礼记》等文化作品的产生,都为晋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到了唐朝、宋朝时期,三晋地区的文化更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迎来了巨大的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之一,在地方文化的发展中,三晋地区得到了显著的表现,诸如李白、白居易、杜牧等文化名人的涌现,为三晋文化注入了灵魂和活力。
到了宋代,三晋文化的传承仍在延续,宋代的创造性改革,使得文化、技术、商业、科学等方面都有所突破。
而晋城是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是中国优秀的兵器之乡,这一时期汉字的传播也在三晋地区得到了良好的实现。
二、文化内涵三晋文化作为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文化,其独特性体现在如下方面:1、儒家思想为主导,兼收并蓄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着相当的重要地位,而在三晋文化中这一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
然而,三晋文化思想的复杂性,也表现在融合包容性的特点上。
三晋文化不仅积极吸纳并融合其他地域的文化,还包含了法家、道家、兵家、墨家等多种思想体系,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文化体系。
三晋文化名词解释
三晋文化名词解释
三晋文化,又称晋文化、山西文化,主要流行于山西地域,是华夏文化中山西地区的文化。
三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晋文化得名于春秋时期的晋国。
当时的晋国疆域远超过山西,但后世所说的三晋或晋多指山西省。
山西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中心,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三晋文化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色。
传说唐尧、虞舜和夏禹都曾在晋南活动过,尧、舜曾定都于平阳(今临汾西南)。
西周时,唐叔虞被封于晋,从此晋地逐渐形成具有其自身特色的地方文化。
此外,明清两代,山西商人经营的商业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西至阿拉伯、东到日本、北抵莫斯科、南达加尔各答。
因此,三晋文化不仅是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胡族文化的交会,也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
暑期“三晋黄河文化行”社会实践活动
我实践,我快乐,我成长------记“三晋文化黄河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2年7月2日由中北大学理学院团委书记张鹏娟老师带领的知行实践队抵达山西省平陆县,正式开始了了为期一周的“三晋文化黄河行”暑期调研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沿黄文化保护、黄河现状(经济、环境、社会、民风民俗等)及新农村政策在黄河沿岸的落实情况的调查。
其中,沿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是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7月2日6点半,知行实践队从学校出发,经过11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抵达目的地山西省平陆县。
到达后,知行实践队的同学们受到了当地农家的热情款待。
随后,同学们在这颇具农家特色的小院里召开了一次实践小组讨论会,总结了实践第一天的经历和感受,并对后几天的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
7月3日,理学院知行实践队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平陆县文化馆进行了学习和交流,受到了孙馆长和张馆长的热情招待,在文化馆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同学们了解了许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
7月4日,理学院知行实践队走访了当地的农家,并主动帮助当地农民做了农活。
同学们在古朴的乡村一路欢笑,一路沉浸在平陆浓郁的文化气息中。
同时,走访了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通过他了解到平陆县常乐镇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最后,老教师还热情地赠送了一幅写有“再铸辉煌”的书法作品。
在走访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帮助当地的农民干了一些农活,尽知行队所能,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
在这样的劳作之中体验到属于平陆的生活文化和当地人热情的生活方式。
队员们与当地农民热情交谈队员们与老教师合影队员们在冒雨帮农民干农活7月5日,知行实践队调研了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地窨院营造技艺,队员们走访了距离比较近的前村和后村,在村里令狐学长的带领下,找到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窨院。
村里朴实善良的老奶奶亲切地为同学们讲解了他们居住几十年的老院子及其营造方式,并带领他们进入窑洞,感受炎炎夏日窑洞内的清爽。
另外,同学们还了解了一些建造技术,通过今天的实地考察,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性。
三晋文化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看的是唐尧故地、战国重镇、北朝霸府、大唐陪都、中原强藩、九边重镇、晋商故里——看的是晋山、晋水、晋文化希望所有的山西人、中国人乃至普天下的炎黄子孙都能够理解山西、热爱山西,能够在文明的印记中有所感悟。
呈现在大众面前的这册《晋魂》,是一个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典藏本。
设计中采用最为直观的方式,将五千年的历史脉络做了一个细致的梳理。
仔细斟酌的文字、印刷精美的册页、做工精良的实物,宛如一粒粒明珠,串成璀璨夺目的历史记忆,呈现出泱泱三晋之魂。
华夏文明、历历在目。
山西,外河内山、钟灵毓秀。
滔滔黄河无语东流,巍巍太行独镇九边。
独特的地理构造,形成旷世无二的人文景观。
文臣武将皆忠勇、士子才人多大器。
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古迹遗存、和谐的人文素养代代相因、绵延永续。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胜数,更不乏一代代崇尚儒家、从政为民、忠勇大义、才华横溢、清廉守法的仁人志士。
这里的每一处遗址,都见证了华夏族开创惊世伟业的壮举。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极不寻常的渊源和经历。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华夏文明,唯有我先!四千多年前,夏商周时期,天地洪荒生态剧变。
大禹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导流疏浚,战胜洪魔。
二千多年前,草原游牧民族南侵袭扰中原。
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发动河套、河西走廊、漠北三大战役。
但有河东强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千多年前,呼家将、杨家将满门忠列、镇守边关。
五百多年前,晋商敢为天下先,千百驼队踏成“万里茶路”。
更有历代三晋名人,星光璀璨、冠绝古今——春秋霸主晋文公、胡服骑射武灵王、鲜卑骄子拓跋宏、后唐太祖李克用……龙腾四海、耀祖光宗。
文圣荀子、神僧法显、才俊王勃、词仙温庭筠、散文大家柳宗元、爱国诗人白居易、铁骨文人元好问、传奇书话罗贯中、儒医义士傅青主、察微知著狄仁杰、少年英雄司马光、帝师陈廷敬……名士风流,千古佳话。
中国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中国地域文化名词解释1、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
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
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三秦文化:产生于三秦大地的一种地域文化。
“三秦”之称始于秦汉之际,雍王、塞王、翟王三分原秦国疆土,号曰三秦,后衍变为陕西的代称。
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包括今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以及宁夏的南部。
关中地区作为三秦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核心地位,其文化影响时代长久。
三秦文化,从时间上来看,应当包括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从地域上来看,应当是产生在三秦大地的地域文化;从内容上来分析,应当是三秦地区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
三秦文化的特点:以人为主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求真尚礼的厚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趋向。
3、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
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4、三晋文化:产生于三晋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三晋地区在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社会现象,是三晋地区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
三晋文化的地域范围,东至太行山,西至黄河,南以黄河或者汾水为界,北边与草原文化接壤。
三晋文化(山西地区文化因该地在春秋时是晋国的所在地到战国时则分成韩赵魏三国故称称为三晋)
三晋文化(山西地区文化,因该地在春秋时是晋国的所在地,到战国时则分成韩、赵、魏三国,故称称为三晋)华夏文化中山西地区的文化。
因该地在春秋时是晋国的所在地,到战国时则分成韩、赵、魏三国,故称称为三晋。
当时的晋或三晋疆域都远超过山西。
后世所用的晋或三晋则指山西省。
简介战国时分成韩、赵、魏三国,故称之为三晋。
当时的晋或三晋疆域都远超过山西。
后世所用的晋或三晋则指山西省。
西侯度文化,经匼河文化、丁村文化、许家窑文化、崎峪文化,直到14000多年前的下丁川文化,成为中国旧石器时期原始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
晋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中心,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民族融合带来佛教在三晋的发展,它为山西留下云冈石窟与五台寺庙群,成为佛教建筑、石刻、雕塑上的艺术宝库。
山西的戏曲历史悠久,宋金的社戏、元的杂剧,明清梆子都是主要剧种,影响深远。
另外山西的醋、黄土窑洞、民间剪纸亦都表现了三晋文化的特色。
据历史研究认为,“尧治平阳、舜治蒲坂、禹治安邑”的三都都在晋南。
因此,可以说晋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中心,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1]西周时,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叔虞于唐,因国都在晋水旁,改国名为晋。
晋在周东迁、辅平王,“尊王攘夷”,争霸中原中对周王室继续存在和中原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地近戎狄,民族杂居,赵的胡服射骑代表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吸收与两种文化的融合。
由于晋开国时注意“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促进法家的兴起。
李悝、申不害和韩非都是代表人物,对当时变法、治世、富国强兵起了重要作用。
秦统一后,封建王朝的国都西安、洛阳、开封恰好都在山西南部的外缘。
山西由于山河绕其外、高原河谷居其内,成为“表里山河、称为完固”的地理形势,既可以成为王朝的重要藩屏,又可以成为乱世割据的强藩。
因地近边塞、民族杂处,亦是民族融合的熔炉。
例如北魏拓跋氏即于北部崛起,经过各族融合南下,不但促进政治上重新统一,又给华夏文化带来新的刺激。
正是这种民族融合带来佛教在三晋的发展,在经济上,山西农业发达,加上盐池、炼铁,经济十分繁荣,加上当时形势,山西成为明初时移民外迁基地与明、清两代起重要商业作用的山西帮的起源地。
黄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黄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答:黄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
1.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华夏始祖“三皇五帝”活动在黄河流域,夏商周建都于黄河
流域,我国最早的城市、文字、青铜器、礼法制度都出现在黄河流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
2.黄河文化是典型的农业文化,在黄河流域,人们勤劳耕作,形成了有别于草原游牧
文化和长江流域稻鱼文化的先进农业文明,养成了务实安定、重视传承的朴实品性。
3.黄河流经青藏高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下游平原,沿途留下了河湟文化、河套
文化、秦陇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宛如一串璀璨珍珠。
论“黄河”三部曲的创作特点及山西民间歌舞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论“黄河”三部曲的创作特点及山西民间歌舞与现代元素的融合“黄河”的民间歌舞艺术,是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山西历史地理的时空里早就存在着的一个事实。
黄河歌舞作为歌舞创作本身,它的诞生是在1987年,即“黄河”三部曲中第一部作品《黄河儿女情》问世之时,它的流派即“黄河歌舞艺术”的正式命名则是在1989年。
第二部作品《黄河一方土》问世之后,其创作模式、风格特征也在此时确立。
第三部作品《黄河水长流》在延续前两部作品的民族风格、地方风采、时代风韵的总体美学特征外,在充分展示民俗风情的同时,注意突出“土美、怪美、丑美”三个特点,将山西人最朴实、最可爱的生存状态及对人生的期许和拼搏展现无余。
如果说《黄河儿女情》是一首田园抒情诗,《黄河一方土》是一幅风俗画的话,那么,《黄河水长流》则是一支命运交响曲。
三部作品中的歌与舞,是对黄河歌舞艺术最好的诠释,同时也是对山西民间艺术的完美呈现。
山西民间歌舞的创作受到“黄河”三部曲很深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融入了现代舞的创作理念,完成中是单单的吸收以致被同化,还是固根守本为主,兼收其进步大胆的创作理念与训练体系?笔者更趋向于后者。
一、山西民间歌舞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在谈民族歌舞中固根守本的问题时,表面上我们守的是民族的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实质上守的是民族文化之根。
比如,对于山西民族民间舞来说:守的是黄河文化、三晋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它也属于中国大文化背景之下。
既然说到这里,就有必要说明一下中国文化的特点:1、天人合一;2、以人为本;3、刚健有为;4、中庸平和。
在第一个特点中,我们以山西威风锣鼓为例来说明天与人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天,是劳动人民可以求得风调雨顺的保证,只有通过发自内心的舞动,才能与天对话,与神灵相通,表现自己的意志。
人们宣泄激情和敬天的舞鼓,舞锣,舞钹的场面,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那种震撼的力量,不正是天人合一的结果吗?在第二个特点中,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类自身,正因为这个原因,一切生产活动才变得那么快乐有趣,显示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及其独特的精神风貌,而那蓬勃又自然的生命力,就属于民间民众,属于平凡朴素的黄河儿女;在第三个特点中,应从“威风”二字入手,即要求我们的动作大气而磅礴,力度一定要特别强调。
表里山河_黄河行
杲阳悬空含笑,秋叶泫露如歌;越野红色阵地,探秘九曲黄河。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的前一个月,山西峰豪越野俱乐部一行20余人,和黄河电视台“喜迎十九大•表里山河行”栏目摄制组,带着希望与梦想,满怀激情和喜悦,沿着在三晋大地奔腾不息的母亲河,进行了为期7天的越野、游览与体验。
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心潮澎湃,感慨良久。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途经九省流入渤海,全长5000多公里。
但黄河在山西境内到底流经何处,有何名胜景观,形成何种文化,却知之甚少。
这次,我们带着好奇,带着问号,从太原出发,一路西行,途经吕梁市临县、石楼、永和,又南折至临汾市吉县,或徒步,或驾驶,或走高速通衢,或穿羊肠小道,游览了明清时期古建筑与黄土高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欣赏了美不胜收的山西黄河第一湾,感受了毛主席两次率领红军东征并宿营的东征村人民的善良热情,领略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豪放气概……自然景观奇特,人文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厚重,民俗民风淳朴。
咆哮数千年的母亲河,撰文、摄影/贾晓峰用她美丽的身姿,宽广的胸怀,奔腾的情感,雄壮的气势,滋润、熏陶并孕育了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热情豁达、乐观向上的黄河儿女和“信义、坚韧、创新、图强”的山西精神,令人叹为观止,先前所有的困惑和疑问也顿时烟消云散—山西精神、山西文明和山西文化,与流经这片热土965公里的黄河精神、黄河文明和黄河文化一脉相承,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也一黄河行表里山河定与之心心相印,源远流长!和着时代的步伐,嗅着十九大报告的墨香,回味着黄河之旅的愉悦,享受着峰豪越野俱乐部“越野有我,欢乐无限”的激情,我们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十九大报告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是的,汽车越野,这项时尚、惊险、刺激的运动项目,需要的是锲而不舍、水滴石穿的顽强毅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昂扬斗志,开拓创新、挑战自我的豪迈勇气,傲居群雄、舍我其谁的铁血胆魄。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促进民族团结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发表时间:2018-07-23T18:14:26.8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作者:苟芳年[导读] 各个民族在交流中不断的互动、变迁与整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文化。
文化认同在我国民族凝聚力建构中的强大作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不断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和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各个民族在交流中不断的互动、变迁与整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文化。
文化认同在我国民族凝聚力建构中的强大作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不断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和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关键词: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一、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
“多元一体”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多元的。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 (一)中华文化的起源多元化。
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夏、商、周三个朝代传承下来的中原文化,是族际间互相交流、彼此吸收融合的产物。
从周族文化的形成看,先周文化是多种文化因素汇聚的结果。
根据考古资料,先周文化渊源于二里头文化和客省庄文化,还受到以辛店文化、四洼文化和刘家文化为代表的姜(羌)炎文化影响。
周族文化的起源就已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相当一部分蛮夷戎狄融合也加入到华夏的族体之中。
在这样的民族融合过程中,中原文化吸收了不少戎狄的先进文化因素,到了秦汉统一多民族中国时期,各族文化汇聚,丰富了多元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地域分布多元化。
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于它的区域性。
以原始文化源头、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环境的不同,在黄河流域出现了秦陇文化、三晋文化和邹鲁文化;在长江流域出现了巴蜀文化、晋楚文化和吴越文化。
三晋文化的主要内容
三晋文化的主要内容
三晋文化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三晋文化的简称。
三晋文化是华夏文化中山西地区的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分支。
三晋文化属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文化特征。
三晋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山西地区的人民自古以来在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因此三晋文化具有强烈的商业文明色彩。
2. 三晋文化在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如荀子、韩非子等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三晋文化在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也有独特的风格,如山西的古建筑、壁画等,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三晋文化在民俗方面也有很多独特的习俗,如山西的社火、舞龙舞狮等,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三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西文化
南北文化对对碰之三晋文化篇山西(Shanxi)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山西文化可以说是黄河文化的一种反应,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山西文化在悠久的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晋商文化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李家大院、王家大院等。
旧时曾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商界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五个多世纪,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
晋商成功的根本在于儒商精神。
儒商精神的根本在“诚信”二字,这种精神也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可谓晋商之魂。
二.山西文化之佛教圣地山西是历史悠久的“佛教之国”,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圣地,不仅有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的五台山,还有日本净土宗的祖庭玄中寺;不仅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云冈石窟,还有全国最早的寺庙彩塑唐建南禅寺彩塑;山西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
三、民俗文化晋剧: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
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形成晋剧。
晋剧在全国的普及程度,虽远不及京剧、豫剧等,但他是山西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年龄稍长者的最爱。
社火:山西民间社火由来已久。
有考证,主要源于古代人们对大地与火的崇敬。
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并且年年岁岁流传至今。
三晋历史文化与艺术教案引领文化自信
三晋历史文化与艺术教案引领文化自信。
一、三晋历史文化1.山西文化的基础山西地处中国中北部地区,黄河流域的中段。
因地势高耸深厚,春寒秋早,气候干燥,河流湖泊资源贫乏,地力不足。
这一区域并不适合农业,造成了当地人民较长时间内的“参商食麦”的饮食习惯。
然而,正是来自于这一饮食习惯,使当地文化在深刻地反映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良好生活的追求上,产生了大量的灵感和创造力。
此外,山西历史基础具有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特殊性。
三晋文化始于人类文明,浙派岩画和三家店神龛是三晋文化的代表,是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见证。
2.从战国到唐朝山西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一支诸侯国家之一,秦汉时期,始为晋阳郡治,唐代时期,西安与浙江省一同,是全国三大文化中心之一。
3.从宋到新进入宋代以后,山西开始走向全盛,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积淀。
此时期以中叶为高潮,全国文化中心地位骤降,但是三晋文化始终是长颈鹿文化的代表。
二、三晋艺术1.音乐山西戏曲艺术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继成汉钟鼓、秦筝、唐琵琶之后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艺术。
以《汉钟鼓》和《花鼓戏》为蓝本,将其加工改良,创造了更具三晋地区特色的山西戏。
山西古乐的代表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乐器合奏、古琴、二胡、笛等。
2.舞蹈山西舞蹈艺术具有地域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特点表现在舞蹈形式、舞蹈动作中,极具三晋地区特色。
山西有“东南舞圣”,指表现山西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人马隆堆,在山西省内拥有特殊的影响力。
隆堆的创作体现出山西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被视为三晋艺术的代表之作。
3.戏剧山西戏曲艺术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有着200多年的历史。
戏曲贯穿着山西汉族文化的血脉,具有其独特的风格与特色。
山西戏曲艺术独具特色,其演绎形式丰富多样,音乐细腻动听,剧情精彩曲折。
山西有“中国戏曲之乡”的美誉,被誉为“A级国保+国家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4.文学山西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以“晋文化”为特色,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宝藏、才子佳人,如李后主、胡应麟、贾侗、晁补之等他们的诗歌、散文、词牌、辞牌都具有鲜明的山西特色,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国际化背景下三晋文化研究
国际化背景下三晋文化研究作者:董懿来源:《国际公关》2024年第09期摘要:三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传承和传播三晋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从国际化背景下三晋文化的传播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出发,分析了三晋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政校企合作、新媒体平台、教育研学、地方外事活动等文化传播路径。
关键词:国际化;文化传播;三晋文化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和标志,三晋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同时,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中之重,对于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影响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晋大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经过长期历史积淀与社会实践所形成的三晋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
本文对三晋文化进行系统性整理与整体性把握,并运用国际化的视野研究其传播途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传承和弘扬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为其他地区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2]一、三晋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必要性地区性文化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活的人们通过长时间实践活动所构建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思维观念、行为惯例等的集合性代表,表现了该地区的经济、政治、历史、环境等发展状况,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三晋文化是山西文化的集中性代表,其历史长达3 000年,三晋地区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发扬三晋文化,推进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对山西的地区性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山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良好健康发展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长时间以来,以山西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不断寻求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谋求实现经济领域的长效健康发展。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民族文化自信达到了阶段性高潮,“国风潮”“国学热”均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与载体,进行文化形式上的创新,实现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突破与进一步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山西文化有哪些
山西文化有哪些说到山西文化,首先要提的是三晋文化,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成为战国法家、纵横家、名辩家和兵家的发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脉,由此形成蔚为大观的三晋儒学。
这些进步思潮同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不仅有相互的砥砺和激荡,也有相互的补充和促进,共同创造了具有进步特色的三晋文化。
三晋文化中又诞生出出晋商文化晋商是指山西(中国中原地区的一个省)商人,山西的简称为“晋”。
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
“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
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
饮食文化,以面食为主历史文化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
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
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
公元前403年韩康子和魏桓子与赵襄子三国分晋,从晋分出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
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
隋末,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
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
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
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
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
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晋文化
影响因素
1、民族融合的熔炉
三晋地区历代与强族为邻,在历史上几次气候较冷的时期(西 周、东汉、南北朝、宋、清初),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迁移, 三晋地区外来少数民族随之增多,各民族相互影响,三晋地区 就起着熔炉的作用。
2、文化的“对撞机” 晋北地区属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圈的边缘地带, 而晋南地区则处于中原文化的中心地带,晋南 的中原文化以黄土大地般深厚而广阔的胸襟接 受外来游牧民族文化,而游牧民族也被先进的 中原文化吸引着。两种文化在三晋地区相互碰 撞。
三晋文化区的形成及其 风格特征
-08历史3班 43号 2010/5/10
一、三晋由来
《商君书· 徕民》:“秦 之所与邻者,三晋也。” 后世以三晋之地大部在 山西,故别称山西为三 晋。 战国时期的韩、赵、魏 三国三分晋国而得名。
西周叔虞等封地
春秋—晋国
战国—韩、赵、魏
二、地理位置
位于太行山与黄河中游 的峡谷之间,四周山环 水绕。整个地貌是一个 被黄土覆盖的山地型高 原,高原内部起伏不平。 其东靠太行山山脉,西 有吕梁山,南挨黄河, 北环长城,其中由西北 向东南依次有:大同、 忻定、太原、临汾、运 城这些盆地。
三、气候&地质类型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 风气候
北部 四 季 分 明 中南部
夏季气温高
秋季短暂
冬季较长,寒冷干 燥
吕梁山以西
森林草原向干草原 过度的灰褐土
四、丰富多彩的三晋文化
民间艺术:炕围画、剪纸、忻州、晋南的刺绣等等
名人:荀子、韩非子、关羽、阎锡山、傅作义等等
其次、三晋地区与历史上多次成为国都的城市 相比,少受一些政权更迭的影响,人为的损失 也就少一些。(秦亡——阿房宫)
汾河流域文化研究
汾河流域文化研究作者:刘小兵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8期摘要:汾河流域文化其流域单元为环境基础,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扎根于地方民间文学。
在这一区域文化传承过程中,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文化演变在汾源区域民间文学中得到体现,流域单元文化研究中民间文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以汾河发源地区域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梳理与总结,从不同维度考察背景与内容所受的渗透和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汾河流域文化提供文学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流域文化;民间文学;汾河源头作者简介:刘小兵(1991.12-),男,汉族,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1民间文学的存在是与现实生活中的风俗、地理环境、节令和历史发展有着紧密关系的,在研究客观存在的基础对其进行认知。
民间文学本身是特殊性体现在于周围文化现象的密切关系上,在这一环境中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口头艺术文化,在当地民众中进行流传,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与思想情感,表现出属于他们的审美观念与艺术赏析,形成地域性的艺术特色。
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宁武管涔山麓的雷鸣寺,流经山西省总面积的1/4,在万荣县庙前村汇入黄河。
这一区域中形成的汾河流域文化的三晋文化的代表,也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汾河源头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变迁和传承的影响下,其流域文化展现出独特性,而在民间文学的传承中显现无疑。
汾源区民间文学,既与流域区内的文化一脉相承又因其环境有所区别。
一、特殊的地理环境背景下的民间文学汾河发源地区域主要指的是管涔山山脉中多达数百个山泉以及支流形成的流域,地形地貌多高山峻岭,在整个管涔山平均海拔超过了2000米。
作为河流上游,海拔高度相对较高,落差较大。
在这一环境下,长期处于相对封闭落后的状态,形成自给的生活,造就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淳朴、善良、忠厚的性格特点,“若与人交,则肝胆相见;外出求学,则刻苦用功”,但是在这种传统文化下也有弊端:不善创新,“乐于安居故土穷不嫌乡,不善交际合作性差。
黄河九曲对联
九曲黄河对联上联:大美黄河,九曲巨龙潜东海下联:楹联国粹,两行文学映报林上联:九曲黄河,曲曲奏来华夏韵下联:八声甘州,声声谱得神龙行上联:九曲黄河已见清,盛世留连观胜景下联:三门奇峡频臻秀,明时聚会赋名篇上联:九曲黄河,大浪滔天,观景抒怀佳句咏下联:千年古地,热情迎客,投资兴业顺风来上联:长流民族文明,磅礴日边来,独有黄河鸣九曲下联:盛赞崤函秀丽,灵奇天下冠,无穷诗意赋三门上联:九曲黄河,白马催春翻巨浪下联:千家翠柳,青羊衔瑞映新图上联:黄河九曲来,滔滔不忘龙门役下联:碧血千秋荐,浩浩长存华夏魂上联:浊浪滔天,九曲黄河千古颂下联:云原广地,三腾青蟒万山涛上联:春色满崤函,九曲黄河先我醉下联:虢风传世界,一城胜境引人游上联:九曲黄河,孕育千秋豪杰下联:一轮红日,辉煌万里江山上联:大坝如弦,喜奏黄河九曲下联:青峰似笔,欣描赤县三春上联:三门焕彩,九曲飞歌,万里黄河浑若画下联:科技开花,文明结果,一城盛景美于诗上联:兰山叠翠,黄河流彩,九曲安澜浇碧野下联:灯影摇红,白塔生辉,三台挂月照金城上联:鸣黄河九曲,笼紫气一城,美丽湖滨照鹄影下联:裁碧浪千重,剪清风万缕,轻灵画笔点龙睛上联:九曲黄河,千洄百转,白浪急涌禹门,水雾迷蒙彩虹奔来眼底下联:两岸青山,峰姿奇绝,春归鸟语花香,美景不亚锦绣江南三月上联:黄河九曲来,挟一城烟雨度春风,横天卷地下联:紫气三门出,怡两届文章衔逸藻,击玉敲金上联:九曲黄河、大坝高横开画卷下联:一方湿地、天鹅曼舞识家园上联:野渡在国粹筑拦河坝下联:李白劝友人作蜀道难上联:九秩慰春风,浩浩黄河流雅韵下联:千行臻胜境,高高党帜谱新章上联:黄河融血脉,九曲东流,凝情聚义,怀博大以舒朗抱下联:赤子展胸襟,三门横渡,斩浪劈波,沐雄浑而长精神上联:九曲黄河,千里冰封如玉带下联:百迴赤水,一轮月浸若银盘上联:大河巡九省,紫气绕雄关,三门坝上明珠灿下联:盛会越廿年,蓝图催懋业,百尺竿头旭日红上联:九曲黄河,孕育中华儿女下联:心头苦水,流成锦绣文章上联:有紫气东来,黄河西至,疑是仙乡藏九曲下联:看青龙正卧,白鸟时翔,欣寻净土到三门上联:圣火映青铜,巨坝横天,三渠共谱和谐曲下联:神州擎赤帜,祥云绕日,九域齐书发展篇上联:浩气萦怀,九曲黄河翻喜浪下联:清风誉世,一轮红日耀长天上联:九曲黄河云外来,一路丝牵欧亚带下联:千年彩梦峡中泛,万方客赞天鹅城上联:青龙起舞苍龙伴,九曲黄河,一路歌谣楼阁外下联:白鹤踏波玄鹤随,千年虢苑,半城烟树水天中上联:文明肇始,丝路通连,九曲奔流常跃鲤下联:风景铺排,长廊展现,一山崛起又盘龙上联:丝路名藩,九曲黄河滋锦绣下联:皋兰文脉,百年书院续辉煌上联:绿张三网,黄河口上景千重,听鱼跃鹤呜,凯旋曲奏弘神韵下联:红耀五星,清水沟边华八井,赏阀开油汩,胜利旗飘展世风上联:沉思九曲黄河,悠悠古往今来,养育中华留傲骨下联:漫想千年历史,浩浩雄才伟略,腾飞世界聚精神上联:望锦绣山川,九曲黄河波浪涌下联:忆辉煌历史,千年丝路客商来上联:黄河九曲奔三门,万里雄浑扬国粹下联:学会十年钟一报,两行精干聚民心上联:塞上江南,九曲黄河滋陕北下联:人间阆苑,一湾碧野富墙头上联:黄河九曲面千尺,情拴日月下联:紫气一楼客五洲,箸卷风云上联:地近灵泉百嶂青,山耸九如,河流九派下联:天开美景千秋古,衢通三省,教仰三源上联:跨九曲波澜,天堑飞虹,桥连晋水秦川梦下联:怀千秋风雨,中流击楫,浪裹金戈铁马声上联:黄河自九曲奔来,城列东西,慨专阃都非名将下联:紫塞向三边跨去,界分南北,笑请缨还有书生上联:九天报捷,九域飞歌,九曲黄河龙腾万里下联:五岳献花,五湖捧酒,五星赤帜光耀千秋上联:门拱北辰,看九曲黄河追梦去下联:城朝南斗,迎八方商客炒金来上联:续黄梅雅韵,开青谱新局,赣水岸边,六度春风流九域下联:擎国粹大旗,跨对联阔步,滕王阁下,两行劲旅上层楼上联:盛地浴新风,书画传香,九顶莲花灿齐鲁下联:源头流活水,诗联催韵,三春杨柳绿罗庄上联:兴县播春风,滋九曲黄河,锦绣山川镶翡翠下联:拓城开玉局,胜千秋伯乐,人文平陆跃骅骝上联:水从天上来,奔流九曲,润泽八荒,矢志长圆中国梦下联:城向云间起,雄秀一方,峥嵘百代,豪情永壮大河魂上联:诗源名不虚传,蘸万里黄河,绘就洽川画卷下联:德政人皆向往,在千秋莘地,写成水务华章上联:五千年大吕,激荡河声,九曲又鸣交响乐下联:十八杵黄钟,飞扬天籁,三门再唱旅游歌上联:浊浪淘天,九曲黄河谁摆渡下联:蔼云探谷,千峰峭壁我题诗上联:九曲黄河,一门雄峙,绿肥红瘦,滔滔万里堆云雪下联:五桥清涧,三叠壮观,民裕家和,滚滚亿金富铝煤上联:九峰山绿,河曲波清,风光合与天人赏下联:万寿宫新,丹田气爽,大道还须内外求上联:渭水起头,三秦合唱牧羊曲下联:春光润色,九域宏开逐梦图上联:黄河击鼓,崤岭放歌,十年联帜擎华夏下联:文苑飘香,诗情绽艳,九域骚人唱大风上联:此地当诸夏肇基,一曲薰弦,诗声远答黄河水下联:斯民多九州梁栋,千秋人杰,遗泽应瞻王母山上联:负九曲而携陕豫,万纵千横,啸马扬川,再叙吕梁英雄传下联:定三晋自振乾坤,四通八达,翔龙阅景,常如汾水杏花村上联:九曲越千年,留下了红山遗事、圣地佛宗,未老涛声吟亘古下联:一川流万顷,展开来浩荡烟波、和谐生态,长清龙脉抱朝阳上联:千邦友又逢,潮推九曲黄河浪下联:百里花叠放,锦绣三门国际节上联:水伴凉亭,九曲黄河飘玉带下联:山环福地,千秋仙岛听涛声上联:墨韵甘醇,咏九曲长河,金城后浪推前浪下联:联林肃谧,通千年古道,玉树琼绸衬彩绸上联:黄河远上,曲水通天连白月下联:诗客登临,高亭极目看苍龙上联:黄河亲吻虢山来,搂晓月入怀,便引诗情飞九野下联:红日相牵霞彩出,携春风满袖,漫将花气绕三门上联:黄河鼓浪,高峡飞云,九曲欢腾迎远客下联:函谷流香,崤山叠韵,三春烂漫醉游人上联:黄河古韵,皋兰长廊,锦绣人文承一脉下联:丝路诗篇,山水画卷,峥嵘岁月灿千秋上联:九曲黄河啸,笑漾中原文化旅游热浪下联:三门峡市盈,迎来经贸民生腾跃春潮上联:谁展雄风,揽四山襟三水,教秦岭障南,黄河横北下联:我凭壮志,追大梦举骏猷,令波宁浪底,翠染关头上联:深情一片咏新春,九曲黄河呈万象下联:妙对两行歌盛世,三门绝唱播千秋上联:五载创辉煌,齐瞩目九曲黄河、三门碧浪下联:八方添祝福,更醉心万家联艳、千里墨飞上联:心中黄土,天下黄河,一首民歌山水调下联:陕北名城,关西名胜,千秋秦韵古今风上联:九曲展新容,借一河碧水,融文化迎春,撬动旅游追远梦下联:三门开画境,邀四海嘉宾,赏天鹅起舞,振兴经贸写华章上联:九派江流,蠡浪庐云,风生水起洪荒遗胜迹下联:千秋德化,陶珠白璧,彩焕星驰汗简载华章上联:锦绣河山,好赋腾飞曲下联:风流人物,当歌奋进诗上联:黄河滚滚,丝路迢迢,厚重人文千古地下联:都邑皇皇,兰山楚楚,精深史迹一方天上联:诗香九曲,河中金浪随风起下联:画醉三门,城里白鹅带梦飞上联:一舫起南湖,送来赣水枪声,延河塔韵下联:九旬朝北斗,舞动神州画卷,盛世春风上联:担一方水务,润百里合阳,不让一渠生腐水下联:创九字风流,迎千年盛世,惟容九域荡和风上联:江河湖海,水利新春到下联:天地人家,中华好运来上联:挹四水波,圆长阳梦,九野桑麻沾雨露下联:赏才子传,读安定集,一乡儿女展经纶上联:得华岳十分险,得黄河九曲湍,声腔出八百里秦川,听犹激越下联:为村氓能体天,为族戏而忧世,弦板思五千年故国,转作苍凉上联:人间如世外,鹤伴旅游红九州,一圣两山添虎翼下联:鲁北似江南,民昌国富黄三角,四环五海领龙头上联:犹呈万象,吕剧传声,文化借和风,东营人秉海怀抱下联:直落九天,黄河涌浪,神州铺画卷,大地花开春故乡上联:一生兴水利,论八惠关中,黎民感念恩波永下联:九域奠先驱,看百丛碑底,日月铭镌姓字香上联:撷七彩作诗,揽百川入画,蓝海引航歌万里下联:拥九域含春,伴五福驻户,华夏追梦乐三羊上联:九州名楼,依然画栋飞云,万里长天悬白日下联:三晋胜景,正是清风明月,千年阅世问黄河上联:黄土共黄河,绘成万里画图,奔来山脚下联:杰人登杰阁,赋就千秋佳句,挂上云头上联:龙腾四海,截长江一坝兴水利下联:虎步三秋,引黄河九曲泽民生上联:画壁唱黄河,酒后屡惊传妙句下联:扁舟返丹旒,江干何处赋招魂上联:一河碧浪,两岸青山,三湘四水风光美下联:百里红歌,九旬党寿,万代千秋气象新上联:南走武威北越居庸,大地舞潜龙婉曲奔腾,万里江山萦玉带下联:东入渤海西出临洮,长河悬倒影绵延澄碧,九州春色映虹霓上联:大坝蟠龙,凭高峡情怀、砥柱精神,九曲荣开生态卷下联:春风走笔,看湖光潋滟、苍林蓊郁,三门翠染上河图上联:大河风起三门峡,高峡风流河海下联:秦岭云飞九域天,长天云涌岭峰上联:风雨荡三山,红船驰九域下联:诗联歌五岳,绿水漾千秋上联:关中胜地,渭河滚滚流,八百里秦川梦境时开新画卷下联:海内清风,联界彬彬盛,五千年历史文坛又聚大方家上联:滚滚黄河浪,十载联花抒雅韵下联:滔滔墨海情,千秋国粹荡新潮上联:梁山巍巍览古征,六十载沧海桑田换新貌下联:洛水汤汤话神州,九域内富民强国写华章上联:浩荡黄河,孕育文明,兰山龙卧金城固下联:连绵驼队,穿行欧亚,商贾云从丝路长上联:读山读水,读不尽五泉翠岭、兰州凤集三台阁下联:悟古悟今,悟无穷九曲黄河、华夏龙盘一脉魂。
初中语文文摘文苑榆次县衙古楹联评点
榆次县衙古楹联评点榆次县衙古楹联评点榆次县衙古楹联评点作者:老夫子榆次县衙古楹联评点2013年4月27日去晋中开会,有幸参观了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是在汉城的基础之上,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修建的,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
以后历朝历代不断修建,融入了各个时代的文化,汇集了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
它是全国少有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
它集古民居、古城墙、古县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铺于一身,融晋商文化、三晋文化和黄河文化于一炉。
游览这些古迹,仿佛置身于绵延的历史长河之中,但是我最感兴趣的要数榆次的古县衙。
榆次古县衙始建于宋朝,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县衙之一,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县级衙门的标本,素有“三晋第一署”的美称。
整个县衙分为5堂26个院落,布局整齐,建筑优美。
特别是每个殿堂的楹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堪称一座文史资料的宝库。
这些楹联流传甚广,引起现代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些楹联虽然出自于封建社会文人大儒的笔下,但是用当今的眼光去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县衙大门有三间面阔,大门檐下悬挂横匾“榆次县衙”,廊下立放一面大鼓,专为百姓击鼓鸣冤之用。
两边的门柱上书有一副楹联:“居官当思尽其天职,为政尤贵合乎民心。
”这“一鼓、一匾、一楹联”生动地表现出从政之道。
古代没有微博,没有举报网络,没有“信访局”,老百姓有了冤屈,只能到衙门口击鼓鸣冤。
衙门里的官员听到鼓声升堂断案,公正断案就是古代官员的主要“天职”。
清正的官员依法断案,廉洁的官员以理断案,所以古代有句话“公生明,廉生威”。
而糊涂的官员则是糊涂官断糊涂案,贪官则是“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搜刮民脂民膏。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各级官员“尽天职”,“合民心”才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中之重!走进大门就是第一进庭院了。
回头再看看大门的背面,有一副楹联:“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存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上联说的是,做官的不能尽“耍嘴皮子”,理论上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摆保护来的却是花架子,装潢门面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晋黄河文化行”
调研方向
一、概述
黄河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过蕴藏深厚的黄土高原,以其本身的活力,创造了一望无际的掼北大平原。
这条川流不息的大河两岸,孕育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原始文化,进而迸发出灿烂多采的人类文明。
尔今回想,当初正是这样一种心灵上的感受,促使我虽然身陷敌人的囚牢,却含有然向往着那黄土高原上正在兴起的民族希望。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总是和它产生的地域相结合的。
黄河流域的文化与其地质、地貌以及自然地理的特点密切相关。
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像大地母亲般地孕育了三晋黄河文化。
三晋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它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了解三晋黄河文化的本质和它的发展是有意义的,对解决今天的现实问题也会从中找到可能性的空间。
民族融合性,兼容并包性,地域差异性和尚实性。
二、研究方向
三晋文化现象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是开放,一个是务实,一个是求新。
一开放。
这可以说是三晋文化与生俱来的特点。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经长期被迫流浪在外,走过了许多国家和地方,广泛接触到华夏和夷狄的文化,即位以后,加以融汇贯通,形成了三晋文化的基础。
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人才的重视。
不仅放手使用本国的人才,而且大力招揽国外的人才。
“楚才晋用”这个成语,概括的就是这种情况。
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认识到中原传统的车战不够机动灵活,因此力排众议,学习和引进匈奴人的办法,用骑兵代替车战,同时发挥弓箭的远程作用,大大提高了三军的战斗力,培养出了像李牧、廉颇这样的名将。
二务实。
务实,从思想方法上说,就是实事求是;从政治理念上说,就是关心民生疾苦,就是民本思想。
务实的精神可以说是三晋文化的精髓。
这种文化思想,实际上促成了我国封建朝代史上两个最好时期的出现,那就是“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
三求新。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
三晋文化中的求新精神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可以举文学艺术方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诗之所以能得到如此蓬勃的发展,与唐王朝当局者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与一大批山西籍诗人如宋之问、王勃、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的杰出贡献也是分不开的。
唐代诗人既继承了北朝文学朴实敦厚的传统,又充分吸取了南朝文学的营养。
在融汇贯通的基础上,又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作出新的探索,这才有了唐诗的繁荣。
当代山西处在全国经济大发展与中部崛起的洪潮中,我们的文化是否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我们的文化是不是在不经意的流失?这些问题都应该是我们大学生应该考虑的的问题,这也是大学生爱国与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所以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
在此建议:
1、实践地点的选取。
实践地点尽量选取覆盖到整个山西。
而且不一定是大
家耳熟能详的旅游地,还应该是某种小吃的发源地、某个神话传说的发源地等等。
2、一旦选取了实践地,实践队员就要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即去实践地主要挖掘什么文化、怎么进行文化调研、大家的分工是什么、最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
3、到达实践地点后采取多种形式调查文化现状。
可以询问当地村民老人、去文化局翻阅地方志等等。
而且一定要采用多种形式记录下调研结果。
4、实践结束后,一定要形成一份调查报告。
文化保护的好的我们可以办个文化摄影展,让大家热爱山西,留在山西,建设山西。
文化有流失与破坏的,我们可以在网上呼吁大家进行保护,可以给政府建议等等。
对于文化的挖掘,我们能做的其实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绵薄之力,今年的实践活动我们建议我们的实践队员们结合去年的实践活动的经验,扬长避短,领略三晋的文物,景点与奇珍异宝的魅力,切实感受三晋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文化的宣传、发展与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自己作为一个山西人感到骄傲与自豪。
三、实践意义
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
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
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在中国历史上,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果黄河平静,经济发展、民怨就少,如果黄河决堤,那么就会多出数千万的灾民,这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
在经济方面,黄河流域的农业税是支撑一个国家的重要地点。
至于军事上的作用,如果敌兵进攻到了黄河,划江而治,这不仅仅意味着王朝的衰败,更意味着国家的灭亡,失去了河套。
所以说,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君王定国安邦的重要看护对象。
然而,伴随着时间的脚步,21世纪黄河仍然有着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黄河提供淡水资源,有利于流域范围内农业灌溉,使近亿中华儿女丰衣足食;提供航运通道,有利于地方经济和货物流通,缩短了时间与地域的差距;调节气候,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同时,它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深入了解我国沿黄河流域古老文明及民生状况,致力于山西省经济转型与实现跨越发展,XX大学于暑期开展了三晋黄河文化行活动,旨在通过亲临黄河,体会母亲河的伟大,对我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唤起对母亲河的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平台。
“三晋黄河文化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这些饱含爱国热忱的八零九零后更加懂得保护本土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而且通过我们把党的精神和指示带到基层去,让老百姓真真正正的了解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实意义和我党对老百姓生活得注重程度。
同时,也让同学们切切实实、认认真真地获得了一次灵魂深处的感悟,真正的将激情投身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