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的基础知识_120312175045
硫化氢防护基础必学知识点
硫化氢防护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毒、可燃的气体,具有强烈的臭鸡蛋气味。
2. 硫化氢主要通过降解有机物、细菌的生物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常见于沼气、油田、污水处理等场所。
3. 硫化氢具有很强的毒性,对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影响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甚至导致窒息和死亡。
4. 硫化氢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预防、监测和应急处理三个方面。
5. 预防措施包括确保工作环境通风良好,防止硫化氢泄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呼吸器等。
6. 硫化氢的浓度应该定期检测监测,通常使用可燃性气体检测仪或者硫化氢检测仪进行监测。
7. 在发生硫化氢泄漏或者暴露的紧急情况下,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并向工作人员发出紧急警报。
8. 在进行硫化氢作业时,应注意遵守作业规程,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9. 培训和教育是硫化氢防护的基础,所有从事相关作业的人员都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教育,了解硫化氢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10. 硫化氢防护还需要根据具体工作场所和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确保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适应实际情况。
硫化氢基础知识
1硫化氢的物性、来源及危害性1.1 硫化氢的物性硫化氢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鸡蛋味,相对分子量34.08,对空气的相对密度1.19,熔点-85.5℃,沸点-60.4℃,易溶于水,20℃时,2.9体积硫化氢气体溶于1体积水中,也易溶于醇类、醛类、二硫化碳、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4.3%-45.5%(体积比),自燃温度为260℃。
硫华氢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 1.19,比空气重,因此,它容易聚集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坑里、井里和沟道里,很容易溶解于水,又非常容易从溶解状态转变成游离状态。
1.2 硫化氢的来源原油是多种物质的混和成份,分布于地层中的孔隙和裂缝中。
由于地层中含硫化合物较多,加上地层中各种成岩作用,使H2S生成的渠道多种多样。
总的来说,石油中含硫化合物形成机理的各种见解可归纳为以下3点:①石油中的硫是从生物系统继承下来的;②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是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元素硫和石油中的化合物反应的产物;③含硫有机化合物的形成是由于微生物还原硫酸盐的结果。
目前已知的石油中硫化物有:硫化氢(H2S),元素硫S,硫醇(RSH),硫醚(R__S__R/),二硫化物(RSSR)及残余硫(残余硫是一类结构暂时还不清楚的含硫化合物)。
在众多硫化物中,H2S所占的比例较大,其它含硫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H2S。
1.3 硫化氢的危害性硫化氢的危害,直接地主要体现在对人的伤害,对金属设备的腐蚀,对非金属元件、设备的老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破坏、对生物产生毒副作用。
在油田开发生产中,硫化氢的危害突出地表现在对人的伤害,对设备的腐蚀破坏和对非金属设备的老化。
1.3.1 硫化氢对人体的伤害硫化氢为剧毒气体,空气中H2S含量达0.035mg/m3,人们即可嗅到臭鸡蛋味,当达到10mg/m3时,由于嗅神经麻痹,臭味反而不易嗅到,这正是最危险的时刻,往往会出现“闪电“式中毒死亡。
H2S可以与人体内某些酶发生作用,可抑制细胞呼吸酶活性,造成组织缺氧,对人体有全身毒性作用。
硫化氢重要基础知识点
硫化氢重要基础知识点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式为H2S。
它由硫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是硫化物的最简单的一种。
硫化氢在石油、天然气、矿井等地方产生,也可通过实验室合成。
硫化氢具有许多重要的基础知识点,下面就来介绍一些:
1. 物理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低温下,硫化氢可形成液态或固态物质。
硫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一定的可燃性。
2. 化学反应: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和酸性。
它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硫和水,同时释放大量的热。
此外,硫化氢还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相应的硫化物。
在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硫化氢也常作为还原剂。
3. 毒性: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高度的毒性。
低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会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高浓度的硫化氢更为危险,可能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因此,在处理硫化氢时需要注意安全防护和适当通风。
4. 应用领域:硫化氢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用于合成硫化物、制备稀硫酸、净化工业废水和脱硫等。
此外,硫化氢还可以用作矿石的提取试剂,用于测定金属离子的存在等。
综上所述,硫化氢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化学、环境、工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硫化氢的性质及其应用,能够帮助我
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物质。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处理硫化氢时必须注意安全,遵循相关操作规程,以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硫化氢及相关安全知识
硫化氢及相关安全知识硫化氢及相关安全知识1、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弱酸性气体。
有臭鸡蛋气味,相对密度1.176,较空气重。
燃点250oC,燃烧时带蓝色火焰,产生有毒的SO2气体,当硫化氢与空气混合,浓度达4.3%~46%时,形成爆炸混合物。
硫化氢能溶于水,但其溶解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
2、硫化氢气体的主要来源主要是:1)热作用下,石油中有机硫化物分解;2)石油中烃类和有机质通过储集层水中硫酸盐的高温还原;3)下部地层中硫化氢气体上窜;4)某些钻井液处理剂高温热分解。
3、根据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进行的气藏分类主要是:1)无硫气藏,其硫化氢含量小于0.0014%;2)低含硫气藏,其硫化氢含量在0.0014~0.3%;3)含硫气藏,其硫化氢含量在0.3~1.0%;4)中含硫气藏,其硫化氢含量在1.0~5.0%;5)高含硫气藏,其硫化氢含量大于5.0%。
4、硫化氢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硫化氢的毒性,几乎与氰化氢同样剧毒,较一氧化碳的毒性大五至六倍。
硫化氢进入人体,首先刺激呼吸道使嗅觉钝化、咳嗽,严重时将其灼伤。
其次,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丧失平衡,呼吸困难,严重时,心脏缺氧死亡。
硫化氢进入人体,与血液中的氧发生反应。
浓度低时,被氧化,对人体威胁不大,而浓度高时,将夺去血液中的氧使人体器官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
其浓度对人体的危害见下表。
5、人员进入含硫地区工作应做的准备主要有:1)每个工作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明确硫化氢的特性及其危害,在硫化氢存在的地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以及推荐的急救程序;2)对井队工作人员进行现有防护设备的使用训练和防硫化氢演习;3)在进入怀疑有硫化氢存在的地区前,应先进行试验,以确定其是否存在及其浓度;4)不能靠气味来确定硫化氢是否存在,因为它很快就会使人的嗅觉麻痹;5)井队工人应相互密切关注。
可能的话,应俩人结对工作,以相互照应;6)发现硫化氢应急时,发出危险信号通知那些不知道的人;7)没有戴上合适防毒面具的人,切记不要进入硫化氢可能聚集的封闭地区;8)应为在可能存在硫化氢地区内工作的工人身边准备一些防护设施。
硫化氢基础知识
硫化氢气体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50618毫克/立方米(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0.01mg/L,2小时/天,3个月,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气管、支气管粘膜刺激症状,大脑皮层出现病理改变。小鼠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有小气道损害。
用蘸有硝酸铅(或醋酸铅)溶液的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果试纸变黑则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了H2S气。
Pb2++H2S(aq)=PbS↓+H2↑(Pb2++2Ac-+H2S=PbS+HAc)
备注
(1)所用硫化亚铁应是新购置的,存放时间过久,FeS中Fe和S都会被氧化,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2)放入气体发生器中的硫化亚铁要砸成蚕豆粒大小的块状。
编辑本段制取方法
硫化氢
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即可制得硫化氢气体。FeS + H2SO4 = FeSO4 + H2S(g)
因硫化亚铁是不溶性固体,该反应不需加热,可以用类似于氢气制取时用的装置(如启普发生器)。
如用硫化钠与稀硫酸反应,则因硫化钠易溶于水反应过于激烈而无法控制。因此不用。
原理
用非氧化性的强酸与弱酸盐(FeS)反应。可生成硫化氢气(H2S溶于水即得弱酸氢硫酸)。
硫化氢相关知识点
硫化氢相关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化氢的化学性质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他物质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化氢的产生途径自然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环境的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硫化氢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硫化氢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装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场所的通风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急处理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硫化氢的物理性质硫化氢是一种具有强烈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
其密度比空气大,相对密度为119。
硫化氢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易溶于水,在20℃时,1 体积水大约能溶解 26 体积的硫化氢。
同时,硫化氢也是一种易燃气体。
111 硫化氢的颜色硫化氢在纯净状态下是无色的。
然而,在实际环境中,由于可能与其他物质混合或存在杂质,其颜色可能会有所变化。
硫化氢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硫化氢特性及中毒机理硫化氢属有毒有害物质,一旦发生含硫天然气泄漏,由于采取措施不当,将会发生不可预料的群死群伤、中毒、职业病等事故。
为了使操作员工对硫化氢有清楚的认识,现将硫化氢的特性及中毒机理概述如下:1、硫化氢(H2S)⑴、H2S物理性质H2S为无色、有强烈臭鸡蛋味的可燃有毒气体,可溶于水、乙醇、汽油、煤油、原油,比空气略重,自燃点246℃,爆炸极限:4.3%—46%。
在0℃常压情况下每立方米重 1.521公斤,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在18℃、1.68Mpa的压力情况下为液态,经过燃烧生成SO2有毒气体,危害人体、腐蚀金属,在输气的过程中与管壁接触生成FeS,H2S极易溶于水,在常压和20℃情况下,每立方米水中可溶解 2.582m3的H2S气体。
H2S 沸点为-61.8℃,硫化氢燃烧时呈蓝色火焰并产生二氧化硫,硫化氢与空气混合达爆炸范围可引起强烈爆炸。
⑵、H2S侵入人体的途径H2S主要是从人的呼吸道进入人体,人们在含有H2S气体的工作场所工作时,在呼吸过程中,一部分随着呼出的气体呼出体外,有一小部分存在体内氧化生成硫酸盐,随着小便排出,体内无蓄积作用。
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10mg/m3。
⑶、硫化氢中毒机理H2S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易引起角膜炎,与人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作用,引起组织缺氧而造成呼吸困难,大量吸入会引起肺水肿,H2S中毒的表现随着接触的浓度、时间不同而分为:①轻度中毒:眼红和结膜肿胀、畏光流泪、胸部紧迫、咳嗽等。
空气中H2S浓度达到20mg/ m3时就可引起轻度中毒,恢复较快,无后遗症。
②中度中毒:结膜刺激、流泪、恶心、呕吐、腰痛、呼吸困难、头痛、轻度肺炎或肺水肿,支气管炎、乏力、失调。
空气中H2S浓度达到700mg/ m3时即可引起中度中毒。
③重度中毒:先是头痛、心悸、呼吸困难、行动迟缓、意识模糊,抽筋、昏迷、因心脏瘫痪或呼吸停止而死亡。
空气中H2S浓度达到1000mg/ m3时即可立即引起重度中毒,就向电击一样死亡。
硫化氢的基本知识
查后,就批准了酸性废油回收申请。说明公司管理方式粗放,管理上存在漏洞,部分领导干部“安全第一”的思想还没有入心入脑,在安全管理措施上还存在重视不足,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变更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在进行污油回收前,车间编制了处理方案,对存在风险进行辩识,并制订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但在作业执行过程中,在蒸汽泵不上量的情况下,改变了处理方案,决定从废酸沉降槽(容-7)底部抽油,如果在作业前分析出变更方案存在的风险,对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制订有效控制措施,就可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从中反映出我公司在变更管理上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管理的问题。
眼睛受侵害
立即翻开上下眼皮,用洁净水冲洗15分钟以上,这后迅速去医院就医
皮肤受侵害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洁净水彻底冲洗被污染部位。
对有外伤、出血的中毒者,就在不影响抢救的前提下及时进行包扎、止血,防止造成非中毒性伤亡。
注意事项
眼睛清洗不得随意使用酸、碱类中和剂,防止灼伤眼睛,最好用洁净的温水冲洗。
眼睛:戴化学防护镜
中浓度防护:可戴相应类过渡式呼吸器或隔绝式呼吸器,简易防毒口罩只可做逃生
防护措施
用,不得在有毒区域滞留,防止窒息或中毒;着普通工作服,有条件时穿专用防化服。
高浓度防护:只可戴隔绝式呼吸器,过渡式呼吸器及自制简易防毒口罩只可做逃生之用,不得在有毒区域滞留,防止窒息或中毒;着专用防化服或气密式防化服。
隐患治理力度不够,无法确保本质安全。含硫污水硫化氢吸收塔由于设计原因,经常出现碱结晶,系统运行受到较大影响,硫化氢吸收效果较差;同时含硫污水系统观察井没有及时进行封闭。含硫污水系统的清污分流工作由于受到技术上的限制,一直未能实施。另外,随着周边地区的发展,公司生产装置被周围村庄、道路包围,城市道路和周边居民与公司生产装置的安全防护间距严重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这为事故的进一步扩大留下了隐患。从中反映出我公司对安全环保隐患治理的认识不足,治理的力度不大,也暴露出我公司对周边环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的问题。
硫化氢相关知识点
硫化氢相关知识点前言硫化氢,又称氢硫化物,是一种有毒、易燃的气体,具有强烈的恶臭味,能引起中毒和爆炸事故,常常被认为是工业安全的“隐形杀手”。
本文将介绍硫化氢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其性质、来源、应用、危害、防护及应急处置等。
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易燃、易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轻,味道极其恶臭,即使浓度很低也能刺激呼吸道和眼睛。
硫化氢的化学式为H2S,其分子量为34.08,沸点为-60.3℃,熔点为-82.9℃,易溶于水。
来源硫化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在油田、污水处理厂、沼气池、地下矿井等地方。
此外,硫化氢也是化学合成的副产品之一。
应用由于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化学分析和光学显示器件的制备。
此外,硫化氢也被用于发酵、矿物提取等领域。
但是,硫化氢的用途受到严格限制,因为其毒性极高,无论在使用还是处理过程中都应该谨慎。
危害硫化氢的毒性极高,其浓度高于10毫克/立方米时,即可引起肺水肿和呼吸衰竭,甚至能导致致命的中毒事件。
同时,硫化氢还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容易引起爆炸事故。
防护在处理硫化氢时,必须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对工作者健康和安全的危害。
常见的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 避免在封闭空间或可燃气体附近使用硫化氢;2. 保持通风畅通,以减少硫化氢的浓度;3. 穿戴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毒面具、防护服等;4. 进行培训,掌握处理硫化氢的方法和技能;5. 确保在应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措施,如紧急救援和疏散。
应急处置在硫化氢泄漏事故中,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置。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急处置步骤:1. 立即停止硫化氢泄漏源,将附近的电源切断;2. 疏散现场人员,保持安全距离;3. 穿戴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4. 向上风方向移动,避免大面积呼吸硫化氢;5. 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结论总之,硫化氢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化学物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工业生产中,都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硫化氢知识点总结
硫化氢知识点总结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引起中毒和爆炸,因此被称为“鬼气”。
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硫化氢,因此理解硫化氢的性质和安全知识非常重要。
一、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硫化氢分子式为H2S,为无色、有臭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生成弱酸。
硫化氢在空气中极易燃,遇到氧气即可自燃。
在高温下,硫化氢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硫化氢还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相应的硫化物沉淀。
二、硫化氢的来源硫化氢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常与火山喷发和腐烂有机物质有关。
在工业上,硫化氢是酸气型污染物之一,常常沿火炉和烟囱排放。
三、硫化氢的危害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对人体和动物有很大的危害。
其致害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中毒硫化氢中毒主要是对呼吸系统的刺激作用而导致,当接触到硫化氢浓度较高或暴露时间过久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悸等症状。
严重时,可造成昏迷、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2. 爆炸和火灾硫化氢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时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触发火源轻易导致爆炸和火灾,同时还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加重危害。
3. 腐蚀硫化氢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金属、塑料等材料都有一定的侵蚀作用,长期存在时,会对环境、设备和结构造成破坏。
四、硫化氢的安全知识为了避免硫化氢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与硫化氢有关的一些安全知识:1.防护措施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必须佩戴防毒面罩和化学防护服等防护设备。
工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了解硫化氢的性质、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
2.通风通风是防止硫化氢中毒的有效手段,通过排除空气中的硫化氢来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工作场所必须有严格的通风设施和应急通风措施。
3.监测使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必须安装硫化氢监测仪,对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进行时时监测。
发现浓度超标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4.应急处理一旦发现硫化氢泄漏,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应先进行人员疏散和安全隔离,关闭泄露口和通风设备,采取掩埋、散布碱性物质等化学方法进行消除。
《硫化氢培训》PPT课件
六、中毒急救及护理
2、硫化氢中毒早期护理注意事项:
4、轻微中毒者如果经短暂休息恢复正常后,本人要求再次回到硫化 氢区域进行工作,应该予以制止。因为被硫化氢伤害过的人,对硫 化氢的抵抗力变得更低; 5、中毒者恢复心跳呼吸后,要休息一段时间。冬天注意保暖,夏天 注意防中暑;
6、对中度中毒的人,要将其头部侧向一侧,防止呕吐后发生误吸;
启动应急程序。
五、生产过程硫化氢管理规定
(三)需要井口放空排放作业。 1.施工前确认硫化氢含量,进入现场的车辆尽量停在上风口处。 2.操作人员(必须2人以上)要站在上风口位置,随时监测硫化氢 浓度变化情况,当操作呼吸面硫化氢含量超过15mg/m3(10PPm)时,
立即停止操作撤离至安全地带(上风处),迅速启动应急程序。
在数分钟内死亡
三、H2S风险分级
分级结果 危险区域 安全区 空气中H2S的可能 最大浓度(mg/m3)
10
低危区 高危区 10~300 >300
四、我厂含硫化氢现场管理规定
1、在含硫化氢区域设置标志牌,在含硫化氢站、场等场所醒目位 置设置如“有毒有害气体场所—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等清晰的警 示标志。 2、在含硫化氢现场设置风向标,风向标设置在进入现场容易看到
3.进行热洗、地质测试、工艺措施、工程施工等作业时,施工前要 和站上人员取得联系,了解该井硫化氢浓度,随时监测呼吸面硫化
氢浓度变化情况,发现超标立即撤离至安全地带(上风处)并向作
业区汇报。
六、中毒急救及护理
资料统计表明:因多发伤害而死亡的病人,50%死于创伤现场,
30%死于创伤早期,20%死于创伤后期的并发症。足以说明现场有效 急救和创伤早期妥善处理的重要性。 硫化氢中毒的“早期抢救”:所谓“早期抢救”是指在医护人 员到达之前所采取的救治措施和过程。这决定了中毒者是否能够起 死回生。
硫化氢基本知识与防护
有一定风险,需要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硫化氢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风险评估
二、油田硫化氢现状及风险评估
固定硫化氢气体检测系统
22%
硫化氢检测试纸
40%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
38%
现场监测方法
三、硫化氢防护与安全控制
三、硫化氢防护与安全控制
引起中毒的途径
*
口腔吸入、皮肤接触
硫化氢进入人体,与血液中的溶解氧发生作用,使人体器官失氧而中毒,甚至死亡。
壹
贰
三、硫化氢防护与安全控制
硫化氢防护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渡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需要佩带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其它:防火防爆。 在身边没有防毒面具或呼吸器的时候,可以用湿毛巾代替防毒面具。
硫化氢的短期暴露极限是15PPM,这是15分钟内硫化氢的最大允许值。
三、硫化氢防护与安全控制
对可能含有硫化氢的地点进行定点检测。
针对硫化氢中毒的急救药品。
分公司正在对涠洲11-1油田两口高含硫化氢的油井进行压井作业。
配备呼吸器、防硫化氢防毒面具。
硫化氢探测系统。
防硫化氢应急程序。
油田防硫化氢措施
三、硫化氢防护与安全控制
谢 谢 !
急救处理
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因空气中含极高硫化氢浓度时常在现场引起多人电击样死亡 。
启动油气泄漏及防硫化氢应急程序 。
1
寻源堵漏人员佩戴好呼吸器或防毒面具。
2
应急集合区:1、2号救生艇旁集合区。必要时,进生活楼内部集合。
3
集合地点两大特点:高处、上风处。
硫化氢基础知识
l、钻井 (1)钻入含硫化氢地层,大量硫化氢通过地层孔隙、裂 缝等渗流通道,上窜而来,侵入井中。含硫气田多存在 于碳酸盐岩一蒸发岩地层中,尤其在与碳酸盐伴生的硫 酸盐沉积环境中,硫化氢更为普遍。 (2)某些钻井液处理剂在高温热分解作用下,产生硫化氢。 2、采油 在采油作业中有以下一些地方可能会接触到 硫化氢:
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罗家16H井硫化氢含量为 151.00g/m3,预计无阻流量4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气体 从钻具水眼喷涌达30米高程。由于放喷口未点火,失控 的硫化氢气体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 面积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财产遭受巨大损 失。据统计,井喷事故发生后,离气井较近的开县高桥 镇、麻柳乡、正坝镇和天和乡4个乡镇,28个村,9.3万 余人受灾,6.5万余人被迫疏散转移,累计门诊治疗 27011人(次),住院治疗2142人(次),243人死亡,直接 经济损失达8200余万元。其中受灾最重的高桥镇晓阳、 高旺两个村,受灾群众达2419人,遇难者达212人。
二、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 对气体的认识通常都是从以下七个主要方面来描述的:
颜色、气味、密度、燃点、燃爆极限、沸点和溶解度, 对硫化氢也不例外。
1、颜色 无色(透明的)、剧毒的酸性气体,危险类别属甲类。它 的毒性较一氧化碳大5--6倍,几乎与氰化物同样剧毒. 因 为无色,这就意味着用眼睛无法判断其是否存在。因此, 硫化氢气体就变得非常的危险了。
时,硫化氢向外释放,在井口、压井液、放喷管、循环 泵、管线中都可能有硫化氢气体的存在。 同样地,修 井时,硫酸盐产生的细菌随作业液进入到以前未被污染 的地层。地层中这些细菌的增长作为它们生命循环的一 部分,将从硫酸盐中产生硫化氢,这已经在那些未曾有 过硫化氢的气田中被发现。
第8章 硫化氢基础知识
第八章硫化氢基础知识一、硫化氢简介1、油气井中H2S气体的来源随着地层埋藏的加深,地层的温度就会越高,产生硫化氢的可能性越大,有数据表明:井深为 2600米左右, HS气体的含量在 0.1~2S气体的含量在 2~23%。
0.5%。
井深超过 2600米或更深,则H2S 若地层温度超过200~250℃,将可能产生大量的、高浓度的H2气体。
1)高温热作用于油层,使油层中原油所含的有机硫化物分解,产生HS气体。
22)原油中的烃类和有机物通过与储集层水中的硫酸盐在高温条S气体。
件下,热还原作用而产生H2S气体进入井筒。
3)下部地层中硫酸岩层里的H24)某些钻井液处理剂在高温热分解作用下、钻井液里的细菌作用下产生HS气体。
22、石油行业易出现硫化氢的场所天然气加工厂、炼油厂、橡胶制品厂、纸浆厂、工业实验室、爆炸现场、废弃的坑道、下水道、不流动的污水池、沼气池、井喷现场S气体。
在上述场所作业前,勿忘测试等地方都可能会产生和聚集H2S气体的含量与浓度,应当有防H2S气体的意识。
H23、油气田H2S气体分布与分类就地下而言,H 2S 气体多存在于碳酸盐岩中,特别是与碳酸岩伴生的硫酸岩沉积环境中大量、普遍的存在着H 2S 气体。
在同一气田,H 2S 气体浓度含量上也差别很大。
例如:四川卧龙河气田北部的石炭系气藏中,H 2S 气体的含量在 1500~4500 mg/m 3之间,而气田南部H 2S 含量仅20mg /m 3以下,南北H 2S 含量相差在100—200倍。
根据天然气中H S 气体含量,可将气藏划分为五类:1)世界上含H 2S 气体最高的地区要属美国的南德克萨斯气田,H 2S 气体含量高达98%。
2)我国油田H 2S 气体含量分布如下华北油田冀中坳陷赵兰庄气田下第三系孔店组碳酸岩气藏H 2S 含量跨度在10—90%。
四川油田川东卧龙河气田三迭系嘉陵江灰岩气藏H 2S 含量9.6—10%。
新疆塔里木的轮古油田H 2S 含量300~400pp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硫化氢特性及中毒机理
硫化氢属有毒有害物质,一旦发生含硫天然气泄漏,由于采取措施不当,将会发生不可预料的群死群伤、中毒、职业病等事故。
为了使操作员工对硫化氢有清楚的认识,现将硫化氢的特性及中毒机理概述如下:
1、硫化氢(H2S)
⑴、H2S物理性质
H2S为无色、有强烈臭鸡蛋味的可燃有毒气体,可溶于水、乙醇、汽油、煤油、原油,比空气略重,自燃点246℃,爆炸极限:4.3%—46%。
在0℃常压情况下每立方米重 1.521公斤,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在18℃、1.68Mpa的压力情况下为液态,经过燃烧生成SO2有毒气体,危害人体、腐蚀金属,在输气的过程中与管壁接触生成FeS,H2S极易溶于水,在常压和20℃情况下,每立方米水中可溶解 2.582m3的H2S气体。
H2S 沸点为-61.8℃,硫化氢燃烧时呈蓝色火焰并产生二氧化硫,硫化氢与空气混合达爆炸范围可引起强烈爆炸。
⑵、H2S侵入人体的途径
H2S主要是从人的呼吸道进入人体,人们在含有H2S气体的工作场所工作时,在呼吸过程中,一部分随着呼出的气体呼出体外,有一小部分存在体内氧化生成硫酸盐,随着小便排出,体内无蓄积作用。
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10mg/m3。
⑶、硫化氢中毒机理
H2S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易引起角膜炎,与人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作用,引起组织缺氧而造成呼吸困难,大量吸入会引起肺水肿,H2S中毒的表现随着接触的浓度、时间不同而分为:
①轻度中毒:眼红和结膜肿胀、畏光流泪、胸部紧迫、咳嗽等。
空气中H2S浓度达到20mg/ m3时就可引起轻度中毒,恢复较快,无后遗症。
②中度中毒:结膜刺激、流泪、恶心、呕吐、腰痛、呼吸困难、头痛、轻度肺炎或肺水肿,支气管炎、乏力、失调。
空气中H2S浓度达到700mg/ m3时即可引起中度中毒。
③重度中毒:先是头痛、心悸、呼吸困难、行动迟缓、意识模糊,抽筋、昏迷、因心脏瘫痪或呼吸停止而死亡。
空气中H2S浓度达到1000mg/ m3时即可立即引起重度中毒,就向电击一样死亡。
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的影响:
注:(1ppm=1.418mg/m3)
防止硫化氢中毒措施及救治方法
我厂主要从事天然气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接触H2S的作业有集气站、净化厂、集配气总站,尤其是净化厂的净化车间脱硫岗、污水处理岗、酸气焚烧岗。
原料气中含有大量的硫化氢气体,特别是在处理含硫天然气的塔、罐中,以及井房等有限空间内,存在大量的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
预防硫化氢中毒的措施
1、严格执行《第一采气厂特种作业管理制度》(如限空间作业等)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预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条例;加强厂站周围群众的硫化氢知识宣传教育。
2、加强新增员工安全培训,对生产单位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硫化氢中毒及救护知识的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3、熟练掌握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管理规定,并制定详实的防止硫化氢中毒的事故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4、定期对现场检测仪器进行检查维护,确保仪器运行良好。
5、明确设备区硫化氢的分布情况及本岗位所存在的硫化氢中毒危险源,在硫化氢可能存在的区域设置固定式有毒有害气体报警装置和明显的安全警示牌。
6、根据生产岗位和工作场所空气的含氧量及硫化氢的浓度等情况,配备完善、适用的防护用品,并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测、更换及维护,确保完好使用。
①利用固定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加强生产区域硫化氢浓度的监测。
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超过30mg/m3时,或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 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②防毒器具要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整齐完好;呼吸装置每次用前、用后都应检查完好情况;当空气呼吸器气瓶存量低于150bar时,应予以充气。
不用时应至少每月检查维修一次,使其在所有时间内都处于齐全备用状态。
防毒器具要定点放置、定人保管,不得无故动用;存放地点要远离热源和易燃物,注意防潮防晒;避免与酸、碱、油类和有毒物料接触。
存放处应有明显标记。
7、对硫磺回收等装置实现生产过程密闭化,管线接头、阀门、液硫槽、下水井都要完全密闭,对硫磺库房及仪表柜等应每天定时通风。
8、检修进入处理含硫天然气的设备容器内作业,必须按有关安全规定切断一切物料来源,彻底冲洗、吹扫置换、加好盲板,经采样分析合格(硫化氢含量小于10mg/m3),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办理完有限空间作业票,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进入作业。
采样分析不超过1小时必须进行一次,作业过程中始终采取通风措施。
当作业区域内硫化氢浓度超过10mg/m3时,现场负责人应及时分析超标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员中毒。
9、井口放空、有限空间内检修、现场施救应选用适用的防护器材,实行“双人双锁”,落实好监护措施,监护人不能随意离开作业场所。
10、当发生大量硫化氢泄漏时,若未佩戴防毒面具应立即撤离现场。
然后一边采取通风措施使有害气体浓度降低,一边戴好防毒器具进行操作堵漏。
并对周围员工发出警告,确保泄漏场所人员安全撤离。
11、加强巡回检查,做到不存在跑、冒、滴、漏。
天然气放空时一定要先点火,后放空。
发现有人晕倒在现场,必须佩戴防护器具方可进入现场救护(切忌无防护入场救护)。
在沟、池、容器等低洼处作业时,应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品,防止人员中毒。
急救和治疗
当工作人员出现硫化氢中毒的症状后,现场救护人员应严格按照下列流程进行人员救护。
①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
②当人员中毒较轻时,迅速移置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若中毒严重,尽早吸氧,使用紧急供氧装置为患者供氧。
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采用紧急供氧装置进行人工呼吸,忌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万不得已时与病人间隔以数层水湿的纱布。
高压氧压力为2~2.5大气压;间断吸氧2~3次,每次吸氧30~40min,两次吸氧中间间歇10min;每日1~2次,10~20次一疗程。
一般用1~2个疗程。
③防治肺水肿和脑水肿。
宜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以预防肺水肿及脑水肿,可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对肺水肿及脑水肿进行治疗时,地塞米松剂量可增大至40~80mg,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④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可以将失去活性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各种酶及游离的硫化氢清除出去,再补入新鲜血液。
可用于危重病人,换血量一般在800ml左右。
⑤眼部刺激处理。
先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眼睛,局部用红霉素眼药膏和氯霉素眼药水,每2小时一次,预防和控制感染,同时局部滴鱼肝油以促进上皮生长,防止结膜粘连。
眼部受伤时用2%的NaHCO3溶液清洗,再用4%硼酸水洗眼,然后滴入无菌眼用水,眼痛时可滴入0.5%的盐酸潘妥卡因(地卡因,又称潘妥卡因、四卡因、丁卡因。
本药为强的麻醉药临床上多用于眼及耳鼻喉科手术)。
急救者应佩戴供氧呼吸器,将患者安全地移至新鲜空气处。
如患者呼吸停止,应立即做人工中呼吸,不宜口对口呼吸。
以压胸法为宜,应坚持2小时以上。
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1%—3%的碳酸氢钠溶液、硼酸溶液冲洗患眼。
⑥眼、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职业禁忌证。
口对口急救正确方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仅当病人没有呼吸体征时才采取的急救措施。
因为救助者吹进病人肺内的气体内,含有足量的氧气可暂时供应病人的需要。
①察看病人有无呼吸活动。
②若无呼吸,则将其头稍稍后仰,以使气道保持通畅。
③清除病人口腔内的阻塞物,并查看有无其他问题。
④紧捏鼻孔,并使口张开。
⑤口对口严密封住病人的嘴。
⑥对准病人的口将呼气吹进病人的肺内,并确保其胸廓隆起。
⑦连续进行5次吹气,每次察看呼吸运动情况,然后按复苏原则要求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