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管理分类改革(公益一类)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横向项目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横向项目事业单位的分类有好几种,那么对于从事公益类的人员,其中又包括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你们知道公益一类包括哪些吗?公益一类包括:①教育类: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公益性宣教机构(党员电化教育、讲师团等),考试机构等。
②科研类:基础研究或社会公益性科研等。
③文体类: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美术馆,科技馆,群艺馆(文化馆),文物考古保护,文献情报,广电信号传输和技术监测,出版物审读,体育运动项目管理等。
④卫生类:疾病(疫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计划生育服务,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⑤社会保障类: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经办和公积金管理,优抚安置,法律援助,婚姻登记,公共就业服务,社会福利机构,公益性残疾人康复机构,老龄妇幼工作机构,学生资助管理,离退休干部服务等。
⑥公共安全类:人工影响天气,防汛抗旱防火,应急救援指挥,无线电监测,人防指挥保障,信息安全保障,重要或应急物资储备等。
⑦社会经济服务类:基础测绘和公益性地质调查,农机安全监理,经济社会调查与统计,渔业船舶检验,植物检疫,地震监测,环境监测,网络监测,工程标准定额,自然资源保护,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流域河道管理,园区管理服务,水文(水资源)监测,价格监测,价格认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生态公益型林场,公共资源交易,土地整理储备,实行无偿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乡镇(街道)综合为民服务等。
⑧行政辅助类:质量稽查,食品药品稽查,国土监察,环境监察,安全生产监察,劳动保障监察,交通运输监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城市综合执法,农业监察,林业监察,水利监察,财政监察,节能监察,旅游监察,卫生监督,知识产权管理,档案管理,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散装水泥管理,政策研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政府投资和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资金评审支付,政府资金和项目管理,举报投诉维权,电子政务,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金融协调与服务,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驻外省市联络机构等。
环境卫生管理行业分类
环境卫生管理行业分类
环境卫生管理行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垃圾处理和废物管理:包括城市垃圾清理、垃圾分类、废物回收、焚烧和填埋等。
2. 污水处理和水质管理:涉及城市污水处理、水质监测和保护、水资源管理等。
3. 空气污染治理: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废气治理、车辆尾气控制等。
4. 绿化和园林管理:涉及城市绿化、公园建设和管理、植物保护等。
5. 环境监测和评估: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风险评估等。
6. 环境教育和宣传:涉及环境保护知识普及、环境宣传活动组织等。
7. 环境法律与政策研究:包括环境法规制定、环境政策研究、环境法律咨询等。
8. 生态环境保护:涉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以上是环境卫生管理行业常见的分类,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类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园林绿化有关政策
园林绿化有关政策园林绿化有关政策一、政府重视园林绿化1、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园林绿化的倡导与支持。
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园林绿化条例》(1996年1月1日施行)明确规定:“国家对园林绿化工作给予重视,组织实施园林绿化活动,改善生态环境。
”2、国家在立法、政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对园林绿化事业给予中央财政资助,开展园林绿化相关事业,实施多项政策措施,从而支持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与实施。
二、财政支持1、统筹调整国家财政预算,按照全国城镇绿化实施规划,安排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园林绿化工作。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按照实施规划,安排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园林绿化工作。
3、地方政府安排投入园林绿化工作的财政资金,配合实施园林绿化规划。
三、投资引导1、政府将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园林绿化工作,推动社会和企业投入园林绿化工作,拓宽园林绿化的资金来源,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园林绿化投资。
2、鼓励企业参与园林绿化投资,政府依法给予企业相应的减税、补贴等政策。
3、政府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园林绿化公益性活动,推动企业部分利润和技术力量用于园林绿化。
四、科技支持1、政府支持园林绿化企业科技创新,制定和实施技术改造加强园林绿化工作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园林绿化技术的发展。
2、政府支持园林绿化企业申请科技示范、技术改造等补贴,并给予园林绿化企业在科技活动中的投资补贴。
五、监管机制1、政府建立园林绿化监管机制,通过日常管理、检查督促、行政处罚等措施,以保障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
2、政府开展园林绿化社会监督,制定了完善的园林绿化管理规范和有效的监管机制,严格实施园林绿化有关规定,推动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城镇绿地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的通知-京绿办发〔2021〕224号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城镇绿地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城镇绿地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园林绿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运行局:为进一步严格城镇绿地的分级分类管理,夯实养护管理经费保障的基础,不断提升城镇绿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同时结合近几年小微绿地、口袋公园等养护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对《北京市城镇绿地分级分类办法(京绿城发〔2016〕10号)》作了部分修改,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21年8月24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评定方式与指标第三章管理与监督北京市城镇绿地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城镇绿地的分级分类管理,夯实养护管理经费保障的基础,不断提升城镇绿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镇绿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依据《北京市绿化条例》、《城镇绿地养护管理规范》及市园林绿化局下发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实施。
第三条各类城镇绿地质量等级的申请、评定、管理和责任处理适用本办法,遵循分级评定、动态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
凡在本市的城镇绿地均可申请参加质量等级评定。
第四条本市城镇绿化分为公共绿地和附属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绿地)。
第五条根据绿地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城镇绿地养护管理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特级养护管理、一级养护管理、二级养护管理、三级养护管理。
(各级养护管理质量标准见附件1)。
第二章评定方式与指标第六条市园林绿化局负责城镇绿地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评定细则、评定办法的制订工作,负责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一级一类园的标准(一)
一级一类园的标准(一)一级一类园的标准简介一级一类园是指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及相关法规规定,通过评定合格后予以授予的城市公园的荣誉称号,是城市公园的最高等级。
建设标准一级一类园的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建设规模:园林面积不少于500亩,其中绿地面积占50%以上 - 绿化率:园内木本植物覆盖率不少于35% - 设施设备:各类公共设施设备齐全,如停车场、厕所、休息亭、健身路径、游乐设施等 - 管理体制:园区要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 - 环境保护:园区要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保持园区环境卫生整洁。
功能定位一级一类园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休闲娱乐:提供人们放松心情、娱乐休闲的场所 - 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演出、展览、庙会等 - 健身绿地:提供健身、锻炼身体的场所 - 自然教育:为人们提供了解自然、学习自然的场所 - 综合服务:向社会提供各类服务,如公共广场、举办庆典等。
成效评定一级一类园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社会效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进社会和谐 - 景观效益:为城市增添美丽风景线 - 经济效益:园区的建设和运营为城市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收益 - 环保效益: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结论通过对一级一类园的建设标准、功能定位和成效评定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级一类园不仅仅是城市公园的最高等级,更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应该积极推进一级一类园的建设,为城市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重点在推进一级一类园建设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园区规划及设计: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园区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不矛盾,在色彩、造型、风格等方面与城市特色相契合,满足市民多方面需求。
- 绿化建设:园区绿化要进行分类设置,包括有树、灌、草、花等,注意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土地的植物,采取多样化绿化措施。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管理创新
二是改革和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 的原则,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对不同类 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合理制定标准,实 行动态调整,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 对公益一类,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根据财务 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 式予以支持。
2011年7月,广东省编办印发《关于推进我 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指导意 见》,在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设立以本单 位以外人员为多数的理事会(或董事会、管 委会),作为其决策和监督机构。理事会 (或董事会或管委会)下设管理层作为执行 机构,理事会之下还将设咨询委员会或战略、 审计、财务、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规 模特别大的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单独设 立监事会。
“教授治校,学术自由”是世界大学通行的高校生存法则。 实行“大学成员共治”。 让教授与其他大学成员一起参与
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 台湾大学遴选校长方式,是先由各學院選出一位代表,再
由社會公正人士及校友代表共組成校長遴選委員會,負責 選出數位校長人選,最後再送全體校務會議代表认可,選 出兩到三人送教育部,從中核定出一人为校长。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制定政策法规、 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减少微观管理和 直接管理。
二是探索管办分离。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事业单位,要 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 法人自主权。
三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 实行差别化管理,合理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建立动 态调整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园林绿化分级标准
园林绿化分级标准一、公园的分级根据公园的性质、服务半径、功能要求、设施及内容,可分为三级。
1、一级公园的划分标准:凡符合以下条件的为一级公园。
①面积10公顷以上或年游客量50万人次以上。
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具有多功能的设备设施,或特色功能,为全市服务。
③绿化面积优良,绿地率不少于70%。
④公园内的树林、花坛、草地得到了精心养护,养护水平高。
⑤专类公园(儿童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游乐公园、雕塑公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均归属一级公园范畴(专类公园不受面积和游客量的限制)。
2、二级公园的划分标准:凡符合以下条件为二级公园。
①面积3~9.9公顷,或年游客量30万人次以上。
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具有较好的服务与游乐设施,功能比较齐全,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
③绿化面貌良好、整洁,绿地率不少于70%。
④公园内树木、花坛、草地得到良好的养护管理,绿化效果好。
3、三级公园的划分标准:凡符合以下条件为三级公园。
①面积在2.9公顷以下或年游客量29万人次以下。
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尚有一定的服务设施和常规的儿童活动器械,一般为附近居民区内的服务。
③绿化面貌较好,绿地率不少于70%。
④公园内树木、花坛、草地养护管理一般,绿化效果尚好。
二、街道绿地的分级根据街道绿地所处区域,服务半径、功能,可分为三级。
1、一级街道绿地的标准:①一级街道绿地范围:位于市区快速路、主干道(含道路两侧)、车站、码头、机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及市级政治、文化、游览、商务中心四周的绿地和小游园。
②绿化面貌优良,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点缀建筑小品、雕塑、喷泉、山石等,具有景观特色。
③花卉植物(含装饰性的色叶植物)种植面积一般不低于总面积的8%。
2、二级街道绿地的标准:①二级街道绿地范围:位于市区次干道两侧绿地,区级政治、文化、商贸中心旁的绿地。
②绿化面貌良好,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点缀小品。
③花卉植物(含装饰性色叶植物)种植面积一般不低于总面积的5%。
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管理分类改革(公益一类)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和依据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1)一权威报告指出,对现有事业单位,可根据职能特点,决定归属。
主要原则包括:一是产品和服务可以市场化的应尽快市场化。
对“站错队”的机构通过直接转制为企业或与企业合并重组,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
二是对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按照其职能特点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分别确定为政府直接组织的公立机构或非营利机构。
对那些公益性突出的社会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基础和公益性科学研究以及其他与政府职能直接相关的社会事业,仍需要政府直接组织。
对于那些不必再由政府直接组织和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考虑逐步改为非营利机构。
三是同步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拆分的要拆分。
还有一些机构,虽然无法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组织,但其本身也基本不具公益性或公益性很弱,该撤销的则要撤销。
四是同步进行管理体制调整。
要对目前一些领域社会事业的部门分割体制进行改革。
原则上,同一领域的社会事业应归属同一政府部门实施统一规划和管理,尤其对那些需要在发展中统一规划和协调的社会事业。
(2)文件上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定一、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
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
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园林绿化分类
园林绿化分类园林绿化是指对城市、乡村或其他区域进行植被布置和景观设计的活动。
园林绿化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园林绿化进行分类介绍。
一、按照用途分类园林绿化可以按照其用途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公园、景区、居住区、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等。
公园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园林绿化形式,它们通常具有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景区则注重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展示,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居住区的园林绿化则更加注重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学校的园林绿化则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工厂和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则主要起到美化环境、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的作用。
二、按照植物种类分类园林绿化可以按照植物的种类来进行分类,例如:花园、草坪、林地等。
花园是种植各类花卉的区域,给人们提供了美丽的花海;草坪则是种植草类植物的区域,给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场所;林地则是种植各类树木的区域,给人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绿色的景观。
三、按照设计风格分类园林绿化可以按照其设计风格来进行分类,例如:中式园林、西式园林、日式园林等。
中式园林注重自然景观的表现,以山水为主要元素,给人以宁静、儒雅的感觉;西式园林则更加注重对称、秩序,以花坛、喷泉等元素为主要特色;日式园林则注重自然、朴素,以石头、水池等元素为主要构成。
四、按照绿化手法分类园林绿化可以按照其绿化手法来进行分类,例如:种植绿化、造景绿化、生态绿化等。
种植绿化是指通过种植各类植物来改善环境和美化景观;造景绿化则是通过设计和建造人工景观来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生态绿化则是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来改善环境和提供生态服务。
五、按照绿化规模分类园林绿化可以按照其规模大小来进行分类,例如:大型园林、中型园林、小型园林等。
大型园林通常面积较大,具有多种功能和景观元素;中型园林则面积适中,常常是城市中的公园和景区;小型园林则面积较小,常常是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庭院绿化。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园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园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日期】2020.06.23•【字号】京绿办发〔2020〕148号•【施行日期】2020.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园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意见》的通知京绿办发〔2020〕148号市公园管理中心,各区园林绿化局,经开区城市运行局:为全面做好全市公园垃圾分类工作,现将《北京市公园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区、各公园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20年6月23日北京市公园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改善公园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全市公园行业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引导广大游客了解垃圾分类基本知识,逐步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正确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加强设施建设1.新建和改、扩建公园,要合理规划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做到与公园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2.已经开放的公园,要按公园规划、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规范,在公园的各个区域,遵循方便游客投放、方便运输作业、设置简洁适用、不影响公园景观的原则,补齐配足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分类的各类设施,并迅速投入使用。
3.按照绿色环保、循环利用、垃圾减量的原则,鼓励各区、各公园开展园林绿化废弃物、动物类公园的动物粪便等特殊垃圾的回收利用,有计划、有步骤、有定点地实施园林绿化废弃物、动物粪便循环利用设施建设。
4.搞好生活垃圾分类标识、标牌建设。
生活垃圾投放收集点应统一标识和公示牌并建立档案。
5.积极推进“无痕公园”建设。
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类公园,要将生活垃圾分类与“无痕山林(LNT)”行动、“自然北京无痕游”结合起来,对入园游客发放可降解垃圾袋,提示游客将游园中产生的垃圾带回门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分类投放,减少园区内垃圾筒设置,实现“无痕游园”;在城市公园的园区或园外固定场所建立适度规模的堆肥场,通过堆肥将枯枝落叶、碎草变废为宝,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无痕化”处理;在动物类公园,将收集的动物粪便定点沤肥“无痕化”处理,变废为宝并减少城市污染,实现垃圾减量。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分级标准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分级标准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分级,是指综合城市园林绿地的规模、性质、位置、设施量、服务对象、重要程度、安保需求等因素,将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划分为不同等级,对其提出不同管护要求。
管理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三级。
一级管护绿地:一般包括城市中具有较大影响且服务功能辐射全市(县)的各类公园、重要的街旁绿地和广场绿地、城市主干道及重要次干道附属绿地、城市主要出入口绿地等。
二级管护绿地:一般包括能满足一定区域居民休闲游憩需求的各类公园、城市中具有一定影响的街旁绿地和广场绿地、城市次干道附属绿地等。
三级管护绿地:除一级、二级以外的其它公园绿地和道路附属绿地。
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居住区和单位附属绿地、其它绿地的管护等级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各市、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上述分级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具体划分本地一级、二级、三级管护绿地的范围。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分级标准。
合肥园林绿化养护分级标准
合肥园林绿化养护分级标准一、前言园林绿化是指人工营造的植物群落和景观环境,对于城市的环境美化、生态平衡和人们的休闲娱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标准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在合肥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要建立起分级的养护标准,以便对不同类型的绿化景观和植物进行科学养护,提高绿化景观的品质和保障植物的生长发育。
因此,本文将从园林绿化的分类、分级养护标准及养护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园林绿化的分类园林绿化可以根据植物群落的特点和场地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1.路边绿化:指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行道树。
其作用是美化道路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挡风遮热,保护行人和车辆安全。
2.居民小区绿化:指住宅区内的园林景观和庭院绿化。
其作用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生活乐趣,促进社区交流。
3.公共绿地:指城市内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休闲场所。
其作用是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环境。
4.生态绿地:指城市内的湿地、湖泊等自然生态环境。
其作用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保护和增加自然景观。
5.工业园区绿化:指工业园区内的园林景观和绿化带。
其作用是改善工业环境,净化空气,保护员工生活与工作环境。
以上几种绿化类型各有其重要作用,对其养护管理标准需要有所区分。
三、分级养护标准1.路边绿化(1)行道树的养护标准:a.对于主要道路两侧的行道树,需保持树木整齐美观,修剪树枝,保持树冠形态。
年度定期对树木进行修剪,剪去病虫害枝条,防止树木生长过密。
b.进行根部施肥,保持土壤松软和富有养分,保证树木的生长。
c.定期进行树木病虫害防治,喷洒杀虫剂,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d.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树木生长。
(2)绿化带的养护标准:a.对绿化带内的植物进行修剪和修整,保持植被的整洁和有序。
b.对绿化带内的草坪进行修剪和施肥,保持草坪的绿色和茂盛。
c.定期对植物进行浇水,保持植物的良好生长。
园林绿化工程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园林绿化工程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园林绿化工程的垃圾分类处理是确保环境整洁、健康的重要措施。
正确的垃圾分类不仅有助于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
本文将介绍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1. 通用原则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垃圾分类处理的通用原则如下:1.1 清洁分类垃圾应该在源头处进行清洁分类,确保各类垃圾的干净程度。
任何含有油渍、污染物或其他异物的垃圾都应进行清洁处理,以免影响后续的分类和处理过程。
1.2 适当包装对于易产生异味或者易散的垃圾,应及时进行妥善包装。
选择适合的包装袋、容器或者其他封闭工具,有效隔绝垃圾的气味和污染,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1.3 标识明确对于不同类别的垃圾,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明确的标识。
通过明显的标记可以使工作人员和公众更容易识别和分类垃圾,避免混淆和错误处理。
2. 垃圾分类类别及处理方法2.1 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材料。
对于这类垃圾,应设置相应的回收容器进行收集。
各单位和居民应积极参与回收,并将所回收的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回收站点。
2.2 厨余垃圾厨余垃圾主要包括食材残渣、剩菜剩饭、果皮等有机废物。
这类垃圾应放置于密闭的垃圾袋中,并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
相关部门应定期清运这些厨余垃圾,并进行有效处理,如堆肥或生物酶处理等。
2.3 有害垃圾有害垃圾是指含有有害物质的废弃物,如电池、过期药品、废灯管等。
对于这类垃圾,应在设置有害垃圾专用箱或容器,严禁与其他垃圾混放。
相关机构应定期进行有害垃圾的收集和安全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4 其他垃圾除了以上三类垃圾外,还有部分无法归类的垃圾。
这些垃圾应放入普通垃圾袋中,投放到普通垃圾桶内。
相关部门应定期清运这些垃圾,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填埋或焚烧。
3. 指导和培训为了使园林绿化工程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得到有效实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训。
关于《林业局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的说明(精简篇)
关于《林业局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的说明关于《林业局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的说明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现对《林业局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说明如下:一、基本情况市林业局现有科级事业单位个,事业编制823名,其中,财政核拨16名,财政核补19名,经费自筹788名。
实有200人(在编171人,聘用29人)。
《方案》要求保留1个单位,调整8个单位,整合、重组3个单位。
调整后,要求核定总编制135名,其中财政补助事业编制135名(公益一类51名,公益二类84名),经费自理事业编制0名。
二、关于任务调整将市林业局目前实际承担的造林绿化总体规划和设计职责交给事业单位承担;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控工作,加强林业信息、技术、科研服务等工作。
三、关于改革内容我局属下目前共有个科级事业单位(其中一个属于挂靠性质,没有专门编制),在我局这次拟定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中,除1个单位保留外,其他单位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调整(或名称更改,或职能、编制调整,或机构整合等),改革调整后变为10个事业单位,具体如下:(一)XX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正科级。
现有事业编制3名(财政核拨3名、财政核补0名),实有在编3人,其中站长1名(由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兼任)。
1、机构调整及名称变更。
根据职能调整后的需要,要求更名为XX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
2、主要任务及分类。
主要调整为:负责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组织实施与监督;处置全市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和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灾害应急事件。
根据其职能任务,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正科级。
定为公益一类的理由:(1)《森林法实施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实施办法》、《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赋予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能。
(2)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实践,体现其具有行政类事业单位性质,包括有: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管理的行政决策、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行政监督等,目前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
2024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真题《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真题《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题及答案一、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案例一】A市是我国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展示城市文化底蕴,A市决定在市中心建设一座大型文化博物馆。
在博物馆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市政府多次组织专家论证会,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并确保了博物馆的合理布局和高质量建设。
然而,在博物馆开馆后,参观人数并没有达到预期,市民对此反响较大。
请分析A市文化博物馆参观人数未达预期可能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案例二】B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
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B市政府决定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顿。
在整顿过程中,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打击非法经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等。
然而,在整顿过程中,部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反映政策过于严格,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经营。
请分析B市政府在整顿旅游市场秩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论述一】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请你结合实际,论述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内容、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
【论述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逐渐成为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请你结合实际,论述智能化对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答案:一、案例分析题【案例一】原因:1. 宣传力度不够,市民对博物馆的认知度不高;2. 博物馆展品单一,缺乏吸引力;3. 门票价格偏高,市民参观意愿降低;4. 交通不便,影响市民参观。
解决措施: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2. 丰富博物馆展品,提高参观价值;3. 适度调整门票价格,吸引更多市民参观;4. 优化交通设施,方便市民出行。
【案例二】问题:1. 政策过于严格,导致部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正常经营受到影响;2. 整顿过程中,政府部门监管力度过大,可能存在过度执法现象;3. 旅游市场秩序整顿缺乏长效机制。
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旨在建立完善、高效的城市环保管理体系,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卫生环保水平的提高。
该方案包括以下内容:一、环卫管理机构改革1. 建立专门的城市环保管理机构,负责城市环保管理的全面协调、统筹和监管工作。
该机构应该是集中、权威的环保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各种环境管理任务、协调各级地方政府的卫生环保工作,并负责行业协调和监管,衔接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和地方环保部门。
2. 建立统一的城市环保信息平台,以形成大数据,进行城市环保监测和维护、升级等工作。
建立一套有效、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方便市民观察、反馈、评价和介入城市环保管理工作。
二、垃圾处理体系的改革1. 推广分段分量化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完整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可生物降解垃圾应当进行分类处理,部分应当给予垃圾堆肥处理,部分应当进行生物酶处理,经分类后的可回收垃圾应当给予再生利用。
2. 加大对垃圾焚烧发电及废物利用发电的建设力度。
逐步取代对卫生填埋的依赖,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降低污染和浪费,优化城市环保质量和资源的合理使用。
此外,还应当在卫生城市规划中合理选址新垃圾填埋场或升级旧填埋场,采用新的无害化、环保性、高效性的封堆技术控制污染风险,保障环境质量。
三、加强环保监督和执法1. 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城市环境治理的执法监督。
建立全面、严格的执法监督制度,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及时制止违法环保行为。
同时,还要加强对环保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的力度,使环保管理得到透明化和公开化。
2. 对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实行责任追溯制度,健全环保执法监督体系,加强对环保领域的立法和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制定有实际意义且能够有效保障环境、反腐败、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环保立法。
四、促进环保技术创新1. 建立完备、全面的环保技术支撑体系,加速环保节能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加大对环保节能技术的推广力度,加速研发、改进和示范宣传环保节能技术,为城市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广州市儿童公园,公益一类正处级事业单位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直属事业单位简介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心,公益一类正处级事业单位。
主要任务:承担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业主、项目管理职责,负责林业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招标投标管理的技术性、事务性工作。
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与广州市流溪河林场合署),公益一类,正处级事业单位。
主要任务:组织实施森林公园建设规划和林场发展计划;承担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林等工作,负责林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组织森林防火工作,防止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负责林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林区稳定工作;负责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负责计划生育、武装、保卫、社区管理服务等工作。
广州市白水寨森林公园管理处(与广州市增城林场合署),公益一类,正处级事业单位。
主要任务:组织实施森林公园建设规划和林场发展计划;承担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林等工作,负责林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组织森林防火工作,防止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负责林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林区稳定。
广州市白江湖森林公园管理处(与广州市梳脑林场合署),公益一类,副处级事业单位。
主要任务:组织实施森林公园建设规划和林场发展计划;承担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林等工作,负责林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组织森林防火工作,防止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负责林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林区稳定。
广州市儿童公园,公益一类正处级事业单位。
主要任务:贯彻执行园林绿化、公园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儿童提供文化娱乐、科普教育等服务;组织实施儿童公园建设,负责园区设施维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等园容管理工作;儿童公园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挂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技推广中心牌子),公益二类正处级事业单位。
主要任务:开展园林植物及林木育种、绿地生态等园林及林业的基础性研究;开展绿地土壤生态修复、城市湿地保护、公共绿地树木安全防护、绿化绿色废弃物资源化处置等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承担城市道路主干道、天桥(立交桥)绿化、重要景观节点植物花卉管养及新技术推广;承担引进林木花卉新品种中试及应急花卉生产储备负责林业和园林科技推广;组织林业和园林技术培训和对外科技协作与交流;负责本市林业及园林行业信息化建设及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及运维管理工作。
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一、前言环境卫生管理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城市形象和社会稳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进行深刻的体制改革。
本文将就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进行探讨。
二、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管理分散。
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属于多个部门,例如城市管理、卫生、环保等部门,导致管理分散,难以形成协同效应。
2.责任不清。
现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中,责任划分不够明确,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
一些地方环保局与城管部门之间的界限也不够清晰,同时重目标轻责任,容易出现官僚主义。
3.人力资源不足。
由于环境卫生管理不属于政府经济工作的核心部门,在人力资源供应上不如其他经济部门那样充足。
4.管理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传统的巡查和监管手段,难以满足快速城市化的要求。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需要引入科技手段,例如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等,具有更高效的管理方式。
5.管理效益不高。
由于多部门协调管理存在困难,加上部分区域居民缺乏环保意识,导致城市环境管理效益不高,很难形成协同效应。
三、改革方案为了解决当前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体制改革。
本文提出以下改革方案:1.整合管理部门。
将环保、城管理、卫生等部门的部分职责整合,形成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局,负责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全面工作,消除管理分散、重复工作现象。
2.划分责任。
明确管理体制中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
职责、权利、义务和利益明确,各部门负责其分工领域,且存在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
3.加强人员和技术投入。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领域人员和技术投入的力度,通过招聘优秀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能力。
4.多样化管理手段。
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引入多种管理手段,例如传感器、数据分析等,形成更快捷、更高效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和依据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1)一权威报告指出,对现有事业单位,可根据职能特点,决定归属。
主要原则包括:一是产品和服务可以市场化的应尽快市场化。
对“站错队”的机构通过直接转制为企业或与企业合并重组,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
二是对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按照其职能特点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分别确定为政府直接组织的公立机构或非营利机构。
对那些公益性突出的社会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基础和公益性科学研究以及其他与政府职能直接相关的社会事业,仍需要政府直接组织。
对于那些不必再由政府直接组织和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考虑逐步改为非营利机构。
三是同步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拆分的要拆分。
还有一些机构,虽然无法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组织,但其本身也基本不具公益性或公益性很弱,该撤销的则要撤销。
四是同步进行管理体制调整。
要对目前一些领域社会事业的部门分割体制进行改革。
原则上,同一领域的社会事业应归属同一政府部门实施统一规划和管理,尤其对那些需要在发展中统一规划和协调的社会事业。
(2)文件上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定一、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
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
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二、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严格认定标准和范围。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是否主要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从严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区分不同情况实施改革。
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涉及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
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
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三、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转企改制。
周密制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方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
转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逐步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其国有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
完善过渡政策。
为平稳推进转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为5年。
在过渡期内,对转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
在离退休待遇方面,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
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制前已退休人员,转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
有条件的转制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
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四、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明确改革目的。
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改革管理体制。
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
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
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制定机构编制标准,合理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
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
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改革进程,探索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分步实施到位。
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
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
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
. 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
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
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批露制度,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
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
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发展、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
(3)各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初步尝试2008 年8 月11 日,中央编办正式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确定了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重庆市5 个试点地区,这些省市在经过合理的调研之后,相继着手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而在此之前,我国已有很多地方就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管理模式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1、各地的初步尝试。
北京市海淀区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切入点,将政府职能部门直接举办公益类事业单位,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集中,组建了政府特设机构——公共服务委员会,受政府委托,监管政府公共资源。
对于该区事业单位按照“先分类、再分别对待”的原则,对带有营利性的单位直接企业化,对公益性和准公益性的单位严格由政府管理,统一划归公共服务委员会,而带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则基本不变。
包括海淀区卫生局所属的22 家医院、区卫生学校、区卫生局医院管理服务中心、区医学救援中心、区卫生人才服务中心,以及区文化委所属的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均归属到了公共服务委员会名下。
政府不再举办公益类事业单位,不再直接参与事业单位人财物管理,只承担事业单位的行业监管,较好的解决了政府职能定位的问题。
西安市按照“行业推进、分类进行、扩大试点、稳步实施”的原则,结合本市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和财政的承受能力,按行业和系统分类,开展了涉及100 多个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
对人员超编的精简,功能萎缩的撤销,职能交叉的合并,条件成熟的转制,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山西省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中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抓紧做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三是要认真扎实搞好各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四是要同步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养老保险、人事制度、财政投入、收入分配);五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圆满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任务。
2、深圳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2006 年7 月,深圳市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
其主要思路是:“政事分离”,把不具备“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交给市场,把具备“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还原本色,由政府财政提供保障。
实现政府职能归位,不应由政府提供的服务从现有事业单位剥离,交给社会去做。
改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凡是可以通过采购提供的公共服务,在不影响该项服务稳定供给的前提下,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办法,用市场化的方式组织生产和供应,降低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和水平。
按照这个思路,为了实现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目地深圳市以社会功能为标准,将事业单位划分为监督管理、经营服务和公共服务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