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南京一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尚书》里的尧、舜等英雄人物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________。他们的语言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________,不容置疑。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________紧张的感觉。

A. 不动声色高屋建瓴肃静

B. 不苟言笑高屋建瓴肃穆

C. 不动声色高瞻远瞩肃穆

D. 不苟言笑高瞻远瞩肃静

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肃静,严肃而安静。

肃穆,一般是指气氛庄重,极少指人的态度。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徽州民居衬托在山光水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②犹如丹青妙手在用枯笔淡墨

③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④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

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⑥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

A. ③②①⑥④⑤

B. ③⑥④②①⑤

C. ⑤②①⑥③④

D. ⑤⑥③②①④

3. 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3分)(D)

A. 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

..花红十二春。(唐·陈陶)

B. 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

..称才华。(唐·李商隐)

C. 束发

..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宋·曹勋)

D. 富家生女才及笄

..,阿官门前筑新堤。(宋·林光朝)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

A. 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

B. 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

C. 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应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

D. 杨总率先发言,抛砖引玉,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接下来,请未发言的同志不吝才智,献计献策,畅所欲言。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平山堂记——(清)全祖望

乾隆二年冬,予以大雪留滞扬州,同人约为平山堂之游。时方浚.运河,小秦淮一带,半为河水所注,又益以雪。红桥左右园亭半入水中,枯木怪石,浮动水面。

予不过平山已六年,堂前万松皆成荫。徘徊第五泉上,旋酌酒堂东之平楼。松风吹雪,沁我心脾。因与坐客言斯堂古迹累迁,而志乘不详。明陆俨山集云:“扬州平山胡安定祠乃旧司徒庙改作。其东别作庙未成。”元李五峰《过平山堂故址》诗云:“蜀山有堂今改作,骑马出门西北行。”自注:“今为司徒庙。”以两公之言合之,元已改平山堂为司徒庙,明又改司徒庙为安定祠,是今之安定祠,乃前此之平山堂。

我已经有六年没来平山堂了,堂前的许多松树(茂盛得)形成树荫了。我徘徊在第五泉边,一会儿又到平山堂东边的平楼上饮酒。松间之风吹散落雪,沁我心脾。于是(我)与在座的客人说这平山堂的旧址多次变迁,可以地方志(记录)不详细。明代陆俨山的文集中记载:“扬州平山胡安定祠是旧的司徒庐山庙改建的。它的东边另外(准备)修庙(最终)没有建成。”元代李五峰《过平山堂故址》诗写道:“蜀山有堂今改作,骑马出门西北行。”自己注释说:“如今是司徒庙。”依据两位先生的说法合并起来(考证),元代已经改建平山堂成了司徒庙,明代又把司徒庙改建为安定祠,这(就可以判定)现在的安定祠,也就是以前的平山堂。

吾闻扬州故城,跨蜀冈以连雷塘,则平山在城内。及柴周改作,始为今城。但故城亦不能尽包蜀冈,故杨行密攻毕师铎,并西山以逼城,西山即蜀冈也。陆孟俊攻韩令坤,亦屯兵焉。胡身之曰:“扬之东南北皆平地,惟蜀冈诸山,西接庐、滁,攻扬者率循山而来,据高为垒以临之。”则故城特逾冈而已。及城既徙,则山竟在城外。故李丞相庭芝为阃使,鉴前此有据堂瞰城以施攻具者,乃逾山为城以捍之。即今山后所称堡城者是也。史亦言李全之攻扬,日坐堂上,俯临州治。以今之堂址、庙址、祠址按.之,地势甚庳,安能远瞰?岂宋时山址尚高,其后岁久,渐夷而渐下欤?或有鉴于兵祸,故夷而下之欤?否则别有飞楼之属欤?是皆未可知也。乃若司徒庙中,列祀五神,相传以为茅姓。考之南北二史,王琳之死寿春,传首秣陵,茅智胜等五人实葬其首,颇与庙神数合。但是时南朝之扬州在秣陵,北朝之扬州在寿春,皆非江都,抑亦讹而置之欤?或五人者,曾有宿留于此,而得祠.欤?抑别有五神者欤?又皆未可知也。

我听说扬州旧城,跨过蜀冈来连接雷塘,那么平山堂就应该在城内。到了后周变更,才成为如今扬州城的样子。但是老扬州城也不能完全包纳蜀冈,所以杨行密攻打毕师铎,吞并了西山然后逼近城下,西山就是蜀冈。陆孟俊攻打韩令坤,也屯兵于此。胡身之说:“扬州的东、南、北面都是平地,只有蜀冈这些山,往西与庐州、滁州接壤,攻打扬州的人都沿着山而来,占据高地作为营垒来对着扬州城。”那么老扬州城只是跨过蜀冈罢了。

等到城迁徙以后,山就全在城外了。过去李庭芝丞相担任阃使的时候,借鉴在此之前有占据平山堂俯视扬州城来施用攻城的器具的教训,就跨山建城来保卫扬州城。就是现在山后所说的堡城。史书也说李全之攻打扬州,每天坐在堂上,俯视扬州城。用现在的堂址、庙址、祠址验证它,地势很低,怎么能远眺呢?难道宋朝时山势还很高,那以后岁月长久,逐渐平坦并且逐渐低下了吗?或许有人吸取兵燹的教训,所以铲平并且使它低下的吗?不这样的话(难道)另外还有高楼之类的(建筑)吗?这些都是不能了解的。至于司徒庙中,排列祭祀的五位神灵,相传认为姓茅。在南史北史中考证它,王琳死在寿春,首级被送到秣陵,茅智胜等五人确实埋葬了王琳的首级,大致与庙中神灵的数字相合。但当时南朝的扬州在秣陵,北朝的扬州在寿春,都不在江都,或许也是误传因而设置了这座庙的吗?或许这五个人,曾经留宿在这里,因而能够被建祠祭拜?或许另外有五位神灵吗?这又都不能知晓。

酒罢,拟踏雪访山后城址,顾风色甚寒,山路又为雪阻,乃归。同人即令予诠.次席问语为是堂记。嗟乎!春风几度,陈迹何常,予之叨叨,得毋为山灵所笑邪?

酒宴结束,准备冒雪寻访山后的旧城遗址,只是寒风特别冷,山路又被大雪阻断,于是就回去了。朋友位就让我选择编排酒席间的话作为平山堂的堂记唉!岁月流逝一年又一年,古迹怎么可能常存,我絮絮叨叨的话,恐怕会被山神取笑吧?

(选自全祖望《鲒埼亭集》,有删节)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C )

A. 时方浚.运河浚:疏通

B. 以今之堂址、庙址、祠址按.之按:考察

C. 曾有宿留于此,而得祠.欤祠:祠堂——祭祀

D. 同人即令予诠.次席问语为是堂记诠:选择

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

A. 作者和友人饮酒时,谈及平山堂在元已改成司徒庙,到明改作胡安定祠,并在其东面新建了座司徒庙。

B. 旧扬州城只是跨过蜀冈,但并未将蜀冈全围在城里。等到旧城迁徙后,蜀冈即西山就全在扬州城外了。

C. 李庭芝任军职时,吸取以前有人占据平山堂居高临下攻打扬州城的教训,越过西山修了堡城守卫扬州。

D. 作者原本计划踏雪寻访山后扬州城的旧址,但因为天气非常寒冷,山路又被雪封住了,最终未能成行。

“在其东面新建了座司徒庙”错误,原文“其东别作庙未成”是“未成”。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分)

难道宋朝时这里的山势还挺高,以后天长日久,变得越来越平越来越低吗?或许是吸取兵祸的教训,所以铲平它使它的高度降下来吗?

(共5分。每句1分)

【补充】岂…欤?或…欤?整体句式1分,翻译成“难道…呢?还是…呢?”也得分,1、3、4、5句各1分。重点注意“尚高”“夷”“下”“鉴”第二处的“夷”“下”的使动用法。

分)

岁月流逝,古迹怎可永在,我的絮絮叨叨的话,恐怕会被山神取笑吧?

(共5分。前三句每句1分;最后一句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