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MBA课程论文
MBA研究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管理创新论文题目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年级专业姓名学号2011年05月11日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和区域经济参与者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
而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已经成为各区域实现新世纪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因此,深入研究和认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对于加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指导地方技术创新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国家总体层次上的创新如果没有区域层次创新来支撑, 国家创新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应该通过创建区域创新系统来健全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的关键在于产学研的研究,坚持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实现科学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学研结合并实现科学发展,是遵循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当前,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产学研合作不顺利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基于此种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企业对待区域创新系统所面临产学研结合问题以及如何有效运用它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产学研区域创新系统合作AbstractThe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regional economy can obtain the decisive factor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participants. While structuring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has become a regional realize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entury. Therefore, further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o accelera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guidan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where work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ut the country's overall level of innovation if no regional level innovation to support,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will become castles in the air. Therefore, by creating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combin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lies in the study The combin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lies in the study.Insist,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to realiz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our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realize scientific way. Combin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o follow the rules and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deepening the re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and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 urgently required. Currently,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golden age, not because of manufacture-learning-research cooperation on a series of questions caused the atten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enterprises treat problems facing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and how to effectively use it to improve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Keyword:Production integration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cooperation一、区域创新系统基本理论(一)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区域创新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要素,或者实现要素的新组合而形成的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创造新东西的新手段、新能力,包括区域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区域创新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dt B  ̄r B> , ≥0 7 0 A = KLA期 ,d A为知 识的增量 ,B为转 移参 数, 卢、 为参 数。实 际上 ,投入研 究 的资本 和人力 L 是不好衡量的。科研投入 不足且 大部分 的专利创新并非来 自 科研投入。获 得经费支 持的部 门,申请 专利 的 比例也不 高 ,
1 创新产 出及影 响因素 的空间计量
1 1 模 型 的建 立 与指 标 的 选取 .
内生经 济增长模 型 中 ,R m r rsm n和 H lm n的 o e,Gos a ep a 研发模型将新思想的生产视为投人 研究 的资本 、劳动力数 量 £和 技 术水 平 A 的函 数 ,其 函数 为柯 布 一 格 拉 斯形 式 : 道
实证 分析 。
关键词 :创新产 出;影响 因素 ;空间计量
中 图分 类 号 :C 3 . 911
’
文 献 标 识码 :A
在我国地区科技发展过程 中,专利创新影 响因素的空问 关联 机 制 不 容忽 视 。专 利 创 新 及 其 相 关 影 响 因 素 在 地 理 空 间 上是否存在依赖性?影响 因素对创新 的空 间贡献度 有多大 ? 定量研究这些问题对制定我 国各具 特色的区域创新 战略具有 重要 的理论 和政 策意 义 。
1 2 空 问 计量 结果 与 分析 .
新 的数量。 “ 中学” 模型认为知识是 经济生产活动 的副产 干 品。在国内,使用空间计量方法 的论文较少。吴 玉鸣用空 间 计量方法研究了我 国省域的研发和创新 J 。
针对我 国专利数据 的特殊性 ,结合 已有成果 ,本文在 考 虑空间相关的基础上 ,利用我 国大陆 3 1个 省市区 的 20 0 4与 20 0 6年相关数据分析经济状况 、人 口、高校毕业 生数等 因素 对 创 新 能力 的影 响 。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35卷第6期 Vol.35 No.6荆楚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20年12月Dec.2020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夏杰(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以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从创新吸纳、创新成果两个方面评价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水平,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各个地区创新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江苏、广东二省的创新发展能力最强,新疆、甘肃、贵州等地区的创新 发展能力有待提升;我国各省市经济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均有积极的推动作 用,人均受教育年限系数为负。
关键词:创新发展;综合评价;空间计量模型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657(2020)06-0025-06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扩张数量令人瞩目,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 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意味着经济高质量是中国步入新时代后发展的核心与关键。
创新发展作 为拉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大马车,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 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各省市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部分省市科技创新能力相对 滞后,各区域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资产投资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可避免地出现区域创新 发展水平不平衡状态。
为反映我国区域创新发展建设水平及其发展路径,本文对我国省域创新发展水 平进行综合评价,探究区域差异性以及影响因素。
1文献综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有一些学者在对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中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建立不同的模型进行探讨,朱梦菲等[|]从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等方面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运 用AHP-TOPSIS法确定创新策源能力评价值。
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收敛性分析
区域 技术创新 的影 响因素及其 收敛性分析
张保 胜
( 商丘 师 范 学院 经济与 管理 学院 ,河 南 商丘 4 7 6 0 0 0 )
摘 要: 区域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的提 升 是 促 进 区域 经 济 增 长 的 基 本 动 力 , 区域 技 术 收 敛 也 有 助 于促 进 区域 经 济 的协 调发 展 .
一
素 分 析 出发 , 首 先 分 析 了研 发 投入 、 研 发 人 员 和技 术 转 移对 区域 技术 创 新 能力 的影 响 .然 后 给 出 了 这 些 指标 的收敛 状 况 ,最 后 是 相应 的结 论 和政 策 建议 。
一
、
区 域 技 术 创 新 的 影 响 因 素
从技 术 角度看 , 区域技术 创 新水 平 的提升 取决 于技 术转 移 和 内部 技术 的投 入 。 技 术转 移 ( t r a n s f e r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T O T ) 是指政府 、 大 学 或 其 他 机 构 之 间 转移 技 能 、 知识 、 技术 、 生产 方 法 、 制 造设 备 样 品 等 的过 程 。该 过 程 主要 是 为 了促 进 科 学技 术 向更 广 范 围 内扩 散 .进 一 步 促 进其 他 组 织 或个 人 开 发 和利 用 这些 技 术 生产 新 的 产 品 、工 艺 和服 务 。从 1 9 9 6年 到 2 0 1 1 年, 全 国技 术成 交 额从 3 0 0亿 元 上 升到 4 7 6 4亿 元 。 主 要 涉 及 到 了技 术 开 发 、 技 术 转 让、 技 术咨 询 和技术 服务 等多 个方 面 。区域 内部 技 术 的投入 主 要 有政 府 、 企 业 和科 研 院所 的 R & D 资 金 投人 以及 R &D人 力 资本 投入 等 。 这 里选 取 2 0 0 0年到 2 0 1 1年 的大陆 3 1 个 地 区 的面板 数 据 . 用 专 利数 据 代表 区域 技 术创 新 水 平 。 R & D投 入经 费和 R & D人 员 全 时 当 量 代表 内部 的 技术 投入 指 标 。对 于 区域技 术转 移 , 并没 有直 接 的 统 计指 标 , 不 同学者 采 用 了不 同的 数 据 , 比较 典 型 的有冯峰和李天放[ 7 1 采 用 了各 地 区技 术 输 出和 技 术 吸纳 的成交 合 同数 与 合 同金额 的增 长 率来 衡 量 区域 间 的技 术 转 移 活动 。采用 各 地 区 国外 技 术 引 进合 同数 与合 同金额 的增 长率 来 衡 量 各 区域 的 跨 国技 术 转移 活 动 : 张 江雪 f 8 】 在研 究 技 术 转移 与 我 国 区域 经 济增 长 问题 时 .利 用 了 吸纳 技术 合 同金 额 的 作 为 解 释 变 量 衡 量 技 术 转 移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我们 这 里 采用 技 术 流 向地 合 同金额 代 表 技 术
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分析
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分析摘要分析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
结果显示:科技体制的弊端、教育改革体制滞后、市场经济发育不全、新文化尚不完备是科技创新新绩效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社会因素;科技创新;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的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还存在着明显差距,科技创新上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
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科技竞争力在世界上的排名还有下滑迹象。
这一点,我们只要从瑞士洛桑各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就可见一斑。
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洛桑《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1998年度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为第十三位,1999年度年则下滑到第二十五位,而2000年又滑至第二十八位。
而从由美国研究机构“信息科技暨创新基金会”于2009年2月25日公布的最新全球创新及竞争力评估报告的结果看,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该报告从创投基金投资情况、科学研究、研发经费及教育发展等方面,对全球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及竞争力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在四十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在第三十三位,排名更加靠后。
科技竞争力实质上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科技产出的能力,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说我们近几十年的发展更多地是依靠技术转移和技术模仿的话,那么,在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已经到了必须依靠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来增强后劲的时候了。
2006年1月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国家提出了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的持续平稳发展指明了道路,同时,也对加快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三阶段SBM模型的分析
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三阶段SBM模型的分析秦青【摘要】通过构建适用于技术创新活动的三阶段SBM模型,对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识别影响效率的内部管理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工业企业存在明显的效率落差,西部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内功不足;企业从二次创新向原始创新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尚不完备,现阶段需进一步提高创新活动的专业化组织程度,增强政府R&D资助政策实施的有效性.%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ree-stage SBM model suitable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By using this model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above-scal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30 provinces are measured,and thos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internal management factor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quantitatively identified.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significant efficiency gap in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and the main reason for western region lagging behind is the poor management capacity;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for conversion from secondary innovation to original innovation are not yet com -plete;in current stage should improve those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s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s R&D policy implementation.【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5页(P47-51)【关键词】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效率;环境因素;三阶段SBM【作者】秦青【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40 引言追求增长是经济学的永恒话题,但具体的路径有“外延型数量增长”和“基于效率的内生增长”两种。
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概述(一)时代背景。
过去中国的标签是“中国制造”,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中国需要转换身份,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在2014年,中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到今天仍在不断落实。
这是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更是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和就业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助于我国从社会主义迈进共产主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不断学习创新,技术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发射卫星、提升国防实力等,这些都充分印证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从1978年到2010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维持在每年9%的高速状态,各省基本实现全面脱贫。
技术创新不仅影响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关乎社会民生等方面,因此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深化感知国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在基于国家科技发展投入数据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实际研究,对各省技术创新投入进行聚类分析,找到与各省GDP的相应关系。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官网,范围从2013年至2018年。
通过对国内外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相关研究近年来,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两者间的关系研究,通过实例数据得出二者关联性。
宋杰(2019)选取山东省创新投入数据,创建模型,得出技术创新投入能够促进产出增加,对经济增长有正向贡献率。
李慧敏(2017)从山西省创新与经济转型关系出发,阐明山西省科技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建立合理指标体系,得出经济转型离不开技术发展。
贺青(2014)利用相关实证方法分析政府投入支出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证明这三个方面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
李苗苗(2015)采用2000耀2011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单位根法对金融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是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基于SFA模型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
基于SFA模型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简称SFA)模型,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
因此,全面、准确地评估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对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SFA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技术创新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随后,通过对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活动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运用SFA模型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量化分析。
研究将涵盖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际状况。
在实证研究中,本文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总体水平及差异;二是影响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三是如何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二、理论框架与模型构建技术创新效率是衡量一个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
在当前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SFA模型起源于经济学中的生产前沿理论,它假设每个生产单位都存在一个潜在的最大产出,而实际产出则受到各种非效率因素的影响,如技术无效、管理不善等。
通过估计生产单位的随机误差项和技术无效项,SFA模型能够准确地量化技术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
本研究采用SFA模型对我国各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我国区域创新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识、物质产品和社会效益等 3种输出功能。 根据 2020年版《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我国综合
序号
频次
关键词
频次
1
Hale Waihona Puke 217区域创新217
2
146
区域创新系统
234
3
132
区域创新能力
186
4
33
创新效率
61
5
54
创新能力
54
6
31
区域创新网络
31
7
28
区域创新效率
28
从表 1可以看出,区域创新系统(体系)、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效率等主题是研究的热点。在共被引频次排序中, “区域创新系统”得分最高,显示其高活跃度;而研究的目标靶 向词则是“区 域 创 新 能 力 ”;在 分 地 区 研 究 文 献 中,“区 域 创 新 体系”的频次较高,主要通过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 能力,从而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由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以及中心度序列表信息可知,区域 创新的研究多以“区域创新系统”为关键词,将“区域创新”“区 域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效率”等内容串联起来。其中“区域 创新系统”被视为“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着力点,重 点研究区域创新网络、创新主题、绩效评估等问题。“区域创新 体系”是近年 来 的 热 门 话 题,契 合 了 空 间 耦 合、产 业 聚 集 等 政 策,被认为是研究的核心,其完善与否和质量高低可以用来评 价创新的效果。基于此,区域创新应该倾向于完善区域创新体 系与系统。同时研究区域创新要兼顾到空间因素、产业因素、 人才因素以及经济因素。 42 研究主题的演化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致 结论 , 以分 为正 面影 响论 、 限正 面影 响论 、 面影 响论 三种情 况 。 可 有 负
( ) 面影 响论 1正
正 面影 响论 即肯定 F I 我 国 区域创新 能力 的溢 出效应 。 D对 宋 大勇1用 我 国科 技发 展 战 略研究 小 组《 国 区域创 新 能力 研 究 报告 (0 5年 ) 区域 创新 能 力指 数 1 3 1 我 20 》
存 相 关研 究 中 , 了 区域创 新 能 力 这 一抽 象 概念 进 行 测 度 , 们 使 用 了 多 种 测 量 方 法 , 有 的量 为 人 现
化 方法 可 以分 为单 指 标 法 和 多指 标 法 两 种 。单 指 标 法 即用 单 一 指 标 来 表 示 创 新 能 力 , 中最 为 常 用 其 的 足 专利 申请 量 和 专 利 授 权 量 , 者 如 王 家 庭 {、 志 贤 、 润 秀 1、 广 喜 l等 , 者 如徐 磊 l、 _ 前 柴 侯 曹 I 6 后 l 王二 7 l
第2 4卷 第 5期
2 】 0I 9月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学报
Jun lo hja g Wa l Unvri o ra fZ ein ni ies
Vo12 -4 No. 5
S p e e 2 e t mb r 01 l
我 国区域创新 能力影 响因素研 究综述
采用了多指标法。
单指 标法 的优 点是 指标 含义 清 晰 , 数据 准确 , 因而不 同研究 之 问 的可 比性 较强 , 点是 难 以全 面反 映 缺
一
个 地 的创 新能 力。 就专 利 申请 量 和专 利授 权量来 说 , 也各 有优 缺点 。 申请专 利并 不代 表该 项技 术肯 定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
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余泳泽(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071)摘 要:本文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利用松弛变量的DEA模型分别对各阶段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的基本结论有:两个阶段中技术创新的平均效率都较低,且有持续恶化趋势,这主要源于纯技术无效率;技术创新两阶段生产力的提高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从价值链视角看,技术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都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市场化程度、企业规模、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绩效对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正的影响。
关键词:DEA模型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价值链一、引 言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工业产业链的效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增长主要是投资带动的,并非效率的提升。
要维持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性增长,必须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先进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中国通过不断加大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但目前研发资本存量对于中国而言仍是稀缺资源,因而其使用绩效对于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有很多学者关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较多的研究。
赵国杰(2004)运用RPM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吴瑛(2006)以R&D经费存量值代替当年值,用DEA模型计算出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朱有为和徐康宁(2006)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产出效率,并考察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等因素对研发产出效率的影响。
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长三角两省一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 长三角; 新产品产值; 技术创新影响 因素
Ke y wo r d s : y a n g t z e i f v e r d e l t a ; n e w p r o d u c t s o u t p u t ;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s r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Ba s e d o n t h e Emp i r i c a l Re s e a r c h o f Pa n e l Da t a f r o m Two Pr o v i n c e s a n d On e Ci t y i n he t Ya ng t z e Ri v e r De l t a
丁苑 春①D I N G Y u a n — c h u n ; 程玉珍②C H E N G Y u — z h e n ; 金缀桥①J r N Z h u i — q i a o
( ① 上海杉达 学院, 上海 2 0 1 2 0 9 ; ② 日本株式会社中国华南事业部 , 东莞 5 2 3 0 0 0 ) ( (  ̄ ) S h a n g h a i S a n d a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1 2 0 9 , C h i n a ; (  ̄ ) J a p a n J o i n t — s t o c k C o mp m l y , C h i n a S o u he t m G r o u p , D o n g g u a n 5 2 3 0 0 0 , C h i n a )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统计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统计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统计分析,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通过收集大量区域经济数据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揭示了不同区域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并深入研究了人力资源、技术创新、政府政策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研究发现,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以及灵活有效的政策实施,都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缩小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如何推动区域平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统计分析,人力资源,技术创新,政府政策引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经济格局的变化,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备受关注。
了解这些差异背后的影响因素对于实现区域平衡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的统计分析,揭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为缩小这些差异、推动经济均衡增长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问题与现状分析在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确实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数据和统计,以支持你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分析:1. 人均GDP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均GDP差异明显。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高的人均GDP,而边远地区则较低。
例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通常是发展中国家的数倍甚至更高。
2. 城乡经济差距:许多国家存在城乡经济发展差距。
城市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经济机会、先进的产业和更高的薪资水平,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滞后。
3. 人口分布: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更容易形成人力资源集聚效应,从而吸引投资和发展先进产业。
大城市通常是经济增长的中心,而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则可能面临发展挑战。
4. 产业结构:发展中的地区可能主要依赖传统农业或基础产业,而发达地区则更倾向于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
这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差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5. 基础设施水平:基础设施的不平衡分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完善的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这有助于促进经济活动。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23卷第12期2023年12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3 No.12 Dec.202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施雄天(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根据2011—2020年各省(区、市)高新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通过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对两阶段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测度,并使用Tobit面板回归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①从静态和动态效率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处于中上水平,整体发展趋势良好。
②分阶段来看,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的绿色创新效率呈波动“V”形变化,且成果转化阶段效率值更高,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值更容易上升;整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较为依赖纯技术效率水平。
③环境规制和市场结构抑制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SBM模型;ML指数;Tobit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23)12-33-14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3.12.0030 引言过去产业粗犷式的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创新技术的使用,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开采过度。
而绿色技术创新这一概念正是在环境保护遭遇困境,迫切需要调整技术方向的时候出现的。
Shu等[1]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依靠科技手段从环保角度升级改造工艺,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过程。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其核心便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和工业的代表,需要依靠绿色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的协调发展。
本文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剖析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变化,来探寻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有效办法。
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丁苑春程玉珍金缀桥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8期摘要:本文研究了长三角技术创新成果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一些相关的结论。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produc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gets some relevant conclusions.关键词:长三角;新产品产值;技术创新影响因素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new products output;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012-031 引言和文献综述技术创新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三角区域作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区域,该地区的技术创新经验对全国具有参考意义,因此对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总结该地区的技术创新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本文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一番梳理。
这些研究既有从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也有从国家或区域等宏观层面的研究:从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包括:1.1 技术创新与知识资本关系的研究 Hashi I,Stoj■i■ N(2013)[1]对欧洲90000家企业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有正面推动效应,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知识资本的积累,他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大公司更愿意投入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即技术创新与公司规模有正向关系。
Fitjar R D, Rodríguez-Pose A.(2013)[2]对挪威的企业进行研究发现,那些自主进行科技创新的企业比那些采用技术模仿跟随战略的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基于shapley分解
190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8期研究方法区域创新效率是通过度量投入产出比率进行衡量区域创新实力。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和控制环境中,不同创新单位所投入的创新支出所得到的创新产量,通过该数值来评价地区的创新活动水平。
区域创新成果主要来自于学习消化外界创新成果再创新和自主产出两种方式,所以此处借鉴李政等(2016)研究方式,分别用经费投入水平、技术引进相关经费投入以及人力资本投入强度三个指标,从不同层面综合呈现了学习消化外界创新成果再创新和自主产出两种方式的投入指标。
对于创新产出的衡量则采用人均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来衡量,而对于经济价值层面的体现引入了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和人均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来体现。
本文样本包含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08-文炳洲 副教授 陈 琛(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西安 710054)内容摘要: 创新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发展创新实力是突出发展困境和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道路,也是改善区域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要素。
本文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因素对于区域创新效率影响权重,以2008-2016年的我国31个省份及地区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运用shapley 分解方法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于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权重比例,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因地制宜以缩小各地区区域创新效率的不均衡发展,为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shapley 分解;区域创新效率;财政支出;DEA 分析法;创新型国家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97(2020)08-0190-03文章著录格式:文炳洲,陈琛.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基于shapley 分解[J].商业经济研究,2020(8):190-1922016年的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两大类。具体人力的投入包括从 还选取 了各地 区高 新产 品 的产 值 与销 售额 作 为衡 量 事技术 创新 活动 的人 员 和在技 术创 新 过程 中起 关 键 技术创新 产 出 的指 标 , 因为该 指 标 反 映 了科 技 成果 作用的 R &D全 时人员 , 以及 反 映人力投 入 素 质 的科 转 化为市 场价 值 的程 度 ; 用新 产 品 出 口的销 售 收人 学家 和工程师 所 占 比重 ; 力 投入 主要 是 资 金 的投 反映新技 术 的扩 散 和 转移 , 也 是 本 文 指 标 的选 取 财 这
行评价 , 结果表明我 国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 平偏 低 , 区域 间的差异也 比较 大。在此 基础利用 T BT模 型分别分 析 了全 国 的、 OI 东 、 西部地 区的技术创新效率 的影 响因素 , 而提 出了相关 的政策建议 。 中、 进 [ 关键词 ] 高新技术产业 ; 技术创新效率 ; E D A分析 ;O I 型 T BT模 [ 中图分类号 ]2 4 F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4— 25 2 1 )5— 0 3一 5 10 5 9 (0 0 0 0 1 o
2 纪9 0世 O年 代 后期 以来 , 国通过 不 断加 大高 技 中 术产业 技术 创新 投 入 来 提 升 自主创 新 能 力 , 种 粗 这 放型投 资确 实从 一定 程 度 上 提 升 了技 术 创 新 水 平 , 但 目前 研发 资本 存 量 对 于 中国 而 言仍 是 稀 缺 资 源 , 因而其 技术创 新效 率 的提 升对我 国高 技术 产业 的 自
数 量少 并具 有 较 高 的灵 敏 度 与 可 靠 性 , 以直 接 使 可
用 无法 价格 化 以及难 以确 定 权 重 的指 标 进行 分 析 ,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体系,重点行业生产水平与国外差距明显缩短。
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技术创新环境得到改善,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增强。
但总的来说,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低。
一方面,与我国科技水平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现行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合理有关。
(一)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科学技术是技术创新的源泉,科技水平制约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
目前我国科技水平还比较低,直接影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进步。
1.我国R&D经费增长较快,但投入强度过低。
R&D经费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又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2002年,我国R&D经费为人民币161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1.3%,但从总量上看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2002年美国R&D支出达到了1031.50亿美元;另一方面,从R&D经费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2002年该项指标为1.1%,而2000年瑞典为3.782%、美国为2.687%、日本为3.118%、韩国为2.653%。
2.我国科技人才比较缺乏。
根据2002年《洛桑报告》,我国R&D总人数排名第二,我国企业R&D人员总数排名第三。
但从“全国每千人中R&D人员数”和“企业每千人中R&D人员数”两项指标的排名来看,我国明显处于劣势,2002年我国的“国内劳动力市场上是否有合格的工程师”排名第49位。
另外,我国企业从事R&D的人员明显偏少。
美国在企业从事R&D的人员占75%、英国为69%、日本为65%、韩国为55%,我国只有1/3。
而且由于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等原因,我国企业对本国科技人员吸引力不强,造成科技人才外流严重。
3.科技论文和专利水平不高。
论文和专利数量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增长很快,国际地位排名中等偏上,但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仍非常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分析
摘要:区域文化是区域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长期积淀,我国区域文化中有
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积极的区域文化
会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及地方政府行为决定了区域技术
创新的宏观及中观环境,我国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政策和地方政府行为对我国后发区
域技术创新都有深远影响。研究证明,我国
后发区域技术创新对区域文化、区域政策共同构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具有很强依赖性。
关键词:后发区域;技术创新;地方文化;区域发展政策
从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其中区域文化和政策共同构成了影响区域
技术创新的环境因素。分析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文化和政策环境,研究其对后发区
域创新发展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构建更有利于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文化和政
策环境。
一、影响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区域文化因素
一般来说,在同一自然环境中生长的人在意识形态诸方面都有一些共性特征。这些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征,是该区域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长期积淀,反映着该区域的民众性格、生活方式、乃至
行为方式,等等[1]。它们造成了区域间的文化差异,影响了当地技术创新相关要素的发展,也构成了影响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
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环境。消极的区域文化是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障碍,而积极的区域文化则会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的内
在动力。
(一)影响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消极文
化因素
1.小农意识。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
业经济至今在后发区域国民经济中占有相
当比重,以至于后发区域的区域文化中大多
存在着浓重的小农意识。小农意识是指对生活没有更高要求,小富即安的思想。表现在事业上即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反映到工业生产和科技开发中,就是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满足于小改进和小革新。投机心态。改革开放初期经济领域存在着很多投机机会,于是一批头脑灵活的人很快富了起来。由于致富快,其中一些人滋生了一种不健康的暴发户心态,表现为虚荣心膨胀。反映在行政工作中就是喜欢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即为不讲科学,盲目做大。这种心态貌似积极向上,实际是不讲科学,对于真正科学的创新思想的传播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有很大危害。我国后发区域人口素质差、受教育程度低,很容易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保守心理。我国有古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谤之”,时时提醒我们不要冒尖、不要率先变革,以免遭他人攻击。于是,有些人以和大家一样为满足,不做出头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不敢创新。这种保守心理压制着创新思想的产生,阻碍着技术创新的发展。在信息
相对闭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后发区域影响尤其深刻。
(二)影响后发区域创新模式发展的积极文化因素
伴随着后发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域文化环境已有所改善,一些有利于创新模式发展的人文因素,逐渐构成了促进技术创新的文化潜力。
1.敬业精神的增强。随着后发区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体制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部分人群的就业困难使人们的敬业精神有所加强。过去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开小差、干私活等现象越来越少,企业生产效率有所提高。都市文化的影响。随着后发区域交通、通讯、文化传播设施的建设完善,信息交流越来越便利。人们受到现代大都市文化的影响,逐渐走出小农意识的文化氛围,开始向往高品质的生活,讲究生活质量,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有所提高,区域技术创新动力有所增强。移民精神。随着发达地区市场趋于饱和,后发区域以其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相对空虚的市场吸引
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打工者。区域内移民的增加,使地方文化多元化发展。最重要的是,移民带来了更多的开拓精神,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敢于创新。这种移民精神使美国的技术创新从最初的使用技术创新模式逐渐发展成为自主创新模式,并最终成为世界上诞生突破性创新成果最多的国家[2]。而我国的深圳能在全国区域技术创新发展中独占鳌头,也是得益于这种富含创新因素的移民精神。游子效应。近年来,后发区域游子返乡发展或以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形式支持家乡发展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游子成为后发区域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加快了后发区域与发达国家或地区间信息、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流动。利用好区域内“游子”资源,挖掘地方人文潜力,对改善后发区域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实现后发区域创新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政策因素
影响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政策因素包括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和地方政府行为。
宏观区域发展政策是指国家针对区域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和任务所采取的特殊政策,其总体目标是追求经济增长效率和社会经济
公平最大化。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对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形成与发展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地方政府行为则决定了区域技术创新的中观
政策环境。
(一)影响我国后发区域技术创新的宏
观区域发展政策
我国历届政府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
都推行了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这些政策造成了我国后发区域与发达地区在技术创新
基础条件上的差异,影响了我国后发区域的技术创新。本文着重分析计划经济时期的内陆发展政策、改革开放后的东倾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后发区域的影响。
1.计划经济时期的内陆发展政策
近代以来到解放前为止,我国70%以上的工业偏集于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区,面积占国土68%的西南、西北和内蒙古,其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9%[3]。解放以后,中
央政府出于平衡生产力布局以及政治、军事上的考虑,大举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建设。其
中“二五”和“四五”时期,为了备战,国
家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从1953年的%进一步提高到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在1949—1979年的30年内,沿海和内地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7∶3转变为6∶4[4]。
这段政策的实施,使我国重工业及其相关科技水平有了很大发展,在一些重点发展的老工业基地集中了一批工业科技力量,为当地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科技与工业基础。这段时期,区域差距有所减小,但由于我国在
西部建设的多为技术层次不高的资源型工业,对当地科技文化的发展带动不大,使西
部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落后局面并没有根本
扭转。还有一些地区受到这一特定时期发展政策的负面影响而导致科技与经济发展滞后,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就因战略位置不佳,重要的科研机构和工业设施都不予设立,只发展了一些日用轻工业,致使当地科技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后的东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