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要求:
1.洞口边、仰坡、锚喷支护施工不到位,防排水未进行。4月底仍未完成者,停止洞内施工。
2.喷砼局部强度不足,存在孔洞。
A.原因:
①.未按审批配比施工,配料偏差超出规范允许范围。
②.喷手操作不规范。(保证不了水灰比的稳定、喷射距离、喷射角度、喷射压力)
③.速凝剂添加不均匀,喷砼不能保证随拌随用。
④.未分层施喷,单层过厚,由于砼自重下坠,影响砼与围岩的粘结,不能保证喷层致密,从而影响强度。
⑤.提前挂设钢网,砼不是靠喷射压力粘附,而是凭借钢筋网的支托作用成型,造成网后孔洞或砼不致密,从而影响强度。
⑥.个别单位在超挖处填塞片石。
⑦.喷砼外观质量差,不平顺,有干斑毛刺。厚度不足,钢筋网显隐。
B.要求:
①.中心试验室郑主任联合驻地办、施工单位在4月底以前确定喷砼强度不足的范围,施工单位上报并实施处理方案。
②.Ⅳ、Ⅴ级围岩,须经雷达检测合格后方予计量,孔洞段必须进行压浆处理。
③.喷砼必须分层施喷,钢筋网安设必须在初喷找平后进行(分层施喷并不影响一次性施喷到位。即便是使用一般的早强剂,30min后也可进行复喷)。
3、系统锚杆、超前小导管施工中存在着“长锚短打”、数量短缺、注浆不充分、锚垫板缺失和有效长度不足(钻孔偏斜角度大)等问题,使锚杆因黏结效果不满足而丧失单点支护与群锚支护效果;超前小导管因注浆不充分,搭接长度不够而失去支护和预加固作用。
4、钢拱架施工未按要求设契块而使拱架与围岩脱离,纵向连接不足,拱架落底不牢固(拱架置于虚渣或支垫不合格),钢拱架垂直度偏差大(2º),钢拱架延时安设(一般开挖初喷后安设,并应在开挖后2h内完成),格栅钢架加工不满足设计要求。
5、对Ⅲ级围岩中的局部钢筋网理解有误,该局部钢筋网应为拱顶一定角度范围内的系统布设,而不是按需随机布设。
6、洞身开挖中存在的问题:
①.开挖方法选用不当:对于Ⅳ~Ⅴ级围岩,宜优先选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
土法。在围岩整体性、稳定性或预加固措施到位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台阶法。
②.细节性技术控制不到位。
a.台阶施工中,将上半断面台阶高度随意加大,使拱架不能落底。
b.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有形无实,对核心土长度(0.75B),宽度(2/3开挖宽度)和核心土高度(2/3上台阶高度)等指标未曾考虑。导致掌子面前方岩体不能处于三向应力状态,无法限制其水平、垂直位移,不能有效地降低掌子面围岩的松弛范围。
③.循环进尺确定不合理:
a.对软弱岩层(Rb<30MPa的Ⅳ、Ⅴ级围岩)一次进尺应视围岩情况而控制在
0.5~1.5m之间,最大不超过2m。
b.对中硬以上的完整围岩方可采用孔深爆破,循环进尺在3~3.5m之间。
c.对坚硬围岩,应根据周边眼外插角和允许超挖值计算确定循环进尺。
④.下台阶开挖方法不当(NO.6标)
下台阶开挖应左右两侧互相错开施工,或采用先拉中槽后挖边帮的方式,尽量单侧落底或双侧交替落底,避免上台阶拱脚同时落底。落底长度视围岩状况而定,一般采用2~4m,不得大于6m。
⑤.变换开挖方法(台阶法→全断面法→台阶法)时,应有过渡措施。
7、隧道坍方:
①.坍方原因:隧道出现坍方主要原因有:地质因素、施工方法和支护措施不当等因素。而根据统计,大部分坍方都是因施工质量低劣、偷工减料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
A.施工方法(开挖方法)选择不当。
B.工序安排不合理。各工序间隔时间长,围岩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
C.喷锚不及时、锚杆无粘结、数量短缺、喷砼厚度不足。
D.超前支护注浆不充分,起不到固结加固作用;小导管搭接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无注浆填充,刚度不足而起不到应有的支护作用。
E.钢支撑架设质量差(与固岩不密贴、连接不足、落底不牢固等)而不能满足支撑围岩压力所需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F.循环进尺过大,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
G.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石坍塌。
②.坍方分类:(根据坍方体积V和塌腔高度H)
当H≤3.0m或V<30m³时为小坍方;当H=3~6.0m或V=30~60m³时为中坍方;当H≥6.0m或V≥60m³时为大坍方。
③.坍方处理原则:A.对地质因素形成的坍方,业主承担处治费用;对人为因素造成的坍方,承包商自行承担。
B.任何原因造成的坍方,其处治方案均需征得监理、业主的同意,并履行书面手续。
C.坍方处治应本着“宁早勿迟、宁强勿弱”和“先加固、防护展、后处理、稳通过”的原则进行。
基于此,坍方发生后,施工单位应及时通报监理、业主。在留足足以说明、证实坍方性质、坍方原因的影像资料后,应立即进行封闭加固处理,防止坍方扩展。
④.小坍方的处治措施(对一般小坍方的常规建议方案,特殊情况应有针对性地制订合理对策。)
A.首先应查明坍方影响范围内(掌子面向后一定区段)的初期支护的受力状态,是否有变形和开裂等现象。
B.如果影响范围内的初期支护有变形和开裂,应首先对影响区段的初期支护进行加固。一般采取增设径向锚杆和挂网喷砼即可(不影响衬砌厚度时),对变形大的地方应考虑采用小导管注浆或增设钢架。
C.对开挖掌子面进行封闭加固。为防止坍方的扩展,待坍方相对稳定后,立即对掌子面进行加固。掌子面加固可采用喷砼,喷砼厚度不宜小于10cm。
D.对塌腔面进行封闭加固。塌腔面采用喷砼加钢筋网封闭,喷砼厚度最小不小于20cm。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沿塌腔面打设锚杆,稳定塌腔上部围岩。(先喷后锚,保证人员安全。)
E.施工坍方段初期支护钢架、挂钢筋网,并喷砼。(初支参数视情况可加强、提高)
F.向塌腔内填充C25泵送砼(或砂浆)。不建议使用水泥净浆填充,其强度低,费用高。当塌腔较低时,也可采用喷砼填充。要求填充密实无孔洞。
H.采用锚杆对塌腔填充体进行锚固,该锚杆进入塌腔上层稳定围岩不小于
1.5m。(钢架的设计强度,一般仅能保证单独承受2~4m高的松动岩柱体重量,采用锚杆加固补强,符合“宁强勿弱,不留后患”的原则)
8、下步隧道施工的要求:
①.Ⅳ、Ⅴ级围岩视情况可采用台阶法或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采用台阶法时,应采用短台阶法,上下台阶的间距不得超过50m,最长不得超过60m且施工时间间隔不超过14d。
②.已超出上述开挖间距要求的隧道,立即停止上台阶开挖转至下台阶开挖,并尽快施做仰拱,使初期支护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