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时期的西方经济

合集下载

简述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简述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简述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探讨了关于贸易和货币的问题。

在中世纪,经济思想受到了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在《圣经》中关于生命、财富和贫困的讨论成为经济思想的一部分。

直到17世纪,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洛克,伯特兰·德·曼德维尔和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首次提出了自由市场的概念。

18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成为了近代经济学思想的代表之一。

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不取决于国家的财富堆积,而取决于国家人民的劳动力和国家的技术革新。

然而,斯密并不同意完全自由的市场,他认为国家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作用,如军事防卫和司法管理。

19世纪初期,经济学思想大幅度的发展,古典经济学家如李嘉图,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人认为市场可以自发调节,政府的干预会扭曲市场。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大量的生产工厂对工人的待遇引起社会不满,此时卡尔·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劳力而致富,预言了工人阶级革命。

另外,新古典经济学家则认为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

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大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兴起,重视政府干预市场;1960年代开始,新古典经济学得到了广泛发展,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人理性决策的作用;
后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强调市场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经几个世纪,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大致可以分为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阶段,这些阶段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和理论。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大学经济类必看经典!)1。

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一般公认,世界上现存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古希腊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或354)的《经济论》,英语单词“Economy"、“Economics”即源于此。

该书采用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讨论如何管理奴隶主家庭农场,堪称“古代微观经济学”。

他还著有《雅典的收入》,论述如何增加雅典国家收入,堪称“古代宏观经济学”。

此外,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所著《理想国》,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和完善奴隶经济制度,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主张限制商业、高利贷和私有财产。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所著《政治论》主要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奴隶经济制度,《伦理学》分析商品等价交换现象,认为货币使不同的商品等价.2。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经济思想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476年,终于1640年,其间战乱、灾荒和瘟疫连绵不断,经济、文化黯然失色,人称黑暗的“中世纪"(Middle ages)。

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Thomas Aquienas,1225或1226—1274)著有《神学大全》,根据上帝意志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认为上帝创造万物有高低之分,“下等人”应当受“上等人”统治。

同时,提出公平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商业理论和利息论,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了折衷和辩护,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

1492年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国际贸易成为当时西欧主要经济增长点,催生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萌芽。

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促进商业发展,开展国际贸易,实行贸易管制。

第一次正面肯定商业和商品经济,堪称“革命性”突破。

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背景

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背景

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背景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国家在经济领域中发展出的一种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其思想和理论体系的形成与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思想源流、特点和发展脉络。

一、古希腊时期与罗马帝国古代希腊与罗马的文明为西方经济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了私有财产和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奠定了古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而罗马帝国采取了公共财政和税收制度,为后来的公共经济学和财政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二、中世纪封建社会与商业革命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经济组织形式限制了经济学的发展。

但随着商业革命的兴起,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出现了城市商人阶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促使经济活动的自由化,为后来古典经济学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三、启蒙时代与古典经济学18世纪的启蒙时代带来了对理性和人权的重视。

亚当·斯密是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在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理论,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石。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也对古典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工业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促使经济学进入了新的阶段。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均衡、效用最大化和供求关系等概念,将经济学从哲学的范畴进一步转变为一门科学。

五、大萧条与凯恩斯主义20世纪初的大萧条给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失业和不稳定的问题,需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

凯恩斯主义成为大萧条后西方国家政策制定的主导思想。

六、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与自由市场经济20世纪后半叶起,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重新成为主流。

该学派认为市场交易是自由和无阻碍的,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效率。

自由市场经济成为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基调。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

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公元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一.西方经济学的渊源以及发展:经济学,在西方社会被成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所谓当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是指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产生并流行于当今西欧、北美和受其直接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学说,它是以往西方经济学说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

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就不需首先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和历史概貌。

(一)古代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5世纪),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但在此之前,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自认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分工和交换不发达,经济联系不密切,人们的经济活动比较简单,那时人们还没有把经济关系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但是,在古代中世纪的许多著作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在考察物质资料生产等经济活动时曾探讨过经济问题,并发表过许多杰出的见解,这些杰出的见解就成为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古希腊学者的经济学说都产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后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时期。

因此,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想渊源的考察,一般也就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

(二)近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6世纪—19世纪60年代),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14—15世纪,商品市场关系已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开始稀疏地出现;重商主义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产生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财富的真正来源是对外贸易的顺差。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把政府一切经济活动统统归结为攫取金银。

重商主义者的这种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英、法等国,从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这200年左右时间内一直占统治地位。

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英、法等国逐渐形成了一股反对重商主义的社会经济思潮,强调从生产领域来研究财富增长,主张自由放任,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西方经济发展史的归纳总结

西方经济发展史的归纳总结

西方经济发展史的归纳总结在西方经济发展史上,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变革。

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发展史进行归纳总结,以展示其演变过程和对全球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古典时期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农业与手工业是西方经济的主要支柱。

城市和城邦形成,贸易与商业活动有所发展。

古代希腊城邦的繁荣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密切相关,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扩张为希腊文明带来了巨大繁荣。

罗马帝国时期,该地区继续经济发展。

罗马帝国推动了一体化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系统,同时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工程,如大型建筑、道路和港口,促进了贸易和商业的繁荣。

然而,罗马帝国后期的几次危机导致了经济下滑和社会动荡。

二、封建时期中世纪时期,西方经济的重心由城市逐渐转移到农村,并且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封建时期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农业,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颇受天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领主和农民之间建立了农业生产关系,封建领主通过征税和农业生产来维持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三、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标志着西方经济的转折点。

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农业社会的格局,大规模的工厂代替了手工业,带来了工人阶级的兴起。

工业革命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发展,为贸易和商业创造了更多便利。

四、资本主义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逐渐成为西方经济的主导模式。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通过竞争和供求的调节来推动经济发展。

19世纪的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并使其对世界各地的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五、现代经济时期20世纪以来,西方经济迎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在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经济迅速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促进了贸易自由化,跨国公司的兴起推动了全球产业链的形成。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的数字化和服务化。

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以及不断演进的货币体系进一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融合和繁荣。

1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1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天 才的见解。他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其他 商品(不论是物品还是货币)来表现,商品交换的前提 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他认为,货币使商品成为 同类或相等的。
(3)主要经济思想
他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 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 者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 的两种属性。
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 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 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他还 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 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他特别强调国家要 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 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 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3、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1)人物介绍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 希腊哲学家、伦理学家和政治家。
他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是苏格拉 底的学生。
3、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
基督教在公元1—2世纪出现于古代罗马社会中,基督教最 著名的思想家是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
奥格里·奥古斯丁(353—430)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 一度曾信奉摩尼教,后皈依基督教,任北非希波主教。他 的著作有《忏悔录》、《论上帝之城》、《创世纪注释》。
• 柏拉图死后,他离开雅典到各地 游历,公元前343年被聘为马其顿 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 年返回雅典,创立逍遥学派。

初中历史中世纪欧洲的与经济

初中历史中世纪欧洲的与经济

初中历史中世纪欧洲的与经济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在中世纪欧洲,经济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封建制度的存在导致了欧洲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模式的形成。

本文将从土地所有权、农业生产、城市商业和货币铸造等方面探讨中世纪欧洲的经济情况。

一、土地所有权与农业生产在中世纪欧洲,土地是封建领主的基本财富和统治工具。

封建领主通过分封制度,将土地划归给诸侯、贵族和教会。

他们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收取农民的租税和劳动。

农业是中世纪欧洲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是封建社会的基本劳动力。

封建领主依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以维持他们的经济和权力地位。

农民在封建制度下无法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他们必须服从封建领主的指挥和支配,履行农业劳动。

二、城市商业的兴起在中世纪欧洲,城市商业逐渐兴起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城市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迁居。

商人在城市中形成了独立的组织和行会,从事各种商业活动。

城市商业的兴起加速了商品交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人通过采购、运输和销售商品,形成了城市商业网络。

城市商业的繁荣为各种手工业提供了发展机会,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增长。

三、货币铸造与贸易发展货币的流通对于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封建社会的经济往往以物物交换为主,并以封建领主的权力和地位为基础。

然而,随着城市商业的兴起,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各地开始大规模铸造硬币,包括金币、银币和铜币等。

这些硬币成为了商品买卖和贸易交换的媒介,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活动的繁荣,也为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演变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在封建制度的框架下运行,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生产是经济的基本支柱。

随着城市商业的兴起和货币铸造的发展,欧洲的经济开始逐渐多样化,农业和手工业之外的行业也逐渐兴起。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情况不仅对欧洲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于简论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演变

关于简论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演变

关于简论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演变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时期,但其现代形成主要是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此期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经济伦理观念逐渐发生了变革。

以下是关于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演变的简要叙述。

1. 古希腊时期的经济伦理思想在古希腊时期,经济生活往往与政治生活相联系。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私人财产是有意义的,但它应该用来支持公共事务。

他们反对盲目追求财富,认为这种追求会导致道德堕落和社会混乱。

2. 中世纪的经济伦理思想在中世纪,天主教会对经济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

教会教义强调公正和仁慈,认为个人应该为了神的荣耀和人类的利益而经营商业。

另外,基督教精神也强调谦虚和自我克制,反对世俗的奢华和浪费。

3. 16世纪的经济伦理思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经济生活重新成为思想家们关注的话题。

亚当·斯密和约翰·洛克等人开始强调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优点,认为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会产生最大的效益。

这一时期的经济伦理思想逐渐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理论基础。

4. 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伦理思想18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被广泛采用,但一些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的虚无主义和利己主义提出了反对。

其中,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人开始尝试将个人利益和社会福祉结合起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福利主义经济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平等和公正,关注穷人和弱势群体的福利。

5. 当代经济伦理思想现代经济伦理学强调责任和道德,认为经济活动应该考虑人类福祉、环境保护和未来世代的利益。

伦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评估标准,以评估企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经济伦理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变革和演变。

它们反映了时代背景和人们对生活方式和道德行为的看法。

西方商业发展历程

西方商业发展历程

西方商业发展历程西方商业发展历程导言:西方商业发展历程是指从古代至今,西方世界的商业活动和经济体系所经历的重要变迁。

本文将从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开始,逐步探讨西方商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影响因素,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第一部分:古代商业与城市国家古代希腊和罗马是西方商业发展的重要起点,其城市国家建立了基本的商业网络和市场制度。

在希腊城邦中,市场被视为社交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而罗马则通过发展贸易和税收系统,鼓励商业活动的繁荣。

这些古代文明的商业模式都强调市场经济和私人财产权的重要性,为后来西方商业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中世纪的商业与金融革命中世纪欧洲经历了农业和商业的衰退,封建制度和宗教机构的影响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然而,从12世纪末到14世纪,一系列的商业和金融革命改变了欧洲的商业景观。

银行业的兴起,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银行家家族和荷兰的汉萨同盟,为商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资金来源和信用保证。

此外,由于十字军东征,东方贸易路线的重启,也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增长和商业理念的融合。

第三部分:工业革命与现代商业在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西方商业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业化的兴起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增长,出现了新兴行业和企业。

同时,市场的扩大和交通运输的改善也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商业模式从个体手工业转向了大规模生产,与此同时,商业组织形式也从家族企业转变为公司制,为后来的现代商业模式奠定了基础。

第四部分:全球化与数字经济时代在20世纪,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西方商业的演变。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跨国公司的崛起和供应链的全球化以及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普及,商业活动的规模和速度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此外,数字经济革命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实践,如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和区块链技术等。

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商业运作方式,也带来了新的商业伦理和社会共享的思维方式。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大学经济类必看经典!)1. 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一般公认,世界上现存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古希腊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或354)的《经济论》,英语单词“Economy”、“Economics”即源于此。

该书采用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讨论如何管理奴隶主家庭农场,堪称“古代微观经济学”。

他还著有《雅典的收入》,论述如何增加雅典国家收入,堪称“古代宏观经济学”。

此外,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所著《理想国》,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和完善奴隶经济制度,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主张限制商业、高利贷和私有财产。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所著《政治论》主要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奴隶经济制度,《伦理学》分析商品等价交换现象,认为货币使不同的商品等价。

2.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经济思想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476年,终于1640年,其间战乱、灾荒和瘟疫连绵不断,经济、文化黯然失色,人称黑暗的“中世纪”(Middle ages)。

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Thomas Aquienas,1225或1226-1274)著有《神学大全》,根据上帝意志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认为上帝创造万物有高低之分,“下等人”应当受“上等人”统治。

同时,提出公平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商业理论和利息论,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了折衷和辩护,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

1492年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国际贸易成为当时西欧主要经济增长点,催生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萌芽。

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促进商业发展,开展国际贸易,实行贸易管制。

第一次正面肯定商业和商品经济,堪称“革命性”突破。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货币差额论”,即只出口不进口,主要代表作是1581年于英国匿名发表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

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经济学有着独到的见解。

柏拉图把经济看作是城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与整体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则研究了财富的产生和分配,认为经济活动应当为实现公共利益而服务。

中世纪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几乎停滞。

到了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经济学开始重新被关注。

亚当·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和分工的概念。

斯密认为,市场的自由活动可以导致经济的繁荣,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19世纪是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其中的重要流派。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认为资本主义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结果。

20世纪是西方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重要的思潮。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经济政策的主动调控”理论,强调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主张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新古典经济学等新兴经济学理论逐渐兴起。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的理性行为和市场机制的有效性,认为通过自由市场的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趋势。

尽管各流派之间存在着不同观点和争议,但都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经济学的本质与现实问题。

同时,西方经济学也积极吸收来自其他文化和国家的经济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古代资本主义起源: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和罗马时期。

在这个时期,商业和贸易活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私人财产和市场交换的观念开始形成。

2.中世纪的封建主义与市场经济:在中世纪,封建主义的经济体系主导了西方社会。

然而,由于城市化和商业活动的增长,市场经济逐渐形成。

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出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3.工业革命的崛起: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发展。

通过机械化生产和劳动力分工,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资本家通过大规模投资和创新技术,实现了产能的迅速扩大,并积累了大量资本。

4.自由市场经济的兴起: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兴起。

自由市场的原则是根据供求关系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而不受政府干预。

这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经济自由和机会,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5.金融资本主义的崛起:19世纪中期以来,金融资本主义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资本家逐渐成为主要的经济力量。

6.国家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国家的崛起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国家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控,形成了国家资本主义。

同时,为了减轻社会不平等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建立,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7.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二战后,全球化进程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国际贸易的增长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

与此同时,技术革新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也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方式。

8.近年来的挑战与变革:近年来,资本主义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变革。

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不平等的加剧引发了对资本主义模式的质疑。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推动了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重新思考和调整。

9.未来的展望与发展:未来,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进一步受到技术创新、环境危机和社会变革等因素的影响。

中世纪西欧经济制度

中世纪西欧经济制度

这一时期,尽管手工业技术不断取得进步, 但由于封建行会的束缚,这些技术进步所 隐含的生产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大多数手工业作坊规模都不大,只是作坊 主带着几个学徒、帮工一起劳动,工具的 数目受到限制
这一时期的广大农村地区,手工业并没有 因城市手工业的发展而窒息,相反,由于 交换的逐步扩大和12世纪开始小土地持有的 交换的逐步扩大和12世纪开始小土地持有的 逐步发展以及不受行会束缚等,农村的手 工业同样有所发展
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这是以佛兰德尔 城市,特别是布鲁日为中心。德意志北部、 尼德兰、英国、斯堪的纳维亚诸国都参与 这一区域的贸易。这一地区还通过海上航 道和内河,与地中海贸易区进行密切的贸 易联系。
汉萨同盟。这是14世纪中期由德意志北部 汉萨同盟。这是14世纪中期由德意志北部 城市汉堡、律伯克等联合了北欧100多个 城市汉堡、律伯克等联合了北欧100多个 城市建立起来的贸易集团,其目的在于获 取这些城市在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中的地 理优势。德意志北部的这些城市地处北欧 斯堪的纳维亚与南部地中海沿岸以及西欧 佛兰德尔之间的中心位置,有利于发展对 各地区的贸易。
纺织业是这一时期西欧最主要的手工业, 它的发展与纺织技术方面的革新是分不开的。 前面我们提到了用水车漂洗布匹的情况。12 前面我们提到了用水车漂洗布匹的情况。12 世纪90年代,西欧出现了一种脚踏综线织布 世纪90年代,西欧出现了一种脚踏综线织布 机,这使普通布的生产速度大大加快,以致 一个织布工能教好几个纺纱工忙于供应棉纱, 从而要求有一种新的纺纱机与之相适应
12至13世纪,西欧各国间的贸易已普遍发 12至13世纪,西欧各国间的贸易已普遍发 展。贸易主要是通过定期集市进行。这种 定期集市,不但交换欧洲各地的产品,甚 至还有来自东方的名贵特产。当时,西欧 的布鲁日、科伦、法兰克福、日内瓦、里 昂等地都以大型定期集市闻名。但最有名 的还是法国香槟集市。香槟位于地中海与 北方主要商路的交叉点,在香槟伯爵的领 地内

中世纪西欧经济制度

中世纪西欧经济制度

农业技术的变化
耙犁耕作,使得文明向北移动。肥沃的热积 土开垦出来,重型轮式犁开始投入使用 牛拉犁代之以马拉犁。马的速度更快,力量 更持久 运输和通讯有了改进。农产品的供应范围更 大。在13世纪中叶,两轮交通工具被四轮车 大。在13世纪中叶,两轮交通工具被四轮车 取代 谷物三区轮作制使得农业生产力提高 农村开始结束隔离状态
纺织品消费的增加,为造纸业提供了可贵的 原料。13世纪眼镜的发明又使书籍市场骤然 原料。13世纪眼镜的发明又使书籍市场骤然 扩大。这一切都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13世 扩大。这一切都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13世 纪末,水力被用于捣制纸浆。 15世纪40年代,美因茨的古登堡出现了活字 15世纪40年代,美因茨的古登堡出现了活字 铸版,从此,印刷业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行 业。 此外,武器制造、造船业等行业的发展,也 都和技术进步息息相关。
第二阶段(1180-1320年) 第二阶段(1180-1320年
经济条件全部有利于大农庄。人口压力使农产 品价格保持高昂,而工资水平一降再降。大庄 园的优势很多,甚至能控制耕种季节劳动的组 织,作物的轮种,公用地的管理,农具的质量 等均占有有利位置。 拓殖运动,农奴在经济上贫困而团结; 城市经济的影响开始出现,私人财富的流动性 更大;地主开始出现营利观念; 就所有制而言,逐渐出现了一个独立小农阶层; 大农庄在经济上处于有利的经济条件下;出现 了较多的自由农
11至15世纪,西欧各地的手工业有了很大 11至15世纪,西欧各地的手工业有了很大 的发展。这首先表现在手工业技术的不断 提高方面。 大约11世纪前后,人们开始把水力运用到手 大约11世纪前后,人们开始把水力运用到手 工业生产的各个行业
在水力被广泛运用的同时,机械设计方面 也有显著进步。能把往返运动与不断旋转 运动连接起来的基本工具是曲柄。这种工 具在中国汉代就已被发明,但在西欧,最 早出现是在9世纪中期,直到12世纪才被广 早出现是在9世纪中期,直到12世纪才被广 泛运用。1335年又出现了复式曲柄,但到15 泛运用。1335年又出现了复式曲柄,但到15 世纪,人们才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的内容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的内容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的内容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是研究中世纪欧洲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学科。

该学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封建制度: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组织以封建制度为主导。

封建制度是一种基于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生产的社会体系,农民承认领主的权威并提供劳动和农产品作为回报。

2. 领主与农民: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由领主和农民组成。

领主拥有土地和权力,并从农民那里获取农产品和劳动。

农民则在领主的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

3. 城市和商业:中世纪欧洲的城市逐渐兴起,成为经济和政治中心。

城市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贸易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变革。

4. 行会制度:行会是中世纪欧洲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组织。

行会具有组织和监管商业和手工业的职能,也提供了一种社会保障和互助制度。

5. 农业与农奴制度:中世纪欧洲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生产依赖于农民和农奴的劳动力,农奴是农业领主的附属劳动力,受其支配和剥削。

6. 宗教和教会: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受到宗教和教会的广泛影响。

教会在社会事务、教育和慈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通过对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世纪欧
洲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模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情况,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特点和变迁。

16世纪中叶起中西方的衰落与崛起

16世纪中叶起中西方的衰落与崛起

16世纪中叶起中西方的衰落与崛起刘小霞一、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当15、16世纪到来之际,当古老的中国向着中世纪作最后冲刺的时候,西方却迎头赶上,悄悄来到我们的身旁,同我们站到了同一水平线上。

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牢固结合,由于受自然环境和生产关系多方面的制约,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的方式与西欧有所区别。

在西欧国家,它们的畜牧业比较发达,是实行农牧结合,在欧洲领主制经济中,领主土地是使用农奴集体劳动的大型经营,农奴也在自己的小块份地上从事农业生产;而畜牧业则是在公用的草地上,休耕地和收割后的全部在农地上进行,手工业方面,除农奴家庭的纺织工业外,庄园内还有各种专业的工匠和公用磨房,冶坊以至面包炉等。

这里的庄园为整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并不是完全是在农业家庭内部,而是以庄园为整体,这就使西欧的手工业容易脱离农业而成为独立的部门,社会分工就会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社会生产越来越专门化,商品生产社会日益发展,到15、16世纪,欧洲一些大城市中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手工行业,并开始形成许多大规模的手工业中心,农业也开始出现了商品化倾向,出现了一此商品农业区,荷兰出产奶牛和奶制品,法国香槟地区和德国莱茵地区生产葡萄和葡萄酒。

社会分工这一发展,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倾向的出现,使西欧这全时期自然经济日渐走向解体,封建制度发生动摇。

而我国封建社会则是地主制经济。

这种形式除少量经营地主外,土地都是分租给佃户,形式一家一户的基本生产单位,即通常所说的小农业,小农经济。

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在我国也就成为完全以家庭为单位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

这种结合,随着封建农业生产集约化和经营规模的细小化以及人口日增,农民多于分居,像细胞分裂一样再生产和复制着自己,结合更加牢固,这就大大地限制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独立手工业的发展,对于封建剥削具有较大的负荷能力,同进,抑制了社会分工,对于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大的排斥力,这就起着巩固自然经济维护封建制度的作用。

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发展

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发展

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发展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社会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它们在城市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中世纪时期,城市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发展则进一步加速。

本文将分析这两个时期的城市发展,并探索它们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中世纪时期的城市发展在中世纪时期,欧洲城市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经济的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此时期欧洲经济出现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农民不再全年固定种植农作物,而是开始轮作制度,提高了农田的产出。

这种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了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动的增加。

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易的中心,各种手工业以及商品的流通也得到了发展。

其次,政治的变化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中世纪时期封建制度的分解以及腐败使得城市成为了权力的新集中地。

各地贵族和领主逐渐将自己的驻地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寻求更多的经济和政治机会。

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从未来之地演变成为了实权机构的所在地,这也促进了城市的商业和产业的繁荣。

此外,思想的变化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文化信仰和封建等级制度使得人们对知识和宗教的需求增加。

城市成为了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学院和学校的建立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以卢瓦尔河谷地区的城市为例,这里的大学和学院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成为了知识和艺术的中心。

然而,中世纪时期的城市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街道狭窄,住房紧缺,卫生条件差,这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潜力。

此外,城市也面临了贫富差距的问题,贫困的居民往往生活在贫民窟中,而富裕的商人和贵族则居住在城市中心。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首先,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得城市成为了文化、艺术和科学的中心。

各种学院和博物馆的建立以及大型艺术作品的创作,吸引了众多的文化爱好者。

城市的文化氛围因此变得更加浓厚。

西方经济学发展脉络

西方经济学发展脉络

西方经济学发展脉络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阶段和变革。

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经济问题的思考。

色诺芬在其著作《经济论》中,探讨了家庭管理和农业经济。

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对财富、分工等经济问题发表了看法。

到了中世纪,经院学派的学者们在宗教的框架内,对经济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但这一时期,宗教教义对经济思想的影响较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社会进入了重商主义时期。

重商主义强调金银财富的积累,主张通过贸易顺差来增加国家财富。

这一理论在当时的欧洲国家,尤其是在一些新兴的商业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7 世纪以后,古典经济学逐渐兴起。

亚当·斯密被誉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国富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强调了比较优势原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诞生为经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19 世纪 70 年代,边际革命的发生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

边际学派运用边际分析方法,研究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决策,强调了边际效用的重要性。

马歇尔在综合边际学派和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成为当时经济学的经典教材。

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和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在此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

二战后,西方经济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将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相结合,形成了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另一方面,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等新自由主义学派也纷纷兴起,对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和农民的劳力为基础,是一批贪婪的企 业家推动起来的。
三 中世纪的手工业
手工业是10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逐步发展 起来的。在此之前,手工业依附于农业,几乎不 存在独立的手工业者。但从9世纪开始,一些封建 庄园或修道院里,也有不少在各种作坊里主要从 事手工业劳动的农奴。这些人的生活部分依靠从 小块土地上收获的粮食,部分依靠他们的手工业 品。他们用手工业品向领主交租,也用他们自己 生产的产品换取粮食和其它一些生活必需品
技术:地力有耗竭的倾向,于是加大开垦荒地
播种面积: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扩展的余地不 大
各地农业生产差异很大 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是农奴,生存水平很低
农业技术的变化
耙犁耕作,使得文明向北移动。肥沃的热积 土开垦出来,重型轮式犁开始投入使用
牛拉犁代之以马拉犁。马的速度更快,力量 更持久
运输和通讯有了改进。农产品的供应范围更 大。在13世纪中叶,两轮交通工具被四轮车 取代
第二阶段(1180-1320年)
地主的态度有了新变化。地主们产生了营利的 观念。贵族集团
本来就关心营利,而企业家、贵族的管事和商 人对营利最为关心。这是一个处于农民与大地 主为一方和城市商人老板为一方的中介人物。 这个阶级的人在倡导经济趋势方面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
土地所有制的分配问题对农民影响很大。有少 数农民上升加入地主行列。领地大部分掌握在 教会和军事贵族手中。
10世纪开始,随着交换的发展和手工业技 术的进步,那些有熟练手艺的农奴越来越 不愿承受庄园对他们的束缚。他们借机逃 出庄园,在交通便利而又较为安全的地方 聚居起来生产。他们将手工业品卖给农村, 买进农村的粮食和原料。这样,独立的手 工业开始在城市及其附近发展起来,作为 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也不断成长起来
谷物三区轮作制使得农业生产力提高 农村开始结束隔离状态
分期
第一阶段(900-1180年)对教会馈赠土地 和财产的情况普遍存在,世俗贵族的财产 几乎侵蚀殆尽。
教会财产是这时期主要的研究对象。 大地主经济用一种间接管理方式。将土地
以块出租,以收取年租。
第二阶段(1180-1320年)
在这一阶段,城市经济的影响比上一阶段强烈。 城镇扩大了,城镇中大部分人口几乎全由农民 组成,进行简单的贸易,出现了畜牧业的兴盛, 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加速了农村经济的 发展。
了较多的自由农
第三阶段(1320-1440)
战争和疾病对农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基本特征:人口减少和由此引起的重新吸 收农村无产阶级使得封建领主失去了它已 经控制农村经济的地位——在西欧。在东 欧是相反的结果:贵族领地更加巩固,徭 役制度和依附关系更加沉重。在西欧,农 业有了如下进化:
大庄园在1300年后非常繁荣,但他们的利 润却非常狭窄。穷苦劳动者的减少引起粮
领主地产收入的减少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 展,但城市消费量限制了农村经济。粮食 价格不断下降。农民经济的税赋还很重。 农民受企业家、王公贵族、收税人剥削深 重。由于货币在农村奇缺,农村受到了牲 畜投机商人、高利贷者的盘剥。国家税收 也很重。从两次农民起义就可以看出,农 村重税延缓了农村生活标准的提高。
第二阶段(1180-1320年)
教会和军事贵族阶级中的许多成员从他们 的领地上迁移出去。有些人选择换地居住。 货币需求越来越急切。城市风尚影响。而 国家机构在发展,把不断加重的负担加在 他们身上。国王收回原来由他们行使司法 权和治安权,使得领主收入来源减少。他 们更加注重土地收益。
第二阶段(1180-1320年)
但农民的整体生活标准有所提高。农民在 数量上比以前少的多。14世纪末农民发现, 资本并未贬值,封建领主的控制大为放松,
而且还在继续放松之中。ຫໍສະໝຸດ 村手工纺织业 达到了顶点。1440年以后,在人口减少的地区,分散的复 兴迹象已经很明显了。人口数量又开始上 升。但1550年以前,农业扩张有明显进展的 地区为数极少。这次扩展以贵族的土地财
食价格的下跌而劳动力价格上升。地主利 润减少到几乎没有。14世纪租佃方式有了 很大进展。农庄租赁向小块土地发展。农 民家庭的数量有所增加。
由于战争的蹂躏和疾病的流行,地主对佃 户和农奴的控制大为放松。试图加强控制 反而引起农民外流。而这种外流有助于西 欧大部分地区奴役制的解体。农奴和佃户 的义务被减少,封建领主的收入大为减少。
农奴制有消失的征兆,可向领主交纳巨额货币赎 回“自由”,特许状,货币地租有了发展。
其后果主要有:
第二阶段(1180-1320年)
农村社会内部过去在经济上的团结衰落了, 家族集团的内聚力下降。
私人财富的流动性变得更大。 农民的一致性消失了。 农村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困难农民
发动了一些反叛、抢劫和掠夺。
经济条件全部有利于大农庄。人口压力使农产 品价格保持高昂,而工资水平一降再降。大庄 园的优势很多,甚至能控制耕种季节劳动的组 织,作物的轮种,公用地的管理,农具的质量 等均占有有利位置。
拓殖运动,农奴在经济上贫困而团结; 城市经济的影响开始出现,私人财富的流动性
更大;地主开始出现营利观念; 就所有制而言,逐渐出现了一个独立小农阶层; 大农庄在经济上处于有利的经济条件下;出现
因素
二 中世纪的农业
影响农业的重要因素
人口因素 马尔萨斯 技术发展状况 耕作制度 二圃 权力 贸易的逐步发展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唤醒了农民的营
利意识;扩大了对食物的需求;加速了农民的分化 国家地位和财政技术的加强,使得农村与城市差距加
大。
中世纪农业发展概况
农业经营单位:a : 家庭:农业经济的基本单位, 工作组织有父母子女和家庭佣人以及一些牲口组 成,一般是一片围起来的土地,有私有制以及领 主的土地。土地租赁世代相传。会使用短期帮工 和家仆。 B :村庄:无法请雇工的农民家庭与邻 居互相帮助完成季节性的劳作。C :庄园制
中世纪时期的西方经济
概况 中世纪时期的农业 中世纪时期的手工业 中世纪时期的技术发展 中世纪时期的商业和贸易 中世纪时期的经济思想
一:概况
农耕的经济 贸易相对缺乏 财政权力的相对集中 经济水平低下 社会分工水平很低,手工业者大多没有脱离农业 经济技术有了初步的发展 人口、军事技术和组织是影响中世纪经济的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