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李海燕
李海燕
三、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3.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地。 2、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体验中学习。
1、联系实际生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三、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法
教
法
引导发现法
合作交流法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材为主线
三、教学策略
折一折 围一围
学
法
自主探究法 画一画
剪一剪
三、教学策略
情 境 创 设 法
知 识 迁 移 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反复练习 强化重点 (1)是不是四边形; (2)对边是否平行且相等 ; (3)对角相等。
(三)反馈练习 巩固新知
2、给平行四边形画高,并量出它的高和底
充分动手操作
突破教学难点
(三)反馈练习 巩固新知
3、我是小法官 (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且相等。( )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 一个平行四 边形。( ) (3)平行四边行具有稳定性。( )
承上 启下
一、研读教材
课标要求
感 性 能认 力识 知的上 识提升 的升到 升 理 华 性 认
平 行 四 边 形 的 认 识
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掌握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理解平行 四边形的特性。
第一学段(一年级下册): 初步直观的认识平行四 边形。
二、目标定位
学情分析
已学知识 新授知识 后续学习
研读教材
以学定教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
市一小
李海燕
解说流程
研读教材 剖析教材
平 行 四 边 形 的 认 识
目标定位 确定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初中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海燕
3、仿照《石榴》或《海燕》,写一篇状物短文。(设计用意:作为课外作业布置。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写一篇状物的文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把学生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写作实践的能力。)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激情导入,课件导入,图片导入,分析题眼,质疑课题,实物观看等方式,课前搜集资料)
4、讨论归纳两种小燕子的异同点,明白得作者把海上小燕子“误认”是故乡小燕子的缘故。(设计用意:让学生熟悉到联想的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深切明白得文中小燕子的形象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即“乡愁”——完成教学目标一并冲破重点。)
初中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海燕》
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老实与信任》这篇课文,记叙“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警惕撞断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纸条,后来,两边通过电话使情形取得圆满解决,说明了老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一、说教材:
强调小大之辨,一方面强调人在熟悉上的大小区别,说明以小及大的困年,另一方面,也反映庄子熟悉世间事物时,并非能完全地“无己”,他是确信事物有不同的。文字间充满了对鲲鹏的酷爱和对蜩与学鸠的鄙夷
一、课前安排预习,通读全文,疏通字词。(设计用意:在课堂学习之前,初步感知文本,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而字词的把握和积存那么为文本的学习扫除大体障碍。)
二、简介写作背景和作者。(设计用意:帮忙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时刻和作者的大体情形,创设情境帮忙学生推测作者的写作用意。)
3、听读课文,明确文中描述的对象,找出表现其活动背景和表现它们各自的外形、飞翔和憩息状态的文句。(设计用意:这是“整体感知”部份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
数学案例 李海燕
数学教学案例:这个数是π吗?八角民族中学李海燕数学教材(七上)第三章复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请你任意想一个数,把这个数乘2后加8,然后除以4,再减去你所想的那个数的,我就可以知道你计算的得数是2,你相信吗?请与你的同学交流。
在课堂上,我分两步呈现这道题:老师:第一步,请你任意想一个数,把这个数乘2后加8,然后除以4,再减去你所想的那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学生1:2学生2:2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几位同学答案不是2的,经再次检查后,也得出正确的结论)。
老师:请同学再换一个数,结果是多少?这一次所有同学的结果为2.这时有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说“不论想的是什么数,结果均是2.”老师:教师适时地进行第二步,你能说明为什么吗?学生3:这个数用一个字母表示,那么把它乘2后加8就是,然后除以4就是,再减去你所想的那个数的就是,所以不管什么数代入最后结果都是2.老师:很好,我们的学生都完成的很好。
正在我和同学们沉浸在经过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之中时,冷不丁,一个同学大声地喊“不对,你们说得不对,这个数是π就不行了……”瞬间的寂静后,教室里炸开了锅:学生3:“任何数都可以,π当然行了。
”学生4: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的部分怎么没了呢?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为数不少原来很坚定认为结果是2的同学也开始怀疑。
争论从课上延续到课后,这引起了我的反思。
通过对当时的演算过程的查看,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起初起的数均为自然数,设这个数的字母也为,在学生对数的认知结构中,自然数是他们最熟悉的,对分数和负数就不那么“亲切”了,何况是尚未真正认识清楚的π呢?那么学生对π到底是怎样理解的呢?几天后,我又在练习中呈现了这样两道题(中间有意隔了几题)第一题:单项式234r π的系数是 ,第二题:单项式3232b a π 的系数是 ;第一道题的正确率超过90%,第二题的正确率则仅过了一半。
调查发现:学生看到第一道题,马上想到圆的面积公式,π是圆周率,是一个数;而第二道题很难有实际背景给学生联想,他们又把π看成 是一个字母。
定《春》说课稿
授课者:李海燕
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三单元就是以 反映自然世界内容为主的 单元,单元的教学目的是 引导学生品析精彩生动的 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 的诗化意境,培养学生的 审美想象和情感,激发学 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 愿望和热情。
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
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生动 形象,平易好懂,节奏明快,极富表现力 和感染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一的学生,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 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技 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重难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掌握课文写景方法。
2、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 和句 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朗读教学法 自主学习探究讨论教学法
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 发,对其采用看、读、想、写的方法指导。 看:看视频,从中激发美;读:读顺,读 流畅,读出感情;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 心设置的问题;写:通过本文的学习,鼓 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四、品读课文,感悟春情
1、本段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
2、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调动了哪些感官, 并找出其例句。 3、圈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且说明其原因。
(在第三小点的练习中,我先要求学生们仔细阅读《初 中补充教材》P64,大概掌握赏析句子的方法,并且在 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和强调。)
一、情境导入,感受春的气息
播放有关春的图片
二、听读课文、理清思路、感知画面
课文对春天的描写分几个步骤?
2023年海燕说课稿_2
2023年海燕说课稿2023年海燕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海燕》。
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程和说反思五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作用:高尔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
它被编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是本单元意蕴最丰富、音韵最铿锵、写法最典范的一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朗读能力、写作技巧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__特点,我把__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和能力目标:把握作品艺术形象及主题;学习__使用的典型写作手法;培养朗读及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分析海燕的形象;品析用词的准确性;训练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海燕的战斗精神,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__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文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学习__典型的写作技巧。
2、难点:象征手法的运用;结合实际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四)学情分析本人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后,已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但对于像__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诗,学习时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
好在我班大部分学生已养成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因此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读多思,重视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多运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__的内涵。
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9海燕教学设计 教案 说课
感受海燕的学习氛围。
生: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本文的文体是:散文诗。这种文体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这篇作品选自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叫《海燕之歌》。
生:列宁称该文的
作者为“无产阶级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小市民》。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问题最佳
解决方案
展示交流
1.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回顾海燕的形象?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赏析。
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
赏析: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生1:从文中“在
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一句我感悟到这是高傲的勇敢的海燕。
生2:从文中“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一句中,我感悟到这是敏感的海燕。
生3:我还感悟到这是渴望暴风雨的海燕。因为在暴风雨来临时其他海鸟纷纷逃窜,只有它高傲地飞翔。
师提示:赏析“海燕”的形象可从描写的角度和所用修辞的作用来考虑:
描写角度:
A、正面描写:形、声、色、动作、叫声
B、侧面烘托:乌云
C、对比、反衬:写海鸥、海鸭、企鹅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海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2)
一、学习目标:1、熟练的朗读课文;2、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环境描写的作用)3、品味语言,理解海燕的形象,体悟海燕的豪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语言,理解海燕的形象,体悟海燕的豪情。
三、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熟练的朗诵课文(每个小组选一部分能进行表演朗诵);2、在文中划出描写海燕活动环境(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把它抄下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找出文中直接描写海燕的段落。
勾画出文中直接描写海燕的句子并把它抄下来,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抓住修辞手法和重点词语分析。
直接描写海燕的段落:直接描写海燕的句子:修辞手法分析:重点词语分析:其他句子分析:4、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上面的问题后,写一写你对海燕这个形象的理解。
(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5、你从海燕的身上能学到什么?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写下你的感受。
6、你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把它写下来。
(二)、课堂研习:1、导入新课。
(1分钟)(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的时候,它却高声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引出课题))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说一说“海燕”:假如在海燕之前填上一个修饰语,你会填什么呢?(6分钟)这是的海燕。
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高傲3、分析品味海燕的形象:(1)、读一读,感受环境:(5分钟)①在文中划出海燕活动的环境(自然环境)的句子。
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7—8节,12-13节②文中写的海上景象有什么变化?写海燕为什么要写环境?在暴风雨到来前,周围的环境怎样?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苍茫”描写大海磅礴的气势;“卷集”描写乌云翻滚聚拢的情景。
说明一场暴风雨正在孕育。
7—8节,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明确: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
……波浪还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问:这一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先用“越……越……”紧缩句,描写暴风雨逼近情景。
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说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说课教案一、教材的把握(一)《海燕》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1、形象美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那闪电般黑色的身影,那箭一般高傲飞翔的雄姿,那充满自信的叫喊,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勇敢之美.2、语言美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语言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 .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分析海燕的形象,应从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两方面来理解,但不宜过细.难点在对象征手法的领会.要引导学生从作品整体和主要方面去领会象征意义,不纠缠细节,不过分渲染,以免牵强附会.二、教法、学法的选择语文课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形象的感染手段.学生受感染的过程一般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据作者所提供的全部艺术细节,在自己的头脑里初步再现作品的境界,把握其中的主要形象,并在思想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第二阶段是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作者曾经感受过的生活,据此,再逐步深入领会作者怎样按照自己的写作方式把他的感受凝聚成作品中的形象.到这一步,也只有到这一步,学生才能接受作者美学观的影响,变作者的追求为自己的追求.历来的教学经验证明:形象的感染是深入理解的基础,也是学生从作品中获取审美感的必经途径.教《海燕》这篇作品,尤其离不开形象的感染.《海燕》写于1901年,正是俄国第一次革命(1905年革命)的前夜.它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和乐观战斗的精神,号召人民群众跟沙皇专制制度进行决战.由于高度集中地表现了当时俄国革命群众的斗争要求,这首诗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者高尔基也因此被誉为“俄国革命的海燕”和“反抗的群众的天才表现者”.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这篇作品的主题,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是,使学生真正进入作品中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的形象,进而体会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渗透着的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这就意味着必须有效地利用形象感染的手段.以《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基于上面的简要分析,这篇课文拟用“诵读法”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抓住朗读这个环节,使学生体会散文诗的节奏、韵律感,体会课文描写的情境、氛围.但这里说的诵读法,不是叫学生一味地死读课文,而是按照“朗读——理解——朗读”这一辩证公式,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作品的愿望,又通过朗读理解作品中形象的意义,体会语言的美感,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具体地说,就是用朗读作为纽带,把时代背景的介绍、词语的理解、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情感表达等教学环节联结在一起,以声音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积极地活动起来.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始终是给学生的独立领会作品创造条件,并启发学生怎样去领会作品,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他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学生对作品的完整认识,而不是某些空洞的条文.至于学生能流畅地诵读全文,则是上述工作的必然结果.这样的诵读法,跟死记硬背方法是有本质区别的.(二)教师的角色选择我力求做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给学生的独立领会作品创造条件,并启发学生怎样去领会作品,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我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学生对作品的完整认识,而不是某些空洞的条文.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三)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节课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三、教学环节设计说明1、导入:我与学生是初次见面,因此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导入新课,力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引导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2、诵读理解作品中的形象意义.(1)听读——以朗读引起学生朗读理解作品的愿望,以声音形象感染学生, 初步的整体理解海燕的形象,感受全文情感.(2)简要交流听读的感受.——合作交流,培养整体感悟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学生自由读.方法:自己放声朗读.读的过程中讨论给“海燕”加一个副标题,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用拟副标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在课文原题目的基础上,给文章再加上一个切合内容的副标题,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不认真读原文不行,对原文没有一定的理解不行,不理解原题目也不行.因此,拟副标题利于打开学生阅读的思路.当学生拟出一个切合要求的副标题的时候,其实对课文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深度.(4)交流自由读的收获.边交流讨论,边图文结合指导朗读,品读全文,通过朗读加深理解.通过朗读,以加深对作品中的形象象征意义的理解.但我以为没有必要每讲一个细节都要说它象征什么,这种“索隐”式的讲法对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其实并无好处.应体现一种整体理解感悟的过程.通过朗读练习,引导学生结合作品中具体的语言来品析形象,学习联系时代背景与把握作品具体形象特征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体现方法的指导.海燕、暴风雨、大海的象征意义是让学生明确的重点;其他事物的象征内容,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师适当给予讲解.讨论这些事物的象征内容,也结合朗读进行,读读议议,做些比较,利于学生对象征内容的认识.3、情感迁移.——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勇敢、乐观的挑战生活.四、课后反思。
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发表时间:2014-08-12T17:04:19.763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5月总第153期供稿作者:李海燕[导读] 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 从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兴趣,人人参与,生生互动,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体现数学课的高效李海燕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任各庄中学064012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的主要来源,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既没有现成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结合实际的教学生活,我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价值,产生学数学的意识数学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随时渗透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例如:许多学生都喜欢购物,当我们谈到购物时可以结合商家们打出的各种促销方式,让学生判断同一种商品在哪家商场更优惠。
再如当我们选拔学生入团时可以结合统计和概率知识进行考核(由考核小组结合入团申请、学习成绩、才艺表演,按照2∶2∶1产生优秀学生10人),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二、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1.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
传统的备课注重教材知识的突破,新课标要求下的备课既要备知识(知识前后的衔接,对本节知识的目标、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等)又要备学生(与本节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等)。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设计探究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说课稿)
卫民中学李海燕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2、抓住题目已知条件的特点,综合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灵活选用解析式代入求解
(二)重点难点:能根据题目已知条件或图像灵活选用三种形式代入求出函数解析式
(三)教学过程 :21.2 ( 3)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教学活动 :(每一个活动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互助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主)
活动1【导入】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评价学生的认真度、参与度、个人展示的准确度)从学生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对八年级的一次函数的掌握情况,从而设计学习二次函数时如何复习一下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
在我们学习二次函数之前,我们学习过哪些函数?(先给2分钟独立思考时间再个人展示)这些函数的解析式是?(学生回答)
我们在前面刚刚学习了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有哪些?(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评价快、准的优秀个人)
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如:一直线经过(2,3)和(-4,5)两点,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学生独做,教师说评价内容,学生抢答)
今天,我们类比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同样采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书写课题并做一小结)
活动2:学生个人展示例题讲解
先让学习自主学习例题,教与它们如何看题和审题。
(评价坐姿、谁能又快又准地把握题意并运用相应知识点解题)
1、通过A层同学对例题的讲解,学生熟悉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例1、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三点,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例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与轴交点为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例3、已知抛物线与轴交于并经过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通过学生们对三个典型例题的自学和交流讨论,师引导他们自行总结什么样的条件就对应设什么样的二次函数关系式)
活动3【活动】学生活动(这个环节是在前面自学、交流讨论以及个人展示的基础上,师设计的同步检测习题加以巩固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主要是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易犯的错误2、通过做题使学生能够灵活的选择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来求解析式。
根据下列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经过原点,且过点(2,8)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是(-1,-2)并且过点(1,10)
3、已知抛物线过三点(0,-2)(1,0)(2,3)
2、学生活动:(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答案并归纳总结方法)
活动4【测试】实际问题
有一个抛物线形的立交桥拱,这个桥拱的最大高度为16m,跨度为40m.现把它的图形放在合适的坐标系里,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活动5【作业】家庭作业
课本P15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