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报告】中国资本市场ESG发展2019年度总结报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019年上半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报告

2019年上半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报告——绿色债券发行增长迅速多因素驱动绿色债券市场日趋完善2019年7月8日2019年上半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报告——绿色债券发行增长迅速多因素驱动绿色债券市场日趋完善自2016年以来,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持续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事业发展迅速,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领域,受到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广泛关注。
2019年上半年国内绿色债券激励政策频出,市场规模显著增长,绿色债券类型更加丰富,资金用途更加灵活,绿色项目标准正在逐步统一。
展望下半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望持续增加,制度标准体系日趋完善,绿色债券年度发行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一、2019年上半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回顾2019年上半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增长迅速,共发行绿色债券84期,发行规模1316亿元,较2018年同期水平(48期,523亿元)呈现大幅度增长,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的增幅分别为75%和52%。
2019年绿色债券品种更加多元化,新增地方政府绿色市政专项债。
西部多地首发绿色债券,发行地区进一步扩大。
2019年绿色债券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占债券市场1总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的比例分别为1.32%和1.65%,较2018年同期水平(发行期数占比0.9%,发行规模占比0.78%)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可见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未来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2019年上半年我国新发绿色债券市场呈现如下特征:1. 整体发行情况涨势明显,绿色公司债发行规模跃居首位整体而言,2019年上半年各券种的发行规模均高于2018年同期水平。
2019年新发行绿色债券较2018年同期情况相比,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2019年上半年打破了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屡居榜首的情况,绿色公司1 包括金融债(政策性银行债、商业银行债和其他金融机构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可转债、可交换债、定向工具。
区域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ESG表现能力的影响研究

区域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ESG表现能力的影响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二、理论基础 (5)2.1 绿色金融定义及发展 (7)2.2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8)2.3 ESG投资理念 (9)三、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10)3.1 区域绿色金融政策梳理 (11)3.2 区域绿色金融市场概况 (13)3.3 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与企业ESG表现能力关系探讨 (14)四、实证研究 (16)4.1 研究设计 (17)4.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18)4.3 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 (19)五、案例分析 (20)5.1 典型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介绍 (22)5.2 案例分析 (23)六、政策建议 (24)6.1 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26)6.2 提升市场透明度与信息共享 (27)6.3 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 (28)七、结论与展望 (29)7.1 研究结论概述 (30)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1)一、内容概览本文旨在探讨区域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ESG表现能力的影响。
随着全球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色金融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首先将对绿色金融的基本理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将详细介绍企业ESG表现能力的内涵,包括环境绩效、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
绿色金融政策与法规的影响:分析区域绿色金融政策、法规的出台如何引导企业加强ESG管理,并提升其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
绿色金融产品的应用:探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如何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实施绿色生产、技术创新,从而提高ESG绩效。
绿色金融市场的推动作用:分析绿色金融市场如何通过对绿色产业的投资,促进企业绿色发展,进而提升企业ESG表现能力。
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与企业策略调整:探讨在绿色金融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如何调整自身策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方式,提高ESG表现。
中财信2019年经营成果报告

中财信2019年经营成果报告一、实现利润分析1、利润总额2019年实现利润为402.63万元,与2018年的334.57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20.34%。
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企业盈利基础比较可靠。
2、营业利润2019年营业利润为403.23万元,与2018年的151.87万元相比成倍增长,增长1.66倍。
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营业利润增加:营业收入增加373.94万元,财务费用减少12.59万元,管理费用减少72.47万元,共计增加459.01万元;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营业利润减少:营业成本增加40.89万元,销售费用增加15.53万元,资产减值损失增加7.06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1.32万元,共计减少64.8万元。
增加项与减少项相抵,使营业利润增长394.2万元。
3、投资收益4、营业外利润2019年营业外利润为负0.6万元,与2018年的182.69万元相比,2019年出现亏损,亏损0.6万元。
5、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从营业收入和成本的变化情况来看,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2,149.36万元,比2018年的1,775.42万元增长21.06%,营业成本为765.89万元,比2018年的725.01万元增加5.64%,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时增长,但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大于营业成本,表明企业经营业务盈利能力提高。
实现利润增减变化表项目名称2019年2018年2017年数值增长率(%) 数值增长率(%) 数值增长率(%)营业收入2,149.36 21.06 1,775.42 -4.07 1,850.65 0 实现利润402.63 20.34 334.57 193.99 -355.95 0 营业利润403.23 165.5 151.87 139.34 -386.07 0 投资收益0 0 0 0 0 0 营业外利润-0.6 -100.33 182.69 506.51 30.12 0二、成本费用分析1、成本构成情况。
国内外绿色金融课程体系对比研究

国内外绿色金融课程体系对比研究作者:林绿武丽蓉刘慧来源:《大学教育》2022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绿色金融蓬勃发展,业务实践和学术研究都有了长足进步,而国内各大高校绿色金融相关课程匮乏,绿色金融人才教育任重道远。
我国亟须加强绿色金融人才建设,培养既掌握金融、经济政策和技术工具,又了解环境、气候变化、生态领域等相关政策和技术工具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高校和国际组织开设的绿色金融课程,对比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探索绿色金融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绿色金融;课程体系;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5-0142-04绿色金融旨在把潜在的环境影响纳入到金融部门的投融资决策过程中,有效引导资本向绿色、环保行业聚集,同时引导金融部门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风险问题的挑战[1]。
绿色金融涉及金融学、经济学、气候变化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交叉领域[2],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时效性。
我国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教学与实践近年来有长足进步,但也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和实践探索等难题,亟须一批既掌握金融、经济政策和技术工具又了解环境、气候变化、生态领域等相关政策和方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国家战略和全球共识,然而我国目前绿色金融的理论、方法尚未成熟,绿色金融人才匮乏,相关课程在金融类专业鲜有设置,金融专业人士对绿色发展、环保和气候变化的系统知识较为欠缺[3-4]。
这些不足制约了我国绿色金融的研究和实践。
面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绿色金融教育、课程体系,对国内外高校中的绿色金融相关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侧重点等做详细解读、对比,探讨绿色金融教育的优化发展方向。
一、国内外绿色金融课程对比绿色金融又称环境金融,是可持续金融的组成部分[5]。
本文以环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气候变化金融(Climate Change Finance)、碳金融(Carbon Finance)等关键词进行搜索,重点查找各高校的商学院、金融学院或金融系、经济学院(或经济系)的网站。
企业ESG表现影响分析:基于企业价值、融资成本与财务绩效的文献综述

企业ESG表现影响分析:基于企业价值、融资成本与财务绩效的文献综述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5)1.3 研究方法及数据 (5)2. ESG概念及评价 (6)2.1 ESG概念体系 (7)2.2 ESG评价指标体系 (9)2.2.1 企业价值视角的ESG指标 (10)2.2.2 融资成本视角的ESG指标 (11)2.2.3 财务绩效视角的ESG指标 (12)2.3 ESG评价方法 (13)3. ESG表现与企业价值 (15)3.1 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16)3.1.1 理论框架分析 (18)3.1.2 案例研究及实证分析 (19)3.2 不同ESG维度与企业价值关系 (21)3.3 影响ESG表现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因素 (22)4. ESG表现与融资成本 (24)4.1 ESG表现对融资成本的影响 (25)4.1.1 理论框架分析 (27)4.1.2 案例研究及实证分析 (28)4.2 不同ESG维度与融资成本关系 (30)4.3 影响ESG表现与融资成本关系的因素 (31)5. ESG表现与财务绩效 (32)5.1 ESG表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33)5.1.1 理论框架分析 (35)5.1.2 案例研究及实证分析 (36)5.2 不同ESG维度与财务绩效关系 (38)5.3 影响ESG表现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因素 (40)6. 结论及展望 (41)6.1 研究结论 (42)6.2 未来研究方向 (44)1. 内容概要企业社会责任(ESG)在现代商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范围广泛涵盖了环境(E)可持续性、社会(S)责任以及公司治理(G)等多方面因素。
一个企业的ESG业绩直接关联到其价值创造能力、融资成本及财务绩效的关键指标。
本文献综述旨在深入探讨ESG绩效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分析首先聚焦于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如何解读ESG表现,以及这种解读如何影响企业的品牌价值、市场估值和投资吸引力。
我国商业银行ESG信息披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文章选取了进入深证100、上证50以及被纳入MSCI的20家上市商业银行,根据样本银行2006—2022年度披露ESG性质报告的相关情况,对其披露动因进行分析。
然后通过对20家案例银行的分析,探究五大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ESG信息披露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披露动因方面,既有来自外部制度环境的压力,也有银行对外形象管理的需要、对信誉价值的重视以及经营业绩的驱动等内部动因。
在影响因素方面,证券交易所要求、第三方审计这两种外部影响因素对案例银行ESG信息披露水平影响较显著。
内部影响因素中,银行规模、盈利能力、财务风险对案例银行ESG信息披露水平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
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ESG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ESG信息披露;上市商业银行;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75;F83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陆续发布了有关企业ESG信息披露的政策、法规。
其中,金融行业ESG信息披露面临严格的监管要求。
在中国金融行业中,银行业的ESG信息披露工作起步较早且发展较快。
近10年来,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证券交易所等机构陆续出台多项指引文件,大力推动上市金融公司进行ESG信息披露,引导上市金融公司管理其在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社会造成的影响,并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在企业ESG信息披露动因方面,现有文献基于环境、社会、治理中的单项研究,认为主要是企业面临的外部压力和企业为了经营业绩的自愿披露,但非所有社会责任信息都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正面影响。
在企业ESG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方面,国内外学者从企业的内部特征与外部环境出发,主要基于公司规模、财务表现、董事会规模、行业性质、媒体关注、交易所要求等因素去关注。
在企业ESG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方面,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认为ESG信息披露会带来正向经济后果的占多数。
在我国港交所未要求企业强制披露ESG信息之前,学者们研究的对象都是自愿披露ESG报告的企业,随着港交所提出“强制披露”和“不遵守就解释”要求,当前国内披露ESG报告的企业分为应规披露和自愿披露。
210985844_ESG_投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ESG 投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文/李胡扬ESG 概念最早起源于伦理投资和责任投资,自2004年联合国首次正式提出该概念已近二十年,ESG 投资理念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ESG 投资规模已将近40万亿美元,其平均投资组合占比已达33%。
换言之,全球投资人每投资一元,其中0.33元就落在ESG 资产上(邱慈观,2021)。
4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引导行业总结ESG 投资规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践行责任投资理念。
证监会在此后下发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中,将ESG 产品列入鼓励基金管理人开发的创新产品类别。
随着高质量发展战略、“双碳”目标的提出,ESG 投资理念在国内资本市场逐渐被关注和认可。
目前国内外针对ESG 的研究主要停留在ESG 与市场绩效、企业价值的关系以及ESG 信息披露等方面,但对ESG 投资的研究和分析较少。
一、ESG 投资内涵与优势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作为一种投资理念,结合了责任投资、影响力投资、社会责任、绿色金融随着高质量发展战略、“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ESG 投资成为重要的投资策略之一,为金融机构在投资项目筛选、投资产品和服务设计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ESG 资管市场处于规模较小但增速较快的初级阶段,在政策引导、监管发力、公司发展需求等诸多因素推动下,未来ESG 资管市场有较大发展空间,追求长期可持续回报的资本,提前布局ESG 投资成为大势所趋。
等概念,将投资决策和关注要素从传统财务绩效,扩展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强调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短期利益与中长期利益的平衡。
ESG 投资指在投资实践中融入ESG 理念,在传统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E、S、G 三个维度判断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挖掘既提升股东价值又创造社会价值、成长能力稳定的投资标的。
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成立,提出将ESG 问题纳入到投资分析和决策之中。
2019年度绿色债券运行报告

2019年度绿色债券运行报告——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环境不断完善,绿色债券发行量大幅增长2020年3月16日2019年度绿色债券运行报告——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环境不断完善,绿色债券发行量大幅增长联合资信联合评级债市研究部董欣焱刘晓光林青2019年,国际绿色债券发行量较上年大幅增加,参与主体继续扩大,新发绿色债券共涉及5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8个为新增国家,美国、中国和法国仍然在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排名前三。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稳步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发行期数、发行家数和发行规模较上年均大幅增加;绿色债券期限以3年和5年期债券为主,AAA级集中度有所上升;国有企业仍是绿色债券的主要发行人;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清洁交通、清洁能源和污染防治领域。
展望2020年,国际绿色债券发行量有望稳步增长,国内绿色债券市场也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2019年国际绿色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2019年,国际绿色债券发行量延续了2013年以来的增长趋势。
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的统计,2019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期数为1788期,发行规模达到2577亿美元(约1.80万亿人民币),创下新的全球记录,发行规模较上年(1706亿美元)增长51.06%,与2018年5.24%的同比增幅相比,发行增速明显加快,主要由于2019年欧洲市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74.00%。
图1 2012~2019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资料来源:Climate Bonds Initiative2019年,国际绿色债券共涉及发行人(含ABS)496家,涵盖多边开发银行、主权国家、地方政府、政府支持机构、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等多种类型,绿色债券发行人家数较上年增长55.00%,其中250家为新增发行人,绿色债券的参与主体不断扩张。
分发行人类型来看,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越金融机构绿色债券排在第一位,共发行593亿美元,是上年(295亿美元)2倍多,占全球年度总发行规模的23%,高于2018年的17%。
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分析

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分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绿色金融概述 (5)2.1 绿色金融定义及发展历程 (5)2.2 绿色金融的主要特点与优势 (6)三、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分析 (7)3.1 绿色金融通过资本导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8)3.1.1 提高绿色产业投资比例 (9)3.1.2 引导资金流向低碳环保产业 (11)3.2 绿色金融通过风险防范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2)3.2.1 降低绿色产业投资风险 (13)3.2.2 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14)3.3 绿色金融通过创新推动产业形态变革 (16)3.3.1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17)3.3.2 促进绿色产业链整合 (18)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 (19)4.1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21)4.2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五、政策建议与展望 (23)5.1 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24)5.2 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25)5.3 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交流 (26)六、结论 (28)6.1 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发展的积极影响 (29)6.2 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30)一、内容综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金融在推动产业结构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绿色金融通过引导资本投向环保、低碳、高效的项目,促进了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对传统的产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绿色金融通过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投资方向和风险评估手段,引导资本向绿色产业流动,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绿色金融鼓励并支持绿色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如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绿色建筑等领域,这些新兴产业在得到金融支持后得以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绿色金融通过抑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融资,限制了这些产业的盲目扩张,从而引导产业结构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国esg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

中国ESG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1)发展历程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提出希望金融机构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纳入决策过程。
200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ESG投资概念,提倡在投资中关注环境、社会、治理问题。
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发布,对ESG概念发展和领域设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年,高盛集团发布ESG研究报告,将“环境、社会、治理”概念整合到一起,标志ESG概念正式形成。
此后,国际组织、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不断深化ESG概念,并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ESG理念。
国内ESG 发展较晚,但ESG中“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等核心理念与我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2018年6月起,A股正式被纳入明晟(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明晟(MSCI)全球指数。
为此,明晟(MSCI)公司需对所有纳入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ESG研究和评级,不符合标准的公司将会被剔除。
此举推动了国内各大机构与上市公司对ESG的研究探索,相关政策与监管文件亦陆续推出。
新冠疫情爆发后,ESG的重要性再次提升,ESG资产管理规模呈现加快扩张态势。
据中证指数公司统计,截至2020 年全球融入ESG理念的投资规模已将近40万亿美元,占全球整个资产管理规模30%左右。
彭博预测,到2025年全球ESG资产管理规模有望超过53万亿美元,占预计总资产管理规模(140.5万亿美元)的三分之一以上。
根据明晟(MSCI)在2021年发布的《全球机构投资者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表示计划在2021年底增加ESG投资;79%的受访者表示有时或经常使用气候相关数据来管理风险;关于未来3-5年的投资趋势,62%的受访者提及ESG。
该调查表明ESG投资将成未来投资领域重要趋势。
(2)发展现状1.ESG评级尚未形成统一标准ESG评级机构有多种,有商业机构、非政府机构(如环保组织)等。
中金环境2019年财务分析结论报告

中金环境2019年财务分析综合报告中金环境2019年财务分析综合报告一、实现利润分析2019年实现利润为9,951.58万元,与2018年的53,654.38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81.45%。
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企业盈利基础比较可靠。
在营业收入下降的同时利润大幅度下降,经营业务开展得很不理想。
二、成本费用分析2019年营业成本为253,674.56万元,与2018年的268,018.34万元相比有所下降,下降5.35%。
2019年销售费用为41,472.75万元,与2018年的40,867.21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1.48%。
2019年尽管企业销售费用有所增长,但营业收入却有所下降,表明企业销售活动开展得不太理想。
2019年管理费用为34,116.73万元,与2018年的32,264.47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5.74%。
2019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33%,与2018年的7.4%相比有所提高,提高0.94个百分点。
而企业的营业利润却有所下降,企业管理费用增长并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应当关注支出的合理性。
2019年财务费用为11,529.97万元,与2018年的12,180.3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5.34%。
三、资产结构分析从流动资产与收入变化情况来看,流动资产增长的同时收入却在下降,资产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与2018年相比,资产结构趋于恶化。
四、偿债能力分析从支付能力来看,中金环境2019年是有现金支付能力的。
从企业当期资本结构、借款利率和盈利水平三者的关系来看,企业增加负债不会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相反会降低企业现在的盈利水平。
五、盈利能力分析中金环境2019年的营业利润率为2.54%,总资产报酬率为2.13%,净内部资料,妥善保管第1 页共3 页。
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中国国有企业ESG 建设现状与展望

056面对滞后的ESG 发展和较高合规要求的矛盾,以及其他方向的考验,国有企业需要采取有力行动。
短期的风险克服同时意味着长期的ESG 发展前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中国国有企业ESG 建设现状与展望对国有企业而言,相比私人企业,其特殊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将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因而,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应单纯追求利润,而需要考虑国家战略与社会利益。
这要求企业在具体运营方针上适当地处理二者的关系,对各利益相关方皆负责,并受到强有力的监管与严格的评价。
国有企业ESG 建设现状企业加强对ESG 的重视,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实现和保持健康科学的经济发展,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9年11月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在“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发布的《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透露,目前80%的中央企业成立了社会责任领导机构,97%的中央企业成立了社会责任主管部门,58%的中央企业制定了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以及60%的中央企业对社会责任工作进行了考核。
几十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考核方法与评价体系的设立和进化,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逐渐受到特殊关注,而具有中国本土化和国有企业的特色也在不断融入ESG 信息披露规范和相应的评估机制中。
国有企业ESG发展要求2019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关意见》。
《意见》着力于引导和推动中央企业强化创新驱动、优化布局结构、稳健开展国际化经营、防范重大风险、创新体制机制,以实现提高发展质量、改善发展效益、优化发展结构的目标,并在落实方面构建了相关监测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
之后,同月开始施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根据行业分类实施了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如对节能环保型企业,重点考核能耗、污染排放等指标;对公益类企业,重点考核与服务社会相关的产品服务质量、成本控制等指标;对追求科技进步的企业,重点考核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等指标,要求各行业企业从战略地位出发,关注在财务与非财务方面的综合效益。
二零一九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二零一九年已接近尾声。
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机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此,我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工作回顾1. 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二零一九年,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速达到6.1%,实现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创新驱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动能不断壮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 改革开放(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2)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3)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3. 社会事业(1)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2)医疗:深化医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看病负担。
(3)养老: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4. 生态环境(1)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污染防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节能减排: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民生保障(1)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
(2)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3)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
三、工作亮点1. 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 推进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轻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3. 打好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脱贫取得决定性进展。
4.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维护国家安全。
5. 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四、存在问题1.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些企业经营困难。
2. 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一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
企业ESG表现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企业ESG表现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文献综述 (6)2. 企业ESG表现概述 (7)2.1 ESG的概念与重要性 (8)2.2 ESG表现的标准与评价方法 (9)2.3 ESG表现与公司治理 (10)3. 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概述 (12)3.1 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14)3.2 营运资金管理的关键因素 (15)3.3 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评价指标 (16)4. 企业ESG表现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关系 (17)4.1 企业ESG表现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 (19)4.2 营运资金管理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 (20)4.3 两者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21)5. 案例分析 (22)5.1 典型案例介绍 (24)5.2 ESG表现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关联分析 (25)5.3 案例总结与启示 (26)6. 对策与建议 (28)6.1 提升企业ESG表现的策略 (29)6.2 优化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 (31)6.3 企业如何在ESG与营运资金管理之间取得平衡 (32)7. 结论与讨论 (33)7.1 研究主要发现 (35)7.2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36)7.3 对实践者的启示 (37)1. 内容描述本段落旨在探讨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我们将首先界定ESG的概念,包括企业对环境的责任感、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以及对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我们深入分析这些标准如何影响企业的运营质量、财务稳定性和长期可持续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引入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概念,强调资金流动、成本控制和资金使用之间和谐的重要性。
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够确保企业资本的有效循环,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本段落进一步探索ESG标准如何具体体现在营运资金管理中:例如,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的采购、生产、物流决策,社会因素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中体现,而治理结构如何决定关于资本结构、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