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元代初期著名大戏剧家

马致远:元代初期著名大戏剧家
马致远:元代初期著名大戏剧家

精心整理

马致远:元代初期着名大戏剧家

马致远:元代初期着名大戏剧家

来源:名人资料网作者:名人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初期杂剧作家,人称曲状元、马神仙,河北东光人。与关汉卿,白仁甫,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大约是生于宋理宗宝佑四年,卒年

生平

中仙、风月主的浪漫生活,不再担任官职。晚年更以林间友、尘外客的闲适生活为主,卒年约在元英宗至治元年以后,年寿在七十岁左右。马致远是个享有盛名的戏曲家。在散曲上的成就,为元代之冠。明代贾仲明称他为曲状元。元代周德清以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更为推崇他为宜列群英之上。他的杂剧以《汉宫秋》最有影响。

散曲

马致远散曲后人辑为《东篱乐府》。

喧扰的红尘漩涡。马致远散曲风格以豪放为主,也有闲适恬静,清丽细密的作品,和幽默而辛辣的讽刺,能就各种题材表现不同的风格。然写情也很特长,既深刻又含蓄;既庄重又蕴藉。郑振铎云他还长于写恋情,却又是那样刻骨镂肤的深刻。

杂剧

马致远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盛誉,剧中曲子在艺术上有非常高的成就,作曲作白,喜欢引书用典,部份作品精神脱离现实,宣扬宗教迷信思想,流露出读书人的失意与愤慨。

之祖。

子》、

福碑》

评价

您的好友,一起分享!收藏!

马致远

马致远散曲的艺术成就 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乐府或词,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的一种配乐的长短句,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以尖新生动,说尽道透为尚,追求诙谐的韵味。其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内容通俗,形式自由,是古代韵文史上的最后一种形式。元散曲家们将市井中生动泼辣的语言提炼筛选出来并将其与传统诗词中有生命的语言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系统,然后按照自然、直率、朴实的原则,用这种语言系统去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态度,去表现自己的幽默、诙谐与机智。马致远在元代前期散曲家中,颇负盛名。而作为元散曲作家杰出代表的马致远,其散曲的艺术成就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马致远的散曲内容十分丰富。以一种虚无的眼光看待历史兴亡,感慨浮生若梦,是他写得较多也最引人关注的主题。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对世事极为关注,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现实一次次的把他的报国之志拒之门外。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漂泊生涯之后,马致远开始寻找另一条出路,归隐山林之中,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总的来说,马致远散曲的题材内容大致分为叹世归隐、咏史、爱情、纪行四类。 叹世是元代知识分子心灵苦闷的真实写照,而归隐则是他们为自己寻找的解脱之路。受儒家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当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时,便希望自己能在政治社会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马致远也有这样的报国之志,但元代当时那种九儒十丐的现实却不允许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想在政治中一展身手,但是统治者们对文人的压迫只能让他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身份显赫的人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他无力抗争,最终除了无奈的接受和消极的反抗别无选择。“空岩外,老了栋梁材!”一个“空”,一个“老”,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悲愤与慨叹,但又无能为力,只能用一丝哀叹来化解忧思。“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纵有司马相如之才,又有谁人赏识?空有报国之志但却不被人理解,想在社会洪流中一展身手但却没有途径。理想与现实遥不可及,对人生充满的只是失意后的悲凉。理想被现实彻底粉碎后,马致远选择了归隐,“切向江头做钓翁”、“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作者一方面写归隐情趣,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自己人生失意的感伤。 借咏叹历史讽喻现实,以古讽今,是我国咏史题材的一个突出特点。马致远所生活的年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最复杂、最尖锐的时代,在蒙古统治者的统治下,汉族文人处处受到压制。但他们内心那种愤慨又不能随意宣泄,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出现了不少元代作家把现实生活投射到了历史事实或者人物身上,采用咏史的形式来讽刺今世,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揭露统治者的的荒淫误国,表露作者愤懑情怀。马致远的咏史散曲《马嵬坡》中写到“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历史故事为题材,写唐明皇的贪色荒淫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国家祸乱。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从而把矛头指向当朝的统治者,揭露统治者的贪色荒淫、昏庸误国。 元人散曲多写男女情爱,而马致远的情词清新脱俗,意境隽永,韵味无穷。他笔下的女子形象多姿多彩:有的不拘礼法,有的一往情深;有的相思成疾,有的郁郁寡欢。马致远写情既淋漓尽致,又委婉曲致。他细致生动的描写女子相思的复杂感情,表现她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使得其散曲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从别后,音信绝,薄情种害杀人也。逢一个见一个因话说,不信你耳轮不热。”“从别后,音信绝,梦儿里也曾来到。问人知行到一万遭,不信你眼皮儿不跳。”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相思之情,言语看似是在咒怨,但字里行间却

蟾宫曲 叹世二首

蟾宫曲叹世二首 马致远〔元代〕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译文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 注释 双调:宫调名。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宫曲”。 百二山河:谓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二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二百万。 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棼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兀的般:如此,这般。证果:佛家语。谓经过修行证得果位。此指下场,结果。 蒯通:即蒯彻,因避讳汉武帝名而改。曾劝韩信谋反自立,韩信不听。他害怕事发被牵连,就假装疯。后韩信果被害。 “成也萧何”二句: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故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读tuō,协歌戈韵。 东篱:作者自称。 小宇:小屋。婆娑:枝叶茂盛貌。 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人。少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帝位后,屡召不就,隐居富春江,以耕渔为生。 孟光:汉代丑女,三十岁始与梁鸿成婚。后来一起逃到霸陵山中隐居,孟光举案齐眉以进食。全世以“举案齐眉”喻夫妻相敬相爱。台:台盘,盛食物的器皿。此指孟光的食案。一说“孟光台”是与“严子陵”相对应的一个人名。 倒大:大,绝大。

九年级语文马致远曲二首1范文整理

九年级语文马致远曲二首1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学习目标】 .了解马致远的文学地位,感悟课文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比阅读培养评析诗歌的能力。 .正确理解课文表现的游子悲秋情怀,探索游子的心声。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比阅读培养评析诗歌的能力。 .难点:正确理解课文表现的游子悲秋情怀,探索游子的心声。 【相关提示】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相提并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他一直未能得志,几乎一

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朗读课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课文】 作者仅仅用12组名词,11种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一派秋天凄凉萧索,昏暗渺茫、毫无生气的景象。这首小令的题目叫“秋思”,可是全篇28字,无一词提到“思”。这首小令,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是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小桥流水人家”是通过家的美好、安定、归宿与“断肠人在天涯”漂泊、无归宿,形成强烈对比。通过家的美好、安定、温暖与游子漂泊、艰辛的巨大反差,更加突出衬托了游子远在天涯思乡而“断肠”!

马致远散曲二首

《马致远散曲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马致远的创作风格。 过程与方法:学习如何准确描写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马致远的叹世情怀。 【教学重点】 景色描写和评价作者叹世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前小作文:《山村暮霁》 要求:描写写傍晚小山村雨过天晴的秀美景色 字数:至少150字 时间:五分钟。 由学生的小作文导入新课的学习。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是如何描写傍晚小山村雨过晴的秀美景色的。 二、学习【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1、朗读两遍。 2、比较自己的作品和马致远这支曲子的异同。找出自己作品中写得比马致远更好的地方或者找出这支曲中写得比自己好的地方。(提示:注意曲中的意象和修辞,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明确:此曲用极为简练的笔墨,描绘一幅色彩绚丽、景色秀美、充满生机的山间暮景,表现了曲家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心态。(主旨) “花村外,草店西”:开句切人题目中的“山市”。“花村”指山花烂漫的山村。“草店”指山野小店(即“市”的象征)。其中的“外”和“西”,把视野放宽,不只是写“花村”和“草店”本身,而是写更宽阔的自然风光。 “晚霞明雨收天霁”:“晚霞明”写山市上空景象——一片清新通明,霞光万丈。“雨收天霁”紧扣题目“晴”字,写出明丽的晚霞并非一般之明丽,而是雨过天晴后的通明透丽。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紧接着“晚霞”,更具体地写出夕阳与山的一竿之距。 “锦屏风又添铺翠”:山与雾气(晴岚)连成一片,使“锦屏风”般的“四围山色”铺翠添碧,更加鲜艳迷人。 <鉴赏要点> 层层描景,使山市晴岚景象鲜明突出。此曲题为“山市晴岚”,从曲中画面看,作者所写的是以“山市”为背景的“晴岚”。“花村外,草店西”首先展现的是“山市”,是鲜花盛放的村庄与商业性的草店。第三句“晚霞明雨收天霁”所写的是视觉中的山市景象。其中虽有雨过天晴的描写,但尚未直接写晴岚,只是为晴岚的描写铺垫。第四句写残照中的四围山色,其中虽有晴岚在,但未直接写出。直至第五句“又添铺翠”出现,作者才把晴岚及其造成的景致和盘托出。以“又添铺翠”这样的点睛般句子煞尾,使“山市”与“晴岚”的意象都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景物描写中体现了作者的心态。此曲虽重在写“晴岚”,但并非只写晴岚,还有草店、晚霞、酒旗、山色等。真是一笔一景,曲中有画。从这大自然的化工之美中,见出曲家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心态。

浅谈马致远的创作历程及其作品中的思想

浅谈马致远的创作历程及其作品中的思想 马敏,池州学院中文系 摘要: 元朝在消灭南宋政权以后,将当时的中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九儒十丐?更是一个显著的标志,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马致远的创作心境在不断地变化也是情有可原的。而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隐逸思想就是其中的闪光点…… 关键词: 四等人,九儒十丐,积极入世,追求功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牢骚满腹,隐逸思想 万花丛里马神仙, 百世集中说致远, 四方海内皆谈羡。 战文场, 曲状元, 姓名香贯满梨园。 上面这首词中的?马神仙??致远??曲状元?说的就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元曲家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年--约1323年),以字行,名未详,致远为名或字,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青年时热衷功名,曾献诗?龙楼?,奔驰?燕赵?,然未得一官半职。在此期间,开始与大都艺人交往,从事杂剧、散曲创作。中年时期南下杭州,曾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又到豫章(今南昌)、洞庭湖一带行役,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元贞、大德年间,加入?元贞书会?,作品纷出。晚年归隐林泉,一面宣称?闲身跳出红生外?,淡薄名利,诗酒自娱,同时自娱,同时又慨叹?空岩外,老了栋梁材?,而到道教中求解脱。 马致远创作的散曲今存小令115支,套数16,残套7。在元朝第二代曲作家中创作最丰,在整个元代群里灿烂的曲家中,马致远也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蒙古时代后期及元朝统治前期汉族土人的共同境遇和心态。其杂剧声名很大,与关汉卿、白朴、王实甫并称为元剧?四大家?;其散曲语言本色,既?曲雅清丽?,又豪宕雄劲,意境宏丽,为豪放曲派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元人第一?;元末明初的贾仲明在本文开头的【凌波仙】吊词中称曲作家马致远为?曲状元?,这是当之无愧的。 根据他的曲作,我们大致可将马致远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早年(约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1.马致远散曲二首

21马致远散曲二首 “俯不祚于人”? 2012年第10期的《银潮》上,有篇短文《“还债奶奶”彰显诚信力量》,赞扬了一位八旬老人替因病去世的儿子还债的事。作者感慨地写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还债奶奶’传递了一份感人至深、可敬可学的力量。”文中的“不祚”,显然是“不怍”的误写。 怍与祚,都读作zuò,但不是一回事。怍,本义指惭愧,作动词用时,指改变面色,“不怍”即不惭愧。祚,本义指福、福运,作动词用时,指赐福、保佑、报答、报酬。“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语出《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抬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上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对别人无愧。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正江仁 走近作者

简 介 马致远(约1250—1321),名不详,字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 奔走求仕。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 剧活动。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 作 品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作杂剧15种,今存7种。 散曲小令115,套数16,残套7。有散曲辑本《东篱乐府》。 相关知识 散曲 散曲中最先产生的是小令,由小令而变成合调,再变而为套曲,小令就是民间流行的小调,经过文学的陶冶,变成为曲中的小令;由小令合调再进一步,将曲的形式再扩大其组织的,是谓套曲,通称为套数,亦名散套,也有称为大令的。 识记字音 晴岚.(lán)天霁.(jì)霏.霏(fēi)楸梧 ..(qiū wú) 官冢.(zhǒnɡ)禾黍.(shǔ) “隹”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鸟的样子。本义是鸟。 “隹”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隹”的字大都与禽类有关,如“隼”“雏”“睢”“雕”等。“隹”可作音符,如“锥”“推”“维”“谁”等。

【阶段测试二含解析】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单选 A 1、爱情婚姻剧约占元杂剧作品的五分之一,其中()的影响最大。 A.《墙头马上》 B.《拜月亭》 C.《西厢记》 D.《倩女离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爱情婚姻剧约占元杂剧作品的五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和《倩女离魂》,其中又以《西厢记》影响最大。参见教材P141。 B 1、《拜月亭记》全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简名或作《幽闺记》,相传为元人()所作。 A.高明 B.徐渭 C.施惠 D.关汉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拜月亭记》相传为元人施惠所作。参见教材P164。 2、不属于“儒林四杰”的是()。 A.虞集 B.范梈 C.黄溍 D.揭傒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范梈是元诗四大家之一。“儒林四杰”是虞集、揭傒斯、黄溍、柳贯。参见教材P175、176。 3、()被王国维称为有元“一代之文学”。 A.小说 B.讲史 C.元曲 D.南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元曲包括杂剧(戏曲)和散曲(或称清曲),被王国维称为有元“一代之文学”(《宋元戏曲史》)。参见教材P129。 C 1、()成功地塑造了柳龙卿、胡子传两个市井无赖的形象。 A.《荆钗记》 B.《琵琶记》 C.《拜月亭记》 D.《杀狗记》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杀狗记》成功地塑造了柳龙卿、胡子传两个市井无赖的形象。参见教材P165。 D 1、《窦娥冤》在()故事的基础上演绎而成。 A.东海孝妇 B.赵氏孤儿 C.诺亚方舟 D.搜神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窦娥冤》在东海孝妇故事的基础上演绎而成。参见教材P150。 2、《窦娥冤》的()写张驴儿趁蔡婆生病的机会,到赛卢医那里买了一服毒药,想害死蔡婆好逼窦娥成亲,但阴差阳错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A.第一折 B.第二折 C.第三折 D.第四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题干所述为《窦娥冤》第二折的内容。参见教材P151。 3、“当初指望谐老,百年和你厮守,谁想我哥哥心改变,把骨肉顿成抛闪”是()中的曲词。 A.《琵琶记》 B.《荆钗记》 C.《杀狗记》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作者介绍]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又曾加入过“书会”,并与书会才人合编过杂剧。生平未详,但从他自己的散曲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然而他仕途并不显达,因此动了“终焉计”,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著有杂剧15种,今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搏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 6种,以及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一种(马著第一折),明代吕天成、清代张大复还说马致远作过南戏《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等。马致远还作有散曲,现存120多首。《汉宫秋》插图选自明代万历顾曲斋刻本《古杂剧》 马致远是个享有盛名的戏曲家。元代周德清以关、郑、白、马并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对他更为推崇,说:“宜列群英之上。”他的杂剧以《汉宫秋》最有影响。作品虽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的历史故事,却并不拘泥于史实,而是在久经流传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参考了历代诗人对王昭君的咏唱中的某些思想情绪,又结合元代民族压迫比较严酷的历史现实,对这一题材进行了再创造,因此情节有了较大的变动。作品以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露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腐败,抨击了朝中文武大臣在侵略威胁面前的怯懦和无能。剧中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这个形象对后世的戏曲影响很大,“汉明妃”的形象可以说是在马致远笔下基本定型的。《汉宫秋》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结构紧凑,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曲辞苍凉幽邈,能贴切地表达人物的心情。其中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等曲子,第四折〔蔓青菜〕、〔白鹤子〕、〔满庭芳〕等曲子,尤为历来曲家所称赏。 马致远在散曲上的成就,为元代之冠。明代贾仲明称他为“曲状元”。作品内容主要有三类:①叹世;②咏景;③恋情。在“叹世”之作中,他的世界观的矛盾表现得很明显,既有那种“老了栋梁才”、“恨无上天梯”的感慨;又有“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的隐逸思想。他是“无也闲愁,有也闲愁,有无闲愁得白头”,一生忧愤徘徊。尤其是他的套曲〔双调夜行船〕《秋思》,表现了对人世间一切功名利禄的否定和对人生若梦的感叹,以及对“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污浊现实的愤慨。这支套曲在艺术技巧上很精湛,有人认为此曲“无一字不妥”,誉之为“万中无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定格》)。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是咏景名篇,它以凝炼的笔法,赋予秋天的景色以萧瑟苍凉的情调,构成诗意的图景,烘托出天涯游子的凄凉心情(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这支小令为无名氏作)。此外如〔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山市晴岚》等曲,在描绘景物,点染气氛上也都有独到之处。他的恋情之作的特点在于较清新动人而少脂粉俗气。 总的来说,马致远的散曲,声调和谐优美,语言清新豪爽,并且善于捕捉形象以熔铸诗的境界。他吸取了诗、词以及民间歌曲的养分,开辟了与诗、词不同的曲的真率醇厚的意境,提高了曲的格调;他的套曲〔般涉调耍孩儿〕《借马》还打破了散曲言情咏景的程式,另辟一条叙事讽物的蹊径,这些都对散曲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贡献。明代抄本《古今杂剧》

马致远散曲的特色

马致远散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不可或缺的奇葩,他的散曲已然成为国粹。从美学看马致远的散曲:形象美,画面美,自然美,语言美。 马致远的散曲内容比较复杂:有怀才不遇的感叹,有愤世嫉俗的呼喊,有对隐归生活的讴歌,有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宣扬,还有咏史吊古描写自然景物以及表达男女爱情的。而其中叹世一类的作品最多,往往表现出逃避现实,超然物外,消极厌世的情绪。最能代表马致远思想倾向的艺术风格的是《双调·夜行船》。由七支曲子组成,第一支曲以人生当及时行乐的感慨领起全篇。题为秋思,不写秋景,但迟暮之悲、忆旧之情处处关合“秋”字。而以“今日春来,明朝花谢”写韶华过隙之感,以自然之春倒映人生之秋,更突出了光阴流逝的急速感。“梦蝶”,烘托出了百年犹如一梦的迷惘之感。用惜春之情反写悲秋之思,不落俗套。末句“急罚盏夜阑灯灭”从及时行乐的老话中翻出新意劝戒及时行乐之意。这支曲缓起急收,愈往后愈急促,在言犹未尽时顿断,这就为以下六支曲子展开古今纵横之谈留下了余地。第二、三、四支曲子从兴亡之悲谈到贪财之愚,慨叹所谓名标青史、功业不朽、富贵久长的虚幻。“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如此悲凉的意绪却化为一句刻薄的挖苦:不恁么渔樵无话说。这出人意表的冷嘲应有无限感触,可又将千古兴亡说得何等无足轻重。至此意犹未足,还要追补一层: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此处“不辨龙蛇”语意双关:既然连铭功记史的碑文都已字迹莫辨,功绩

不长久,难得有人知。“秦宫汉阙”着眼于帝王生前之贵不能持久,“荒坟““断碑”着重于死后之名不能永存,这就彻底否定了历代文人所讴歌的青史留名的人生理想。第三支曲直接用议论和反问对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意义提出了怀疑。“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多少英雄豪杰,到头来连荒坟断碑都没有,他们的葬身之地已变成了狐狸野兔出没的场所。这一倒装恰好利用“投至”二字含有“及至”的意思。鼎足三分指魏、蜀、吴三国之争,:鼎足三分的功业半途夭折,到如今魏在哪里,晋又在哪里呢?千秋功罪,后人又当怎样评说?所以这茫然的一问与“不辨龙蛇”之意相生发,抹掉了多少豪杰争夺天下的功过成败和是非。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些狐踪兔穴,已被历史湮没的英雄们当初逐鹿中原的纷争也就像兔奔狐逐一样没有意义。这一支曲结尾连用两个叠问,使魏、晋和秦、汉首尾呼应,字法灵活多变,章法周密严谨。第四支曲由叹古转为讽今,内容与上二支曲并列,意思更透过一层:帝王豪杰的功业尚且化为乌有,更何况看钱奴的万贯家财。可笑这些人,看不透人生好景不常,为欢几何,空使锦堂风月虚设,不懂赏心乐事。全曲四句,分两层递进,看钱奴的庸俗愚蠢和昼锦堂的良辰美景两相对照。此处讥刺看钱奴的贪吝鄙俗。以上三支曲子已将功名富贵都参破,第五、六两支曲子便转而陈述自己的人生哲学。“眼前红日又西斜”写一日之内光阴的流逝,遥承“百岁光阴”而来,“疾似下坡车”的比喻从羲和驾日车的常用典故脱出,化雅为俗,生动有趣。“晓来清镜添白雪”反用李白“君不见

戏曲家马致远被誉为什么

戏曲家马致远被誉为什么 马致远是元曲作家,著名的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他们三个并列元曲四大家。那么马致远被誉为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马致远被誉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致远在元代的时候,其名气之大超乎想象,有着“曲状元”的美誉,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一起被誉为了元曲四大家。 而且还有一方面,马致远非常擅长“神仙道化”剧,比如《岳阳楼》、《陈抟高卧》、《任疯子》还有《黄粱梦》。这些全部都是讲述全真教的事迹,宣扬的都是教义。这些所有的故事宣扬的主要都是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富贵功名不足凭。建议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的一切羁绊。在山林中的逍遥自在和游山玩水之中得刀解脱和自由。其实这是一种懦弱的逃避的悲观态度,但是剧中也对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批判,把人生的逍遥自在放在了最重要的地位,这侧面的看出了重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马致远还被誉为“马神仙”有过一副对联,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他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马致远的散曲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他擅长把哲理、深沉意境、奔放的情感、矿大的胸怀给溶于一体,语言放逸但却不失本色。对仗工整妥帖。还被视为元代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作家,

对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元代的周德清评为秋思之祖。王国维认为这首曲“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之妙境。”秋思的巧妙之处是并没有着力的区刻画游子的思想感情,只是白描了一幅深秋景象。 马致远简介马致远是近代著名(元代的)的戏曲作家,写过很多很多的戏曲,被世人号称“秋思之祖”,据东光县志的族谱和东光马氏族谱记载,马致远出生在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马致远年轻时有着“佐国心,拿云手”的思想政治抱负,命运却很捉弄人,不是你想干嘛就可以干什么的,当然也跟当时的政策以及环境息息相关的。尽管他想要功名,可是他的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坎坷的,至今都没有当过什么大官差之内的,所以马致远的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 马致远到了中年才中进士,然后被分配到浙江省当小官吏,没有几年,职位被调动到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任工部主事。虽然也是为官,可老是调来调去,官位也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离马致远本人的想法实在是太遥不可及了啊。 所以马致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二十年的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当马致远晚年的时候,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后来也因为自娱自乐而离开人世。 虽然马致远他的为官政治未能得到施展,但是他所创作的曲子,却还都是很不错的,语文课本里就有很多使用了他的词,还有一小部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21课《马致远散曲二首》导学案(含答案)

第21课马致远散曲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马致远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2.认识马致远愤世嫉俗的叹世情怀和写景时的深远意境。3.初步体会马致远曲中有画、咏史讽今的写法。4.体会散曲写景与议论紧密结合的手法,学习散曲的表现手法。 双调·寿阳曲①·潇湘夜雨②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③。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注①寿阳曲:曲牌名。②潇湘夜雨:潇湘八景之一。宋代画家朱迪曾画八幅平远山水,描绘潇湘景色,时称“潇湘八景”,包括:山市晴岚、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元代曲家多有咏此八景的,以马致远所作八首最为有名。③梦回:从梦中醒过来。 诗意解读马致远中年以后南游,大约到过湖南,这组曲子应该写于其时,本曲所写的是传统的羁旅题材,却又不落前人的旧套。作者紧扣题目中的“夜雨”二字来写。词中没有一个“夜”字,但读者明白地感受到是夜:“渔灯暗”是夜,“客梦回”是夜,“五更”更点明是夜。词中也没有一个“雨”字,但读者强烈感受到有雨:一声声滴的是雨,像离人清泪的还是雨。作者就写这夜中之客、雨中之客,写夜雨中孤舟上梦境难圆的万里客。以夜为背景,以雨为媒介,写出离人的破碎之心,沉重悲切,动人心魄。 名句识记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考点演示本曲取名“潇湘夜雨”是主客观情景的统一,请加以赏析。 答案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自己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昏暗的灯。夜雨灯光,难以入眠,游子想到自己的坎坷命运、故乡亲人,不禁泪落如雨,因而泪水与雨水相连,深切表明了羁旅愁思,沉重悲切、动人心魄。 一、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约1321),名不详,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从事杂剧和散曲创作,颇负盛名,人称“曲状元”,“姓名香贯梨园”。马致远作杂剧15种,今存7种。散曲有小令115首,套数16套,残套7套。在整个元代,他是个多产作家,其散曲声誉极高,被推为元曲家第一。他的作品中大量愤世嫉俗的作品写得很有激情,足以引起封建文人的共鸣,而作品

古代文学(下)复习1

199. 白朴所写的著名历史剧是()。 A. 《墙头马上》 B. 《梧桐雨》 C. 《赵氏孤儿》 D. 《李逵负荆》200. 白朴所写的《墙头马上》是一部()。 A. 爱情喜剧 B. 历史剧 C. 神仙道化剧 D. 讽刺喜剧 201. 元初在梨园享有盛誉、被称为“曲状元”的剧作家是() A. 王实甫 B. 关汉卿 C. 马致远 D. 白朴 202.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 A. 《陈抟高卧》 B. 《青衫泪》 C. 《汉宫秋》 D. 《墙头马上》203. 在“元曲四家”中,擅写神仙道化剧的是()。 A. 关汉卿 B. 王实甫 C. 白朴 D. 马致远204.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 A. 高文秀 B. 尚仲贤 C. 纪君祥 D. 李好古205. 《双献功》的作者是()。 A. 尚仲贤 B. 李好古 C. 纪君祥 D. 高文秀206. 《李逵负荆》的作者是()。 A. 康进之 B. 李好古 C. 高文秀 D. 尚仲贤207. 《西厢记》共有()。 A. 一本四折 B. 五本二十折 C. 四本十六折 D. 五本二十一折208. 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是()。 A. 王实甫 B. 马致远 C. 关汉卿 D. 白朴 209. 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 A.《单刀会》 B. 《窦娥冤》 C. 《救风尘》 D. 《望江亭》

210. 关汉卿的《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均属于()。 A. 历史剧 B. 爱情风月剧 C. 神仙道化剧 D. 公案剧 211. 关汉卿公案剧的代表作是()。 A. 《鲁斋郎》 B. 《窦娥冤》 C. 《蝴蝶梦》 D. 《绯衣梦》 212.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 A. 乔吉 B. 郑光祖 C. 钟嗣成 D. 宫天挺 213. 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代表作是()。 A. 《倩女离魂》 B. 《梅香》 C. 《两世姻缘》 D. 《杨州梦》 214. “元曲四大家”是()。 A. 郑光祖、王实甫、白朴、钟嗣成 B.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 C.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D. 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钟嗣成 215. 周德清的一部在中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 A. 《四声切韵》 B. 《中原音韵》 C. 《录鬼簿》 D. 《太和正音谱》 216.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录鬼薄》的作者是()。 A. 郑光祖 B. 周德清 C. 乔吉 D. 钟嗣成 217. 《琵琶记》的作者是()。 A. 高明 B. 元好问 C. 马致远 D. 汤显祖 218. 《琵琶记》是()。 A. 元杂剧 B. 诸宫调 C. 散曲 D. 南戏 219. “南曲之祖”指的是()。 A. 《张协状元》 B. 《荆钗记》 C. 《琵琶记》 D. 《拜月亭记》

《双调·折桂令·叹世》马致远教案

《双调·折桂令·叹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生字词,读懂全文。 2、学生能默写全文。 3、学生能理解马致远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读懂全文并能默写全文。 教学难点:教导学生理解马致远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及辅助工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提问法 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一首词,题目叫做《天净沙·秋思》,大家一起背诵一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呀?(马致远)是的,那么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首他的词,题目是《双调·折桂令·叹世》。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著名元曲作家。青年时追求功名,中年时期一度出仕,晚年则淡泊名利。马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最高,被誉为“曲状元”。 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生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此曲从内容看,应该是马致远牢骚殆尽,归隐山林后所作。 (三)、解释: 译文: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四)、内容详解: 1、这首词里面写到了几件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明确:6件。①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秦汉时期的战争,最后秦国灭亡)、②项废东吴、③刘兴西蜀、④韩信有功却被杀、⑤蒯通假装风魔避免被杀、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成败都因为萧何)。 2、这些兴衰成败在作者看来都不过是什么? 明确:都不过是浮云,是南柯一梦。 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出了一个什么现实道理? 明确:世道险恶、人心叵测。 4、最后一句“醉了由他”说到,算了,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就突出了整首词的“叹世”的主题,从而表明了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五)、总结: “叹世”本来是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可是在整首词来看都没有一个字提到现实,而是通过“咏史”来进行叹世的,作者在文中提到所有的功名都不过是南柯一梦,世道无常,人生如梦,从而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牢骚。 (六)、板书:

马致远杂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马致远杂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摘要:马致远的杂剧主要描写了宫廷妇女、落魄知识分子和神仙道化三大类,其中以神仙道话剧较为有名。艺术特征方面,主要是马氏杂剧的抒情性强,语言典丽,主观色彩浓厚。 关键词:神仙道化、抒情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冠以“姓名香贯满梨园”的美称,是元贞书会的中坚人物,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成“元曲四大家”。其一生仕途不顺,中年中进士,后因不满时政,晚年隐居田园。以下主要论述马致远的杂剧创作情况。 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刘阮误入桃源洞》、《吕太后人彘戚夫人》、《江州司马青衫泪》、《风雪骑驴孟浩然》、《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王祖师三度马丹阳》、《太华山陈抟高卧》、《孟朝云风雪岁寒亭》、《冻吟诗踏雪寻梅》、《吕蒙正风雪斋后钟》、《大人先生酒德颂》、《孤雁汉宫秋》、《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现存的杂剧仅剩七种,分别是《半夜雷轰荐福碑》、《江州司马青衫泪》、《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孤雁汉宫秋》、《开坛阐教黄粱梦》、《太华山陈抟高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马致远的作品自古以来分类不一,有三分法和四分法,前者居多。现按照尚达翔的三分法,一、描写宫廷生活和妇女生活,包括《汉宫秋》和《青衫泪》。二、描写知识分子,包括《荐福碑》。三、其它四则皆描写神仙道化。 首先,描写宫廷生活和妇女生活得作品。《汉宫秋》是马致远的早期作品,也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取材于《汉书 匈奴传》,改编后的大致内容是:汉元帝国势衰微,奸臣毛延寿因求贿不遂,丑化王昭君的画像,事发叛国,勾引匈奴兵犯境,满朝文武官束手无策,昭君被迫出塞和番,行至汉匈交界的黑江,投江自杀。它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唯利是图的奸臣小人毛延寿,一个是舍身卫国的巾帼英雄王昭君。我个人以为《汉宫秋》包含两个主题: 爱情主题和政治主题。对于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青睐的民间题材,马致远在处理的时候,避开了“红颜薄命”和“远适荒漠”的俗套,其中爱情主题指歌颂汉元帝与王昭君之间真挚的爱情,政治主题则指王昭君崇高的民族气节以及对祖国家乡的思念之情。作者把原因归结为汉元帝时代国力衰微是值得肯定的,但美中不足的是过于美化汉元帝,并夸大毛延寿的个人作用。《青衫泪》是马致远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蓝本敷衍而成,虚构出妓女裴兴奴、士子白居易和商人刘一郎的三角关系。作者通过三人的婚姻纠葛,揭示了落魄文人和不幸妓女的共同命运以及元代风行的在婚姻上的诈骗和掠夺。但最后文人与妓女的破镜重圆,我们又可以看出马致远对黑暗现实的认识,并没有到达否定的态度,作者还是寄希望于幻想之中。 其次,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荐福碑》也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主要通过穷书生张镐的坎坷遭遇,抨击现实社会的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黑暗现象。从剧中主人公对元代官场与社会的诅咒与嘲骂中,曲折地流露出元代穷途末路的儒生对于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不少人表示《荐福碑》也表达了作者对富贵功名的强烈追求,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张大新认为该剧“旨在抒泄文人命蹇、壮志难伸的劳落苦悲”,“几乎可以看成是马致远在仕进道路上艰难跋涉的形象缩影”。 最后,马致远四部著名的神仙道化作品。《岳阳楼》主要讲述了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吕洞宾度柳树成精的故事。作品描写吕洞宾初上岳阳楼,望江抒怀,复上岳阳楼,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其间充满作者对兴亡变化的慨叹。《黄粱梦》则讲述了钟离权在邯郸路上度脱吕洞宾成仙的故事,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否定。

高中语文 马致远散曲二首自我小测(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

马致远散曲二首 一、随堂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刹.那/古刹. 阻塞./边塞. 处.心积虑/处. 世原则 B .湖泊./血泊. 阿.附/阿.谀 罪大恶.极/深恶. 痛绝 C .蹊.跷/蹊.径 殷.红/殷.实 安步当.车/螳臂当. 车 D .屏.风/屏.气 复辟./开辟. 细嚼.慢咽/咬文嚼. 字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主!你是全能的,无所不为.... 的,因此没有人能够抗拒你的判决和权威。 B .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平易近人.... 。 C .这是一座经济繁荣、人烟稠密的城市,粮食货物应有尽有,做生意买卖的,来来往往,不绝如缕.... 。 D .在旅途中,每当想起被埋在坑洞中的情况,我便胆战心惊,不寒而栗;想到遇船得救,安全脱险,便喜出望外.... ,感到无限高兴、快乐。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不过,少数地区也出现了不尊重群众意愿,盲目追求参合率,一拥而上搞试点的争功近利苗头,值得警惕。 B .《半月谈》记者在豫皖浙川采访时了解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C .每年5月至8月的茂名放鸡岛,海水清澈见底,浅水区的鱼群、珊瑚清晰可见,是潜水的黄金季节。 D .德宏州教育工委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全州农村小学实际辍学率近30%,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比例不足70%。 4.在文中①②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__①__,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__②__,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 ????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第十四讲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

第14讲: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 一、关汉卿 在700多年前的元朝,我国古代戏剧艺术之一的杂剧发展到一个极盛时期,名家辈出,作品众多,成就卓著。关汉卿就是当时杰出的戏剧家。 关汉卿,号已斋,大都人,约生于金末(十三世纪初),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曾任太医院尹,根据杨维桢称他为“士大夫”以及他所具有的文化修养来看,其家庭在金代当有一定社会地位。入元后很可能未出仕,而仅以一个剧作家兼艺人的身份活跃于大都戏剧界。 关汉卿生活在一个长期战乱的时代,蒙古族政权对金和南宋进行了70多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人口大量减少,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统一全国后,一方面社会较安定,农业手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蒙古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霸占人民土地财产,大量掳掠人口为奴。在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生活悲惨,不断起来反抗。在这种形势下,文人本身发生分化,一部分投靠蒙古贵族,为他们出谋划策,成为他们的统治工具;一部分看不惯黑暗现实,忧郁消极,“杯酒自放”,做了隐士;还有一部分既不做帮凶,也不逃避现实,而是对社会黑暗进行抨击。关汉卿就属最后一类人。 关汉卿为人热情洋溢,不受世俗礼法拘束。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元末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祈州志》也说他“高才博学”。他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萧弹琴,会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具有多种多样的才能。看来他是很有学识的。 关汉卿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他由于对社会现实不满,不愿意做官,或者被排斥,而进入社会底层,生活在地位很低微的“倡优”(演员)中间,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年(2012年-2015年)试题与答案1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 课程代码:0053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的创作特色是 A.讲究气骨B.讲究修辞 C.讲求妙悟D.讲求兴趣 2.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是 A.古淡瘦硬B.豪犷雄放 C.沉博绝丽D.生新拗折 3.文风受战国纵横家影响的宋代散文家是 A.王安石B.苏洵 C.苏轼D.曾巩 4.苏轼词的特点是 A.以文为词B.以赋为词 C.以诗为词D.以论为词 5.山谷体的风格特征是 A.苦硬瘦劲B.生新瘦硬 C.清奇僻苦D.清新自然 6.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是 A.“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B.“儿女英雄兼而有之” C.“清空”、“骚雅”D.“如七宝楼台” 7.陆游的诗歌创作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中期诗歌的特点是 A.雕饰藻绘B.清新拔俗 C.豪放悲壮D.清淡秀逸 8.刘克庄所属的文学群体是 A.江西诗派B.中兴四大诗人 C.江湖诗派D.永嘉四灵 9.辽代懿德皇后萧观音的应制诗是 A.《海上诗》B.《伏虎林》 C.《猎雪骑》D.《人月圆》 10.关汉卿的著名杂剧《救风尘》属于 A.公案剧B.妇女生活剧 C.历史剧D.神仙道化剧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现存早期的南戏剧本的是 A.《琵琶记》B.《张协状元》 C.《荆钗记》D.《秋胡戏妻》 12.元代的讲史话本一般称为 A.小说B.诗话 C.平话D.传奇

马致远《秋思》赏析及其他

马致远《秋思》赏析及其他 在中国文学史上,提到“元曲”,就不能不提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而提到马致远,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天净沙·秋思》。时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秋思》是“秋思之祖”;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道:“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因此可见,马致远的《秋思》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不愧为小令中之绝唱。 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而已,寥寥数语,惜墨如金。曲中前三句,九个名词前多冠以形容词组合成名词性短语,形成的意象如同电影镜头以“蒙太奇”手法依次呈现。这种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连缀成的句式用以写景抒情,叙事抒怀,在修辞学上有人称之为“列锦”,这种语言形式由于只列出一个个意象,所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促使读者通过意象之间的联系并思索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从而给予人们更多的审美快感。这种手法也非始于马致远。唐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即为“列锦”手法,历来为人称颂。梅尧臣曾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并举温的这句诗说:“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古代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选择了六组名词状写了山区早行所见,使景物有声有色,宛然在目。尤其是“人迹板桥霜”句,尽管诗人已经起床够早的了,但出门一看小木板桥的白霜已有人足迹,还有比他早的!真可谓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读后稍思,羁旅之愁苦辛劳尽在不言中矣。 再看宋代诗人晏殊的《无题》: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被称为富贵闲人,又是一位风流情种。这是他的一首爱情诗,诗中道出了他思念情人而不可见,欲寄情书却无由达的悲苦惆怅之心志。其三四两句历代传颂,经久不衰,六个名词或名词短语耐人寻味。且不说这两句互文见意,我们且看它的描写:溶溶月光洒满院落,铺满池塘;春风徐徐,柳絮飘扬,梨花传香。这是多么清幽温馨、春意缠绵的境界,然而意中人不在,与谁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满腹愁怨,又与何人诉说?可谓“应是良辰美景虚设”。诗人触景生情,面对春宵花月,情思悠悠,往事再现,倍感惆怅。这“情”尽在这“景”中,真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两位一言羁旅之苦,一抒相思之痛,虽然都用了“列锦”手法,但比较于《秋思》,未免有点单薄,缺少层次感。 秋,特别是晚秋之景,多是冷落、萧瑟、凄凉的,诗人常借以抒发悲苦情怀,所谓“秋入心则愁”也,作为游子,作为诗人,马致远在《秋思》中所抒羁旅之愁不算新颖。但在短短的五句二十八个字中,诗人为我们描写出这么一副绝妙的秋思图,读来确实令人哀怜。先让我们随着抒情主人公的脚步、视线和思绪想象一下吧:时已深秋,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凉的古道上颠簸奔走。又到黄昏时候了!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朦朦胧胧已有乌鸦在巢里栖息了,可哪里是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