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家马致远被誉为什么

合集下载

马致远

马致远

从《秋思》、《汉宫秋》谈马致远马致远,号东篱,是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后人赞誉为“万花丛中马神仙”、“曲状元”、“名香百世满梨园”。

生卒年不详,曾做过江浙省务提举的官职。

官职低微,在杭州住了一个时期,晚年退出官场,在杭州附近的乡村过隐居生活。

他可谓一生漂泊,政治失意。

其在《青杏子》自述身世道:“世事饱谙多,二十年漂泊天涯。

”马致远一生所做杂剧十五种,但是现存的只剩下七种。

他的杂剧创作一般被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依据一些史料和对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研究者一般认为马致远现存杂剧中,《半夜雷轰荐福碑》(以下简称《荐福碑》)、《江州司马青衫泪》(以下简称《青衫泪》)、《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以下简称《岳阳楼》)和《孤雁汉宫秋》(以下简称《汉宫秋》)是前期作品,而《太华山陈抟高卧》(以下简称《陈抟高卧》)、《开坛阐教黄粱梦》(以下简称《黄粱梦》)、《马丹阳三度任风子》(以下简称《任风子》)是后期作品。

这种前后两期的划分是有其根据和道理的,因为马致远的杂剧创作确实以其辞官归隐为界呈现出了明显不同的特点。

但是马致远前后两期的杂剧创作并不是孤立无关的,相反却是密切相连的。

这不仅体现在作品的语言、风格等外在形式上,而且体现在其内在的情感和宗旨上,即其创作的内在精神是和谐统一、一脉相承的,其现存杂剧就明显体现了这一点。

除了在杂剧上的成就,其在散曲方面的成就更是不能忽略。

在元代时期,他在元曲方面成就最高,也是流传作品最多的一位。

其曲词“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

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朱权《太和正音谱》)。

他的《东篱乐府》包含了他的104首小令以及17套套数,而这其中,自然要数两首《秋思》最为有名:套曲[双调·夜行船]《秋思》和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的小令俊逸疏宕,别具情致。

其中[越调·天净沙]《秋思》是其写景散曲的经典,以其天涯羁旅无法言说的悲情打动了一代又代读者的心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节选)》注释、分析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节选)》注释、分析

汉宫秋·第三折(节选)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番使①拥旦上,奏胡乐科,旦云)妾身王昭君,自从选入宫中,被毛延寿将美人图点破②,送入冷宫;甫③能得蒙恩幸,又被他献与番王形像④。

今拥兵来索,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没奈何将妾身出塞和番。

这一去,胡地风霜,怎生消受也!自古道:“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⑤”(驾引文武内官上,云)今日灞桥饯送明妃,却早来到也。

(唱)【双调·新水令】锦貂裘生⑥改尽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画图模样。

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

本是对金殿鸳鸯,分飞翼,怎承望⑦!(云)您文武百官计议,怎生退了番兵,免明妃和番者。

(唱)【驻马听】宰相每⑧商量,大国使⑨还朝多赐赏。

早是俺夫妻悒怏,小家儿出外也摇装⑩。

尚兀自渭城衰柳助凄凉,共那灞桥流水添惆怅。

偏您不断肠,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⑪在琵琶上。

(做下马科)(与旦打悲科)(驾云)左右慢慢唱者,我与明妃饯一杯酒。

(唱)【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⑫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⑬。

朕本意待尊⑭前挨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⑮,您则与我半句(元)马致远儿俄延着唱。

(番使云)请娘娘早行,天色晚了也。

(驾唱)【落梅风】可怜俺别离重,你好是归去的忙。

寡人心先到他李陵台⑯上?回头儿却才魂梦里想,便休题贵人多忘⑰。

(旦云)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

(诗云)正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留衣服科)(驾唱)【殿前欢】则什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

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⑱,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⑲又横心上。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节选)》注释、分析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节选)》注释、分析

汉宫秋·第三折(节选)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番使①拥旦上,奏胡乐科,旦云)妾身王昭君,自从选入宫中,被毛延寿将美人图点破②,送入冷宫;甫③能得蒙恩幸,又被他献与番王形像④。

今拥兵来索,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没奈何将妾身出塞和番。

这一去,胡地风霜,怎生消受也!自古道:“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⑤”(驾引文武内官上,云)今日灞桥饯送明妃,却早来到也。

(唱)【双调·新水令】锦貂裘生⑥改尽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画图模样。

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

本是对金殿鸳鸯,分飞翼,怎承望⑦!(云)您文武百官计议,怎生退了番兵,免明妃和番者。

(唱)【驻马听】宰相每⑧商量,大国使⑨还朝多赐赏。

早是俺夫妻悒怏,小家儿出外也摇装⑩。

尚兀自渭城衰柳助凄凉,共那灞桥流水添惆怅。

偏您不断肠,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⑪在琵琶上。

(做下马科)(与旦打悲科)(驾云)左右慢慢唱者,我与明妃饯一杯酒。

(唱)【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⑫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⑬。

朕本意待尊⑭前挨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⑮,您则与我半句(元)马致远儿俄延着唱。

(番使云)请娘娘早行,天色晚了也。

(驾唱)【落梅风】可怜俺别离重,你好是归去的忙。

寡人心先到他李陵台⑯上?回头儿却才魂梦里想,便休题贵人多忘⑰。

(旦云)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

(诗云)正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留衣服科)(驾唱)【殿前欢】则什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

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⑱,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⑲又横心上。

《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 秋思》

谢谢观看!
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 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文体知识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 为散曲和杂剧。散曲:元代新诗体,曲的一 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 事,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是继诗词之后兴 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分为小令、套数两大 类。源于宋金之际,元代大盛。代表作家有 元曲四大家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
4.后两句是什么表达方式?在诗中有何作用?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长期漂泊他乡 的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悲哀。(即:游子 的羁旅之思。)
写作特色
1.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2.运用了景物烘托写法。 3.简约中见深细。
课文总结
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绝妙 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 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 秋思》就是一首散曲,是散曲 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 是题目。
元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曲牌名 题目 作者
文章感知
朗读诗歌 注意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出感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 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 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 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 肠呢!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 此作铺垫。
2.前三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描写景物 和表现主题的角度给这三句拟一个小标题。
板书设计
枯藤 老树 昏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马致远简介: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

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

杂剧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

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

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

“曲状元”马致远

“曲状元”马致远

“曲状元”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元代戏曲作家。

号东篱,一说字千里。

大都(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

又曾加入过"书会",并与书会才人合编过杂剧。

生平未详,但从他自己的散曲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

然而他仕途并不显达,因此动了"终焉计",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

著有杂剧15种,今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搏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6种,以及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一种(马著第一折),明代吕天成、清代张大复还说马致远作过南戏《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等。

马致远还作有散曲,现存120多首。

马致远是个享有盛名的戏曲家。

元代周德清以关、郑、白、马并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对他更为推崇,说:"宜列群英之上。

"他的杂剧以《汉宫秋》最有影响。

作品虽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的历史故事,却并不拘泥于史实,而是在久经流传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参考了历代诗人对王昭君的咏唱中的某些思想情绪,又结合元代民族压迫比较严酷的历史现实,对这一题材进行了再创造,因此情节有了较大的变动。

作品以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露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腐败,抨击了朝中文武大臣在侵略威胁面前的怯懦和无能。

剧中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

这个形象对后世的戏曲影响很大,"汉明妃"的形象可以说是在马致远笔下基本定型的。

《汉宫秋》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结构紧凑,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曲辞苍凉幽邈,能贴切地表达人物的心情。

其中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等曲子,第四折〔蔓青菜〕、〔白鹤子〕、〔满庭芳〕等曲子,尤为历来曲家所称赏。

此外,他的《荐福碑》写儒生张镐在仕进途中的不幸遭遇,谴责了官场黑暗,堵塞贤路,但作品有严重的宿命论观点。

致远的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散文

致远的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散文

致远的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散文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他所创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虽仅有28个字,却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韵味无穷。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什么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小令。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一、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枯藤""老树"两个词营造了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

"昏鸦"是指黄昏时将要归巢的乌鸦。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作者运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这三个景物名词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荒凉的图面。

二、清新幽静图"小桥"、"流水"、"人家",作者选取一组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村居场景,有声有色的构成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什么被称为“秋思之祖”?三、苍凉孤寂图"古道"、" 西风"、" 瘦马",这三个景物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古道"是苍凉寂寥的,"西风"是萧瑟悲凉的,"瘦马"是疲惫无力的,至此,小令已经不是单纯地写景了,"瘦马"一词在这里还应该包含骑在马上的人,描绘出一种苍凉,孤寂,冷漠的画面。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什么被称为“秋思之祖”?四、羁旅思乡漂泊图"夕阳西下"与首句"昏鸦"暗相呼应,首尾一体,以金红色托出昏黑。

"断肠"是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却不知归去何方的凄苦、愁苦之情。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马致远简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

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

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元贞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

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寿阳曲·江天暮雪》《寿阳曲·远浦帆归》《【仙吕】赏花时_长江风送客》《杂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双调】拨不断_九重天,二》《【南吕】金字经_絮飞飘白雪》《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南吕】一枝花_惜春夺残造》《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越调】小桃红_四公子宅赋》《杂剧·半夜雷轰荐福碑》《【双调】夜行船_帘外西风飘》《【般涉调】哨遍》《【大石调】青杏子_悟迷世事饱》《【双调】清江引》《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双调】寿阳曲_春将暮,花》《【仙吕】青哥儿》《【双调】湘妃怨_和卢疏斋《》《【双调】新水令_题西湖四时》《【大石调】青杏子_天赋两风流》《【双调】庆东原_叹世拔山力》《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双调】乔牌儿_世途人易老》《【中吕】粉蝶儿》《【双调】夜行船_酒病花愁何》《【般涉调】耍孩儿_借马近来时》《【双调】蟾宫曲_叹世东篱半》《【双调】寿阳曲_山市晴岚花》《【南吕】一枝花_咏庄宗行乐》《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双调】行香子》《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双调】夜行船_天地之间人》《【南吕】四块玉_天台路采药》《【双调】夜行船_百岁光阴百》《【中吕】喜春来_六艺礼夙兴》《【南吕】四块玉_叹世两鬓皤》《【商调】集贤宾》《【南吕】四块玉_恬退绿鬓衰》马致远人物评价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散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这首小令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并深刻地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一、作品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注释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

又名“塞上秋”。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三、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另有学者认为这首散曲不是马致远的作品,而是无名氏之作。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清感人的天涯游子深秋漂泊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此曲开篇作者一连描绘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漂泊天涯的悲痛心情。

摆脱系连词而直接以名词性意象的组合来描绘景物,在诗词中就已出现,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全部是名词的连缀,省却了一切连接、交代和修饰,而直接地将几个意象如蒙太奇一样地组合起来,“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潜在的联系,似离实合,藕断丝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再创造的可能。

《天净沙秋思》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天净沙秋思》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天净沙秋思》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二、故事背景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三、课文翻译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枯藤:干枯的藤蔓。

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西风:秋风。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上落满了黄昏归巢的乌鸦,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四;问题解疑 1.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对全曲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古诗文描绘画面技巧法。

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

2.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的表达效果。

“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3.《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景物,藤、道、马等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

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这些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

【语文知识点】马致远与谁称为元曲四大家

【语文知识点】马致远与谁称为元曲四大家

【语文知识点】马致远与谁称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

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家。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代表作《汉宫秋》。

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

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代表作《窦娥冤》。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

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

郑光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

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为何马致远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其汉宫秋讲了什么?

为何马致远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其汉宫秋讲了什么?

为何马致远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其汉宫秋讲了什么?本文导读:马致远是元代的著名曲作家,大概是公元1250年——1324年。

字是千里,号称“东篱先生”。

是汉族人,祖籍是河北省的沧州市东光县。

因为他的一手《天净沙·秋思》出名而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图还有一说是马致远是河北省的东光县马祠堂村人。

还有一说是南落坡村,和东落坡村相对应。

马致远严格的说可以说是元代的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他的散曲有一百二十多首。

有着《东篱乐府》辑本,他的青年时期仕途和前程非常的坎坷,一直到中年才考中进士,在浙江省曾经担任过官吏。

后来在现在的北京,古时候的大都。

任工部主事一职,马致远的晚年非常不满意当时的天下以及政策,自己选择隐居在了一处田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死后葬于祖坟。

马致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曲作家,他的作品非常有特点和特色。

豪放中不失飘逸,沉郁之中不失通俗,他的散曲扩大了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雅俗兼赏。

马致远的非常著名的作品:《太和正音谱》,被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

其词典雅清丽。

可以和灵光景福媲美,有着万马长鸣的意蕴,又好像神凤凌飞于九霄之上,岂可与凡鸟共语。

应该将马致远的曲列于群英之上。

马致远的一生留下了值得后人学习的作品。

马致远字什么马致远是元代的著名大戏剧家,公园年1250年到1321年。

字千里,号称东篱先生。

元大都人,就是现在的北京,一生成就极高,和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成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像马致远很早的时候就参加过杂居创作,是当时的“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之一,一生作品传颂量很高,作品常见于:《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黄粱梦》。

马致远以《天净沙·秋思》最为著名。

他的作品特点是在豪放之中有着飘逸。

在沉郁之中,可以看见通俗的风格。

语言清丽,而且非常擅长把自然通俗的语句锤炼的精致而细巧。

新整理 马致远简介资料-马致远简介开场 演讲 讲话 致辞 发言稿

新整理 马致远简介资料-马致远简介开场 演讲 讲话 致辞 发言稿

马致远简介资料|马致远简介马致远[1](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马致远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

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

2个人作品编辑杂剧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
•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 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 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 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 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 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 (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 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 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 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 马致远才华洋溢,被推崇为“曲状 元”。因为仕途不顺,于是辞官回家。 这样开怀旷达的思想,让他的作品展 现豪气,被推崇为元代散曲“豪放派” 的代表。他在官场上并未获得显赫的 职位,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响亮 的名声。
•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 “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 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 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 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 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 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 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 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 教中求解脱。

他的作品具有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 脱之风格。 •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 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 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 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 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 「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 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 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别名: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职业: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首;元杂剧的奠基人;曲圣马致远:别名: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职业: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主要成就:被誉为“马神仙”,“曲状元”,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别名: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职业: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光祖:别名:字德辉职业: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倩女离魂》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剧情介绍本剧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改名窦娥。

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

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

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

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

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

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

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汉宫秋》(马致远):全剧4折1楔子主角是汉元帝,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从民间选美。

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1. 马致远可是元代的大剧作家呀!你想想,就像现在的大导演一样牛。

他的作品那叫一个精彩,《汉宫秋》知道吧,那情节,真让人看得揪心又感动!
2. 马致远写的杂剧厉害着呢!就好比是黑暗里的明灯,照亮了那个时代。

《青衫泪》多么让人印象深刻啊,那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3. 马致远在文学界的地位可不一般呀!这就好像是武林高手在江湖中的地位一样。

他的曲词多美呀,“枯藤老树昏鸦”,哇,简直太绝了!
4. 马致远被称为“曲状元”呢,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就像体育比赛拿冠军一样难,他却做到了!《天净沙·秋思》不就是经典之作吗?
5. 你们知道吗?马致远对元曲的发展贡献巨大呀!就像给元曲这棵大树浇了很多水、施了很多肥。

他的《荐福碑》也是超棒的呀。

6. 马致远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呀!这难道不是很明显吗?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就像美酒越陈越香。

你看《陈抟高卧》多有意思。

7. 马致远的文学成就那是杠杠的!他就像是文学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星星。

不管时光怎么流转,他的作品依然熠熠生辉呀!
总之,马致远的文学成就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研究。

戏曲家马致远被誉为什么

戏曲家马致远被誉为什么

戏曲家马致远被誉为什么马致远是元曲作家,著名的关汉卿、郑光祖、白朴。

和他们三个并列元曲四大家。

那么马致远被誉为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马致远被誉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马致远被誉为什么马致远在元代的时候,其名气之大超乎想象,有着“曲状元”的美誉,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一起被誉为了元曲四大家。

而且还有一方面,马致远非常擅长“神仙道化”剧,比如《岳阳楼》、《陈抟高卧》、《任疯子》还有《黄粱梦》。

这些全部都是讲述全真教的事迹,宣扬的都是教义。

这些所有的故事宣扬的主要都是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富贵功名不足凭。

建议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的一切羁绊。

在山林中的逍遥自在和游山玩水之中得刀解脱和自由。

其实这是一种懦弱的逃避的悲观态度,但是剧中也对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批判,把人生的逍遥自在放在了最重要的地位,这侧面的看出了重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马致远还被誉为“马神仙”有过一副对联,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他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马致远的散曲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

他擅长把哲理、深沉意境、奔放的情感、矿大的胸怀给溶于一体,语言放逸但却不失本色。

对仗工整妥帖。

还被视为元代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对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元代的周德清评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认为这首曲“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之妙境。

”秋思的巧妙之处是并没有着力的区刻画游子的思想感情,只是白描了一幅深秋景象。

马致远简介马致远是近代著名(元代的)的戏曲作家,写过很多很多的戏曲,被世人号称“秋思之祖”,据东光县志的族谱和东光马氏族谱记载,马致远出生在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马致远年轻时有着“佐国心,拿云手”的思想政治抱负,命运却很捉弄人,不是你想干嘛就可以干什么的,当然也跟当时的政策以及环境息息相关的。

尽管他想要功名,可是他的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坎坷的,至今都没有当过什么大官差之内的,所以马致远的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

马致远是哪个朝代的

马致远是哪个朝代的

马致远是哪个朝代的生平简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戏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

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

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散曲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有“曲状元”之称。

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

他的叹世之作也能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将,他虽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为主,他的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

作品风格他的作品具有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

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马致远的散曲。

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

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

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

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作品艺术特点综述马致远是元代曲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其的散曲数量最多、流传最广,创作的散曲数量比关汉卿、白朴两人现存散曲的总和还多。

马致远资料

马致远资料

梅花(Prunus mume),梅树的花,是蔷薇科杏属的植物,冬末春初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白、红、粉红等多种颜色。

叶片广卵形至卵形,是有名的观赏植物,是南京、武汉、无锡、梅州等地市花。

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

梅花花语为“坚强,忠贞,高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

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相关诗句《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3、《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桂花:又名木樨、岩桂,系木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

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

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国特产茶,它香气柔和、味道可口,为大众所喜爱。

桂花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众多别称桂花有很多别称:因为叶子像圭而称“桂”;纹理如犀,又叫木犀;其清雅高洁,香飘四溢,被称为“仙友”;桂花又被称为“仙树”、“花中月老”。

桂花通常生长在岩岭上,也叫“岩桂”;桂花开花时浓香致远,其香气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清可荡涤,浓可致远,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称;黄花细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为“仙客”;花开于秋,旧说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称“西香”或“秋香”;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马致远文学常识

马致远文学常识

马致远文学常识
马致远,又名“马知远”,字醉常,晚清知名文人,马氏家族衍孙,与宝月马、马和之等为
两代,著名诗人之一,曾获状元,有“马拾状元”之称。

马致远文学常识综合了历代文化和
文化思想。

马致远擅长文艺方面的工作,文章文采细腻,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宏大,意境深邃,是个出色的文章作者。

他的文章具有特殊的美,内容涵盖了许多领域,涉及历史、宗教、社会
和浪漫等多个领域,表达出传统文化和理念。

马致远也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剧作作品。

其作品受到了国人的欢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厚的烙印。

他的剧作思想基于传统文化和文化思想,把历史记载的故事发挥到极致,开创了新的剧作形式。

另外,他的剧作中还用上了他的前卫观点和他的独特的情节设置,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象形文字把剧作上演得更加精彩。

同时,可以看出,马致远也是一位很有思想的诗人,他创作了不少具有丰富思想含义的优
秀作品,表达了他要反映客观世界的思想。

继往开来,他的诗作上演的仅次于中国文化的张思德,他的诗作被比作圣经的双子,他的思想以及诗歌中表现出的���张文化思想和传统文化思想,都极具批判性和现实性。

总而言之,马致远是一位出色的文艺家,他不仅擅长文章、剧作,而且也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诗歌功力也不错。

他的文学贡献,除了把历史记载的故事发挥到极致,还有他对传统
文化和文化思想的反思和延伸,以及他对客观世界的批判性和现实性等,使马致远的文学
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家马致远被誉为什么
马致远是元曲作家,著名的关汉卿、郑光祖、白朴。

和他们三个并列元曲四大家。

那么马致远被誉为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马致远被誉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致远在元代的时候,其名气之大超乎想象,有着“曲状元”的美誉,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一起被誉为了元曲四大家。

而且还有一方面,马致远非常擅长“神仙道化”剧,比如《岳阳楼》、《陈抟高卧》、《任疯子》还有《黄粱梦》。

这些全部都是讲述全真教的事迹,宣扬的都是教义。

这些所有的故事宣扬的主要都是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富贵功名不足凭。

建议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的一切羁绊。

在山林中的逍遥自在和游山玩水之中得刀解脱和自由。

其实这是一种懦弱的逃避的悲观态度,但是剧中也对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批判,把人生的逍遥自在放在了最重要的地位,这侧面的看出了重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马致远还被誉为“马神仙”有过一副对联,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他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马致远的散曲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

他擅长把哲理、深沉意境、奔放的情感、矿大的胸怀给溶于一体,语言放逸但却不失本色。

对仗工整妥帖。

还被视为元代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作家,
对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元代的周德清评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认为这首曲“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之妙境。

”秋思的巧妙之处是并没有着力的区刻画游子的思想感情,只是白描了一幅深秋景象。

马致远简介马致远是近代著名(元代的)的戏曲作家,写过很多很多的戏曲,被世人号称“秋思之祖”,据东光县志的族谱和东光马氏族谱记载,马致远出生在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马致远年轻时有着“佐国心,拿云手”的思想政治抱负,命运却很捉弄人,不是你想干嘛就可以干什么的,当然也跟当时的政策以及环境息息相关的。

尽管他想要功名,可是他的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坎坷的,至今都没有当过什么大官差之内的,所以马致远的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

马致远到了中年才中进士,然后被分配到浙江省当小官吏,没有几年,职位被调动到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任工部主事。

虽然也是为官,可老是调来调去,官位也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离马致远本人的想法实在是太遥不可及了啊。

所以马致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二十年的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

当马致远晚年的时候,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后来也因为自娱自乐而离开人世。

虽然马致远他的为官政治未能得到施展,但是他所创作的曲子,却还都是很不错的,语文课本里就有很多使用了他的词,还有一小部
分都是开始必备的题材,现如今,很多不能得知的人都善用他的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马致远汉宫秋赏析汉宫秋是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元曲的四大悲剧之一。

汉宫秋的主角说的是汉元帝,通过他对自我的叹息和文武大臣的谴责来诉说这件事,自己是一国之君王,但是却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导致演出了生死离别的惨剧。

马致远的汉宫秋突出了强凌弱的气氛,而且更出人意料的把汉元帝做成主人公。

并且把着一系列的爱情悲剧的故事的根源。

也全部归类到他的身上。

强烈的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启发人们思考民族斗争的变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汉朝开始,文人的诗篇,提及昭君的故事越来越多。

把元代的民族矛盾的形势写为匈奴强大,汉朝及其虚弱。

昭君出塞被看为朝廷屈辱求和的做法。

马致远的汉宫秋非常显然不是取材于正史,创造了昭君在番汉交界之处,舍身殉难。

因为昭君的慷慨,保全了民族的气节。

更达到了匈奴和汉朝的友好共处。

在第三折、第四折,还浓墨细笔地描写了元帝与昭君的生离死别,使元帝悲怆凄恻,愁思郁结,无可排解。

作者尽力刻画了风流皇帝温柔多情的一面,让他尽情倾吐了由生离死别而郁结于胸的哀痛在第三折、第四折,还浓墨细笔地描写了元帝与昭君的生离死别,是怎样地使元帝悲怆凄恻,愁思郁结,无可排解。

作者尽力刻画了风流皇帝温柔多情的一面,让他尽情倾吐了由生离死别而郁结于胸的哀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