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与马致远杂剧之比较
简述关汉卿杂剧本色当行的艺术风格
简述关汉卿杂剧本色当行的艺术风格本色当行,是关汉卿杂剧的艺术风格。
1。
以曲词本色为美,虽属沿袭元曲一贯通俗而有本色、当行的优点,但也未尝不能达到自然流畅而无鄙俚、堆垛、雕琢、疵病等弊端。
其例证如下:(1)开场多引口语,合辙押韵,易于上口,颇近口语本色;(2)剧中使用了大量的乡音方言,有时恰到好处,妙趣横生,加强了人物的可信性和现实感;(3)剧中还吸收了不少民间俚俗、隐语,大都富有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
如第三折张君瑞与崔莺莺在侍女红娘、丫鬟小玉、老夫人等人面前演述冤情;第四折王安石与杨素真在贾雨村面前对质时的话头儿,是关汉卿特地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并加工提炼出来的;(4)关汉卿的剧作常常集中表现底层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所以能够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揭露黑暗和残暴,同情劳动人民。
在此点上,他与后来的白朴、马致远都有着相似之处。
他的戏剧创作“一洗《西厢》之粉黛,独摘‘闺情’之面具”。
可谓字字当行,句句动人。
在他的剧作中,虽说存在着某些程式化的东西,但在继承前代诗词传统、师承民间文学艺术精华和发展元代杂剧传统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的需要,因人而异,“随其性情”、“据其声口”,达到“变旧声为新声”、“翻古事为今事”的目的。
这种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对于后来的王实甫、郑光祖、高文秀等作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
语言本色自然,形象生动,情节简洁,冲淡平易。
(1)在人物塑造上,关汉卿对话的语言是口语化的,所以“多至千余言,而意绪绵密”;(2)关汉卿的剧作善于运用浓丽、含蓄、蕴藉的手法,故意不说透,不直接说明,不直接抒发,而借助景物烘托、环境渲染、细节描写等来表达情意;(3)关汉卿的剧作通过语言的声韵,调节着叙事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矛盾冲突的尖锐性;(4)他的剧作往往采用对比手法或借鉴口语俗语。
如第一折中叙述张君瑞的身世遭遇与《西厢记》“崔相国私赴延安府,宿于普救寺,雪夜谈兵”的情节构成鲜明的对照。
3。
杂剧对后世戏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关汉卿提高了杂剧艺术的地位,“天下夺魁”。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1、关汉卿。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许多代表作品在杂剧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60多种杂剧,至今保存了18种。
其中比较知名的有《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
今天小玲有40多首散曲,一共10多套。
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单刀会》《邓夫人苦痛器存孝》。
性格评价:关汉卿生活在医生家庭。
他从小就受到戏剧的影响,参加过一些戏剧班的活动。
他逐渐成为一名成熟的戏剧作家。
他的许多作品受到皇帝和官员的称赞,他变得非常有名。
2、白朴。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戏剧家。
出生于官僚士大夫家庭,小时候很聪明,喜欢读书,受过良好的教育。
他在元曲四大家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而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
他写过15种剧本,包括《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等等。
作品:《裴少俊墙头马上》《梧桐雨》。
人物评价:白朴的杂剧作品多为历史传说,情节多为才子之事。
其中,唐写的《秋夜》中杨贵妃与唐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对后世影响深远。
3、郑光祖。
郑光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散曲艺术家。
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不擅长与官场上的人交往,所以他专注于创作杂剧。
他一生创作了18种杂剧,至今保存的作品有《迷青琐倩女离魂》、《辅成王周公慑政》等。
他的杂剧主要分为两个主题:男女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故事。
作品:《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
人物评价:他的作品主题离现实很远,多半是因为艺术和马致远。
4、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
何、关汉卿、郑光祖、白朴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的杂剧作品有16种,其中《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和《西华山陈抟高卧》目前保存完好。
他写的杂剧内容主要是神化的道士,大多是全真教的故事。
作品:《开坛阐教黄粱梦》《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汉宫秋》。
人物评价:马致远写的《韩公秋》,名气很大。
它讲述了赵军逃出堡垒的故事,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爱国故事。
延伸阅读元曲四大悲剧以及作者分别是1.元曲四大悲剧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纪的《赵氏孤儿》。
【课外阅读】马致远杂剧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课外阅读】马致远杂剧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在元代杂剧作家中,马致远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一生写了十五种杂剧,除了散佚的,现存《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半夜雷轰荐福碑》、《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六种。
另外,《开坛阐教黄粱梦》一种,是他与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集体编写的。
对马致远杂剧的评价历来都是很高的。
元代的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关、马、郑、白”并提,最早尊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元末明初的贾仲明为《录鬼簿》补作的挽词,对马致远赞誉道:“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
”同样认为马致远在元代杂剧作家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明代的戏曲理论批评家对马致远的评价更高。
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列马致远于元曲家的187人之首,认为“马东篱之词”,“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
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
这位封建藩王已经把马致远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了。
他们的评价公允吗?符合戏曲历史的真实吗?这是值得今天的戏剧研究工作者重新来推敲的问题。
这些封建时代的评论家受到自己的世界观和美学观的局限,又往往着眼于剧作的曲词和音律的技巧,他们对马致远的赞誉之词,很难看作是对马致远杂剧思想与艺术的全面和正确的估价。
我们应该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和美学标准,对马致远的杂剧作出崭新的评价,让这位杂剧作家的作品能够获得它们应有的历史地位。
(一)贾仲明在《录鬼簿》中给马致远补作的挽词里提到:“《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瘐白关老齐眉。
”他认为这四种杂剧是马致远的成就较高的作品;有了这四种作品,马致远就可以同庾无锡、白仁甫、关汉卿并驾齐驱了。
《戚夫人》、《孟浩然》已佚;《汉宫秋》、《青衫泪》在马致远现存七种杂剧中,的确成就较高。
尤其是《汉宫秋》,思想上、艺术上光彩焕发,不愧为马致远的代表作,也确实可以列入元杂剧的佳作之林。
臧晋叔选为元曲第一,是有眼力的。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和四大悲剧分别是什么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和四大悲剧分别是什么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指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以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元杂剧四大悲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扩展资料
王实甫的《西厢记》讲述的是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冲破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关汉卿的《拜月亭》主要围绕大家闺秀王瑞兰和秀才蒋世隆悲欢离合的婚姻爱情故事。
白朴的《墙头马上》讲述的是李家小姐千金与裴家少年少俊互相爱慕,相约私奔,再得团圆的故事。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对倩女的躯壳和灵魂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表现出来封建时代女性的的真实处境。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讲述了窦娥遭陷害并屈打成招,在斩首前以自身冤屈许下三桩誓愿的故事。
马致远的《汉宫秋》改编于昭君出塞的故事,表现出汉元帝、王昭君和文武官僚、奸臣贼子的冲突。
白朴的.《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宠幸杨贵妃,马嵬驿兵变使得明皇被逼赐杨妃缢死,明皇一夕梦与杨妃团聚却被夜雨惊醒。
雨打梧桐更显愁闷。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写的是春秋时赵盾遭到屠岸贾的诬陷,全家被杀只剩赵氏孤儿赵武,赵武长大后为全家报仇。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和四大悲剧中塑造的人物生动形象,虽部分故事与史实存在一定出入,但是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人物当时所处的社会处境以及黑暗现实。
元杂剧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杂剧四大家名词解释
元杂剧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其中,关汉卿是元杂剧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浑厚,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
白朴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作曲家、戏剧家,他的作品以历史题材为主,情节多为名流才子之事,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等。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节奏紧凑,意境深远,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汉宫秋》等。
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情节生动,代表作有《倩女离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元杂剧是元代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也指杂剧。
元杂剧的特点是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活泼自由,善于表现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元杂剧四大家的作品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水平,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复习参考题填空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复习参考题填空部分1、易见的元杂剧刊本有明代藏懋循编的《元曲选》和近人隋树森编的《元曲选外编》。
2、在元杂剧剧本中,宾白(简称白)是剧中人物的言语,而科范(简称科)是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
3、元杂剧中的女主唱称为正旦,男主唱则称为正末。
4、著名的散曲套数《不伏老》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自叙之作,作者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这几乎是一篇浪子文人的宣言。
5、燕燕、赵盼儿、王瑞兰分别是关汉卿在杂剧《调风月》、《救风尘》和《拜月亭》中塑造的三个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6、《单刀会》是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剧中突出了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借关羽之口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
7、元代剧作家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神,朴实而又优雅,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他描写李千金和裴少俊爱情故事的杂剧《墙头马上》则比较爽朗轻松。
8、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和高文秀的《双献功》就是以他为核心人物的优秀剧本。
9、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10、士子与妓女之间的爱情是元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如著名剧作家石君宝的《曲江池》歌颂李亚仙和郑元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马致远的剧作《青衫泪》也歌颂了妓女裴兴奴和诗人白居易之间的爱情。
11、元明的杂剧传奇很多改编自唐传奇,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莺莺传》,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改编自陈玄祐的《离魂记》,石君宝的《曲江池》改编自白行简的《李娃传》,汤显祖的《邯郸记》改编自沈既济的《枕中记》。
12、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马致远《汉宫秋》则描写了汉元帝和昭君之间的感情。
13、《王粲登楼》是元代剧作家郑光祖创作的杂剧,剧中道出一代文人的感受,因此一再受到文人的赞赏。
14、所谓元代四大爱情剧指的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关汉卿(元曲编剧)人物简介
• 关汉卿的作品在元代及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
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 他的作品对后世元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关汉卿在元曲史上的地位与影
响
关汉卿在元曲史上的地位
关汉卿在元曲史上的地位
关汉卿与其他元曲编剧的比较
• 关汉卿是元曲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
• 关汉卿与元代其他著名编剧如白朴、马致远等人相比,
• 关汉卿受到家庭的熏陶,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03
关汉卿的生平事迹
• 曾积极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
• 以才情出众,成为著名的元曲编剧
• 与当时的文人、艺人有广泛的交往
元曲的发展与关汉卿的成才
元曲的起源与发展
•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形式,起源于民间歌谣、曲艺
• 元曲在元代达到鼎盛,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 文学瑰宝
关汉卿元曲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汉卿元曲作品的影响
• 关汉卿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关汉卿的作品在现代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他的作品成为元曲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 他的作品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影响
05
关汉卿元曲作品经典赏析
关汉卿元曲作品经典赏析:《窦娥冤》
《窦娥冤》的故事梗概
• 《拜月亭》是一部描写战乱中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爱
• 《拜月亭》在戏剧结构、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具
情故事
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 关汉卿通过这部作品展示了人性的光辉,对爱情进行了
• 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受观众喜爱
深刻的探讨
关汉卿元曲作品经典赏析:《西华山陈抟高卧》
关汉卿、马致远杂剧题材来源比较研究
休。 则除是阎王亲 自唤 , 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 , 七
魄丧冥幽。 那其间才不向这烟花路儿上走。 他与风 ” 尘女子来往密切 , 关汉卿把她们写进了自己的杂剧 。
探讨两位作家杂剧题材来源不同的原因。
一 、
马致远现存的七部杂剧都是从历史中取材 :
1 . 取材于正史的如 :陈抟高卧》 《 叙演 陈抟 的故 事, 取材于《 宋史》 47 隐逸上》杂剧中关于陈抟 卷 5( , 在赵 匡胤未登基前就知道赵将 来必称帝纯属宋人
编造 ;汉宫秋》 《 叙演王昭君 的故事 , 取材于《 书》 汉
表现 了妓女的痛苦遭遇 ;救风尘》 《 叙演赵盼儿智救
宋引章的故事 , 作者对妓女的悲惨命运和儒生的怯
懦作者予以了同情。
2 . 从历史取材
取材于《 冷斋夜话》 卷二。 3 . 取材于诗歌 的如 :青衫泪》 《 叙演 白居易和长
安名妓裴兴奴的故事 , 取材于 白居易的《 琵琶行》 。 马致远杂剧 中的主人公有像 王昭君这样热爱
戚光宇 杨 海风
( 江苏清江中学, 江苏淮安 2 30 ) 2 0 1
摘 要: 同为“ 曲四大家”关汉卿与马致远杂剧 的题材来源有很 大的不 同, 元 , 这与他们 的人 生体验、 人生 气质等有着很大的关系。或者说 , 不同的人生体验 、 生气质影响了两位元 曲大家对杂剧题材来源的选择。 人
逐年增加的, 到明宗天历年间, 已增加了二十倍。 老百 姓的负担越来越重。 本文的前面也提到元代有着很强 烈的民族歧视现象,各级官署的实权都掌握在蒙古 人、 色目人手里 , 官员们普遍素质不高 , 时间一长 , 官 员贪污受贿 , 官场黑暗。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 , 关汉卿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当代著名作家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元曲四大名家
元曲四大名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一起了解一下吧!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一、关汉卿人物简介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人物生平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
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
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
《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
”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 (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
元杂剧四大悲喜剧
• 马致远着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 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 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 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 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 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 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 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 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 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 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 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 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 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 •
郑光祖《倩女离魂》 王文举与张倩女本由双方父亲指腹为婚,但王 文举探望张老夫人时,老夫人因他尚未取得功名, 只让他与倩女以兄妹相称,答应在他及第之后完 婚。张倩女倾慕王文举,在他赴京赶考后相思成 疾,魂魄离躯赶了上来。王文举起初认为她私奔 有伤风化,但见她情意真切便带她一同赴京,而 家中张倩女的病躯则是终日昏昏沉沉。王文举状 元及第后,携夫人回家省亲,众人见有两个张倩 女,以为有鬼魅。张倩女的魂魄重新回到体内, 病也就好了。老夫人为二人正式完婚。
•
• •
《赵氏孤儿》 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 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赵朔驸马与公 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 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将婴儿放在 药箱里,负责看守的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 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 • 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 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要献出自己亲 生儿子以保全赵家命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 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三剑剁死,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 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 客,将其子(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教他武功。 • 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却一直不知自己身世。程婴见时机成 熟,准备告诉他详情,便绘一手卷,将赵家仇详述给他听。赵氏孤儿悲 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悼公在位,因屠岸贾兵权太重,欲除掉他,便 命赵氏孤儿暗中捉拿屠岸贾,酷刑处死,全家满门抄斩。赵家大仇得报, 赵氏孤儿被赐名赵武,救护赵家的众人受到封赏。
【作者信息拓展】马致远2
【作者信息拓展】马致远 2关汉卿与马致远虽然同为下层文人,在精神上却存在一定差异:关汉卿在精神上更接近平民百姓,更关注社会下层的生活,因此他的杂剧更多表现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剧本中也多以下层民众为主角。
所以关汉卿的剧作既有强烈的文人性,也有强烈的市民性。
马致远的作品基本没有市民性,有的主要是士大夫色彩。
他更关注士人的状况,如《荐福碑》写士人不遇的坎坷,倾诉沦落文人的悲哀;《青衫泪》写文人和妓女的爱情,商人是浊物,文人是爱情、婚姻的更好选择;马致远对神仙道化剧情有独钟,体现了他对生命、人生的哲理思考,,体现着他对精神归宿的追求:他慨叹功名的虚幻、人生的短暂;他想逃避人间纷扰的是非;他厌弃争名逐利;他赞叹道教的生活。
这些,都是马致远士大夫色彩的重要体现。
三、掌握马致远剧作的曲辞风格学习要求:本章内容要求同学掌握。
一、马致远的生平与创作马致远,以字行,名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
只知他早年在大都度过,曾热衷于功名,中年做过江浙行省务官,可官运不通。
在经历过一段四处漂泊的生涯后,自言“人间宠辱皆看破”,于晚年走入买酒浇愁、修仙证道的归隐之途。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贾仲明所作吊词)。
他的作品见于著录的有十五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
、《任风子》六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
二、《汉宫秋》《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
1 、题材的演变王昭君,西汉元帝时人。
她出塞和亲是在竟宁元年(公元前 33 年)。
据《汉书》、《后汉书》记载:王昭君,字嫱,是汉元帝时宫女。
当时呼韩邪单于来汉朝求婚,王昭君因不满汉宫生活,自愿请行。
临行时,着意打扮,“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徊,纯动左右。
”元帝见后大惊,想留下她,又怕失信,只得遣行。
单于得昭君,极为欢喜,封为“宁胡阏氏”。
关汉卿、马致远杂剧题材差异之成因探析
剧 以 《 阳楼 》、 《 风子 》、 《 抟高 卧 》 、 《 岳 任 陈 黄粱 梦 》为代 表 ,都是敷 演全真教事 迹 ,宣 言全 真教教义 。这些杂剧 在马致远 的 《 幽梦孤雁汉 宫秋 》、 《吕洞宾三 醉岳 阳楼 》 、 《 破 半夜雷 轰荐福 杂剧 创作 中比重最大 。这些道教神 仙故事 ,主要倾 向都是 宣扬浮生 碑》、《 马丹 阳三度任风子 》、 《 西华 山陈抟 高卧 》6 ,另有 《 种 开 若梦 、富贵 功名 不足凭 ,要人们一 空人我是 非 ,摆脱家庭羁 绊 ,在 坛 阐教黄粱梦 》 ,是他和几位 艺人合作 的 。从题材 来源看 ,马致远 山林 隐逸和 寻仙访 道中获得解脱 与 自由。 的杂剧 有取材于 正史的 ,如 《 汉宫秋 》 演王 昭君 的故事 ,取材于 三、关 汉卿 、马 致远杂 刷题 材差 异的成 因分 析 叙 《 书 》卷9 匈奴传 》; 《 汉 4《 陈抟高 卧 》叙演陈抟 的故事 ,取 材于 关 汉卿 、马致远虽 同为杂剧大家 ,但是他们 杂剧创作在题 材方 《 宋史 》卷4 7 隐逸 上 》。有取材于小说 的,如 《 5 《 黄粱梦 》取材于 面有着 很大 的差 异 。关汉 卿的杂剧 ,不论是公案 剧 、婚姻爱情 剧还 唐传奇 《 中记 》 ; 《 阳楼 》取材 于 《 枕 岳 蒙斋笔谈 》卷下 ; 《 荐福 是历史 剧 ,对现 实生活都 给予 了强烈 的关 注 ,更 加注重暴露现 实生 碑 》取 材于 《 冷斋夜话 》卷二 。有取材 于诗歌 的,如 《 青衫 泪 》叙 活 的黑 暗及尖锐 的矛盾斗争 。马致远 的杂剧 ,不论 是反映帝王 、士 演 白居易和长安名妓裴兴奴 的故事 ,取材 于自居易 的 《 琵琶行 》。 子 的婚姻 爱情剧 、下层书生抑 郁不得 志的社会 问题 剧还是神仙 道化 剧 ,更 多的是游离 于现实生 活之外 , 《 宫秋 》抒 发了作者对历史 汉 二 、关汉卿 、马致远 杂剧题 材及 思想 内容 分析 关 汉卿 杂剧从 题 材上 看 ,可 以分 为公 案剧 、婚 姻爱 情剧 和历 史剧 三类 ,公 案剧 的代 表作 为 《 窦娥 冤 》 、 《 鲁斋 郎 》、 《 蝴蝶 梦 》 ;婚姻 爱情 剧 的代 表作 为 《 救风 尘 》 、 《 江亭 》、 《 月 望 拜 亭 》;历史剧 代表作为 《 单刀会 》 、 《 西蜀 梦 》、 《 哭存 孝 》。从 思想 内容上看 ,公案剧歌颂 人 民的反 抗斗争 、揭 露社会 黑暗和统治 者的残暴 、反 映了 当时尖 锐的阶级矛 盾。如 《 娥冤 》描 写一个弱 窦 变迁 、人 生无常 的感 慨 ; 《 衫泪 》写妓 女最终爱 读书人而不是 商 青 人 ,只 能是 作者 自我一厢情愿 的想法 ; 《 荐福碑 》抒 发了同样作 为 底层士子 的牢骚 ; 《 岳阳楼 》 、 《 任风子 》、 《 陈抟 高卧 》、 《 黄 粱梦 》等神 仙道化剧更 是那些生 活在悲剧 时代的人们希 望摆脱苦难
(五)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 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 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 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得 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蜡 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 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 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搥不匾、炒不爆、 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 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 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 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 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篆籀、 会歌舞、会 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 我牙,甭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 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 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 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二、关汉卿戏剧结构精湛: 第一折 入戏快,戏刚开始就形成冲突: 张驴儿与窦娥;(赛卢医与蔡婆、婆媳 冲突) 第二折 进展快,情节容量大;冲突层次 丰富 主要冲突:张驴儿与窦娥,(其赛卢医与 驴儿张、婆媳之间、其次窦娥与楚州太 守桃杌)
关汉卿是把这部历史剧 当作诗来写的
他赋予关羽以诗人的情怀,他欣赏江山自然的壮 阔美景,深沉地缅怀英雄岁月里叱咤风云的人物,唱 词所表现的广袤的空间、悠远的时间渲染着、映衬着 关羽这个英雄人物内心豪壮之美,但又有没有苏东波 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所表现的人生如梦的感叹和 低沉的怀古幽情,相反大自然的雄奇、历史上的英雄 业绩充分表现了关羽面对强敌坦荡无畏、襟怀磊落的 不凡气度,其实是关汉卿借关羽形象寄托自己的情思, 也是元代“人心思汉”普遍心理的表现。
[南吕· 四块玉· 闲适](小令联章体四首):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 餐醉时歌,闲来时就向沙茵卧。 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 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 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关汉卿与马致远杂剧之比较
关汉卿与马致远杂剧之比较何悦玲在数量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关汉卿与马致远无疑都属大家之列。
关于二人杂剧创作的比较,因审美主体不同,历来大致存在两种不同的见解。
或把马致远杂剧尊为元曲之冠,如明代朱权说:“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
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而相颉颃。
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
又若神凤飞鸣于九宵,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或把关汉卿杂剧推上元曲的第一把交椅,如王国维曾断言:“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见解,笔者以为应立足于戏剧是适应勾栏瓦肆演出需要的一种自娱娱人的特殊表演形式,结合当时的社会显示和两人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价值观念,以他们全部的杂剧创作为底本,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比较,方能获得较为深切的理解。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极为黑暗的时代。
在蒙古族不断南进吞噬中原的过程中,推行极其残酷的民族清洗政策,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政治上,一方面,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因缺少长期吏治文化的积累而不懂得如何治国平天下;一方面,蒙古统治者任人唯亲,据《元史》卷六《世祖本纪》载:“至元二年二月(1265)甲子以蒙古人充各路达噜噶齐,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
”用不了解吏治之道蒙古人或色目人充当各地郡邑的正官,使得贪官污吏滋生,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说,以上政治、经济方面的劫难背离了中国知识分子长期以来所崇尚的社会秩序,那么,对历来有着“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情结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仕途的被阻隔更是致命的打击。
因入主中原以前以游牧生活为主,元蒙统治者对知识分子极为轻视。
他们不仅在元初的80年中,停止了科举,断绝了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的出路,而且还把知识分子列为下九等,即所谓的“八娼九儒十丐”,从而使知识分子处于民族压迫的最底层,在生理上与精神上都饱受摧残。
即使到了延佑三年,科举复兴,知识分子仕进的机会终于来了,但科场的不平与黑暗还是将大部分知识分子拒于仕途之外。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单刀会》;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代表作,其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白朴:白朴编订成集的词作,名曰《天籁集》。
到明代已经残佚,字句脱误。
清朝中叶,朱彝尊、洪升始为整理刊行。
全集收词二百余首,除了一些应酬赠答、歌楼妓席之作外,多为伤时感怀的作品。
赖有这部作品,我们才可以了解白朴的生涯。
他的词作,承袭元好问长短句的格调,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
马致远:其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
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
《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
马致远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郑光祖:据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元曲介绍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窦娥冤》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
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
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
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峨的坚决反抗,蔡婆有病,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
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
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
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
《窦娥冤》取材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民间故事,关汉卿结合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认,精心构制了这个大悲剧。
窦娥因家贫被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为命。
流氓张驴儿闯入这个家庭,胁迫窦娥婆媳嫁给他们父子为妻,遭到窦娥严辞拒绝。
张驴儿欲毒死蔡婆,结果反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便嫁祸给窦娥。
昏聩的桃杌太守严刑逼供,将窦娥屈打成招,并被处死。
违法的人并未得到制裁,守法的人却被“法纪”送了性命。
戏剧的锋芒直指酷虐的封建统治。
当窦娥幻想破灭,她愤怒地呼喊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责天问地,也是关汉卿的呼喊,代表着不屈从于现实命运的浩然正气。
《赵氏孤儿》故事采自《左传》、《史记·赵世家》和刘向《新序·节士》、《说苑·复思》等书。
作者作了提炼、改造和虚构。
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
赵盾全家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赵朔驸马与公主得以幸免。
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
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键 词]悲剧 指 向 自我 意 识 社会 关 照 神 仙 道 化 剧 关
1 . 传统知识分子生命价 值缺失 的悲剧指 向
从关汉卿的悲剧代表作《 窦娥冤》 来看其潜意识 的悲愤绝望 心态在其作 品中流露 出来 的浓重 的无 可隐匿 的悲剧 意识。关汉 卿 因知识 分子地位 的下降 和无 法摆脱 困境 的遭 际 , 《 在 窦娥冤 》 中一开始就注定 了悲剧 的命运 ,无 论窦娥在生活 中如何反抗和 挣扎 , 她都无 法摆脱 。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下 , 她根本没 有丝毫作 为一个人或作为 一个女人 的权 利可 言 。她的 内心 充满 着欲望与 哀怨 , 正如其所唱的两支曲子。 “ 窦娥也 , 你这命好苦也呵 !” [ 吕・ 仙 点绛唇】 闲愁 , 满腹 数年禁受 。 天知否 ?天若 是知我情 由, 不待和天受。 怕 蒙 元初 期 的 他 在 异 族 的 统 治 下 , 没 了科 举 的 进 身 之 阶 , 因 儒 生地位也只能在娼妓和乞丐之 间, 他深深感到生 活的绝望 , 混迹 于优伶 之间 ,悲剧人生 了无尽头 。只能在杂剧上施展 满腹 的才 华, 他把 自己的一腔愤怒都写进了杂剧之 中。 相 同的 , 马致远 杂剧 《 汉宫秋》 内在意蕴 比较 复杂 , 元帝 的 汉 的 哀 怨 、 恨 、 念 、 苦 , 仅 是 因 为 民 族 矛 盾 而 失 去 爱妃 的 生 悔 思 痛 不 离死别的悲 ,更多 的则是对于 整个 民族 国家与作 为皇帝 自身无 法主宰 前途 的悲凉 。作为执笔者 的马致远 , 也通过戏剧来抒发 自 己无法主宰命运 ,只能任 由拨弄 的悲哀 。表现 自古 以来备 受尊 重 、 程远大 、 前 自命 不 凡 的 中 原 儒 生 , 元 代 突 然 被 打 入 受 歧 视 在 与践踏的社会底层 , 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家 园而感 到 困惑 、 痛 苦 、 望 的情 绪 。 绝 2时代赋予的 自我表达 . 在封建社会 , 知识分子 是一个特 殊的阶层 , 他们读 书写作 , 始终 围绕着儒 家 的“ 学而 优则仕 ” 这样 一个 中心 , 学成 文武 即“ 艺, 货与帝王家 。” 在悲剧 的元代 , 知识 分子精神上所受 的打击是 前所未有的。 他们当然摆脱 不了这种 现实 的压迫 。 在相 同的外部 环境下 , 与马二人突破了 以往诗词等正统文 学的框范 , 自己 关 将 的学识用在杂剧创作上 , 而且植根于勾栏 瓦肆的演 出需要 , 服务 的是广大的市 民阶层 。为 了适应广 大市 民的欣赏趣 味与水平 以 提高演 出收入 , 关与马的杂剧均表 现出 自然 的时代特色 。王 国维 先生说 :元 曲之佳处何在 ? “ 一言以蔽之 , 自然而 已矣 。 日: 古今之 大文学 , 无不 以自然胜 , 而莫著于元 I 擅。盖元 曲之作者 , 其人均非 有名位也 , 其作剧也 , 非有藏之名 山, 传之其 人之意也 。彼 以意兴 之所致为之 , 自娱娱人 。关 目之拙劣 , 以 所不 问也 ; 思想之鄙 陋 , 所不讳也 ; 人物之矛盾 , 所不顾也 。彼但摹写其胸 中之感想 , 与时 代之情状 , 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 , 时流露 于其问。故谓元 曲为 中国最 自然之文学 , 无不可也 。”
民 生 活 悲惨 的种 种 情 形 。且 女 性 形 象 在 关 剧 中 占有很 大 的 比重 。 作 为社会“ 边缘人 ” 的他 , 自身的处 境 , 同样处于社会边缘 的 从 对 女性产生一种认 同感 , 表现出对下层女性 的一种强烈关注。 马致远有 “ 花丛 中马神 仙” 万 的称誉 , 作品 中神仙 道化题 其 材 占了相 当大 的比例 。不难发现元代 的社会现实使文人在现 实 人生难以实现儒学精神所赋予他们 的宏伟理想 ,他们 只能寻求 种新的精神寄托 , 以消解在现实 中的惆怅 , 于是便逃到 了神仙 世界 , 在虚构 的精神家园里求得须臾 的解脱 。
对传统理想否定 , 人作为主体的提升 。关汉 卿在 接受“ 个 万般 皆 下品 , 唯有读 书高” 的文人梦破灭后 . 在文人 的 自我位置的失落 , 传统文人价值体系瓦解 的情况下 , 冲破传统观念 , 走上与下层 市 井艺人结合的道路 , 重新找到了 自己的位置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 剧, 多达 6 种 , 4 今存 1 4种 。即《 窦娥冤 》 《 、鲁斋郎》 《 、救风尘 》 、 《 塑江亭 》 , 等 题材大致包 括爱情婚 姻 、 历史 、 公案 、 豪侠诸方 面 , 对社会现实的关照是相 当广泛和 深刻的。现实使他在观察世 界 时 , 于市井 百姓 、 对 下层人 民高 尚品德 和乐观生活态度给予高度 的关注 。同时 , 他又是站在一个儒生 的立场来 观察问题 , 这是 一 种比较的观察和感受 。儒生 的 目光 与下层 百姓的观念作为揆情 度 理的准绳参错交杂在一起。所 以, 的作 品中虽然肯定了抗争 他 者为争取现实 中可能达到的合理生活所做 出的努力 ,却也总是 需要有 “ 救世主” 去认可这种胜利。因此 , 的创作适合于广大下 他 层人民的 口味 , 是名副其实 的“ 场上之曲” 。 马致远年轻时曾热衷仕途功名 ,大约到中年 以后方弃官 而 归。属于典型的文人作家 , 又经历过官场黑暗 的生 活 , 因此是一 代经受 巨大伤 痛 的文人 知识分 子 的代 表 。马致远 所做 杂剧 1 5 种, 现存 7种[7 96  ̄ 。即《 汉宫秋》 《 、陈抟高卧》 《 、任风 子》《 、荐福碑》 等。从根本上看 , 马致远杂剧 的精神是文人贵族 的。客观上描写 了元代社会文人的生存 图景 , 折射 了当时 的社会现 实 , 体现 的是 失 意文人从 叹世走向隐逸的心态变化 和退却 的过程 。更适合文 人 雅士进行案头赏析 , 是元剧 中名副其实 的“ 案头之戏” 。 2主体生命的价值 指向 . 关汉 卿在他的杂剧作品 中,描绘 了元 代社会政治黑 暗和人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 考文 献 :
… 袁 行 霈 . 国文 学 史.高等 教 育 出版 社 .北京 .19 . 中 99 f 李 修 生 赵 义 山 .中 国 分体 文 学 史 ( 剧 卷 ) 2 】 戏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上 海 .2 0 . 01
『1 英 时 .士 与 中 国 文化 .上 海人 民 出版 社 .上 海 .2 0 . 3余 0 3 爱 德 华 萨义 德 .知 识 分 子 论 .三联 书店 .上 海 .2 0 . 0 2 『 王 季 思 .全 元戏 曲.人 民文 学 出版 社.北 京 .1 9 . 5 1 90
社 会 的 黑 暗 现 实 和 关 马二 人不 同 的 生 活 观 念 与 价 值 取 向反 映在其杂剧创作上 , 使得二人 的作 品又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具体 来 说 有 以下 几 个 方 而 。 1 我意识觉醒后 的社会关照不 同 洎 “ 远离被编码的话语 ……才能走 出一条新路 。” 这是元代 文 学表现 出来 的与传统 文学不同 的风貌 。 自我 意识的觉醒表现 在
文化 艺 术
f 厂 关汉卿与马致远杂剧之比较
孙 琳 {
【 要 】 果说 关 汉 卿是 蕴 羁 风 流 , 荡不 羁 的 浪 子 , 么马 致 远 则 是 怀 才 不 遇 , 文 尔雅 的 书 生 ; 摘 如 放 那 温 关剧 往往 取 材 于现 实 生 活或 传 说 中 民众 比 较 熟 知 的故 事 , 言 当行 , 俗 易懂 ; 语 通 而马 剧 则 倾 向 于状 写 历 史人 物 的 浮沉 或 传 说 中神 仙 道 化 的 内容 , 引经 据 典 情 深 意 浓 。 二 人 在 主体 价 值 与 社 会 关 照上 表 现 出鲜 明 的差 异 性 , 二人 处 于 同一 历 史 时期 , 杂剧 创 作 上也 有 一 定 的 相似 性 。 但 在
f赵 景深.元 明北杂剧 总 目考略.中州古籍 出版 社.郑 州.1 8 9 ] 95 『 1 嗣 成. 1钟 o 录鬼 簿 ( 四种 ) 上 海 古籍 出版社 . 海. 9 6 外 . 上 19 . 作者 单位 : 安 文 理 学 院 陕西 西安 西
陕 西 省 农 村 幼儿 教 师 素 质 研 究 课 题 组 陕 西 西安
f王 国维. 国维文 学论 著 三种 . 务 印 书馆 .北京. 0 1 6 I 王 商 2 0. 『 李 泽 厚 .美 学 三 书.安 徽 文 艺 出版 社 . 肥 .1 9 . 7 ] 合 99 『 李 修 生 .元 杂剧 史.安徽 古 籍 出版 社 .合 肥 .1 9 . 8 ]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