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关汉卿杂剧艺术成就的总结
论述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论述琵琶记的艺术成就琵琶记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之一,由关汉卿创作,描写了李师师和张生的爱情故事。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物形象的刻画。
关汉卿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塑造了一对鲜明对比的主人公。
李师师是一个有才华、有情感、有气节的女子,她不仅能弹奏琵琶,还能诗词歌赋,她对张生的爱情坚贞不渝,即使遭到困境和迫害,也不屈不挠。
张生是一个优柔寡断、软弱无能、背信弃义的男子,他虽然爱着李师师,但是在社会压力和家庭责任面前,却没有勇气和决心与她共度患难,反而屈服于权势和利益,背叛了自己的良心和情感。
通过这对人物的对比,关汉卿展现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人性的高尚和堕落。
2.情节的安排。
关汉卿在琵琶记中运用了多种戏剧手法,使得情节紧凑、曲折、生动。
他采用了倒叙法,先从李师师被张生抛弃后的悲惨境遇开始讲述,然后通过回忆和梦境等方式,回溯了他们相识、相爱、分离的过程,最后以张生悔恨、李师师含恨而死的结局收尾。
这样的结构既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又增加了戏剧的悬念和冲突。
他还运用了变脸法,让李师师在不同的场合和身份下出现,展示了她不同的风采和心境。
他还利用了象征法,以琵琶为媒介,表达了李师师的才情、情感和命运。
3.语言的运用。
关汉卿在琵琶记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包括散文、韵文、曲词等,既体现了元代杂剧的特色,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他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还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氛围,调整了语言的风格和节奏,时而抒情婉转,时而讽刺犀利,时而悲壮慷慨,时而欢快轻松。
综上所述,琵琶记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元代杂剧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矛盾和人民的苦难与抗争,也展示了作者关汉卿对人性和爱情的深刻洞察和热情赞美。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1)
简答题1、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2、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3、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4、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5、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
2、南戏与北杂剧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1、北杂剧一本四折,有楔子;南戏长达数十出,无楔子。
2、北杂剧以正末(正旦)一人主唱;南戏以生旦为主,各色皆可以分唱。
3、北杂剧每折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中可以换韵。
4、北杂剧用北曲,多刚劲粗犷;南戏用南曲,多柔婉缠绵。
5、北杂剧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套曲;南戏一出中可变宫调。
6、北杂剧动作提示叫“科”;南戏曰“介” 。
3、《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心理刻画方面尤为突出。
(蔡伯喈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联系,不过也有请有欲。
赵五娘形象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
)(2)情节结构上富于匠心:双线结构,用双线索交错发展。
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3)人物语言个性化。
即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并且富于动作性。
4、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更加灵活多变,采用特有的“衬字”方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5、袁宏道:《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
”1)贯穿着一种“狂傲”的叛逆精神。
2)曲词艺术上,本色而高华爽俊、秾丽奇伟,堪称曲中豪放派。
3)在杂剧形式上的突破:一是结构体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使元杂剧的规矩荡然无存;二是曲调体式,或用北曲,或用南曲,有时自出机杼,自由运用,别开生面。
赏析元曲大师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赏析元曲大师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简介
关汉卿(约1241年-1323年),中国元代戏曲作家和演员,被誉为“元曲四杰”之一,以其深情厚意、才情横溢的作品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对关汉卿的艺术成就进行赏析,并探讨他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1.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1.1 生平简介
(在此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关汉卿的出身、故乡等基本背景信息)
1.2 创作背景与时代特点
(这部分可以了解元代时期戏曲表演的兴盛以及社会背景的变迁,以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关汉卿创作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
2. 关汉卿的主要作品欣赏
2.1《窦娥冤》
(在此部分可以详细分析该剧情节、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表达主题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解读)
2.2《弟子规》
(同样,可以在这里详细介绍该剧,对人物形象、情节等进行赏析)
2.3 其他重要作品
(列举其他几个关汉卿的著名作品,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3. 关汉卿对戏曲艺术及文化的影响
3.1 戏曲艺术发展
(在此部分,可以深入探讨关汉卿对后世戏曲艺术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并引用相关文献和学者观点来支持论述)
3.2 文化传承与弘扬
(考虑关汉卿作品的教育意义以及后世如何传承和弘扬关汉卿大师的艺术成就)结论
通过本文旨在赏析元曲大师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与影响,了解他对中国戏曲发展
和文化传承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关汉卿独特而充满情感的创作风格不仅影响了
当时的戏曲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无论是他创造出来的精彩剧目,
还是对戏曲艺术的推动和传承,都使关汉卿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重
要人物。
关汉卿杂剧创作的主要成就
关汉卿杂剧创作的主要成就
关汉卿的剧作在内容上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层面和人物,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恶势力的批判与憎恨;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受压迫的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
这是关汉卿剧作的可贵之处,同时也是关汉卿之所以成为戏剧大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艺术上,关汉卿的杂剧故事复杂,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每个情节都经得起推敲,丝丝入扣;人物性格富有个性,极少概念化、模式化色彩,因此,为中国古代戏曲人物画廊提供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形象,如窦娥、赵盼儿等,直至今天,仍为大家所熟知;语言既切合人物的身份,又贴近当时口语,是“本色派”代表。
这些特点,特别是塑造人物的本领,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戏剧成就最高的剧作家。
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是中国元曲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生活在元朝时期,以其一生创作的戏剧作品而
闻名于世。
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戏曲作品创作上。
他的作品风
格独特,情节曲折,以故事情节和角色的表演精彩著称。
关汉卿的作
品描写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展现了生活的百态及人性的喜
怒哀乐。
在关汉卿的作品中,深刻描绘了人类的善恶和道德观念。
他通过
戏剧情节展示了人们面对权力、利益和人情世故时的挣扎和抉择。
关
汉卿的作品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并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
入的思考和批判。
关汉卿的作品语言优美,富有旋律感。
他深入研究了戏曲音乐的
表现手法和技巧,并将之融入到作品之中。
他的作品音乐旋律婉转动听,使观众在欣赏戏曲时获得美的享受。
同时,关汉卿在角色塑造上具有独到的见解。
他善于刻画不同性
格的人物,通过细腻入微的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深入人心。
他的角色形象在戏剧表演中具有较强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曲作家和艺术家。
他的作品不
仅在元曲时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戏曲发展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对后
世的文学和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合作品论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结合作品论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关汉卿(1892- 1960),原名关汉立,字古明,来自湖北省鄂州市。
他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三大杂剧表演家洪汉、梅兰芳、关汉卿之一,凭借其突出的演技和复杂的表演艺术,深受观众的赞赏。
关汉卿的杂剧背后所体现的艺术成就是他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他在演出过程中能够深入考察演员表演过程当中所需要掌握的细微之处,同时在表演时更加注重表现力,勾勒出人物特征鲜明的形象。
其中,他在传统杂剧作品《俗气千古》中的女婿角色惊艳了观众,整部戏中,他通过巧妙地将一种慷慨豪迈的感情和一种客观的讨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完美地展现了一种现代式的情愫,表现了一种沧桑的言情气息,让观众印象深刻。
此外,关汉卿在演出时还有一个独到的表演风格,这种趣味性十足、娴熟把握的表达手法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他能够以活泼、犀利的语言将杂剧情节突出,在表达过程中勾勒出一种喜情悲怆的节奏,整个杂剧作品的流畅度和视觉冲击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一独特的表演技巧,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赞赏。
在全国各地的巡演演出中,关汉卿这位杰出的演员得到了观众特别热之广泛好评,他凝练而有力的表演风格令人百看不厌,大胆而自如的演出惊艳人心,而他在唱腔方面的独特技艺也是深受观众喜爱的。
他贯彻自己担任演员的理想,通过自己的精彩演出,将杂剧推向了更高的高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彰显的淋漓尽致。
总之,关汉卿在杂剧表演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反映了他在演出技艺上的艺术造诣,显示出关汉卿是一位演员表演的高手,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他的一生,诠释了传统文化本身的精湛工艺、历久弥新的魅力,这些都将永久牢记在我们心中。
最新-关汉卿戏曲艺术成就钩沉 精品
关汉卿戏曲艺术成就钩沉关汉卿作为中国戏曲第一个黄金时期元杂剧的奠基人之一,留下了多达67种作品,数量之多堪称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人,而其作品题材多样、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他也成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王国维曾评价其为元人第一,在国际上更称关汉卿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一、关汉卿生活的时代背景关汉卿,号已斋、己斋叟。
生卒年月不详,大概出生于1220年的金代末年,卒于1300年的元成宗时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一统天下的时代,疆域空前辽阔。
但蒙古统治者实行黑暗的种族统治,将人分为四等。
蒙古人最高贵;以西域人和较早归附蒙古的色目人为次;原金朝境内的契丹、女真族、汉族等称为汉人,为第三等;最底层是原南宋境内各族人民,被称之为南人。
元还实施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如不允许汉人习武打猎、买卖、夜间行走、不允许结社集会,为禁止汉人私藏兵器只能数家人合用一把菜刀,汉人打死蒙古人要偿命,反之只需要进行较少的赔偿。
尽管元朝时儒家思想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孔子、孟子都获得非常尊崇的封号,元还专设保护文人士子的儒户阶层,但在这些种族制度之下,文人士子的地位较一般汉人更为低下,素有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其社会地位仅仅高于乞丐。
元得天下不过98年,其中前数十年停止科举,完全断绝了中国文人士子历来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政治出路。
元末时虽然恢复了科举,但名额极其有限,加上科场的黑暗,终元一朝能走上仕途的汉人不过五六百人而已,绝大部分文人士子仍然没有出路。
即使侥幸做上了元朝的官员,但按元朝的规定也只能终生沦为下僚得不到重用[1]18。
文人士子在元朝不仅沦为贱民,而且穷途末路、生活无着。
曾经天之骄子的士子们或是沦为刀笔吏,或是当账房先生,甚至沦为乞丐。
也有些士子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与往昔自己所看不上的民间艺人合作,加入到戏曲艺术的创作活动之中,甚至自编自导自演。
关汉卿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他的作品题材多样、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被后世评价为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尊称其为曲圣,在古代戏曲艺术上的地位成就极高。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和特点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关汉卿是中国元代杂剧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以《汉宫秋》、《单刀会》、《窦娥冤》等为代表,对中国戏剧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融合了丰富的艺术元素,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分析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和特点。
首先,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
在剧本结构上,关汉卿注重情节的合理安排和行文的条理清晰,使故事情节展开有条不紊,紧凑而有悬念。
他擅长运用悲剧的手法,通过引发观众的同情和共鸣,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和感人。
另外,关汉卿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绘不同性格、地位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冲突的升级,增加了戏剧的戏剂感和戏剧性。
他还善于使用暗示和象征,通过隐含的手法表达出深层的思想和主题,让观众有所思考。
其次,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他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性格突出。
关汉卿对待人物的塑造非常细腻,在语言和行为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他擅长刻画社会底层人物,他们生活在困苦和压迫之中,但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却是丰富多样的。
关汉卿通过他们的言谈和行为,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映了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挣扎。
另外,关汉卿还善于塑造历史人物,通过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他们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使得历史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此外,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在语言表达上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
他的剧本语言优美、精炼、生动。
他善于运用歌唱和对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达,使得剧本既富有音乐感,又具有对话的实际感。
他擅长使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使得剧作更加生动有趣,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他的语言表达具有年代特色,充满了元代的特殊气息,既贴近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又具有普世的艺术价值。
此外,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在舞台形式上也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他注重舞台的实际操作和观赏效果,善于运用舞美和音乐等元素进行表达。
自考语文复习资料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
自考语文复习资料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以《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调风月》、《单刀会》、《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其作品特点主要为内容以描写男女风月之情为主;题材虽融合古人旧事,却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创作方法上虚实结合;大半寓意深刻;叙事深入浅出,语言风格浅近自然,人物台词求肖似;多写喜剧,多含机趣,注重布置全剧的格局。
其剧作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关剧语言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
“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元曲选序》)语言个性化强,戏剧化强,鲜明生动,通俗易懂,如《窦娥冤》第二折《斗虾蟆》。
同时,关剧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也非常、深刻,如《鲁斋郎》中张圭送妻所唱的曲子,就被誉为我国古典戏曲最精彩的内心独白之一。
(2)关剧的基本创作倾向是现实主义,但在部分作品中,为了强化表现力,又有一定的超现实的描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关剧发射出了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辉。
(3)创造出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戏剧人物形象,尤其是塑造了一大群普通的妇女形象。
如童养媳窦娥、妓女赵盼儿、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通过她们的遭遇,刻画了她们善良、刚强、机智的性格,赞美了他们敢于向黑暗势力斗争的反抗精神。
(4)关剧的“当行性”很强。
他的剧本结构完整,情节的发展层次分明,人物和事件的安排适合舞台演出的要求。
《单刀会》关羽的出场,就是著名的一例。
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的艺术成就关汉卿是中国元曲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艺术成就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描述。
在元曲的发展史上,关汉卿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脱颖而出,成为元曲的代表人物。
关汉卿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到的创作手法,深受当时观众的喜爱。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能够真实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善于运用对白和独白的形式,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性格和命运。
他的作品中也融入了大量的音乐元素,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关汉卿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汉卿在表演艺术方面也有着非凡的造诣。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演员。
他能够将自己创作的角色栩栩如生地演绎出来,使得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命运。
他的表演风格独特,能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表演手法展现出来。
他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
关汉卿的表演艺术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喝彩,而且对后世的演艺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汉卿在社会影响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物和事件,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他的作品中也不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能够引起观众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关汉卿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扬,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备受推崇。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观念,对后世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汉卿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了元曲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创作、表演艺术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不仅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而且也丰富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内涵。
明清杂剧鉴赏:关汉卿与汤显祖的艺术创新与表达
明清杂剧鉴赏:关汉卿与汤显祖的艺术创新与表达引言中国戏曲艺术深厚而博大,涵盖了诸多流派和类型。
其中,明清时期的杂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生动的表演形式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这一时期,两位戏曲大师关汉卿和汤显祖对杂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创新,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针对关汉卿和汤显祖的艺术创新与表达进行深入探讨和鉴赏。
艺术人物与背景关汉卿关汉卿(1241年~约1325年)是中国元明时期的杂剧作家和演员,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他以《窦娥冤》、《汉宫秋》等作品闻名,并被誉为“杂剧之神”。
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1616年)是明末清初的杂剧作家和艺术家,他的作品创作了杂剧中心剧目《牡丹亭》等,被称为“南戏之神”。
关汉卿的艺术创新与表达传统杂剧的基础关汉卿在创作杂剧时,深受元杂剧和南戏的影响。
他巧妙地融合了这两种戏曲艺术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杂剧的束缚,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剧本写作的创新关汉卿的剧本写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手法。
他以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角色形象和情节,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情感表达。
他还善于利用对白和唱词,将情感和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表演形式的创新关汉卿对杂剧的表演形式进行了创新,为杂剧注入了更多的戏剧性和艺术性。
他采用了多样化的表演手法,如舞蹈、音乐、功夫等,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他还注重舞台布景和服装造型的设计,使整个演出更加富有视觉冲击力。
关汉卿作品中的主题与思想关汉卿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人性、命运、道德等主题,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
他对爱情、友情、家庭以及权力、财富的追求等问题进行了揭示和思考。
他通过作品引导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关汉卿对后世的影响关汉卿的艺术创新和表达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演艺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流传广泛,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他的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给后代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关汉卿艺术成就
关汉卿艺术成就:“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气风格。
一、善于在强烈的戏剧冲突去塑造人物,各阶层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既有鲜明的性格,又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的本质。
二、矛盾集中情节紧凑三、语言上的成就:1.自然、真切、质朴,成为“本色”派代表作家2.语言性格化,随人随情而变,做到“雅俗兼收串合无痕”3.运用少数民族语言,使表达更生动王实甫《西厢记》的贡献(王西厢)1.把崔张故事编成规模宏大的戏剧。
2.继承了“董西厢”的反封建主题,并使主题更深化,反封建死刑倾向更鲜明。
3.纠正了“董西厢”的不足,充分运用了戏剧样式的长处,使题材更集中,矛盾冲突更尖锐、情节结构更合理,任务性格更鲜明,心理描写更细腻,语言更洗练,达到西厢故事的高峰。
《梧桐雨》和《汉宫秋》的比较宏观来看,有许多相同之处1.主题接近,剧情相似;都是末本戏。
写帝妃之情,在批判他们误国时,又对其爱情寄与同情2.结构雷同:两折之前写欢情。
第三折写离情。
第四折写痛失之后的思念之情。
3.戏剧氛围都是从欢到悲。
由热情而凄凉,形成极大的反差,悲剧结局反映了剧作者共同的现实主义观念。
二、从微观看,又存在许多差异(动与静,强化与淡化)如:写欢情《汉宫秋》基本是静态的,主要写主任公内心独白;《梧桐雨》大肆铺衍。
多方渲染人物始终处于动态开放之势,表现欢情无限,爱情生活绚丽斑斓。
写离情灞陵桥边,汉元帝伫立凝望,且望且思,流连忘返,此为以静写动,以人物形体的静止反衬内心的波澜;马嵬坡前,唐明皇顿足捶胸,且哭且诉,痛不欲生,此为以动写动,以人物强烈的外部动作来强调其内心的剧烈震荡和悲伤。
总的来说,对于失去妃子,汉元帝尚能从容自持,悲而不失其志,唐明皇则是不顾一切一发不可收拾,其原因之一是元帝失昭君,实现了和番,清除了国家的忧患,安享其位,仍至高无上,唐明皇此时是权力、妃子、欢乐生活永远失去,非常绝望。
纵观两剧写情,《汉宫秋》如溪如流,《梧桐雨》如瀑如涛,风格上都属于文采派,但前者悲凉苍劲,意境淡远,后者激扬慷慨,色彩浓重。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杂剧作品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关汉卿的杂剧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脍炙人口,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关汉卿的杂剧在题材选择上注重历史故事的选取。
他的作品多以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为题材,如《窦娥冤》、《霸王别姬》等。
这些故事既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又能传递历史文化的价值观。
关汉卿通过这些历史故事,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使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也能获得思想上的启发。
关汉卿杂剧在表演形式上追求舞台效果的完美呈现。
关汉卿在剧本创作中注重角色的形象塑造和剧情的紧凑程度,使得他的杂剧在表演时能够达到最佳的舞台效果。
他善于运用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和灯光音效等元素,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例如,在《窦娥冤》中,关汉卿巧妙地利用了舞台布景和灯光的变化,使得剧中的场景更加逼真,情感更加饱满,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关汉卿的杂剧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他深知音乐和舞蹈在戏剧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剧本中加入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元素。
这些元素不仅能够增强戏剧的艺术感染力,还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角色的情感变化。
关汉卿的音乐和舞蹈设计既注重节奏感和和谐美,又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人物性格的展现,使得他的杂剧在舞台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律美和情感张力。
关汉卿的杂剧在情节发展上注重悬念和冲突的处理。
他善于运用剧情的紧张和冲突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保持观众的兴趣。
他通过设置情节的起伏和反转,使得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时而紧张、时而激动,增加了戏剧的吸引力。
同时,关汉卿还注重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描写和人物关系的揭示,使得剧中人物形象立体饱满,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总体来说,关汉卿的杂剧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
他注重历史故事的选取,通过剧情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传递思想和价值观;他追求舞台效果的完美呈现,通过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和灯光音效等元素来增强戏剧的艺术感染力;他注重音乐和舞蹈的运用,通过韵律美和情感张力来增强戏剧的表现力;他注重情节发展的悬念和冲突处理,通过剧情的紧张和角色的冲突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是中国元曲时期的一位著名剧作家和表演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主要艺术成就有:
1. 剧作家:关汉卿是元曲时期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汉宫秋》、《窦娥冤》、《西厢记》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传颂,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2. 表演家:关汉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表演家。
他在舞台上的表演风格独具特色,擅长表现各种情感和人物性格,深受观众喜爱。
3. 文学家:关汉卿不仅是戏曲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文学才华不仅体现在他的剧本创作中,还体现在他的诗歌、散文等方面。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文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社会活动家:关汉卿不仅关注艺术,同时也关注社会问题。
他曾经积极参与反对元朝政府的斗争,并支持民间起义。
他的社会活动精神和艺术创作精神相辅相成,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总之,关汉卿是中国元曲时期最著名的剧作家和表演家之一,他的文学才华、艺术成就和社会活动精神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概况
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概况一、前言关汉卿,明代著名杂剧作家,被誉为“中国戏曲之父”。
他的杂剧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至今仍是中国戏曲珍品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经历,以及他的代表作品和艺术成就。
二、生平概述关汉卿(约公元1250年-1324年),字希仲,号洛阳居士。
他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幼年时便喜欢戏曲艺术,并积极参与当地的戏曲活动。
后来他拜名家学艺,不断磨炼自己的创作才华。
三、创作经历1. 初期创作关汉卿最早的杂剧作品是《窦娥冤》,这部剧讲述了一个女子被冤枉入狱,最终得到昭雪的故事。
这部剧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并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一。
2. 发展成熟期在后来的创作中,关汉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大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兼具戏曲和文学的特点。
其中,《汉宫秋》、《荆钗记》、《西华山》等作品都成为了经典之作。
3. 晚年创作关汉卿在晚年时仍然坚持创作,他的代表作品有《朝元夫人献寿》、《梁祝》等。
这些剧目在当时也非常受欢迎,并被后人传颂至今。
四、代表作品1. 《窦娥冤》这是关汉卿最早的杂剧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女子被冤枉入狱,最终得到昭雪的故事。
该剧以其深刻的社会寓意和感人至深的情节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和赞誉。
2. 《荆钗记》该剧讲述了一个女子因父母之仇而遭受不幸,最终与心上人相认相爱并得到幸福的故事。
该剧以其深刻而真实的情感描写和优美动人的音乐形式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
3. 《梁祝》这是一部以古代民间传说为题材的杂剧,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该剧以其优美的音乐形式和深刻的人物描写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五、艺术成就关汉卿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杂剧作家之一,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创作中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和人文精神,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结语关汉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位巨匠,他通过自己不断地创作和探索,为中国戏曲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五节关汉卿杂剧艺术成就的总结
一.四大艺术成就、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地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首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其次,关剧对元代地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再次,关剧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地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他地杂剧忠实地记录了自己地时代,具有强烈地现实主义精神.不但如此,由于关汉卿对人生地热爱,对理想地憧憬,他地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浪漫主义地色彩,突出了被压迫者地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体现了积极乐观地人生态度,闪烁着理想地光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地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地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地画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地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地女性形象.他地杂剧不但能写出不同阶级或阶层地人物地不同特点,而且能写出同一阶层人物地不同风貌,有时甚至写出了人物性格地丰富性和立体感.关剧塑造正面人物地基本手法是把戏剧主人公置于尖锐地矛盾冲突中,凸现其在典型环境中地典型性格;在塑造反面形象时,关汉卿常常运用夸张、变形地漫画式手法,暴露他们卑鄙无耻地丑恶嘴脸.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地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地魅力.其作品大抵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开阖自如,首尾照应,开头不拖沓,结尾不松懈;能根据生活发展地逻辑和主题地需要来安排故事情节,收到了突出主干、深化主题地效果;戏剧冲突一环紧扣一环,悬念迭出,剧情地发展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些都保证了他地优秀作品具有长久地舞台生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戏剧语言方面,关汉卿向以本色当行著称,他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本色派地代表人物.所谓本色是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既具有浓厚地生活气息,又富有典雅地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无雕琢地痕迹.所谓当行,是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无论是曲词还是道白,皆符合人物地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地个性化.正如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所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关汉卿杂剧作品地思想局限:复杂地社会生活常常使作家地思想呈现起伏和危机.和文学史上其他一些著名作家一样,关汉卿地作品也存在着矛盾:在表现弱者地抗争和洋溢着乐观精神地同时,也有以弱者地让步或不可信地巧合,维持调和矛盾地大团圆结局;在揭示失路儒生地艰难、忧郁和痛苦地同时,却又陈袭着“五言诗作上天梯”、“金殿上脱白衣”地向往;在表现历史上英雄人物地激烈壮怀时,却又交织着悲凉色调;在表现了一定程度地对传统生活观念和道德准则地超越地同时,又对“贞”、“孝”、“天人感应”等观念加以肯定.这些说明关汉卿创作和思想上具有二重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在表现弱者地抗争和乐观地同时,也有以弱者地让步或不可信地巧合来维持地大团圆地结局.、在揭示儒生艰难痛苦地同时,仍然执着“五言诗作上天梯”地向往.、在表现历史英雄地激烈壮怀时,却又交织着悲凉地色彩.、在表现一定程度地对传统观念和道德标准超越地同时,又对贞、孝、天人感应等观念予以肯定.关汉卿杂剧地艺术特色:、从人物地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地人物形象,为元杂剧地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地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地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地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地主要方面地同时,注意人物性格地复杂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结构布局看,关汉卿善于紧扣作品地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地结构手法设计场面和安排人物.如《救风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语言运用看,语言大都从有利于演出和观赏着眼,追求自然质朴、真切美听地风格.总之,从杂剧地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考察,关汉卿不仅元代杂剧地奠基人,也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地开拓者和奠基者.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关汉卿杂剧地艺术成就关汉卿地杂剧具有很强地艺术创造力.作为一个向戏曲舞台提供演出剧本地“书会才人”、专业作家,关汉卿很少为文人地传统习性所囿,很少在炫耀辞采、驰骋才情上花费心血;他地剧本,无论是选材与剧情安排,还是人物形象地塑造和语言地运用,都很重视舞台演出效果,适应观众地欣赏心理,以生气勃勃地艺术活力,表现出新鲜地社会意识与人生追求.实际上,关汉卿之所以能够成为元杂剧地奠基人,写作年代早与作品数量多还在其次,充分地发挥戏剧这一新兴文艺样式地长处,才是最重要地.从题材地选择来说,关汉卿地许多杂剧,站在普通民众地立场上,提出了社会正义这一人类生活中地严峻问题.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他所揭露地社会黑暗是对当时现状地一种反映,这样说并不错.但同时需要看到,社会对于弱者从来就是不公平地,并不是到了元代才如此.尖锐地提出这个问题,既表现了作家地良知,也是正在发展着地市民阶层通过作家所发出地呼吁.尽管,对于社会正义地实现,关汉卿常常不得不诉诸幻想,期待“王法”地真正施行,但这终究体现着改善社会秩序地愿望.更何况,关汉卿也赞同并描绘了弱者通过自己地机智斗争来获得社会正义.而这一类题材通过戏剧这一种最具有煽动性地文艺形式来表现,其效果也格外强烈.在戏剧结构方面,关汉卿也善于布置情节,在激烈地矛盾冲突中,营造戏剧氛围,并使舞台演出富于动作性.本来,元杂剧四折地体制比较短小,很容易写得单薄,而关汉卿常以适当地剪裁、布置、使之能容纳较丰富地内容.如《拜月亭》一剧,以王瑞兰夫妇地离合为主线,蒋瑞莲夫妇地姻缘为副线,两条线索相互交错,共同演进;《鲁斋郎》一剧,李四和张珪地妻子先后被鲁斋郎霸占,两家人地命运彼此纠结.这两种剧本地故事都颇为错综复杂,但都能以清晰地步调展开.还有些故事线索比较单纯地剧本,因为用了细致地手法来处理、同样给人以丰富地感受.如《救风尘》写赵盼儿欺骗周舍地过程,步步设下机关,剧情因此而变化多姿.当然,作为早期地戏剧,关汉卿地作品仍属于比较单纯明快地,并不以结构地复杂精巧见长.关汉卿地杂剧中活跃着各种各样地人物,从大家闺秀到风尘女子,从英雄烈士到市井小民,从权豪势要到地痞恶棍,大多写得富于生气,表现出鲜明地性格.这里有两点尤其值得注意:一是关汉卿笔下地人物很少是概念化地产物,因而具有生活中真实人物地多面性.如《窦娥冤》中地蔡婆婆,原是个放高利贷地,窦娥实际是她地债权地抵押品,但她和窦娥之间,却确有一种相依为命地真感情.又如《鲁斋郎》中作为小官吏地张珪,一开始很有些威风体面和想要伸张正义地气概,但在鲁斋郎地淫威下,他显得极为怯懦软弱,而作者写出这一点地同时仍对他抱有相当地同情.另一点是作者对人性往往表现出比较宽泛地认可.特别是对社会下层人物在其特殊处境中地所作所为,绝不从传统道德地立场上加以丑化和诋毁.如《金线池》中杜蕊娘地一段唱词:无钱地可要亲近,则除是驴生戟角瓮生根.佛留下四百八门衣饭,俺占着七十二位凶神.才定脚谢馆接迎新子弟,转回头霸陵谁识旧将军.投奔我地都是些矜爷害娘、冻妻饿子、折屋卖田、提瓦罐爻槌运.那些个慈悲为本,多则是板障为门.(《混江龙》)还有《救风尘》中赵盼儿对周舍指责她违背咒誓时地回答:“遍花街请到娼家女,那一个不对着明香宝烛,那一个不指着皇天后土,那一个不赌着鬼戮神诛,若信这咒盟言,早死地绝门户.”在作者看来,妓女们既然不被社会所尊重,那么,她们对一般寻花问柳之徒唯利是图、送旧迎新、花言巧语,都是无可非议地;至于用色相诱骗来作为反抗恶徒地手段,更是值得赞美.这显然不是统治者地道德、士大夫地道德,而是市民社会地道德.而这一种思想观念,使得作者能够写出活生生地、勇敢泼辣地人物.有些人物,关汉卿是用了漫画式地笔法来写地,如《窦娥冤》中见了告状人首先下跪、称之为“衣食父母”地太守桃杌,《切脍旦》中粗陋可笑地杨衙内等.这既有借科诨调节剧场气氛地作用,同时也通过漫画式地夸张使这类人物成为黑暗邪恶势力地象征.在语言方面,关汉卿被认为是元杂剧“本色派”地代表.这种语言较少文饰,既切合剧中人物地身份与个性,也贴近当时社会活生生地口头语言,更能把观众感情引入到剧情和戏剧人物地命运中.而另一方面,所谓“本色”地语言,又不是简单搬用日常生活中地口语,而是经过艺术地锤炼.关汉卿才华横溢,具有丰富地社会生活经验,又有高度地文化素养,这使他在戏曲语言方面显示出不凡地功力,王国维谓之“一空倚傍,自铸伟词”(《宋元戏曲史》),并非过誉.他能够把质朴浅俗地口语锤炼得委曲细致,如《窦娥冤》中窦娥临刑时对婆婆地一段唱: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快活三》)三个“念窦娥”相叠,第四句通过一声呼唤,变换句式,朴实自然中有一种流转跌宕地节奏;他也能够把古典诗词地意境、语汇浑然无迹地熔铸在自己地创作中,像前面引过地《单刀会》中关羽地一段唱词,就是化用了苏轼地《念奴娇·赤壁怀古》,并以熟语写出新意;他能够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各色人物地口吻、语气,像前面引过地《金线池》中杜蕊娘和《救风尘》中赵盼儿地唱词都是很好地例子;他也能够根据剧情和主人公身份、性格地差异,在不同剧作中变化其语言风格.总地说来,炼俗为雅,化雅为俗,雅俗兼收,串合无痕,而始终新鲜活泼,生气蓬勃,不失本色,是关汉卿戏剧语言最显著地特点.元杂剧地语言在中国文学中别开生面,从根本上影响了后代许多人对于文学创作原则地认识,而关汉卿作为元杂剧地奠基人和典范作家,他地贡献是值得歌颂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一、关汉卿的生平与个性作为中国古代伟大戏剧家的关汉卿,其生平情况,只能以现存的一些片断材料推知大概。
《录鬼簿》说他是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尹。
关于他的仕宦情况,由于元代太医院并无院尹官名,关汉卿叙及本人生活情况的散曲亦全无与此有关的痕迹,故关汉卿可能为医户,而不是医生。
关汉卿的生卒年也很难推断。
根据《青楼集序》等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
入元后很可能是并未出仕,而仅是以一个剧作家兼艺人的身份活跃于大都的戏剧界。
关汉卿是元代最早从事剧本创作的作家之一。
关于关汉卿的为人和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对此,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中有更透彻的自白。
他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面貌,同时又以“风流浪子”的自夸,成为叛逆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
曲中所描绘的生活,按照士大夫的传统人生取向标准来看,分明是“堕入下流”,但关汉卿却欣喜于在这种生活中得以解脱了功名利禄的“锦套头”而获得自由与快乐;他的炫耀,对于封建传统分明带有“挑衅”的意味。
但他较之习惯于依附政治权力的士人心理来说,这种热爱自由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当然,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而已。
他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及时享乐,同时(特别是在他的戏剧作品里)又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这和许多具有官员身份的文人出于政治责任感所表现出的同情人民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关汉卿则更多地包含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切身感受,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第五节关汉卿杂剧艺术成就的总结
第五节关汉卿杂剧艺术成就的总结一.四大艺术成就1、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
首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其次,关剧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再次,关剧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
他的杂剧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不但如此,由于关汉卿对人生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他的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浪漫主义的色彩,突出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2、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
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
他的杂剧不但能写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的不同特点,而且能写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不同风貌,有时甚至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关剧塑造正面人物的基本手法是把戏剧主人公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其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塑造反面形象时,关汉卿常常运用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手法,暴露他们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3、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其作品大抵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开阖自如,首尾照应,开头不拖沓,结尾不松懈;能根据生活发展的逻辑和主题的需要来安排故事情节,收到了突出主干、深化主题的效果;戏剧冲突一环紧扣一环,悬念迭出,剧情的发展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这些都保证了他的优秀作品具有长久的舞台生命力。
4、在戏剧语言方面,关汉卿向以本色当行著称,他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本色派的代表人物。
所谓本色是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典雅的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无雕琢的痕迹。
所谓当行,是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无论是曲词还是道白,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四、论述 1、试论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是一个当行杂剧作家,具有丰富的舞 XX 实践经验,所以 他创作的杂剧都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1)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具有鲜亮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 上之曲”。 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练 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 的戏剧矛盾上,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他十分重视戏剧演出 的舞 XX 效果,不让观众分散对戏剧矛盾的注意力,努力在有限 的演出时间内,给予戏剧以更为充实的内容,让强烈的戏剧冲突 把观众牢牢地吸引在剧场上。 B 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 弛交替。像《蝴蝶梦》第一折写凶顽的蒙古 XX 族葛彪,三拳两 脚打死了王老汉,王氏三兄弟拿住凶徒,却不小心把他把他打死。 当公人押送王氏兄弟到了开封府,戏剧冲突进入酷热阶段时,关 汉卿却让审案的包待制假寐做梦,梦见一只大蝴蝶救出了一只陷 入蜘蛛 XX 里的小蝴蝶,而对另一只同样坠入 XX 中的小蝴蝶置 于不顾;此时包拯顿起恻隐之心,说“你不救,等我救”,并把 它救了出来。这一个细节的插入,使紧张的情节稍稍松弛,它展 示了包待制心灵的一角,让观众饶有兴味地静观他在得到梦境的 启发后臬处理上述棘手的案件。显然冷热场面的交替使剧情的推
1
的基础,“末奇”表现了作品的浪漫主义精。1怨交加的声口,又把她见义勇为、泼辣机智的性格渲染得活 灵活现。 E 关汉卿对语言有着敏锐和精细的辨析能力。他注意到,在不同 的环境中,同一个人物的语气、措词,会随着情势心态的变化而
1
变化。像《谢天香》杂剧,写谢天香在钱大尹面前,碍于悬殊身 份,常常小心慎重,“文诌诌的施才艺”,不敢造次,说话显得典 雅;而于钱大尹不在的场合,话语就比较粗俗,骂起人来还用上 “臭尸骸”、“臭驴蹄”这类字眼。关汉卿让谢天香在不同语境中 出现言语风格的差异,正好表现出她是个既精通多种文艺,又熟 识三教九流,善于察颜观色的官妓。对于不同的人物,关汉卿根 据其身份、教养、地位等,让其语言当俗则俗,宜雅则雅,完全 体现不同人物的气质和个性。像《望江亭》的白士中是个出身儒 雅的士子,他在称赞谭记儿时说:“我这夫人十分美貌,不消说 了;更兼聪慧智慧,事事精通,端的是佳人领袖,美女班头,世 上无双,人间罕比。”辞藻语调,抑扬顿挫,不失文采风流。而 像《窦娥冤》中的张驴儿,俗不可耐,面目可憎,连言语也令人 作呕,他对蔡婆婆说:“你教窦娥顺了我,叫我三声嫡嫡亲亲的 丈夫,我便饶了他。”这虽是三言两语,却活现出馋嘴猫式的欲 望和一副恶棍无赖的口吻。 (2)本色当行。关汉卿剧作所表现出的纯熟的语言艺术,是杂 剧作为代言体的叙事文学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关汉卿既立足于 戏剧语言性格化,又博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 俚语、成语、口头禅等等,融合于作品之中,形成一个自然真切、 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这也是关汉卿对元代剧坛的一个突出贡献。 当行指适应于某一行业的要求,就戏曲说,是指符合于演戏的行 业的要求。本色一般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很少装饰或假借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关汉卿杂剧艺术成就的总结一.四大艺术成就1、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
首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其次,关剧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再次,关剧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
他的杂剧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不但如此,由于关汉卿对人生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他的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浪漫主义的色彩,突出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2、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
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
他的杂剧不但能写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的不同特点,而且能写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不同风貌,有时甚至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关剧塑造正面人物的基本手法是把戏剧主人公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其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塑造反面形象时,关汉卿常常运用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手法,暴露他们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3、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其作品大抵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开阖自如,首尾照应,开头不拖沓,结尾不松懈;能根据生活发展的逻辑和主题的需要来安排故事情节,收到了突出主干、深化主题的效果;戏剧冲突一环紧扣一环,悬念迭出,剧情的发展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这些都保证了他的优秀作品具有长久的舞台生命力。
4、在戏剧语言方面,关汉卿向以本色当行著称,他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本色派的代表人物。
所谓本色是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典雅的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毫无雕琢的痕迹。
所谓当行,是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无论是曲词还是道白,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正如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所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二.关汉卿杂剧作品的思想局限:复杂的社会生活常常使作家的思想呈现起伏和危机。
和文学史上其他一些著名作家一样,关汉卿的作品也存在着矛盾:在表现弱者的抗争和洋溢着乐观精神的同时,也有以弱者的让步或不可信的巧合,维持调和矛盾的大团圆结局;在揭示失路儒生的艰难、忧郁和痛苦的同时,却又陈袭着“五言诗作上天梯”、“金殿上脱白衣”的向往;在表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激烈壮怀时,却又交织着悲凉色调;在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对传统生活观念和道德准则的超越的同时,又对“贞”、“孝”、“天人感应”等观念加以肯定。
这些说明关汉卿创作和思想上具有二重性。
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1、在表现弱者的抗争和乐观的同时,也有以弱者的让步或不可信的巧合来维持的大团圆的结局。
2、在揭示儒生艰难痛苦的同时,仍然执着“五言诗作上天梯”的向往。
3、在表现历史英雄的激烈壮怀时,却又交织着悲凉的色彩。
4、在表现一定程度的对传统观念和道德标准超越的同时,又对贞、孝、天人感应等观念予以肯定。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2、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
3、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从结构布局看,关汉卿善于紧扣作品的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的结构手法设计场面和安排人物。
如《救风尘》5、从语言运用看,语言大都从有利于演出和观赏着眼,追求自然质朴、真切美听的风格。
总之,从杂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考察,关汉卿不仅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也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关汉卿的杂剧具有很强的艺术创造力。
作为一个向戏曲舞台提供演出剧本的“书会才人”、专业作家,关汉卿很少为文人的传统习性所囿,很少在炫耀辞采、驰骋才情上花费心血;他的剧本,无论是选材与剧情安排,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语言的运用,都很重视舞台演出效果,适应观众的欣赏心理,以生气勃勃的艺术活力,表现出新鲜的社会意识与人生追求。
实际上,关汉卿之所以能够成为元杂剧的奠基人,写作年代早与作品数量多还在其次,充分地发挥戏剧这一新兴文艺样式的长处,才是最重要的。
从题材的选择来说,关汉卿的许多杂剧,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提出了社会正义这一人类生活中的严峻问题。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他所揭露的社会黑暗是对当时现状的一种反映,这样说并不错。
但同时需要看到,社会对于弱者从来就是不公平的,并不是到了元代才如此。
尖锐地提出这个问题,既表现了作家的良知,也是正在发展着的市民阶层通过作家所发出的呼吁。
尽管,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关汉卿常常不得不诉诸幻想,期待“王法”的真正施行,但这终究体现着改善社会秩序的愿望。
更何况,关汉卿也赞同并描绘了弱者通过自己的机智斗争来获得社会正义。
而这一类题材通过戏剧这一种最具有煽动性的文艺形式来表现,其效果也格外强烈。
在戏剧结构方面,关汉卿也善于布置情节,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营造戏剧氛围,并使舞台演出富于动作性。
本来,元杂剧四折的体制比较短小,很容易写得单薄,而关汉卿常以适当的剪裁、布置、使之能容纳较丰富的内容。
如《拜月亭》一剧,以王瑞兰夫妇的离合为主线,蒋瑞莲夫妇的姻缘为副线,两条线索相互交错,共同演进;《鲁斋郎》一剧,李四和张珪的妻子先后被鲁斋郎霸占,两家人的命运彼此纠结。
这两种剧本的故事都颇为错综复杂,但都能以清晰的步调展开。
还有些故事线索比较单纯的剧本,因为用了细致的手法来处理、同样给人以丰富的感受。
如《救风尘》写赵盼儿欺骗周舍的过程,步步设下机关,剧情因此而变化多姿。
当然,作为早期的戏剧,关汉卿的作品仍属于比较单纯明快的,并不以结构的复杂精巧见长。
关汉卿的杂剧中活跃着各种各样的人物,从大家闺秀到风尘女子,从英雄烈士到市井小民,从权豪势要到地痞恶棍,大多写得富于生气,表现出鲜明的性格。
这里有两点尤其值得注意:一是关汉卿笔下的人物很少是概念化的产物,因而具有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多面性。
如《窦娥冤》中的蔡婆婆,原是个放高利贷的,窦娥实际是她的债权的抵押品,但她和窦娥之间,却确有一种相依为命的真感情。
又如《鲁斋郎》中作为小官吏的张珪,一开始很有些威风体面和想要伸张正义的气概,但在鲁斋郎的淫威下,他显得极为怯懦软弱,而作者写出这一点的同时仍对他抱有相当的同情。
另一点是作者对人性往往表现出比较宽泛的认可。
特别是对社会下层人物在其特殊处境中的所作所为,绝不从传统道德的立场上加以丑化和诋毁。
如《金线池》中杜蕊娘的一段唱词:无钱的可要亲近,则除是驴生戟角瓮生根。
佛留下四百八门衣饭,俺占着七十二位凶神。
才定脚谢馆接迎新子弟,转回头霸陵谁识旧将军。
投奔我的都是些矜爷害娘、冻妻饿子、折屋卖田、提瓦罐爻槌运。
那些个慈悲为本,多则是板障为门。
(《混江龙》)还有《救风尘》中赵盼儿对周舍指责她违背咒誓时的回答:“遍花街请到娼家女,那一个不对着明香宝烛,那一个不指着皇天后土,那一个不赌着鬼戮神诛,若信这咒盟言,早死的绝门户。
”在作者看来,妓女们既然不被社会所尊重,那么,她们对一般寻花问柳之徒唯利是图、送旧迎新、花言巧语,都是无可非议的;至于用色相诱骗来作为反抗恶徒的手段,更是值得赞美。
这显然不是统治者的道德、士大夫的道德,而是市民社会的道德。
而这一种思想观念,使得作者能够写出活生生的、勇敢泼辣的人物。
有些人物,关汉卿是用了漫画式的笔法来写的,如《窦娥冤》中见了告状人首先下跪、称之为“衣食父母”的太守桃杌,《切脍旦》中粗陋可笑的杨衙内等。
这既有借科诨调节剧场气氛的作用,同时也通过漫画式的夸张使这类人物成为黑暗邪恶势力的象征。
在语言方面,关汉卿被认为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
这种语言较少文饰,既切合剧中人物的身份与个性,也贴近当时社会活生生的口头语言,更能把观众感情引入到剧情和戏剧人物的命运中。
而另一方面,所谓“本色”的语言,又不是简单搬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而是经过艺术的锤炼。
关汉卿才华横溢,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又有高度的文化素养,这使他在戏曲语言方面显示出不凡的功力,王国维谓之“一空倚傍,自铸伟词”(《宋元戏曲史》),并非过誉。
他能够把质朴浅俗的口语锤炼得委曲细致,如《窦娥冤》中窦娥临刑时对婆婆的一段唱: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快活三》)三个“念窦娥”相叠,第四句通过一声呼唤,变换句式,朴实自然中有一种流转跌宕的节奏;他也能够把古典诗词的意境、语汇浑然无迹地熔铸在自己的创作中,像前面引过的《单刀会》中关羽的一段唱词,就是化用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并以熟语写出新意;他能够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各色人物的口吻、语气,像前面引过的《金线池》中杜蕊娘和《救风尘》中赵盼儿的唱词都是很好的例子;他也能够根据剧情和主人公身份、性格的差异,在不同剧作中变化其语言风格。
总的说来,炼俗为雅,化雅为俗,雅俗兼收,串合无痕,而始终新鲜活泼,生气蓬勃,不失本色,是关汉卿戏剧语言最显著的特点。
元杂剧的语言在中国文学中别开生面,从根本上影响了后代许多人对于文学创作原则的认识,而关汉卿作为元杂剧的奠基人和典范作家,他的贡献是值得歌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