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试述高明(琵琶记)的得失

试述高明(琵琶记)的得失

试述高明《琵琶记》的得失
得:
1.《琵琶记》作为一部有意识地宣扬道德教化的剧作,在后世受到统治者的欢迎。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宣扬道德纲常的主观意图,客观上揭示了道德教化本身的内在矛盾,这也是它在思想内涵上的成功之处。

2.在戏曲的声调格律方面,《琵琶记》改变了早期南戏不讲究宫调配合的做法,根据剧情的需要,考虑曲牌的缓急、性质的粗细、声情的哀乐,以及相互间的搭配,加以妥贴的安排。

对句格、四声的运用,也比较严密细致。

3.《琵琶记》是南戏创作的巅峰,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结构上,他打破了传统的单线模式,而采用双线结构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其次,人物的心理刻画非常成功。

以口头语写心头事,真做到了“体贴人情,委曲必尽”。

再次,剧中的语言比同时代的其他南戏要成熟。

尤其在语言个性化方面,时而质朴,时而华美,运用的相当成功。

4.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情,以情动人。

主要以苦境苦情塑造赵五娘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

失:
剧中封建说教过多,往往成了作者思想意识的传声筒;篇幅过长,在故事情节发展上出现了某些明显的疏漏;剧中的某些片断也有铺锦列绣,骈俪过重的毛病,对后世传奇作者雕词琢句造成了不好影响。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1)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1)

简答题1、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2、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3、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4、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5、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

2、南戏与北杂剧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1、北杂剧一本四折,有楔子;南戏长达数十出,无楔子。

2、北杂剧以正末(正旦)一人主唱;南戏以生旦为主,各色皆可以分唱。

3、北杂剧每折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中可以换韵。

4、北杂剧用北曲,多刚劲粗犷;南戏用南曲,多柔婉缠绵。

5、北杂剧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套曲;南戏一出中可变宫调。

6、北杂剧动作提示叫“科”;南戏曰“介” 。

3、《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心理刻画方面尤为突出。

(蔡伯喈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联系,不过也有请有欲。

赵五娘形象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

)(2)情节结构上富于匠心:双线结构,用双线索交错发展。

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3)人物语言个性化。

即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并且富于动作性。

4、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更加灵活多变,采用特有的“衬字”方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5、袁宏道:《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

”1)贯穿着一种“狂傲”的叛逆精神。

2)曲词艺术上,本色而高华爽俊、秾丽奇伟,堪称曲中豪放派。

3)在杂剧形式上的突破:一是结构体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使元杂剧的规矩荡然无存;二是曲调体式,或用北曲,或用南曲,有时自出机杼,自由运用,别开生面。

传奇之祖琵琶记赏析

传奇之祖琵琶记赏析

传奇之祖《琵琶记》赏析《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

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

共四十二出。

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作者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今浙江瑞安人。

他的生年约在1305年前后。

他的卒年有元末说和明初说两种说法。

持元末说者,认为卒于1359年。

持明初说者,认为卒于朱元璋开国以后。

高明四十岁左右中了进士,在杭州等地作过小官。

后来隐居在宁波城东的栎社镇,《琵琶记》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他的剧作除《琵琶记》外,还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佚。

《琵琶记》戏演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

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

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

应试及第,中了状元。

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

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允,强迫其滞留京城。

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

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

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

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

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

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

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

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

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

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

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

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

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

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

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

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

琵琶记诗赏析

琵琶记诗赏析

琵琶记诗赏析《琵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

这部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

本文将对《琵琶记》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看《琵琶记》的背景和作者。

《琵琶记》是白居易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创作的一首长诗,全诗共60首,以叙事诗的形式,描写了唐代宫廷中的琵琶女李师师的生平遭遇和情感经历。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明快、朴实的风格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琵琶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琵琶记》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

首先,从艺术魅力来看,《琵琶记》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唐代宫廷中琵琶女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诗中对李师师的描绘细腻入微,如“纤纤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金井梧桐,玉鸭雕梁,醉里且歌且笑,无人知是何年”等句,都展现了她的美丽和才情。

同时,诗中还描写了她与君王的爱情纠葛,展现了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这些描写都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物形象的深刻把握和生动表现,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魅力和张力。

其次,从文学价值来看,《琵琶记》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通过对李师师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宫廷中的生活风貌和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同时,诗中对爱情、人生、命运等主题的探讨,也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长安城里头,万户送秋雁”等句,都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综上所述,《琵琶记》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

它不仅在艺术魅力上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在文学价值上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思想意义。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琵琶记》将会一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后人学习和赏析的经典之作。

简议琵琶记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简议琵琶记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简议琵琶记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琵琶记是一部古代戏曲剧目,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它通过展现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艺术表达,呈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简要论述琵琶记的魅力。

一、思想内容琵琶记作为一种戏曲形式,以古代社会的人物命运和情感为出发点,通过对人性、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的探索,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首先,琵琶记关注人性的善恶和复杂性。

剧中的主要人物杜丽娘以其悲惨的命运和深情的爱情展现了她纯真善良的一面。

而她父亲杜夫人则展示了一个虚伪、自私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些人物的对比,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之争,从而引发读者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其次,琵琶记关注了社会问题的反思。

剧中通过对吏治腐败、官宦权势、官宦子弟横行乡里等问题的揭示,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

琵琶记展现了一个以小人物为中心的社会画卷,从中反映出社会的不公平和不正义,呼唤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改革。

最后,琵琶记关注了人际关系的纷繁复杂。

剧中的李贵与杜丽娘的爱情故事,展示了两个人在命运的摆布下,面对亲情、爱情和友情时的挣扎和抉择。

这些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历经无穷的磨难和考验后,尤为凸显出人性的脆弱和无奈。

二、艺术特色除了思想内容的丰富外,琵琶记还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表现在音乐、唱腔、表演和舞美等多个方面。

首先,琵琶记以琵琶曲为独特的音乐形式,贯穿剧目始终,给人以视听的双重享受。

琵琶曲以弦声悠扬、音调自由的特点,将戏曲的情节、人物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增添了剧目的魅力。

其次,琵琶记以腔调纯正、表演技巧独特的京剧唱腔为基础,塑造了琵琶记独特的表演风格。

唱腔中的高亢激昂和悲切细腻,将人物的情感转化为声音和节奏,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

再次,琵琶记的表演艺术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演员们通过细腻而精确的动作和表情,展现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情感的变化。

他们在舞台上的精彩演绎,让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命运和心路历程产生共鸣和感动。

简析南戏里程碑《琵琶记》

简析南戏里程碑《琵琶记》

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探持。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
苦人吃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出。(吃吐介) 【前腔】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贵与一贱, 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
〈生〉……这弦中不弹。
〈贴〉这弦怎地不中?
〈生〉当原是旧弦,俺弹得惯。这是新弦,俺弹不惯。 〈贴〉旧弦在那里? 〈生〉旧弦撇了多时。 〈贴〉为甚撇了?
〈生〉便是新弦难撇。
〈介〉我心里只想着那旧弦。 〈贴〉你撇又撇不得,罢罢!
南戏里程碑---《琵琶记》
高明(1307?~1359),字则庆,号菜根道
人,浙江瑞安人。 《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一、创作动机
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古往,其间故
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琐碎
不堪观。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论传
奇,乐人易,动人难。知音君子,这般另做眼儿 看。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共 妻贤。骅骝方独步,万马敢争先?
二、从“三不孝”到“三不从”
生不能养 死不能葬 葬不能娘-----古代社会的理想女性 蔡伯喈-----懦弱而焦灼的心灵
牛小姐-----道德观念的图解
三、艺术成就
1、双线结构 ,交替进行
2、语言艺术
【孝顺歌】哎得我肚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嘎住。糠,遭砻被

《琵琶记》读书笔记

《琵琶记》读书笔记

《琵琶记》读书笔记《琵琶记》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作,由元末明初的剧作家高则诚所创。

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戏剧史上的“传奇之作”,它融合了深厚的情感、精湛的艺术和深刻的社会思考,成为了我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作品中,赵五娘与蔡伯喈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将人间真情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赵五娘坚贞、善良、孝顺,为了支持丈夫蔡伯喈的求学之路,她甘愿忍受贫困与艰辛。

而蔡伯喈在功成名就后,面对新娶的妻子与旧日的誓言,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与挣扎。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被赵五娘的无私与坚韧所打动。

她为了家庭、为了丈夫,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她的形象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伟大与崇高,也让我对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蔡伯喈的矛盾与挣扎也让我深感人性的复杂与脆弱。

他在封建礼教与个人情感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除了深刻的人物塑造和情感描写外,《琵琶记》的艺术成就也让我叹为观止。

作品中的曲词优美、音乐动听,将戏曲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品在舞台表演上也极具特色,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思考方面,《琵琶记》引发了我对封建礼教的深刻反思。

在封建社会中,礼教束缚了人的思想和行为,导致了无数悲剧的发生。

赵五娘与蔡伯喈的爱情悲剧就是其中的一例。

这让我更加珍惜现代社会中的自由与平等,也让我更加关注女性地位与权益的问题。

总的来说,《琵琶记》是一部充满情感、艺术与思考的杰作。

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与脆弱、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压迫以及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部作品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引发了我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我相信,《琵琶记》将会一直影响和启发着后人,成为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意义

《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意义

《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意义
摘要:
一、引言
二、《琵琶记》的创作背景
三、《琵琶记》的艺术价值
四、《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意义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琵琶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剧作家高明所创作的一出悲剧,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意义。

二、《琵琶记》的创作背景
《琵琶记》创作于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戏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艺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而《琵琶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继承了元曲的艺术特色,同时又有所创新,为我国戏剧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琵琶记》的艺术价值
《琵琶记》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剧本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其次,剧本运用了丰富的舞台表现手法,如唱腔、身段、道具等,使得舞台表演更具观赏
性;最后,剧本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命运、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

四、《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意义
《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戏剧由杂剧向传奇剧的转型,对后世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它丰富了我国戏剧的人物画廊,为后世戏剧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最后,它展现了我国古代戏剧家的艺术才华和家国情怀,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五、结论
总之,《琵琶记》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戏剧作品,更是一部承载着民族精神的文化瑰宝。

古代戏曲赏析琵琶记

古代戏曲赏析琵琶记

古代戏曲赏析琵琶记琵琶记是一部古代著名戏曲,它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剧情、人物塑造、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对琵琶记进行深入赏析。

琵琶记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唐代,主人公是李靖之女李香君。

她出身贫寒,却有一身天赋异禀的琵琶技艺。

在一次琵琶比赛中,她遇到了唐宗朝,二人相互倾心,但却因家族身份差异无法相守,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个故事煽情感人,道出了爱情的悲欢离合,给人们以深思。

在琵琶记中,人物塑造精细入微,形象饱满而有血有肉。

主人公李香君勇敢、聪明、乐观,同时又有着柔情似水的一面,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男主角唐宗朝则是一个为爱勇敢挣扎的人,他的角色让我们看到了真爱的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次要角色也都各具特色,给整个剧情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音乐方面,琵琶记的配乐精妙绝伦,能够完美地表达戏剧情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其中的琵琶曲目,旋律婉转悠扬,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这些音乐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个剧目更加生动、精彩。

除了音乐外,琵琶记的舞台美术也是其独特之处。

舞台布景巧妙地将唐代的风貌展现给观众,同时通过灯光、服装等元素的运用,将戏剧的氛围烘托到极致。

舞美的细节处理凸显了戏剧的内涵,使整个演出更富有视觉冲击力。

总的来说,琵琶记以其动人的故事情节、精湛的人物塑造、优美的音乐以及出色的舞台美术成为了古代戏曲中的一颗明星。

它不仅在古代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在现代依然备受推崇。

琵琶记通过其独特的魅力,唤起了人们对于爱情、命运等永恒话题的思考,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高明的《琵琶记》研究

高明的《琵琶记》研究

2021-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高明的《琵琶记》研究王秀娟(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摘要:《琵琶记》是写赵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

这个故事早在民间流传,南宋时就已成为民间疆场文学和戏文的题材。

高明的《琵琶记》根据民间戏文改编,在内容上作了很大的变动,并且在最后以一夫二妻的大团圆作结。

在语言的运用上,《琵琶记》也比同时代的南戏显得成熟。

曲和白都较接近口语,富于文采。

关键词:高明;《琵琶记》;研究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5-0018-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5.008《琵琶记》写的是赵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

这个故事早在民间流传,南宋时就已成为民间疆场文学和戏文题材。

陆游曾在《小舟游近村舍步归》诗中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里列举了宋元南戏的传统剧目,其中有《赵贞女蔡二郎》并注明“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说它是“戏文之首”,但这个剧本没有保存下来。

我们根据北曲杂剧里所征引的故事,大致知道:赵五娘罗裙包土,替公婆筑坟,是个被歌颂的人物;蔡伯喈则是一个谴责的对象,他不顾父母,遗弃妻子,结果被暴雷震死。

高明的《琵琶记》根据民间戏文改编,在内容上作了很大的变动。

最根本的变动是:弃亲背妇的;蔡伯喈对父母“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而不能祭”的“三不孝逆天最大”和再婚牛府的负义行为,用他不肯赴选,父亲不从,他要辞官,皇帝不从,他要辞婚,牛相不从的“三不从”来开脱,把负心归咎于客观的环境。

并且在最后以他一夫二妻的大团圆作结。

这种改变是由作者的世界观决定的。

作者在开场的曲子里就明确提出了“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文学创作主张。

他并且提醒观众对《琵琶记》要“这般另作眼儿看”。

看什么呢?“只看子孝共妻贤”。

琵琶记

琵琶记

南戏的兴起兴起: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两种戏曲体裁相互辉映。

戏文,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

它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亦称南词。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在南戏作品中,《琵琶记》以其耀眼光辉,不仅影照着当时的剧坛,而且笼罩着整部戏曲的历史。

在元代,它是戏曲创作的殿军;对明清两代而言,它是传奇的开山之祖。

南戏的产生时间,实际上早于北曲杂剧。

明祝允明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112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 赵闳夫是宋光宗赵惇的同宗堂兄弟,他发榜文禁止南戏演出,说明当时南戏的影响已经较大了。

徐渭《南词叙录》则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5),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

号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可见南戏大约在宣和之后即由温州的艺人创立,到宋光宗朝已流传到都成临安(今杭州),盛行于浙闽一带。

在咸淳四年(1268),更有太学生黄可道创作的《王焕》戏文,盛行于都下。

到南宋末年,南戏已扩展到江西南丰等处,元刘埙《水云村稿》卷四《词人吴用章传》说:“至咸淳(1265~1275),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

”可知当时戏文颇受民众的欢迎,但文人士大夫把它排斥在“正音”之外。

宋代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勾栏瓦舍遍布,为众多民间伎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宋室自南渡之后,定都临安,宗室勋戚、文武百官纷纷南迁。

温州是南宋除杭州以外最繁华富庶的商业都市,宋高宗在南渡之初,为避金兵,曾浮海逃至温州,以“州治为行宫”(《温州府志》),甚至把太庙也迁来温州(见《宋史》)。

北方士绅平民,纷纷随之来到温州,温州人口在短期内骤增一半。

城市消费人口与日俱增,进一步推动了温州商业经济的发展。

7、高则诚《琵琶记》解析

7、高则诚《琵琶记》解析

• “既道是养鸡儿代老,何似当原休教来赴举不 好?”(《琵琶记•几言谏父》) • “三不从”情节的安排,把蔡家悲剧的发生,由 民间戏文中着重个人品德上的责任,移为社会的、 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责任。把谴责的锋芒直指 皇帝、牛丞相这些上层人物。 • 李卓吾在《丹陛陈情》的评语中也指出:“当时 若有圣君贤相,自当着他迎养,何有许多话说?” (《李卓吾批评〈琵琶记〉》)
• 其次,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赵王娘一家的幸 和她所在的陈留郡百姓的苦难。
• 社会现实是:“肚又饥,眼又昏,家私没丰分, 子哭儿啼不可闻。”而掌管义仓的里正、社长、 偏又是“空吃人的五谷,枉带人的头颅。身着人 的衣服,一似马牛襟裾。”(《义仓赈济》)
• 元统二年(1334)作者家乡浙江一带遭受天灾, 饥民竟达五十七万二千户。当时阶级压迫和经济 剥削亦十分残酷。至正八年(1348)方国珍的农 民起义,就是首先在作者的家乡一带爆发。
关于《琵琶记》研究信息——建国以来关于 《琵琶记》的讨论综述 • 第一、关于《琵琶记》的主题
• 1、反封建说。持此说的有董每戡、俞平伯、 程千帆、李长之、戴不凡、王季思。 • 2、封建说教说。持此论的有黄芝岗、徐朔 方、周贻白。 • 3、两面性说。即既有封建性又有反封建性。 持此说者有何其芳、金宁芬。 • 4、伦理悲剧说。持此论者有曲六乙、赵越、 谢宇衡。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 第一,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 明代王世贞在《曲藻》中说:‚则成所以冠绝诸 剧者,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体贴 人情,委屈必尽;描写物态,仿佛如生;问答之 际,了不见扭造:所以佳耳。‛ • 赵五娘的性格塑造 • ‚夏清与冬温昏须定,晨须省,亲在游怎远?‛ 继又埋怨蔡公‚见得你好偏,只一子不留在身 畔。‛她想要上堂去讲,却又停下来:‚我和你 去说时节呵,他又道我不贤要将伊迷恋。‛待行 却罢,欲言又止,写出了一个新媳妇怕公婆的情 态,展现了她幽娴品德和矛盾心情。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教学课件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教学课件

本色语言
• 在语言的运用方面,《琵琶记》最突出的 成就,是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 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 言。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蔡伯喈一线, 词藻华丽。这表明作者充分注意到语言与 环境、性格、心理的关系。同时,作为戏 剧,《琵琶记》的语言也富于动作性。不 少唱词、对白能与角色动作结合,成为蕴 味深厚的潜台词。
双线结构
• 《琵琶记》的戏剧冲突,也颇有特色。它的情节,沿着两条线索 发展。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 种种苦难。既集中笔力写蔡伯喈在荣华富贵的罗网中辗转无奈, 又酣畅地写赵五娘饥寒交迫,陷入绝境,比较广阔展示出生活画 面。在关目安排上,特别注意让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生 活场景对比衔接。例如前边写了蔡伯喈蟾宫折桂,杏园奉宴,志 得意扬,后边接着写赵五娘典卖钗梳首饰,勉事姑嫜;前边写了 蔡伯喈洞房花烛,“画堂中珠围翠拥”,后边接着写赵五娘自食 糟糠,公婆愧悔自己误责媳妇,一亡一病;前边写蔡伯喈中秋赏 月,“长空万里,见婵娟可爱”,后边接着写赵五娘剪发买葬、 罗裙包土埋葬公婆后,背着琵琶上京寻夫。贫富悬殊的情景,形 成了强烈的反差,使观众加深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认识,在 深切地同情赵五娘苦难的同时,体悟到封建伦理纲常的荼毒。另 一方面,写蔡伯喈在锦衣玉食荣华的时候,时常忧心忡忡,既挂 念穷困的家乡,又感受到宦海生涯的不易,“我穿着兹罗襕到拘 索我不自在”,“手里拿着个战钦钦怕犯法的愁酒杯”。优裕闲 适的环境与人物苦闷沉重的心态,也形成了鲜明的反衬。这些巧 妙的安排,有助于加强整部戏的悲剧气氛,使人物性格呈现得更 加鲜明。
• 早期南戏大多出于市井艺人之手,艺术上比 较粗糙,其文学性远逊于北杂剧。而《琵琶 记》则借鉴和吸收了杂剧创作的文学成就, 因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临安感叹”、 “糟糠自厌”、“祝发买葬”等大套曲文抒 写人物心理的方式,可以说是《梧桐雨》、 《汉宫秋》第四折因物起兴手法的延续。杂 剧在元末虽然已经走向衰落,但元代的戏曲 活动并未衰落,因为以《琵琶记》为代表的 南戏继起了。《琵琶记》“用清丽之词,一 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进与古法部相 参,卓乎不可及已”(《南词叙录》)。

琵琶记艺术特色

琵琶记艺术特色

琵琶记艺术特色
《琵琶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一部代表作,其艺术特色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音乐艺术特色:《琵琶记》的音乐风格独特,曲调柔美悠扬,含蓄内敛,凄婉动人。

其中,琵琶曲是该剧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
其演奏技巧高超,音色优美,能够深刻地表现人物内心感情。

2. 表演艺术特色:《琵琶记》的表演以唱为主,兼有演和舞。

它将咏叹、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演员
用娴熟的技巧、优美的姿态和精湛的演技来表达各种情感和内涵。

3. 文学艺术特色:《琵琶记》的剧本结构严谨,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意蕴深邃。

特别是剧中芈月和班姬这两个女性角色的塑造,既有中国传统的女子柔弱、婉约之美,又有坚强、执着的个性特点,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 人文艺术特色:《琵琶记》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主题强调
了人性、情感、伦理等内容,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性的交融
和美好抒发。

它是一部传承了中国远古哲学和文化遗产的艺术珍品。

“南曲之祖”《琵琶记》

“南曲之祖”《琵琶记》

“南曲之祖”《琵琶记》《琵琶记》是元代作家高明创作的南戏,它的问世标志着南戏文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琵琶记》又有“南曲之祖”的说法。

一、人物——蔡伯喈1.一开场,作者就宣布蔡伯喈是个“全忠全孝”之人,无意于仕进,想侍奉父母。

但在父母的相逼下踏上了科举之路。

由于长期在外,不能侍奉父母。

在众人眼里,他对父母不能进孝道,大逆不道,他本人入赘相府,让含辛茹苦的妻子在家守活寡。

2.为了给蔡伯喈开脱,作者精心设计了“三不从”的情节。

由于面对无法抗拒父命、权势和圣旨,他只有违心地认命了,屈服了。

他的不教不义,竟是为了全忠全孝所造成的。

3.蔡伯喈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并不全在于他是否忠孝,还在于他的矛盾性格、精神痛苦以及他对求取功名的忏悔。

这不仅反映了读书人身上的软弱和动摇,也反映出士人被科举制度扭曲了的双重人格。

剧作家对读书应举人的灵魂问是拷问是很深刻的,反映出那个时代士人的悲剧性格和复杂心态。

二、艺术特色1.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

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

2.两条线索在剧中交错出现。

使剧情发展有起伏,场面安排有热有冷,脉络清晰而富于变化,在舞台上浓缩了人间奢华和凄惨。

强烈的贫富对比,使观众把同情集中到赵五娘身上,为她感叹,为她落泪。

3.曲词也很出色,作者体贴人情,委曲必尽。

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唱词来。

如牛小姐的唱词文雅华丽,赵五娘唱词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

三、思想意义《瑟琶记》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创作动机、目的与作品描写的实际情况是相抵触的。

此剧开头明确说“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是为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表扬“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但是,其实际的意义并不在此,而在于它通过蔡伯喈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左右为难的生存状态、主观努力与实际结果常常背离的无奈,以及通过赵五娘表现下层妇女的人格力量(性格魅力)。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一.人物塑造。

心理刻划尤为突出:(一)蔡伯喈。

体现知识分子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

1.软弱性格与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相关,封建伦理本身的矛盾。

2.有情有欲、优柔寡断、委曲求全的软弱性格造成人生悲剧。

(二)赵五娘。

1.善良朴素、刻苦耐劳,体现中国妇女优秀品德。

2.揭示出其不幸是礼教纲常造成的。

3.歌颂其“有贞有烈”,守礼行孝,但更多揭露封建伦理纲常下女性的隐痛。

(三)蔡伯喈和赵五娘形象的出现,说明元后期,戏剧舞台逐步摆脱单线平涂的类型化的写法,注意多角度地展示人物个性和内心世界。

二.戏剧冲突。

(一)情节沿两条线索发展:1.蔡伯喈离家后的遭遇;2.赵五娘家中种种苦难。

(二)写蔡伯喈在荣华富贵中辗转无奈和赵五娘饥寒交迫,广阔展示出生活画面。

(三)关目安排上,注意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生活场景对比衔接,有助于加强整部戏的悲剧气氛,使人物性格呈现得更加鲜明。

三.语言运用。

(一)最突出成就:配合人物不同处境及两条线索,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

赵五娘语言本色;蔡伯喈词藻华丽,充分注意到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的关系。

(二)富动作性。

不少唱词、对白能与角色动作结合,成为蕴味深厚的潜台词。

四.借鉴和吸收杂剧创作的文学成就,如“临安感叹”、“糟糠自厌”、“祝发买葬”等大套曲文抒写人物心理,是《梧桐雨》、《汉宫秋》第四折因物起兴手法的延续。

五.“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南词叙录》)。

六.明代成为仿效典范。

(一)形式:双线结构成为传奇创作的固定范式;(二)曲律成为名家曲谱选录的主要对象,也是谱曲作剧的直接依据;(三)每一种新戏曲声腔兴起,往往从成功改编《琵琶记》等作品为开端。

七.影响:(一)思想内容:明《五伦全备记》《香囊记》等在表层意义上“关风化”;(二)《浣纱记》、“临川四梦”等学其“动人”和载道。

(三)后人称《琵琶记》为“词曲之祖”。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以琵琶记的艺术成就为题,首先需要了解琵琶记的背景和特点。

琵琶记是中国古代戏曲之一,被誉为“古今第一奇曲”,既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瑰宝。

琵琶记于元代成书,作者不详,但其艺术成就却是无可置疑的。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表演艺术的成就。

琵琶记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演员技艺而闻名于世。

琵琶记的表演形式以唱、念、做为主要手段,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全方位地展现角色的情感与命运。

演员们通过歌唱、念白和动作的配合,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角色的内心世界。

同时,琵琶记还注重舞台艺术的表现,通过布景、服装、灯光等手段,创造出具有浓郁古典气息的舞台效果,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其次是音乐艺术的成就。

琵琶记的音乐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被誉为“天籁之音”。

琵琶记的音乐旋律婉转悠扬,既有古典雅致的风格,又融入了民间音乐的元素,使其更富有生活气息。

琵琶记的音乐以古琴、笛子、二胡等传统乐器为主,通过它们的合奏和独奏,将剧情和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悲伤的琵琶曲,还是欢快的舞曲,都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再次是文学艺术的成就。

琵琶记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和细腻的文字表达而著称。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通过琴声、舞姿和唱词的交织,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琵琶记的唱词与旋律相得益彰,通过押韵和对仗的手法,使剧作更具韵律感和美感。

琵琶记的唱词文辞优美,富有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最后是思想艺术的成就。

琵琶记在表现人物命运和社会现实方面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

剧中人物的命运多是悲剧性的,通过对爱情、家庭、社会等问题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琵琶记还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探索了人性的善恶、真善美等问题,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同时,琵琶记也以其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人性情怀,给人以启迪和激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4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自考真题

2023年4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自考真题

2023年4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53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诗人林逋所属的诗派是A.白体B.西昆体C.晚唐体D.江湖诗派2.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是A.重气格B.重情韵C.重辞藻D.重学问3.苏轼著名散文《前赤壁赋》属于A.议论文B.碑传文C.山水游记D.亭台堂阁记4.贺铸词的艺术特点是A.“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B.“儿女英雄兼而有之”C.“清空”、“骚雅”D.“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5.陆游词《卜算子》[咏梅]的风格特点是A.豪放旷达B.雄放沉郁C.平淡清俊D.清空骚雅6.著名词人王沂孙属于A.清雅派词人B.豪放派词人C.婉约派词人D.俚俗派词人7.吴文英词的主要特点是A.以诗为词B.长于议论C.章法结构独特D.语言通俗自然8.辽代诗人耶律倍的《海上诗》的创作特点是A.直抒胸臆B.气势宏大C.言辞激切D.以物喻人9.金代作家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文学创作的共同特点是A.风格清婉B.格调豪放C.多故国之思D.写北地风光10.元好问诗《岐阳三首》其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属于A.伤乱诗B.咏物诗C.山水诗D.题画诗11.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元代散曲是A.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B.白朴《天净沙》[秋]C.无名氏《醉中天》“老树悬藤挂”D.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12.戴表元文学创作的基本倾向是A.诗宗唐B.诗尊宋C.文宗唐D.文尊秦汉13.明代传奇中临川派的代表作家是A.沈璟B.汤显祖C.李开先D.梁辰鱼14.宋濂散文的风格特征是A.孤峭幽冷,深曲寂静B.平淡雅洁,情致深厚C.醇深典正,浑穆雍容D.平易流畅,纡徐委备15.公安派标榜“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其推崇的前代作家是A.白居易与苏轼B.韩愈与柳宗元C.欧阳修与曾巩D.陆龟蒙与皮日休16.李东阳论诗的基本倾向是A.强调诗文一致B.重视声调情韵C.主张宗法宋人D.推崇江西诗派17.对“吴中四才子”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著名诗人是A.沈周B.李东阳C.李梦阳D.何景明18.明亡后夏完淳诗歌的风格特点是A.雄爽质朴B.悲壮淋漓C.平易畅达D.清丽俊逸19.冯梦龙编辑的《挂枝儿》、《山歌》属于A.诗B.词C.曲D.民歌20.袁枚所著的文学理论著作是A.《渔洋诗话》B.《随园诗话》C.《初学集》D.《宋诗纪事》21.桐城派作家姚鼐的古文特色是A.余味曲包,以神韵见长B.凌厉雄杰,摹画淋漓C.转折跌宕,有诗化倾向D.流畅通达有余,深厚蕴藉不足22.朱彝尊论词推尊A.温庭筠、韦庄B.姜夔、张炎C.吴文英、王沂孙D.苏轼、辛弃疾23.张惠言词的艺术特点是A.寄慨遥深B.醇正秀雅C.悲慨健举D.萧骚凄怨24.清代成就最大的拟话本小说是A.《清夜钟》、《豆棚闲话》B.《西游记》、《西湖佳话》C.《无声戏》、《十二楼》D.《清夜钟》、《好逑传》25.李玉传奇《占花魁》的内容是A.叙写桂薪的忘恩负义B.讲述严世藩陷害莫怀古的故事C.叙写莘瑶琴和秦重的风情际遇D.讲述蔡文英与江兰芳的姻缘离合26.《桃花扇》中塑造的反面人物代表是A.马士英B.阮大铖C.田仰D.弘光皇帝27.在近代诗坛上,陈去病、柳亚子代表的是A.启蒙诗人B.晚唐诗派诗人C.G命派诗人D.汉魏六朝诗派诗人28.晚清诗人郑珍属于A.同光体诗人B.宋诗派诗人C.新派诗人D.爱国诗人29.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属于A.谴责小说B.翻译小说C.侠义小说D.狭邪小说30.清末从事小说最重要的作家是A.陈冷血B.周桂苼C.曾朴D.林纾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琵琶记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之一,由关汉卿创作,描写了李师师和张生的爱情故事。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形象的刻画。

关汉卿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塑造了一对鲜明对比的主人公。

李师师是一个有才华、有情感、有气节的女子,她不仅能弹奏琵琶,还能诗词歌赋,她对张生的爱情坚贞不渝,即使遭到困境和迫害,也不屈不挠。

张生是一个优柔寡断、软弱无能、背信弃义的男子,他虽然爱着李师师,但是在社会压力和家庭责任面前,却没有勇气和决心与她共度患难,反而屈服于权势和利益,背叛了自己的良心和情感。

通过这对人物的对比,关汉卿展现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人性的高尚和堕落。

2.情节的安排。

关汉卿在琵琶记中运用了多种戏剧手法,使得情节紧凑、曲折、生动。

他采用了倒叙法,先从李师师被张生抛弃后的悲惨境遇开始讲述,然后通过回忆和梦境等方式,回溯了他们相识、相爱、分离的过程,最后以张生悔恨、李师师含恨而死的结局收尾。

这样的结构既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又增加了戏剧的悬念和冲突。

他还运用了变脸法,让李师师在不同的场合和身份下出现,展示了她不同的风采和心境。

他还利用了象征法,以琵琶为媒介,表达了李师师的才情、情感和命运。

3.语言的运用。

关汉卿在琵琶记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包括散文、韵文、曲词等,既体现了元代杂剧的特色,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他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还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氛围,调整了语言的风格和节奏,时而抒情婉转,时而讽刺犀利,时而悲壮慷慨,时而欢快轻松。

综上所述,琵琶记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元代杂剧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矛盾和人民的苦难与抗争,也展示了作者关汉卿对人性和爱情的深刻洞察和热情赞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