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取材于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高频题型 (14)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高频题型 (14)

一、选择题常考重难点1.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五大历史剧《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单刀会》《渑池会》。

2. 元杂剧剧本由折、楔子和题目、正名组成,其主体部分是折和楔子,元杂剧以折为单位3. 郑廷玉以其讽刺喜剧《看钱奴》在元初剧坛和中国戏曲史上享有盛誉。

4. 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5.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白朴的代表作。

6. 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与花李郎等合撰)、《西华山陈挎高卧》。

马致远以神仙道化剧著称,他的神仙道化剧,以劝人出家归隐、寻找脱离红尘的世外仙境为主旨。

《西华山陈抟高卧》,是元代神仙道化剧的代表作之一。

7. 郑廷玉,今存杂剧5种:《看钱奴》、《忍字记》、《金凤钗》、《后庭花》、《疏者下船》。

8. 郑光祖,《倩女离魂》是其代表作。

9. 乔吉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王实甫并列,号称“元曲六大家”。

10. 《东堂老》是秦简夫杂剧的代表作。

11. 王实甫:由金入元,擅长写儿女风情戏,创作杂剧14种,仅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12. 李好古《张生煮海》:演述书生与龙女的婚恋故事,现实的虚幻,具有神仙道化剧的出世倾向。

13. 王和卿作品风格“滑稽挑达”。

二、名词解释常考重难点14.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三、简答论述常考重难点15. 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

马致远和《汉宫秋》

马致远和《汉宫秋》
马致远和 《汉宫秋》
马致远:
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散曲家, 汉族人,
字千里,晚年号东篱,取自陶渊明“采菊东篱 下”,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中原音
韵》中把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 曲四大家”。 根据典籍记载及马致远的作品推断,他当 为大都人,生卒年当为1250年前后——1324 年之前。(元成宗,元贞:1295、1296年)
《汉宫秋》中元帝不但好色而且痴情, 对他的痴情剧中有很多描写: 1、自从西宫阁下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 久不临朝; 2、在灞桥送行前夕,他想到昭君一到蕃国“饥 时吃一块淡淡盐烧肉,害渴时喝一杓儿酪和 粥”,这个细节描写足以说明元帝对昭君的痴 情; 3、在灞桥送别一事上,尚书建议不让皇帝为昭 君送别,怕外夷耻笑,但元帝执意送行。

呼韩邪单于战败穷困,乃决计归汉。甘 露三年,呼韩邪亲到长安入朝宣帝。宣帝 从经济上和军事上给他以帮助,使呼韩邪 部渐渐恢复发展。 汉元帝建昭三年,汉军与西域诸国联军 攻杀远逃别康居的郅支单于。

呼韩邪喜的是多年的对头已灭,怕的 是汉王朝下一个消灭目标指向自己。思来 想去,终于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入 朝长安,提出愿与汉室通婚结为亲戚。元 帝应允,即以宫女、待诏掖庭的王昭君赐 予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形象分析(重点)
1、貌美: 汉元帝第一次见到昭君感慨道“若是越勾 践姑苏台上见他,那西施半筹也不纳,更敢早 十年败国亡家”;汉元帝在见到昭君后曾说到 “一见得长寿”,这充分说明了昭君的美貌。

2、 性格耿直: 昭君不赂画师,这就说明她是个性情耿 直之人,这与《后汉书》记载有吻合之处, 《后汉书》说她长期得不到临幸,于是心中 积怨,乃自请掖庭要求合蕃。耿直之人往往 忠心耿耿,这也就决定了她的悲剧结局,她 忠于汉室、忠于元帝而又被迫远嫁蕃国,这 种矛盾只能使她一死方休。

《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著名历史剧《汉宫秋》是元代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昭君出塞的故事。

按照当时的历史形势,是汉强胡弱。

《汉宫秋》却改变了胡汉之间的力量对比,把汉朝写成软弱无力、任由异族欺压的政权。

作者虽然写到君臣、民族之间的矛盾,但着重抒写的,却是家国衰败之痛,是在乱世中失去美好生活而生发的那种困惑、悲凉的人生感受。

首先,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马致远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

其次,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到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愁别恨。

在《汉宫秋》中,马致远构拟了帝王“不自由”的戏剧情境,流露出对平民生活的羡慕。

随着剧情的推进,作者逐步转换了汉元帝的感情色彩,让一个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更多地表现出有如普通人的情感愿望,从而引发人们对他更多的同情,在他身上看到无力主宰自身命运的悲剧。

艺术上,剧中许多唱词写得声情并茂,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

如作者在第四折写汉元帝对昭君的思念,进一步渲染他孤苦凄怆的心境。

在汉宫,人去楼空,汉元帝挂起美人图,苦苦追忆,朦胧间昭君人梦,梦醒则茫然若失,只是孤雁哀鸣,“一声声绕汉宫,一声声寄渭城”,凄厉地陪伴他度过寂寞的黄昏。

在金元之际,马致远选择了汉室受到凌辱的历史题材,不能说他不曾寄寓着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环绕着汉元帝、王昭君的形象,他向人们揭示的,主要是对历史、对人生的体悟,他通过戏剧冲突,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摆弄的悲哀。

加上《汉宫秋》以“秋天”的意境作为结撰全剧的背景,突出秋的萧瑟悲凉,更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荒漠的气氛,这又表达出作者对时代的体验和认识。

元代文学填空题

元代文学填空题

元代文学填空题1.公元1206年,创立了蒙古帝国,他就是后来著名的成吉思汗。

1234年,其子联合南宋灭了金国,1271年,其孙改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灭南宋。

2.元代杂剧的发展大体以元成宗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家以为活动中心,后期创作中心则移向了。

3.元代文学取得最高成就的文学体裁是。

这种文学体裁包括和两种类型。

4.元杂剧是承宋金、、的直接影响,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的一种已很完善的戏剧形式。

5.元杂剧的每一折均由、和三部分组成。

每一本的末尾还有一个总括,全剧内容的部分叫。

6.是元杂剧的典型结构,但也有多本结构的,如《西厢记》就是的连场戏。

7.关于元杂剧作家作品情况的记载,主要见于元钟嗣成的《》、明贾仲明的《》和明朱权的《》。

8.至今可见的元杂剧有150多种,见于明代臧晋叔选编的《》和今人隋树森汇编的《》。

9.明初朱权的《》按题材内容将元杂剧分为12类。

王国维的《》吸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将元杂剧作家的时代分为蒙古时代、一统时代、至正时代。

10.元杂剧采用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其中由正旦主唱的本子称为“”,由正末主唱的本子称为“”。

11.我国戏剧史上的三大高潮指:元代的勃兴、明中叶以后的繁荣、清中叶以后的鼎盛。

12.元杂剧的角色分为四大行,即、、、,而无丑角。

13.元杂剧四大家指、、和。

李调元《雨村曲话》又加上和,称为元曲六大家。

14.关汉卿的《》、王实甫的《》、白朴的《》和郑光祖的《》,被称为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15.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据傅惜华《》统计达67种,今存被吴晓铃等辑入《关汉卿戏曲集》的共种。

这些杂剧按题材内容,一般分为、和三类。

16.代表元杂剧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1958年,在受到全世界纪念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仅有他和是中国人。

17.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认为关汉卿的《》和纪君祥的《》“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18.关汉卿的悲剧的代表作是《》,喜剧的代表作是《》。

19.在可以肯定的14个关剧中,旦本戏有11个。

试析《破幽梦孤雁汉宫秋》.doc

试析《破幽梦孤雁汉宫秋》.doc

试析《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简称《汉宫秋》,是元朝四大悲剧之一(其余三部分别是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

《汉宫秋》是一部历史剧,取材于昭君出塞。

写的是丙汉元帝受匈奴出塞,被迫送爱妃出塞和亲。

主角是汉元帝。

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

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是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的马致远。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

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

关键字:女性悲剧历史命运的无奈。

引言: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

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

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

毛延寿逃至匈奴, 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

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

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

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

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

正文:王昭君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可以说是四大美女中唯一的一个正面形象,由其称号“落雁”即可看山。

一直好奇四大美女到底有多美,然而丙施是大脚,貂蝉是大小眼,王昭君是溜肩,杨贵妃有狐臭。

那么古人的审美观到底如何已不可考据, 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谓绝世美人不需要风华绝代,只需“倾国倾城”。

《汉宫秋》赏析

《汉宫秋》赏析

《汉宫秋》赏析
马致远的《汉宫秋》并不取材于正史,而是在《王昭君变文》的基础上,汲取历代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文学的成就,然后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构思剧本的情节和人物的。

马致远在戏中主要抒发了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摆弄的悲哀,表达出高高在上却无实际权力之君王的无奈和地位低下的宫女被权臣肆意欺凌的痛楚。

这是个乱臣贼子横行天下的时代,无论是君王还是奴婢,都是乱臣进行权利争斗、掠夺权利与名誉地位的政治筹码,徒有虚名的人士只能像棋子一样任人摆布或充当无为的看客。

汉元帝这样的艺术形象,直接影射出元代君主的样貌。

作者在第四折写到了汉元帝对王嫱的思恋,进一步渲染他孤苦凄怆的心境。

在汉宫,只是孤雁哀鸣,“一声声绕汉宫,一声声寄渭城”,凄厉地陪伴他度过寂寞的黄昏。

汉元帝对王嫱的倾心相爱,首先是为王嫱的琵琶声所吸引,接着便是为王嫱的姿色所倾倒。

但是汉元帝对王嫱的爱情并没有因其和亲而扩大和感动,对于王嫱的离别也没有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挽留,只是空谈地怅惘罢了。

他对王嫱没有特别器重的意味,这就反映了汉元帝对王嫱爱情的局限性,作者没有过分美化汉元帝对王嫱的爱情,只是简单勾勒了一笔“猛到椒房,那一幅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又横心上”。

汉元帝的形象就此中和,恰到好处,既温柔多情于王又反映出汉元帝对于治理国家稳定朝政的无能。

无论是王嫱、汉元帝还是毛延寿,作者都自然而又逼真地刻画了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在剧中是复杂而又和谐的整体。

剧末以“秋天”的意境作为结束全剧的背景,突出秋的萧瑟悲凉,更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的气氛,表达出作者对时代的体验和认识。

《汉宫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汉宫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汉宫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汉宫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

新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1)

新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1)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1.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含元杂剧和散曲。

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元杂剧角色:旦、净、末、杂。

2.散曲又叫北曲,是元代兴盛起来的一种交新诗体,它有曲调,泛称曲子和剧曲不同散曲只供清唱。

3.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只曲。

套数是吸取诸宫调的联套方法,把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

可多可少,介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用同一宫调连唱的两或三支曲子叫带过曲。

4.元代散曲四大家指马致远、关汉卿、白朴、王实甫。

5.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诞生于中国北方。

它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全各种表演讲唱艺术展而成。

6.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大都,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在杭州。

7.杂剧全剧一般由主角唱到底,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8.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9.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水浒戏”。

元杂剧中著名的复仇悲剧是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0.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幽魂》。

11.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英雄历史剧。

《救风尘》的主角是赵盼儿。

它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12.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

他的历史剧代表作是《单刀会》。

13.《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14.“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出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一剧中的曲子。

15.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_《莺莺传》_ 。

16.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晓来谁染霜林醉_?总是离人泪。

17.“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出自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浅析马致远《汉宫秋》的突出点

浅析马致远《汉宫秋》的突出点

浅析马致远《汉宫秋》的突出点摘要:《汉宫秋》是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

他借“昭君和番”的历史事实,并对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加以改动和虚构,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全剧把汉匈之间的民族斗争喻以宋元时期的社会现实,深化了主题,使全剧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

马致远还反常的提出了“误国者不是女人,而是庸臣”的新思想,从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笔。

关键词:《汉宫秋》;“昭君和番”;主题;误国《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汉宫秋》是元杂剧著名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是一部在历史上有过广泛影响的著作。

《汉宫秋》取材于西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和番”的历史事实,但作者没有拘泥于历史事实的细节,而是在内容上作了大胆的改动和巨大的独创,使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别有风貌。

马致远还机智而巧妙的把自己的创作激情深深的融汇其中,淋漓尽致却有不动声色地传达出作者本人的创作意图。

更提出了有悖传统的新思想,使读者读后深受启迪,留恋往返。

一、主题的深化马致远对“昭君和番”的历史事实进行了多元化的改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某些历史真实的细节,增添了不少虚构成分。

但马致远毕竟不是在写一部史书,他写的是一部历史剧。

所谓历史剧就是要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并由此达到借鉴历史的作用,那马致远对汉朝的历史如此的改动和虚构,他的动机何在呢?他想要读者从中借鉴到什么呢?这就要从马致远所处的时代出发。

马致远生活在蒙古统治者继灭金之后,不断挥师南下最终灭亡南宋的时期,也就是说马致远是南宋的遗民。

所以,他看到了和听到了不少元军入侵南宋的暴行,感受到了江南人民和南宋君臣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痛苦。

更为严重的是元朝统一后,蒙古统治者为了防范汉人,加强统治,把全国各族人民分成了四类。

将汉人和南人置于了社会的最底层,大力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元代文人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蒙古统治者还把人的职业分成了十等。

文人的地位只介于娼妓之下,乞丐之上,那文人的悲惨更是可想而知了。

《汉宫秋》题材演变

《汉宫秋》题材演变

2011410294 文学院11级9班,戏文专业,黄勋杰《汉宫秋》题材流变《王昭君故事的传承与嬗变》对作家及作品的创作年代详加考辨,进而对有关王昭君故事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整合,揭示了作家与作品、作家与社会、作品与时代的相互关系,从而清晰准确地描述出昭君故事演变的路径,并总结其成因和内在规律。

具体地说,就是以史证事,以作品证史,文史互证,考镜源流,明辨是非;以时代的先后次序为经,以同时代的作家作品为纬,建构昭君故事嬗变的完整流程。

并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对诗文、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的昭君故事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从而揭示出时代政治、接受心理对文人创作心态的影响及其与民间传说截然不同的文学风貌。

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流传甚广,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地演变、丰富和再创造,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条颇具意味的文学创作链。

昭君故事之所以被后人争相传诵,主要的倒不是因为王昭君长得美,而是因为王昭君的故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极强的艺术魅力。

首先,昭君和亲的故事实际上是人们期盼汉民族与匈奴友好亲善愿望的一种象征,而且还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提供了一种范式,具有深刻的政治、文化内涵。

其次,昭君故事经历了由史传到民间传说,再到文人创作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轨迹,昭示了民间与文人不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

王昭君是西汉元帝的宫人, 竟宁元年被遣出塞和亲。

此后, 以她的故事为题材的诗歌、乐舞蹈、小说、戏曲相继问世。

生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作家, 各自按照自己的时代感受和审意识,再现昭君风貌, 写下了一篇篇独具风采的篇章。

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无疑是其中优秀的作品之一。

时间已经证明, 这是一部具有典范意义的历史剧作品。

那么它成功的原因何在?其成功的原因对现今的历史题材的创作与改编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

马致远创作杂剧汉宫秋以前, 昭君故事就已经广泛流传, 不仅见于正史、野史, 而且见于民间传说和文人歌咏。

汉宫秋取材于历史人物

汉宫秋取材于历史人物

汉宫秋取材于历史人物
《汉宫秋》取材于东汉时期昭君出塞。

《汉宫秋》为元代马致远作的历史剧,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取材于东汉时期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奸臣毛延寿投敌献美人图,匈奴发兵索取皇妃王昭君。

临行,昭君在灞桥“留下汉家衣服”纵身投黑江而死,《汉宫秋》主要以汉元帝视角,讲述他作为一国之主,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扩展资料: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十大喜剧作品分析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十大喜剧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一、《窦娥冤》作者题材:《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故事梗概:窦天章因为欠蔡婆婆高利贷,无钱归还,将小女端云给蔡家当童养媳。

蔡婆婆给窦天章盘缠赴京赶考并把瑞云改名为窦娥。

窦娥与丈夫生活不久后,丈夫暴病去世,窦娥与婆婆二人守寡在家。

一日,蔡婆婆向赛卢医讨债时,险被无钱归还的赛卢医杀害,巧被路过的张驴儿与其父撞破此事。

张驴儿借口救命之恩,在蔡婆婆家住,贪图窦娥美貌,要求与其父一同入赘蔡家。

窦娥守节不肯,张驴儿就下毒计,从赛卢医处买得砒霜,下到窦娥为蔡婆婆做的羊肚汤中,欲要毒死蔡婆婆,胁迫窦娥改嫁。

正巧蔡婆婆作呕,吃不下,反毒死了自家老子。

张驴儿要挟不成,诬告窦娥。

贪官欲屈打成招,窦娥不招。

而后要挟要打蔡婆婆,窦娥只好招认。

处死前,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绫,六月飘雪,大旱三年以证明其冤屈。

皆应验。

窦天章科举得中,三年后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舞台上常演的有《斩娥》一折。

主题思想:《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被王国维誉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艺术特色:艺术特色(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

(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

(3)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

汉宫秋取材于什么故事

汉宫秋取材于什么故事

汉宫秋取材于什么故事
元代剧作家马致远所著的《汉宫秋》,以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一国之君汉元帝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感慨,以及他对昭君的思念,寄托了自己的忧伤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同时揭露并鞭挞了贪生怕死、屈辱卖国的汉朝官吏;讴歌了具有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王昭君。

《汉宫秋》既对史实有吸收,又有所改造,作了大胆的超越。

但他的超越不是随意的,而是从现实的时代要求出发,抓住古与今的契合点,使之既符合艺术规律,又实现借古讽今的目的,成为一部富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悲剧。

元曲四大悲剧

元曲四大悲剧

元曲四大悲剧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1、《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

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

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

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

作者简介: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2、《汉宫秋》:为元·马致远作的历史剧。

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

全剧四折一楔子。

元曲四大悲剧之一,《汉宫秋》的主角是汉元帝。

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

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戏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

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
(1250?~1324?)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仕途不得志,后归隐山林。著有杂剧15种,今存《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以及与人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等七种。代表作《汉宫秋》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故事,但情节有较大改动,以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为主线,同时揭露了汉朝君臣的昏庸和无能,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首,成就为元人之冠。作品内容主要有叹世、咏景、恋情三类。声调和谐优美、语言清新豪爽,善于捕捉形象来熔铸诗的意境,提高了曲的格调,对散曲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贡献。其[双调夜行船]套曲、[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等历来被人推为元代散曲中的极品。今人任中敏辑有散曲集《东篱乐府》。

马致远汉宫秋名词解释

马致远汉宫秋名词解释

马致远汉宫秋名词解释
汉宫秋名词解释:
元代杂剧剧本。

马致远撰。

写王昭君出塞故事。

取材《汉书·元帝纪》《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以及《西京杂记》等史籍、笔记。

是马致远根据自身生活感受,针对宋、金灭亡的历史教训,在历史记载和传说的基础上,重新结撰的着名剧作。

它以王昭君的故事,谴责了汉统治者在外族欺凌时的昏庸腐朽,贪生怕死,屈辱苟安的罪恶;歌颂了王昭君的爱国主义精神。

剧中突出塑造了王昭君的美好形象。

剧本结构精巧,重点突出,曲词具有鲜明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汉宫秋》对后世戏曲有很大影响。

明代《和戎记》《青记》《昭君出塞》及许多地方戏里的昭君戏,都是在其基础上产生的。

汉宫秋取材于

汉宫秋取材于

汉宫秋简介及赏析马致远,号东篱,他有“曲状元”之誉,有辑本《东篱乐府》。

后世将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汉宫秋》为爱情名剧,其他作品多写神仙道化。

曲词清俊与豪放兼有之,散曲成就为世人所称。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写的是汉元帝被迫以昭君和番,并亲自到灞桥为昭君送行的情景。

作者以诗笔写剧,准确细腻地揭示了汉元帝送别昭君时的心理活动。

“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黄昏; …”这几句用的修辞手法是顶真,《汉宫秋》(第三折)的曲辞具有意境美、音律美。

主角是王昭君、汉元帝。

[梅花酒]、[收江南]二曲运用短句顶真重复的修辞手段,节奏短促,往复回环,产生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汉宫秋》取材于《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晋葛洪《西京杂记》有关史实,又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突破了前人嗟叹昭君“红颜薄命”或哀其“远适荒漠”的窠臼,借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生离死别,歌颂了真挚的爱情,表现了昭君的民族气节和对故土的深切依恋。

作者把悲剧的原因归结为统治集团的无能和国力的衰微,也具有一定的鉴戒意义。

汉元帝派中大夫毛延寿挑选宫妃。

王昭君因不肯向毛延寿行贿,被他点破图像,一直被打入冷宫。

王昭君弹琴弹奏琵琶,以诉心中哀怨,被元帝听见;元帝惊叹她的美貌,封她为妃。

毛延寿畏罪逃入匈奴,唆使匈奴单于派使者入汉,强索昭君,并以出兵南侵相威胁。

《汉宫秋》借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生离死别,歌颂了真挚的爱情,表现了昭君的民族气节和对故土的深切依恋。

《汉宫秋》(第三折)原文:“(尚书云)陛下不必挂念。

(驾唱)【得胜令】他去也不沙架海紫金梁?枉养着那边庭上铁衣郎。

您也要左右人扶持,俺可甚糟糠妻不下堂?您但提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

今日央及煞娘娘,怎做的男儿当自强!”文中的“驾”是元杂剧中皇帝的代称。

由此可知,这句唱词是皇帝对尚书唱的唱词。

这里的“您”指的是尚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取材于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简称《汉宫秋》)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创作的杂剧。

该剧讲述汉元帝派毛延寿去民间挑选宫女,毛延寿借机收受贿赂,中饱私囊。

王昭君因不肯向毛延寿行贿,被毛延寿画丑,因而被打入冷宫。

后汉元帝巡视后宫偶然得见王昭君,遂加以宠爱,并封为明妃。

毛延寿自知罪责难逃,投奔匈奴,并献昭君美图于呼韩邪单于,致使呼韩邪单于向元帝索要昭君为妻,不从则兵戎相见。

汉朝文武百官畏惧匈奴,劝元帝忍痛割爱,以美人换取和平。

元帝无奈,只得让昭君出塞,并亲自到灞桥送别。

汉元帝回宫后,心情无比悲痛。

而昭君不舍故国,在汉蕃交界的黑龙江投水而死。

该剧的基本冲突是汉元帝、王昭君和文武官僚、奸臣贼子的冲突。

与匈奴的矛盾只是作为一个社会背景来写的。

全剧的艺术特点在于抒写人物内心的感情,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被称为元曲四大悲剧之一。

创作背景(取材)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

昭君出塞的故事,从西汉到元初,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它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

大致情节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

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

自汉朝以来,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都经常提及昭君的故事。

其中,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昭君故事时,增加了毛延寿、陈敞、刘白等多位画工,因受贿作弊而同日弃市等情节。

但是,比《西京杂记》稍后的《后汉书》并未采用这一传说;而此后的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不仅采用这一传说,而且还把受贿作弊的画工,集中到毛延寿一个人的身上。

唐代敦煌的《王昭君变文》是昭君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重大发展。

《王昭君变文》一反正史的记载,把汉元帝时期民族矛盾的形势描绘为匈奴强大、汉朝虚弱;把昭君出塞看作朝廷屈辱求和的表现。

其中,叙述了画工画图,单于按图求索,以及昭君到匈奴后,因思念乡国,愁肠百结,终不可解,直至愁病身亡等情节。

马致远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显然不是取材于正史,而是在《王昭君变文》的基础上,汲取历代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文学的成就,然后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构思剧本的情节和人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