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和白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案剧:《陈州粜米》无名氏
剧情: 陈州大旱,敕命粜米救灾 揭发欺诈,张撇古蒙冤致死 小撇古告状,包待制微服查案 人证齐全,恶官命丧公堂
人物形象
包公 真实可信 内心波动——贤臣冤死让他感到 “为官不到头”“从今后不干己事休开 口”,并打算“不如及早归山去” 风趣平易 富于斗争经验
三、神仙道化剧 :
“万花丛里马神仙” 《黄梁梦》:钟离权度脱吕洞宾 《岳阳楼》:吕洞宾度脱柳精 《任风子》:马钰受了王重阳 点化之后便去度脱任屠
第二节
白朴和《梧桐雨》
一、关于白朴:
1、幼经沧桑: 王博文《天籁集序》:
“未几,生长见闻,学问博览,然自幼经丧乱, 仓 皇失母,边有山川满目之叹,逮亡国,恒郁郁不 乐, 以故放浪形骸,期于适意,中统初开府史公将 以所业 荐之于朝,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蔑 如也。”
主题思想: 通过对张倩女为追求爱Biblioteka Baidu幸福而灵魂离开 躯体的描写,说明封建礼教可以限制青年 的行动,却无法拘束他们追求自由幸福的 思想和愿望。并否定了门第观念和喜新厌 旧的思想。
)张倩女形象的分析 (1)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自由幸 福——灵魂离开躯体,追随王文举。 (2)有沉重的精神负担——担心母亲悔婚, 王文举得官后易妻。
二、《汉宫秋》故事梗概
题材:帝妃爱情 元帝和昭君 结构:四折一楔子 末本戏 元帝主唱 剧情: ▲楔子: 选美。汉元帝后宫寂寞 刷选天下 按图临幸 ▲第一折:纳妃。昭君色冠后宫 不贿画师 点破图画 发配冷宫 元帝夜游 一见倾情 ▲第二折:索妃。毛延寿挟图夜奔 匈奴单于按图索要 ▲第三折:送别。霸桥别妃 依依不舍 番汉交界 投江而 亡 ▲第四折:祭妃。绵绵长恨 无限凄凉
4、艺术风格:
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
其叛逆的表现,可分三个阶段: (1)初见裴少俊表现出的大胆直率。 (2)当事在公公前败露后的坦荡从容, 主动上前争取主动 。 (3)在本剧的第四折裴家父子登门谢罪 时,李千金的挖苦戏谑 。
2、《墙头马上》的审美价值 本剧与《拜月亭记》、《西厢记》、 《倩女离魂》并称为元曲四大爱情剧。 《墙头马上》单刀直入直写人情,表现 一种新的审美群体审美意识的觉醒,即 市民审美,由此辐射着市民文艺、市民 趣味。这种审美意识充满着质朴浪漫传 奇的新趣味。
2、《汉宫秋》的爱国主题: 反民族侵略、民族压迫 3、《汉宫秋》的悲剧色调: 4、人物形象:
汉元帝:不自由、软弱、钟情 王昭君:坚强不屈、以身殉国
1、文本意蕴 a、故事层:爱情悲剧 b、寓言层:政治悲剧 ★元帝的特殊身份:爱情中的男性主体 皇权 国家 民族的象征 至高无上的权利无法庇佑心爱的女子,甚至需要牺牲柔弱的女性寻求 庇佑时,爱情悲剧的背后,实则是政治的悲剧,民族的悲剧。 C、神话层:失落的痛感 借历史悲剧写人生迷惘:落入社会底层后精神家园破灭后的困惑、绝 望。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孤雁哀鸣 秋夜凄凉 幽梦难成 ★内心独白:绵绵思念 无限悔恨 孤寂感伤 ★昭君:象征 一切可以拥有的美好,价值追求 ★元帝:象征 失去价值追求后的幻灭、痛苦、茫然无依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止淫奔也”
→ “赞淫奔”
2、故事内容:
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 封建家长挑战,是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3、李千金形象:
有胆有识 敢爱敢为
维护尊严
豪爽、率真、泼辣
http://www.56.com/u48/v_NjE0NTg3OTc. html《琵琶记》视频
《录鬼薄》云其创作杂剧17种,其中著名 的《zhou 梅香》、《周公摄政》、《王 粲登楼》、《倩女离魂》等。此四剧又可 分二类:一类是图解儒家伦理的,另一类 则是表现所持理与情不协调的冲突与困惑, 既标志他自己思想变化亦透出后期曲作家 审美倾向的转移,是其代表作。
元周德清《中原音韻》激赏郑的曲词并因 此将其与关、白、马并列为四大家。 王国维也赏其曲辞,他在《宋元戏曲史》 中评《倩女离魂》第三折云:“此种词如 弹丸脱手,后人无能为役。”我们说郑的 这一特点恰表现元曲由早期质朴到后期重 结构、重曲辞,追求清丽倾向的转换。
2、元好问的影响
一、白朴生平及创作 白朴(1226—1306)字太素,号兰谷。奥 州(山西河曲)人,后移居真定(河北正定), 金哀宗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蒙古攻金国京都 汴京,白朴跟随元好问避乱北方。元世祖统一全 国后,他徙家金陵,优游诗酒,放情山水之间。 与关、郑、马合称元曲四大家。 著杂剧十六种,今存《梧桐雨》、《墙头 马上》、《东墙记》三种。清初杨反敬集其散曲 三十六首,套数四曲附于词集《天籁集》之后, 其风格绮丽婉约,当为王实甫一派。
(二)《梧桐雨》 • 《梧桐雨》是以凄清幽怨的意蕴演绎 着白居易《长恨歌》中“秋雨梧桐叶落 时”名句,它不以主题新颖见称,而是 充分发挥戏剧的优势,铺成梧桐所具的 高贵典雅又孤独寂寞的深沉意蕴,从而 将元初感伤的总主题表现的酣畅深沉。
3、梧桐的意象: 伤悼
孤独
寂寞 “诗剧”
三、《墙头马上》:
1、故事来源与主题:
元杂剧分类
历史剧 《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爱情社会剧 《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水浒公案剧 《李逵负荆》《陈州粜米》
第一节
马致远 和《汉宫秋》
一、“曲状元” 二、《汉宫秋》: 1、昭君出塞题材演变 《汉书· 元帝记》《汉书· 匈奴传》 《后汉书· 南匈奴传》
《西京杂记》(晋人葛洪)
张撇古 父子形象 积极的 战斗的形象 骂他们是“吃仓廒的鼠耗,咂脓血的苍 蝇”,是“饿狼口里夺脆骨,乞儿碗底觅 残羹”。
清忠廉干 内刘得中
一个是女婿杨金吾,一个是小衙
我是那权豪势要之家,累代簪缨之子。打 死人不要偿命,如同房檐上揭一个瓦。 五两白银一石细米,私下改做十两银子一 石,米里面再插上些泥土糠秕,则还他个 数儿罢。斗是八升的斗,秤是加三的秤, 敕赐紫金锤
“昭君出塞”的故事演变
1、历史记载: ▲正史:《汉书· 元帝纪》和《汉书· 匈奴传》:写昭君自 动请行,并在匈奴结婚生子,昭君出塞在当时是一件民族 和睦的好事。 ▲野史: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增加了汉元帝悔失昭 君而怒杀毛延寿等画工之事。 2、文人歌咏: ▲东汉人蔡邕的《琴操》则记昭君到匈奴后因不肯从胡俗 嫁前妻之子而自杀。 ▲唐代敦煌的《王昭君变文》把元帝时代民族矛盾的形势 描绘为匈奴强大、汉朝虚弱,把昭君出塞看作是朝廷屈辱 求和的表现。昭君出塞后思念家乡,愁病而亡。
艺术特色 (1)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爱情理想—— 离魂。 (2)曲词优美婉转,多化用唐诗宋词构成 优美的意境。
《倩女离魂》最主要的特征是以浪漫的手 法来捕捉情与理的冲突,其构思的载体是 张倩女:现实中倩女受理的束缚,此理即 是(1)门弟观念,(2)父权观念。 而理想中的倩女正遭遇情的洗礼,我们 知道他的《 梅香》是反西厢的,但本剧在 无意之中还顺应着西厢所指的时代潮流, 纵容了情的份量,这对郑光祖来说恰反映 他心灵真相。
文本改造
(1)历史背景的改造:汉强匈奴弱改为汉弱匈奴强(讨论) (2)剧本主题的改造:民族和睦的主题改为反抗民族压迫的主题
(讨论)
(3)历史人物的改造: 王昭君: a、身份: 待诏 → 明妃 b、故事: 求亲 → 逼亲 请嫁 → 迫嫁 C、结局: 和亲 → 投江 汉元帝: 好色昏庸→ 忠于爱情 毛延寿: 画工 → 中大夫, 一般小人 → 卖国汉奸,
《倩女离魂》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取材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 魂记》。 (二)剧情梗概:楔子:访女。第一折: 伤别。第二折:离魂。第三折:体病。第 四折:魂还。
(三)脚色扮演人物: 正旦:张倩女。正末:王文举。魂旦:倩 女之魂。旦:夫人(倩女之母)。 (此剧为旦本,由张倩女主唱)。
剧情梗概:
• • • • • 楔子:谋叛。 第一折:盟誓。 第二折:逃蜀。 第三折:兵变。 第四折:梦妃。
二、《梧桐雨》 1、唐以后对李、杨故事的2种主题倾向: 同情和赞颂李、杨爱情的忠贞不渝 讽喻和揭露李、杨耽于淫乐、荒废朝政
2、《梧桐雨》主题的探究:
①热烈歌颂李、杨爱情? ②讽刺李隆基贪恋酒色、用人不当以至酿成大祸? 通过李杨故事来抒发: 一种在美好的东西失去之后无法复得的寂寞和哀伤; 一种从极盛到零落的失落感; 一种盛衰无法预料和掌握的幻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