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简介

合集下载

马致远的简介

马致远的简介

马致远的简介
马致远(1875-1906),原名马延,中国四大才子之一,晚清诗人、文
艺家,有“山水诗仙”之称。

一、出生背景
马致远出生在福建泉州一个清朝朝廷官员家庭,家族多有文人之才。

马致远幼年接受私塾教育,中学曾就读于普通中学、早在1900年就就
读于北洋中学(今南京外国语大学)。

二、文学创作
他在文学创作上要求自己、严谨、精深,他创作的诗歌朴实而细腻脱俗,尤其结合中西方的文学手法,特别是在写景上,采用西方的写景
手法,有深刻的含义,抒发出他深厚的思想和情感,留传于后人。

三、诗文作品
他的诗文作品大都以山水景物感悟人生的痛苦与禁欲为主题,主要作
品有《碧云薄日暮》、《章台夜雨》、《花间集》、《昆州诗镜》等,也包括小说、寓言等。

四、主要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旗形写生集《花间集》,内容包括诗、小品、片段、及写生随笔等,充满乡土情味;另一本书是《昆州诗镜》,内容涵盖
了他对昆州山水景物的感悟,以及他的人生抒发。

五、诗歌风格
浪漫主义诗风,无论是诗体的融合还是内涵的特点,马致远的诗歌均突出表现孤独和黯淡的心情,抒发深厚的思想和情感,他笔耕不辍,创作着一首首新的诗歌,成为其在文坛上的千古名篇。

六、死因
1906年,马致远因拒绝参加清政府组织的处刑考试而坠入深渊,临终前叹息:“国之亡,文士灭也”,最后一稿就是著名的《有怀》。

七、纪念
马致远虽年少作终,但其以超群的才华著称于文坛,被比作祖国民族文学的灵魂。

他的立笔与离开的留存,历久弥新,已成遗珠可环。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

三一文库()〔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马致远简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

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

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元贞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

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寿阳曲·江天暮雪》《寿阳曲·远浦帆归》《【仙吕】赏花时_长江风送客》《杂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双调】拨不断_九重天,二》《【南吕】金字经_絮飞飘白雪》《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南吕】一枝花_惜春夺残造》《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越调】小桃红_四公子宅赋》《杂剧·半夜雷轰荐福碑》《【双调】夜行船_帘外西风飘》《【般涉调】哨遍》《【大石调】青杏子_悟迷世事饱》《【双调】清江引》《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双调】寿阳曲_春将暮,花》。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的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注释:1、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

又名“塞上秋”。

2、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3、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4、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5、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马致远的隐逸之路

马致远的隐逸之路
Biblioteka [双调· 夜行船]《秋思》解读
前五曲思索历史,感叹人生,后二曲歌颂隐逸,集元人叹 世、咏史、隐逸作品之大成,把看破红尘、彻悟古今的退 隐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作为元散曲叹世归隐之主旋律 的代表作品。作者用极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了极强烈奔 放的感情,其对仗工稳而又自然流畅,其语言雅练而又爽 朗通脱,是把雅与俗融合浑化得极圆熟极精纯的典范。 周德清《中原音韵》谓“此方是乐府,不重韵,无衬字, 韵险,语俊,谚云‘百中无一’,余曰‘万中无一’”; 王世贞《曲藻》称其“放逸宏丽而不离本色”。
小结
东篱在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破灭后,无可奈何地避世陶情, 逍遥放诞,其悲剧性的人生是元代不幸文人的典型,因此, 就叹世归隐一类曲的写作而言,很少有人写得像他那样淋 漓恣肆,那样放逸宏丽,那样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和 鲜明的时代烙印。就艺术成就而言,其涉题广泛,雅俗皆 宜,纵笔所之,无不得体,随心所欲,无不如意;其俗不 失之粗,雅不失其趣,真可谓“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他不愧为元代散曲的冠冕和豪放派的魁首。
二、作品简介一
[南吕·金字经]:“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困煞中原 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双调·拨不断]:“子房鞋,买臣柴,屠沽乞食为僚宰, 版筑躬耕有将才。古人尚自把天时待。只不如且酩子里胡 捱。” [双调·拨不断]:“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 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 去。” [双调·拨不断]:“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 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 [南吕·金字经]:“担头担明月,斧磨石上苔,且做樵夫 隐去来。柴,买臣安在哉?空岩外,老了栋梁材。”
作品简介四
[双调· 清江引]《野兴》:“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争什么半张名利纸。” “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 树,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南吕· 四块玉]《恬退》:“绿水边,青山侧,二倾良田一 区宅,闲身跳出红尘外。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 “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 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双调· 蟾宫曲] 《叹世》:“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 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 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 波。”

《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 秋思》

谢谢观看!
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 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文体知识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 为散曲和杂剧。散曲:元代新诗体,曲的一 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 事,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是继诗词之后兴 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分为小令、套数两大 类。源于宋金之际,元代大盛。代表作家有 元曲四大家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
4.后两句是什么表达方式?在诗中有何作用?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长期漂泊他乡 的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悲哀。(即:游子 的羁旅之思。)
写作特色
1.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2.运用了景物烘托写法。 3.简约中见深细。
课文总结
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绝妙 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 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 秋思》就是一首散曲,是散曲 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 是题目。
元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曲牌名 题目 作者
文章感知
朗读诗歌 注意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出感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 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 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 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 肠呢!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 此作铺垫。
2.前三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描写景物 和表现主题的角度给这三句拟一个小标题。
板书设计
枯藤 老树 昏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元朝“曲状元”马致远简介

元朝“曲状元”马致远简介
过自己短暂的余生。在风光如画、人文荟萃的杭州,他进出梨
园,倾心艺事,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等为友,积极创作杂
剧、散曲。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还参加杭州的“元
贞书会”,成为著名的作家。
马致远既是狎客票友,又是才子艺术家,他晚年摆脱了腐儒
方巾气,投身于生活,将自己的才能奉献给艺术,共创作杂剧
《乔木查》云:“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
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皆老健、疏放而宏丽,流
露出对自由无争生活的赞美,寄托着自己以疏放排遣愁郁的情
趣。这些佳什,有“振鬣长鸣,万马齐喑”;“神凤飞鸣于九
霄”之誉。他成为元曲作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与关汉卿、白
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国际天文学会最近还用马致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江州司马青
衫泪》、《西华山陈搏高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等杂剧16
种,其中《汉宫秋》最为著名。
《汉宫秋》写汉元帝派毛延寿选民间美女入宫,光彩照人、
艳丽婀娜的王嫱(昭君)被选中,但王家因无钱贿嘱毛延寿,他
遂将美人图上点些破绽,元帝因此没有留意到昭君。后来幽闷的
远的名字作为水星环形山的命名。
昭君在月下弹琵琶,为元帝所闻,得以相见,大受宠幸,并要惩
延寿欺君之罪。延寿逃入匈奴,献上昭君图。单于钦艳昭君之
色,指名要昭君和亲,否则兴兵入塞。满朝文武惊慌失措,元帝
痛斥大臣的无用,但亦无可奈何,左右为难。此时昭君以国家利
益为重,挺身而出,自请出塞。元帝与之难分难解,依依惜别。
昭君行至黑龙江,怀念亲人,举杯南向浇奠,愤然纵身投江自
有身世凄凉之感,和退隐无争之情。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马致远简介: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

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

杂剧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

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

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

秋思之祖

秋思之祖

• 有人断言:“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 叙传。” 这一断言是否过于绝对我们姑且不论,用 来观照这首小令却是非常恰切的。曲中的“枯藤”、 “老树”、“昏鸦”等意象,在马致远这些失意文 人的眼中,本来就是一些易于让人愁思一触即发的 秋色,加之时值黄昏,天涯孤客行在旅途,不能不 由眼前这种满目清瑟之景想到他一生仕途的失意和 漂泊羁旅的愁苦而在心头蔓上愁思万缕,进而结晶 出这样一首蕴藉着游子绵绵不绝的愁绪,且格调苍 凉、笼罩着愁云惨雾的《天净沙· 秋思》也就不足为 怪了。可以说,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生活真实而又 生动的写照。 •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 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 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 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 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 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秋思之祖”——天净沙
秋 思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晚号 “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大 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 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 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 大家”之一(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 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 上具有极高的声誉。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 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称为 “秋思之祖” 。
•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 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 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 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 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 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 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 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 • 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 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 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 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 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 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马致远 元曲简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马致远 元曲简介

【马致远简介】马致远(约1250—1321),号东篱,字千里。

大都 ( 今北京 )人。

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

曾任江浙省务提举,仕途不得志,后归隐山林。

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

马致远是中国元代戏最著名的曲作家,散曲家。

著有杂剧15种,今存《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以及与人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等 7 种。

散曲有小令115,套数16,残套7。

在整个元代,他是个多产作家,其散曲声誉极高。

代表作《汉宫秋》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故事,但情节有较大改动,以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为主线,同时揭露了汉朝君臣的昏庸和无能,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

这一形象成为后来戏曲中汉明妃的定型。

马致远的散曲今存 120多首,成就为元人之冠。

作品内容主要有叹世、咏景、恋情3类。

声调和谐优美、语言清新豪爽,善于捕捉形象来熔铸诗的意境,提高了曲的格调,对散曲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贡献。

其【双调夜行船】套曲、【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等历来被人推为元代散曲中的极品。

【元曲知识】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有套数,小令之别。

元曲中常用的宫调,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

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

元曲作家马致远简介及代表作马致远简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

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

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元贞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

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寿阳曲·江天暮雪》《寿阳曲·远浦帆归》《【仙吕】赏花时_长江风送客》《杂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双调】拨不断_九重天,二》《【南吕】金字经_絮飞飘白雪》《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南吕】一枝花_惜春夺残造》《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越调】小桃红_四公子宅赋》《杂剧·半夜雷轰荐福碑》《【双调】夜行船_帘外西风飘》《【般涉调】哨遍》《【大石调】青杏子_悟迷世事饱》《【双调】清江引》《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双调】寿阳曲_春将暮,花》《【仙吕】青哥儿》《【双调】湘妃怨_和卢疏斋《》《【双调】新水令_题西湖四时》《【大石调】青杏子_天赋两风流》《【双调】庆东原_叹世拔山力》《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双调】乔牌儿_世途人易老》《【中吕】粉蝶儿》《【双调】夜行船_酒病花愁何》《【般涉调】耍孩儿_借马近来时》《【双调】蟾宫曲_叹世东篱半》《【双调】寿阳曲_山市晴岚花》《【南吕】一枝花_咏庄宗行乐》《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双调】行香子》《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双调】夜行船_天地之间人》《【南吕】四块玉_天台路采药》《【双调】夜行船_百岁光阴百》《【中吕】喜春来_六艺礼夙兴》《【南吕】四块玉_叹世两鬓皤》《【商调】集贤宾》《【南吕】四块玉_恬退绿鬓衰》马致远人物评价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散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这首小令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并深刻地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一、作品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注释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

又名“塞上秋”。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三、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另有学者认为这首散曲不是马致远的作品,而是无名氏之作。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清感人的天涯游子深秋漂泊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此曲开篇作者一连描绘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漂泊天涯的悲痛心情。

摆脱系连词而直接以名词性意象的组合来描绘景物,在诗词中就已出现,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全部是名词的连缀,省却了一切连接、交代和修饰,而直接地将几个意象如蒙太奇一样地组合起来,“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潜在的联系,似离实合,藕断丝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再创造的可能。

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

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

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出自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此曲写的是在深秋村野,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意象表现的是萧索凄凉的景象,从而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孤独、惆怅、凄凉的心境。

原文如下:原文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清感人的天涯游子深秋漂泊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此曲开篇作者一连描绘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漂泊天涯的悲痛心情。

该词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天净沙·秋思》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

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另有学者认为这首散曲不是马致远的作品,而是无名氏之作。

作者简介: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优质】马致远简介-word范文 (10页)

【优质】马致远简介-word范文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马致远简介篇一:马致远的简介马致远(约1250—1321),号东篱,字千里。

大都 ( 今北京 )人。

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

曾任江浙省务提举,仕途不得志,后归隐山林。

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

马致远是中国元代戏最著名的曲作家,散曲家。

著有杂剧15种,今存《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以及与人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等 7 种。

散曲有小令115,套数16,残套7。

在整个元代,他是个多产作家,其散曲声誉极高。

代表作《汉宫秋》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故事,但情节有较大改动,以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为主线,同时揭露了汉朝君臣的昏庸和无能,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

这一形象成为后来戏曲中汉明妃的定型。

马致远的散曲今存 120多首,成就为元人之冠。

作品内容主要有叹世、咏景、恋情3类。

声调和谐优美、语言清新豪爽,善于捕捉形象来熔铸诗的意境,提高了曲的格调,对散曲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贡献。

其【双调夜行船】套曲、【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等历来被人推为元代散曲中的极品。

今人任中敏辑有散曲集《东篱乐府》。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贾仲明【凌波仙】吊曲说:“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

战文场,曲状元。

姓名香贯满梨园。

” 朱权《太和正音谱》说其曲“不可与凡鸟共语,宜列群英之上”,被推为元曲家第一。

《山市晴岚》一曲所写的是山村傍晚的美丽风光:雨过天晴,山村映照在落日余晖中;晚霞作衬,雾气轻飚,四周群山像锦绣屏风般的迷人;眼前的草店与村落,与其他景象连成一体,构成一幅和谐清新、恬静秀丽的“山市晴岚”图。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马致远的简介

马致远的简介

马致远的简介马致远是近代著名(元代的)的戏曲作家,写过很多很多的戏曲,被世人号称“秋思之祖”,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马致远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致远的简介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马致远的生平马致远是元代的著名曲作家,大概是公元1250年——1324年。

字是千里,号称“东篱先生”。

是汉族人,祖籍是河北省的沧州市东光县。

因为他的一手《天净沙·秋思》出名而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

还有一说是马致远是河北省的东光县马祠堂村人。

还有一说是南落坡村,和东落坡村相对应。

马致远严格的说可以说是元代的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他的散曲有一百二十多首。

有着《东篱乐府》辑本,他的青年时期仕途和前程非常的坎坷,一直到中年才考中进士,在浙江省曾经担任过官吏。

后来在现在的北京,古时候的大都。

任工部主事一职,马致远的晚年非常不满意当时的天下以及政策,自己选择隐居在了一处田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死后葬于祖坟。

马致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曲作家,他的作品非常有特点和特色。

豪放中不失飘逸,沉郁之中不失通俗,他的散曲扩大了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雅俗兼赏。

马致远的非常著名的作品:《太和正音谱》,被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

其词典雅清丽。

可以和灵光景福媲美,有着万马长鸣的意蕴,又好像神凤凌飞于九霄之上,岂可与凡鸟共语。

马致远的故事

马致远的故事

马致远的故事马致远是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世人号称“秋思之祖”,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马致远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致远的故事马致远在年少时候非常的好学,上进。

被马氏后人以及所有的后人津津乐道,并在茶余饭后的笑谈之中警示自己的子孙后代,向之看齐。

据说马致远最开始的名字叫做视远。

在自己的家乡就非常的聪明,好学,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

为了自己的前程,马致远想要离家去远处学习。

临走之前他来到了县城的铁佛寺来拜佛。

当时那个寺庙的香火非常的兴盛,里边的僧人也非常多。

长老的学问特别高。

拜完铁佛之后,马致远求见了寺庙的长老。

说,我叫视远,想要求学,无奈我的家里非常的贫穷。

希望长老能赐教我一下想要增长学问。

长老看见他非常好学,变他和交谈,教诲他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你既然在东篱出生,志在千里。

将来一定能成大器。

但是一定记住,不能图富贵,要为了百姓黎民做事。

从此之后马致远将名字的视远改成了致远。

号称东篱。

马致远前期的仕途并不好。

但是非常欣慰的事他闲暇时候创作的杂剧和散曲非常的有名,还有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就是他本人取得的文学成就让自己的家乡躲过一场灾难。

明初年间,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

让河北河南山东的百姓惨遭杀害。

逃亡惨痛不堪。

河北的地方到处都是白骨森森。

满目疮痍的大地。

据说燕王曾经学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

对马致远很崇敬。

得到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便下令。

逢马不杀,因此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马致远的简介马致远是近代著名(元代的)的戏曲作家,写过很多很多的戏曲,据东光县志的族谱和东光马氏族谱记载,马致远出生在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马致远年轻时有着“佐国心,拿云手”的思想政治抱负,命运却很捉弄人,不是你想干嘛就可以干什么的,当然也跟当时的政策以及环境息息相关的。

尽管他想要功名,可是他的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坎坷的,至今都没有当过什么大官差之内的,所以马致远的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

马致远到了中年才中进士,然后被分配到浙江省当小官吏,没有几年,职位被调动到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任工部主事。

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简介

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简介

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简介马致远在元代的时候,其名气之大超乎想象,有着“曲状元”的美誉,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一起被誉为了元曲四大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简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

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

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元贞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

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生平马致远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细读
•1、清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了
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这首小令中都写了
哪些景致?深,因

”的句式谈谈自己的感受。
自学探究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 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这首小令哪句最能直观地 反映这一情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萧 瑟 之 景
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之 实在景象
内心向往之 精神家园
小桥流水人家
柳暗花明又一村
恬 静 之 景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指秋风。 古,破旧之意。 道,象征人生之路。
激趣 初感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 代大都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 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 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有 文场“曲状元”之称。杂剧有 《汉宫秋》、《荐福碑》、 《青衫泪》等十五种,散曲有 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因为 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 之祖”
初读
提 示 : 注 意 节 奏
古道西风瘦马
瘦,实际上写人, 表现了旅途生活的 艰辛。
古道西风瘦马
凄 苦 之 景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点睛之笔,点 明全文的感情基调。
2、本首小令景中有 情,情中有景,这样 的写法一般被称之为
寄情于景 或 情景交融 。
以诗作画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 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 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 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 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 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 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 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 中来,肝肠寸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至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

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15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

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