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银行IT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9月目录一、商业银行的转型和变革 (3)1、开源:业务创新,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 (3)2、节流:压缩渠道成本,开辟非网点渠道 (6)3、风控:范围拓宽,方式升级 (8)二、银行IT行业爆发点来自核心、渠道、风险 (10)1、快速成长的百亿规模市场 (12)2、核心系统:第二代向第三代升级 (13)3、渠道系统:移动银行、网上银行驱动需求增长 (16)4、风险系统:巴三落地,内生性需求接力主导 (18)5、国内银行IT上市公司业务条线梳理 (19)三、行业集中度低,龙头受益行业整合 (19)1、行业属性决定了银行IT集中度很低 (20)2、银行IT横向扩张困难,并购是最好选择 (20)3、美国银行IT龙头企业主要靠并购 (21)4、上市公司并购能力评价 (24)四、行业重点公司简况 (25)1、安硕信息:信贷系统龙头加速外延扩张 (26)2、长亮科技:核心系统业务向上层突破 (27)3、润和软件:强势切入银行IT业务 (28)4、东方国信:移动银行领域龙头企业 (29)5、信雅达:流程银行助力外延扩张 (31)一、商业银行的转型和变革我国的商业银行正在经历着从内部到外部各个层面的冲击和挑战。
从银行内部层面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过去多年形成的固定利差制度红利即将结束,商业银行即将进入真正市场化竞争的新阶段。
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市场化的竞争导致的唯一结果是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在存贷款业务方面只能获得市场平均回报率。
从银行外部层面来看,互联网金融的浪潮正冲击着固守传统经营模式的商业银行,过去作为利润贡献点的线下网点受租金/人力成本上升的影响正日益成为拖累经营效率的一大要素。
内外交困,如何破局?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必然需要从各个角度突出重围。
在收入端,过去只靠存贷款利差的经营模式即将受到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中间业务占比提升将成为长期趋势;在成本端,利用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甚至直销银行等多种新兴渠道改善客户体验,同时降低线下网点的经营成本压力;在风险端,监管压力逐步提升,银行对自身资产质量也日益重视,风险管理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报告2014年12月版目录前言 (1)一、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将倒逼整个金融行业产生颠覆 (3)1.1.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核心渠道 (3)1.2.余额宝完成了互联网理财启蒙 (4)1.3.传统金融机构触网转型,从电子银行到互联网银行 (7)1.4.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是互联网金融变革的用户基础 (10)二、解决“金融压抑”和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互联网金融成长的核心逻辑 (12)2.1.P2P平台成为这一轮创新主力军 (12)2.2.个人征信军阀混战,合作交换是关键 (16)2.3.以电商平台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17)2.4.股权众筹有望开闸,市场空间超3000亿 (20)三、国外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跟踪 (23)3.1.美国主要P2P平台:L ENDING C LUB (23)3.2.美国主要众筹平台:K ICKSTARTER (25)四、政策积极鼓励创新,监管出台将成为行业爆发的催化剂 (28)4.1.一行三会牵头,互联网金融监管将落地 (28)4.2.各地政府出台文件积极鼓励金融创新 (29)4.3.互联网金融违约事件将倒逼政策加速出台 (30)4.4.市场化的力量有望体现在监管政策中 (31)五、抢占用户和资产的制高点,产业链变革带来大机会 (33)5.1.流量端模式轻空间大,将成为整个板块龙头 (33)5.2.传统金融IT切入运营实现商业模式转型,关注征信牌照的发放 (37)5.3.资产端主推细分行业资产整合和电商平台 (38)六、行业重点公司分析 (40)6.1.同花顺 (40)6.2.中科金财 (41)6.3.鼎捷软件 (41)6.4.金证股份 (42)6.5.熊猫烟花 (42)图表目录图表1:2013.12-2014.6中国网民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 (3)图表2:从2013年上线后余额宝规模变化 (4)图表3:P2P贷款产业链及流程图 (5)图表4:中国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增长 (6)图表5:2013年中国网民使用电子银行服务调研 (7)图表6:平安直销银行——橙子银行 (8)图表7:社区银行 (9)图表8:国内P2P行业规模 (13)图表9:国内主流P2P近1个月成交量和投资人数 (13)图表10:P2P网络借贷的三种模式 (14)图表11:P2P平台商业模式 (15)图表12:P2P产品体验创新 (15)图表13:上海资信NFCS网络征信系统 (16)图表14:国内电子商务B2B规模 (17)图表15:国内电子商务B2B市场份额 (18)图表16:阿里小贷业务体系 (19)图表17:众筹平台交易业务流程 (20)图表18:股权众筹的三种模式 (21)图表19:众筹平台商业模式 (22)图表20:美国主要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情况 (23)图表21:不同贷款期限与等级的贷款管理费 (24)图表22: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面临的主要风险 (24)图表23:Kickstarter平台的成功融资额(2009年6月—2012年11月).. 25图表24:Kickstarter在美国各州的上线项目情况 (26)图表25:一行三会对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监管 (28)图表26:近一年互联网金融监管动态 (29)图表27: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互联网金融鼓励政策 (29)图表28:近期问题平台列表 (30)图表29:互联网金融产业链四大组成 (33)图表30:东方财富PC端覆盖人数第一 (34)图表31:东方财富PC端有效浏览时间第一 (34)图表32:AppStore同花顺评论打分热度第一 (34)图表33:同花顺三大安卓App分发平台下载量排名第一 (35)图表34:上市公司参与P2P汇总 (36)图表35:主要流量平台梳理和对比(5分为满分) (37)图表36:细分行业资产整合 (38)图表37:银湖网7~10月成交量 (43)前言市场化的力量引领着互联网金融创新。
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报告2014年3月目录一、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 (5)1、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 (5)(1)互联网金融新兴模式 (5)①P2P借贷 (5)②众筹 (6)(2)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的改造 (7)2、我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 (7)(1)余额宝 (7)(2)P2P借贷 (9)(3)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 (10)3、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 (11)(1)互联网的创新 (11)(2)金融压制 (12)(3)民营资本助推 (13)二、国外互联网金融之路 (14)1、美国:基于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自由化的“互联网金融之父” (14)2、日本:金融自由化与“网络革命”下的互联网金融巨头模式 (17)(1)SBI控股集团:全能网络金融的先锋 (18)(2)乐天(Rakuten):从电子商务巨头到互联网金融巨头 (19)(3)Monex:产品创新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纯互联网证券巨头 (20)(4)移动支付:网络运营商主导的革命 (21)3、为什么美国没有产生互联网金融巨头 (24)三、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金融梦想 (26)1、腾讯的金融梦想 (26)(1)腾讯的商业模式 (26)(2)腾讯的互联网金融布局 (27)(3)腾讯大力发展支付的原因 (27)(4)腾讯的产业链分析 (28)(5)从社交向互联网金融延伸的探索 (28)2、阿里的金融梦想 (28)(1)阿里的商业模式 (28)(2)阿里的互联网金融布局 (29)(3)阿里与天弘的股权合作 (29)(4)阿里的互联网金融之路 (30)四、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道路 (30)1、未来的互联网金融生态 (30)(1)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比较优势 (31)(2)两者的竞合关系 (32)2、互联网银行和借贷 (34)(1)网络银行 (34)(2)P2P (37)3、互联网保险 (38)(1)互联网保险迅速发展 (38)(2)互联网保险主要销售模式 (39)①保险公司网站直销模式 (40)②第三方网络平台专业代理销售模式 (41)③第三方网络平台兼业代理销售模式 (42)(3)互联网保险未来发展方向 (44)①网销产品将日益丰富 (44)②量身打造客户保险方案 (45)③渠道结构将会转变 (45)④客户体验不断优化 (46)3、互联网证券 (46)(1)差异化定位 (47)(2)鼠标+水泥 (49)①美国券商转型PK:E*TRADE、嘉信理财、美林证券 (50)五、互联网金融监管及建议 (52)1、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情况 (52)2、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发展 (53)3、互联网金融监管建议 (55)(1)创造宽松环境,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 (55)(2)健全法律制度,促进健康发展 (55)(3)建立监管体系,形成有序监管 (56)(4)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56)(5)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 (56)(6)强化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 (57)一、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1、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在全球快速发展。
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11月目录一、概要:市场化的力量引领着互联网金融创新 (4)1、“钱=数字”奠定金融互联网化基础,余额宝领衔大众理财启蒙 (4)2、黄金、房地产、股市等传统投资低迷,互联网理财需求日益旺盛 (4)3、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将落地,创新业务将阳光化运行 (5)4、投资机会和相关企业 (5)二、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将倒逼整个金融行业产生颠覆 (6)1、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核心渠道 (6)2、余额宝完成了互联网理财启蒙 (8)3、传统金融机构触网转型,从电子银行到互联网银行 (11)4、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是互联网金融变革的用户基础 (14)三、互联网金融成长驱动:解决“金融压抑”和小微企业融资难 (15)1、P2P平台成为这一轮创新主力军 (16)2、个人征信军阀混战,合作交换是关键 (20)3、以电商平台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22)4、股权众筹有望开闸,市场空间超3000亿 (24)四、国外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 (28)1、美国主要P2P平台:Lending Club (28)2、美国主要众筹平台:Kickstarter (30)五、政策积极鼓励创新,监管出台将成为行业爆发的催化剂 (32)1、一行三会牵头,互联网金融监管将落地 (32)2、各地政府出台文件积极鼓励金融创新 (34)3、互联网金融违约事件将倒逼政策加速出台 (36)4、市场化的力量有望体现在监管政策中 (36)六、抢占用户和资产的制高点,产业链变革带来大机会 (38)1、流量端模式轻空间大,将成为整个板块龙头 (38)2、传统金融IT切入运营实现商业模式转型,关注征信牌照的发放 (41)3、资产端主推细分行业资产整合和电商平台 (42)七、重点公司简况 (43)1、同花顺:领跑移动端App,被低估的移动互联网金融入口 (44)2、中科金财:内生+外延战略布局互联网金融 (45)3、鼎捷软件:基于中小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 (45)4、金证股份:牵手腾讯转型互联网金融运营服务,实现商业模式变革 (46)5、熊猫烟花:用供应链金融的思路搭建P2P平台 (47)八、主要风险 (48)。
2014年互联网与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互联网与金融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互联网与金融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3月目录一、美国90年代互联网发展迅速 (3)二、互联网银行SFNB(Security First National Bank) (5)1、SFNB的发展历程 (5)2、SFNB的启示 (7)三、互联网保险INSWEB (8)1、INSWEB经营模式 (8)2、INSWEB的成败原因 (10)四、互联网基金Pay-pal (13)1、Pay-pal基金业务发展历程 (13)2、Pay-pal成败原因 (15)五、电子券商E*TRADE (17)1、E*TRADE发展历程及成功原因 (17)2、缺乏产品开发能力的E*TRADE难以取代传统券商 (19)六、综述及展望 (20)1、海外互联网金融初期发展较快,此后会遭遇瓶颈 (20)2、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或将好于美国,但仍难以大幅冲击传统金融企业. 21一、美国90年代互联网发展迅速美国互联网发展早于中国,早在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的1/4以上都归功于信息技术,其中计算机和电信业的发展速度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量中,1/3是由与信息工业相关的产业做出的贡献;亚马逊、eBay、雅虎和Google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均是在90年代兴起并蓬勃发展的。
而美国互联网在90年代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进入了金融领域,涌现出了大量互联网金融企业。
考虑到美国互联网企业发展较早,是中国的领先指标,因此研究美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预测国内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中我们重点选取了互联网银行SFNB、互联网保险INSWEB、电子券商E*TRADE、互联网基金Pay-pal四个美国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发展历史,剖析这几家公司发展或衰落的缘由。
二、互联网银行SFNB(Security First National Bank)1、SFNB的发展历程1995年10月,SFNB在网上开业。
2014年互联网金融IT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互联网金融IT行业分析报告金证股份2014年5月目录一、收入增长可观,主业贡献突出 (5)1、专注金融IT领域的软件服务提供商 (5)2、“回归金融IT”战略执行效果显著,公司净利增速逐年提升 (7)二、国民收入倍增,金融行业长期向好,公司受益于“漏斗效应” (8)1、未来十年国民收入倍增,可投资资产规模稳步增加 (8)2、金融行业发展良好,金融资产规模不断膨胀 (9)3、金改促进金融IT需求稳定增长,公司必将受益于“漏斗效应” (10)三、传统金融IT业务:证券IT受益于券商业务创新,基金银行泛金融IT均有所突破 (13)1、券商IT业务:作为证券IT领域绝对领导者,再次受益于业务创新 (13)(1)金证股份在证券IT领域成为绝对领导者 (13)(2)金证借道股票质押业务,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 (14)(3)OTC业务发展迅猛,业务布局快速推进 (15)2、基金IT业务:增量存量市场齐头并进,迎接“大资管”时代 (16)(1)《新基金法》颁布,对"大资产管理IT行业"影响深远 (16)(2)增量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存量市场渗透效果显著 (17)(3)“大资管”时代到来,资产管理业务遍地开花 (19)(4)公司资产管理IT业务实现子公司化,长期竞争力持续增强 (19)3、泛金融IT业务:成长速度迅猛,行业跨度广泛 (20)4、银行IT需求或成金证未来利润增长点 (21)四、创新业务:互联网金融引爆金融新思维,公司与互联网巨头合作打开全新空间 (23)1、海外互联网金融初期发展较快,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或将好于美国 (23)2、互联网金融特点决定其巨大需求,政策上获得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特点 (25)(1)产品功能创新化 (25)(2)营销渠道网络化 (26)(3)销售对象大众化 (26)(4)购买方式便利化 (27)(5)创造收益最大化 (28)(6)互联网金融在政策上获得支持 (29)3、余额型理财产品标杆案例,互联网金融IT 带来近两倍业务增量 (30)4、互联网金融改变金融企业IT 投入理念,刺激下游IT 需求加速释放 (33)(1)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务产生实质冲击,公司2013年四季度利润显著提高 (33)(2)公司凭借互联网基金的优良业绩,有望抢占基金IT市场存量客户 (34)五、互联网企业联姻证券公司,互联网证券概念爆发大能量 (35)1、启动网上开户业务,券商拥抱互联网金融 (35)2、国金证券牵手腾讯,互联网证券再添新模式 (37)六、危机四伏,商业银行打响互联网反击战 (40)1、中信银行:全方位着墨,布局互联网银行 (40)2、民生银行:借直销银行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 (42)3、银行业涉足互联网金融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43)七、盈利预测 (45)1、关键假设 (45)2、盈利预测:净利润年化复合增速将达到55% (47)八、风险因素 (48)1、证券市场波动风险 (48)2、基金市场政策风险 (48)3、互联网金融创新过度风险 (48)九、他山之石:野村综研——日本金融IT的绝对领导者 (48)1、公司概况:以金融IT为主营业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48)2、业务模式:专注于共享在线业务,谋求从后台到前端业务线拓展 (51)3、客户资源:金融IT领域的领导者,大客户效应明显 (53)4、海外扩张:布局海外,创造成本优势 (55)一、收入增长可观,主业贡献突出1、专注金融IT领域的软件服务提供商金证是国内最大的金融证券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
2014年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5月目录一、银行业转型背景中的互联网金融 (3)二、信息技术变革伴随行业转型 (4)1、第一次信息技术变革:银行电子化 (4)2、第二次信息技术变革:银行网络化 (5)三、第三次信息技术变革:互联网金融浪潮 (8)1、互联网金融暂不能取代金融中介 (9)2、互联网金融的目标群体:长尾市场 (11)四、大象的反击:银行业起舞互联网 (13)1、银行积极介入低端客户群体,契合转型背景 (13)2、银行借势多种平台开拓长尾市场:中信银行样本 (14)3、电商平台最为优质,其他平台效果待考 (15)五、蓝海还是蓝潭:估测长尾市场的深度 (16)一、银行业转型背景中的互联网金融在2014 年3 月召开的“两会”上,互联网金融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 互联网金融进入政府高层视野。
而后,央行等监管部门逐步推进监管工作。
这意味着,近年来以“搅局者”姿态出现的互联网金融,也正式获得了身份认可,告别“野蛮生长”,有望进入规范发展轨道。
我们将互联网金融变革放在银行业转型的大视野中考察。
在这次联网金融浪潮中,作为国内金融业“霸主”的商业银行将做出何种应对,及其将来的命运,成为市场感兴趣的话题。
目前,部分银行已积极应对,借鉴吸收互联网金融,推出了一些互联网相关业务,覆盖中低端客户群体,并以此作为应对行业转型的措施。
我们相信,像此前历次信息技术变革中一样,银行不但不会成为被消灭的对象,反而是借助新变革实现了行业转型,堪称浪潮之巅的弄潮儿。
我们将银行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发端于1970 年代的银行业务电子化;而后是1990 年代开始兴起的网络化,代表性的成果就是网上银行,这次变革对银行业零售业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是2010 年后开始的互联网金融浪潮。
当然,这种划分是较粗略的,但其中的演变脉络十分清晰。
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报告2014年3月目录一、互联网正在冲击传统金融业 (5)1、互联网冲击传统金融的逻辑 (5)(1)抢夺金融机构的客户 (6)(2)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削弱了金融机构的盈利根基 (7)(3)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削弱了风险定价与交易优势 (7)2、冲击显现,但刚开始 (8)二、互联网金融的推动力量与中美发展迥异 (10)1、互联网金融是多因素共振的结果 (10)(1)金融管制,给互联网企业提供套利空间 (10)(2)网民基数大,且泛金融消费习惯形成 (11)(3)互联网公司对用户价值再挖掘 (12)(4)边际交易成本接近零 (13)(5)大量中低端理财需求长期被忽略 (13)2、美国互联网金融为何没形成规模 (15)(1)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天时差异:互联网产业成熟度 (15)(2)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地利差异:金融管制 (16)(3)互联网金融繁荣的人和差异,即金融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高低有别 (17)3、源于金融管制,但不止于利率市场化 (17)三、电商和财经网站:金融门口野蛮人 (19)1、互联网企业的主要类型 (19)(1)行业基础服务类 (19)(2)商务应用类 (20)(3)交流娱乐类 (21)(4)互联网媒体 (22)2、“铁人三项”是进入金融领域的必要条件 (22)(1)基础服务类公司 (24)(2)电商 (25)3、市场格局:2+x (26)四、互联网金融主要业务模式 (28)1、第三方支付:搅动金融业变局的先锋 (29)2、互联网理财:当前的杀手级应用 (30)3、网络贷款:野蛮生长 (31)(1)P2P:野蛮生长 (31)(2)众筹:起步阶段 (32)(3)电商小贷:如火如荼 (33)4、虚拟货币:举步维艰 (34)五、互联网金融演进方向 (34)1、1.0时代:开辟虚拟渠道 (36)2、2.0时代:获取金融牌照、做实资产端 (39)3、3.0时代:打造财富管理综合平台,与传统金融由颠覆走向融合 (40)六、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41)1、冲击业务由低端到中高端延伸 (42)2、冲击产品由标准化到非标过渡 (43)3、冲击顺序:小贷→银行→基金→证券、期货→保险、信托 (44)(1)小贷 (44)(2)银行 (44)(3)基金 (45)(4)证券、期货 (46)(5)保险、信托 (46)七、拥抱互联网金融,看好三类公司 (48)1、“铁人三项”占优的互联网企业及其产业链相关公司 (48)2、积极拥抱互联网的中小金融机构 (49)3、向互联网转型的大型金融机构 (50)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
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SWOT分析报告
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SWOT分析报告2014年6月目录一、S: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 3.1、成本优势3..(1)销售渠道广 (3)(2)经营成本低 (4)2、效率优势4..(1)资源配置效率高 (4)(2)服务效率高 (5)(3)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强 (6)(4)时空优势 (6)3、技术优势7..(1)技术分析手段强 (7)(2)技术创新意识强 (8)二、W :互联网金融的劣势 (10)1、金融产品设计经验不足1..02、信用体系欠缺1..0.3、风险控制经验缺乏...................................................................................................................................................... 1.. 2三、0:互联网金融的机会 (14)1、行业信息共享...................................................................................................................................................... 1..4.2、与传统金融融合1..6.四、T:互联网金融的威胁 (17)1、规模逐渐扩大,竞争日趋激烈...................................................................................................................................................... 1.. 72、监管不足,法律不完善,容易触及法律红线....................................................... 1. 83、利率市场化使得市场利差缩小2..2、S:互联网金融的优势1、成本优势(1)销售渠道广“余额宝”数月之内将一只货币基金销售至千亿元的规模,展现了互联网渠道的力量。
2014年互联网金融与财富管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互联网金融与财富管理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8月目录一、中国有成就互联网金融巨头的坚实基础 (3)1、日本经验:经过充分竞争互联网券商已垄断零售业务 (3)2、美国经验:竞争手段不仅是降佣,更在于业务多元化 (4)3、互联网金融市场潜力广阔 (5)二、国内金融机构未来转型互联网巨头的成长路径 (7)1、中山证券:定位于为年轻一代理财的互联网券商 (7)2、国金证券:线上线下互动,互联网金融的O2O之路 (8)3、平安陆金所:P2P的逻辑与共享 (10)4、中航证券:军工资产证券化下的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 (12)三、联网金融的三重境界和三个维度 (14)1、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包括三重境界:网络渠道、大数据、虚拟信用平台 (14)2、互联网三个维度主要指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精神 (15)一、中国有成就互联网金融巨头的坚实基础1、日本经验:经过充分竞争互联网券商已垄断零售业务在日本,目前互联网交易占到了个人投资者股票投资总额的90%左右。
根据日本证券业协会资料,1999 年,互联网券商账户仅有30 万户,到了2013 年底,达到了1816 万户,占据了日本证券账户数的90% ,而前6 名券商目前则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截至2013 年3 月的财政年度,个人股票委托交易金额中主要5 家网络证券公司(SBI 证券、乐天证券、松井证券、Monex 和)的总额占到71.2%。
日本综合券商野村证券和互联网券商SBI 在不同年龄层方面形成平分秋色格局。
根据公司财报披露,野村证券目前有500 万客户,高于SBI 的300 万,且户均资产是SBI 的5 倍;野村证券的客户年龄以40 岁以上为主,而SBI 的客户年龄则集中在了20-40 岁。
日本证券市场综合类券商与互联网专业券商两种业态并存发展。
根据日本互联网发展经验,我们认为互联网券商将主要面向年轻的长尾人群。
互联网券商以零售客户为主,在个人金融领域竞争力极强,网络券商客户年龄普遍较低集中20-40 岁,网络券商长期坚持低廉的佣金价格,网络券商经过充分竞争后会形成“7:2:1”的市场份额格局。
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格局分析报告
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格局分析报告2014年6月目录一、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延伸 (4)1、银行的线上化 (4)2、券商的线上化 (5)3、保险公司的线上化 (7)4、小额贷款公司的线上化 (9)二、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布局 (11)1、阿里巴巴 (11)(1)阿里金融布局过程 (11)(2)阿里巴巴金融生态圈 (12)①余额宝(互联网理财) (14)②阿里小贷(互联网信贷) (15)③众安在线(互联网保险) (18)④商诚融资担保(金融担保) (19)⑤一达通(外贸金融服务) (20)⑥恒生电子(金融IT 服务) (21)⑦支付宝(第三方支付) (22)2、腾讯 (24)(1)腾讯的优势 (25)(2)腾讯的互联网金融布局 (26)①基金 (26)②保险 (27)③证券 (28)④P2P (29)⑤第三方支付 (30)3、百度的金融布局 (34)(1)百度金融布局过程 (34)(2)百度的互联网金融布局 (35)①支付结算——补齐百度移动生态闭环 (36)②百度小贷——实现向自主发展直营业务的转变 (40)③百度理财——凭借搜索功能跨界基金领域 (41)④金融搜索——百度互联网金融布局的核心 (43)4、京东的金融布局 (45)(1)京东的业务布局 (45)(2)京东的金融布局 (46)①针对企业客户的供应链金融 (47)②针对个人消费的消费金融 (48)③以网银在线为代表的支付业务 (49)④平台金融业务 (50)一、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延伸1、银行的线上化20 多年来,中国银行业经历着不断信息化的过程,银行的信息化过程为金融服务的电子化创造了条件,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银行业近几年在金融服务电子化的进程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银行电子化的历程大致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到80 年代初,以中国银行引进第一套RICOH-8 型主机系统为标志,正式进入银行电子化的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到90 年代初,以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为主,在大中型城市推广应用各类柜台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应用逐渐普及;第三个阶段是90 年代以来金融服务逐渐电子化的阶段,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产品由诞生到逐渐成熟,计算机应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极大的拓展。
201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一)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将继续扩大。
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为3.24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首次超过50%,达到52.26%;2014年用户规模为4.12亿人,渗透率为63.38%;到2014年年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
预计2015年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用户将达到4.89亿人,渗透率达到71.91%,而随着国内的网民用户规模增速放缓,这一数据到2016年将达到5.33亿人,渗透率74.03%。
(二)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目前,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无抵押贷款、众筹融资、网络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等多元化模式发展迅速,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到来。
当前的P2P市场是民间高利贷的网络版,历史上的经验告诉我们,金融活动往往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当市场增长掩盖一切,风险不容易显现,但长期下来,平台的内伤会随着市场的膨胀而加重,一旦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失控,对于平台来说将会是灾难性的。
1、P2P:各路资本跑马圈地尽管乱象丛生,倒闭跑路者比比皆是,但P2P的市场热度却丝毫没有冷下来的迹象。
2014年,P2P不仅继续吸引无数投资人进入,P2P的平台也赢得了各路大资本的青睐。
最值得玩味的是,这些P2P平台接受的资本除了民营资本外,还有不少国有资本。
除民营企业和风投的涌入外,各地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纷纷挺插足P2P也是今年互联网金融的一大特色。
资本的投入一向是趋势和市场的风向标,特别是国有资本的热情涌入,很多业内人士都愿意理解为国家态度和宽松政策的预兆,这解决了一直悬而未决的“一刀切”P2P政策性风险的问题。
P2P由于形势所迫,行业竞争上要求做大做强,政策环境上要“傍大腿”,吸引更多资金的进入无疑会大大提高P2P的实力,但同时也快速的把P2P的蓝海市场逼至了红海。
2、P2P与法律红线(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P2P平台运营商把投资人的钱借出去形成债权,再将债权转让出去,这就与银行存款放款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这就有被司法部门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2014年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2月目录一、简介与概述 (7)1、六大业务模式 (8)2、对互联网金融威胁的担忧 (9)3、海外经验对比 (10)4、小结 (12)二、互联网金融的推动力量 (13)1、整体消费增长 (13)2、网络活动与日俱增 (15)3、网络渠道带来的成本节省 (18)4、大数据—演进性变革的推动力量 (18)(1)定义 (18)(2)市场规模 (19)(3)应用:大数据将改变信贷评级框架及风险管理 (19)(4)相较于一般数据,大数据是动态实时数据流 (20)(5)业务模式: 开源资产是平台发展的关键 (21)(6)利润模式: 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双赢生态系统 (22)(7)外部社会收益 (22)(8)主要挑战 (22)三、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23)1、监管壁垒 (23)(1)目前的监管 (23)(2)监管前景 (25)2、个人信用评级系统不成熟 (26)3、风险管理框架 (30)4、资本金限制 (31)四、未来趋势 (32)1、平台覆盖:是获得市场掌控力的根本 (32)2、数据:服务客户的关键资产 (33)3、风险管理:对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33)五、量化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5)1、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整体影响 (36)2、银行卡手续费:来自网络/移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压力 (39)3、理财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41)4、货币市场基金(MMF)推动脱媒加速 (42)六、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 (43)1、电子商务供应链融资 (43)(1)市场规模 (43)(2)业务模式 (44)(3)京东与苏宁 (46)(4)腾讯 (48)(5)阿里巴巴 (49)2、利润:第三方支付 (50)(1)市场规模 (50)(2)市场推动因素 (51)(3)业务模式 (52)(4)风险管理 (53)(5)监管 (54)(6)前景 (55)3、资产面: 替代性融资来源 (55)(1)P2P贷款 (55)①发展 (55)②业务模式 (56)③市场影响因素 (57)④风险管理 (58)(2)案例研究 (59)①平安陆金所 (59)②Lending Club (61)③Prosper (62)(3)众筹融资 (62)①业务模式 (63)②风险管理 (64)③案例研究 (64)4、负债面: 货币市场基金,金融脱媒的风向标 (65)(1)市场推动因素 (65)(2)影响 (66)(3)风险 (67)七、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状况 (68)1、建设银行 (70)2、工商银行 (71)3、农业银行 (72)4、中国银行 (72)5、交通银行 (73)6、中信银行 (73)7、招商银行 (74)8、浦发银行 (75)9、平安银行 (76)10、兴业银行 (77)11、华夏银行 (78)八、主要风险 (78)上世纪90 年代欧美的经历说明互联网金融并未损及传统银行在金融系统中的主导地位。
2014年互联网金融银行电商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互联网金融银行电商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4月目录一、传统电商:由支付向金融平台拓展 (4)1、电子商务概述 (4)2、阿里金融:构建电商生态圈 (5)(1)阿里金融加速发展 (5)(2)支付宝 (7)(3)余额宝 (9)(4)阿里小贷 (10)4、腾讯电商:自营+开放平台战略 (11)(1)金融战略合作加速推进 (11)(2)申办民营银行 (12)二、银行系电商:立足金融服务,合纵连横 (13)1、借助电商平台发挥金融服务优势 (13)2、代表案例:建行交行首批电商平台 (17)(1)善融商务亦商亦融 (17)(2)交通银行交博汇 (19)3、展望大数据时代的银行电商 (20)(1)明确定位,充分发挥银行的金融优势 (21)(2)注重客户需求挖掘和客户体验 (21)(3)注重提升营销能力和培养专业的运营队伍 (21)(4)密切关注国家政策 (22)三、国际经验:一站式的启示 (22)1、日本乐天集团 (23)(1)乐天的电商金融混营之路 (24)(2)一站式消费解决方案 (26)(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6)①用户流量引入 (27)②购买力转化 (27)③线上线下业务联动 (28)④个性化服务推送 (28)2、Paypal货币基金 (29)(1)市场环境的重要性 (30)(2)货币基金的风险性 (30)(3)货币基金大量发展对银行的影响 (30)四、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合作与分化 (31)1、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 (32)2、招商银行:微信平台与微信客服 (34)3、民生银行与阿里巴巴 (35)(1)小微贷款模式比较 (35)①民生银行模式:一圈一链做批量 (36)②阿里小贷模式:订单质押与信用并举 (37)③模式对比与小结 (38)(2)多方位战略合作 (40)4、中信银行与腾讯集团 (40)5、未来发展模式展望 (42)(1)银行与电商继续深化合作 (43)(2)分别发展,形成银行电商化和电商金融化 (43)五、主要风险 (44)1、互联网与银行业经营理念不同带来的风险 (44)2、资产质量下行压力 (44)3、政策风险 (44)六、总结 (44)一、传统电商:由支付向金融平台拓展1、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是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或活动,将资金流、数据流和物流整合为一体的系统生态链。
2014年银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银行业分析报告引言2014年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一年。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银行业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将通过对2014年银行业的分析,探讨这一年度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环境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7.4%,创下近25年来的最低水平。
这对银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面临一定的风险。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第二部分:银行业的发展情况1. 信贷市场2014年,中国银行业信贷市场呈现出较为谨慎的态势。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银行对于风险较高的贷款项目更加谨慎。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对于房地产贷款的监管更加严格。
2. 存款市场2014年,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市场保持相对稳定。
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投资者对于银行的信心相对较高。
此外,政府对于银行存款利率的管制也对于存款市场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 银行间市场2014年,中国银行业的银行间市场活跃度有所下降。
由于货币政策的调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导致流动性相对紧张。
这对于一些小型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4. 资本市场2014年,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市场发展相对平稳。
虽然股市整体呈现出较大波动,但银行股相对稳定。
此外,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也为银行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第三部分: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 风险管理2014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强,银行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不良贷款的处置能力,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
2. 创新技术应用2014年,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银行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推动移动支付、线上银行等新业务的发展,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3. 市场竞争加剧2014年,中国银行业竞争加剧。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崛起,银行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2014年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
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一、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的来源及含义1、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构成2、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含义二、中国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1、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缺点2、中国互联网的现状及优势3、中国互联网与中国金融市场的交叉点三、3巨头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探索及创新1、支付宝、阿里小贷与余额宝2、百度理财3、腾讯财付通与现金宝四、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及其对应的商业模式1、p2p2、众筹3、网络小额信贷4、金融产品导购平台5、金融产品渠道服务6、第三方支付7、互联网金融产品自营8、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五、中国互联网金融未来的趋势1、精准信息服务商2、大平台3、产品整合一、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的来源及含义1、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构成从百度、google、360搜索等搜索引擎所提供的关键词来看,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构成是互联网和金融,而这两个关键词产生的时间都远远的早于互联网金融这个关键词,而且通过网络查找互联网金融这个关键词的词源,也就明白其是谢平教授研究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时提出的一个新词。
在此我们将分别讨论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词的含义,再对理解这个新词肯定是有帮助的。
2、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含义互联网:这个词有2个含义,一是指互联网技术,任何受到过这种技术熏陶的人和专门学习过这种技术的人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利用该技术去实现其它的技术实现不了的想法,如电商、搜索引擎、网络游戏、自媒体等都是这种技术的产物;二是指全球性的数字信息网络,这种网络的特点在于信息传播的全球性、即时性、用户的去中心性、互动性。
互联网技术是实现这种数字网络的手段。
金融:这个词原本指黄金的融化,以利于黄金的流通、交换和储藏。
现在一般指价值的流动过程,这么理解也很难明白价值所谓的流动过程是什么,但是从两类人的角度来说,就很容易理解,一是从研究者的角度,金融的复杂可以当做一门学科来研究,去研究金融的客观规律、价值流动的一般过程;二是从市场人士的角度,在市场中怎样可以获利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3月
目录
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3)
1、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的传统银行业务:支付与代销金融产品 (4)
(1)第三方支付打破银行业对于支付的垄断 (4)
(2)第三方机构在线代销金融产品蚕食商业银行代销渠道 (6)
2、互联网金融正在颠覆的银行业务:存款业务和消费信贷业务 (7)
(1)余额宝冲击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越来越多的“宝”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7)
(2)网络信用卡细分零售客户群,入侵消费贷款领域 (9)
3、未来真正的威胁:大数据对资产端业务的细化 (11)
(1)大数据带来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阿里小贷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11)
(2)大数据分析投资者个性化需求,财富管理业务未来一大优势 (13)
二、互联网金融冲击下银行的转型之路 (14)
1、资产端:提高风险偏好,重视消费信贷 (14)
2、负债端: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银行主动推出货币市场基金类产品 (14)
3、构建电商平台 (15)
(1)注册独立的电商公司,构建电商平台 (16)
(2)与现有电商进行合作 (16)
(3)建立包括线上客户和线下实体的结算和财富管理平台 (17)
三、银行内在价值的固有决定因素 (18)
1、资产端:资产质量决定银行股价 (19)
(1)不良贷款率和贷款质量决定银行股价值 (19)
(2)小微贷款高定价水平符合银行目前风险偏好,零售业务将形成差异化竞争20
(3)生息资产中应收款项类投资增长明显,9号文负面影响较大 (22)
2、负债端:“线上平台+线下客户下沉”获得渠道优势 (23)
3、资产证券化任重而道远 (24)
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在宏观经济增长乏力、流动性紧平衡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内部竞争改善空间已经不大的情况下,依靠外部力量走出差异化道路成为决定银行股投资价值的关键,互联网金融就是这么一个行业外部的潜在力量。
互联网金融带给传统的金融行业一种全新的思维和商业模式,即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并发现需求,然后用更好的客户体验和服务来把客户沉淀在平台上。
用互联网对银行估值并不是看触网银行本身因此盈利增加多少,而是基于银行可以多大程度地运用互联网金融以客户需求为本和构建平台的思维,来实现自身转型和拓展业务范畴,形成差异化竞争。
互联网公司作为一个催化剂,叫醒了过去躺着赚钱的银行。
先发银行将从一个简单的资金中介机构向系统性的金融服务商转变,成功把握互联网金融趋势的银行将获得估值溢价,而行动缓慢的银行将面临越发严重的竞争格局。
金融和互联网在功能上有些共同点,都具有资源配置、支付结算和风险配置的功能,短期来看,互联网无法对银行的对公业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对于零售业务的冲击已经非常明显,过去商业银行一家独大凭借的就是牌照垄断所带来的海量的客户群体和流量,现在互联网公司正在通过平台优势猎取客户资源和交易数据,孤立银行来干传统银行所干的事情。
1、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的传统银行业务:支付与代销金融产品(1)第三方支付打破银行业对于支付的垄断
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元,同比增长43.2%。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兴起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在交易结算方面的垄断,它具备了网上银行在线支付、电子信用卡所具备即时性直接支付功能,它还同时具备了传统银行所不具备的特质:(1)支付成本较低。
支付宝等平台都是免费的,避免了每次交易都经过银行网络支付手续费的过程,化解了小额支付的尴尬,考虑到这种担保中介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小额交易,易形成规模效应;(2)支付安全性较高。
第三方支付吸收了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支付技术,信用卡号以及密码的披露只能在持卡人和银行之间转移,避免了持卡人将银行信息直接透露给商家,其运作本质上是在收付款人之间设立中间过渡账户,而第三方机构承担中介保管及监督的职能,而网上银行支付不能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3)方便快捷。
第三方支付平台省去了客户大量寻找银行卡链接登录网银的时间,并且随着快捷支付的诞生,无卡支付跨终端、跨系统和跨浏览器时用的优势进一步体现,通过支付宝等网络平台,消费者网上购物更加便利和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