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解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品德与生活课标修订背景

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又面临了新的问题。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

此次修订主要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的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始于2006年。作为修订的前奏,教育部曾对全国29个省、42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2274优秀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了抽样调查。陕西省教科所于2010年12月中旬组织各地市教研员级骨干教师就品德与生活课标(实验稿)使用情况征询了大家的意见。大家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看法。省教科所邵亚茹老师总结了大家的意见并呈报给课标修订组。调查结果表明,本课程标准获得了较高的肯定和认同,据此,修订组作出了“微调”的决定。即基于调查结果、各方面意见以及课程实践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充实、完善、提高。

二、品德与生活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2、坚持德育的科学性。3、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

三、课标修订后的主要变化

由于是“微调”,2011版课标的基本架构与内容均无大的修改。这里仅就相对明显的变化做以说明。

(一)前言的修改

1、在课程设置的背景上修订后的“前言”增加了世界形势变化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要求,

2、修订后的“前言”特别突出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强调课程“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二)“课程性质”的修改

课标2011版在继续坚持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基本特征的同时,增加了“综合性”。

(三)“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

调整后的“课程理念”中,将“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明确作为本课程的核心,并将此作为“基本理念”的首条。原课程标准中“学习做人”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修改为“学会关心、学会探究”更具体。

(四)“课程设计思路”的修改

将原课标中构成课程基本框架的四方面之一的“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修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增加了“动手”的要求。

(五)“课程目标”的修改

课程总目标不变仍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分目标仍分为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在情感与态度目标中去掉了“热爱科学”,增添了“勇敢、有责任心、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等内容

行为与习惯目标中去掉了“遵守纪律”的目标,增添了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这是儿童入学后适应学校生活非常需要的能力。可见新版课标更贴近儿童的实际。这部分目标还增加了“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强调了对儿童探究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在原有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体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目标。以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目标还增加了“初步体验与社区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学习过程”、“学习几种简单的调查研究方法并尝试应用”。可见新标准在学习的方法上对儿童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

(六)“课程内容”的修改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多修订,改动或删去了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不适当的要求,降低了难度。增加了儿童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语言表述更加具体、清晰、简练。

(七)“实施建议”的修改

“实施建议”部分是本次修订的重点。本次修订在教学、评价两方面的建议中细化了教学与评价的各个环节和要求,增强了可操作性,以利于教师把课程的先进理念更好的转化为教学实践。

1、“教学建议”部分的修改

新增的三条重要的原则性教学建议是:

(1)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

(2)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

(3)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

2.“评价建议”的修改。

“评价建议”部分主要提升了评价理念;加强了评价的可操作性。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的修改

在广大教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这部分内容列举了更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增加了“挖掘图书资源、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资源”等新的途径。

四、十年课改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施现状

(一)教学实施中的可喜变化

品德与生活课是课改中的一个亮点。它改变了以往品德课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学科性、系统性的倾向,提出了道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基本理念。无论是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的实施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改十年,教师们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教学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逐步更新。

2、教学方法有了改进,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有了改进;活动化的教学过程愈加明显;课堂气氛更加民主

3、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提高。如,学生交流沟通能力提高了,创新、质疑能力提高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等。

(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课标缺乏研读。

2、教师对教材缺乏通览。

3、教学缺乏目标意识。

4、教学价值观的偏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根据一方面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又要体现主导性、时代性、普遍性、民族性、崇高性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的要求,有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十词二十字:科学、民主、人本、发展、公平、正义、文明、和谐、爱国、创新。

我们有的教师对一些问题的价值取向拿捏不准。容易对学生提出一些假、大、空的道德要求,造成教学价值观的偏差,使德育失去实效。

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就要对社会生活多一些体察,多读书看报,紧跟时代步伐,使自己拥有科学的价值体系,成为生活的智者。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无处不是价值观的亮相。只有自己拥有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引导学生拥有科学的价值观。

5、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需继续深入

6、小组学习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五、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建议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这门课程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