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说过:爱国主义并非空泛的口号,爱国必先爱家,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她建设她,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他呼吁:社会各界都要重视乡土教育,尤其是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乡土教学,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知乡爱乡。乡土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稗益,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它学科知识那样复原与复制。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悸,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而乡土历史是学生生长地的历史,容易激起兴趣,注入情感,融入记忆,结合乡土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不再是遥远的不可捉摸的人和事,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触可摸的存在,同时也产生历史感,养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朱尔澄:《从情理交融到历史思维——我的教改之路》第29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在乡土历史教育资源的开发中,我们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确立清楚的思路,采用科学的方法,选择正确的途径。
⑴源于乡土原则“乡土”是一个区域概念,范围指县一级行政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以讲授本省历史或者本县历史。范围越小越,有亲切感,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家乡的故土情结,可激发学生建设并改造家乡的志向,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⑶个案研究法:师生采集研究时间、精力等有限,尤其学生阅历、能力不足,可多选择个案进行研究。对学生进个案选择命题时,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指导。
⑷分工协作法:按“教材”体系来采集整理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其内容多信息量大,少数人不可能完成,必须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小组或个人主攻自己的重点内容,也兼顾其它资源的采收,再交换整合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和效率的最快化。
一、乡土历史教学现状
1、传统历史课程体系制约了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师在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上,在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些教师也已经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进了乡土历史的某些内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制约,课本作为唯一的考试依据,教材也就成了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的历史教育内容被长期封闭在教科书中。在乡土历史的挖掘上,我们的历史教师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不敢深入下去,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乡土历史无法真正走进历史教育的视野乡土历史课程的育人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也正是传统历史课程体系的弊端所在。
首先按照资源的呈现形式来分可以分为:
1.文字的历史乡土资源。凡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历史课程提供乡土教育内容的资源都可以划入文字的历史乡土资源的范畴。
2.非文字的历史乡土资源。非文字的乡土资源是指以实物或活动的形式运用于历史教育中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包括历史遗址、历史文物、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乡土历史资源为中心的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调查、访问、收集、查阅资料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感悟,与多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人文主义精神,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3.数字化的历史乡土资源。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化的历史乡土资源是指以电子网络为平台为历史教育提供的历史乡土资源。
其次,按照课本来分,可以分为:从属于必修一的资源、从属于必修二的资源、从属于必修三的资源、从属于选修的资源。该分类法有利于紧跟教学进度灵活运用所采资源,是操作性较强的分类法。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育,为我们打开了历史教育的新天地,面对新课程下的历史教育,开展乡土历史的教学将是对现行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探索一条适合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有助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路子。这些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许许多多的资料散见在有关的文史资料,学生也有条件收集到。但是这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资料进行整合开发,有目的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去发现,去感悟生养我们的这块土地,积淀着厚重的历史内涵,真正使历史课在人文主义培养上不至于成为空谈,也才能真正发挥人文主义课程的育人价值。但长期以来乡土教学资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三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有效的补充。通过活动,使学生成为历史学习中的载体。互相合作、交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会读书,会调查,会找资料。
3、激发兴趣,增长知识,磨练才干,培养多种能力。地方史是生活环境中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的,人物事件都是土生土长的,而且地方史知识是大多数学生已有所闻但又不甚清楚,却也是学生有兴趣去了解的知识。因为接触的知识是本地的、身边的历史,直观性强。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地方史的内容,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借助于地方史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学生有地方史学习中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可逐渐迁移到整个历史学科。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养成,就为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⑸易于使用原则。鉴于教学时间和内容的限制,经整理的资源必须信手拈来,易于使用。在归类存放上,可“按教材”分类法处理,易于查找。尽量用电子网络形成存放,易于传送、交流、修改和重复使用。
三、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⑴理论引路,实际跟进。在深钻新课程思想、新课标理念的前提下,根据高中历史课程的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把学生身边鲜活的有价值的实际案例,开发整理出来,再整合、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学习活动中。
2、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使教材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效果。
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在我国历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学时间约8课时,在教学中,这些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有关内容,穿插使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为此发放过《安徽历史》《合肥历史》等历史乡土教材,但老师很少结合中国历史课讲授这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乡土教材,学生也只是“一目十行”地随便翻翻,更多的同学连看都没看,有的连书也不知丢到什么地方去了。这种现象并非个别而是较为普遍。乡土历史教学缘何在学校遭遇“寒流”?一些中学历史老师认为:日益加大的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只注重重点科目和考试内容的教学,无暇顾及乡土教学。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初中阶段,孩子们的课业本身就太重,没有必要开设乡土历史课程,这些东西等孩子长大毕业后再看也不迟。”有的历史老师甚至很直白地表示:虽然现在把乡土历史纳入到升学考试的要求中去,但乡土历史所占分值较少。是否将乡土历史教学纳入升学考试及分值比重加大才会让它热起来?我觉得也并不尽然,关键要认识到这方面的内容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要让它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既要做好教材、学科建设,又要开发丰富生动的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让学生热爱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更多地认识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乡,从而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怀。
⑵真实可靠原则高中历史教学中可利用的乡土历史教育资源,来源必须真实,数据案例可靠,不能为了收集整理资源而杜撰甚至编造。事实的真象才有说服力。
⑶历史属性原则我们所收集的乡土资源不是百科全书,要紧紧围绕高中历史新课程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采集和使用。
⑷教学互动原则乡土资源的采集和利用要能产生师生的教学互动效应。教学互动体现出学生和老师两中心,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要培养学生从采集整理中获取乡土历史信息的能力。这一互动原则是乡历史教育资源采集方式、实践方式和探究问题方式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提高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利用与研究效果的基本保证。开发乡土历史教育资源中应该加大力度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二、乡土资源的类型
全面系统地开发与高中历史有密切关系的、有价值的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并有机整合、透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形成乡土素材资源库,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身边的、鲜活的历史资源,是我们进行乡土资源开发的主题。
基于历史乡土资源内容的广泛性,在实践过程中,使我们在采集整理乡土地理资源时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少走弯路,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就要把各类乡土资源进行新的分类,以便更好地认开发和利用它们。
⑵分工协作,分段建库。发挥学生小组的作用,依据个人的特长,明确分工,分段推进,整体协作,共同建库。
⑶拓展关系,开源增流。充分利用学校、教师个人、学生及家长等关系,以及校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来实现相关资源的开发、获取、建设。
⑷关注学生,重视过程。高中乡土历史教育资源采集开发是在教师、学生、社会互动中完成的,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和小课题研究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学会学习和运用。
四、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是通过查阅、筛选、收集、整理图书馆等场馆和与乡土历史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资料、文件、网络,来获取资源的方法。
⑵调查访问法:师生分小组或个人,走出教室、校园等狭小空间的约束,亲身到当地自然、社会中去,实施参观访问、问卷调查、访谈,实现在玩中乐,在乐中学的意境。
⑸分段推进法:乡土资源的采集整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要经历“采前准备----采集整理----总结交流----适时更新”四大阶段。
五、开发利用初中历史乡土资源意义深远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开发利用,是与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分不开的,它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1、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新课程改革,首先是围绕着培养“人”的目标确定的,强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的教育”。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要使学生热爱祖国,必须使其热爱家乡;热爱家乡,必须使其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人文地貌、物产风情、历史现实、优势劣势,并把这种感性认识逐渐深化为理性认识,这种教育不是靠说教,而是靠实践、调查、思索、比较、探询,最后得出结论。
“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
教师学习心得
教师姓名:顾炜钰时间:2014.2.23
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加深学生家国的意识,而对国家的热爱归根于对家乡的热爱,家乡就是我们生长生活的地方,是我们最最熟悉的所在,如果我们的历史教学仅仅是描述那些久远的,又远离我们生活的地区的历史,对学生心灵的触动肯定不大,所以学生熟悉的家乡故事有必要成为历史教学的一部分。
在乡土历史教育资源的开发中,我们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确立清楚的思路,采用科学的方法,选择正确的途径。
⑴源于乡土原则“乡土”是一个区域概念,范围指县一级行政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以讲授本省历史或者本县历史。范围越小越,有亲切感,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家乡的故土情结,可激发学生建设并改造家乡的志向,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⑶个案研究法:师生采集研究时间、精力等有限,尤其学生阅历、能力不足,可多选择个案进行研究。对学生进个案选择命题时,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指导。
⑷分工协作法:按“教材”体系来采集整理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其内容多信息量大,少数人不可能完成,必须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小组或个人主攻自己的重点内容,也兼顾其它资源的采收,再交换整合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和效率的最快化。
一、乡土历史教学现状
1、传统历史课程体系制约了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师在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上,在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些教师也已经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进了乡土历史的某些内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制约,课本作为唯一的考试依据,教材也就成了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的历史教育内容被长期封闭在教科书中。在乡土历史的挖掘上,我们的历史教师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不敢深入下去,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乡土历史无法真正走进历史教育的视野乡土历史课程的育人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也正是传统历史课程体系的弊端所在。
首先按照资源的呈现形式来分可以分为:
1.文字的历史乡土资源。凡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历史课程提供乡土教育内容的资源都可以划入文字的历史乡土资源的范畴。
2.非文字的历史乡土资源。非文字的乡土资源是指以实物或活动的形式运用于历史教育中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包括历史遗址、历史文物、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乡土历史资源为中心的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调查、访问、收集、查阅资料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感悟,与多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人文主义精神,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3.数字化的历史乡土资源。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化的历史乡土资源是指以电子网络为平台为历史教育提供的历史乡土资源。
其次,按照课本来分,可以分为:从属于必修一的资源、从属于必修二的资源、从属于必修三的资源、从属于选修的资源。该分类法有利于紧跟教学进度灵活运用所采资源,是操作性较强的分类法。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育,为我们打开了历史教育的新天地,面对新课程下的历史教育,开展乡土历史的教学将是对现行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探索一条适合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有助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路子。这些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许许多多的资料散见在有关的文史资料,学生也有条件收集到。但是这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资料进行整合开发,有目的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去发现,去感悟生养我们的这块土地,积淀着厚重的历史内涵,真正使历史课在人文主义培养上不至于成为空谈,也才能真正发挥人文主义课程的育人价值。但长期以来乡土教学资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三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有效的补充。通过活动,使学生成为历史学习中的载体。互相合作、交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会读书,会调查,会找资料。
3、激发兴趣,增长知识,磨练才干,培养多种能力。地方史是生活环境中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的,人物事件都是土生土长的,而且地方史知识是大多数学生已有所闻但又不甚清楚,却也是学生有兴趣去了解的知识。因为接触的知识是本地的、身边的历史,直观性强。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地方史的内容,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借助于地方史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学生有地方史学习中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可逐渐迁移到整个历史学科。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养成,就为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⑸易于使用原则。鉴于教学时间和内容的限制,经整理的资源必须信手拈来,易于使用。在归类存放上,可“按教材”分类法处理,易于查找。尽量用电子网络形成存放,易于传送、交流、修改和重复使用。
三、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⑴理论引路,实际跟进。在深钻新课程思想、新课标理念的前提下,根据高中历史课程的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把学生身边鲜活的有价值的实际案例,开发整理出来,再整合、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学习活动中。
2、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使教材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效果。
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在我国历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学时间约8课时,在教学中,这些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有关内容,穿插使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为此发放过《安徽历史》《合肥历史》等历史乡土教材,但老师很少结合中国历史课讲授这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乡土教材,学生也只是“一目十行”地随便翻翻,更多的同学连看都没看,有的连书也不知丢到什么地方去了。这种现象并非个别而是较为普遍。乡土历史教学缘何在学校遭遇“寒流”?一些中学历史老师认为:日益加大的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只注重重点科目和考试内容的教学,无暇顾及乡土教学。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初中阶段,孩子们的课业本身就太重,没有必要开设乡土历史课程,这些东西等孩子长大毕业后再看也不迟。”有的历史老师甚至很直白地表示:虽然现在把乡土历史纳入到升学考试的要求中去,但乡土历史所占分值较少。是否将乡土历史教学纳入升学考试及分值比重加大才会让它热起来?我觉得也并不尽然,关键要认识到这方面的内容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要让它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既要做好教材、学科建设,又要开发丰富生动的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让学生热爱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更多地认识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乡,从而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怀。
⑵真实可靠原则高中历史教学中可利用的乡土历史教育资源,来源必须真实,数据案例可靠,不能为了收集整理资源而杜撰甚至编造。事实的真象才有说服力。
⑶历史属性原则我们所收集的乡土资源不是百科全书,要紧紧围绕高中历史新课程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采集和使用。
⑷教学互动原则乡土资源的采集和利用要能产生师生的教学互动效应。教学互动体现出学生和老师两中心,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要培养学生从采集整理中获取乡土历史信息的能力。这一互动原则是乡历史教育资源采集方式、实践方式和探究问题方式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提高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利用与研究效果的基本保证。开发乡土历史教育资源中应该加大力度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二、乡土资源的类型
全面系统地开发与高中历史有密切关系的、有价值的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并有机整合、透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形成乡土素材资源库,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身边的、鲜活的历史资源,是我们进行乡土资源开发的主题。
基于历史乡土资源内容的广泛性,在实践过程中,使我们在采集整理乡土地理资源时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少走弯路,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就要把各类乡土资源进行新的分类,以便更好地认开发和利用它们。
⑵分工协作,分段建库。发挥学生小组的作用,依据个人的特长,明确分工,分段推进,整体协作,共同建库。
⑶拓展关系,开源增流。充分利用学校、教师个人、学生及家长等关系,以及校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来实现相关资源的开发、获取、建设。
⑷关注学生,重视过程。高中乡土历史教育资源采集开发是在教师、学生、社会互动中完成的,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和小课题研究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学会学习和运用。
四、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是通过查阅、筛选、收集、整理图书馆等场馆和与乡土历史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资料、文件、网络,来获取资源的方法。
⑵调查访问法:师生分小组或个人,走出教室、校园等狭小空间的约束,亲身到当地自然、社会中去,实施参观访问、问卷调查、访谈,实现在玩中乐,在乐中学的意境。
⑸分段推进法:乡土资源的采集整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要经历“采前准备----采集整理----总结交流----适时更新”四大阶段。
五、开发利用初中历史乡土资源意义深远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开发利用,是与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分不开的,它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1、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新课程改革,首先是围绕着培养“人”的目标确定的,强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的教育”。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要使学生热爱祖国,必须使其热爱家乡;热爱家乡,必须使其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人文地貌、物产风情、历史现实、优势劣势,并把这种感性认识逐渐深化为理性认识,这种教育不是靠说教,而是靠实践、调查、思索、比较、探询,最后得出结论。
“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
教师学习心得
教师姓名:顾炜钰时间:2014.2.23
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加深学生家国的意识,而对国家的热爱归根于对家乡的热爱,家乡就是我们生长生活的地方,是我们最最熟悉的所在,如果我们的历史教学仅仅是描述那些久远的,又远离我们生活的地区的历史,对学生心灵的触动肯定不大,所以学生熟悉的家乡故事有必要成为历史教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