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病治疗及护理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缺血性肠病的治疗主要有一般方法及中医疗法,具体如下:一般方法一般治疗包括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输血及使用广谱抗生素急性肠系膜缺血一经诊断应立即将罂粟碱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g/ml,以30~60mg/h用输液泵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输入对于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罂粟碱输注持续24h,根据血管痉挛缓解情况决定罂粟碱是否停药,通常24h即可,但也可延长至120h.糖皮质激素对缺血病变恢复无帮助,且有促发肠穿孔之可能,不提倡使用如怀疑肠坏疽、肠穿孔应进行剖腹探查。
部分病例可行肠系膜动脉血管置换术进行治疗。
中医疗法本病应属中医“血证”范畴,为因虚致瘀,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所致。
在中医学对血证的特色理论中,缪希雍的“治吐血三要法”及唐容川的“治血四法”尤其重视行血消瘀之法。
明代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的治吐血三要法。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对出血性疾病治法的新发展,并带有补偏救弊的性质。
临证时一定应根据病情辨证地对待行血—止血、补肝—伐肝、降气—降火这三对治法。
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的治血四法。
因此,治疗血证时并非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
故消瘀之法确实是治疗缺血性肠病肠功能紊乱的大纲,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内科学基础之体格检查:心前区视诊(心前区搏动)体格检查:心前区视诊(心前区搏动)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当心脏收缩时在此部位出现强有力而较持久的搏动,可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为右心室持久的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征象。
医院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护理常规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是指肠系膜血管供应不足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肠系膜动脉狭窄、痉挛和肠系膜动脉栓塞等。
这些疾病常常需要紧急的介入治疗和护理。
以下是医院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护理的常规内容:1.早期危险评估:护士需要及时识别患者是否存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龄、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
对于已确诊的患者,需要评估其疾病的严重程度、病因与血管受累情况等。
2.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危险信号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3.牵涉伤口护理:如患者接受了肠系膜血管介入治疗或手术,护士需要进行牵涉伤口的护理。
包括定期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排液情况、监测伤口愈合进程等。
4.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常常需要使用血栓溶解剂、抗凝药物、降脂药物等,护士需要根据医生的嘱托合理配药,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监测肠胃功能恢复: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治疗后,患者常常需要进食康复,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排气、排便情况,鼓励患者逐渐增加饮食量。
6.控制相关危害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护士需要帮助患者控制危害因素,推荐低盐低脂的饮食,鼓励患者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7.心理疏导: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及时沟通,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治疗信心。
8.定期随访:随访患者的康复情况,观察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是否反复发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9.提供相关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和技巧。
总之,护士在医院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密切配合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和早期干预,做好伤口护理和药物治疗,关注肠胃功能的恢复和心理疏导,提供全面的护理教育和后续随访。
缺血性肠病的健康宣教
_
3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 吡格雷等,用于
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血药物:如 华法林、肝素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和栓塞
血管扩张药物: 如硝酸甘油、硝 普钠等,用于改
善缺血症状
抗氧化药物:如 维生素C、维生 素E等,用于保 护血管内皮细胞, 减少炎症反应
手术治疗
01
02
03
腹痛:主要表现为持续性、 阵发性的腹痛,疼痛部位多 在左下腹或右下腹。
03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 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可 能与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05
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能出 现腹部包块,可能与肠道梗 阻有关。
02
腹泻:腹泻次数增多,粪便 呈水样或糊状,可能伴有黏 液或血液。
04
便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 血,可能与肠道黏膜损伤有 关。
4
复查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影响检查结果 的因素
谢谢
心理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减 轻心理压力,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_
4
缺血性肠病的护理
心理护理
1
2
3
保持积极心态: 鼓励患者保持 乐观,积极面 对疾病
提供心理支持: 倾听患者的感 受,提供心理 安慰和帮助
减轻焦虑和恐 惧:帮助患者 了解疾病,减 轻对疾病的焦 虑和恐惧
4
增强信心:鼓 励患者积极参 与治疗和康复, 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
04
严重时可能导致肠坏死、肠穿孔等并发症。
缺血性肠病的病因
动脉粥样 硬化:血 管内脂肪 和胶原沉 积,导致 血管狭窄
血栓形成: 血液中的 凝血因子 异常,导 致血栓形 成
缺血性肠病!
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1),中 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2、腹部X线检查:是AMI最基本的检查。最典型征象
是“指压痕”征,为增厚的肠壁黏膜下水肿所致。钡灌肠
检查可见受累肠段痉挛、激惹;病变发展后期,可由于黏 膜下水肿、皱襞增厚等原因致使肠管僵硬似栅栏样;同时 肠腔内钡剂充盈形成扇形边缘。溃疡形成后,可见黏膜粗 糙,呈齿状缺损。钡剂检查可能加重肠缺血甚至引起肠穿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3)应用血管扩张剂:AMI一经诊断应立即用罂粟碱30mg肌
肉注射,继以30 mg/h的速率经微量泵静脉输注,每日1~2
次,疗程3~7 d,同时尽可能避免使用血管收缩剂、洋地黄 类药物以防肠穿孔。 (4)抗栓治疗:阿司匹林200~300 mg/d或氯吡格雷1 50~300 mg/d;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尿激酶50万U、静脉滴注, 1次/d,并给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疗程2周。对急性肠系膜 动脉血栓,应尽早进行介入治疗。
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1),中 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鉴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
一、诊断
1、AMI:AMI表现为急性严重腹痛,症状和体征严重 程度不成比例,体征常不明显,诊断较困难。临床观察中
如出现腹部压痛逐渐加重、反跳痛及肌紧张等,则为肠缺
血进行性加重的表现,强烈提示已发生肠坏死。腹部X线 检查可见“指压痕”征、黏膜下肌层或浆膜下气囊征。 CT检查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不显影、腔内充盈缺损。动脉 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急性缺血性肠病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解建
缺血性肠病的定义
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炎,是一组因 小肠、结 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局部组织坏死和一 系列症状的疾病。1963年Boley、1966年Marston首 先报告该病,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 变及其他某些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引起进入肠管的血 流量减少,不能满足肠管的需要致肠壁缺血时,均
缺血性肠病的个案护理
护理效果评价
患者满意度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 度,评估护理效果。
护理效果指标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效果指标,如疼痛缓解程 度、康复进展情况等,以量化评估护理效果。
对比分析
将护理前后患者的病情状况和治疗情况进行对比 分析,评估护理效果。
护理经验总结与改进
总结护理经验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观察病情变化。
记录病情状况
详细记录患者腹痛、腹胀、便血等症状,以及排便情况,为医生提 供诊断依据。
记录饮食和活动情况
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活动情况,有助于调整护理计划和指导患者 康复。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感染
保持患者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床 单和衣物,减少感染风险。
根据个案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技 巧。
分析问题原因
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 理质量。
持续改进
根据总结的经验和改进措施,持续优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和患者满意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理疏导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 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抑郁等情绪。
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提供个性化 的护理服务。
健康教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缺血性肠病的相关 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 和理解。
03
护理实施
日常监测与记录
预防出血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 加重肠道出血。
处理并发症
如患者出现高热、严重腹痛等症状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缺血性肠病医学知识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缺血性肠病的病理改变
基本的病理改变是肠壁水肿、 出血及坏死等循环障碍性变化。 黏膜层缺血性变性坏死可引起糜 烂及溃疡形成,似溃疡性结肠炎。 穿透性坏死可形成急性或慢性穿 孔,后者常有肠粘连。由于坏死 反应或继发细菌感染可有不同程 度炎症。
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1),中 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
2、CMI:典型症状为餐后腹痛、畏食和体重减 轻。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与进食有关的腹痛, 腹痛可为持续性钝痛,程度不一,定位不明确, 以脐周或左下腹多见,多发生于餐后15~30 min, l~2 h达高峰,随后腹痛逐渐减轻,蹲坐位或卧 位可使部分患者腹痛缓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缺血性肠病的定义
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炎,是一组因 小肠、结 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局部组织坏死和一 系列症状的疾病。1963年Boley、1966年Marston首 先报告该病,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 变及其他某些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引起进入肠管的血 流量减少,不能满足肠管的需要致肠壁缺血时,均 可发生本病。
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1),中 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3)应用血管扩张剂:AMI一经诊断应立即用罂粟碱30mg肌 肉注射,继以30 mg/h的速率经微量泵静脉输注,每日1~2 次,疗程3~7 d,同时尽可能避免使用血管收缩剂、洋地黄 类药物以防肠穿孔。 (4)抗栓治疗:阿司匹林200~300 mg/d或氯吡格雷1 50~300 mg/d;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尿激酶50万U、静脉滴注, 1次/d,并给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疗程2周。对急性肠系膜 动脉血栓,应尽早进行介入治疗。
缺血性肠病的护理PPT课件
临床表现
01
腹痛:持续性或阵发性,可 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
状
02
便血:大便带血,颜色可呈 鲜红色或暗红色
03
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左 右
04
腹部包块:腹部可触及肿块, 质地较硬,有压痛感
05
肠鸣音减弱:肠蠕动减弱,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 体征、实验 室检查、影 像学检查等
治疗原则: 改善微循环、 抗凝、抗血 小板聚集、
溶栓等
药物治疗: 抗凝血药物、 抗血小板药 物、溶栓药
物等
手术治疗: 血管重建 术、肠切 除术等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饮食护理、 药物护理、 康复护理等
缺血性肠病的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如疼痛、腹胀、呕吐等 观察患者大便情况,如颜色、性状、次数等 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如苍白、发绀等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清高脂肪、高胆固 醇食物摄入
适当运动:保持 适度运动,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 力
健康教育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
2.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相关疾病
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4.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 免疫力
缺血性肠病的护理PPT 课件
x
目录
01 缺血性肠病的概述 02 缺血性肠病的护理要点 03 缺血性肠病的康复指导 04 缺血性肠病的预防措施
缺血性肠病的概述
病因和病理
病因:动脉粥样 硬化、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等
病理:肠道缺血、 缺氧、坏死、溃
疡等
症状:腹痛、腹 胀、恶心、呕吐
缺血性结肠炎护理课件
缺血性结肠炎的护理措施
减轻腹痛不适: - 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 提供舒适环境,减轻病人不适感。
缺血性结肠炎的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 - 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
预防和教育
预防和教育
预防措施: - 加强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 戒烟限酒,避免不良习惯。
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 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摄入。 - 监测体液情况,及时纠正不平衡。
缺血性结肠炎的护理措施
控制炎症反应: - 给予适当的抗炎药物。 -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缺血性结肠炎的护理措施
饮食与营养: - 提供易消化、低渣的饮食。 - 鼓励多餐少食,避免大量食物进入
肠道。
预防和教育
生活方式: - 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果纤维
。 -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治疗其他潜
在疾病。
预防和教育
护理教育: -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知识。 - 强调规律治疗和饮食的重要性。 -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焦虑。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缺血性结肠炎护理课件
目录 缺血性结肠炎概述 缺血性结肠炎的护理措施 预防和教育
缺血性结肠炎概述
缺血性结肠炎概述
简介: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由于肠道供 血不足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病因:通常由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引起 。
缺血性结肠炎概述
症状:腹痛、腹泻、便血等。
缺血性结肠炎的
缺血性性肠病的护理
缺血性性肠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护理要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至2012年确诊为缺血性肠病的患者的心里护理、饮食、用药等观察。
结果患者能积极配合,情绪稳定,提高了生活质量。
结论提高了病人对本病的认识,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护理用药饮食1、资料与方法近年来缺血性肠病呈上升趋势,我院1年来对此病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并心力衰竭,有血性腹水,CTA证实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因状态差不能查肠镜);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7天;4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风心病换瓣膜术后;3例有低血容量因素;4例无基础疾病。
对于我院2011年—2012年入院的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1.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50.8岁。
女多于男。
女、男比例为3:1,就诊最长时间15天,一般发病1—3天入院,发病时均伴有腹痛、血便、腹痛,以左下腹为多见。
入院后2—3天行肠镜检查。
1.2 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特点,乙状结肠片状充血糜烂、水肿、瘀斑、粘膜下出血、血管纹理消失,病变范围在20—50厘米,狭窄型2例,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分界清晰,有的多段。
10天复查肠镜14例,治愈狭窄型2例,其余均好转。
血管造影:选择性的血管造影有助于发现病变部位和范围,为诊断本病重要的手段,尤其不能行肠镜的患者。
阳性征象:1、非血管阻塞性肠系膜缺血。
2、拴子。
3、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可见血管部突然中断,可伴有血管反映性收缩。
B超直接征象:病变肠管局限性增厚,局部肠腔缩窄伴肠蠕动减弱,彩色多普勒可见血流信号减弱和消失,肠腔积液,肠周出现脂肪坏死。
1.3 结果:本组16例患者通过有效的诊断及辅助检查,很快确诊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得疾病短期内得以痊愈,无1例手术患者。
2、护理2.1 心理护理本病患者早期均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现象,出现时均未给予正确认识,认为是胃肠炎症状,后期出现便血了,才入院治疗,并且心里伴有恐惧感,怀疑是恶性肿瘤等相关疾病,造成很大的心里负担,对于此类患者入院后先安抚其心里,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待检查回报后,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注意事项,并告知积极配合治疗可很快达到痊愈效果。
缺血性肠病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与分型
急性型
突发剧烈腹部绞痛,恶心 、呕吐、腹泻及血便,症 状与体征不相符,即症状 重、体征轻,腹部压痛与
腹肌紧张不明显。
慢性型
反复发作的腹痛、便血, 可自行缓解,症状较轻,
多不伴呕吐、腹泻等。
狭窄型
腹部症状与体征不明显, 但可出现肠梗阻表现,如 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
便等。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定期随访安排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
随访内容
包括症状变化、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评估病情恢复情况及
缺血性肠病危险因素宣传
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等 疾病的宣传,强调这些疾 病与缺血性肠病的关联;
宣传肠系膜动、静脉血管 闭塞及狭窄等直接原因,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常 规、便常规、D-二聚体等)及影像 学检查(如腹部平片、CT、血管造 影等)进行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
主要与炎症性肠病、结肠癌、肠套叠 等疾病相鉴别。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积极控制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等原发病,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 保持大便通畅等。
重要性
缺血性肠病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 穿孔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预防措施、提高诊断水平、及时 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02
护理评估与观察要点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评估患者腹痛、腹泻、便血等症 状的严重程度。 了解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腹 胀等伴随症状。 评估患者是否有休克、心衰等严 重并发症的表现。
讲解其他可能的发病原因 ,如心力衰竭、休克等引 起的肠局部供血不足。
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症状及护理
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症状及护理老年缺血性肠病是由供血不足或淤血带来的肠壁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肠壁水肿、出血和坏死,临床方面多呈现腹痛、腹胀、呕吐和便血等病症。
发病年龄一般在60岁之上,而患有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的患者患该病几率更大。
特别是在春秋季节高发。
故老年人要警惕缺血性肠病,做好预防护理工作。
一、老年缺血性肠病的症状表现及病因老年人缺血性肠病的症状表现有以下几种:腹痛:缺血性肠病一般都会发生显著腹痛,且有些时候腹痛症状并不符合体征表现,也就是腹痛非常严重但体征没有显著表现。
一旦老年人出现缺血性肠病,会在肠道内壁会发生溃疡,从而带来比较剧烈的痛感。
长期便秘和便血:长时间便秘粪块嵌塞、肠道占位、肠梗阻等增加了肠壁压力,导致血供不足。
而缺血性肠病会造成肠壁血管破裂,进一步引发便血。
腹胀和腹泻:发生缺血性肠病后,患者肠道长时间呈现非正常的状态,肠道内存在的溃疡和坏死症状会扰乱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这也是发生腹泻和腹胀的原因。
恶心和呕吐:缺血性肠病一定程度影响了患者肠道的生理功能,导致无法正常的工作,引起消化功能异常,食欲下降及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老年人一旦发生缺血性肠病则会带来严重的感染,这也是患者发热的原因,而病情较重的患者体温甚至会达到40度。
其他症状:毫无疑问,缺血性肠病会损害患者的胃肠功能,肠管极有可能产生坏疽与结节,使人体更加虚弱无力。
部分患者还可能迟发性的全层坏疽,对结肠不同长度的肠段均有累及,引发更严重的腹部疾病,结合病理基础差异,具体分为下列3型:坏疽型:时常由于结肠动脉主支血运障碍而引发结肠大面积坏死,溃疡深度直至肌层和浆膜层。
临床主要特点为:发病快速,在左下腹或左季肋部多伴有剧烈疼痛,带有绞痛特点,并不断加重阵发性,腹胀的同时排出暗紫色或鲜红血便,也可能形成血水样腹泻,每天数次不等,后者也会造成肠穿孔和腹膜炎。
狭窄型:由于肠壁明显水肿、增厚与僵硬,令管腔更为狭窄,加之多发性痉挛让肠壁狭窄的问题更突出,病人会形成腹泻、腹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会产生便血。
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肠病一、定义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致肠壁缺氧损伤所引起的急性和慢性炎症病变,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分为慢性与急性;根据受累肠段分类,累及小肠的通常被称为肠系膜缺血,累及大肠的被称为结肠缺血。
二、慢性肠缺血1.小肠缺血又称肠系膜缺血、肠绞痛,多见于老年人(>60岁),女性占到75%。
病因多为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表现为反复餐后腹痛,体重下降,餐后痛的机制可能与餐后胃肠供血需求增大而导致小肠灌注不足加重相关。
查体特异性不强,往往症状重,体征轻,约一半患者可在腹部闻及收缩期杂音。
腹盆CTA对于该病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
治疗:①内科治疗,戒烟、抗血小板、降脂治疗;②介入治疗,肠系膜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目前是首选治疗方案;③外科治疗,旁路术、动脉内膜切除术及血管移植术。
2.结肠缺血也称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老年患者,可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疾病,或伴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衰,好发于肠系膜上、下动脉交接部位(结肠脾曲)。
临床表现为突发痉挛性腹痛(左侧多见),伴腹泻、血便;多呈自限性(侧支循环形成)。
治疗:休息、禁食、避免应用缩血管药物、胃肠减压,严重病例引起肠坏死者需手术治疗。
三、急性肠系膜缺血急性肠系膜缺血是指突发的小肠灌注不足,可有动脉供血或静脉流出的闭塞性或非闭塞性阻塞引起。
最常累及的血管是肠系膜上动脉。
1.流行病学(表-1)表-1 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流行病学注:SMAE,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T,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NOMI,非阻塞性肠缺血;MVT,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FSI,局灶性节段性小肠缺血。
2.临床表现(1)共同特点1)早期:腹痛剧烈、定位模糊,症状重,体征轻。
2)晚期:腹膜刺激征、高AG代谢性酸中毒、LDH/淀粉酶升高。
(2)SAME:急性腹痛+心脏疾病±剧烈呕吐/腹泻。
(3)SAMT:既往肠绞痛+急性腹痛±血便±发热(腹痛程度较SAME轻)。
(word完整版)缺血性肠病护理常规
缺血性肠病护理常规一、定义:缺血性肠病是因为小肠,结肠血供不足,导致不同程度的局部组织坏死,以及一系列症状的病变,以急腹症和血便而就诊。
二、护理评估:(1)评估是否为老年人(2)评估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肝硬化等既往病史(3)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腹痛情况三、护理1.病情观察:(1)每30—60分钟观察一次生命体征、面色、神志、意识、瞳孔等变化(2)观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重视老年人的腹痛、腹胀主诉,特别是对存在高凝状况的老年人要做到早发现,为成功救治赢得宝贵时机。
(3)观察便血的次数、量、颜色的变化及24小时出入量,及时留取大便标本送检。
(4)加强对基础疾病的观察,缺血性疾病多为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系统疾病,要加强观察,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饮食护理:腹痛、腹泻、便血明显者,禁食3-5天,直到腹痛减轻时科进少许流质,以后逐渐加量,但为防加重胃肠道负担,应严格控制饮食量、品种及烹饪方法,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少量多餐。
3.疼痛护理:缺血性肠病均有明显腹痛史,具有症状与体征不相符的特征,即腹痛重体征轻,早期腹肌软,压痛点不固定的特点.注意腹痛部位、的性质等,腹痛最明显的部位多为病变处.如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肌紧张,表明肠穿孔可能,应立刻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在未明确诊断之前禁用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可采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等方法。
4.肛周护理:腹泻、便血病人因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应擦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发生湿疹和褥疮。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便后及时清洁用物。
5. 心理护理本病患者早期均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现象,出现时均未给予正确认识,认为是胃肠炎症状,后期出现便血了,才入院治疗,并且心里伴有恐惧感,怀疑是恶性肿瘤等相关疾病,造成很大的心里负担,对于此类患者入院后先安抚其心里,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待检查回报后,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注意事项,并告知积极配合治疗可很快达到痊愈效果。
缺血性肠炎病人的护理
缺血性肠炎病人的护理缺血性肠炎(ischemic colitis)是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致肠壁缺氧损伤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轻者仅损伤黏膜,重者全层肠壁受累。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便血。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患有心血管方面的原发病。
男女发病比例约2:1,女性多于男性。
二护理评估(一)健康史的评估询问病人既往病史及起病原因,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因素的疾病。
本病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梗阻、肠管狭窄、肠腔压力增高、肠管蠕动增强及不适当饮食刺激、应激均可导致。
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睡眠情况、服药史。
(二)临床症状评估与观察1.评估病人的腹痛症状 90%以上的病人出现腹痛,本病腹痛主要位于中下腹或左侧腹部,呈突发性绞痛或持续性剧痛,进食后可加重,也可在睡眠中突发,因平卧时血压降低,肠系膜血流减少而加重肠缺血。
2.评估病人便血情况急性肠缺血者便血一般出现在腹痛后24小时。
轻者黑粪或大便中带有鲜血;重者为血水样便,甚至鲜血便。
慢性肠缺血者在不进食或进食少时腹痛不明显,少见便血,常伴腹胀。
3.评估病人腹泻的程度腹泻是大量肠液渗出、肠蠕动过快引起。
腹泻次数在3~20次不等。
4.评估病人有无发热多为中度热。
是由于坏死物质吸收、肠道细菌侵袭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
并发全身感染时,体温可超过39℃。
5.评估病人有无其他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等。
(三)辅助检查的评估1.血液检查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
2.粪便检查可见红、白细胞,潜血阳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电子肠镜检查可见黏膜轻度、非特异性炎症或多发性溃疡或有血痂。
为本病早期诊断的关键。
4.X线及钡灌肠检查腹平片可见局限性痉挛,随后肠腔积气、节段性扩张,病变结肠袋消失,但无特异性。
一部分可见类似小肠Kerckring皱襞样的横嵴,为本病特征性X线征象之一。
钡灌肠急性期特征性表现为指压痕。
医院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护理常规【概述】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足或回流受阻所致的肠壁缺血坏死和肠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凡全身血液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以及其他全身或局部疾病引起的肠壁缺血,均可引发本病。
此病可累及全消化道。
但以左半结肠较为常见。
尤以结肠脾曲多见。
这是由于结肠脾曲是由肠系膜上、下动脉末梢吻合部供血,对抗缺血的能力最弱,易于发生供血不足。
常见原因:①肠系膜动脉栓塞;②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③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④非阻塞性的肠系膜血管缺血,多发生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可导致低血流量低灌注的疾病中。
本病是一种绞窄性动力性肠梗阻,以老年人居多。
由于肠管可能在短时间内广泛坏死,术前诊断困难,术中需要切除大量肠管,术后遗留营养障碍,故病情较一般绞窄性机械性肠梗阻更为严重。
【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因血管阻塞的部位、性质和发生的缓急而各有不同。
血管阻塞发生过程越急,范围越广,表现越严重。
动脉阻塞的症状较静脉阻塞急而严重。
剧烈的腹部绞痛是最开始的症状,难以用一般药物所缓解,可以是全腹性或局限性。
早期由于肠痉挛所致,此后有肠坏死,疼痛转为持续,伴有频繁呕吐,呕吐物多为血性,部分患者有腹泻,并排出暗红色血便。
患者的早期症状明显且严重,但腹部体征与其不相称,是急性肠缺血的一个特征。
开始时腹软不胀,轻压痛,此后腹部逐渐膨胀,压痛明显,肠鸣音消失,出现腹膜刺激征,表明已发生肠坏死,患者很快出现休克症状。
2.辅助检查:化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在20×10⁹/L 以上,并有血液浓缩和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
腹部X线平片在早期仅显示肠腔中等或轻度胀气,当有肠坏死时,腹腔内有大量积液,X线平片显示密度增高。
腹部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本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能帮助诊断,还可鉴别是动脉栓塞、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
【治疗原则】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一经确诊,必须立即进行处理,腹痛8h以内无腹膜刺激征者可给予非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 二、缺血性肠病的分类 三、缺血性肠病的病因 四、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 五、缺血性肠病的诊断 六、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七、我科近3年内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 八、缺血性肠病的护理 九、小结
一、缺血性肠病的定义
缺血性肠病()又称缺血性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 引起的肠道急性、慢性血流不足所致的肠壁缺血性 疾病[1]。该病临床上少见,其发病率低,约占住 院患者的0.1%[2],一旦误诊,后果严重,病死率 较高。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肠病,是严重的急腹症之 一,病情急而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可达 4570%[3]。老年人是本病的高危人群,若合并心血 管疾病、糖尿病,发病率更高。
2、血流量不足: 内脏血流量减少,均可导致肠道缺血。在腹腔血
管病变的基础上,各种原因如心力衰竭、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或休克等引起心排出 量降低,可诱发或加重肠道缺血,导致慢性缺血性 肠病。
3、血液变化:
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腹腔血管血流缓慢、血栓 易于形成而堵塞肠道血管的高危因素,如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严重 感染、及放、化疗等疾病,血液呈高凝状态,有可 能诱发该病。
六、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缺血性肠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治疗,治疗方法分为 内科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1、内科治疗
绝大部分患者经内科治疗可治愈或好转。对疑似 本病的患者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 改善循环治疗等。缺血性肠病一经诊断,应积极给 予抗凝治疗,对于明确有血栓形成的进行溶栓治疗, 使用足量、广谱有效的抗生素(慎用糖皮质激素, 以免感染扩散或二重感染),纠正电解性质和酸碱
黏膜充血、水肿、淤斑,黏膜下出血,黏膜呈暗 红色,血管网消失,可有部分黏膜坏死,继之黏 膜脱落、溃疡形成。病变部与正常肠段之间界限 清晰,一旦缺血改善,其症状消失快,病变恢复 快,与其他肠炎相鉴别的关键之一。
A:直乙状结肠交界 处节段分布的黏膜水 肿; B:降结肠沿长轴分 布的线性溃疡; C:降结肠局部黏膜 发白伴黏膜充血 D:乙状结肠黏膜发 紫: E:降结肠黏膜假膜形 成; F:降结肠假息肉形 成; G:降结肠黏膜水肿、 假瘤形成 H:黏膜充血、水肿 伴蓝色结节样隆起 I:肠管狭窄伴黏膜粗 糙呈颗粒样
二、缺血性肠病的分类
1、急性肠系膜缺血 ( ,) 2、慢性肠系膜缺血 ( ,) 3、缺血性结肠炎 ( ,)。
三、缺血性肠病的病因
1、血管病变: 腹腔血管病变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多种 病因所致的血管炎及肠道血管畸形等,缺血性肠病 的病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狭窄是引起慢 性肠系膜缺血的主要原因。另外,全身性血管病变 累及腹腔血管时,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 狼疮等疾病时,也可出现肠道缺血。
五、缺血性肠病的诊断
1、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常>10×109/L,大便潜血
常阳性。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 也可增高,但血清酶和生化指标的测定对诊断缺乏 特异性。有学者提出二聚体升高对本病诊断有一定 意义,但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仍需进 一步研究。
2、腹部X线检查: 是最基本的检查。最典型征象是“指压痕”征, 为增厚的肠壁黏膜下水肿所致。钡灌肠检查可见 受累肠段痉挛、激惹;病变发展后期,可由于黏 膜下水肿、皱襞增厚等原因致使肠管僵硬似栅栏 样;同时肠腔内钡剂充盈形成扇形边缘。溃疡形 成后,可见黏膜粗糙,呈齿状缺损。钡剂检查可 能加重肠缺血甚至引起肠穿孔,腹膜刺激征阳性 患者禁忌钡剂检查。
4、肠管因素: 老年人由于肠管蠕动功能减退,肠腔内粪块的嵌 塞,使肠腔压力增加,导致肠壁的血供减少,最 终导致肠壁局限性缺血、变薄、坏死。 5、其他疾病 如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及肠梗阻等也可导致慢性 缺血性肠病的发生。
四、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
1、急性肠系膜缺血(): 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为主;常见于
复发生的与进食有关的腹痛,腹痛可为持续性钝痛,程度 不一,定位不明确,以脐周或左下腹多见,多发生于餐后 15~30 ,l~2 h达高峰,随后腹痛逐渐减轻,蹲坐位或卧 位可使部分患者腹痛缓解。
3、缺血性肠炎(): 典型症状为腹痛,多位于左下腹,为突发性
绞痛,轻重不一,进食后加重。腹痛时多伴有便 意,部分患者可在24 h内排出与粪便相混合的鲜 红色或暗红色血便,其他症状有厌食、恶心、呕 吐、低热等;体检可发现腹部轻中度压痛、低热、 心率加快;发生肠梗死时可有腹部压痛、反跳痛、 腹肌紧张、肠鸣音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等腹膜炎的 体征。
2、手术治疗 ①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 ②慢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性疾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 ③任何形式的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并出现剧烈 腹痛、压痛、腹肌紧张、腹腔抽出血性液体者均应 急诊手术; ④具有典型的症状和动脉造影确定肠系膜上动脉或 腹腔干显著狭窄或闭塞者; ⑤主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同时 存在,而施行肾动脉重建时,为预防肠梗死的发生。
心血管基础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风心病、血管 造影后粥样硬化板块脱落。三联症:剧烈上腹痛或 脐周痛,器质性心脏病和强烈的消化道症状;约75 %患者大便潜血阳性,15%患者可伴有血便;可表 现为肠梗阻,肠穿孔;发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进 展迅速,死亡率高,可进展为休克、急性腹膜炎。 。
2、慢性肠系膜缺血(): 典型症状为餐后腹痛、畏食和体重减轻。主要表现为反
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的解剖,但对判断狭窄程度 有一定假阳性率。对判断血栓的新旧、鉴别可逆 性和不可逆性肠缺血有很高价值。 6、选择性血管造影:
是诊断的金标准,并可在诊断的同时直接进 行血管内药物灌注治疗和介入治疗。但对于选择 性血管造影正常者,不能除外非闭塞性血管缺血。
7、肠镜检查: 是缺血性结肠炎主要诊断方法。镜下表现为肠
3、超声检查: 为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操作简便、迅速而
有效。B型超声能显示腹腔动脉、肠系膜上 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狭窄 和闭塞;脉冲多普勒超声能测定血流速度, 对血管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检查其 他征象有:肠壁增厚、腹水、膈下积气、门 静脉一肠系膜静脉内积气。
5、检查: 一般不作为急诊检查方法。可显示肠系膜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