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指南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计算机文化素养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为主导思想的、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通识教育类计算机基础课程。
课程使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整体概念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计算机的应用知识模块以及各种应用之间的关系,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新技术、新动态,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典型应用,构建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一、学习资源与学习方法
课程学习资源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方法与手段,开发的一套符合教学改革方向和现代教学模式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资源内容体现了以有效知识为主体,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选取与设计,对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提供给学习者丰富的学习资源,其主要资源如下:
1. 立体化教材及学习资源
在课程学习中,学习的知识来源不仅仅是书本教材,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相关学习资源,包括网络学习平台、教学平台、网络课件和课程资源库等。
通过精心的设计与制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整套立体化的教材及学习资源。
2. 基于课程知识体系的视频讲授
课程的每个章、节、知识点都录制了讲课视频;同时,根据课程的实际学时安排进行了相应实验课程的教学录像,实验视频以案例为基础,保证学生在理解课程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基础上,能够顺利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具体实验中,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3. 具有集基础实验、拓展实验、综合实验相结合的实验体系
基础实验是学生必做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各章内容,完成实际的实验。
同时,基于分类分层的教学要求,设计、制作一系列拓展实验,满足具有一定计算机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加深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综合实验的设置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的培养。
4. 注重过程性的学习管理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中的学习具有个别化、自我约束的特征,为学习者提供大量自学完成课程的学习环境。
针对这一特点,在课程实施中,尤其重视过程性的学习管理,通过各种手段提供对学习者学习支持服务。
这些手段包括明确地设计学习活动、在学生完成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指导、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能提供在线帮助等等。
5. 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对于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关注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
针对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收集、记录学生学习中的各种过程信息,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准确。
二、课程总导学
1. 使用教材
主讲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5版)》,王移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辅助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第5版)》,王移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 教学网站
本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网站网址:/dj
3. 教学计划如下表所示
教学计划安排表(48学时)
注意:参考教学总学时48 = 课堂教学学时24 + 实验教学学时 24,还需要配套的课外(至少)24学时完成实验作业。
三、各章导学结构示意
1. 计算文化知识导学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计算文化学习导图
2. 计算基础知识导学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计算基础学习导图3. 计算机硬件知识导学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计算机硬件学习导图
4. 计算机软件知识导学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计算机软件学习导图5. 计算机网络知识导学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计算机网络学习导图6. 数据处理与管理知识导学结构如图6所示
图6 数据处理与管理学习导图
7. 算法与程序设计知识导学结构如图7所示
图7 算法与程序设计学习导图8. Python 程序设计知识导学结构如图8所示
图8 Python 程序设计学习导图
四、学习与实验指导导学结构示意
学习指导篇导学结构示意如图9所示、实验指导篇导学结构示意如图10所示、实训篇导学结构示意如图11所示。
图9学习指导篇导学结构
图10 实验指导篇导学结构
图11实训篇导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