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静坐与禅定--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五

合集下载

禅定注意事项

禅定注意事项

禅定注意事项禅定是一种修行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内心的静定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在进行禅定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能够真正地体验到禅定的好处。

首先,要选择一个安静、干净、明亮的环境。

禅定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同时,一个干净、明亮的环境也有助于使我们的心情平静、清澈。

在禅定前,可以清理一下身边的杂物,打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其次,要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

坐禅是禅定的一种形式,所以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非常重要。

最常见的坐姿是莲花坐,即盘腿坐在地上,身体保持笔直。

但如果不习惯盘腿坐,也可以选择其他坐姿,比如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身体保持笔直。

无论选择何种坐姿,都要保持身体的舒适性,不要过于紧张或不自然。

第三,要调整呼吸。

呼吸是禅定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放松、安静的状态。

在禅定开始之前,可以先进行一些深呼吸,帮助放松身心。

然后,慢慢地调整呼吸,让呼气与吸气的时间大致相等,保持一个自然、稳定的呼吸节奏。

当我们注意到呼吸时,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呼气与吸气的感觉上,从而帮助我们专注于禅定的实践。

第四,要专注于当下。

禅定的目的是让我们从杂念、纷扰中解脱出来,体验到当下的安宁与自在。

因此,在禅定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感受上,而不是过去或未来的思绪上。

当杂念出现时,我们可以轻轻地将其抛开,回到当下的呼吸感受上。

通过专注于当下,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到禅定所带来的好处。

第五,要耐心与坚持。

禅定是一项需要持久努力的修行,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开始禅定时,我们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或不舒服,杂念也可能会一直涌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失败了,而是正常的修行过程。

我们要坚持下去,用耐心与坚定的态度面对这些困难,相信禅定能够带给我们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最后,要理解禅定的真正意义。

禅定不仅仅是一种修行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通过禅定,我们能够培养内观的能力,更好地理解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坐禅与静坐的区别何在

坐禅与静坐的区别何在

坐禅与静坐的区别何在?坐禅与静坐亦复如是,那么,什么叫做坐禅呢?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有人说静坐和坐禅是一回事,其实不然。

从外在的形式上看,都是静坐在那里,可是从内在的修为上就千差万别了,因此和大家交流静坐和坐禅的区别。

一般社会人士静坐的宗旨,不外乎让心灵得到轻松、舒适、轻安,让精神和谐统一而已!甚至把身体调好,延年益寿,甚至练丹运气,使自己长年百岁,这一连串的静坐之法,是世间法,甚至有些宗教家静坐以求感应生天等等,这依佛法而言是不了义的,治标不治本,无法达成解脱(梵语vimoksa),不得证悟菩提(梵语bodhi)的。

佛门中所谓坐禅与静坐是有差别的,静坐未必包含坐禅,坐禅有包含静坐,出世法有含概世间法,世间法未必含概出世法,但出世法不离世间法,离世间法则出世法不可得,何以故?世间法觉悟即是出世间法,出世法不能觉悟,出世法则是世间法。

坐禅与静坐亦复如是,那么,什么叫做坐禅呢?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佛教坐禅贵在“明心见性”,以明心见性为修道者的大前题,坐禅不见性,纵得坐禅百千劫,亦与外道坐禅,更有何异!六祖慧能大师云:“于念念中,见诸境界心不乱,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静坐一般在养生学中常见,不是出家人或者修道之人,也可以尝试这样的方式达到身体的健康,静坐同样从内到外也讲究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易行。

坐禅就比较严格,一般需要了解佛教的禅宗学问,因为坐禅是禅宗的修行方式之一,通过坐禅明心见性,开悟成佛。

坐禅最重要的方法是“三调”。

一:调身,坐禅的时候,需要坐垫平整,身体端正,目视鼻尖,不可全闭,所谓鼻观口,口观心。

盘坐可以选择单盘或双盘,也可散座,全身放松。

二:调气,调身之后,需要调整的是自己的呼吸,呼吸要均匀,舌尖顶住上颚,所谓琼浆玉液便从此而来,有养生保健功能,可分口吞咽。

三:调心,身和气都调整好之后,最重要的是调心,怎么把一颗不安的心安静下来,需要一个过程,可以通过纯音乐或者舒缓的佛教音乐抚慰内心,需要音乐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便是这个道理。

静坐法

静坐法

初学者打坐入静指导点击关注春雨师兄 5天前师兄你好願天地常生善人,願善人常存善心。

願善人常行善事,願善人廣布善法。

欢迎关注我哟,福生无量天尊!入静,是修行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

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

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

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

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

”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

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

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

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气功入门。

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

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

吾闻哂之。

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

”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

在世俗的社会中。

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色欲所累,为七情六欲所苦,这就是种种的杂念。

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

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

南怀瑾语录简短

南怀瑾语录简短

南怀瑾语录简短1、科学是没有真伪的;换一句话说,科学开始都是从幻想来发展的,它本身就是假的。

2、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

不争,是人生至境。

3、这个道理与心的道理是同样的,你们学佛法就不要沈迷在宗教中钻牛角尖,要了解科学才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佛学,佛学是大科学。

4、万古千秋事有愁,穷源一念没来由,此心归到真如海,不向江河作细流。

5、什么是真头陀行,真出家才是头陀行,心出家才是真出家。

各位在座的不论在家出家的,要心能出家,才是真比丘比丘尼。

6、学医的人真要有一种菩萨心肠,一种济世救人的精神,而且不怕贫穷,不怕艰苦,那才是真正研究生命科学,真正的学医。

7、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8、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

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9、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10、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11、一个人是应该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牺牲。

那就大可不必,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

12、世界上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

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这三样事?能逃出了这三样的话,就跳出三界外了。

13、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14、道为古,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15、为什么学佛先要学作人?人道没有修好就想证果是没有可能的。

人道怎么修呢?就是修十善业道,修好了就是人道的成就。

16、那么什么是做人最高的艺术呢?就是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坏,非常平淡,“和其光,同其尘”,平安地过一生,最为幸福。

17、我们人生只有十二个字:“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18、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

古人养生之静坐修炼的步骤与方法

古人养生之静坐修炼的步骤与方法

古人养生之静坐修炼的步骤与方法一、引言古人在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其中静坐修炼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法。

通过静坐修炼,可以调和心神,强健体魄,增加体内正气,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将结合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探讨古人养生之静坐修炼的步骤与方法。

二、理论基础静坐修炼作为一种养生方法,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和医学理论支持。

在《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就有关于静坐修炼的论述。

其中,“静坐养神”“静坐凝神”等概念广泛存在。

古人认为,通过静坐修炼,可以调和心神,养护精气,增进健康。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发现静坐修炼对心理健康、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都有益处,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三、步骤与方法1. 确定修炼时间:静坐修炼一般在清晨或傍晚气候较为平和的时候进行,修炼的时间宜长宜短,不宜超过个人承受范围。

2. 选择场所:修炼地点宜选取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地方,有利于调和心神。

3. 姿势选择:古人在静坐修炼中常采取跏趺坐、盘膝坐、莲花坐等坐姿,姿势安全舒适。

4. 准备工作:在修炼前应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以放松筋骨,有利于静坐修炼的进行。

可以选择散步、打坐、做一些舒缓的拉伸动作等。

5. 内心调整:静坐修炼需要内心沉静,去杂念,专心致志。

可以通过呼吸调节,安定心神,进入修炼状态。

6. 保持自然呼吸:静坐修炼中,要保持自然呼吸,不可过于用力或者憋气,有利于气血畅通。

7. 静坐时间控制:初学者应逐渐增加静坐时间,不要贪多,随着修炼水平的提高,可以适当延长静坐时间。

8. 调整身体状态:静坐修炼中,应保持身体端正,不要弯曲或者过于僵硬,舒适的坐姿有利于气血运行。

9. 静坐调息:可以通过调整呼吸、运用意念等方式,调整身体状态,舒缓筋骨,有利于静坐修炼的进行。

10. 恢复:静坐修炼结束后,应适当放松一下身体,进行一些轻松的伸展运动,有利于消除静坐过程中产生的肌肉疲劳。

四、注意事项1. 个人身体状况:静坐修炼是一种较为安静的运动方式,但仍需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来进行。

南怀瑾先生:静坐最简单明了的方法

南怀瑾先生:静坐最简单明了的方法

南怀瑾先生:静坐最简单明了的方法中国传统文化普通静坐在那里,简单明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回过来听自己的呼吸。

你那么坐着,听自己的呼吸,这个呼吸是生命本来自有的哦!可是大家活了一辈子,自己呼吸都不知道。

我常常说,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呼吸?只有你失眠的时候,在枕头上想睡睡不着时才听到自己的呼吸,对不对?(众答:对。

)诸位的经验,现在你听不见呼吸声,就是你的思想跟呼吸分开了。

呼吸是生命活着最基本的作用,呼吸和身体感觉属于阴的;思想是生命活着的精神,属于阳的。

所以中国讲阴阳,是两个代号啊!不是呆定的,你也可以把它阴阳反过来做代号,就是A啊B啊都可以做代号。

你静下来,眼睛定好,自然地听自己的呼吸。

这个“听”字注意,不是耳朵听,而是感觉。

不说像今天下午打雷这个情况,乃至在千军万马里都可以听到自己呼吸,那么这个人静定的工夫就很高了,普通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呼吸的。

所以初步你最好有意的做呼吸。

还有肺部不好的人,更要注意呼吸,有意的用鼻窦这里强迫呼吸(师示范)。

像这样的呼吸,即使三期的肺病,你能坚持做两三个月就能得益,也许就能好了。

还有中年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有这三高的人,也可以这样做。

这个方法真正持续做,血压这些就恢复正常。

不过,开始做的时候可能更高,会很害怕,没有信心不敢坚持,这里头有巧妙的,说不清楚,自己要把握调整。

鼻窦的呼吸(师再示范),这样五六次,然后嘴里“呸”一声。

先把鼻子打通。

所以你在办公室那样斜坐着,是很难受的,最好端坐做这个呼吸,精神会好转起来,气也更顺畅了,这是很重要的。

先要知道鼻窦粗的呼吸,慢慢练习到任何时问都知道自己深层微细的呼吸。

当呼吸慢慢静下来,中间有没有思想?一定有思想。

这时你就体会到生命一个是呼吸,一个是思想,一个是知道呼吸、知道思想的“知”。

你由此也可以知道老子的话,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三个初步动相,一个是唯心的,一个是唯物的,一个是心物一元发生的作用。

这次李青原给我出的题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果改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相,我为用”,都被我用就对了。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导读:经典名言南怀瑾名言名句1、世界上各种宗教,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求得心念的宁静。

2、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3、首先世界上什么都容易学,唯有学佛是最难最难的事;第二重意义啊,人生画虎不成反类犬,老虎没有画成反画成了狗,学佛学不成,我不晓得你变成什么!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来搞这个学佛的事。

但是既然要学佛了,千万要注意不住于相四个字;一住相,什么都学不成了。

4、苏东坡再三讲,孟子、庄子、史记,这三部书的文章背得了以后,文章会写得很好。

5、有些人日常很忙,注意!赶快多打坐,不要以为忙啊!累啊!没时间。

你要赶快坐,坐到能够住气,那么一个钟头下来,一天都用不完,但要真正做到了才行。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肠胃要空虚一点。

道家两句话:“若要不老,腹中不饱。

若要不死,肠内无屎。

”当然营养还是要够,肠胃干净,气就容易充实。

6、大彻大悟是智慧的境界,而不是功夫的境界。

7、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

其实,大可不必。

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8、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9、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

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

10、我从小读书时,我的老祖母告诉我:‘孩子啊,读书可以,不要去做官啊,’因为古语说‘一代做官九代牛’,你这一辈子做官,你来生要九次变牛还债,因为做官容易犯错误。

现在没有这个观念了。

11、但愿此情长久,哪里分地北天南。

12、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

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掉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

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侯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得开,那是不可能的。

13、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14、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去还来千百回。

得道人谈八点打坐入禅定的心得

得道人谈八点打坐入禅定的心得

得道人谈八点打坐入禅定的心得As a person, we must have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personality.得道人谈八点打坐入禅定的心得(2009-10-1008:57:01)标签:养生禅定气场五盖安止定杂谈分类:digest1.要离五盖——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

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

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就是当时要离五盖。

所谓五盖是:昏沉、掉悔、嗔、疑,还有贪欲。

当这些烦恼没有现前的时候,如果修法正确,都有机会入定。

如果有这些烦恼在的话,就很难入定。

除了烦恼的因缘之外,我们身体上有某些障碍,也会影响我们入定。

初禅的觉受——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觉受。

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身心都很舒适,修法又很正确,那么,他要入定之前会产生轻安的现象。

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觉是全身轻飘飘。

初学禅定的人,在入定前会有轻安现象:有些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大,甚至整个身体都在膨胀,大到他会觉得充满这个世间;有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小,或身体浮起来。

这些都是轻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过后,就会产生很快乐的感受,这都是入初禅前轻安的觉受。

在禅定里,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的快乐感受,到了四禅就没有乐受了。

入定的人一定会觉得全身很舒服很快乐,这快乐的感觉会使他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

另外,当他入定的时候,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匀、非常舒适的,呼吸一定会变得微细。

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分辨出入定的一些情形。

根据经典说,入初禅会生起觉、观、喜、乐、定五件事,称为初禅五支,初学者入定时是分不清楚这五支的,所以初学者不必先理会初禅五支,以免分心。

初学者可以从心念集中了、呼吸变微细了、身体非常舒服了,以这些现象来确定自己已经入定了。

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从非常舒服的感觉中出来之后,会觉得忽然脚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来之前却不知道痛。

如何静坐问答录_南怀瑾老师

如何静坐问答录_南怀瑾老师

如何靜坐問答錄---南懷瑾老師本文為最近在美國東部華盛頓近郊蘭溪行館拍攝南師示範"如何靜坐"錄影帶時,當場參加學生的問答錄音謄錄。

特錄如下,以供初學靜坐者之參考。

(陳運生志)一、一般問題一、沒有師父指導,可不可以自己修學靜坐?會不會走火入魔?答:可以啊,沒有什麼不可以。

現代人最流行講走火入魔,其實沒有什麼火,也沒有什麼魔。

只是靜坐的理論、靜坐的方法搞不清楚,再加上下意識裏有些神秘觀念,以發精神、思想不純淨,自己造成幻境,這便叫走火入魔。

像宋明理學家們大都講究靜坐,從來沒有走火入魔過。

因為他們靜坐的要旨重在養心,講究的是思想純淨,所以沒有什麼走火入魔這些鬼話。

二、是不是在佛堂才能靜坐?靜坐是否一定要燒香、穿法衣再入座?答:不一定,隨便哪里都可以坐,無處不可坐。

信仰佛教的人才要在佛堂、禪堂靜坐。

不是信仰佛教的人,哪里都可以坐,什麼衣服都可以,什麼形式都可以,靜坐是共法,是佛法和一切其他宗教外道們的共法。

三、有家庭兒女、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可不可以靜坐?答:當然可以啊。

靜坐是最好的休息。

四、生理上天生有病或肢體殘障可不可以學靜坐?姿勢不能完全達到標準有沒有問題?答:靜坐主要的目的在心靜,並不一定在乎姿勢。

心靜了就是靜坐,所以當然可以。

五、靜坐可不可以使身體恢復健康?答:可以。

六、過度疲勞、愛困的時候可不可以靜坐?答:疲倦想睡的時候靜坐是休息。

假使要做功夫的話,最好是精神好的時候,睡醒以後再靜坐。

七、靜坐是不是一家要吃素?在家人吃葷可不可以靜坐?答:都可以。

八、什麼時候靜坐最好?是否需要在固定的時間靜坐?答:什麼時間都可以。

道家喜歡子午卯酉,那是配合陰陽家(不是易經)的物理自然法則,注重時辰靜坐,是做道家煉丹功夫用的,平常沒有時間的限制。

九、感冒生病時可不可以靜坐?答:當然可以。

感冒生病會好得快些。

十、很嘈雜的工作環境可不可以靜坐?答:可以"靜",不一定要靜坐,在嘈雜的環境裏擺出靜坐盤腿的姿勢,人家看你是怪相。

每日静坐半时

每日静坐半时

背景:阅读新闻静坐入门[日期:2009-02-05] 来源:作者: [字体:大中小]静坐入门一、为什么要静坐?静坐可以转迷成觉,得定开慧。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宝塔毕竟碎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无上智慧必从定发,无漏大定必从戒生。

三聚净戒:1、摄律意戒;2、摄善法戒;3、饶益有情戒。

定的境界:1、世间禅定;2、出世间禅定;3、出世间上上禅定。

迷妄若去,心体现前。

自然能证入寂照不二的境地。

二、静坐的方法:1、于静处坐,单盘或双盘,初学者也可散盘。

两手重叠,放在腹前。

手心向上,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

两拇指相对,结弥勒定印。

2、身体正直,自然放松;耳不外闻,心不起念;眼宜轻闭,目光内含;闭口不言,舌抵上颚。

3、座垫要厚软,不使肾脏受压;胸部微向前俯,使心窝下降;臀部稍向后凸出,使脊骨不曲;下腹部宜宽放,使气充满。

4、入座时观想:宇宙的光和真气收入丹田,体内的病气、浊气排出体外;起座时观想:浊气从全身毛孔放出,光和真气收入丹田。

加“收功”的意念,然后活动全身,舒放两臂,将两手搓热,按摩面部,后放足、抚足,起身。

三、静坐时的呼吸与息相:1、呼吸:(1)、自然呼吸:一呼一吸均使自然,渐渐细长,达于下腹;呼吸渐渐静细,出入极微;反复练习,可进入无呼吸状态,气从全身毛孔出入。

(2)道呼吸:主张呼吸细长,深达下腹部。

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鼓胀。

意在用人功加强横膈膜的驰张和收缩,但要因人而宜。

呼吸的练习:“南无阿弥陀佛”十念为一句,念一百零八遍,使气息缓慢、微细、深长。

2、息相:既无声音,也无结滞,不粗浮。

虽在极静时,也不觉鼻息出入。

气息若存若亡的叫息相,是调和之相。

四、静坐时的思想与调心:1、系心一处法:(1)、心系脐间,对治散乱、浮动,使血液下降。

(2)、心系鼻端,对治昏沉,使心念向上,精神振作。

(3)、心系胸间,斩赤龙、断白虎。

(4)心系玄关,内视中脉,观神光之往来。

(5)、系而不系,知而不守,过河不用船,入静不需法。

南怀瑾论“静”

南怀瑾论“静”

南怀瑾论“静”我们把医学、科学都归纳起来,第一个是脑的科学。

我们的生命是在头脑上面,看的、听的、呼吸的,都在这上面,下面没有多大关系。

这个脑神经跟着年龄而成长,以唯物立场来讲,人类的脑到何时才成熟呢?年轻人有时候思想脑力不到的时候,还没有成熟,真的没有成熟。

一个人要到六十岁,脑的神经才完全成熟了,充满了。

但是却像苹果一样,果子成熟了,落下地了,没有了。

所以现在要研究脑,最高的修养,中国道家有几句话:还精补脑长生不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还虚。

证人至少有一个,我做证人。

我到现在的记忆力,比年轻时还要好,精力也更好。

不过有时候,中国人一句老话,倚老卖老,故意跟你们装胡涂。

比如说,那些跟我很久的人知道,六七十岁时,我的头发比现在白得多了,现在白头发少了。

这就是告诉大家,生命靠自己保养,照那个原理,生命是可以改变的。

人吃饱了饭,头脑就不想事,想睡觉,因为我们饭吃饱了,胃里需要消化,血液集中胃部活动,所以脑部的血减少,就疲劳了。

今天你们大家自发地想静下来,不讲话。

大家一定想,人为什么要不讲话静下来?其实静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人要静,思想却不停。

有人提出来问我,为什么要静?为什么要学静坐?为什么要不说话?宇宙万有的一切活动是动态。

太阳、月亮、万物都在动,这个世界如果不动,就毁了、空了。

我们认为是死亡了,其实不是死亡,死亡仍是一个动态。

世界上有没有一个真正的静止状态呢?没有。

所谓静态,只是一种缓慢的动态,一种延长的现象。

物理也好,生理也好,思想也好,没有完全的静态。

如果你们学物理的,学科学的学哲学的,很容易懂这个道理。

所以静,是个很难得的东西。

你看宇宙万物,譬如我们吃的水果,稻子,麦子,花木,是个静态的生长。

静态是生命功能的一个状态。

换句话说,能源从哪里来的?是从静态来的,从空来的。

所以我们在妈妈肚子里十个月的生命,是静态的。

为什么我们白天忙碌,到夜里要睡觉呢?因为需要静态。

脑筋不休息不行的。

这个原理中国几千年前有个人,讲得最清楚,就是道家的老子。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导读:静坐第一;观山水第二;看书画第三;与良朋讲论;教子弟读书。

有道可修,长生不老是有可能的。

个人出世的事功,并非入世利人的事静坐第一;观山水第二;看书画第三;与良朋讲论;教子弟读书。

有道可修,长生不老是有可能的。

个人出世的事功,并非入世利人的事业。

如果一面要求实现人生种种的满足,同时又要长生不老而成神仙,那只有问之虚空,必无结果。

静坐的方法只有一桩静坐。

静坐的姿势,大约有96种之多。

可是所有方法的共通目的,都是在求静。

植物,都是在静态中成长,在动态中凋谢。

人的生命,经常需要与活动对等的便是休息。

睡眠,是人要休息的一种惯性姿态,人生往复不绝的生命动能,也都靠充分的休息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机。

是谓静为躁君。

静是培养接近于先天智慧的温床。

人类的知识,都从后天生命的本能,利用聪明,动脑筋而来。

《因是子静坐法》,蒋维乔先生著,本身学静坐的经验谈。

任何中西医药治疗疾病的根本方法,都靠静养,所有中西药物,只有帮助治疗的功效,并无绝对去病的作用。

疾病之所以恢复了健康,得到药物帮助的效果,仅有十之三、四,靠着卧床住院的静养,因此引发本身体能的治疗效果而获生机,却占十之六、七的重要。

除了医学所称的十二经脉以外,另有气脉,便是道家重视的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包括了督、任、冲、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乔足旁)。

现代所谓的生理学,严格地说,只能称为人体解剖学,都以解剖人死之后的身体而得到的证明,并非像中国古代,从活人身上求得证据。

所谓知觉,包括心理思虑想念等等现象。

所谓感觉,包括身体气机觉受等等作用。

但综合起来,两者都是心的动向。

人在静坐中,感觉体内气机发起作用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便在不知不觉中,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感觉上面,而且愈来愈强,于是,全部心力就会搅乱气机,构成幻想、联想等狂乱心理。

或认为自己气脉已通便沾沾自喜,或成为走火入魔的病态。

佛门中修习禅定的方法,大多采用七支坐法,简称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静坐要略——录自静坐讲义

静坐要略——录自静坐讲义

静坐要略——录自静坐讲义作者:畅怀法师文章来源:禅修网点击数:499 更新时间:2007-8-18静坐与体验我们如能经常静坐,会使心情平静,由于心平气和,血脉畅通,疾病便不易发生。

相反,若心情时常被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情绪困扰不安的话,则必令气血失调,久之必引致百病丛生。

初学静坐,两腿会觉麻痹,妄念也难以收摄,但习坐日久,酸痛便会消失,妄想也可控制。

而且双腿盘坐,约五分钟,身心便能宁静稳结,如坐四十五分钟,或二小时,身心反而舒畅,此时下座,精神奕奕,如吃灵丹,快感难以形容。

苦于静坐中间,忽因要事下座,假使发生浑身不舒服感觉,补救办法,可于事后,再去静坐,至血气畅通舒适为止。

以静坐时,血气正在周身循环,末走至终点,忽然令其中止,故下座后有不适现像,若静坐日久,此种现像便会消失。

静坐也比睡觉有益,常人熟睡时,消耗能量比清醒时,降低16%左右,打坐如有功夫,甚至能下降34%。

书中有说:人从生下来,脑内就有一百四十亿个脑细胞,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脑细胞在工作,静坐的人可能有百分之五十的脑细胞在活动,若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冬天感觉手脚寒冷,静坐半小时,会觉全身发热,夏天气候炎热,静坐能使身体清凉。

所谓:‘息灭心头火,除热得清凉。

’又说:‘心静自然凉。

’因此,打坐不只御寒,却能去热,更令肥人变瘦,瘦人增肥,因为肥瘦皆是病态,静坐能消万病。

由此可知,静坐对人有百益而无一害。

儒家有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佛家有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其义大致相同。

静坐有功夫时,身体会发生不寻常的变化,不知内情的人,往往会说是走火入魔了,其实不尽然。

心念注意丹田日久,腹部会充实。

觉有一股真气,每从放谷气时,将腹内郁积逼出。

时有阿肚现像,每月一至两次,或经一至两年始能停止,请勿恐惧,此是将多年累积的湿热泻出来。

首先功效是满身流汗,身体动摇,指手画脚。

或觉某部分痛养,重如泰山,轻若鹅毛。

静坐讲座-南怀瑾

静坐讲座-南怀瑾

第四个要点是手结定印。
七支坐法的定印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放在肚脐下面,丹田这里,也就是耻骨这里,有些学密宗的人,还特别端高,那是练武功架势,对静坐有妨碍的,要把手收好,刚好放在胯骨中间,甚至在丹田下一点,两个大拇指相对,轻轻抵到就行了,如果手指拄得很用力,那就变成练气功了,违反静坐原则。有人右手在下面,左手在上面,叫做弥陀印,这个是差别名称,同两脚的原理一样,左阳右阴,属于气脉问题,手印的姿势很多,不止这两个手印,暂时不加以讨论。
现在世界各地都在流行静坐,但是大多数人对于静坐的意义都没有弄清楚。静坐的目的主要是使身心学静 ,而不是学座,静是所有生命恢复本有自然规律状态。人要增强自己生命的功能,并且活的健康长寿,那么建议您来学习静坐。
“静”和“静坐”是世界上各学派各宗教的共法,从静坐得到定静的境界,不属于哪一家,所以是共法,另外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真正的佛法是不共法,和其他各宗各派都不一样,那是无上智慧成就的大学问。
不过静坐不一定就是学佛、修道,也不是一定要信仰任何宗教,静坐的目的是要使自己的道家老子说过,“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是天地间不易的原理。宇宙万物,不管哪种生物形态,它的生、发、茂、盛,都要归元到本身根本的蕴藏,就像草木一样,要有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就是恢复自己本有的静态生命,这个宇宙究竟是“恒动”还是“恒静”呢?这是最高深的哲学问题,暂时不在这里讨论。
第二,练习静坐还要保持光线,与其他事项。初学静坐的人,光线太强的地方不能坐,容易散乱,因为光线会刺激眼部神经,不得安详,脑神经也不能安静。太暗的地方不能坐,容易昏沉而陷入睡眠状态,而且有些胆子小的还会引起恐惧感,所以光线要恰到好处。什么叫恰到好处呢?因性别、体能和年龄而有不同,要自己内醒而注意体悟的。像您现在看到的这个画面,光线就很适合初学静坐的人练习。

南怀瑾经典语录

南怀瑾经典语录

1.能够成为一个生命,神和气很重要。

道家讲精气神,什么是精呢?刚才已经讲过,不要认识错了,全身的细胞、能量,都是精,精气神要合一。

2.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3.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4.首先世界上什么都容易学,唯有学佛是最难最难的事;第二重意义啊,人生画虎不成反类犬,老虎没有画成反画成了狗,学佛学不成,我不晓得你变成什么!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来搞这个学佛的事。

但是既然要学佛了,千万要注意不住于相四个字;一住相,什么都学不成了。

5.父母有几百亿家财,能够帮子女买到个聪明的头脑吗?做不到的!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6.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

《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7.人不能没有学问,不能没有知识,仅为了学问而钻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么用?像这样的学问,我们不大赞成。

8.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9.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

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10.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11.真正的佛学告诉你不要迷信,一切唯心造,是自己造的,生命的主宰还是自己,是自己的前因后果的因果报应。

12.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

其实,大可不必。

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13.人生该这样过活: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能在身、技在手、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14.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南怀瑾先生最精典30句

南怀瑾先生最精典30句

南怀瑾先生最精典30句国富纵横2017-09-30 南怀瑾一生勤读不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对儒释道经典皆有很深体悟。

南师的著作虽然天马行空、旁征博引,但一言一语无不体现出那种贯通全盘、直达根本的气质。

我们从中挑选出了极具眼界和人生智慧的30段话,但愿大家能从中对中国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

1、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

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国文教授还认不到1500。

3、升官发财未必是好事作一个中国人,我常常问,你发财为了什么?以中国文化来讲,任何一个人发了财,要注意一件事: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读书出来做官,做了几十年的官,也同时造就了不少恶业。

我老祖母就不让我去做官,一代做官九代牛啊(九代投生为牛)。

4、多读历史我还有个主张,希望大家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研究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历史才好。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我们小时候读历史是最重要的课。

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

观察个人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代做镜子,古代每个时代,怎么失败的?怎么成功的?没过去就没现在。

5、何为中华传统譬如孟子的话,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倒霉,就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别管外面的事,至于职业做什么都可以,职业跟学问根本是分开的。

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做事都是学问。

如果有机会叫你出来做事,那就不是为个人,是为整个国家社会做贡献。

这是孟子的教育。

6、有寂寞才有境界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

南怀瑾经典50句

南怀瑾经典50句

南怀瑾经典50句1、科学是没有真伪的;换一句话说,科学开始都是从幻想来发展的,它本身就是假的。

2、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3、世界上谁最漂亮?每个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镜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厌,看到年老,还是喜欢,哈!都被幻化所骗。

4、学道要营养好,休息得够,才能用功,人家问我闭关做啥!睡觉。

一进关房先睡七八天,以后不要睡了,一坐就用功了。

尤其是夜里十一点以后一定要睡觉,烂睡一卧,那才会有精神。

5、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6、自从一读愣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7、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8、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

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9、禅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以无相、无门为门,换言之,禅宗也是以无境界为境界,摆脱宗教形式主义,而着重禅法修证的真正精神,升华人生的意境,而进入纯清绝点、空灵无相而无不是相的境界。

10、人不能没有学问,不能没有知识,仅为了学问而钻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么用?像这样的学问,我们不大赞成。

11、世界上真理只有一个,无二亦无三,只是东西方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罢了。

12、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

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掉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

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侯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得开,那是不可能的。

13、人体的神经系统,大体说来,都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随着意识的支配而发散为肢体感官的动作。

犹如树木的枝条,依据它的中心树干,向外分散而至于枯落。

14、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卓尔不群,就是真的自由。

跟南怀瑾先生来静坐(4)修行部分

跟南怀瑾先生来静坐(4)修行部分
前一篇:跟南怀瑾先生来静坐(3)心理部分-转后一篇:秋季养生药膳——秋天进补滋阴润燥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商讯]欧洲杯,有红牛更从容![发评论]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发评论 [商讯]爱心签名换梦想,天天派奖|[商讯]提高博客人气新方法
更多>>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记住登录状态昵 称:
二、何谓奇经八脉?
答:普通的经脉属于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奇经不是属于血管系统,也不是普通的神经,是另辟一路的,有八个脉,就是八条气化之路。奇经八脉不完全属于肉体生理的部分,而是生理跟神精结合的答:既然睡眠,就不会用功了。既然用功,就不会睡眠了。
四、入定与睡眠有何不同?
Livespace麻辣微博玛撒网美丽说米聊明道Mister
Wong蘑菇街猫扑推客MSNMyShareMySpace网易微博Netvibes人民微博PinterestPoco网打印Print
Friendly腾讯微博QQ书签朋友网QQ空间ReadItLaterReddit红微博人间网人脉库人人网手机新浪微博新浪Qing新浪Vivi搜狐白社会搜狐微博南方微博StumbleUpon深圳微博守株网淘江湖天际网天涯同学微博推他TumblrTwitter优士网挖客玩啥e族若邻网我烧网鲜果网校媒采通新华微博新民微博微博校园摇篮微博移动微博易集网有道书签有道笔记浙江微博查看我的分享...bShare长微博微语录九宫格发照片发视频博文博主音乐视频播主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跟南怀瑾先生来静坐(4)修行部分-转(2009-09-29 23:05:01)转载▼标签: 保健佛教健康南怀瑾养生养心
四、修行部分
一、如何炼化精气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上坐收腿,姑且静坐一堂试试看。

现在没有说参话头啊作什么啊都没有讲,大家先把七支坐法先练习。

静坐就是静,静就是静。

想一个办法守窍,或者参话头做什么功夫,任何一个办法加进去已经不静了,这是个大原则。

静就是静。

试个一二十分钟试试看。

姿势没有坐好的,自然会有同学们来帮忙你,到你前面会告诉你……(三声引磬后)在禅堂里坐久了,到此时此刻世界上最可爱的是什么?是引磬的声音。

一听我的妈,总算下来了。

此时,这个声音是最亲切最可爱的。

刚才我们大家试着静坐,只有三十分钟。

在我的经验,我在二十分钟就想给你们打最亲爱的声音。

但是我们这位老同学(手指旁边一位法师)一直给我摇手,慢一点慢一点,我跟他讨价还价好几次,二十八分钟我又想敲了,还有两分钟,是他对你们特别优待。

希望你们赶快成道的意思。

世界上腿是自己的,坐着本来很舒服,平常如果叫你多劳动还巴不得有人给你这样一坐,等到你真正要你腿盘起坐着了,反是不愿意了,很痛苦。

你看,我们人生的矛盾,腿是自己的,本来想静下来,等到自己两个腿盘起来,静不下来了,而且下意识反抗,还讨厌。

那你去跑步吧,去忙去吧,在外面真正忙啊又不甘愿。

人就是这样,一辈子都在矛盾里头过日子。

这个是静坐的姿势,还不叫做禅定。

真正的禅定,大原则讲四个字,行住坐卧。

走路的时候也在静。

住,古代的站在那里。

坐,坐就很多了,包括刚才打坐、端容正坐。

我们中国的儒家孔孟之道的人不盘腿,就在椅子上端容正坐,目不斜视,也是一种姿态。

卧,睡倒也是一种姿态。

你说坐不住给你睡好不好,你们诸位可惜了,自己看不见没有去研究,一个人睡在床上,不会到一个钟头都不动的,睡不到半个钟头这里动两下,蹬两下,都在动。

假使睡到完全不动,定了。

所以,我在乡下当年,我的父亲当年告诉我,有个出家的和尚,他诗作的好。

后来我就偷偷抄了一首诗,我还很小给我父亲看。

父亲说你也会做诗啊,我说会啊。

你抄那个和尚本子上来的,就一下给他抓住了,揭穿了。

他就讲,一个大字不认识,出家了。

出家也不念经也不打坐,就拜佛。

天天拜了两三年,不拜了。

跑去睡觉了。

这睡觉是右脅而卧(左手摆在左髋骨下大腿根位置,右手贴右侧面颊枕于枕头上),一睡睡了三年,三年一个姿势没有动过。

他那个师弟啊跑来找师父说,有个师兄死掉了。

你不要管你不要管,不要乱讲,你倒一杯水放在他屁股上看,你过三天去看看。

过了三天那杯水一点也没漏出,可见没有动摇过,这是身定。

后来他这样睡了三年起来就会作诗,没有读过书的,诗、文什么都会。

所以生命的自性里头一切智慧都具备,所以六祖开悟了以后,“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真正开悟了,你自性里头具备了一切,充满一切。

譬如大家读书,好象老师、学校给你的学问,没有啊!老师、学校不过帮你把你家里那个脑子里头心里头那个仓库打开了,你真的学问是你自己里头本有具备的啊。

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注意啊,你们都看<<六祖坛经>>,我讲了几十年这几句话,五句话,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不假修证,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你们都看过<<六祖坛经>>对不对?拜托啊,答复一下,都看过吧?看过哦。

好,我也几十年给大家讲,最近一个月,我才发现严重。

何期两个字怎解释啊?哪位同学代表答复一下。

我还在一个多月前才发现,有个同学讲何期--不晓得哪个时期啊?我说这样啊,你全错了,那是唐代的土话,何期是哪里知道!不是哪一个时期。

你看,这就是读书,中国文字。

何期自性--哪里知道,闽南话(那唉栽样),不知道自己的本性什么都具备的有。

所以你真打开了,静到极点,智慧之门一打开了以后,我告诉你,你看我那些老同学老朋友都在这里,你们大家都恭维我,他学问好,记性好,书读得多,我常常告诉大家,世界上是我最懒惰最不肯看书的,是真的哦。

你们比我用功的多。

这个差别在哪里?这个地方就是个话头,你参进去了。

所以你打开了这个门,自性本自具足了,本自有的。

你强求来的东西都是假的。

现在我们试验静坐一下。

为什么要静呢?刚才上午我还有个老朋友出一个题目考我的,禅,你赶快报告出来。

禅,是梵文的翻音。

梵文原来叫禅那,禅那的意思是寂静,很静,寂灭的寂。

那么中国怎么样?佛法进入中国怎么变成“禅定”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到了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固有文化儒家、道家思想混合了。

我们孔子的得意弟子,得法的弟子叫曾子--曾参,曾参著了一本书叫<<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到了十八岁,中国的古代的传统文化,周朝开始六岁入小学,先要开始认字学作人。

学扫地,洗碗拉,这个什么劳动的动作学会,所谓学洒扫应对,清洁卫生、做人做事。

认识字这是六岁。

十八岁入大学,长大了,学做人。

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三句话我暂时不解释,那很多了。

什么叫佛?你们都学过佛的,佛的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对不对?考试我的考卷答对了没有?你们也不点头也不摇头奇怪了,都入定了。

答对了没有?大学也一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自觉,在亲民--觉他,在止于至善--觉行圆满。

那怎么做得到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所以要止、定、静、安、虑、得一套功夫下来,同讲修养佛学是一样的。

所以后来中国的翻译把禅,同大学“定”字连在一起,就称为禅定了。

禅定的功夫真有静的功夫,刚才讲过行住坐卧都要定。

你说比丘戒,假使受了戒,为什么出来化缘啊?走路都很端正,那么威严呢?不是的。

他真在定中走路,做人做事自然严肃起来了,不是故意的,故意勉强做不到的。

所以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个叫定。

那么这样的定,所以合起来叫禅定。

禅定这两个字翻过来到了唐朝,我们那位老学长玄奘法师,到印度留学二十年回来,他重新翻译经典,不满意。

禅定,所以他老兄翻的经典呢,叫做静虑,禅定就叫做静虑。

他干脆把意义明白地翻出来,实际上还是用了大学里头的。

古代的翻译用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虑这个定,玄奘法师不满意古代的翻译,新的翻译--静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还不是一样?换汤不换药。

这个叫禅定我们再作解释。

现在我们回转来。

大家刚才都坐了一堂,坐的蛮好。

虽然三十分钟勉勉强强及格,真的打七明天假使连着这样八堂给你坐下来,你不回去叫妈妈那才奇怪。

不要看一下下是很好,连到下去就不同了,那是真修持了。

正式练习还早呢。

现在是外形。

内容呢?干什么?大家坐得好好的,在禅堂里半个钟头真不错哦。

你看这个禅堂不多不少也有一两百个人吧?一两百个人半个钟头以内没有吵架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也没有一个人敢动一下扭一下,是不是你们功夫到了?不是啦。

因为那么多人看到你,这里都一个一个过来看住彆住的。

你也晓得明知道不能定,格老子也只好定他一下子。

这也是定,什么定?假假定。

作假也可以定住了嘛。

这是外形。

里面的思想怎么静下来?外形没有什么了不起,里面的心境怎么样定下来?刚才有两位同学,好像温州来的,我们的老乡,来问我,女的是不是不能守丹田?我说你啊,最好提问题当众出来问。

因为我答复你一个,别人也可以听到。

这是无私。

换句话我讲话跟你一个人讲半个钟头,我给一百一千人讲,我实在划得来。

你一个人听了你也划不来,你再去讲给人家听,又讲了话又变了。

守丹田,道家的方法叫守窍,最好不要用。

那要跟你讲道家守窍的道理,不能守的道理多的很。

你守这里(南师手指自己天目穴)干什么?这里有道啊?还是肚脐下面有道?还是哪里有道?为什么要守它呢?那个是道家里头的偏差的道,叫做旁门左道。

守了半天你修一万年,不过修成这样(南师拿出一具人体骷髅)吧?有用吗?这个道理要搞清楚。

讲逻辑告诉你,能守者是心,所守者是窍。

譬如念佛,为什么禅宗到了后世要参一句话头念佛是谁?这是明、宋、南宋以后的禅宗了,已经变得一塌糊涂了。

喜欢用参话头。

到了明朝、清朝,就参一个话头--念佛是谁?我当年就不喜欢参。

这个话头啊分好几种。

一种是有义语,有意义的话,一种是无义语,没有意义的话。

譬如念佛是谁,这是一句。

什么叫话头?现在话就是问题。

什么问题啊?念佛是谁。

因为我们学佛的,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是所念的佛号。

能够使你动起念的那个是什么东西?所以说念佛是谁?你可以讲念佛是我啊。

我是谁?问题来了。

我是这个肉体吗?还是什么东西?一路追下去。

这个还不是参念佛是谁的方法,不过是一路追话头追下去。

那么这个守窍同念佛同什么一样道理。

你那个意识守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所守的是这个现象,能守的那个东西找到了,那个才是道,才是佛,你不要在这个肉体上搞了。

你要问我女的为什么不能守丹田,女性跟男性是不同嘛,这个用不着解释。

你生理要我给你解释,可惜了我如果是医学院上课,你要是学医的,那我痛痛快快画图给你解释清楚了。

因为在这里是很严肃的宗教场所,男女的形象身体就不同嘛。

什么叫守不得?譬如你练武功,练这个膀子,你天天看到它这里练,练了半年以后,这个手特别粗,这是讲守。

所以你守丹田,注意打起坐来守这里,充血在这里,一充血,这个堤防一崩就不得了。

就是这个道理那么简单,懂了没有?所以假设守上窍,年级大了,一守这里,好,血压高了。

最后,血压一高了,一看红光满面,哎呀,真的有道啊。

一脸红光就是血压上升,到某一个时候真得道了,无疾而终--血压上来,脑充血,一下子就没有了(死了),当然得道了。

所以守上窍也不能。

所以不能守窍。

现在这个顺便也答复了你。

讲到静下来思想怎么停住的方法多的很,佛告诉你有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个方法,你看我们选定哪个方法?现在我们一般的先不讲禅宗怎么参话头,一般讲念佛。

千万注意,念佛,我现在是非常赞成大家念佛的。

很多人误解,哎呀,南老师最讨厌净土宗,我说没有这个话,我绝对崇拜净土宗,提倡净土宗,但是我不常讲净土宗。

净土宗是很了不起,净土宗是大密宗,秘密;净土宗也是大禅宗;净土宗也是大止观的方法。

不过,大家不能随便念,要怎么念佛?南无阿弥陀佛,第一要注意,不能念成南无窝弥陀佛,不可以。

南无阿(音啊)弥陀佛,不是窝。

阿跟窝有什么差别呢?这要学过梵文华严经的字母,阿……开口音,嘴巴张开,这个舌头是平正的。

心平气和这个声音发出去。

世界上的一切东西,生、发,出生、发展,只有这个声音。

你看任何一个小孩生下来,第一次开口学讲话,阿,阿,阿。

窝是下堕的,向下沉的。

当然大家晓得,南无(namo),你照广东话读就对了。

为什么用南无这两个字啊?后来密宗不用南无,那个南用另外一个南,无就是一个囊字一样的,有时侯用谟。

为什么呢?我们中国唐朝的国语就是广东的客家话。

后来唐朝亡了以后,政权转移了向南方走,因此南方的人叫这些人是客人,所以变成客家了。

广东话、客家话包括闽南话是宋朝的国语,那个无字读“谟”。

厦门的话,有啊无啊的无,就读成“谟”,就是这个谟。

所以唐代的叫白话翻译梵文,皈依两个字,并没有翻它的意义,不叫皈依,就翻音“南无”,南无两个字就是皈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