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调查及体质辨识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f9174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f.png)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而大学生群体因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各种压力,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抑郁症的现状、原因以及相关的帮助措施,为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选择了100位参与者,他们均为大学生群体。
其中男性和女性各占一半。
通过匿名填写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
我们发现了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较高。
70%的参与者表示在大学期间有过抑郁的经历,其中女性的比例略高于男性。
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符,说明大学生抑郁症确实存在普遍性。
我们调查了引发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结果中,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经济困难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
近90%的参与者认为学业压力是导致他们抑郁的主要原因,而约40%的人认为人际关系和经济困难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还探讨了大学生对抑郁症的认识以及是否接受过相关帮助。
令人担忧的是,只有不到40%的参与者表示对抑郁症有较全面的了解,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他们并不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而且,只有少数参与者(不到30%)表示曾寻求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需要采取相关的帮助措施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应该加强对抑郁症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抑郁症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寻求帮助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大学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为了减轻学业压力和经济困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设置更合理的学业负担和提供经济资助等。
大学生抑郁症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以及减轻学业压力和经济困难,我们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大学期间的困扰,保持身心健康。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121c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1.png)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1. 概述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抑郁症的普遍情况以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2.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本地区多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问卷900份。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抑郁症状的程度和频率、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
3. 调查结果3.1 抑郁症状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状普遍存在,其中轻度抑郁者占比40%,中度抑郁者占比30%,重度抑郁者占比20%,极重度抑郁者占比10%。
这表明大学生群体中抑郁症状普遍存在,程度有所不同。
3.2 抑郁症状频率近半数(45%)的大学生表示抑郁症状每天都出现,约三分之一(30%)的大学生抑郁症状每周出现数次,只有少数(25%)的大学生抑郁症状偶尔出现。
这说明抑郁症状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3.3 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学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因素,占比达到60%。
此外,人际关系问题、经济压力、社交焦虑等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在个人因素方面,性别差异显著,女性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率远高于男性。
4. 影响与建议4.1 影响大学生抑郁症不仅对个人造成负面影响,也对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抑郁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降低其在学校的表现。
其次,抑郁症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不和谐,甚至引发自杀等严重行为。
最后,抑郁症对家庭和社会负担加重,增加了医疗资源的需求。
4.2 建议针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普遍存在及其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应对。
首先,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其次,加强心理咨询服务,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专业支持和帮助。
此外,社会应关注大学生抑郁症问题,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支持,建立联合机制,共同应对这一社会问题。
某学院大学生抑郁症状及对抑郁知识知晓程度的调查
![某学院大学生抑郁症状及对抑郁知识知晓程度的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16aed469a58da0116d174931.png)
摘 要
目的:了解该校大学生抑郁现状及其抑郁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该校大学生预防抑郁症及矫治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和有效的建议及意见。方法:在某学院中随机选取了其中的202名在校大学生,以他们为目标,作抑郁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运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了解他们抑郁情况及对抑郁知识的知晓程度。结果: 202名大学生中,有3人的结果显示无抑郁症状;有3人的结果显示为可能有抑郁症状;在剩下的196人中,已被明确患有抑郁症状,在检测的所有人中,有97%的人都被检测出患有抑郁症状。同时这202名大学生中,有87.6%的人对抑郁相关知识是有点了解,有4%的人非常了解,有8.4%的人完全不了解。而当问到抑郁认知态度时,40.6%人认为一般抑郁症患者起病是源于最近遭受的打击,30.7%人认为抑郁症患者仅通过自己调适不接受治疗也能痊愈,45.1%人可能会觉得接受心理科和精神科的专业治疗很难为情。结论:在校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居高,应加强大学生抑郁症的预防,同时大学生对抑郁知识的了解也明显欠缺,需要加大抑郁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Depression symptoms
Depression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前 言
抑郁是一种病,抑郁情绪在人类的心理问题中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现象,在任何人的生活中几乎都不可避免,抑郁情绪随处可见,然而持续的抑郁情绪如果得不到发泄,久而久之,必然发展成抑郁症,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适当调整[1]。对于抑郁情绪来说,大学生通常不可避免,强大的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对自我健康生活都会产生干扰,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期下去还会逐渐加重,然而非常幸运,社会已经开始对大学生的抑郁心理引起了重视,正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缓解这种现象[2]。而我国在校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突出的原因就是我国在校大学生对抑郁知识的了解不够,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危害性,从而使抑郁情绪没能得到充分的预防和及时的矫治,本文就是为了预防、矫治我国在校大学生抑郁情绪这一焦点问题,遵照社会、心理模式,剖析在校大学生产生抑郁的主要因素及对抑郁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3679f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3.png)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了社会中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大学生这个群体,由于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抑郁症在他们中间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本文将对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研究进行探讨。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交圈子和家庭关系等方面。
了解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和特点,对于预防和干预抑郁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的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发放问卷给大学生群体,并通过课堂、学生会等途径征求参与者的意愿,确保样本群体的代表性。
问题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活状态、学习和社交压力等。
问卷的收集时间跨度为两个月。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约占总样本群体的20%。
在这些抑郁症患者中,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
大学生抑郁症与个人基本信息和生活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家庭情况不稳定、学业压力较大、人际关系困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大学生抑郁症的发展。
社交网络工具的过度使用也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对于大学生抑郁症的干预和预防,需要多角度的综合治疗方法。
大学生要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发现和识别抑郁症症状,积极寻求帮助。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资源支持。
建立健全的社交支持系统,减轻学业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对于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抑郁症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研究对于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抑郁症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成绩,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大学生抑郁症数据报告
![大学生抑郁症数据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c30e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15.png)
大学生抑郁症数据报告导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当今高压、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报告旨在通过统计数据,探讨大学生抑郁症的现状及原因,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抑郁症的定义与症状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特征为长期、持久的抑郁心境,会对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身体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变化、抑郁性思维和行为等。
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在近年呈现上升趋势。
一项针对全国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15%,其中女性大学生高于男性大学生。
此外,专业不同也会对抑郁症的发生率产生影响,工科大学生的抑郁症发病率相对较高。
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大学生抑郁症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密切相关: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严格的学业要求和竞争压力,包括考试成绩、论文写作、就业压力等。
课业负担过重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引发抑郁症。
2. 生活适应困难大学是从家庭环境到独立生活的重要过渡期,新的社交圈、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面临的各种新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适应困难,进而促发抑郁症。
3. 考试成绩压力大学生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考试成绩是他们进一步发展和就业的重要指标。
学生们面临着高考、考试、成绩评比等一系列竞争,过高的期望与压力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抑郁症对大学生的影响抑郁症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包括心理和社交层面。
1. 学业表现下降抑郁症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导致其学业表现下降,进而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2. 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自卑、焦虑等,从而进一步加重抑郁症本身。
3. 社交问题抑郁症使得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下降,增加他们与他人的融洽程度,较易在社交中遭受排斥和孤立。
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应该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包括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关注和努力。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56265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2.png)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抑郁症的现状,并探索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通过匿名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我们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率、常见症状、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调查结果1.抑郁症发生率根据我们对1000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抑郁症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其中,有4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抑郁症,而约15%的受访者表示其症状严重到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2.常见症状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体力疲乏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症状常常对大学生的学业、人际关系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影响因素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学术压力和就业压力是主要的外部因素。
大学生学业繁重,竞争激烈,很多人感到压力倍增。
同时,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担心未来找不到好工作也加重了他们的焦虑和抑郁。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的遗传因素、个人经历、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都可能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干预措施1.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大学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课程中深入介绍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普及知识、增强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面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建立健全的支持体系大学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和支持体系,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辅导和心理支持。
这包括增派心理咨询师团队,提供定期咨询活动,以及开展心理热线和在线咨询服务。
3.培养应对能力大学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训练班、情绪管理课程和团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结论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率令人担忧,这不仅对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构成挑战。
政府、学校、家长以及个人都应共同努力,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和克服抑郁症,实现全面发展。
大学新生抑郁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新生抑郁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18021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c.png)
大学新生抑郁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新生抑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影响大学新生抑郁的因素。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一年级新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和分析了大学新生抑郁的相关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抑郁现象普遍存在,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经济压力等。
对大学新生抑郁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新生;抑郁现状;影响因素;帮助和支持引言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近年来,大学生抑郁问题日趋突出。
由于社会变革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变化,大学新生抑郁现象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大学新生期间,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经济困难等挑战,导致了他们易于产生抑郁情绪。
深入了解大学新生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一所985高校的大学一年级新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600份。
问卷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抑郁情绪调查工具等。
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根据问卷分析结果,大约56%的大学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
其中,女性大学新生抑郁情绪高于男性。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以及经济困难是导致大学新生抑郁的主要因素。
学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超过70%的学生表示学习任务过重,无法承受。
另外,近40%的学生表示在与同伴和社交活动中存在困难,这导致了他们的孤立感和抑郁情绪的增加。
近30%的学生因经济困难而感到无助和沮丧。
讨论大学新生抑郁问题的存在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切实的学业压力对大学新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他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动力。
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他们需要面对新的同学和朋友,在适应过程中经常遭遇挫折,增加了抑郁风险。
经济困难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为缺乏经济支持会限制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选择。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184263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d.png)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也是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为了了解大学生抑郁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研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选择了10所不同地区的大学,随机抽取了10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包括了个人基本信息、抑郁症状的自评量表以及对可能影响抑郁症的因素的评价。
研究发现,大学生中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约有30%的大学生存在抑郁症状。
其中女性大学生的抑郁症患病率高于男性大学生,且女性大学生的抑郁程度普遍更严重。
家庭因素也对大学生的抑郁症有一定影响。
本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庭关系不和谐以及父母离婚对大学生的抑郁症有一定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可能是因为他们面临着经济压力和生活困难。
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大学生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可能是因为亲密关系的缺失和家庭冲突带来的心理压力。
父母离婚的大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受到家庭的不稳定,从而增加了抑郁症发生的风险。
本研究还发现,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也是大学生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学业压力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重点大学或专业中,学业压力会更加突出。
面对困难的学业压力,一些大学生会感到无助和自卑,从而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
社交压力也是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大学生常常面临来自同学、教师和社会的期望和评价,面对这些压力,一些大学生会感到孤立和沮丧,从而加重了抑郁症的症状。
大学生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女性大学生更容易患抑郁症。
家庭因素、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是大学生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大学生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应该注重家庭的支持和关爱,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以及加强学业支持和社交支持。
要加强对抑郁症的认知和宣传,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抑郁症的挑战。
学生抑郁患者数据分析报告
![学生抑郁患者数据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7ca6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3.png)
学生抑郁患者数据分析报告1. 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而学生群体是抑郁患者中最为严重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抑郁症的情况,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抑郁症在学生中的表现和特点,为进行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本文将基于收集到的学生抑郁患者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学生抑郁症的相关情况。
2. 数据收集与处理为了进行学生抑郁患者数据分析,我们收集了来自10所高校的学生抑郁症患者数据。
数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性别、年龄、家庭情况、学业状况等。
首先,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清理和处理,删除了重复和缺失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然后,对每位患者进行了匿名化处理,保护了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3. 数据分析结果3.1 性别分布首先,我们对学生抑郁患者的性别分布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在这10所高校的学生抑郁患者中,男性占比为45%,女性占比为55%。
这表明女性学生相对于男性学生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3.2 年龄分布接下来,我们对学生抑郁患者的年龄分布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学生抑郁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至24岁之间。
其中,18岁至20岁年龄段的患者占比最高,达到了40%,21岁至24岁年龄段的患者占比为35%。
这表明大学阶段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影响。
3.3 家庭情况分析我们还对学生抑郁患者的家庭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60%的患者来自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家庭。
这表明家庭环境对学生抑郁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3.4 学业状况分析最后,我们对学生抑郁患者的学业状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40%的患者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无法适应学业压力。
此外,有30%的患者在社交方面存在问题,感到孤单和无助。
这表明学业压力和社交问题是导致学生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4. 结论与建议通过学生抑郁患者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抑郁症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2. 大学阶段的学生抑郁症患者占比较高。
3. 家庭环境对学生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61e28b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6.png)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而这些压力往往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抑郁症的情况,本文将进行一份关于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病情呈年轻化趋势,为此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开始关注大学生抑郁症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希望和未来的栋梁,其身心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发病情况以及治疗情况,为大学生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关于大学生抑郁症的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抑郁症状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生活压力来源、治疗情况等问题。
2. 访谈调查:选择一些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具体症状、压力来源以及治疗经历。
四、研究结果1. 抑郁症发病原因:在问卷调查中,有大部分大学生表示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压力和家庭关系问题等。
在访谈调查中,一位受访者表示,“学业压力是我最大的压力来源,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的作业和考试,压力非常大。
”2. 抑郁症发病情况:在问卷调查中,近一半的大学生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抑郁症的症状,尤其是女生的发病情况更为严重。
在访谈调查中,一位女生表示,“我经常感到情绪低落,失眠严重,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
”一些大学生在面临挫折和困难时,也会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3. 抑郁症治疗情况: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大学生表示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只是通过自我调节或者寻求朋友的帮助来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在访谈调查中,一位受访者表示,“我去了心理咨询师那里进行咨询,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干脆就自己调节情绪了。
”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压力和家庭关系问题等。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0a0b8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9.png)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
演讲者:xxx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
目录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
01
大学生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 理疾病,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 学习和生活,还会对学生的身 心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02பைடு நூலகம்
因此,关注大学生抑郁症, 及时发现和治疗,对于帮 助学生度过难关,提高生
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
21----63分 经验测:您可能【抑郁程度-较重] 您的抑郁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可能表现为情绪的 持续低落,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食欲、性欲减退、意志消沉、缺乏兴趣。抑郁可 能已经对您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交活动产生比较大的困扰,请不要因为太忙或时间太少而忽 略身体传递给自己的真实信息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
奥普拉曾说过,所有那些独处的时光,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感到焦虑、害怕一个 人,到现在享受一个人,一个人也可以干很多事情。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要让自己 忙碌起来,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焦虑
-
XXX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x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
我们总共收集了53份问卷 主要是收集了我们本班的同学和部分其他的大学生 让我们一起猜猜有多少人有抑郁倾向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
抑郁程度-较轻 12人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
抑郁程度-中度 5人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
抑郁程度-较重 9人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
53份问卷 有一半人有抑郁的倾向 当然这也只是一份 简单的小测试 不是说你测出抑郁就真的得了抑郁病 只能说明你近期的状态可能有点差 需要好好的调整
3分钟抑郁 测试
大学生抑郁调查分析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8657f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5.png)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来自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
大学等几个大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共有400名被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患
者的基本信息、患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数据。
调查结果
1.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为21.8%。
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达到30.4%;而男性患病率则是12.8%。
此外,研究发现,随学生年级的升高,其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2.影响大学生抑郁症的因素
(1)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的一大因素。
在本次调查中,超过70%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认为自己承受了过多的学业压力。
在这些学生中,抑郁症患病率达到了43.1%,而在
没有过多学业压力的学生中,抑郁症患病率仅有10.6%。
(2)社交关系
社交关系也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的因素之一。
在有恋爱关系的学生中,仅有7.4%的学生感到自己抑郁,而在无恋爱关系的学生中,患病率高达28.2%。
(3)身体状况
在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在心理上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评价
下降、自责自罪、注意力和思维障碍等方面。
而在生理上的表现则主要表现在头痛、消化
不良、睡眠障碍等方面。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的患病率是比较高的。
其中,学业压力、社交关系
和身体状况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建议大学生要更好地面对压力,主动寻求心
理帮助,积极维护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社交关系,以达到更好地照顾自己身心健康的目的。
大学生抑郁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抑郁情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93d1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7.png)
大学生抑郁情况调查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抑郁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和讨论来探讨其原因及对策。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抑郁情况,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抑郁症,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为了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并在全校范围内随机选择了5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心理压力来源等。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保证了参与者的隐私和匿名性,从而鼓励他们给出真实的回答。
二、调查结果分析2.1 抑郁症患病率经过问卷调查统计,发现有30%的大学生存在抑郁症状,其中女性占据了较大比例。
这一数据表明,抑郁症在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2 抑郁原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抑郁的主要原因如下:2.2.1 学业压力: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学业压力是导致他们抑郁的主要原因。
高强度的学业任务、竞争压力和考试焦虑无疑是大学生抑郁的主要诱因。
2.2.2 经济压力:约有40%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压力是导致他们抑郁的因素之一。
大学生在面对学费、生活费等经济困难时常常感到无助和挫败,从而引发抑郁情绪。
2.2.3 人际关系困扰:超过50%的受访者提到人际关系问题是他们抑郁的原因之一。
与同学、室友、恋爱关系等方面的困扰经常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源泉。
2.3 抑郁症表现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大学生抑郁症的常见表现:2.3.1 情绪低落: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抑郁时情绪低落是最主要的症状。
他们常常感到无助、悲伤和消沉,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2.3.2 睡眠问题: 约有60%的受访者抑郁时出现睡眠问题。
包括失眠、早醒等。
失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3.3 食欲改变: 约有50%的受访者抑郁时出现食欲改变的现象。
有的人食欲下降,甚至出现厌食症,有的人则过度进食,导致体重波动。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2d6e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3.png)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抑郁症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抑郁症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甚至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对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大学生抑郁症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些帮助和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抑郁症的现状1. 大学生抑郁症的患病率据统计,大约有10%至20%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抑郁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疾病。
大学生抑郁症具有以下普遍特点: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对学习和生活丧失兴趣、自卑、自责、社交障碍等。
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业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家庭环境不稳定、缺乏应对压力的能力等。
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某所重点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共有1000名被调查者。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
3. 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有近30%的被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症状。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家庭环境等。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抑郁症的认知和应对能力,让他们了解疾病的本质和应对方法。
2. 完善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咨询和帮助,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和支持。
3. 鼓励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和支持,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
四、结语大学生抑郁症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是无法完全解决的。
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ed92f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6.png)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在发生了一个事件或情况之后,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篇1抑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心理调适具有阻碍作用,约50%-80%的自杀个案是抑郁患者所为。
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追求的社会群体,在新的教育体制和就业形势下,比普通群体面临更的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他们是更易于遭受抑郁侵袭的群体。
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问题已进行了调查研究。
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
沈阳精神卫生中心最新流行病调查统计结果:在中国大学生的抑郁症患者人数占其总人数的24%,而且名牌大学中,罹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达到总人数的35%以上调查均反映出大学生存在较高的抑郁状态,应引起关注。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从湖南师范大学中随机整群抽出文、理本科大学各年级学生共99人,其中男生为24人,约占总人数的24.24%;女生75人,约占总人数的75.75%。
低年级(包括大一、大二)为34人,约占总人数的34.34%,高年级(包括大三、大四及研究生)为65人,约占总人数的65.65%,科目分布上,理科为15人,约占总人数的15.15%,文科为77人,约占总人数的77.78%,工科为7人,约占总人数的7.07%。
(二)调查方法: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是专门评测抑郁程度的。
整个量表包括21组项目,每组有4句陈述,每句之前标有的阿拉伯数字为等级分。
被测者可根据一周来的感觉,把最适合自己情况的一句话前面的数字圈出来。
高校学生心理疾病调查
![高校学生心理疾病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a5e2365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3.png)
高校学生心理疾病调查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和困扰,导致心理疾病逐渐增多。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学生心理疾病的调查研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以某大学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高校学生心理疾病的普遍程度以及主要的疾病类型。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0份。
二、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高校学生心理疾病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抑郁症和社交恐惧症。
具体数据如下:1.焦虑症:40%的受访者表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其中女生占到高比例。
导致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学业压力、社交困难和未来就业不确定性。
2.抑郁症:30%的受访者表示有抑郁症状,男女生比例接近。
导致抑郁的原因主要是情感困扰、人际关系问题和学业压力。
3.社交恐惧症:20%的受访者表示有社交恐惧症状,女生比例较高。
导致社交恐惧的主要原因是自卑感、害怕被评价和人际交往困难。
三、心理疾病的原因分析高校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业压力:高校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这使得他们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2.社交困难:部分学生存在社交障碍,害怕与他人交往或者自卑感极强,这使得他们在校园社交中感到孤立和焦虑,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在校园中需要处理与同学、老师和宿舍同居的人等多个群体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压力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4.家庭因素:部分学生在家庭中存在家庭纠纷、婚姻问题或者亲人离世等不良影响,这些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解决方案针对高校学生心理疾病的普遍存在,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及时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1.加强心理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
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8daec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4.png)
大学生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1.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支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近年来,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首先回顾了抑郁和焦虑的定义、测量工具和相关理论,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随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某高校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
该调查涵盖了人口统计学特征、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背景等方面,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的现状。
基于数据分析,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还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文献综述许多学者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临学业压力、职业规划和人际关系等各种挑战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症状。
抑郁和焦虑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学习成绩下降、社交障碍,甚至自杀倾向。
了解影响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因素,对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先前的研究表明,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如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育水平)、学校环境(如教学质量、师生关系)和社会文化因素(如就业压力、社会竞争)都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还关注互联网使用习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瘾、过度使用社交媒体等问题日益突出,这可能会加剧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症状[3]。
尽管先前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一些研究的样本量很小,无法完全代表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以地区高校大学生为例
![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以地区高校大学生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c7d46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2.png)
博文杯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以XX地区高校大学生为例“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以XX地区高校大学生为例”论证书目录第一章选题背景 (4)第二章选题依据 (5)第三章可行性分析 (9)第四章学科交叉与创新 (10)第五章课题内容 (12)第六章调研安排 (16)第七章成果形式 (17)第八章参考文献 (18)附件 (18)本原因与关系的结论,并在具体实践中给人们一定的启示。
4.选题必要性与原因由上述一系列痛心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在这众多的心理问题中,大学生抑郁心理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当前,在大学生的口头禅中,“郁闷”已经成为一个使用率很高的词,有的同学可能是真的抑郁,而有的则只是一点小问题、说着说着就真的抑郁了。
“抑郁”这一心理现象,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未来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基于这一些自己切身体会的反思,我们认为有必要做一次关于大学生抑郁心理的调查。
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抑郁心理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成为一种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了。
社会在向我们质疑:我们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学校在向我们发出疑问:难道的大学给我们培养出的大学生就是这样的吗?……不论是在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上,还是在学校的教育问题上,都亟需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这也在外在方面反映了我们此次调研的必要性。
5.选题目的由大学生抑郁心理所反应的问题除了自身外,还有家庭、学校和社会这几方面。
此次我们之所以选择“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做为研究课题,是希望通过此次调研,给我们大学生自身一次系统的反思,让大家都更加平常的对待这个现象,并在当它侵袭而来的时候与时走出它的阴影方面的影响,让大家的大学生活更加的自如、轻松快乐。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给学校、家庭、社会一些思考。
调查报告大学生抑郁症普查
![调查报告大学生抑郁症普查](https://img.taocdn.com/s3/m/4ed84ed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a.png)
调查报告大学生抑郁症普查近年来,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大学生抑郁症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调查。
本篇文章将对该调查结果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可能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抑郁症的问题,其中女性和高年级学生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具体数据显示,抑郁症的早期症状,如情绪低落、失眠等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占比高达60%以上。
社交关系问题、学业压力、经济困难等也是导致大学生抑郁的重要因素。
原因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个人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
大学生处于转折期,面临着身份认同、职业规划等多重压力,缺乏经验和应对能力,很容易感受到困惑和无助。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如经济压力、社交焦虑等,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家庭环境、教育模式等因素也会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面对大学生抑郁症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现状。
大学和家长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和支持,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家庭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理解,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引导。
社会和媒体也要积极发声和宣传,提倡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消除对抑郁症的歧视和误解。
政府可以增加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大学生自身也要主动寻求帮助,并参与各类心理健康活动,提升自我意识和抗压能力。
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抑郁症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需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发展环境,让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成就美好的未来。
注:本篇文章仅为虚构调查结果,并非真实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30313023-5);山西省高校哲学社科研究项目(编号:2012SZ0002)。
作者简介:史俊芳(1972—),女,副教授,山西中医药大学(榆次 030619);师建梅、田文婧、王平、于晓强,单位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师建梅,E-mail:zysjm@163 com高校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调查及体质辨识史俊芳 师建梅 田文婧 王 平 于晓强 摘要:目的:探讨某医学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以及与体质的相关性。
方法:使用SDS量表对703名在校大学生展开筛查,针对其中SDS≥50分者,借助HAMD表、依照ICD-10和CCMD-3中抑郁症发作的诊断标准进行抑郁症临床诊断。
对确诊患者,遵照中华中医药协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施行体质辨识。
结果:703名被调查者中,抑郁症患者56名,占人群的8 0%;按体质分型气郁质者15名,占26 8%。
结论:该医学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8 0%;体质与抑郁症患病密切相关,气郁质是该人群的易感体质。
关键词:抑郁症;体质;大学生;医学高校;气郁质中图分类号:R749 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2018)05-0050-03 近年来,由于精神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在高校中频频发生。
在造成自杀行为的心境障碍性疾病中,抑郁症首当其冲。
对该病发病率和相关因素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精神医生、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
现代医学发现,该病的发生除了与遗传、性别、年龄、季节、负性生活事件等有密切关系外,在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也不尽相同。
祖国医学认为,遗传、性别、年龄、地域、职业等因素使得人们具有了不同的体质特征,而体质不仅决定着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还常常影响着证的形成,成为“隐性阶段的证”[1]。
目前国内学者对高校大学生罹患抑郁症状况的调查,大多集中在抑郁症症状,而非“抑郁症”该病本身[2]。
鉴于每个人在一生中不同时段都可能有抑郁症状出现,有抑郁症状并不能诊断抑郁症,故而这些调查结果的参考价值也就相当有限了。
无论对于临床精神心理医生还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建立一个完整的预防医疗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该病带来的危害。
对于易感体质者提前做出干预,将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病。
因此,本课题组对某医学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抑郁症患病率及易感体质调查。
1 对象及方法1 1 调查对象:某医学高校在校大一到大五学生,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每个年级选取3个班,共选取15个班703人。
回收有效问卷691份,有效回收率98 3%。
其中男生285名,女生406名;年龄最大26岁,最小17岁,平均20 2岁。
1 2 调查方法:调查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使用SDS自评量表,对703名学生进行调查。
考虑到部分被调查者会出于个人隐私、不愿自己的心理状况被熟人获知而影响到数据的真实性,课题组聘请校外从事临床心理专业的主治医师施行量表的发放和数据采集。
现场除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外,无其他人员参与,且每份量表都做密封处理。
筛选出SDS总分≥50的学生,进行第二阶段调查。
第二阶段:由两名精神病学主治医师,借助HAMD量表,对SDS总分≥50的学生进行抑郁症的临床诊断,诊断依据为ICD-10中抑郁症发作诊断标准,同时符合CCMD-3中的标准,并根据学生入学体检档案排除所调查对象患有继发性抑郁症。
两名医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 76)。
第三阶段:对确诊抑郁症发作的学生及健康对照组学生进行体质辨识,辨识依据为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考虑到被调查者均为医学专业学生,对于调查表中涉及到的临床症状之内涵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所以,本阶段调查表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没有其他人员介入。
1 3 统计分析:全部数据输入SPSS19 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
统计总分确定可疑抑郁症者、确诊抑郁症者病情轻重,采用χ2检验分析患病与体质的相关性。
2 结果2 1 第一阶段:SDS总分≥50的学生共测出385名。
2 2 第二阶段:在385名可疑抑郁症患者中,确诊56名。
其中HAMD≥17分者21名,HAMD≥24分者2名。
由调查可知,该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症时点患病率为8 0%。
2 3 第三阶段2 3 1 健康无抑郁症组及抑郁症患者组体质分布特点:见表1。
抑郁症主体质为气郁质者15名,占所有患者的26 8%。
其他7种偏颇体质者41名,无平和质者。
97名健康无抑郁症者平和质者34名,气郁质者10名。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双侧渐进Sig 为0 000,即P<0 01)。
提示健康无抑郁症人群与抑郁症人群体质分布明显不同。
·05· 山西中医 2018年5月第34卷第5期 SHANXIJOFTCM May 2018Vol 34No 5表1 两组体质分布情况比较[例,%]组别n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健康9734(35 1)10(10 3)15(15 5)11(11 3)4(4 1)8(8 2)10(10 3)3(3 1)2(2 1)抑郁症560(0)7(12 5)8(14 3)12(21 4)5(8 9)5(8 9)15(26 8)3(5 4)1(1 8)2 3 2各种体质与患病相关性比较:健康无抑郁症组与抑郁症组中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8种体质与患病的相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中气郁质者与患病的相关性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确Sig 双侧为0 012,即双侧P<0 05,精确Sig 单侧为0 008,即单侧P<0 01),见表2。
表2 两组气郁质与患病的相关性比较[例,%]组别n气郁质非气郁质健康9710(10 3)87(89 7)抑郁症5615(26 8)41(73 2)3 讨论3 1 医学生抑郁症高发病率:大学生涯是一生中的黄金时期。
仅仅在一所规模不大的医学高校的部分人群中,有56名大学生生活在抑郁症的阴影中。
“56”不是一个小数字。
曾强等[3]使用SDS自评量表所作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状出现率为50 24%,其中医学学生抑郁症状出现率为53 29%,高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47 39%)。
张泽武[4]发现在暨南大学医学生中抑郁症状发生率为79 9%,而曾琳娜[5]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是:该专业大学生抑郁症状出现率仅为13 25%。
虽然调查者、调查时间、被调查对象所处的地域和学校不同,但医学专业学生抑郁状况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
即将走上治病救人岗位的医学生们,自己却罹患着比普通人群更高的抑郁情感障碍。
3 1 1 沉重的课业负担:虽然赵伟[6]提出“白求恩医科大学学生学习负担较为适当”,但是在同一篇文献中,作者仍然道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负担相比始终是较重”的实情。
与其他专业相比,医学专业开设的课程门数更多、学制更长,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合格职业人所需攻读的时间更久。
掌管生老病死职业的特殊性,注定了医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要达到更大的精准度和广博度。
这些都使得医学生的学业负担要远重于理工文史等大部分专业。
过重的学习或工作负担所带来的压力是抑郁症的诱发因素之一。
3 1 2 持久的负性职业情感体验:当今全社会都在强调需培养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却很少有人关注医学专业本身给医学生带来的持续的负性情感体验。
每日沉浸在溃疡、肿瘤、坏死、衰竭等病症案例中的医学生们,频繁地感触着生命中灰暗的色彩,专业带给他们的是长期持续的负性情感体验。
加之医学院校专业单一、内容相对枯燥,很难形成能够有效调动正性情绪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缺乏有效的心理调适支持系统,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促发着医学生抑郁症状的形成。
此外,部分敏感的医学生们还会在学习各种病症的过程中,出现疑病现象,将自己身体的小小不适,误认为是很严重的疾病,产生“医学生综合症”,因之而忧虑、抑郁,这种现象在医学生中也相当普遍[7]。
3 1 3 对职业前途的担忧:医生职业的特点是高技术、高风险,所以,在许多国家,医生历来是高收入人群。
而在当今国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大部分医生却收入平平。
2014年11月10日《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2014年度)》中指出:该省2013届高校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较低的前3位专业中,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赫然在列!高风险、低收入,是当今国内大部分医者所处的境况。
医学生们在经过比其他大部分专业都要付出更多时间的专业学习后,迎来的却是投入和回报明显不成正比的未来。
医患冲突、医疗纠纷中,医生受伤、甚至致残的事情不绝于耳。
目睹着走上岗位的同行们在医闹频发的时代里令人堪忧的生存现状,想到成才之路曲折漫长,而前途却未必光明,医学生们忧心忡忡。
3 2 抑郁症大学生的体质分布:同病异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
相同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个体,产生的是不同的证候。
其根本原因是患病个体体质不同。
体质不仅是决定疾病是否发生的内因,偏颇体质常常是病症的潜伏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症的发展和转归以及疾病最终呈现的证候。
抑郁症常见的证候有哪些呢?王红艳[8]认为抑郁症中医证候分布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是:抑郁症的基础证型是肝气郁结证。
王晓玲[9]研究发现:抑郁症证候频数最多的是肝郁气滞。
从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开始向全国推广应用的《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指南·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中,位于前列的是肾虚肝郁和肝郁脾虚。
虽然研究者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但仍然能够看到其中的共性内容:肝气郁结普遍存在于抑郁症病机中。
既然肝气郁结是抑郁症中最基本的病机,气郁质也就应该是抑郁症的易感体质了。
本次确诊56名抑郁症者中,气郁质者15名,占26 8%。
与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
这个结论与王琦教授指出的气郁质者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是吻合的[10]。
然而,并不是所有针对抑郁症的体质分布所作的调查结果都支持这个结论。
全东明等[11]在对30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时发现,气虚质的人抑郁症的发病率最高;薛丽飞[12]对56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调查发现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是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致病特质。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调查结果?抑郁症的易感体质,·15·山西中医 2018年5月第34卷第5期 SHANXIJOFTCM May 2018Vol 34No 5 是阳虚质、气虚质还是气郁质?进一步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全东明所调查的30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0 8±3 4)岁,薛丽飞所调查的566例患者年龄全部≥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