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抑郁症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大学生心理疾病案例
大学生心理疾病案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案例,以期引起更多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
案例一,焦虑症。
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自从大学入学以来,他就一直感到压力很大。
课业繁重、社交压力、未来就业等问题让他感到焦虑不安。
在一次期末考试前,小明因为焦虑情绪太过严重,导致失眠、食欲不振、头晕等症状,甚至出现了胸闷、心悸的情况。
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焦虑症。
案例二,抑郁症。
小红是一名大三学生,她在大学期间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但她很少向他人倾诉,总是将自己的情绪压抑在心里。
慢慢地,她变得越来越消极,对生活失去了兴趣,甚至出现了自责、自卑、自杀倾向等症状。
最终,小红被确诊为抑郁症。
案例三,社交恐惧症。
小王是一名大一新生,他平时很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对社交场合感到害怕和不安。
在大学期间,他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导致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状,甚至影响了他的学业和生活。
以上这些案例只是大学生心理疾病中的冰山一角。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与社会、家庭、个人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总之,大学生心理疾病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了解,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关爱、理解、支持的社会环境。
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完整版)一个抑郁症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完整版)一个抑郁症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身体不适,经常失眠。
感觉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有时会突然哭泣或者愤怒。
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觉得自己没有前途,没有价值,没有人关心自己。
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解决方法,摆脱这种困境。
二、心理咨询过程1、初诊求助者在初诊时表现出明显的紧张和抵触情绪,不愿意与咨询师交流,只是低头不语。
咨询师通过温和的语言和姿态,逐渐建立了与求助者的信任关系,引导他逐渐开口,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困惑。
2、问题分析通过对求助者的自述和心理测试,咨询师发现求助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自卑、消极、无助等。
同时,他也存在社交恐惧症状,不敢与人交往,导致社会功能受到很大影响。
这些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求助者的生活质量和研究效率,需要尽快得到解决。
3、治疗方案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案,帮助求助者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树立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增强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通过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求助者重建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4、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求助者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再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身体状况也有所好转。
他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主动与同学交往,社交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成绩有所提高。
他对未来也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三、总结通过本次心理咨询,求助者得到了有效的帮助,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重建了对生活和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解决心理问题,恢复正常生活和研究状态。
求助者描述了自己从初三开始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对女性的性冲动和恶心感,以及对自己的道德败坏和孤独苦闷的感受。
他还提到了自己的研究压力和身体不适,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和不满。
咨询师给予了理解和支持,建议他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并进行身体检查和定期复诊。
抑郁症的心理康复成功案例个人故事和启示
抑郁症的心理康复成功案例个人故事和启示抑郁症的心理康复成功案例:个人故事与启示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并逐渐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
抑郁症患者可能会经历长期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以及意志力下降等症状,甚至有些人会尝试自残或者自杀。
然而,我们也能听到一些关于抑郁症患者成功康复的案例,这些个人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下面,我想分享一位朋友的抑郁症康复故事。
她的名字叫小婷(化名),是我大学时的同学。
小婷在大学期间遇到了一些困难,经历了一段严重抑郁的时期。
然而,她通过寻求心理帮助和积极的自我调适,成功地走出了阴影,重新拥抱生活。
以下是她的经历和启示。
故事的开始,小婷觉得自己处于一片绝望之中。
她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感觉每一天都像是黑白的。
幸运的是,小婷迅速认识到自己正处于抑郁症的早期阶段,并且主动求助于心理咨询师。
在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中,小婷了解到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只要她积极配合,跟随医生的指导,坚持接受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小婷明确了她所渴望达到的目标:摆脱沉重的情绪、恢复生活的乐趣,迈向她向往的未来。
在心理疗法中,小婷逐渐学会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观察和分析,她开始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并非她个人的失败或无助。
通过心理疗法,小婷学会了接受自己的情感,并寻找积极的方式来面对压力和挫折。
除了心理疗法,小婷还依靠药物治疗来辅助她的康复。
她从医生那里获取了专业的建议,并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药物治疗的效果对小婷来说是显著的,她逐渐感觉到自己情绪的稳定,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然而,小婷的康复之路并不容易。
她发现自己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调适和管理。
她开始注重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她也积极参加运动和社交活动,与朋友分享快乐与困扰。
此外,小婷开始进行认知重构,试图改变自己对世界的消极观念和自我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小婷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状态。
一例大学生抑郁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1.一般资料求助者王某,男,20岁,汉族,大二学生,家里排行老三,父母均为农民,家里经济状况一般。
因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日很少与他交流沟通。
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成长,母亲对其学习要求严格,所以他从小就懂事,学习、做事认真,成绩比较优异,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追求完美,人际关系较好。
大学生活以来学习生活规律,少有迟到、早退、旷课情况发生,和宿舍同学关系和睦,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
近三个月来不愿与人交往、心情抑郁、情绪低落、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测验结果:SCL-90总分197,强迫2.4,抑郁3.4,焦虑2.6,人际关系敏感3.5,SDS总分70分。
2.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失眠、焦虑、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往等。
王某走进咨询室时,脸上写满了忧郁,本来挺拔的身躯也有一些佝偻,脸上没有年轻人的红润,只有灰暗和太多的问号。
个人陈述:我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我的大学该怎么过?大一第二学期,我有4门课挂科了,心理非常难过,不敢告诉我妈,怕她难过。
再加上暑假期间,妈妈安顿我好好学习,争取拿奖学金,我压力很大,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办。
大二新学期开始后,我匆匆忙忙参加了补考,但补考成绩也一般。
再后来,从同学那里得知,往届拿奖学金的基本是那些高考成绩非常优异的同学,或者是学生会里表现非常好的学生干部,我觉得我即使上课也拿不到奖学金,于是,当别的同学早上起床去上课时,我继续躺在床上,在那里胡思乱想。
就这样,我经常不上课,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有逃课的经历,经常想到上课和不上课没多大区别,自己再怎么学也没有用。
因为我经常不上课,所以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少了,人际关系也不如以前,集体活动基本不参加,他们谈论的话题我也不感兴趣。
我是从农村来的,接受的知识面本来就窄,怕和同学讨论,一例大学生抑郁问题咨询案例报告王少丽摘要:本文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对一例严重心理问题(一名抑郁男生)进行干预,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逐步开展咨询,睡眠问题、食欲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基本解决,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证明合理情绪疗法对对抑郁心理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
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成功案例
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成功案例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然而,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许多人成功战胜了抑郁症,恢复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成功案例,介绍抑郁症心理治疗的过程和效果。
案例患者名为李小姐,她是一位年轻的职场女性,平时活泼开朗,热爱生活。
然而,突然间她陷入了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和消沉中,开始对事物失去兴趣,并感到极度疲惫。
她就诊于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经确诊为抑郁症。
在李小姐的心理治疗中,咨询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的方法,以帮助她解决负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治疗的第一步是建立起良好的治疗关系,让李小姐感到舒适和被理解。
咨询师倾听她的困扰,并给予关心和支持。
然后,咨询师开始与李小姐共同探索她患抑郁症的原因和触发因素。
经过深入交流,咨询师了解到李小姐工作压力大、社交圈较小、家庭关系复杂等问题,这些因素都是她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咨询师与李小姐制定了治疗目标,并帮助她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通过认知重建的技巧,咨询师教给李小姐如何认识和调整负面的思维模式,比如将消极的自我评价转化为积极的自我肯定,培养她更加乐观的心态。
此外,咨询师还引导李小姐学习一些有效的应对技巧。
例如,帮助她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学会与他人沟通和解决冲突,以及鼓励她参加一些兴趣活动,拓宽社交圈子。
通过这些行为改变,李小姐更能够逐渐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恢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咨询师与李小姐定期进行回顾和总结,调整治疗方法和目标。
他们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使心理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经过数月的治疗,李小姐逐渐恢复了正常的情绪和能量。
她逐渐恢复了对工作和生活的兴趣,并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快乐。
在心理治疗的帮助下,她明白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更好地调整了与他人的关系,并学会了更好地管理工作压力。
这个案例中的成功经历证明了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有效性。
抑郁症学生地心理辅导案例
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基本情况:
姓名:小凡性别:男年龄:14
性格特征:为孤僻、沉默,对什么都缺乏兴趣,随意性很强。
二、主要问题
1、学习成绩很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纯属应付。
学习表现得很盲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2、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他从不主动参加,有时还有抵触、急躁的情绪。
3、没有朋友和要好的同学,通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常常会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
4、经常会用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容易走极端。
对有些问题会越想越严重,甚至深陷其中,具有较严重的偏执性。
5、喜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翻着别人的物品。
班级同学把他当小偷,总是躲的远远的,不愿和他交往。
三、心理辅导策略
整个过程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从缓解小凡情绪入手,引导其摆正目前自己的位置,从而解决其自我责备、自我贬低的古怪性格。
第二阶段从帮助他明确其错误认识态度及长期如此的后果着手,促使他积极配合老师和周围人对他的帮助,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配合的转变。
第三阶段则指导他逐步去体验生活,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去。
第四阶段则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做好跟踪辅导,直至他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地踏上社会。
一例高校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高校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发布时间:2021-06-11T09:56:54.46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作者:彭晓[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学生工作实际出发,报告了一例患有抑郁症的高校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南京 210036摘要:本文主要从学生工作实际出发,报告了一例患有抑郁症的高校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通过个案提供的相关信息,咨询师结合该生实际情况,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等综合治疗手段,帮助其“认知重建”,克服情绪障碍,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生动案例。
关键词:抑郁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一、一般资料小H,男,19岁,汉族,某高校大二学生,独身子女。
家庭收入状况较好,父亲为苏州公司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
该生身高178cm,体型偏瘦弱,高考和入学体检未发现重大躯体疾病,有轻生的念头。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1、主诉:大二开学以来感觉不适应,无法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最近一周明显情绪低落。
现阶段,每天焦躁不安、不想吃饭、不想社交、夜晚失眠,课堂效率低下、看不进书。
平时喜欢弹吉他并达到专业水准,但对生活提不上兴趣、胃痛、注意力不集中等两月余。
2、个人陈述:我小时候成绩很好,但是长大后对学习提不上兴趣以至于高考失利,进入一般院校。
我喜欢弹吉他并且在高中时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在上海的乐队节表演过。
我想学艺术但是家里人不同意觉得没前途、不务正业,所以我只能业务练习。
但是现在渐渐觉得弹吉他也很无趣。
大二开学以来我觉得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很焦虑、烦躁,觉得每天都很重复、单调、枯燥,感到很累。
不久觉得自己上课不能专注、情绪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头昏、恶心、胃痛、失眠,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看书效率降低,总会受干扰而中断,学不下去。
我跟家人说了自己的情况想去医院治疗,他们觉得我小题大做拒绝了我的请求。
近几天症状主要是:自己的反应灵敏度下降、记忆力衰退,四肢无力、白天瞌睡犯困、夜晚情绪亢奋等。
一例抑郁症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抑郁症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张露艾陈邵阳学院湖南邵阳422000摘要:大一学生入学一个学期,因为人际关系不良前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
心理测量结果:S C L -90—“人际关系敏 感”、“抑郁”、“偏执”因子得分超过常模,S D S 量表得分为80分——重度抑郁。
转介专科医院,药物治疗,辅助心理咨询。
8次心 理辅导后,效果反复。
建议该生休学,住院治疗。
一个学期后随访调查,该生已自行退学。
关键词:人际关系;抑郁;心理辅导理论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技风2〇17年8月上D 01:10.19392/j . cnki . 1671-7341.201715224_、求助者基本情况X X X,女,大一"18岁,湖南长沙人。
因失眠、人际关系不 良前来主动咨询。
—、主诉从小乐观开朗,家庭条件优越,独生女。
小学时学习成绩 优异,是尖子生。
初中成绩一般,高中成绩较差,高考失利,读 了专科。
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无头颅外伤史,无昏迷抽搐史。
该生足月平产,第一胎。
母孕时体健,奶粉喂养。
生长发 育正常。
家族中无精神病患者。
该生父母在其读初中时离异,并且各自重组家庭。
该生跟 随母亲生活。
现有一同母异父的弟弟,6岁。
三、 咨询师观察该生是我所带班级学生,上课玩手机,成绩较差。
发育营 养良好,穿着尚整洁,神清语利,主动接触,倾诉欲望强烈。
回 答略显繁琐,在问及其家庭,尤其是其弟弟和“新爸爸”时,情绪 激动。
谈及其母亲和父亲时,不由自主地落泪,语速缓慢,表情 沉重,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他们。
四、 心理咨询过程摘要第1次:收集资料,心理测评。
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心):你好,有什么需要帮助你的吗?学生:我心情不好,烦躁。
想发泄。
心:你能具体讲讲吗?是怎样的心情不好呢?学生:就是我也说不太清楚,有时候觉得浑身是劲,生活到 处都是希望,有时候很不开心,觉得活着没意思,拖累其他人。
大学生抑郁症的真实案例故事三篇
大学生抑郁症的真实案例故事三篇第一篇: 大学生抑郁症的真实案例故事下面这个案例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小洁(化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她的基本情况吧。
小洁是我的一个师妹同时又是我的老乡,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美丽而热情的女孩,每次在学校遇见她,总是乐呵呵的与我说笑。
但就是这样一个热情充满活力的女孩竟然走上了轻生的道路,这几乎断送了她美丽的生命,刚听到这样震惊的消息,我心里特别的不平静,我决定尽我最大的努力来挽救这个美丽的姑娘,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学了几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一点粗浅认识,我想尽我的所能来帮助她。
于是我抽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她寝室看望她,她看到我后神情有点不自然,并显出很忧郁的样子,但随着谈话内容的丰富化和轻松化,她脸上渐渐露出了一丝微笑,可能是身在异乡的孤独,看到我犹如见到了亲人。
随着我多次和她聊天,她渐渐也把我当成了朋友,还向我说出了许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下面就是在一次谈话中小洁所说的大体内容。
我从小就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父母都是高中的老师,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从小就把我送到乡下的奶奶家抚养,虽然在乡下条件比不上城里,但只要我要什么奶奶总能满足我,父母也定期来奶奶家看我,而且每次来总能拿上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和好看的衣服,还给我不少的零花钱。
因此当时在乡下的很多小孩眼里,我是最幸福的,小伙伴们都很羡慕我,并且走到哪里总有小朋友们追谁着,从小我就有了一种众星捧月的感觉。
直到我上中学时奶奶病逝,才回到城里和父母生活。
也许父母是因为从小没能很好的照顾我,感到有点愧疚于我,所以回到家后的我,更是受到父母的格外呵护,享受着小公主般的感觉,这样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我走进了大学。
刚进大学时,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离开了父母的呵护,有点茫然了。
但我还是挺积极的面对生活,各方面表现得都还不错,身体健康,积极而热情。
但是大一时,我参加了学校和系上的各类学生干部、干事的竞选,结果都失败了。
专业心理咨询实际案例
专业心理咨询实际案例专业心理咨询实际案例:1. 案例一:抑郁症患者患者是一位30岁的女性,她出现了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发现她患有抑郁症。
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来治疗她的抑郁症,通过帮助她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逐渐恢复了她的心理健康。
2. 案例二:焦虑症患者一位男性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了持续的焦虑和不安。
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发现他患有焦虑症。
咨询师采用心理放松训练和认知重建等方法,帮助他减轻焦虑症状,并教给他应对焦虑的技巧和策略。
3. 案例三:婚姻问题一对夫妻因为长期的沟通问题和争吵而来到心理咨询师处寻求帮助。
咨询师通过夫妻共同参与的婚姻咨询,帮助他们改善夫妻关系,学会有效沟通,解决矛盾,最终重建了他们的婚姻。
4. 案例四:自尊问题一位大学生在学业和社交中出现了自尊问题,导致他缺乏自信和抑郁。
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辅导,他逐渐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增强了自尊心,并在学习和人际关系中取得了积极的变化。
5. 案例五:创伤后应激障碍一位女性在遭受严重创伤后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包括噩梦、回忆、情绪波动等。
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治疗和眼动脱敏与再处理治疗,帮助她减轻了症状,并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
6. 案例六:家庭暴力受害者一位女性受到丈夫的家庭暴力,导致她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焦虑。
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她学会了保护自己的方法,增强了内心的力量,并最终勇敢地离开了暴力环境。
7. 案例七:学业压力一位高中生因为学业压力导致焦虑和抑郁。
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帮助他调整学习态度,减轻学业压力,提高学习效果,并帮助他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
8. 案例八:职业困惑一位职场人士在工作中遇到了职业困惑,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职业咨询和测试,帮助他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为他提供职业规划建议,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心理咨询案例(精选5)
心理咨询案例(精选5)案例一:抑郁症的心理咨询简介:小王,男性,28岁,IT工程师。
面临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和食欲减退等抑郁症状。
咨询过程:小王在咨询开始时表现出情绪低落、消沉,并谈及自己工作压力大、与同事关系紧张等问题。
在初步评估中,小王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
咨询师采取的策略包括:1. 倾听和支持:咨询师以积极的姿态倾听小王的内心痛苦和困扰,传递理解和关怀,使小王感到被接纳和理解。
2. 指导情绪管理:咨询师帮助小王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并教授相关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以帮助小王调节情绪。
3. 探索问题根源:咨询师通过与小王的交流,深入了解其工作和人际关系问题,并找出导致其抑郁症状的根源,如工作压力过大、与同事之间的冲突等。
4. 培养积极心态:咨询师通过积极心态的培养,帮助小王重新审视问题,提升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并为其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鼓励。
5. 制定行动计划:咨询师与小王一起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包括改善工作环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
成果:经过几个月的咨询过程,小王的抑郁症状明显减轻,情绪稳定,睡眠和食欲也逐渐恢复正常。
他对工作和人际关系的态度也有所改善,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压力和与同事的关系。
小王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
案例二:焦虑症的心理咨询简介:小李,女性,35岁,经历过一次车祸,后出现焦虑症状,如惊恐发作、自主神经症状和持续担忧。
咨询过程:小李在第一次咨询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她描述了自己经历车祸后的恐慌和担忧,并表达了对再次发生车祸的恐惧。
在评估中,小李被诊断为广泛性焦虑症。
咨询师采取的策略包括:1. 提供安全感:咨询师以温和、安全的环境和方式与小李建立关系,以帮助她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2. 探究灾后反应:咨询师与小李一起回顾并探究她在车祸后的情感经验和思维过程,帮助她理解焦虑症状的来源和维持因素。
3. 教授放松技巧:咨询师引导小李学习放松技巧,如渐进性肌肉松弛、呼吸调节和冥想等,以帮助她应对焦虑情绪和恐慌发作。
一例大一新生抑郁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新生抑郁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对一例压力过大,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方向迷失,离校出走两天的大一学生求助者,应用理性情绪疗法、放松疗法,缓解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化解对父母离异不能释怀的心结、减轻压力、明确目标,从而达到使得重新回到学校的目的。
经过三次咨询,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基本达到咨询目标。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理性情绪疗法放松疗法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82A Counseling Case Report about a Freshmen'sDepressive Psychological ProblemLU Xiaolin(Shaan'xi Xue 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Abstract A freshmen year college sdudent who was highly depressed and under great pressure had left school for two days. The counselor used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and Relaxation therapy to ease her tens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to release the pressure and reduce her psychological trauma caused by her parents' divorce. After three counseling sessions,her mood was obviously improved, and her social functions were restored. The goals of counseling were considered achieved.Key words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relaxation therapy1 一般资料1.1 人口学资料楚楚(化名),女性,19岁,汉族,大一学生。
一例抑郁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一例抑郁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一、基本信息1、答辩人信息(咨询师),男,xxxx年出生,本科,xx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2008年参加工作,从事对于劳教人员的管理与教育工作,希望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考试,提高对劳教人员心理问题的把握,学会可以运用心理咨询的专业技术,帮助劳教人员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实习期间,在老师的督导下,先后对1例来访者进行了4次心理咨询。
2、当事人信息王某,男,30岁,江西人,初中文化,2001年随家人一起来到上海,曾经营过一家理发店,生意还可以,后来被朋友骗,就放弃了理发店生意。
家庭情况:母亲55岁,父亲于去年病故,享年58岁。
哥哥,32岁,已婚,家里关系一般。
犯罪事实:2010年11月22日晚22时许,王某在上海市青浦区与一男子李某发生争执,王某事后不服,召集朋友朱某、刘某带上钢管欲找李某报复,后被巡逻治安发现,王某因寻衅滋事被处劳教一年。
3、主诉王某称自从1月份调到现在服教的场所以来,已经将近8个月了,家里人就只在3月份来探望过一次,自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家人朋友前来看过他,一开始他认为他妈妈和哥哥肯定还会来看他,只是可能都比较忙,抽不出时间,所以他就耐心的等待,但是现在都过了这么久了,还没来,他开始怀疑是不是家里人已经抛弃他了,来访者最近总是觉得没劲,情绪比较低落,做事没精神,晚上也睡不好,吃饭也没什么胃口,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一个多星期。
不知道接下来的改造生活将怎样度过。
请心理咨询师给予帮助。
二、评估与诊断1、初步心理测试结果在第一次咨询时,对王某进行了心理测试,选择的测试为抑郁自评量表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粗分54份,标准分68分,提示存在抑郁倾向;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粗分45分,标准分56分,提示焦虑不明显。
2、当事人的主要问题结合王某在面谈中的情况,王某主要问题为:因为自己被处劳教,家人又长时间未曾前来接见,王某开始怀疑家里人已经对他失去信心抛弃了他,且王某因为做生意被骗而导致生意失败,觉得这世上没有人好相信,只能靠自己,但自己又没用,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抑郁案例分析
“心灵感冒”——大学生心理抑郁问题案例分析案例主题抑郁症被西方国家称为“世纪之病”,也有学者称它为“心理感冒”,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如此之多的理想青年跌入了不能自拔的深渊,让如此美好的大学生变成了无边的炼狱,让原本盛开的鲜花凋零在夏季?高校和学生工作者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医治好大学生心灵的“感冒”?本文结合一个典型案例作简要分析。
二、案例背景杜某,一个来自红色革命山区的女孩,系本校10级会电学生,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刹那,她就开始憧憬着大学的理想之梦,在那时,理想的种子就已经扎根在这个文静而少言的女孩心中。
飒爽九月,凉风习习,美好的大学生活在她的期盼之中拉开序幕。
在开学伊始,她虔诚的浇灌着自己的理想,并诚挚地等待着它长大,开花。
她对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做了很好的规划,学习是她的第一要务,她很好地延续了高中时期刻苦勤学的学习态度,决不放松任何空闲时间,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专业知识带给她的乐趣。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并以班级第一的成绩为上半学期的大学生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此满意的结果让小杜很欣慰,她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学习上也更有活力了。
然而,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了。
三、案例事件杜某有时会觉得等同学一起吃饭,一起打水很浪费时间,所以她总是自己率先离去。
过了不久,杜某突然发现宿舍的人开始疏远她,以前一起吃饭,一起打水,一起上课,然而现在她自己却“落单”了。
本来她心里很着急,可是想到学习的重要性,她不想因此而分心,所以就没当回事。
她心想:自己吃饭、打水也可以,只要学习好,一切都不重要。
她开始自己上课,自己吃饭,自己打水,不时地安慰自己:“我学习好就够了,不需要朋友。
”她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离她而去,杜某开始觉得慌了,她十分忧愁,伤感,心情压抑,苦闷,总感觉身边的同学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她,舍友都不喜欢她,连她都对自己很忧虑。
杜某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内向,安静少言的女孩,自己有了这种低沉的心情,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也不知道跟谁沟通,所以她憋在了心里。
大学心理咨询案例: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
大学心理咨询案例: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情感低落、自卑、疲倦无力等。
本案例讲述了一名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案例人物介绍张先生,29岁,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IT行业工作,最近半年来感到情绪不稳定,经常感到自己价值低下,无法入眠,不愿意与家人和朋友交往,工作效率也明显下降。
在经过多次劝说后,他来到心理咨询室咨询。
治疗过程1. 初次面谈张先生的初始访谈主要是了解其抑郁程度和症状的详细情况,同时了解其家庭背景和过去的人生经历。
通过访谈,了解到张先生长期存在自卑和对未来的担忧,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很高的要求,因工作压力和疏远家人和朋友等,导致他经历了抑郁症的症状。
2. 初步评估根据张先生的症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进行初步评估,得分为29分,属于中度抑郁。
同时结合其生活情况,初步确定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3. 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通过训练改变患者的消极思维和行为习惯,使其能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的压力和困难。
在治疗期间,医生采用下面几种方法:(1)认知重构:通过让患者意识到消极思维的存在和缺陷,然后对其提出挑战和替代,以改变其负面的认知方式。
(2)行为暴露疗法:通过逐步暴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和不舒服的情境,让患者逐渐面对和克服自己的恐惧,增强其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3)心理教育:通过向患者介绍抑郁症的病因和治疗方式,让其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和治疗的必要性,同时减少其不必要的自责和焦虑。
4. 药物治疗针对张先生的病情,医生开了一些抗抑郁药物和安眠药,旨在缓解其抑郁和睡眠问题。
同时,医生也对药物的副作用和使用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治疗效果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张先生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得分下降到10分左右,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时,他的睡眠情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效率也有所提高。
一例抑郁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
一例抑郁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个人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心理咨询师在处理抑郁问题的个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例抑郁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展示心理咨询师在帮助个案恢复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和方法。
个案描述:本个案的求助者是一名30岁的男性,自述近几个月来,他感到情绪低落,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
他感到疲惫不堪,经常失眠,食欲也大幅减退。
他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对生活的失望感。
在家庭和工作方面,他感到压力巨大,无法有效应对。
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干扰他的日常生活,他感到迷茫和无助。
心理咨询的初期阶段:在咨询的初期阶段,心理咨询师应该与个案建立信任关系,为个案提供支持和安全感。
心理咨询师首先倾听个案的痛苦和困惑,了解其反应和体验。
通过非指令性的提问,咨询师逐渐帮助个案发现他内心深处的抑郁情绪,并与个案一同探索抑郁的根源。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需要经常确认个案的感受,以表达对个案的理解和尊重。
探索抑郁的原因:在与个案的对话中,心理咨询师发现个案正在经历一段感情困扰。
个案自述与伴侣的关系日渐紧张,导致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这种感情上的困扰成为他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咨询师通过询问个案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逐渐理解个案在抑郁问题上的多重困扰。
咨询师还与个案一起探索他对工作压力的反应,并帮助他认识到他对自己高强度工作的不健康适应方式。
制定个案治疗计划:在初期阶段的探索和了解后,咨询师与个案一同制定了一份个案治疗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心理教育来帮助个案摆脱抑郁症。
咨询师向个案解释了CBT的原理和方法,并帮助个案了解抑郁与想法、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个案被鼓励参与积极的活动,培养更健康的思维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CBT的技巧来改善情绪和行为反应。
治疗过程: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与个案定期会面,跟进治疗的进展。
咨询师通过引导个案深入探索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负面信念,帮助个案识别并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
(完整版)一个抑郁症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点击数: 89 更新时间:2010-10-15 一、求助者资料1、求助者资料(1)人口学资料:常XX,男,22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汉族。
(2)家庭状况:父亲常XX,46岁,高中文化,农民。
母亲李XX,48岁,初中文化,农民。
父母双双进城作小本生意,在城市没有住房,家庭经济状况很一般。
兄妹二人,求助者排行老二。
(3)学习记录: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内拔尖。
高中进入县重点高中,学习成绩不再名列前矛,在班内排名中等偏上。
(4)社会交际:仅限于亲戚同学。
亲戚节假日偶有走动,与同学和睦相处,对学校活动能主动参加。
(5)兴趣爱好:看书,打篮球。
(6)自我描述:相貌帅气,性格内向腼腆,是个乖学生,从不惹是生非。
小时候性格活泼,爱动爱玩。
认为是这些心理问题使自己变得内向了。
(7)其他特点:想象力、表达力良好。
2 、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是足月顺产生育,自小因长相漂亮,学习成绩好,行为乖巧,常常受人夸奖,有一定优越感。
在学校遵纪守规,认真响应教师指导,是名好学生。
自小学到县重点高中都是是凭自己努力考上去的,没有让父母操过心,很为此自豪。
家庭虽不很富裕,也是衣食无忧。
家庭从无任何重大变故,虽说父母常外出打工,和姐姐一起接受叔叔的照顾,叔叔婶婶对自己很好,自觉内心没有什么缺失阴影。
3、精神状态感知觉正常,注意力正常,记忆力良好,思维完整,语言表达清晰流畅。
情绪表现与内心体验一致,(脸色赤红,低头不敢看咨询师,明显紧张)意志力完整,人格完整,具有相对稳定性。
4、身体状况从1998年下半年至今,先是头痛,后来头昏,胃痛。
一见人就脸红。
5、社会功能不敢与人交往,人际交往受到很大影响,学习没有效率,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内心十分痛苦。
6、求助者问题自述:情绪焦虑抑郁,苦闷烦躁,感觉很痛苦。
头痛胃痛,从初三起,不敢面对女性,一见女性就脸红,控制不住去想女性的隐私部位,感觉对方不注意自己时才敢偷看,觉得自己已经和她发生过性关系了,可又明明知道自己什么都没作,就是控制不住就那样想,最难堪的是对母亲和姐姐也是这样想。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范文分享与讨论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范文分享与讨论心理咨询案例一:抑郁症患者李某的个案分析背景介绍:李某,男性,28岁,大学教师,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导致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
1. 症状描述:李某自述,近半年来,他感到无法忍受的压力。
他经常感到疲惫且没有精力,对以往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
他睡眠困扰且饭量明显下降,所以体重也在下降。
李某自责且对自己的自尊感受到严重的冲击,经常体验到无望和绝望的情绪。
注重细节和注意力也明显下降,与他人的交往变得困难和紧张。
2. 分析与解读:2.1 生活事件的影响:在李某的生活中,一系列的事件影响着他的心理健康。
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自我期待感过高等因素都加剧了他的负面情绪。
这些心理压力激发了他的自责与无望情绪。
2.2 抑郁症症状的特征:李某表现出了典型的抑郁症状。
他的情感低落且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
精神和身体的疲倦在他的自我感觉和功能方面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3 自我贬低和自责:李某倾向于过度批评自己,总是将错误和失败归咎于自己。
这样的自我评价使他的自尊心受到重创,进一步加重了抑郁症状的加重。
3. 心理咨询策略:3.1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对李某的消极思维模式进行干预和改变。
引导他进行自我价值和积极认可的建设性思考,增强他的自尊感和自信心。
3.2 解剖人际关系:帮助李某提高人际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以减轻他在人际关系中的压力。
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帮助他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3.3 放松练习:教导李某一系列的放松练习以减轻身心的紧张感和焦虑。
心理咨询案例二:焦虑症患者王某的个案分析背景介绍:王某,女性,32岁,销售经理,因经常感到紧张和焦虑,影响了她的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
1. 症状描述:王某自述,她经常感到心跳加快,无法控制的恐惧感,特别是在面对大众演讲、社交活动以及被他人评判时。
这些情绪和身体的反应增加了她的疲劳感,导致她对这些场景的回避和逃避。
她感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和情绪,甚至无法入睡。
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成功案例分享
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成功案例分享近年来,抑郁症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困扰。
然而,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下,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本文将分享一位患者的抑郁症心理治疗成功案例,通过该案例可以更好地了解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这位患者名叫李明(化名),是一名年轻的职场人士,他在工作中因长期承受压力过大,加之生活中的一些不顺心的事情,逐渐出现了抑郁情绪。
他总是感到无精打采,兴趣减退,对生活失去了热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苦挣扎,李明意识到他需要专业的心理帮助,于是决定尝试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李明开始在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治疗。
治疗师首先与他进行了初步的面谈,了解了他的症状和困扰。
在面谈过程中,治疗师采用了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帮助李明逐渐打开心结,愿意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和困惑。
通过治疗师的耐心倾听和专业指导,李明感到受到了关注和理解,他在治疗中逐渐接受了自己的病理状态。
在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作为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CBT的引导,李明学会了更理性地对待自己的负面思维和情绪。
治疗师帮助他认识到自己过度担心和否定的思维模式,并指导他如何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和行为改变来改善心境。
例如,李明在治疗过程中学会了积极思考、健康生活方式、放松训练等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
此外,治疗师还采用了心理解剖和回溯疗法,帮助李明找到并面对内心的冲突和潜意识问题。
在治疗的过程中,李明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焦虑和自卑是导致抑郁症复发的主要原因。
治疗师通过帮助李明分析童年和家庭背景,帮助他理解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并通过探索和接纳自己的过去来减轻内心的负担。
经过数月的心理治疗,李明逐渐摆脱了抑郁症的困扰。
他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和自信,开始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李明表示,心理治疗对他的成长和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治疗过程中学会了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情绪,树立了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例学生抑郁情绪咨询的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是一例典型的因环境改变而引起学业不良、抑郁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
因转校后遭遇学习困难、地位失落,王某无法面对困境,及时调整自我。
儿时的遭遇,家人的期望,校内的竞争,与学习不适应的强烈冲突,造成王某过度紧张、焦虑和学习下降。
随自我评价下降,出现自责、自罚。
同时,抑郁情绪的压抑和被否认,又引发她的躯体不适症状。
咨询过程中,我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并辅以支持性心理疗法、自我及时强化法、心理调解法和环境调节等,通过调整王某的认知,建立理性思维方式,并激发其潜能,使其学会自我肯定和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王某的抑郁状况得到改善,在多方配合下,其人格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
【关键词】抑郁情绪心理咨询理性情绪疗法一般资料王某,独生女,11岁,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
两三岁时,王某母亲因心情不好,曾多次把王某推出门外,使王某长时间哭闹,造成心理伤害。
小学里,王某在原来学校中成绩优秀,四年级转入新学校后,成绩下降,出现情绪低落、头疼、失眠、厌食、胸闷等不适症状。
她反复对父母说,不想上学,有自伤行为。
对王某进行EPQ、SDS、SAS三项检查,EPQ :E为8分,P为10分,N为14分,L为8分。
此测试反应王某内向,忧郁,L分为8分,表明测试结果可信。
SDS为68 分,SAS为55分,抑郁和焦虑分值高于正常。
主诉和个人陈述王某妈妈:王某学习勤奋,成绩很好,在原来学校一直成绩优秀。
父母对孩子的学业要求也较高,后因搬家进入一所新学校。
当时,王某的表姐考上了清华,王某说要像表姐一样优秀。
但王某进入新学校后,成绩大幅下滑,直落到班级的后十名。
王某多次和父母提出不要去上学了,她情绪非常低落,在家每隔2-3天就要哭一次,家人无法哄劝。
而且喜怒无常,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经常说身体不舒服,一天有时只吃一顿饭,还会在墙上乱涂乱画,有时用小纸片在桌上做小坟包。
晚上在家,不写作业也不睡觉,长时间呆坐。
有几次考试失利后,用小刀把自己的手背、皮肤划得满是伤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点击数:89 更新时间:2010-10-15一、求助者资料1、求助者资料(1)人口学资料:常XX,男,22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汉族。
(2)家庭状况:父亲常XX,46岁,高中文化,农民。
母亲李XX,48岁,初中文化,农民。
父母双双进城作小本生意,在城市没有住房,家庭经济状况很一般。
兄妹二人,求助者排行老二。
(3)学习记录: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内拔尖。
高中进入县重点高中,学习成绩不再名列前矛,在班内排名中等偏上。
(4)社会交际:仅限于亲戚同学。
亲戚节假日偶有走动,与同学和睦相处,对学校活动能主动参加。
(5)兴趣爱好:看书,打篮球。
(6)自我描述:相貌帅气,性格内向腼腆,是个乖学生,从不惹是生非。
小时候性格活泼,爱动爱玩。
认为是这些心理问题使自己变得内向了。
(7)其他特点:想象力、表达力良好。
2 、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是足月顺产生育,自小因长相漂亮,学习成绩好,行为乖巧,常常受人夸奖,有一定优越感。
在学校遵纪守规,认真响应教师指导,是名好学生。
自小学到县重点高中都是是凭自己努力考上去的,没有让父母操过心,很为此自豪。
家庭虽不很富裕,也是衣食无忧。
家庭从无任何重大变故,虽说父母常外出打工,和姐姐一起接受叔叔的照顾,叔叔婶婶对自己很好,自觉内心没有什么缺失阴影。
3、精神状态感知觉正常,注意力正常,记忆力良好,思维完整,语言表达清晰流畅。
情绪表现与内心体验一致,(脸色赤红,低头不敢看咨询师,明显紧张)意志力完整,人格完整,具有相对稳定性。
4、身体状况从1998年下半年至今,先是头痛,后来头昏,胃痛。
一见人就脸红。
5、社会功能不敢与人交往,人际交往受到很大影响,学习没有效率,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内心十分痛苦。
6、求助者问题自述:情绪焦虑抑郁,苦闷烦躁,感觉很痛苦。
头痛胃痛,从初三起,不敢面对女性,一见女性就脸红,控制不住去想女性的隐私部位,感觉对方不注意自己时才敢偷看,觉得自己已经和她发生过性关系了,可又明明知道自己什么都没作,就是控制不住就那样想,最难堪的是对母亲和姐姐也是这样想。
觉得自己是个极其肮脏、道德败坏的人,简直禽兽不如,心里恨得把自己杀了无数次。
可一见女性还是那样,到后来一提到女性就那样想,平常看书吃饭写作业都控制不住去想,每天上床睡觉时也想,有很强的性冲动,常常忍不住偷偷************,过后更觉得自己肮脏无耻,无脸见人,觉得别人一定能看出自己的行为与想法。
一开始只怕女性,后来连男性也怕见。
可自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啥也没作,强迫自己好好学习,初中升高中还算顺利考上了,觉得很侥幸。
进入高中,学习压力很大,第一学期成绩就不理想。
后来无论多么用功学,成绩就是上不去。
这时候就想是自己这种心理问题影响了学习效率,痛苦得不得了,又不能和人说。
内心感到又孤独又苦闷,很多次想到死,又怕死了别人说闲话,怕对不起父母。
到高二时又开始头痛了,我知道是我脑子想事想的。
过一段,胃也痛起来,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胃癌,一想到胃癌,有时高兴,有时悲哀。
高兴的是,如果是胃癌死了,别人不说我是个肮脏的坏家伙,不丢人了。
悲哀的是我还小着呢,我还什么事都没作。
这时不知怎的脾气也变坏了,常常在家发火。
也不多说话,一发火就想毁东西。
家里人带我到医院去看,作了一堆检查,医生说我没病。
后来去了精神病院,大夫说我是精神病,要住院。
我又怕又气。
死活不住院,药也不吃,我说我没病。
为了不去精神病院,我老实起来了,强忍着不再乱发火。
但头痛得历害,胃也胀痛得历害,就又想是不是要死了。
想到死,觉得很可怕。
父母就我一个儿子,把希望全都寄托在我身上,我还什么都没作,还没有真正报答他们、孝敬他们,就死了。
感觉很对不住父母。
就想,我怎么会生病要死了呢,上天太不公平,这时就恨命运,恨上天。
我觉得我不是个一般的人,上天不应该这样对我。
6、心理障碍产生时间:一九九七年求助者初中三年级下学期。
7、心理障碍持续时间:七年。
8、心理咨询师第一印象衣着整齐,低头不敢面对咨询师。
一直眨眼,满面通红,举止局促不安,神态委靡,但言语表达清晰流畅。
思维判断正常,自知力完整。
二、咨询记录1、第一次咨询(用时一个半小时)咨询目标:收集资料,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初步制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方案和目标。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咨询记录: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师):求助者(以下简称求):初步设定咨询治疗方案:根据求心理作业:思考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和演进泛化过程。
并把此次咨询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尽可能多的去写,可以参看有关的心理学书籍。
下次咨询时带来给我看。
2、第二次咨询(用时一个半小时)上次咨询效果:求助者换了一套衣服,衣着整齐,眼睛能正视看咨询师,停留时间很短,并且不停眨眼,脸上赤红,举止拘束。
作业完成得相当认真,写了大约有五千多字的心理感受。
对自己的问题结合着心理咨询师对他的分析判断反省领悟得很到位。
求助者描述:十分认同咨询师帮他所作的心理问题根源分析,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很有信心。
焦虑抑郁的情绪感觉好多了。
头痛的情况有明显减轻。
胃胀痛的感觉也轻了不少。
到第三天就急切地想过来进行下一次咨询治疗。
与上次时间间隔:一周本次咨询目标:从自然界、生物、社会、文化、心理几个方面对求助者进行系统性教育,完善性心理认知,缓解面对女性的紧张心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咨询治疗方案:咨询记录:分析判断:心理作业:回学校至少要和十名女性、二十名男性打招呼,说话。
如果实在不知道或张不开口,就看着对方微笑点点头。
如果能突破二十名女性的话,你好得更快更彻底。
记住数目和对方对的反应,下次来时向我要详细检查。
哪怕对方对你的致意不反应,或是反应很让人不舒服,你都要作。
事先,你先预设最坏的结果。
如果你和对方很友好的打招呼,对方会把你怎么样。
3、第三次咨询(用时一个半小时)上次咨询效果:求助者此次穿的是第一次咨询时的衣服,但感觉比那时整洁得体。
头发喷了啫喱水,整个人看上去精神透亮起来。
进门就叫老师,不等问就把上次咨询的效果说出来。
求助者描述:效果非常好。
可以用立竿见影这个词语。
回校后见到女性紧张消释大半,见到女性还有些紧张,心理还会想和她们发生了性关系,但一会就不想了。
敢用正眼去打量身边的女性了。
本周和班内、班外熟悉的女性打招呼说话的人数为二十三人。
总共说了六十一次。
她们的反应大都自然亲切,跟我一起互动,也有三四个带理不理的,比较少,因为心里有准备,所以也没感觉什么不正常,过后想想,我觉得她们心里上好象有什么事似的,没有情绪理我。
男生更多,肯定超过了三十名,没有计数。
与上次咨询时间间隔:一周咨询目标:认识自信和自卑,端正自我客观判断与完整接纳。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咨询治疗方案:咨询记录:分析判断:心理作业:组织一个周日同学自行车旅行社。
大家一起开心地玩两天。
把旅游的地点,旅游和形式内容设计得简洁明快,符合大学生的生性特点。
只管多方发出信息,看看结果就知道交友组织人员是维是易。
就知道自己是不是一无能力。
4、第四次咨询(用时一个半小时)上次咨询效果:求助者喜气盈盈地走进咨询室。
眨眼的次数趋于正常。
脸上微红。
求助者说:“老师,你看我眨眼的毛病好多了吧。
我们寝室的同学都觉得我非常奇怪,这一段我象换了个人似的。
他们都在问我怎么眼错不见地就变了,由一个沉默寡言地人变成了一个阳光开朗的魅力无比的人了。
我知道他们在耍笑我,但我还是很高兴。
谢谢你,韩老师。
非常感谢你!我想拥抱你一下。
”我站起来,接受他的拥抱。
咨询室里另外两名助理都一一接受了他的拥抱。
最后,他又抱住我,把我高高地抱起来两秒钟,笑着说:“韩老师,你好沉啊,估计你比我妈轻些。
”说到这,脸上大红起来。
他自己扭身去倒了杯水,坐在沙发上。
求助者向我汇报他组织的小小旅行团。
一共邀请了七个人,其中有三个女生,他们一起逛了新郑黄帝陵,后来走了两个人,他们五个人一起打扑克玩了好长时间,还一块作饭吃。
他说他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过。
大家都夸他很有组织能力。
他高兴得很。
我说,来,大家拥抱一下,祝贺你!与上次咨询时间间隔:一周咨询目标:重构自我概念,消解自我无用认识,建立新的有效行为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咨询记录:心理作业:走出校园去接触社会,不管什么工作,利用节假日找份工作干,为明年毕业走向社会作准备。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看看自己能干什么事。
5、第五次咨询(用时一个小时)上次咨询效果:求助者穿了一件红色带白条的新上衣,整个人活力四射,洋溢着浓烈的青春朝气。
他告诉我这是他周六周日打工挣来的钱买的。
他心中有一种获得解放新生的感觉。
求助者周六周日为一影楼作宣传员。
影楼经营者给出这样的酬金,拉一位单身人士进店观看给报酬五角,拉一对情侣进店观看给报酬二元。
第一周他第一天共得酬金四十八元钱第二天得酬金四十五元;第二周的第一天得酬金三十九元,第二天得酬金五十三元。
他是所有宣传员中得酬金最多的人。
他想不到他是如此地能干,说:“我觉得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很历害。
”与上次时间间隔:两周咨询目标:消解以自我为中心的完美理念,给求助者洗脑,全面建立自然享受主义人生理念。
咨询记录:分析判断:作自己的人生规划。
你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还有那些潜力没挖出来,没有发现。
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哪些理想能直接实现,哪些理想能间接实现。
二十年以后达到什么目标,十年后过到什么目标,五年后达到什么目标,两年后达到什么目标,现在当怎么样行动。
三、咨询效果评估与总结第六次咨询(用时一个小时)咨询效果:求助者走进咨询室和我说了一件事,前一段,他在追外语系的一个漂亮女孩。
那个女孩起先对他也有意。
两个人一起玩了两次。
在和女孩交住的时候,他心里还是紧张,不过能自我控制。
有时会想和她发生了性关系,作别的事情时就忘了。
不会象原来那样不停地想,想得头痛。
而且想和她发生了性关系时不再伴随着罪恶感。
自己告诉自己那没什么,只是想想,这是一个男性正常的生理性刺激联想。
三天前,女孩和他说,另外一个男孩更适合她,告诉他,我们只能是朋友,不是恋人。
这是他的初恋。
他很伤感。
但想起我和他说的,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任何失败与挫折都有可能来到他身上,别人即可以接受他也可以拒绝他。
但是快乐与幸福是方方面面的,只要去用心体验,去寻求把握,只要还活着,只要心理健康,他就可以另觅一份快乐与收获,享受生活。
所以尽管伤感,他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他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学习也很用心。
他如今过得很充实。
我从求助者脸上看到一层失落伤感。
但他的眼中的确是坚定自若的神色。
与上次咨询时间间隔:一个月讨论求助者的人生规划,搜检未解决心理问题,把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心理困惑一一摆出来给予探讨解决。
统整人生价值观,从各个层面(宇宙体系、自然界体系、生物体系、动物层面、人类社会层面、个体生存层面等)纵横分析解释,塑造对生命体系的整体认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