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1)

4、名词在介宾词组前,例如: (1)质于齐 (做人质) (2)风乎舞雩。(吹风)
5、前面有“所”,或后面有“者”,例如: (1)赵王之子孙侯者 (受封为侯 ) 6、叙述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 中心词,而名词又处于谓语中心词位置: (1)大楚兴 ,陈胜王 (称王)
7、和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邻用“而”“则” 连接,如: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出名)(有灵气) (2)缇骑按剑而前。(上前)
名词意动用法
• 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 作是什么”,这就叫做“名词意动用 法”。例如: (1)草菅人命(把„„当作野草) (2)鱼肉百姓(把„„当作鱼肉) (3)幕天席地(以„„为幕,以„„ 为席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 复哀后人也。(以„„为鉴)
动词用作名词
•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 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 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 词的特点。 • 动词用作名词时,往往指某一动作 的名称、与此动作有关的人或事, 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的前 面有时还有修饰限定成分。
动词使动用法
•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 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 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
1、烛之武退秦师 2、焉用亡郑以陪邻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4、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5、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受损害 )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君将哀而生之乎?(使……生存) 8、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名词用作动词
• 在古代汉语中,根据一定的语言习 惯,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 临时改变了它的功能,具有动词词 类的功能,这种现象叫做名词活用 为动词。 • 在活用过程中,用人或事的名称来 表示与人或事物有关的动作,一般 用来作谓语。

必修一 必修二 词类活用(高一上期末复习用)

必修一 必修二 词类活用(高一上期末复习用)

必修一二词类活用汇总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时间名词作状语,每日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4.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箕畚一样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名词作状语,按道理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7.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一月月8.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北、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9.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缦,名词作状语,像绸带一样10.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1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2.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以... 为师)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作动词,低于4.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攻占,攻下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6.故为之文以志文,名词作动词,写文章7.义不赂秦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8.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虹9.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龙,名词作动词,出现龙10.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焦土,名词作动词,化为焦土11、顺流而东也东,向东行名词的意动用法1.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以……为侣、以……为友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铛、石、块、砾,以....为铛、石、块、砾形容词作名词1.小学而大遗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萦青缭白青、白,青山、白水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不知东方之既白白,显出白色形容词作动词3.穷山之高而止穷,走到尽头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坚持到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2.始指异之异,以……为异动词作名词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动词的使动用法1.舞幽壑之潜蛟舞,使……起舞动词意动用法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课堂练习1.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一、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
《聊斋志异·促织》
十名” 译“用……十名” 十名
返回本章目录
5、处所或方位:表达行为动作的发生地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 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
表示 处所 方位 舜勤民事而野死。 舜勤民事而野
《韩非子·五蠹》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语·鲁语》
返回本章目录
第二节 实词活用
22
返回本章目录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三、数词用作动词
23
一、名词用作动词
1、普通名词用作动词 • ①策蹇驴, 囊图书,夙行失道。 蹇驴, 图书,夙行失道。
• 马中锡《中山狼传》
• ②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传·成公七年》 左右, 使立于后。 • ③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孰敢不箪 以迎将军者乎?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天天地
返回本章目录
表示时间-3
“日”在句首或主语的前面,表示追溯过去 日 在句首或主语的前面,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 君以骊姬为夫人。
《国语·晋语》
用于句首。 用于句首。
3. 表示 追溯
时公兵不满五万。 公兵不满五万。
《三国志·武帝纪》
译为:
往日、从前、 往日、从前、
3、怎样判断名词用作动词
(1) 代词前边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因 为代词是不受毁己,皆共目
(《后汉书·张衡传》) ·
②左右欲兵之。 左右欲兵 驴不胜怒, ③驴不胜怒,蹄之。 活用 为动词
(《史记·伯夷列传》) (柳宗元《黔之驴》)
名+代 代
(2)副词后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1-2-2 古今言殊之词类活用

1-2-2 古今言殊之词类活用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1、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手) 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从水路、从陆路)
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日削月割。(《六国论》) 天 一天天地 月 一月月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天 每天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天 一天天地
七、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
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 果带了宾语(有时也不带),而 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 活用为一般动词。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译为:善待。 武帝嘉其义 。 译为:嘉奖赞赏。 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为:靠近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火尚足以明也 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 译为:变小变弱。 译为:照明。 译为:尊重
1、朝歌夜弦 《阿房宫赋》
名作动,唱歌。
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名作动,驻军。
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帝王:称帝称王 规律1: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 关系,也非修饰关系,一个名词往往活用 为动词。
4、朝服衣冠
《谏太宗十思疏》
名作动,穿上。
5、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名作动,登记。
6、吾师道也„„ 《师说》
师:学习 规律2:名词后有宾语,活用为动词
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寡人之于国也》)
种植
8、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居住
9、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命名
10、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称王
规律3: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 宾短语,活用成动词。
•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答案: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

词类活用常见类型

词类活用常见类型

词类活用常有种类:1. 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 +宾语)比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2)(副词作状语 +名词)比如: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 3)(能源动词 +名词):比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4)(名词 +补语)比如:今王鼓乐于此。

《孟子·梁惠王下》(5)(所 +名词)比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任结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的构成部分之一)比如:卒中常常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假如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比如:( 1)楚左伊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2)卒使上官医生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传记》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拥有显然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地点,有时前边有“其”或“之”,比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比如:( 1)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4.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里,一般名词是不可以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一般名词直接作状语倒是相当广泛的现象。

( 1)(表示比喻),比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祀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比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3)(表示地方)比如:不得已,变姓名,诡踪影,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比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比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5.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拥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四、有关词类活用的几个问题
(一)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活用和兼类从理论上好理解,实际辨认起来不 容易,需要有一个量化统计的过程。一般说来, 词典上已经确定为一个义项的,就不宜当作活 用。
如:“食”兼有名词动词两种词性。 “甘其食,美其服。” “公赐之食,食舍 肉。”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二)一般动宾关系与特殊动宾关系的区别
1.译为“认为(觉得)……(是)……”,形 容词意动有一部分可采用这种译法。如“吾妻 之美我者”、“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 小天下” 。
2.译为“把……当作……”,名词意动基本上 都可采用这种译法。
3.译为动补结构或状中结构,如“轻齐”译为 “轻视齐国”(状中结构),“贵谋”译为看 重谋略(动补结构)。
三、特殊活用之二——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 我!” 秦王师君,天下莫不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三)意动用法的翻译
3.名词活用作动词后,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通过引申,才能得出恰当的意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说及,提 及) 布囊其口。(填塞)
(二)动词活用为名词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张苍德王陵,……及苍贵,常父事王陵。 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3.表示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含有“用……”或 “按……”“根据……”的意思。

现代汉语常识一词类活用

现代汉语常识一词类活用

第一节词类的活用汉语的词类,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一些小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属于实词。

在古代汉语里,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带宾语,经常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作定语,这些情况古今是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

例如《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其中的“风”本是名词,在这句话中,它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有吹风、乘凉的意思。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

”“刃”由名词而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并带上了宾语“相如”。

又如《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

”句中的“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作宾语。

这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临时改变词性和用法的现象叫做词类的活用,上古汉语中很常见,后代仿古作品中也不鲜见。

现代汉语虽也有这样的现象,如“铁了心”的“铁”,名词活用作动词,“今天你‘布袋’了吗?”中的“布袋”,但总起来说比较少。

词类活用的类型: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

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古汉语词类活用的现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此外,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和用作状语的现象也很常见。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麼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

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為宾语怎麼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麼的意思。

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一)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一)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一)词类活用的六大类型及例子详解1. 名词名词是用来表示人、动物、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的东西的词类。

它通常可以用于主语、宾语、定语和补语的位置。

以下是一些名词的例子:•人:学生、教师、医生•动物:猫、狗、鸟•事物:书、桌子、汽车•地点:学校、医院、公园2. 动词动词是用来表示行为、状态或存在的词类。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活用形式来表示时态、人称和语态等变化。

以下是一些动词的例子:•行为:跑、吃、睡觉•状态:喜欢、担心、健康•存在:是、在、有3.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类。

它可以表达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等。

以下是一些形容词的例子:•大:大房间、大城市•漂亮:漂亮的花、漂亮的女孩•快乐:快乐的笑声、快乐的时光4.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类。

它可以表示程度、方式、时间、地点等。

以下是一些副词的例子:•程度:非常、很、稍微•方式:慢慢地、轻轻地、快速地•时间:经常、从前、立刻•地点:这里、那里、外面5. 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类。

它可以指示人或事物的身份、数量和位置等。

以下是一些代词的例子:•人称:我、你、他•指示:这、那、这些•疑问:谁、什么、哪个•数量:几个、一些、许多•关系:谁的、哪个、那个6.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与其他部分之间关系的词类。

它通常用于介词短语中,表达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等。

以下是一些介词的例子:•时间:在、从、到•地点:在、向、离•原因:因为、由于、为了•目的:为了、以便、关于以上是六大词类活用类型的简要介绍以及一些例子,理解词类的不同用途和功能,对于提升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不同的词类组合和活用方式,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和准确。

7. 数词数词是用来表示数量的词类。

它可以表示具体的数目、顺序、比例等。

以下是一些数词的例子:•基数词:一、二、三•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分数词:一半、三分之一•百分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十数词在写作中经常用于描述具体的数量、排序和比例关系,使得文章更加具体和准确。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是指汉朝以前的汉语,因此它的词汇和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

其中词类活用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等部分。

下面我们来简单地介绍一些古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方式。

1. 动词
动词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活用方式可以是:
(1)时态:古汉语中的时态主要有过去、现在、将来三种,分别对应于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

(2)语气:古汉语中的语气主要有陈述、疑问、祈使、虚拟四种,分别对应于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命令语气和虚拟语气。

(3)体:古汉语动词分为两种体,分别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

2. 形容词
形容词是描述名词特征的词汇,古汉语中的形容词一般分为两大类:形容词和形容动词。

它们的活用方式是:
(1)级别:形容词和形容动词都有比较等级和最高等级,表达不同程度的含义。

(2)修饰:在古汉语中,形容词和形容动词修饰名词时,可以作前、后和后置定语。

3. 副词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的词汇,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概念。

古汉语中的副词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程度:副词可以表示不同的程度,如“极、甚、俄、微、庶、稍等”等。

(2)接续:副词可以与另一个副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短语,表达特定的含义。

(3)数量:副词可以表示数量,如“仍、尚、犹、靡”等。

总结起来,古汉语词类活用丰富多样,不同的词类之间可以灵活地相互组合,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学习古汉语的时候,要注意掌握其特殊的语法系统,提高汉语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增长人文素养。

高考语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

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

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

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1、名词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1)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3)一狼洞其中。

(《狼》)洞:原为名词,现做动词,可译为“打洞”。

2、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谓语前,起一种修饰或限制作用时的用法。

这种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不需要依靠介词的介引,它省略了介词,但不是省略句。

(1)表示比喻、比拟,可用名词前加介词去理解,翻译成“像……一样”。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原为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像狗一样”。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1
44
名词的意动用法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 3、孟尝君客我。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 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45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 种动作行为,带有强制性;而意动用法是 某种动作行为,带有强制性;而意动用 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 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 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 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 客观上不一定如此。掌握了这个规律,就 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掌握了 不会混淆词语的使动、意动与一般用法了。 这个规律,就不会混淆词语的使动、意 动与一般用法了。 判断用法: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7
名词活用为动词四
1、从女弟子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2、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3、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4、秦师遂东。 5、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名词前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作 状语,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8
名词活用为动词五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今王鼓乐于此。 3、一狼洞其中。 4、沛公欲王关中。
使项伯活了下来
形容词 臣请完 璧 归 赵
使 使和氏璧完整
36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 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 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
【动+宾】=【使】+宾+动
37
动词的使动用法 (1)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 及物动词上。

词类的活用一

词类的活用一
②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
小,小不可大也;且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韩非子·说林下》)
例①“贫”用作使动,是说使能作到强本工 用者贫困。使②“可大”“可小”是可以使 之大,可以使之小的意思。
三、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3、名词用作意动。 名词用作意动,是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代
古代汉语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名 词用作一般动词,具有跟原名词意义有着密 切联系的动词的一般意义,如果带上宾语, 它跟宾语的关系是一般的动宾关系。
(1)普通名词用作动词,例如:
①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
②顷公之嬖女人卢蒲就魁门焉。(《齐晋鞌 之战》)
③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同②)
表的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
事物。例如:
①夫从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 传·僖公八年》
②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孟子·公 孙丑上 》)
③涉曰:“尹君,何壹鱼肉涉也?”(《汉 书·原涉传 》)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 记·礼运》)
例①是说(国君)把她看作夫人,我可以不
这是古今一致的;但在“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这一特定的语言 结构里,“手”却带上了宾语充当了句子的 谓语,具有了动词的一般特点,执行了动词 的基本职能,即由名词活用为动词。
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活用是临时的 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 法属性。而兼类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 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 时的,偶然的。如“疾”作为一个兼类词, 在“时操军众已有疾疫”(《资治通鉴·汉纪 五十
方位名词也可以用作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 动。例如: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文言文词类活用吧! 文言文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

(3)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

(意动用法)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词类的活用一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有固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充当别的词类使用,就叫作词类的活用。

词类活用分类: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名词作状语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2、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2、形容词作动词(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数词的活用1、数词作名词2、数词作动词3、数词作副词名词的活用:1、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名词+名词。

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就把它们看成是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也即后一个名词或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绳枢之子(〈〈过秦论》)验证:纨笺子弟一诺千金轻车熟路车水马龙身体力行②、名词+代词”之、其、尔、汝、我”。

"之"作代词,大多作宾语(有时作兼语,但不作主语),名词带了宾语"之",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作动词。

如:买五人之腹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名之者谁?(〈〈醉翁亭记》)③、副词+名词。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它一般不能修饰、限制名词。

如果名词用在副词之后,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如: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不蔓不枝。

(〈〈爱莲说》)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成语验证:不毛之地莫名其妙不胫而走先礼后兵不翼而飞观望不前未雨绸缪④、能愿动词+名词。

助动词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和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如能、会、应、肯、要、愿、须”等。

助动词后不带名词,如果带了,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劝学》)沛公欲王关中。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公式:动+宾=使+宾+动 译为:使(让)宾语+动词/把宾语+动词
(一)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 略。
(1)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 (2)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苏轼《石钟山记》)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
②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君书·画策》 )
③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一)名词用作动词
(7)同代词“所”、“者”组合的名词活用 作动词。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 陈涉世家》)
②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苏洵《易论》) ③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战国策·赵策》) ④楚所宝者,曰观射父。(《国语·楚语》)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史记.魏公子列传》) ②楚左尹项伯……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
本纪》) ③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④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稗类钞·冯
二、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指出句中哪个词是名
词用作了动词,并从语法特征上予以说明:
1、试再囊之,我观其状,果困苦否。(马中锡《中山
狼传》)
2、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清稗类钞·冯婉贞》)
3、沛公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
4、江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
5、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表示比喻。
• 含有“像……一样”或“跟……似的”的 意义。具有浓厚的修辞意味。 • 射之,豕人立而啼。(《左傳· 莊公八年》)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 齡《狼》) •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 秦論》)
• 有狼當道,人立而啼。(馬中錫《中山狼 傳》) • 子產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 兒啼。(《史記· 循吏列傳》) •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 苏 秦连横约纵)
•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賈誼《過秦 論》) •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史記· 屈 原賈生列傳》)
9、如果形容詞和名詞之間有表示領 屬的定語,該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 君子正其衣冠。(《論語· 堯曰》) •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老子》第八十章)
10、如果同一個名詞連續使用,則 其中一個活用為動詞。
6、名詞後面有介詞結構作補語,該 名詞活用為動詞。
• 后妃率九嬪蠶於郊,桑於公田。(《呂氏 春秋· 上農》)蚕于郊:在郊外养蚕。 • 晉師軍於盧柳。(《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7、名詞用“而”連接,活用為 動詞。
• 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史 記· 項羽本紀》)
8、形容詞和名詞連接,並不修飾名 詞,則該形容詞多活用為動詞。
•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史記· 陳涉世家》)所罾:网到的 (鱼)。 • 世之所高,莫若黃帝(《莊子· 盜跖》)
3、名詞、形容詞放在“能、可、足、 欲”等能願動詞後面,活用為動詞。
•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記· 甘茂列傳》) •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論語· 公冶長》) 可妻:可以娶妻。 • 問其深,則好游者不能窮也。(王安石《游褒禪 山記》)不能穷:不能走到头。 • 厭其源,塞其瀆,江河可竭。(《荀子· 修身》) • 自上觀之,至於子胥、比干,皆不足貴也。 (《莊子· 盜跖》)
3、表示對人的態度。
• 有“像对待……一样地……”的意思。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 項羽 本紀》) • 彼秦者,棄禮儀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 士,虜使其民。(《戰國策· 趙策》) • 東向坐,西向對,師事之。(《史記· 淮陰 後列傳》) • 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史记· 项羽本纪)
4、名詞放在副詞後面,活用為動詞。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傳· 莊公十 年》) • 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 • 秦師遂東。(《左傳· 僖公三十二年》)
5、名詞、形容詞放在“之、我”等 代詞前,活用為動詞。
•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史 記· 管晏列傳》) • 是欲臣妾我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 事》)臣妾我:让我们当臣做妾。
名詞作狀語
• 讨论:现代汉语中的名词是怎样充当状语 的? •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可不可以直接充当状语?
注意
• 现代汉语中,一般名词充当状语,必须靠介词的 帮助,即与介词组成介词词组再作状语。如:我 们[在教室]上课。 • 只有时间名词和少数一般名词,才能直接充当状 语。如:我们[明天]看电影。 他[感情]用事。 • 在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可以不用介词的帮助, 经常直接放在谓语中心语前面作状语,我们称之 为“名词作状语”。 • 普通名詞出現在狀語的位置上,根據所表示的意 義可分爲以下四種情況:
• 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 久。”“立待”即“站着等待” • “(李)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 射雕者也。” • 柳宗元《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 异能者。”“往来视之”即“来来回回地 观察驴”
• 但是动词用作状语之后,用“而”(或 “以”)字和动词谓语连接,这种情况就 比较多了。例如: • 夜缒而出。(《左传· 僖公三十年》) • 坐而假寐。(《左传· 宣公二年》) • 箕踞以骂。(《战国策· 燕策三》) • “子路拱而立。”(《论语· 微子》)
名詞用作一般動詞
• 指除了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以外的其他用 法,用作動詞以後可以帶賓語,不需作特 殊的理解。 • 普通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 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史記· 項羽本紀》)
•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 傳· 成公二年》)“肘”本是名词,指人的 上臂与下臂交接处可以弯曲的部分,《说 文》:“肘,臂节也。”但在“皆肘之” 中,“肘”字前面有副词“皆”作状语, 后面有代词“之”作宾语,“肘”临时取 得了动词的语法功能,表示“用肘关节捣” 的意思。 • 左右欲刃相如。(《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 傳》)
•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 粟疏》)“贵五谷”即“认为五谷重要”。 “贱金玉”即“认为金玉不重要”。 • “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礼记· 礼运》) • 东海莫不贤知其母。(《严延年传》)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始吾弗信。”(《庄子· 秋水》)
•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通“伸”),非疾痛害 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 不若人也。”(《孟子· 告子上》
名詞、形容詞活用的條件
• 1、兩個名詞連用,如果既非並列結構,又 非偏正結構,可能有以下兩種情況: • ⑴形成動賓結構,前一個名詞活用 。 • 遂王天下。(《韓非子· 五蠧》) • ⑵形成主謂結構,後一個名詞活用。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 陈涉世 家》)
2、名詞、形容詞放在所字後面,活 用為動詞。
• 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 論》)
简答题
• 1、举例说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条件。 • 2、举例说明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 用法”。 • 3、举例说明名词作状语所表达的几种意义。
•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 之吏。(《路温舒上汉宣帝书》)“羞文学”是 说以从事文学为羞耻,“贱仁义之士”即认为仁 义之士低贱,“贵治狱之吏”即认为治狱之吏高 贵。 • 时充国年七十,上老之。 (汉书· 赵充国传)
(二)名詞意動用法
• 表示“把賓語看成、當作名詞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是人們的主觀想法,事實不一 定如此。 • 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 君客我!”(《戰國策· 齊策》) •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傳· 襄公三十一 年》)
•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穀梁 傳· 僖公八年》)“夫人之”即“认为之 (鲁僖公的妾成凤)是夫人(国君的正 妻)”。 •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史記· 扁鵲倉 公列傳》) • 涉曰:“尹君,何壹鱼肉涉也?”(《原 涉传》) •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 论》) “君君”即“认为国君是国君”。
•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戰國 策· 齊策》) •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 • 曹人尸诸城上。(《城濮之战》)“尸诸 城上上”等于“尸之于城上”,“尸”后 既有宾语,又有补语,“尸”是陈列尸体 的意思。 • 晋师军于庐柳。(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方位名词也可用做一般动词
•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史记· 项羽本纪》) •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
1、表示動作行爲的方位和處所。
• 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山海 經· 北山經》) •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國語· 越語》) • 范雎至秦,秦王庭迎。(《戰國策· 秦策》) •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史記· 廉頗 藺相如列傳》)
•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 (《漢書· 高帝紀》) • 童子隅坐而持烛。(礼记· 檀弓上) • 大月氏复[西]走。(《汉书· 张骞传》)西走: 向西逃走。 • 蜀太守以下[郊]迎。(《史记· 司马相如 传》)郊迎:在郊外迎接。
2、表示工具或依據
• 有“用……”或“依照……”的意思。 •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柳宗元《黔之驢》) •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 之尾。(《列子· 湯問》) •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 商君列传) • 失期,法皆斬。(《史記· 陳涉世家》) • 吾義固不殺人。(《墨子· 公輸》) • 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史記· 陳涉世 家》)
意動用法
表示“以賓語怎麽樣”,“认为(以为) 宾语怎么样”。主要是人們主觀上的某 種想法與事實不需要完全一樣。 可用作意動用法的詞類有形容詞和名詞。
(一)形容詞意動用法
• 表示“認爲賓語具有形容詞所描寫的性質 狀態特點”。只是人主觀上的認識,實際 情況並不一定如此。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盡心上》)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戰國策· 齊 策》) •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韓非 子· 說難》)
注意
• 时间名词中的“日”“月”“岁”等充当 状语时,具有特殊的意义, • 或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日日,月月, 岁岁), • 或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一天一天地), • 或表示追溯过去(往日)。
动词用作状语
• 动词用作状语的情况颇为罕见。 •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有时候也用来作状语, 对作谓语的动词进行修饰,表示动作行为 的方式、情态、状貌等。 • 用作状语的动词一般只限于及物动词。
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 除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形容词还可以 活用为一般动词。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前出师表》)“远小人”就是 远离小人。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陶渊明《桃花源记》)“穷”本义是 “尽也”,可译作“穷尽”、“到达…… 尽头”。
•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 记· 屈原贾生列传》) • “众庶莫不多光。”(《汉书· 霍光传》) •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高”可译为 “推崇”,“所高”即“所推崇的人”。 (《庄子· 盗跖》) • 倾夺邻国,而雄诸侯。(贾思勰《齐民要 术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