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2 第六章 第4节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2 第六章 第4节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2 第六章 第4节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教学设计、教案

第4节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了解“称量地球质量”“计算太阳质量”的基本思路,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重点)

3.理解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

一、“科学真是迷人”

1.依据:地球表面的物体,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 =G Mm R

2.

2.结论:M =gR 2

G ,只要知道g 、R 的值,就可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二、计算天体的质量 1.太阳质量的计算

(1)依据:质量为m 的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行星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G Mm r 2=4π2mr T

2.

(2)结论:M =4π2r 3

GT 2,只要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T 和半径r 就可以计算出太阳的质

量.

2.行星质量的计算:同理,若已知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周期T 和卫星与行星之间的距离r ,可计算行星的质量M ,公式是M =4π2r 3

GT

2.

三、发现未知天体

1.“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是指海王星.

2.海王星的发现和哈雷彗星的“按时回归”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地位.

判一判 (1)天王星是人们直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而发现的.( ) (2)海王星是人们直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而发现的.( ) (3)哈雷彗星的“按时回归”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 (4)牛顿被称作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

(5)若只知道某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则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 )

(6)若知道某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则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 ) 提示:(1)× (2)√ (3)√ (4)× (5)× (6)√

做一做 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有颗行星和地球在同一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

远在太阳的背面,人类一直未能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知( )

A .这颗行星的质量等于地球的质量

B .这颗行星的密度等于地球的密度

C .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相等

D .这颗行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

提示:选C .由题意知,该行星和地球一样绕太阳运行,且该行星、太阳、地球在同一直线上,说明该行星与地球有相同的公转周期,选项C 正确;但根据所给条件,无法进一步判断这颗行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质量、密度是否相同.

想一想 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能计算出行星的质量吗? 提示:不能,由G Mm r

2=m 4π2T 2r 可得G M r 2=4π2

T 2r ,可见公式无法推导m ,行星绕太阳运动

的周期T 和半径r 与行星质量无关.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1.计算天体的质量

以地球质量的计算为例,介绍两种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

(1)若已知地球的半径R 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根据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

mg =G M 地·m R 2,解得地球质量为M 地=gR 2

G .

(2)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G Mm r 2

=?????m ????2πT 2

r ?M =4π2r

3

GT 2

,已知r 和T 可以求M ;m v 2

r ?M =r v

2

G

,已知r 和v 可以求M ;mω2

r ?M =r 3

ω2

G

,已知r 和ω可以求M .

2.计算天体的密度

若天体的半径为R ,则天体的密度ρ=M

43

πR 3

将M =gR 2G 代入上式得:ρ=3g

4πGR

将M =4π2r 3GT 2代入上式得:ρ=3πr 3

GT 2R

3

当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时,其轨道半径r 等于天体半径R ,则ρ=3π

GT

2.

(1)计算天体的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地球,也适用于其他任何星体.明确

计算出的是中心天体的质量.

(2)要注意区分R 、r .R 指中心天体的半径,r 指行星或卫星的轨道半径.若绕近地轨道运行,则有R =r .

命题视角1 “环绕法”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设“嫦娥三号”卫星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已知

月球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求:

(1)月球的质量M ;

(2)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 (3)月球的密度ρ.

[解析] (1)万有引力提供“嫦娥三号”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有G Mm (R +h )2

=m 4π2

T 2(R

+h ),得

M =4π2(R +h )3

GT 2

.

(2)在月球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有G Mm 1

R 2=m 1g ,得g =4π2(R +h )3R 2T 2.

(3)由ρ=M V ,V =43πR 3

,得ρ=3π(R +h )3GT 2R 3

.

[答案] (1)4π2(R +h )3GT 2 (2)4π2(R +h )3R 2T 2 (3)3π(R +h )3

GT 2R 3

命题视角2 “代换法”求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进程,需知道目前太阳的质量M .已知地球半径R =6.4×106

m ,地球质量m =6×1024 kg ,日地中心的距离r =1.5×1011 m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1年约为3.2×107 s ,试估算目前太阳的质量M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引力常量未知)

[思路点拨] 根据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提供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近似处理)的向心力列出相关方程,再根据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等于引力推出Gm =gR 2,联立求解.本题中引力常量

未知,需利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找关系.

[解析] 设T 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 Mm r 2=m ????2πT 2r ①

对地球表面的物体m ′,有m ′g =G mm ′

R

2②

联立①②两式,解得M =4π2mr 3

gR 2T 2,代入已知数据得M ≈2×1030 kg.

[答案] 2×1030 kg

求天体的密度,关键在于求天体的质量,而求天体质量时主要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运动的两条思路,同时要注意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如绕星体表面运行时有r =R 星以及地球的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等.

【通关练习】

1.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 ,那么在下列给出的各种情景中,能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出月球密度的是( )

A .在月球表面使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测出落下的高度H 和时间t

B .发射一颗贴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飞船,测出飞船运行的周期T

C .观察月球绕地球的圆周运动,测出月球的直径

D 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 D .发射一颗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测出卫星离月球表面的高度H 和卫星的周期T 解析:选B.根据选项A 的条件,可求出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 ,由g =GM

R 2可以求出月球

质量和月球半径的二次方比,M R 2=g

G ,无法求出密度,选项A 不正确;根据选项B 的条件,

由GMm R 2=m ????2πT 2R ,可求出月球质量和月球半径的三次方比,M R 3=4π2GT 2,而月球密度为ρ=

M 43πR 3

3M 4πR 3=3π

GT 2

,选项B 正确;根据选项C 的条件,无法求月球的质量,因而求不出月球的密度,选项C 不正确;根据选项D 的条件,由GMm (R +H )2=m ????2πT 2(R +H ),可求出M (R +H )3=4π2

GT 2

,虽然知道H 的大小,但仍然无法求出月球质量和密度. 2.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5.19 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

-11

N ·m 2/kg 2.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 A .5×109 kg/m 3 B .5×1012 kg/m 3 C .5×1015 kg/m 3

D .5×1018 kg/m 3

解析:选C.毫秒脉冲星稳定自转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其表面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G Mm R 2=m 4π2R T 2,M =ρ·43πR 3,得ρ=3π

GT

2,代入数据解得ρ≈5×1015 kg/m 3,C 正确.

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1.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两条思路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Mm r 2=ma 向=m v 2r =mω2

r =mωv =m 4π2

T 2r . (2)黄金代换

在天体表面上,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即GMm

R 2

=mg ,从而得出GM =R 2g .

2.常用的几个关系式

设质量为m 的天体绕另一质量为M 的中心天体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 G Mm r 2=m v 2r =mrω2

=m 4π2

T

2r =ma n ,可推导出:

?????v =

GM

r

ω= GM r

3T =2π r 3

GM a n

=G M

r

2

?当r 增大时?????v 减小ω减小T 增大a n

减小

即:对于r 、v 、ω、T 、a n 五个量“一定四定”,“一变四变”.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时还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地球公转一

周时间是365天,自转一周是24小时,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 2等.

3.双星模型 如图所示,宇宙中有相距较近、质量可以相比的两个星球,它们离其他星球都较远,因此其他星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将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这种结构

叫做“双星”.

4.双星模型的特点

(1)两星的运行轨道为同心圆,圆心是它们之间连线上的某一点. (2)两星的向心力大小相等,由它们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3)两星的运动周期、角速度都相同.

(4)两星的运动轨道半径之和等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即r 1+r 2=L . 命题视角1 运行天体的物理量的规律

如图所示,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该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只

受到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对各小行星的引力相同

B .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均小于一年

C .小行星带内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大于外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

D .小行星带内各小行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值大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值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太阳对行星的万有引力提供行星运动的向心力,列出相关动力学方程.

[解析] 由于各小行星的质量和轨道半径不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太阳对各小行星的引力不同,选项A 错误;太阳对小行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小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G Mm r

2=m ????2πT 2r 可得T =

4π2r 3

GM

,又小行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的轨道半径,可知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均大于一年,选项B 错误;由G Mm r 2=ma 可得a =GM

r 2,可知小行星带内侧

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大于外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选项C 正确;由G Mm

r 2=m v 2r 可得v

GM

r

,可知小行星带内各小行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值小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值,选项D 错误.

[答案] C

命题视角2 宇宙中的双星系统

宇宙中两个相距较近的天体称为“双星”,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

匀速圆周运动,但两者不会因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吸引到一起.设两者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者相距为L .求:

(1)双星的轨道半径之比; (2)双星的线速度之比;

(3)双星的角速度.

[解析] 这两颗星必须各自以一定的速度绕某一中心转动才不至于因万有引力作用而吸引在一起,从而保持两星间距离L 不变,且两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必须相同.如图所示,两者轨迹圆的圆心为O ,圆半径分别为R 1和R 2.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有:G m 1m 2

L 2=m 1ω2R 1①

G m 1m 2

L

2=m 2ω2R 2② (1)由①②两式相除,得:R 1R 2=m 2

m 1.

(2)因为v =ωR , 所以v 1v 2=R 1R 2=m 2

m 1

.

(3)由几何关系知R 1+R 2=L ③ 联立①②③式解得ω=

G (m 1+m 2)

L 3

.

[答案] (1)m 2∶m 1 (2)m 2∶m 1 (3)

G (m 1+m 2)

L 3

命题视角3 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探测中的应用

如图为宇宙中一个恒星系的示意图,A 为该星系的一颗行星,它绕中央恒星O 运

行轨道近似为圆,天文学家观测到A 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0,周期为T 0.

长期观测发现,A 行星实际运动的轨道与圆轨道总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 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 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的行星B (假设其运行轨道与A 在同一平面内,且与A 的绕行方向相同),它对A 行星的万有引力引起A 轨道的偏离.

根据上述现象及假设,你能对未知行星B 的运动得到哪些定量的预测.

[解析] 设中央恒星质量为M ,A 行星质量为m ,则有G Mm R 20=m ????2πT 0

2R 0. ①

由题意可知:A 、B 相距最近时,B 对A 的影响最大,且每隔t 0时间相距最近,设B 行星周期为T B ,则有ωA t 0-ωB t 0=2π,即t 0T 0-t 0T B =1,所以T B =t 0T 0

t 0-T 0

设B 行星的质量为m 1,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B ,则有 G Mm 1R 2B =m 1????2πT B 2R B

由①②③可得:R B =R 0·

3

? ??

??t 0t 0-T 02

由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知识: 行星B 的角速度ωB =2πT B =2π(t 0-T 0)T 0t 0

,行星B 的线速度v B =ωB R B =2πR 0(t 0-T 0)T 0t 0·3? ??

??t 0t 0-T 02

. [答案] 预测行星B 的轨道半径、运行周期以及运行线速度和角速度

【通关练习】

1.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离,那么( )

A .地球公转的周期大于火星公转的周期

B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

C .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

D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

解析:选D.根据G Mm r 2=m ????2πT 2r =m v 2r =ma n =mω2r 得,公转周期T =2π

r 3

GM

,故地球公转的周期较小,选项A 错误;公转线速度v =

GM

r

,故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较大,选项B 错误;公转加速度a n =GM

r 2,故地球公转的加速度较大,选项C 错误;公转角速度ω=

GM

r 3

,故地球公转的角速度较大,选项D 正确. 2.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

A .2∶1

B .4∶1

C .8∶1

D .16∶1

解析:选C.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r 3T 2=k ,故T P

T Q

???

?R P R Q 3

????1643

=81

,C 正确.

[随堂检测]

1.(多选)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G ,因此卡文迪许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若已知引力常量G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地球半径R ,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T 1(地球自转周期),一年的时间T 2(地球公转周期),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L 1,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L 2,能计算出( )

A .地球的质量M 地=gR 2G

B .太阳的质量M 太=4π2L 32

GT 2

2 C .月球的质量M 月=4π2L 31

GT 2

1 D .月球、地球及太阳的密度

解析:选AB.由G M 地m R 2=mg 解得地球的质量M 地=gR 2

G ,选项A 正确;根据地球绕太阳

运动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G M 太M 地L 22=M 地4π2T 22L 2,可得出太阳的质量M 太=4π2L 32

GT 22,选项B 正确;不能求出月球的质量和月球、太阳的密度,选项C 、D 错误.

2.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 ”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 ”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

20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

A .1

10

B .1

C .5

D .10

解析:选B.行星绕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 Mm r 2=mr ????2πT 2可得

M =4π2r 3GT 2,该中心恒星的质量与太阳的质量之比M M 日=R 3R 3日·T 2日

T

2=????1203×365242≈1,故B 项正确.

3.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 0,在赤道的大小为g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地球的密度为( )

A .3πGT 2g 0-g g 0

B .3πGT 2g 0g 0-g

C .3πGT 2

D .3πGT 2g 0

g

解析:选B.物体在地球的两极时,mg 0=G Mm R 2,物体在赤道上时,mg +m ????2πT 2R =G Mm R 2,

地球质量M =43πR 3·ρ,以上三式联立解得地球的密度ρ=3πg 0

GT 2(g 0-g ).故选项B 正确,选项

A 、C 、D 错误.

4.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星云时,发现了LMCX -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A 和不可见的暗星B 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影响,A 、B 围绕两者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引力常量为G ,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A 的速率v 和运行周期T .

(1)可见星A 所受暗星B 的引力F A 可等效为位于O 点处质量为m ′的星体(视为质点)对它的引力,试求m ′.设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试求m ′(用m 1、m 2表示);

(2)求暗星B 的质量m 2与可见星A 的速率v 、运行周期T 和质量m 1之间的关系式. 解析:(1)设A 、B 的圆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由题意可知,A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同,设其为ω.由牛顿运动定律,有

F A =m 1ω2r 1,F B =m 2ω2r 2,F A =F B .

设A 、B 之间的距离为r ,又r =r 1+r 2,由上述各式得 r =m 1+m 2

m 2r 1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F A =G m 1m 2

r 2,

将①式代入得F A =G m 1m 32

(m 1+m 2)2r 21.

令F A =G m 1m ′

r 21

比较可得m ′=m 32

(m 1+m 2)2

.②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G m 1m ′

r 21=m 1v 2r 1

③ 又因可见星A 的轨道半径

r 1=

v T 2π

④ 由②③④式解得m 32

(m 1+m 2)2=v 3T 2πG .

答案:见解析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天文学家发现某恒星有一颗行星在圆形轨道上绕其运动,并测出了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动周期,若知道比例系数G ,由此可推算出( )

A .行星的质量

B .行星的半径

C .恒星的质量

D .恒星的半径

解析:选C.恒星对行星的引力为行星绕恒星运动提供向心力,即G Mm r 2=mr 4π2

T 2,故M =

4π2r 3

GT 2

,恒星的质量M 可求出,选项C 正确,其他的几个物理量无法根据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动周期求出,A 、B 、D 错误.

2.若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和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则太阳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M 日

M 地

为( ) A .R 3t 2r 3T 2

B .R 3T 2r 3t 2

C .R 3t 2r 2T

3

D .R 2T 3r 2t

3

解析:选 A.无论地球绕太阳公转还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统一表示为GMm r 2=m 4π2

T 2r ,即

M ∝r 3

T 2,所以M 日M 地=R 3t 2r 3T

2,选项A 正确.

3.我国高分系列卫星的高分辨对地观察能力不断提高.2018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轨道高度约为705 km ,之前已运行的“高分四号”轨道高度约为36 000 km ,它们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与“高分四号”相比,下列物理量中“高分五号”较小的是( )

A .周期

B .角速度

C .线速度

D .向心加速度

解析:选A.由万有引力定律有G Mm R 2=mRω2=m 4π2

T 2R =m v 2R =ma ,可得T =2π

R 3

GM

,ω=

GM

R 3

,v =GM R ,a =GM

R

2,又由题意可知,“高分四号”的轨道半径R 1大于“高分五号”

的轨道半径R 2,故可知“高分五号”的周期较小,选项A 正确.

4.通常我们把太阳系中行星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1天”,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1年”.与地球相比较,金星“1天”的时间约是地球“1天”时间的243倍.由此可知( )

A .金星的半径约是地球半径的243倍

B .金星的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243倍

C .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约是金星自转角速度的243倍

D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是金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43倍

解析:选C.金星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3天”,由ω=2π

T ,则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约是金

星自转角速度的243倍,选项C 正确;星球的半径、质量、表面重力加速度等根据所给数据无法计算,选项A 、B 、D 错误.

5.天文学家如果观察到一个星球独自做圆周运动,那么就想到在这个星球附近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黑洞.星球与黑洞由万有引力的作用组成双星,以两者连线上某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 )

A .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B .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与其质量成反比

C .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其质量成反比

D .它们所受的向心力与其质量成反比

解析:选C.由于该双星和它们的轨道中心总保持三点共线,所以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必相等,即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必相等,因此周期也必然相同,选项A 、B 错误;因为它们所受的向心力都是由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提供,所以大小必然相等,选项D 错误;由F =mω2r 可得r ∝1

m

,选项C 正确.

6.“嫦娥三号”的环月轨道可近似看成是圆轨道.观察“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上的运动,发现每经过时间t 通过的弧长为l ,该弧长

对应的圆心角为θ(弧度),如图所示.已知引力常量为G ,由此可推导出月球的质量为( )

A .l 3G θt 2

B .l 3θGt 2

C .l Gθt 2

D .l 2G θt

2

解析:选A.根据弧长及对应的圆心角,可得“嫦娥三号”的轨道半径r =l

θ,根据转过的

角度和时间,可得ω=θ

t

,由于月球对“嫦娥三号”的万有引力提供“嫦娥三号”做圆周运动

的向心力,可得G Mm r 2=mω2

r ,由以上三式可得M =l 3

G θt

2.

7.如图所示,若两颗人造卫星a 和b 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b 到地心O 的距离分别为r 1、r 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则( )

A .v 1

v 2

r 2r 1

B .v 1v 2

r 1r 2

C .v 1v 2=????r 2r 12

D .v 1v 2=????r 1r 2

2

解析:选A.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 Mm

r 2=m v 2r ,即v =

GM

r ,所以有v 1v 2

=r 2

r 1

,故选项A 正确,B 、C 、D 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8.要计算地球的质量,除已知的一些常识性数据外还需知道某些数据,下列给出的各组数据中,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 .已知地球半径R

B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 和线速度v

C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和周期T

D .已知地球公转的周期T ′及运转半径r ′

解析:选ABC.设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某一物体质量为m ,地球的质量为M ,根据地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和重力近似相等的关系得mg =G Mm R 2,解得地球质量为M =R 2g

G ,所以选

项A 正确.设卫星的质量为m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卫星运转的向心力,可得G Mm ′

r 2=m ′v 2r ,

解得M =r v 2G ,故选项B 正确.再根据G Mm ′r 2=m ′r ????2πT 2,G Mm ′r 2=m ′v 2r ,以上两式消去r 解得

M =v 3T

2πG ,故选项C 正确.若已知地球公转的周期T ′及运转半径r ′,只能求出地球所围绕的

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所以选项D 错误.

9.2018年2月2日,我国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通过观测可以得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并已知地球的半径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若将卫星绕地球的运动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卫星的( )

A .密度

B .向心力的大小

C .离地高度

D .线速度的大小

解析:选CD.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则有G Mm (R +h )2

=m (2πT )2

(R +

h ),无法计算得到卫星的质量,更无法确定其密度及向心力大小,A 、B 项错误;又G Mm 0

R 2=

m 0g ,联立两式可得h =3gR 2T 24π2-R ,C 项正确;由v =2π

T (R +h ),可计算出卫星的线速度的

大小,D 项正确.

10.如图所示,a 、b 、c 是地球大气层外圈圆形轨道上运动的三颗卫星,a 和b 质量相等,且小于c 的质量,则( )

A .b 所需向心力最小

B .b 、c 的周期相同且大于a 的周期

C .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向心加速度

D .b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 的线速度

解析:选ABD.因卫星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它们所受的万有引力提供,由F 向=

GMm

r 2

知b 所受的引力最小,故A 对.由GMm r

2=mrω2

=mr ????2πT 2得T =2π

r 3

GM

,即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周期与其轨道半径三次方的平方根成正比,所以b 、c 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 的周期,B 对.由GMm r 2=ma ,得a =GM

r 2,即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成反比,所以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 的向心加速度,C 错.由GMm r 2=m v 2r

,得v =

GM

r

.即地球卫星的线速度与其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所以b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 的线速度,D 对.

三、非选择题

11.如果在一个星球上,宇航员为了估测星球的平均密度,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他先利用手表记下了一昼夜的时间T ,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砝码的重力,发现在赤道上的重力为两极的90%.试写出星球平均密度的估算表达式.

解析:设星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两极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平均密度为ρ,砝码的质量为m .

砝码在赤道上失重ΔF =(1-90%)mg ′=0.1mg ′

表明在赤道上随星球自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F n =ΔF =0.1mg ′

而一昼夜的时间T 就是星球的自转周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0.1mg ′=m ????

2πT 2

R ①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星球两极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 ′=G M R 2=4

3

G πρR ②

联立①②得,星球平均密度的估算式为ρ=30π

GT 2.

答案:

30π

GT 2

12.一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上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 0从高h 处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为x ,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质量; (3)该星球的密度.

解析:(1)在星球上小球做平抛运动 x =v 0t h =12

gt 2 联立解得g =2h v 20

x

2.

(2)因为星球表面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mg =G Mm

R

2

则星球的质量为:M =gR 2G =2h v 20R

2

x 2G

(3)星球的密度为:ρ=M

43πR 3

=3h v 202x 2GR π. 答案:见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全)

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一)

功(二) 1.A 、B 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和2m ,A 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B 静止于粗糙水平面上,用相同水平力分别推A 和B ,使它们前进相同位移。在此过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对A 的推力做功多一些 B .对B 的推力做功多一些 C .两次推力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D .对B 的推力做功的平均功率较小 2.质量为m 的汽车,启动后沿平直路面行驶,如果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 ,且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一定,汽车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v ,那么当汽车的车速为4 v 时,汽车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 ) A .P mv B .2P mv C .3P mv D .4P mv 3.一人用力踢质量为0.5kg 的皮球,使球由静止开始以20m/s 的速度飞出,假定人踢球瞬间对球平均作用力是100N ,球在水平方向运动20m 后停止,则人对球所做的功为 ( ) A .25J B .50J C .100J D .20xxJ 4.如图所示,A 、B 两球的质量相等,A 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系于O 点,B 球用轻弹簧系于'O 点,O 与' O 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 、B 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轻绳与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释放,当两球到达各自悬点正下方时,两球仍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则两球各自到达悬点正下方时 ( ) A .两球动能相等 B .A 球动能较大 C .B 球动能较大 D .A 球减少的重力势能较多 5.一质量为m 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竖直向上以加速度a 匀加速提升h ,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提升过程中手对物体做功()m a g h + B .提升过程中合力对物体做功mah C .提升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增加()m a g h + D .提升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mgh 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始终固定在倾角为θ 的斜面上,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精品分层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 分层训练·进阶冲关 A组基础练(建议用时20分钟) 1.(2018·泉州高一检测)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合运动的速度大小等于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之和 B.物体的两个分运动若是直线运动,则它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D.若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则其分运动中至少有一个是曲线运动

2.(2018·汕头高一检测)质点在水平面内从P运动到Q,如果用v、a、F分别表示质点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受到的合外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3.一只小船渡河,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恒定不变,方向平行于河岸;小船相对于静水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线运动,船相对于静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河岸,且船在渡河过程中船头方向始终不变。由此可以确定 (D) A.船沿AD轨迹运动时,船相对于静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船沿三条不同路径渡河的时间相同 C.船沿AB轨迹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 D.船沿AC轨迹到达对岸前瞬间的速度最大 4.如图所示,某人用绳通过定滑轮拉小船,设人匀速拉绳的速度为v0,绳某时刻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小船的运动性质及此时刻小船的水平速度v x为(A)

A.小船做变速运动,v x= B.小船做变速运动,v x=v0cos α C.小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 x= D.小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 x=v0cosα B组提升练(建议用时20分钟) 5.(2018·汕头高一检测)质量为1 kg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该物体在互相垂直方向上两分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7 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3 N C.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5 m/s D.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6.(多选)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以速度v0水平匀速移动,经过时间t,猴子沿杆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人顶杆沿水平地面移动的距离为x,如图所示。关于猴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 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2.方法与过程 (1)类比直线运动认识曲线运动、瞬时速度方向的判断和曲线运动的条件; (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曲线运动中瞬时速度方向的判断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引入曲线运动

教师:在必修一里我们学习了直线运动,我们知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他的运动轨迹是直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与速度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做的并非是直线运动,比如玩过山车的游客的运动、火车在其轨道上的运动、风中摇曳着的枝条的运动、人造地球围绕地球的运动(图片)。 问题1:在这几幅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 (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 教师:我们把像这样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直线运动引入生活中更为常见的曲线运动,并借助实例归纳出曲线运动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方向 问题2:我们知道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方向始终是保持不变的,那么在做曲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的方向又有什么特点呢? (方向时刻在改变) 问题3: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每时每刻所对应速度的方向呢? 教师:我们猜想一下,钢珠从弯曲的玻璃管中滚落出,

高中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抛体运动》教学设计教学 课题 《平抛运动》[必修 2 人教版第五章第二节]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研究平抛运动采用的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研究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尝试、直观感受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平抛物体运动规律。这一学习过程的经历,能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问题的乐趣,领悟怎样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这种方法的意义,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日常生活中平抛运动的现象也较多,通过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这两种运动的规律。 平抛物体的运动是曲线运动一章的重点,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应用,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平抛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它体现了处理复杂的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先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直线运动——再进行合成,从而理解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和叠加原理,并且会利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本节的内容较简单,得出结论也并不难,但是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是运动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 问题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和运动规律,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合成的,并归纳出其运动规律。为突破这一难点,通过设计从观察现象--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录像慢放)的过程,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平抛运动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合成的,并直接画出位移、速度矢量关系图,从而自然地归纳出其运动规律。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个转折点,以前学生接触的都是直线运动,而本节内容是比较典型的曲线运动,对于直线运动的规律学生非常熟悉,而对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及运动规律是陌生的。所以本节教学通过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录像慢放)等手段探索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用合成和分解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思路,提高对运动合成与分解方法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能 (1)知道抛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分类。 (2)理解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 落体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处理平抛运动的思路,会处理简单的问题。 (4)了解斜抛运动的性质及处理思路。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和能

专题二 第1讲 功 功率和动能定理 考向一 功和功率的计算 (选择题) 1.恒力做功的公式 W =Fl cos α(通过F 与l 间的夹角α判断F 是否做功及做功的正、负)。 2.功率 (1)平均功率:P =W t =F v cos α。 (2)瞬时功率:P =Fv cos α(α为F 与v 的夹角)。 [例1] (2014·全国新课标Ⅱ)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F 1、WF 2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W f 1、W f 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A .WF 2>4WF 1, W f 2>2W f 1 B .WF 2>4WF 1, W f 2=2W f 1 C .WF 2<4WF 1, W f 2=2W f 1 D .WF 2<4WF 1, W f 2<2W f 1 [思路探究] (1)两次物体的加速度、位移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因为前后两次t 相等,由a =v t ,x =v 2 t 知,a 1∶a 2=1∶2,x 1∶x 2=1∶2。 (2)两次合力做功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由动能定理知W 合1∶W 合2=1∶4。 [解析] 由x =v t 知,前后两次的位移之比x 1∶x 2=1∶2,由W f =fx 知W f 1∶W f 2=1∶ 2;由动能定理知,WF 1-W f 1=12mv 2,WF 2-W f 2=1 2 m ·(2v )2,所以WF 2-W f 2=4(WF 1-W f 1), 又因为W f 2=2W f 1,所以4WF 1-WF 2>0,即WF 2<4WF 1,C 正确。 [答案] C [感悟升华] 计算功和功率时应注意的问题 1.(2014·模拟)如图所示,自动卸货车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液压机的作用下,车厢与水平面间的θ角逐渐增大且货物相对车厢静止的过程中,下列说确的是( )

202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2(新人教版)全册复习教学案 内容简介:包括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具体可以分为,知识网络、高考常考点的分析和指导和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是高一高三复习比较好的资料。 一、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内容讲解 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曲线运动

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 x =0,v x =v 0,x= v 0t 。 (2)竖直方向:a y =g ,v y =gt ,y= gt 2 /2。 (3)合运动:a=g ,2 2y x t v v v += ,22y x s +=。v t 与v 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 0, s 与x 方向夹角为α,tan α= gt/ 2v 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 t 2= ,与v 0无关。水平射程s= v 0 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 2/r=mr ω2 列式求解。向心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来提供,也可以由某个力的分力提供,还可以由合外力来提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即为向心力,始终指向圆心,其大小不变,作用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指向圆心,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分量的合力指向圆心,此合力提供向心力,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与半径垂直的各分力的合力改变速度大小,在中学阶段不做研究。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应结合受力分析,找准圆心的位置,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方程求解,要注意绳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gR ,杆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0。 (三)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 1.渡河问题分析 小船过河的问题,可以 小船渡河运动分解为他同时参与的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水的运动(设水不流时船的运动,即在静水中的运动),一是随水流的运动(水冲船的运动,等于水流的运动),船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例1:设河宽为d,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1,河水流速为v 2 ①船头正对河岸行驶,渡河时间最短,t 短= 1 v d ②当 v 1> v 2时,且合速度垂直于河岸,航程最短x 1=d 当 v 1< v 2时,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河岸,确定方法如下: 如图所示,以 v 2矢量末端为圆心;以 v 1矢量的大小为半径画弧,从v 2矢量的始端向圆弧作切线,则 合速度沿此切线航程最短, 由图知: sin θ=2 1v v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1第一节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1 第一节曲线运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课标要求: 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中的离心现象。 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在以前研究直线运动时,建立了一套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方法,将这一套研究方法推广到研究曲线运动,是认知发展的必然。 2.教学难点: 讨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实验和逻辑分析,一步一步“侦破”曲线运动的奥秘;构建向心加速度的合理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理解概念:重视指导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的基本概念。 掌握线索:展示实例,说明曲线运动的方向,以实例说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研究物体的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通过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推导向心力,并用实验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四、课时安排: 整章可分三个部分,新授共8课时: 第一部分1.曲线运动 1课时 2

第二部分2.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1课时 3.抛体运动的规律 1课时 4.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课时 第三部分5.圆周运动 1课时 6.向心加速度 1课时 7.向心力 1课时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课时单元总结1课时,单元测试2课时,讲评1课时。 3

第一节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4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功 授课内容: 例题1、一个质量为150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α=37°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500N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x=5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100N,求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做的功? 例题2、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的力 F1=10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距离l=2m,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F2=4.2N,求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例题3、在光滑的水平面和粗糙的水平面上各放一质量不同的木块,在相同的拉力作用下,通过相同的位移,拉力对木块做的功( ) A.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较多 B.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较多 C.一样多 D.由小车运动所需的时间决定

例题4、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6 m/s 的速度匀速移动4s,则拉力共做了功,摩擦阻力对物体做了的功.物体克服摩擦阻力对物体做了的功. 例题5、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滑下,在通过位移L的过程中( ) A.重力对物体做功mgL B.重力对物体做功mgL sinθ C.支持力对物体做功mgL cosθ D.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数值为mgL sinθ 例题6、用水平恒力F将小球由最低点拉到B处,拉力F做功W多大? 例题7:子弹水平射入木块,在射穿前的某时刻,子弹进入木块深度为d,木块位移为s,设子弹与木块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则此过程中木块对子弹做功Wf子= ;子弹对木块做功Wf木= ;一对f对系统做功W f系= 。 例题8:水平拉着物块绕着半径为R的圆形操场一圈,物块与地面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则此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五章曲线运动 5.1 曲线运动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建度方向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曲线运动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下面来看这个小实验,判断该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直线) (2)演示平抛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曲线) 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我们前面没有学过的运动形式,它与我们前面学过的运动形式有本质的区别。前面我们学过的运动的轨迹都是直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其实曲线运动是比直线运动普遍的运动情形,现在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微观世界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宏观世界里如天体运行;生活中如投标抢、掷铁饼、跳高、既远等均为曲线运动) (二)新课教学 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在前面学习直线运动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任何确定的直线运动都有确定的速度方向,这个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现在我们又学习了曲线运动,大家想一想我们该如何确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如图6.1—l、6.1—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案

7.2 功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4)掌握合力做功的意义和总功的含义; (5)掌握公式W=Fs cosα的应用条件,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理解正负功的含义,并会解释生活实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功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探究功来探究生活实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 (2)难点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方向的位移容易混淆,需要讲透、讲白; (3)使学生认识负功的意义较困难,也是难点之一。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录像片 教学过程: 第二节功 (一)引入新课 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导入: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推导功的表达式 (1)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功呢? 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如图1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1 在问题一中,力和位移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 = F s (2)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物体m 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

2020年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精品教案(超强)

2020年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精品教案 (超强) 曲线运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为本章的起始内容,是以后学习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的基础,是学好以后知识的基本保证.本节课学生首先通过举例、观察图片,分析物体运动特点,猜想曲线运动的方向,然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物理思想的教育,从理论上分析出曲线运动的方向. 关于物体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条件,首先让学生猜想,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依据牛顿运动定律中力和运动的关系,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一般规律,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学习任务分析: 《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对“曲线运动”一节的要求是:知道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能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曲线运动.1.教学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曲线运动的普遍规律.学习者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曲线运动的知识,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的瞬时速度方向;知道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能分析一些曲线运动的简单实例. 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一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体会并归纳曲线运动的共同点: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组织学生总结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3.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并总结归纳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当所取变量范围足够小时,变和不变的统一性、曲和直的统一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2.通过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归纳法.3.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渗透科学态度教育. 教学准备: 1.视频资料 (1)常见的曲线运动(飞机飞行表演;F1赛车转弯;赛摩托车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重点强化卷(一)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一、选择题 1.一个物体以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为2v0,不计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 A.v0 g B. 2v0 g C.3v0 g D. 2v0 g 【解析】如图所示,gt为物体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由(2v0)2=v20+(gt)2得:t=3v0 g, C正确. 【答案】 C 2. (多选)如图1所示,在高空匀速飞行的轰炸机,每隔1 s投下一颗炸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1 A.这些炸弹落地前排列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B.这些炸弹都落于地面上同一点 C.这些炸弹落地时速度大小方向都相同 D.相邻炸弹在空中距离保持不变 【解析】这些炸弹是做平抛运动,速度的水平分量都一样,与飞机速度相同.相同时间内,水平方向上位移相同,所以这些炸弹排在同一条竖直线上.这些炸弹抛出时刻不同,落地时刻也不一样,不可能落于地面上的同一点.由于这些炸弹下落的高度相同,初速度也相同,这些炸弹落地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两相邻炸弹在空中的距离为

Δx =x 1-x 2=12g (t +1)2-12gt 2=gt +1 2g . 由此可知Δx 随时间t 增大而增大. 【答案】 AC 3. (多选)某人在竖直墙壁上悬挂一镖靶,他站在离墙壁一定距离的某处,先后将两只飞镖A 、B 由同一位置水平掷出,两只飞镖插在靶上的状态如图2所示(侧视图),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 . B 镖的运动时间比A 镖的运动时间长 B .B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A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大 C .A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B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大 D .A 镖的质量一定比B 镖的质量小 【解析】 飞镖A 、B 都做平抛运动,由h =1 2gt 2得t = 2h g ,故B 镖运动时间比A 镖运 动时间长,A 正确;由v 0=x t 知A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B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大,B 错误,C 正确;无法比较A 、B 镖的质量大小,D 错误. 【答案】 AC 4.从O 点抛出A 、B 、C 三个物体,它们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3所示,则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A 、v B 、v C 的关系和三个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A 、t B 、t C 的关系分别是( ) 图3 A .v A >v B >v C ,t A >t B >t C B .v A t B >t C D .v A >v B >v C ,t A

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新人教版全册)

§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课题 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数 课程目标知识与 技能 知道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了解经典力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 中的广泛应用。知道质量与速度的关系,知道高速运动中必须考虑速 度随时间的变化。 过程与 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一切科学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新的理论会不断完善 和补充旧的理论,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牛顿力学适用范围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结论和规律一 般都有其适用范围,认识知识的变化性和无穷性,培养献身于科学的 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引入新课:自从17世纪以来,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不断发展,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经典力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有了广泛的应用,从而证明 了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 但是,经典力学也不是万能的,向其它科学一样,它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 自己的局限性。那么经典力学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呢?有怎样的局限性呢?这节 课我们就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进行新课:请同学们阅读课文,阅读时考虑下列问题 1、经典力学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举例说明。 2、经典力学在哪些领域不能 适用?能说出为什么吗?举例说明。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自己概 括一下。4、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是否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应该怎样 认识?5、怎样理解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话“科学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上面的问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学生A]经典力学在微观领域和高速运动领域不再适用;在不同参考系中不 能适用;在强引力的情况下,经典的引力理论也是不适用的。 [学生B]因为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在运动时不仅具有粒子性, 而且还具有波动性,经典力学不能说明这种现象,所以它不再适用,同时在高 速运动领域,由于物体运动速度太快,要导致质量发生变化,而经典力学认为 质量是不变的,所以经典力学在高速运动领域内也不再适用. [学生C]从上面分析知: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 教师总结:经典力学在微观领域、高速运动的情况下不再适用.那么对这些领 域的问题又应如何研究呢?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些近代物理知识。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 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空间间隔(长度)s、时间t和质量m 这三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一根尺子静止时这样长,当它运动时 还是这样长;一分钟不论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运动状态,其快慢保持不变; 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和运动时的质量一样.这就是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到了19世纪末,面对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经典力学遇到了困难.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必修二优秀教案:_功

2 功 整体设计 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穿在全部物理学中,所以教材在第一节给出能量的概念后,接着对功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功,但这节内容并不是初中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尤其让学生注意区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做“工”与力对物体的做功的区别. 教材从学生常见的起重机搬运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行、手握握力器的事例入手,便于学生认识的逐步加深.教材本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的原则,引导学生先分析力与位移同向的例子,然后探究力与位移有夹角时功的求解.在实际问题中,一个运动的物体往往不只受一个力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多举例子,体会在物体产生一个位移的过程中,这些力有的是动力,有的可能是阻力,还有的力对物体的位移没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引出正、负功的概念,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力做正、负功的条件,不要急于求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多举实例,让学生动脑分析、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表述的过程,深化概念的理解.再辅以针对性较强的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功的基本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功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 2.理解总功,能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 2.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3.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货物被起重机举高,重力势能增加了;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之下,速度增大,动能增加了;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后,弹性势能增加了;“神舟”飞船返回地面时,在落地之前打开降落伞,在空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动能减少了;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速度增加,动能增加了……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看出来吗?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优质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微格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A.叙述牛顿之前科学家对地球和太阳引力的研究(表述) B.结合圆周运动分析,建立行星绕日运动的规律(应用) C.通过对引力规律的推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写出数学表达式(应用) D.说出万有引力常量的大小和单位(标识) E.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 F.叙述万有引力定律的认识论意义(表述) ②过程与方法 A.认识科学的探究方法:猜想——证明——检验。 B.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 C. 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能与同组成员及组间成员进行交换意见 能协调本组成员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回答,通过讨论学习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注意万有引力定律形成过程,认可并赞同各位科学家的贡献(接受) B.对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作出自己的评价,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反应) C.正确评价万有引力定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信奉) ④人际交往 A.在课堂中充分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 B.能与同组成员及组间成员进行交换意见(交流) C.能协调本组成员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回答(合作) 基于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个人常识,在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对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作了如下处理: 二、重点、难点 ①重点: A.强调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过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B.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万有与引力)并能正确运用 ②难点: A.牛顿证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基于以上的学生特点特制定以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同时使用讨论法和演示法。 四、教学仪器 多媒体设备,演示实验设备 五、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