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2(新人教版)全册复习教学案(强烈推荐)内容简介:包括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具体可以分为,知识网络、高考常考点的分析和指导和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是高一高三复习比较好的资料。

第五章曲线运动(一)、知识网络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

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

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曲线运动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x=0,vx=v0,x= v0t 。

(2)竖直方向:ay=g ,vy=gt ,y= gt2/2。

(3)合运动:a=g ,22yx t v v v +=,22y x s +=。

vt 与v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0,s 与x 方向夹角为α,tan α= gt/ 2v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t 2=,与v0无关。

水平射程s= v0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2/r=mr ω2列式求解。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详细描述பைடு நூலகம்
万有引力定律由牛顿提出,是经典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适用于任何两 个物体,无论它们是质点还是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 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定律在
解释天体运动规律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要点一
总结词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指天体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着其 他天体做圆周运动,或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做自由落体 运动的规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等 。开普勒三定律是描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分别是轨 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则是描述物 体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在天体运 动中,万有引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得天体能够保持 稳定的运动轨道和运动速度。
0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总结词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力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物体会保持 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牛顿第二定律
总结词
描述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力与它的加速度成正比,即F=ma。这个定律解 释了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总结词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是学习匀速圆周 运动的关键。
详细描述
向心加速度是指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加速度始终指向 圆心,其大小为a=v^2/r,向心力是指物体做匀速圆周运 动时,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来提供向心力,其大小为 F=ma=mv^2/r。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投影仪、实验仪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概念讲解
1. 电磁感应的概念及原理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解释
三、实验操作
1. 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
2.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3. 总结实验结果,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应用练习
1. 练习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分组讨论,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五、课堂讨论
1. 学生提问和解答
2. 教师引导讨论,澄清问题和加深理解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复习相关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也通过实验和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册学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册学案

目录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5.1 追寻守恒量功功率 (1)§5.2 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5)§5.3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和动能定理 (9)§5.4 机械能守恒定律 (12)5. 阶段测试 (17)第六章曲线运动 (24)§6.1 曲线运动 (24)§6.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7)§6.3 平抛物体的运动 (33)§6.4匀速圆周运动 (37)§6.5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46)6.阶段测试 (51)第七章万有引力 (71)§7.1 行星的运动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71)§7.2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75)§7.3宇宙航行 (81)7.阶段测试 (85)第六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1 追寻守恒量功功率【学习目标】⒈正确理解能量守恒的思想以及功和功率的概念。

⒉会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解释有关现象和进行计算。

【自主学习】⒈.在物理学中规定叫做力对物体做了功.功等于,它的计算公式是,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2.在下列各种情况中,所做的功各是多少?(1)手用向前的力F推质量为m的小车,没有推动,手做功为.(2)手托一个重为25 N的铅球,平移3 m,手对铅球做的功为. (3)一只质量为m的苹果,从高为h的树上落下,重力做功为.3. 叫做功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符号是.4.举重运动员在5 s内将1500 N的杠铃匀速举高了2 m,则可知他对杠铃做的功为,功率是.5.两个体重相同的人甲和乙一起从一楼上到三楼,甲是跑步上楼,乙是慢步上楼.甲、乙两人所做的功W甲W乙,他们的功率P甲P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⒍汽车以恒定功率起动,先做加速度越来越的加速运动,直到速度达到最大值,最后做运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8.1功与功率 ................................................................................................................... - 1 - 8.2重力势能 ................................................................................................................. - 11 - 8.3动能和动能定理...................................................................................................... - 20 - 8.4机械能守恒定律...................................................................................................... - 29 - 8.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40 -8.1功与功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起重机竖直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则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重物移动距离的乘积。

更普遍的情形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例如马拉雪橇时拉力方向和雪橇运动方向间有一个角度。

这时应当怎样计算功呢?【教师引导】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计算公式和做功条件(1)表达式W=FS。

(2)做功条件: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两者缺一不可。

讲授新课:(1)功【教师引导】当力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如图,可以把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与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1F,与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2F。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优秀4篇)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在知识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教育,本节课以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展开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实验研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3)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实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所有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实验思想的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在乎抛物体实验中非常突出。

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控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实验误差的控制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注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这方面的问题,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全书三十卷八十五篇约三十万字,已有精辟论述,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2万有引力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2万有引力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2 万有引力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公式;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意义和作用;3.能够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概念和公式;2.物理意义和作用;3.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意义和作用;2.解决多种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公式、物理意义和作用;2.示例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练习使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公式1.引入:通过引发问题,引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提问:为什么地球能够吸引住我们,让我们不会飞出去呢?•学生思考后,引导其想到万有引力定律。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是一种描述万有引力作用的物理定律,它由牛顿提出,公式为:$F=G\\dfrac{m_1m_2}{r^2}$。

2.讲解公式中各个变量的含义。

•F:表示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单位是牛顿(N);•G:万有引力常量,单位是 $N\\cdot m^2/kg^2$,其值为$6.67\\times10^{-11}$;•m1和m2:分别是两个质点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r:表示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单位是米(m)。

2. 物理意义和作用1.讲解万有引力的物理意义。

•引导学生想到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等等。

•讲解:这些现象都是由万有引力所引起的。

•引导学生思考,解释为什么万有引力能够产生这样的现象。

2.讲解万有引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重力作用。

•讲解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区别。

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1.给出问题,引导学生使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

•示例问题:地球对一个物体的引力是多少?•分析问题,列出已知条件:地球的质量M,该物体的质量m,地球和该物体之间的距离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求出F。

$$F=G\\dfrac{Mm}{r^2}$$•说明如何进行计算,以及应注意哪些问题。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案
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掌握如何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3.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教学重点:
1. 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案、课件及教学实验器材;
2. 物体和摆动器材,用于示范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个物体静止不动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可以保持原地不动。

二、讲解
1.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如何应用于解决物理问题;
3. 展示实验,说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应用。

三、实践
1. 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总结
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应用,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重点内容。

教学结束。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形做适当的必要的调剂,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成效,进行扼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存教学体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这里由作者给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2.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加强感官印象,加深对平抛运动特点的知道。

3.能够设计实验得到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能够对平抛运动轨迹进行研究得到结论。

4.能够通过对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运算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教学重点A.如何设计实验。

B.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C.通过实验处理结果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知道三、通过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师:刚才的演示实验中,我们进行的都是定性的视察,如果要定量地对平抛运动进行研究,我们第一必须设法描画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师:为了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我这里提供几种方法供同学们自己挑选方法1:用水流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如图,颠倒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

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曲折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

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可以进行分析处理了。

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不变,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降落而减小。

这是由于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通,A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影响。

因此,在水面降到A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得到稳固的细水柱。

方法2: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平抛运动的轨迹数码相机大多具有摄像功能,每秒钟拍照约15帧照片。

可以用它拍照小球从水平桌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

如果用数学课上画函数图象的方格黑板做背景,就可以根据照片上小球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轨迹。

方法3:斜面、小槽、小球等实验仪器(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实验图以下:1、将平抛运动实验器置于桌面,装好平抛轨道,使轨道的抛射端处于水平位置。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曲线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曲线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4、树立严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5、渗透物理学“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为简”“等效代替”等思想。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柯受良飞越黄河精彩视频和生活中常见抛体运动的图片引入到抛体运动,在对抛体运动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回忆以前学过的抛体运动;对抛体运动进行分类。

由抛体运动引入平抛运动。

(一)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是平抛运动?1.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1)有水平初速度,(2)只受重力作用。

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时,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问题1:平抛运动是怎样的运动?问题2:怎样分解平抛运动?探究一: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学生演示,提醒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演示实验】同时释放两个相同小球,其中一个小球从高处做平抛运动,另一个小球从较低的地方同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现象:在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小球都会撞在一起(学生回答)结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师生共同总结)探究二: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分组探究,提醒:a小球是带有小孔的小球;b装置靠近水槽;c观察两小球落到水槽中的情况)【分组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前方小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后方小球被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两小球球同时落地。

(学生回答)结论: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小结小结一、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的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2、条件: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只受重力的作用。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静电场详细内容:电荷与电场、电场强度、电势、静电能、电容、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器。

2. 章节二:电流与磁场详细内容:电流、电阻、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静电场和电流与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物理公式进行问题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场强度、电势、电磁感应等概念的理解;物理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磁场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荷模型、电场线演示器、电流表、磁场演示器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导线、电阻、电容等)、计算器、草稿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静电现象、磁铁吸引铁钉等,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静电场:电荷与电场、电场强度、电势、静电能、电容、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器。

(2)电流与磁场:电流、电阻、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场。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要概念、公式、典型例题、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布局:清晰、条理分明,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电场强度、电势的计算;电流、电阻的计算。

(2)实验题: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观察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分析题: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注重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静电场、电流与磁场的最新研究动态。

(2)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物理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秀教案: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秀教案: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

5.宇宙航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对应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新纪元。

我国在70年代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相继发射了多颗不同种类的卫星,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1999年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人造卫星已有所了解,那么地面上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人造卫星呢?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运动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

[新课教学]一、人造地球卫星1.牛顿的设想在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它们的落地点相同吗?它们的落地点不同,速度越大,落地点离山脚越远。

因为在同一座高山上抛出,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速度大的水平位移大,所以落地点也较远。

假设被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物体的运动情形又如何呢?如果地面上空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它只受重力的作用,那么它就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物体在空中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初速度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垂直,那么它将做平抛运动,牛顿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2.人造地球卫星(1)人造地球卫星从地面抛出的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地球旋转,就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六章2向心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六章2向心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由物体与圆周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在理想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向心力由引力或弹力提供。
3.向心力与线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线速度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即F = mv²/r,其中F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线速度,r表示半径。
4.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角速度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即F = mrω²,其中F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r表示半径,ω表示角速度。
(5)向心力与外力的区别:学生难以理解向心力与外力的区别,需要通过对比和分析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向心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向心力的理解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提供更多的练习和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加强对向心力计算方法的应用和掌握。
3.增加更多的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向心力计算练习: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
2.向心力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的关系练习: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对向心力与这些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2.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由物体与圆周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3.向心力与线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线速度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
4.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角速度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
5.向心力与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周期或频率无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8章第1节功和功率(2)+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8章第1节功和功率(2)+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设计(第2课时)讲授新课一、功率1、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用P表示,即。

2、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功率的单位:瓦特(W)1J/s=1w 1kw=103w力、位移、时间都与功率相联系,这种联系在技术上具有重要意义。

4、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1)公式:P =Fv一个沿着物体位移方向的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等于这个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

(2)推导由w = F L 得:因为于是上式可以写成: P=FvP一定时,F与v成反比;v一定时,F与P成正比;F一定时,v与P成正比。

说明:(1)若v表示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则功率P表示力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2)若v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则功率P表示力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3)适用条件:适用于F与v同向的情况(4)由功率速度关系式知,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和各种起重机械,当发动机的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与速度v成__________,要增大牵引力,学生倾听记忆阅读课文推导功率与速度的关系阅读说明理解记忆掌握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公式的适用条件以及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定功率为60 kW,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 1 800 N,求发动机在额定功率下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假定汽车行驶速度为54 km/h 时受到的阻力不变,此时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多少?分析: 实际功率不一定总等于额定功率,大多数情况下输出的实际功率都比额定功率小,但在需要时,短时间也可以输出更大的功率。

题目中说“受到的阻力不变”,表明本题对于较低速度行驶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只要求估算。

解: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F =F 阻=1 800 N由于P =Fv,所以额定功率下的速度当汽车以速度v =54 km/h =15 m/s 行驶时,有P =Fv = 1 800×15 W =27 kW 汽车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120 km/h。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篇1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篇2高一物理教案:弹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教案[整套]第五章第1节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他们与力的合成与分解一样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他们等效的合运动的过程叫做运动的合成,而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他们等效的分运动的过程叫做运动的分解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他们都是矢量,所以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①两分运动在同一直线上时,同向相加,反向相减.例如,竖直抛体运动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v 0t)和自由落体运动(21gt 2)的合成,下抛时v t =v 0+gt,x=v o t+21gt 2,上抛时, v t =v 0-gt,x=v o t-21gt 2②不在同一直线上时,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如图所示:③两分运动垂直或正交分解后的合成a 合= 22y x a a +v 合= 22y x v v + x 合= 2221x x +(4)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和运动的几种可能情况 ①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② 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与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③ 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合运动的方向,即两个加速度合成的方向④ 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初速度的合速度方向与两分运动的合速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例1]小船在200米宽的河中横渡,水流速度为2m/s,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4m/s,求: (1)当小船的船头始终正对对岸是,他将在何时、何处到达对岸?(2)要使小船到达正对岸,应如何行驶,历时多长?[思路分析]小船参与了两个运动,随水漂和船在静水中的运动,因为分运动间是互不干扰的,具有等时的性质,故(1)小船渡河时间等于垂直河岸的分运动时间: t=t 1=船v d=200/4=50s, 沿河流方向的位移 s 水=v 水t=2×50m=100m 即在正对岸下游100米处靠岸.(2)要小船垂直过河,即合速度要垂直河岸,如 图6-2-1所示,则 cos θ=船水v v =2142= 所以θ=600,即航向与岸成600角,渡河时间 t=t 1=合v d =θsin 船v d =060sin 4200=57.7s [答案](1)经50s 到达正对岸下游100m 处; (2)船头与岸成(向上游方向),历时57.7s.[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1)明确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 根据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及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在解题时应注意画好示意图.[例2]两河岸平行,河宽d=100m ,水流速度v 1=3m/s ,求:(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 时,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的位移是多大?(2)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6m/s 时,欲使船航行距离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渡河时间多长? (3)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

5m/s 时,欲使船渡河距离最短,船应怎样渡河?船的最小航程是多少?[思路分析](1)当船头垂直于河岸时,渡河时间最短:t min =d/v 2=100/4=25s合速度v=s m v v /543222221=+=+船的位移大小s=v t min =125m(2)欲使船航行距离最短,需船头向上游转过一定角度使合速度方向垂直于河岸,设船的开行速度v 2与岸成θ角,则cos θ=216321==v v ,所以θ=600合速度v=v 2sin600=3s m /3 t=s v d 93100= (3)船在静水中速度小于水流的速度,船头垂直于合速度v 时, 渡河位移最小,设船头与河岸夹角为β,如图所示: cos β=2135.112==v v 所以β=600 最小位移s min =m d 20060cos 100cos 0==β [答案](1) 船头垂直于河岸时,渡河时间最短:t min =25s ; s =125m (2) 船头向上游转过一定角度, 与岸成600角航程最短,t=s 93100 (3) 船头垂直于合速度,船头与河岸夹角600时航程最短,s min =m 200[方法总结]船渡河中极值问题,是运动合成与分解中典型问题,是本章的难点,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

第3节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知识点1.①平抛运动的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②平抛运动的性质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为g.所以是匀变速运动;又因重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轨迹是抛物线.注意:①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只受重力作用和有水平初速度②研究平抛运动采用运动分解的方法.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例1]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B 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C 任意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相同D 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解析;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故a=g,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 对,B 错,C 对,因为a=g=Δv/t 得Δv=gt,任意相等两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D 对[答案] ACD 知识点2 平抛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以抛出点为原点,取水平方向为x 轴,正方向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 轴,正方向向下;物体在任一时刻t 位置坐标P(x,y),位移s,速度v t (如图)的关系为:(1)速度公式水平分速度:v x =v 0, 竖直分速度:v y =gt. T 时刻平抛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 t =22yx v v + ,tan α=xy v v =v gt(2)位移公式(位置坐标):水平分位移:x=v 0t,竖直分位移:y =t 时间内合位移的大小和方向:S(合位移)=22y x + ,tan θ=x y =tv g 02 由于tan α=2tan θ,v t 的反向延长线与x 轴的交点为水平位移的中点.(3)轨迹方程:平抛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坐标x 和y 所满足的方程,叫轨迹方程,由位移公式消去t 可得:y=202v g x 2显然这是顶点在原点,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方程,所以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例2]小球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 1,阻力不计,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以水平初速度v 0方向为x 轴正向,以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1)小球在空中飞行时间t (2)抛出点离地面高度h (3)水平射程x(4)小球的位移s (5)落地时速度v 1的方向,反向延长线与x 轴交点坐标x 是多少? [思路分析](1)如图在着地点速度v 1可分解为水平方向速度v 0和竖直方向分速度v y ,而v y =gt 则v 12=v 02+v y 2=v 02+(gt)2可求 t=gv v 221-(2)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21t 2h g ==2g·21g 2021v v -=gv v 2221-(3)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x=v 0(4)位移大小s=22h x +=gv v v v 23241402120+-位移s 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的正切值 tan θ=x h=020212v v v -(5)落地时速度v 1方向的反方向延长线与x 轴交点坐标x 1=x/2=v 0gv v 2221-[答案](1)t=gv v 221- (2) h=g v v 2221- (3) x=gv v v 20210-(4) s=gv v v v 23241402120+- tan θ=2212v v v - (5) x 1= v 0gv v 2221-知识点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规律[例3]一固定斜面ABC,倾角为θ,高AC=h,如图所示,在顶点A 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恰好落在B 点,空气阻力不计,试求自抛出起经多长时间小球离斜面最远?[答案] t=gh2[例4]如图是货场装卸货物装置。

图中吊车向左运动的速率v 恒定,使悬吊着的货物也以同一速率v 做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当货物距货车x 时,吊车上的卷扬机突然启动,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仍以v 匀速运动的同时,又沿竖直方向作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判断 货物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为使货物到达火车时 至少提升h 高度,你能求出v 的最大值吗?[思路分析]分析货物的运动可以发现,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运动,故货物做类平抛运动,其轨迹应是一条曲线与平抛运动轨迹相似.根据运动的独立性,有 x=vt, h=at2/2 解得 v=h ax 22 [答案]轨迹是一条类平抛运动抛物线,v 的最大值是 hax 22第4节抛体运动规律知识点1、平抛运动的分解(如图所示) 注意: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水平位移和落地 速度等方面的注意问题:(1)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在空中运动的时间ght 2=,其值由高度h 决定, 与初速度无关。

(2)它的水平位移大小为x= v 0gh 2, 与水平速度v 0及高度h 都有关系。

(3)落地瞬时速度的大小 22y x t v v v +==220)(gt v +由水平初速度v 0及高度h 决定。

(4)落地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 0,h 越大空中运动时间就越大,θ就越大。

(5)落地速度与水平水平方向夹角θ,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α,θ与α是不等的。

注意不要混淆。

(6)平抛物体的运动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的速度变化量△v=g △t ,都相等且△v 方向怛为竖直向下。

[例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顶点A 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最后落在斜面上B 点,不计空气阻力,求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 及到达B 点的速度大小。

[思路分析]:小球做的是平抛运动,AB 长度为实际位移,设为L ,则由平抛运动规律,水平方向:Lcos α= v 0t ①竖直方向:Lsin α= gt 2/2 ② 由①②得t= 2v 0tan α/g 竖直速度v y =gt=2v 0tan α 故速度22y x v v v += =α20tan 41+v [答案] t= 2v 0tan α/g ,v= α20tan 41+v2、确定AB 是实际位移,不能将α角当作落地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