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茶文化与茶产业

合集下载

湖北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湖北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湖北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湖北茶产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茶产业总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3.1%,在全国排名第三。

在种植、加工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湖北省的茶叶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质量也开始得到较好的改善。

此外,湖北省和常德市被确定为中华茶文化创建县,彰显了湖北茶产业的重要地位。

对策:
1、加强技术改进,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更多茶叶新品类。

积极推动茶叶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茶叶质量可持续改善。

2、积极推动茶叶行业内部改革和发展。

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创新环境,鼓励茶叶厂商实施科技创新,推动茶叶加工的技术改进,提升茶叶的综合价值。

3、进一步拓展内外销市场,加强贸易活跃度和把握力,加快湖北茶叶的国际知名度。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中国传统茶文化,增强湖北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茶文化与茶产业的互动联系及发展

茶文化与茶产业的互动联系及发展

与发展,从名茶、贡茶生产,到煎茶、点茶、斗茶、 分 茶生活,以及茶政、茶税的出现,都体现其茶文化发 展
2 广 尔茶 她
茶产 业的发展对茶 文化的影响 ,也突 出体现 在对人才培 养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我国现代茶产业的发展比任何一个 时期都需要更多更好 的人才,正因如此 ,产业发展了,对人才 便有吸引力;同时,产业发展也为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物质条 件。如现代茶叶企业都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们乐意为其投资 教育或培训。 回眸 改革开放三十年 来,与所 有行 业一样, 茶叶行业 出 现 了两个 前所 未有” 。一是茶产 业发展无 论是从速 度、深 度、高度都 可称之 为前所 未有。如2 0 年我 国茶 叶总产量达 09 到1 44 万 吨,是1 7 年 的5 3 .4 98 倍, 其中单产提 高的贡献 占到
普 及。 如 云 南 普洱 1 9 年 成 立 普 洱地 区茶 叶技 术 学 校, 2 9
最美茶乡”。从最美茶乡参赛条件上,组委会 明确要求
凡 是 省 内产 茶 县、 具 有 1 0 亩 以上连 片 茶 园、 植 被 条 00
通过培 养人 才,加强培 训,促进 了茶树优 良品种 的推
5 广,全市十余年推广种植云南大叶茶种无性系 良种面积 件 良好、除茶园外 的森林覆盖率在3 %以上、道路水 电
达 15 3 .亩 1 6 97 。
等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
,这说 明贵州美丽茶 乡评选
23通过茶文化促进茶知识和技能传递 . 古代 中国也是一个 学 习型 社 会,这在茶 文化 史上有很多的事例。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民间,有许 多关
是以茶产业为基础,美丽茶乡是以产业为 本 的。 32以文化增益 为动力 . 众 所周知, 文化具有很 强的渗透性,茶 文化通过

湖北青砖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湖北青砖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湖北青砖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湖北省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其中以绿茶和青砖茶最为著名。

青砖茶是湖北省特有的一种茶叶,据历史记载,青砖茶的生产历史已有千年以上。

目前,湖北青砖茶的产业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基地狭窄,面积不足。

湖北青砖茶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襄阳市枣阳市、南漳县和保康县等少数地区,总面积较小,且耕作方式较为传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生产技艺传统,更新较慢。

湖北青砖茶生产技艺较为传统,更新较慢。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工具等常年使用,技艺不太创新,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品质、口感、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三、营销方式单一,影响茶叶知名度。

湖北青砖茶的营销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依靠批发商或小商贩进行销售,缺乏大范围的推广和营销。

这也限制了湖北青砖茶的知名度,并影响了新消费者的接受度。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发展对策:通过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基地的面积,扩大湖北青砖茶的生产规模。

同时,推动绿色、有机生产方式的应用,提高茶叶品质和口感。

将湖北青砖茶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推向市场,并针对不同消费对象,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例如,在高端消费市场中,可以采用打造品牌形象、举办茶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知名度,吸引消费者。

三、构建区域合作,推动茶产业发展。

加强与周边省份茶产区的合作,利用湖北青砖茶的特色和优势,与周边茶企共同打造茶产业链。

通过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建立,进一步开拓市场,并实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湖北青砖茶作为湖北茶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营销方式的创新,构建区域合作,可以推动湖北青砖茶的产业发展,提高品质和知名度,实现茶产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恩施州茶叶产业现状与对策

恩施州茶叶产业现状与对策

恩施州茶叶产业现状与对策恩施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是中国茶叶之乡,茶文化悠久,茶园面积广阔。

恩施州的茶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在历史文化中拥有浓厚的底蕴。

在当地,茶叶可以分为绿茶、黑茶、白茶、黄茶、红茶、花茶和普洱茶等七大类,其中以普洱茶最具代表性。

1. 茶叶资源丰富恩施州原产于普洱茶、黄瓜茶、金龙茶、乌龙茶等多种名优茶叶,茶林面积达到近五万公顷,其中普洱茶面积占到40%以上。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各品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各不相同,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2. 茶叶生产水平较高恩施州茶叶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其生产技术包括种植技术、采摘技术、制作技术、贮存技术和包装技术。

并且,恩施州提倡无公害种植、绿色生产,确保茶叶的品质达到国家质量标准。

因此,恩施州的茶叶品质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也在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拥有较高的占有率。

3. 茶叶加工业较为发达恩施州的茶叶加工工艺先进,生产线已实现了数字化控制,避免了人工操作的瑕疵。

此外,工艺完善、规模化生产,充分保证了质量与产量的平衡。

茶叶经过加工后,通过网上商城、茶楼、茶室等渠道销售,在消费者中留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恩施州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1. 茶叶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目前,恩施州茶叶产业大多以普洱茶为主,其他品种茶叶比较单一。

但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茶叶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茶叶产业应该逐渐转型升级,丰富茶叶品种,探索新的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 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较为薄弱恩施州茶叶产业中存在不少小型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较为薄弱,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应发挥地方政府在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帮助中小企业满足生产需求,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3. 茶园管理需要改进茶园作为茶叶生产的基地,其管理环节的落后影响茶叶产业的发展。

要进一步加强茶园的管理,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帮助茶农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浅谈武汉茶叶市场

浅谈武汉茶叶市场

浅谈武汉茶叶市场1.武汉茶叶市场在中国的发展1.1中国茶叶发展史概要1.1.1最早发源地中国最早的可考证的茶叶历史出现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的西南地区,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

1961年在云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发现一棵高32.12米,树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这棵树单株存在,树龄约1700年。

1.1.2茶叶用途的历史转变起初人们将大的茶叶放在水中煮,茶汤用作药用,嫩叶则作为蔬菜食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慢慢得成为一种珍贵的食品,只为皇家御用。

有钱人士仅用它来宴请上宾。

逐渐的,茶慢慢发展成为了酒的替代品。

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一些以茶养廉示俭的事例。

1.1.3 茶文化兴起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顶峰,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时期。

茶的引用从皇宫显贵,王公爵士直至僧侣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国上下几乎所有人都饮茶。

茶的饮用越来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众多,开始将茶与诗词歌赋结合起来。

如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尝一瓯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来两瓯茗“《食后》),晚茶(“晚送一瓯茶”《管闲事》)。

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书《茶经》也出于唐朝。

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16世纪后中国茶艺被西方引进同时,做茶的技术也随之而日益进步,人们饮茶的方式从原先的熬煮茶汤变成了只将沸水冲入干制的茶叶以得茶汤。

茶成为了人们间交流的纽带,友谊的桥梁。

人们喜欢聚在一起,泡壶好茶,吟诗作乐,享受好时光。

1.2 武汉茶市的发展茶叶历史发展重心的转移沿着长江流域由西向东,从西汉时期的巴蜀转移到三国两晋时期的华中区域,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下游开始逐步成为中国茶叶市场发展的重心。

当茶叶市场的重心转到湖北地域,武汉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成为了华中茶叶市场对外的窗口,汉口作为中国的四大名镇以埠为商贸发展的基础成为了重点市场发展区域的核心,成为国内、国外的茶业通商源头。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1.11.08•【字号】•【施行日期】2021.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组织实施。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11月8日《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方案2021年1月22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为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特色导向、创新导向、法治导向,通过系列宣传、教育、培训,逐步完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着力推动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助力农业产业强省建设。

二、主要措施(一)开展学习宣传培训1.进行宣传解读。

在《湖北日报》等媒体全文刊发《条例》文本、解读和宣传贯彻落实文章,做好政策宣传释义。

完成时间:2021年12月底前责任单位: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省农业农村厅2.印发宣传贯彻文件。

下发文件明确茶叶主产区,向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印发《条例》宣传贯彻实施的通知,全面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责任。

完成时间:2021年12月底前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县级以上茶叶主产区人民政府3.开展专题学习。

2022年湖北茶叶产值分析

2022年湖北茶叶产值分析

2022年湖北茶叶产值分析近日,从市统计局获悉,2022年,我市茶叶基地面积37.93万亩,投产面积23.49万亩,总产量7955吨,总产值6.94亿元,其中竹溪、竹山两个茶叶产业大县茶叶产值均超3亿元。

茶叶产业产值、亩平效益、对农夫收入的贡献率在全市重点特色产业中均名列前茅,成为带动山区农夫增收、促进地方经济进展的骨干产业。

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围绕农夫增收核心,发挥山区农业比较优势,大力开发特色产业,以茶叶为代表的优势特色产业呈现出强劲的进展态势。

一是基地面积快速扩大。

近几年我市茶叶基地面积每年以4万亩的速度递增,2022年,全市新增茶叶面积5万亩,总面积近38万亩,我市也因此成为全省四大茶叶优势产业基地之一。

竹溪县基地面积达18万亩,在全省名列第一,竹山县12万亩,被列入全省十大茶叶大县。

二是茶资源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坚持依靠科技,系列开发,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开发效益。

大力推广名优茶生产加工技术,市农业局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名优茶制作技术培训,全市名优茶比重达到6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大力推广有机茶开发技术,农业部门通过试验、示范,先后探究出了有机茶生产、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茶园养鸡生态种养模式、有机茶基地认证、有机茶标准化开发等一系列成熟技术,并大面积推广。

我市茶叶在全省领先通过欧盟有机茶认证,先后有30多个茶产品获国际国内权威机构有机茶认证,有机茶认证数量占全省1/3强;大力推广有机乌龙茶、珠茶、袋泡茶等茶叶新产品加工技术,通过引进设备、改进工艺,我市武当山八仙观茶场和竹溪梅子垭茶场在全省领先胜利研制出有机乌龙茶,并批量上市,市场供不应求,结束了湖北不产乌龙茶的历史。

珠茶、袋泡茶等茶叶新品种也相继研制胜利,有效提高了茶资源利用率,全市茶叶产业的开发效率也因此大幅提高。

按投产面积计算,我市茶叶亩产值达到2954元,比“十五”末提高了一倍多。

三是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加。

把培植龙头企业作为盘大做强茶叶产业的重要抓手,通过企业改制、加大扶持、成立全市茶叶产业协会、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等重点措施,提高龙头企业实力,增加其辐射带动力。

高职茶文化专业建设与茶产业发展互动研究

高职茶文化专业建设与茶产业发展互动研究
专 业 建 设 与 产 业 发 展 的 互 动 关 系
席 设计 等课 程 。组 建茗 泉茶 艺 队 ,
与 湖北 采 花 毛尖 集 团有 限公 司 、 武
是 茶 艺 和 茶 道 精 神 专 业 文 化 与 产 业 文化 一 脉相 承 . 专 业 文 化 与 产 业 文 化 密 不 可 分 以 茶 文 化 精 髓 为 核 心 , 促进校企文化 融合 , 推 动 产 业 升级 ( 2) 课 程 设 置 与 产 业 发 展 的
致 性 。我 国 茶 产 业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曾 出现 “ 三 多一 少 ” 的现象 . 即 茶 园
面 积 多 、 茶 叶 产 量 多 、 茶 叶加 T 企
和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定 位 培 养 目标 定 位 ,决 定 了专 业 建 设 的 发 展 方 向 .
确 定 了 职 业 岗 位 活 动 领 域 和 典 型 工 作 任 务 。我 们 在 茶 文 化 专 业 省 级 示 范 建 设 中发 现 . 专 业 建设 与 产业
致 性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的 专 业 建 设 更 注重 : x - , J - 应 的行 业 和 岗位 . 专 业 文

的 重 要 手 段 之 一 如 何 建 立 一 种 依 托产 业 办专 业 、办好 专业 促 产业 、 校 企 合 作 互 动 的 产 学 结 合 有 效 运 行 机 制 .使 企 业 发 展 和 专 业 建 设

当 山八 仙 观 茶 叶 总 厂 、 上 海 仙 茶 美
茶 文 化传 播 有 限公 司等 有机 配 合 .
以茶 文化 节 为平 台 . 向 广 大 市 民 宣 传 饮 茶 与健 康 知识 . 传 播 中国传 统
文化 和产 业 文 化 . 提 升 茶 企 业 经 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北恩施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北恩施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 2019年5月213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9.09.21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北恩施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江汉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张金霞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农业开始衰落,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如何振兴乡村经济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当前,湖北茶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迎来了诸多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积极发展茶文化产业无疑是振兴湖北恩施市乡村经济的一条重要出路。

本文基于恩施市丰富的茶园资源,深厚的茶文化和一定茶产业基础,提出了相关发展思路,如走国际化道路,茶文化营销以及茶旅融合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茶文化产业 茶旅融合 湖北恩施市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5(a)-213-0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国民,特别是一些高收入阶层和中产阶级开始关注养生,茶叶无疑是养生的重要产品,茶逐渐成为国民生活的必需品,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茶文化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挖掘茶文化,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文化产业是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

而湖北省恩施市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少数民族的历史遗存孕育了独特的茶文化,本文试图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探讨湖北省恩施市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1 乡村振兴战略与茶文化产业的内涵1.1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

随后,在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茶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_茶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茶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_茶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茶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_茶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在社会经济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茶文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卓越。

茶文化使得茶叶成为中国的传统饮品,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茶叶产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吸引了大量的人口从事与茶叶相关的工作。

茶叶产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茶用器皿、茶叶包装材料等,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其次,茶文化对茶旅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茶旅文化源远流长,各地有着丰富独特的茶旅资源。

茶文化使得茶旅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和消费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品茶、欣赏茶山、体验农耕文化等。

茶旅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促进了农村旅游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茶旅经济的兴起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茶馆、茶宴、茶艺表演等,形成了一个茶旅产业链,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再次,茶文化对茶叶出口贸易的促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茶叶品质卓越、种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茶文化使得中国的茶叶成为世界茶叶市场的重要供应国,推动了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

茶叶出口贸易的增加不仅为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还提升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茶叶的出口也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茶文化对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文化的推广和宣传使得茶饮成为了中国人的传统饮品,茶叶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茶叶的消费不仅刺激了茶叶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茶具、茶点、茶餐厅等,形成了一个茶文化产业链。

茶文化的推广和茶叶的消费习惯的形成,不仅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湖北长阳贺家坪镇茶旅融合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湖北长阳贺家坪镇茶旅融合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湖北长阳贺家坪镇茶旅融合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吴松1,赵振军1*,李银锋2,杨建军2,匡蓓3(1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2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北长阳443501;3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湖北长阳443500)摘要:茶叶是湖北长阳的特色产业,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土家民俗文化,长阳贺家坪镇因地制宜发展茶旅融合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同时也存在茶文化氛围不浓、营销宣传不够、茶旅融合不深、茶旅融合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长阳贺家坪镇茶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茶旅融合;茶产业;茶文化;发展对策;长阳贺家坪镇茶叶是湖北省长阳县的特色产业,也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长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被誉为“梦幻土家、巴土天堂”,具有发展茶旅融合产业的优势条件。

以低质初级产品为主的传统茶产业竞争日益加剧,利润增长乏力,长阳积极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在贺家坪镇实施茶旅融合示范点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业经济附加值,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制定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1长阳贺家坪镇茶旅融合发展背景1.1茶产业发展基础长阳县史称佷山县,是陆羽《茶经》第一州峡州茶的重要产地之一。

长阳茶文化历史悠久,据著名考古学家王善才研究,早在6000多年前,长阳即有相当讲究的茶事活动[1]。

在唐代,佷山县所产佷山茶即为朝贡之物[2]。

长阳境内云雾缭绕,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具有生产名优茶的基础条件,“佷山茗峰”“雾冲剑毫”等名优茶赢得了广大消费者青睐[3]。

而且长阳天然硒资源丰富,适合开发富硒茶[4]。

贺家坪镇是长阳茶叶重点镇,茶产业基础良好,全镇标准化茶园超过1333.33hm2,尤以贺家坪村“老雾冲”茶最有名,曾为唐代贡茶产地。

“老雾冲”茶以其“翠绿油润”“天然栗香”“回味甘爽”三绝而远近闻名。

全域旅游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模式与探索——以湖北赤壁为例

全域旅游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模式与探索——以湖北赤壁为例

2019年11月下半月刊全域旅游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模式与探索——以湖北赤壁为例范维苇中国是茶的故乡,拥有丰富的茶资源和茶俗、茶艺、茶事等茶文化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高追求,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以及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以茶文化为中心的旅游模式盛行。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茶叶主产区利用自身的优势,将旅游业与茶产业相结合,形成了茶旅产业互动的发展模式。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湖北省赤壁市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状况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以期实现湖北砖茶主产地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引言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旅游的发源地。

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加,闲暇时间增多,旅游业快速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体验化旅游转变,旅游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和文化性,这也为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董葆营认为茶文化旅游指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以达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获取知识和旅游主题、动机、体验人生价值等为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

茶文化旅游,是旅游产品分类中主题文化旅游的一种,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开发,是具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能够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

一、湖北赤壁茶旅游现状(一)茶文化旅游项目单一湖北是茶叶生产和销售大省,茶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曾是全国茶叶出口三大口岸之一。

湖北赤壁砖茶早在国内外享誉盛名,产品曾远销欧美市场,茶产业基础雄厚,茶文化氛围浓郁,茶文化旅游的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在赤壁乃至整个湖北省,各大旅行社设计的旅游线路中,专门以茶为主题或者与茶相关的项目较少,绝大部分旅游线路仅仅是到茶园采茶、买茶和品茶,仅仅只是作为旅游行程中的某一组成部分存在,茶文化旅游项目单一,线路设计体现的当地茶文化内涵非常薄弱,而且不能满足游客越来越高的旅游需求。

人民公社化背景下茶区产业文化发展——以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区茶文化发展为例

人民公社化背景下茶区产业文化发展——以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区茶文化发展为例

和外 延 , 对茶业经 济的进 一步发展 , 具有很强的支撑推动作
用。
从文 化的角度 , 近代 五峰茶产业 以及茶经济 的壮 大 , 很 大程度上依赖 了当地产业文化 的发展 ,产业文化是五峰茶 区经济在文化上最初 、 最有力 的支点 。 首先 , “ 茶山七仙女” 源于传统文化 中的 “ 仙女下凡 ”的典 故 , 因而为 “ 茶 山七仙 女”加注了较深 的文化 内涵 , 后经宜 昌市京 剧团精心 编创 , 打造成大 型现代京剧 《 茶 山七仙 女 》, 由此插上 了 “ 国粹 ” 的翅膀 , 使 “ 茶 山七 仙女 ”的故事家喻 户晓 , 提高 了五峰茶 区、 茶 叶的知名度 。 其次 , 五峰 山歌剧 《 评茶 》 成为本土茶 文

坡茶 》 ; 以山歌剧形式 的《 评茶 》 ; 以民间文学形式 的《 泗
茶 民歌是产业 文化 最初的表现形式 ,产生于茶 区的 田 间地头 , 它对满足茶农群众客观需求至关重 要 , 而茶 区群众 的客观需求 , 集 中体现在 以下 四点 : 一是生理需求 。无论是 最原始 的茶事活动 , 还是后来大规模 的茶 园劳作 , 包括 春茶 开园、 祭祖 仪式 、 采茶能手 竞赛等 , 茶农 承受 的劳累程度 无 疑是 巨大而艰辛 的 , 为了减轻疲 劳 , 放松身体 , 茶歌就应 运
4 .一 脉 相承 的文 化 经 典
也培育了弥漫芬芳 的茶文化 ,而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源头 , 在
于人们 内心的渴求 和愿望 , 茶 乡茶农 自身 的客观需要 , 是推
进 产 业 文 化 繁荣 发 展 的根 本 动力 。
人民公社化背景下的茶产业文化 , 多 以本土传统形式加
以表现。如以传统 民歌形式 的《 采茶歌 》、 《 倒采茶 》 、 《 公社

万里茶道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

万里茶道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

万里茶道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茶叶与万里茶道作者:赵云成武汉理工大学学号:2013357770653 与丝绸之路类似,万里茶道是中华几千年历史文化中对外交流与贸易的重要之路,万里茶道不紧是将中国的茶叶对外贸易到欧洲,更是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万里茶道之于中国的重大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古代,即使在现代也具有重大意义。

万里茶道的简介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起源和传播的中心。

在历史上,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四条陆上“茶叶之路”:一是经过西域通向中亚、西亚及欧洲;二是经过蒙古通向俄国;三是经过东北通向朝鲜半岛;四是从西南地区的茶区直接通向南亚诸国。

其中,以北越长城、贯穿蒙古,经西伯利亚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俄茶叶贸易商路最为突出。

它始于18世纪初,延续时间约2个半世纪。

运输路线从福建武夷山下梅村起,沿西北方向穿江西、经湖南至湖北,然后自汉口一路北上,纵贯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入蒙古国境内,穿越蒙古沙漠戈壁,经乌兰巴托到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

再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经乌兰乌德、贝加尔湖、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秋明、莫斯科等地到达圣彼得堡。

这条连接中外、跨越亚欧的茶叶之路,途径大小两百多座城市总长达1.3万公里,成为闻名于世的“万里茶路”。

晋商是万里茶道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据文献资料记载,晋商有多家大商号都做茶叶生意,其中祁县史大学开创的大盛魁,乔家恒隆光,汾阳牛氏壁光发,太谷曹家锦泰亨、锦泉涌,以及榆次常家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等最为著名。

他们把福建、湖南、湖北等南方产茶省份作为原料基地,北上将茶叶运回山西或者在外地办厂进行加工,然后再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

旅蒙晋商贩茶所向主要包括经由西口(即山西右玉杀虎口、临县碛口)和东口(即河北张家口)的两条线路,从而进入内蒙,又远赴蒙古、俄罗斯。

在这条古老的茶叶之路上,最早或最重要的行商无疑是山西人。

“万里茶道”行经风光旖旎的南国水乡、山河壮美的中原腹地、气象雄浑的塞外大漠、银装素裹的雪域高原,热情浪漫的异域风情,沿线分布着众多的历史古迹,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风土人情,不仅仅是一条堪称与汉代“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贸易通道,也是一条跨国黄金旅游线路,更是一条象征开放、文明、友谊的文化纽带。

茶产业 茶文化互动发展 现状 对策

茶产业 茶文化互动发展 现状 对策

茶产业茶文化互动发展现状对策
茶产业和茶文化是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

茶产业的发展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茶文化的繁荣则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

目前,茶产业和茶文化互动发展的现状如下:
1. 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逐渐增加,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茶叶产量、出口量均有所增长。

2. 茶文化逐渐受到重视: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各种茶文化活动、茶艺比赛等逐渐增多,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3. 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当前的趋势,许多茶园、茶厂、茶艺馆等都成为了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和体验茶文化的机会。

针对以上现状,以下是对策建议:
1. 加强茶产业的品牌建设:通过提升茶叶品质、创新产品类型等方式,打造具有特色的茶叶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2. 推动茶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在旅游规划中充分考虑茶文化元素,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促进茶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3. 加强茶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提高茶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茶产业和茶文化的互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茶文化和茶产业,提高公众对茶文化和茶产业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总之,要实现茶产业和茶文化的互动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宣传力度等。

湖北省恩施州茶产业发展对策浅析

湖北省恩施州茶产业发展对策浅析

湖北省恩施州茶产业发展对策浅析湖北省恩施州作为茶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然而,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茶产业在恩施州的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为了提升茶产业的发展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茶叶品质的提升。

恩施州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的生长,但是茶叶的品质还有待提高。

要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和加强供应链的协同,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内涵,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牌价值的茶叶产品。

其次,要加大茶叶加工技术的研发力度。

茶叶的加工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

恩施州要鼓励茶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茶叶加工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工艺,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要加强茶叶营销和品牌建设。

茶叶产业的发展需要市场需求的支持。

恩施州要加强茶叶市场研究,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偏好,通过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等手段,提升茶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茶叶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第四,要加强茶旅融合,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恩施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茶文化,可以发展茶旅产业,通过茶文化体验、茶叶观光等形式,提升恩施州的旅游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和购买茶叶产品,从而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第五,要加强茶叶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茶叶作为绿色农产品,需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来保障其生长和品质。

恩施州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茶叶种植技术,建设茶叶的绿色生态基地,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最后,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发展。

恩施州要加大对茶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鼓励茶企加大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力度。

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的合作,推动茶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总之,恩施州的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通过加强品质提升、加大技术创新、加强营销推广、加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发展等对策,可以推动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升茶叶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恩施州茶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弘扬茶文化 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

弘扬茶文化 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
业 的思 路 和 措 施 。
[ 键 词] 茶 文 化 ; 文 化 产 业 ; 策 研 究 关 茶 对 [ 图 分 类 号 ] F 2 中 14 [t 标识 码 ] A 3献 [ 章 编 号 ] 10 -7 2 (0 6 O 一o 9 -0 文 0 8 4 4 20 )4 o 7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 2 3卷 第 4期
20 0 6年 7月
湖 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 Hu i o r a Be TV i e st o Un v r i y
V o1 3. o .2 N .4
j uLY .2 0 . 9 ~ O 9 0 60 7 9
牌 极 品 黄 山毛 峰可 以 8 5万 元 的 天 价 成 交 , 0 . 1 0克 的六
其它 能够 较 多 体 现 茶 文 化 特 征 的行 业[ 。 这 一 概 念 明 1 ]
确表 明 , 文 化 产业 是 以文化 意义 为基 础 的 产 业 。 这个 茶 概 念 所包 含 的 产业 包 括 所 有具 有 文 化 标 记 的 茶 叶 产 品 , 无论 是传 统 的还是 现代 的 , 同时 也 包 括 为 人 们提 供 的从 生产 , 交换 、 费 等 各 个 环 节 的服 务 以 及 所 有 体 现 茶 到 消 文化 特 征 的行 业 。
综述。

( ) 文 化 打造 的投 入能 够 有 效 提高 投 资 的效 益 一 对 《 南 日报 ) 0 3年 8月 曾报 道 , 省思 茅 地 区 兴洋 云 20 该 茶业 公 司围 绕普 洱 茶销 售 , 施 “ 文 化 ” 淘 “ ” 实 茶 里 金 的发 展 战 略 , 取 丰厚 的经 济 回报 。 如 现 在 的兴 洋公 司 每年 获 销 售 茶 叶虽 只有 3 0余 吨 , 效 益却 比 原 来 销 量 上 千 吨 0 但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的关系紧密而复杂。

随着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以及茶业的发展,茶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产业。

茶文化旅游所涉及的茶叶品种、茶具、茶艺、茶史等方面,不仅展现了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底蕴,也为茶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传统的茶文化旅游以茶山、茶园、茶叶加工厂、茶道文化馆等为主要景点,让游客在自然环境中领略茶的种植、采摘、加工全过程并了解茶文化。

随着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茶文化旅游已经开始向文化深度游转变,涉及茶文化的各个方面。

茶文化旅游项目已经包括按摩茶、茶道体验、茶文化沙龙、茶叶品尝、茶艺表演、茶文化交流、茶文化走读等等。

茶文化旅游的兴起促进了茶业发展。

茶文化旅游成为了促进茶业经济、深化茶文化底蕴、增强茶叶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茶文化旅游中的工艺品、茶叶、餐饮等产品,在商业运作下会产生较高的附加值,促进了茶业的发展。

茶文化旅游推广了茶文化,提升人们对茶叶的认识和认可,促使人们更加了解茶叶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

因此,茶文化旅游不仅促进了茶业的繁荣,也为茶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茶文化旅游和茶业经济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茶文化旅游的兴起给茶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而茶业发展又为茶文化旅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条件。

茶业经济的活力提高了茶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提高了茶文化旅游的质量和层次。

因此,发展茶文化旅游有利于茶业经济持续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承。

茶叶文化与茶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茶叶文化与茶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茶叶文化与茶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一、背景介绍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茶产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到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转型。

二、茶叶文化的背景和特点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茶文化中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品质与仪式感,追求自然、健康和品位。

在茶文化中,茶具,如茶壶,茶杯,茶托等常常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成为了收藏家们喜爱的对象。

三、茶产业的发展和创新1. 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转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机器设备的进步,茶叶生产已经从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转型。

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采摘、修剪、杀青、揉捻、干燥等都得到了机器的协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

2. 茶产业的品牌化和营销策略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品牌化是茶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各茶企通过营销手段,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实现“品牌强国”的目标。

同时,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也给茶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3. 茶产品的多元化和创新茶产业在推动多元化和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同的茶类适合不同的消费人群,茶的包装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合进行设计,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元化的选择。

同时,茶产业在保护和发展传统茶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茶叶的科技含量和品质。

四、茶文化与茶产业的未来展望未来的茶产业和茶文化会更加融合,茶产业将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推出创意、品牌化的茶叶产品,同时也注重推广和传承茶文化。

茶文化也将通过深度发掘、创新和集约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推进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五、总结茶叶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茶叶产业的核心价值。

茶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加入进来,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为世人带来更加新颖的美好享受。

湖北茶产业告别传统走向现代化

湖北茶产业告别传统走向现代化

创 建 一 批 万 亩 标 准 化 茶 叶 生产 示 范 保 原 料 质 量 安 全 ,加 强 有 机 茶 认 证
和 产 品市 场 准入 ,积 极 组 织 开 展 病
势 区域布局 ,在孝感 、宜 昌、恩施 基 地 。从 源 头 加 强 投 入 品 监 管 ,确
武 当道 茶 、 襄 阳 高 香 茶 和 深 加 工 及
加 工 集 群 ,促 进 茶 产 业 加 工 提 档 升
级。
化 、 产 学 研 推 相 结 合 的现 代 种 业 体
系 ,实 现 湖 北 省 无 性 系 良 种 茶 苗 的
的 良好 机 遇 期 ,全 面 推 进 湖 北 省 茶
产 业 现 代 化 基 础 良好 、 机 遇 难 得 、 要 求 紧迫。
资源 节 约 型 和 环境 友 好 型 现 代 标 准
六大 工程 齐推 进
重 点 以 当前最 关键 、最急 需、
高 效 茶 园 ,巩 固 茶 叶 产 业 “ 全 国 生
产 大 省 ”地 位 。充 分 整 合 利 用 中央
施、鹤 峰、咸 丰、利 川 等 为重 点 ,
建设 2 3 0万 亩 茶 叶 基 地 ,重 点 开 发
深 加 工 及 出 口茶 产 业 。 第 二 ,鄂 东 北 大 别 山茶 区。 以英 山、 大 悟 、 孝
实施 良种 配 套 推 进 工程 。开 展
套建 设 。鼓 励 土 地 流 转 、 创 建 和 推
广 专 业 合 作 社 、 家 庭 农 场 管 理 经 营
高 品 质 绿 茶 、 高 香 型 乌龙 茶 、花 香 型 红 茶 、低 氟 青砖 茶 等 专 用 新 品种
最 薄 弱 的 环 节和 领 域 为 主 要 建 设 任 现 代 农 业 生 产 发 展 专 项 资 金 ,按 照 务 ,实 施 六 大 工 程 ,加 快 茶 产 业 现 标 准 高 效 茶 园创 建 要 求 ,大 力加 强 园 、林 、 路 、 水 、 电等 基 础 设 施 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的茶文化与茶产业
蒋显福
最近,几家电影制片厂来鄂西北联系茶场作为茶文化故事片的外景地,使我对湖北茶产业及茶文化产生了关注与思考的兴趣。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茶国,湖北又是中国重要的产茶大省,茶制品是所有物质产品中最具文化消费魅力和象征价值的产品。

培育茶产业的过程中,如果忽视茶文化建设,茶产业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从喝茶中衍派出的“茶道”形成了一种典雅、高贵的茶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源远流长,伴随着人类进步的历史;影响面广,超越了民族和国界。

如今,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它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

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

对于茶产地起源问题,多说并存,最著名的莫过于“川东鄂西说”。

陆羽在《茶经》中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秦巴地区。

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也有类似的记载。

关于饮茶的发明人和起源时间问题也有多种说法,最权威地
是“神农说”。

陆羽在《茶经》中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神农氏是当之无愧的“茶祖”。

对于神农氏生卒的地区,一般认为有三处,一是湖南,二是湖北随州,三是湖北神农架,《国语·鲁语》、《礼记·祭法篇》、《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著)都持湖北说,这也就是说,湖北属茶文化的起源地域应该没有问题。

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茶是湖北人的骄傲和荣耀。

湖北天门在唐代出了一个茶界高人,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茶圣、茶神的陆羽。

使陆羽成名的是他于780年写成了一部《茶经》。

《茶经》不过七千多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

现在已被译成十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陆羽自成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把儒、道、佛三教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茶经》的面世无疑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是湖北人奉献给中国乃至世界茶业的一份厚礼。

宋人梅尧臣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湖北是我国的产茶大省。

全国三大红茶之一的“宜红功夫茶”,羊楼洞的“砖茶”早在国内外享誉盛名。

清朝时期,茶叶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湖北最大宗的出口商品,华茶曾经长时间独占世界茶叶市场。

当时出口的茶叶主要是红茶、绿
茶和砖茶。

红茶主要销往英国,绿茶主要销往美国,砖茶主要销往俄国。

俄国人在1850年取得清政府贸易许可后,直接深入到鄂南羊楼洞一带收购茶叶和砖茶。

俄国人在湖北蒲圻羊楼洞建立了顺丰砖茶厂,使羊楼洞一带形成了庞大的茶叶聚散地。

在汉口武立了多家洋行,茶叶生意十分兴隆,使得汉口成了中国的茶市中心和全国茶叶出口三大口岸之一。

顺丰砖茶厂迁到汉口后,与阜昌砖茶厂、新泰砖茶厂等共同推动了汉口的茶叶贸易,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这在作家方方的近著《汉口往事》中有详细考述。

湖北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80万亩,茶叶产量7.2万吨,茶叶的农业产值13亿元,出口创汇500万元。

面积和产量在全国的位次由1996年的第7位上升到第4位,茶叶的农业产值仅次于浙江、福建,位居第3位。

我们回顾茶的历史,解读茶道精神。

其目的是想通过弘扬茶文化传统,做大做强茶产业,使茶产业成为支撑湖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支柱。

这个目的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关注茶文化者的心结所系。

茶对于湖北既有文化学上的意义,更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

无论是就茶的数量还是质量,湖北都算得上是一个产茶大省,但却不是一个产茶强省和富省,湖北茶的影响力远不能同江浙名茶相提并论。

品牌多、名气小的症结是文化含量低。

八大名茶湖北一个没有,杭州茶市场均价每公斤140元,而
湖北茶的市场均价每公斤仅卖14元,为杭州的1/10。

究其原因,我看关键的一点儿就是,我们一直把茶叶当作一般商品来经营,就茶叶而发展茶叶,在茶文化上做文章功夫不够,茶品牌底蕴不足,茶精神疏浅流俗,人们大多只是为解渴、提神而种茶、制茶、购茶、喝茶。

故尔,必须跳出茶生产和茶经营来看茶产业,站到茶文化的高度看茶产业。

过去我们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对于文化附加值极高的茶产业,应反其道而行。

单纯地思考产、供、销等产业经营问题,对茶产业的发展难以产生突破性作用。

要让茶产业搭台,茶文化唱戏,并通过茶文化的优先发展,聚集、涵养茶产业的后发优势。

借鉴江浙发展茶文化的经验,创立茶文化品牌,确立茶叶品牌在世界上的地位,因而,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在结合上下功夫。

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高雅、讲究的茶艺与现代采、制、烹、饮茶技术相结合,通过研制、包装,加快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器物化、精品化。

中国传统的茶道程式与现代茶道相结合,创新茶道表演方式,形成崭新的茶道美感。

使饮茶过程艺术化,让人从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把饮茶活动人格化,使人在饮茶过程中能对自己的人格升华有更具体的心灵体会。

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把时代精神用恰当的形式、完整的形态体现出来,使茶道成为体现时代精神的
一种载体。

在传统的“廉、美、和、敬”的基础上,可以提炼茶道精神: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使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弘扬茶道的“审美”情趣,为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培育茶道的“高洁”意境,提高人的风度与品位;通过茶道的“求精”精神,培养人的扎实务实品行;发扬“吃‘苦’”精神,使人在苦中寻找人生乐趣;催生“俭朴”精神,让人矜守俭德,力戒贪奢淫享乐;通过茶道的“专注”精神,使人的意念与事业融为一体,等等。

茶艺与茶道有机结合,茶艺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看不见,摸不着,需要人们通过心灵去感受。

通过创办特色茶馆、举办茶艺培训班,培育全民爱茶、品茶的氛围等多种形式,传播艺中之道和道中之艺,实现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

把茶的传统功能与现代科研赋予的功能相结合,陆羽认为茶有解“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等多种功效,现在据中、日、美、英、法、俄等国的科学家研究表明,茶叶还具有抗癌防癌、抗衰老、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奇特功效。

新的功能使茶由最初低级的药用物转向饮用后,再回归到更高级的药用状态。

茶的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相结合,使茶在推动地方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为湖北的生态建设服务,用茶绿化湖北的秀美山川。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精华和灵魂,而茶文化又是中国的国粹文化。

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地域的,就越是世界的,同样,越是专业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一个区域、一个民族培植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做法,基本上能体现出一个区域与民族的人文性格和风格。

打造茶文化,形成消费时尚与潮流,用经典演绎现代,形成物质与精神的新业态。

就是在打造能与西方快餐文化、流行饮品博弈、抗衡的中国优势文化与优秀文化,这应该是一个国家级的研究课题。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消费“下游化”也就是文化消费的时代,文化含量极高的茶产业勃兴正逢其时。

湖北人炳承神农、陆羽、李时珍为代表的茶文化传统,应在已经取得的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茶艺知识,体验茶艺生活,研究茶艺美学,发扬茶艺精神,通过传播茶文化,打造茶精品,进而宣传茶品牌,推广茶科技,提供茶信息,服务茶行业,促进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协调发展,推动湖北茶业以中国前列的位次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十堰市委宣传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