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摘要:我国正转变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经济增长方式,代之以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低碳经济模式,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为了完成这一转变,必须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着手,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措施,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模式受到政府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青睐。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源发展轨迹是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随着氢能、太阳能和核聚变能在未来的大规模应用,人类社会最后会走向无碳经济时代。人类能源发展史也是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低效到高效,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低碳经济与目前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或许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
一、提高绿色觉悟,培养减排意识
节约资源与减少环境污染靠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自觉行动。低碳经济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觉悟对减排的认识和科学态度。如果人们对于减排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没有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我们的发展那么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只能是停留在口号上了。所以,应该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教育、宣传与公众意识的提高,加大气候变
化教育与宣传力度。
在《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碳汇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温室气体效应对全球济、社会、生态环境、人们生存条件的严重威胁,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学校、媒体组织、政府和其他组织在提高觉悟、开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教育培训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帮助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以节能减排为荣。碳汇经济研究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产业、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事,而是中国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维护中国人民生存权利的大事,是一件重大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关注民生问题,关注碳汇经济就是关注民生问题。
二、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六个方面,其中高投入、高消耗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资源供给结构之间的非合理化;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与生产技术结构之间的不适应;不协调主要指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结构的非优化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经济结构问题是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内容。世
界各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一个国家的结构是不同的。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在世界经济结构进化的等级系列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及其调整升级的步伐是其经济增长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十五”计划纲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中强调指出:“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我国已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可见经济结构问题的重要性。
所以,经济发展要保证质量必须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域合理布局,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工作的重点。首先,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工业内部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我国在保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有所提高,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34%降至32%上下),说明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还处于数量扩张阶段,效益低。因此,可以说我国正处在第三产业的发展时期,尤其要大力发展信息业、咨询业、科教文卫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保护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意义。在城镇居民中,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的有: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旅游消费,饮食消费也趋
向社会化,包括在外用餐、快捷食品和食品加工服务等。在农村,解决好电网和电价问题,以电力的消费带动家电和电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是一项紧迫任务。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咨询、贸易、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其次,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依靠淘汰陈旧设备,削减小型、分散、工艺落后的污染源,推广高新技术,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主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推广重大节能技术,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达到节能、降耗、减缓排放增长率的目的。冶金、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能源污染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具有产业规模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大和污染排放多等特点。具体做法是通过实施相关法规,制定节能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鼓励节能的技术、经济、财税和管理政策等综合扩措施,采取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手段,引导、支持企业在低碳经济领域积极投资,参与开发清洁能源;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准入制度,提高了新建项目的市场准入门槛,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起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全的机制。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对电力、钢铁、水泥、电解铝等13个高耗能行业列出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时间表。对名录中需要淘汰的落后企业和技术坚决取缔,控制高耗能、
高污染行业的增长。
三、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相关法律
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为基本原则,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通过延长产品、服务的时间强度和增加“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少化。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不但物质和能量通过不断循环和重复得以高效、合理、持久的利用,而且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甚少,从而使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质量型增长,也有助于缓解不可再生资源日益短缺的压力和恢复环境的自我调节机能,在获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面对主要矿产资源紧缺的现实,只有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即循环经济体系才是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