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高峰期产蛋率低的原因与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高峰期产蛋率低的原因与防治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总是有不少养殖户反应,蛋鸡开产后在140~200日龄之间,产蛋率上升缓慢或徘徊不前,或者是忽高忽低呈反复状态,或有的鸡群无产蛋高峰,产蛋率维持在80%左右,或者比规定日龄内的产蛋率低10%~15%,鸡蛋质量差,蛋鸡不能按期进入产蛋高峰,产蛋期也较短,全期料蛋比在3︰1以上,经济效益低下,即使使用增蛋药、抗病毒药及抗生素药后,效果也不理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
随着蛋鸡业规模化及疫病流行复杂化,养鸡进入微利时代。这样,对蛋鸡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广大养殖户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处于中小规模的养殖阶段,没有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饲养环境相对较差,由于疾病侵扰等,鸡群存在潜在的应激因素,使鸡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这些都会导致蛋鸡高峰期产蛋率上不去、产蛋率较低。出现这种现象,一般与鸡苗质量、饲养管理、饲料质量、疾病等因素有关。
具体来说造成蛋鸡高峰期产蛋率低有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鸡苗因素。
个别养殖户为节约养殖成本,选用廉价鸡苗,好多养殖户购买鸡苗前根本没有到种鸡场考察过,不了解种鸡的饲养管理情况,鸡苗受母原疾病的困扰致使到产蛋期生产性能下降,如沙门氏菌感染、新城疫抗体低下、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等,此类疾病的存在,往往导致产蛋期鸡群死亡率增加,产当量减少,即使投入大量的药物成本治疗,效果也不会太好。
第二,饲养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鸡群饲养密度太大。我国蛋鸡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小规模、大群体。由于受资金、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或者饲养者片面追求饲养规模,养殖户育雏、育成的密度普遍偏高,第一周的育雏密度一般是每平方米30只,而实际中往往高一倍者比较普遍,甚至高2~3倍。有的养殖户从进鸡到转群上笼饲养密度不变,不能按时疏散,雏鸡6周龄的体尺、体重难以达标,直接影响育雏、育成鸡的质量。在多年的蛋鸡生产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饲养密度是限制蛋鸡生产性能的首要管理因素。
2.鸡舍通风不良。育雏早期为了保暖,门窗都封得很严,随着密度的增大,分泌物、排泄物的增多,加上粉状料的使用,羽毛、皮屑的脱落,鸡舍内的空气极为污浊,雏鸡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流泪、打喷嚏等,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
3、饲槽、饮水器有效位置不足。导致鸡群的均匀度差。由于育雏早期的料桶、饮水器的数量不可能很多。随着鸡龄的
不断增加,鸡只体格的发育,在料桶与饮水器不增加,或增加的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鸡只能分若干次轮换采食、饮水,每只鸡采食的数量、质量有所差异,造成鸡群均匀度差。
4. 开产前体成熟与性成熟不同步。表现为鸡群在16周龄时的体重均匀度、性成熟均匀度、免疫均匀度低于80%,变异系数在10%以上。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平均体重低于标准体重下限。这样的鸡开产日龄相对偏早,产蛋率攀升的时间很长,产蛋高峰上不去,同时,高峰持续时间短,蛋重轻,死亡淘汰率高。
另一种是平均体重高于标准体重上限,开产日龄偏迟,全期耗料量增加,料蛋比高,经济效益低下。
5. 产蛋阶段光照不稳定或强度不够。实践证明,蛋鸡每天有14~16小时的光照就能满足产蛋高峰期的需求,由于考虑到其它影响因素,现在普遍采用16小时的光照制度。补光时一定要按时开关灯,否则就会扰乱蛋鸡对光刺激形成的反应。在进入高峰期时,光照要保持相对稳定,强度要适合。
6. 产蛋高峰期安排不合理。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大约在25~35周龄,产蛋率一般可达90%以上,这一时期蛋鸡产蛋机能最旺盛,我们必须有效利用这一宝贵的时期,才能获得较高的产蛋量。如果在早春育雏,鸡进入产蛋高峰期时正好处在夏季,此时,由于天气炎热,鸡采食减少,加上多数鸡场防暑降温措施不得力,或者虽有一定的措施,但也很难达到鸡产蛋
时期最适宜的温度;有的是在鸡舍内使用人工降温或用湿帘降温,使鸡舍内湿度增加,很容易导致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鸡群易患大肠杆菌病,都会导致产蛋高峰上不去。
7. 不同批次的鸡混养。个别养殖场(户),在同一鸡舍装入不同日龄的鸡群,由于不同的饲养管理,不同的疫病的防治措施,不同的光照制度等因素,也是造成整栋鸡舍鸡产蛋不见高峰的原因之一。
第三,饲料质量的问题。
1.劣质饲料的使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饲料由于生产地区、厂家和批次的不同,其质量也参差不齐,而且还存在着搀杂使假等问题。如果没有对饲料加以检验分析,就按使用说明配制,喂鸡后就有可能出现产蛋不见高峰的问题。更何况在饲养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用同一种料,养不同品种的鸡,这样很难适合不同鸡群的营养需求,也会出现产蛋率低的现象。
2.饲料标签与内在质量的严重不吻合
饲料产品的标签注明了粗蛋白质的含量是标准量,而实测往往偏低,尤其是必须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另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饲料的代谢能偏低;粗蛋白水平虽然不低,但杂粕的使用比例偏高,饲料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养殖户大多不注意这一点。不从总耗料、体增重、死淘率、产蛋量、料蛋比、淘汰鸡的体重诸方面算总账,而是片面的强调饲料的
价格,导致产蛋鸡应有的生产性能未能发挥出来,通常不会有好的产蛋效果。
第四,疾病的侵扰。
鸡群如果存在着母源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等,会使鸡群处于疾病的亚临床状态;同时,免疫程序混乱,生搬硬套书本上的或某研究机构的防疫程序,不能结合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没有对鸡群进行科学的免疫抗体监测,鸡群在抗体上存在参差不齐现象。而某些传染病的发生,会导致鸡生殖系统永久性损害,使鸡群产蛋难以达到高峰。另外,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减蛋综合症等病毒性疾病的存在,直接制约了蛋鸡的生产性能的发挥,也使鸡群产蛋难以达到高峰,即使花费了大量的药物费用,加以治疗,但产蛋率仍未见提高。
大家都知道,鸡群产蛋有一定的规律,即鸡开产后产蛋率逐渐上升,几周后达到产蛋高峰,持续一段时间后,产蛋率又开始缓慢下降直至产蛋结束。如果产蛋鸡的产蛋率上升速度较慢或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突然下降时,就应及时对鸡群进行全面的检查,结合生产实际,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针对以上一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