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高峰期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
蛋鸡产蛋期出现异常的原因及解决处理方法 - 养鸡技术
蛋鸡产蛋期出现异常的原因及解决处理方法-养鸡技术在蛋鸡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异常情况,如鸡群产蛋高峰缓慢上升、无法达到产蛋高峰或者产蛋高峰持续时间较短。
引起产蛋期异常的因素比较复杂,导致产蛋量减少或者蛋品质降低,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遇到这种情况只要了解了异常原因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期出现异常的原因及解决处理方法。
1、原因分析自身因素。
品种不纯,即使用商品蛋鸡受精后产出的种蛋用于孵化,这些后代雏鸡品种通常发生退化,成熟后产蛋量只能够达到大约70%,且采取任何措施也无法使产蛋量提高。
后备鸡培育较差,即由于气候炎热或者育成阶段饲养管理较差等阻碍生长发育,尤其是在12周龄以前的阶段,如果没有加强饲养管理,缺乏营养,体重无法达到品种标准,且鸡群体重大小存在明显差异,均匀度较差,即使达到开产周龄体重依旧没有达标,且仍然存在明显差异,胫骨非常短,就算更换饲喂产蛋高峰期高蛋白质饲料,产蛋量依旧无法升高。
饲养管理因素。
舍内通风较差,而饲养数量过多,就容易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氨气等,导致蛋鸡无法正常产蛋,甚至发生某些疾病。
蛋鸡适宜温度为13~23℃,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对产蛋造成影响,如果蛋鸡在夏季的产蛋量通常会有所降低,甚至停止产蛋,就是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
蛋鸡适宜的湿度是60%-70%,如果湿度过低,就会造成皮肤干燥、羽毛蓬松杂乱等,并导致鸡体出现脱水而使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如果舍内湿度过高,会导致机体呼吸困难,抑制空气中水分的排出,使鸡体过于污秽,容易滋生大量病菌而发生疾病,都会影响生长发育,体成熟均匀度降低,造成产蛋量存在明显差异。
饲料因素。
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比例不合理,且没有根据各个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合理搭配饲料,导致营养水平过低过高或者忽低忽高,使其发生较大的应激。
例如,蛋鸡饲喂高营养饲料,往往会由于能量过剩而导致脂肪沉积,使卵泡发育受到影响或者发生形成脂肪肝,而高蛋白还会引起肾脏疾病;饲喂低营养水平的日粮导致蛋鸡正常产蛋所需的营养无法得到满足,且缺乏胆碱、蛋氨酸以及维生素等,还会导致机体发生脂肪肝综合症等都会对产蛋产生直接影响。
影响产蛋的因素
影响蛋鸡产蛋的因素多种多样,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些先关因素,如何做好防止措施:一、选择优良的产蛋禽品种。
品种是提高产蛋量的首要因素,产蛋率高低、产蛋周期长短、蛋重、开产日龄等都与品种密切相关。
选择适应性强、高产的蛋鸡品种进行饲养,不仅能提高产蛋量,而且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二、做好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使母禽开产前达到本品种理想体重。
三、为产蛋家禽提供优质配合饲料或适宜的补饲饲料,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
四、及时淘汰不产蛋或有恶习(如食蛋、啄羽、啄肛)的家禽。
五、为家禽提供舒适的产蛋环境。
产蛋期间,如遇连续高温、寒潮、阴雨连绵等恶劣天气都会使家禽的产蛋量下降。
因此,在盛夏应采取防暑降温的措施;在冬天要有防寒保暖的设备;在连绵阴雨天要勤换垫料,保持禽舍内干燥。
六、应为产蛋家禽提供恒定的光照,光照突然改变能引起产蛋量下降。
七、应在开产前完成各种疫苗接种工作。
八、防应激:各种应激都会造成鸡产蛋量下降或停产,甚至造成死亡。
1.防冷应激。
鸡舍温度低时,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增加喂量,一般在寒潮前l-2天,每只鸡每天增加饲料10-20克,气温每降低3℃,应给鸡多喂5克饲料。
另外,可在气温骤降的前一天,给鸡饲喂防冷应激的药物,如我们天聚的应激保健粉、生长乐、天维素、速补维他命等。
2.防免疫应激。
接种疫苗前,检查鸡群是否健康,不健康或鸡体较弱的鸡群应慎用疫苗;在接种疫苗前2天和后2天,让鸡服用抗应激药物,以提高鸡的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若使用疫苗后鸡出现呼吸道症状或拉稀现象,用咳喘宁、支原新合剂、泰乐舒中药饮水剂,让鸡连用3-5天。
3.防惊群。
(1)保持鸡舍内外及周围环境的安静。
(2)饲养员保持相对稳定,固定工作服和工作程序,动作轻缓。
严禁闲杂人员进入鸡舍。
(3)严防犬、猫、鼠等动物进鸡舍。
(4)饲料加工、装卸应远离鸡舍。
(5)在饲料中加入应激保健粉和生长乐可预防、减轻应激发生。
九、搞好消毒:寒冷季节蛋鸡容易发生呼吸道病、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
(整理)产蛋周期
产蛋周期蛋鸡开产时间在21周龄左右。
刚开始产蛋,产蛋率每周成倍增长:5%→10%→20%→40%,升至40%后,则成半倍增长:40%→60%→80%,产蛋6~7周后升至90%以上。
如到160天(22.85周龄),产蛋率只有60%,为正常现象。
到189~203天(27~29周龄)即进入高峰期,一般产蛋率可达90%以上(即开始产蛋后6~7周左右达到高峰期).高峰期应维持两周以上。
高峰期过后开始下降,一般每周下降0.5%,但不超过1%,且每周下降的幅度是相等的,即十分平稳,故呈一条直线下降趋势。
直到72周龄产蛋率下降至65~70%.72周龄后,对停产蛋的鸡即可淘汰(16.5个月淘汰,产蛋期约一年)。
也可等到74、78或80周龄再淘汰。
如在60周龄采取强制换羽,强制换羽后则可再利用40周龄。
从小鸡到下蛋要18周,50%产蛋率142天,180天90%以上,淘汰约为72周鸡养殖四季育雏什么时候最佳一、春雏。
3月至4月中旬孵出的雏鸡称为春雏。
这个时期气候转暖,对育雏非常有利,雏鸡成活率高;新鸡到八九月份就能开产,正是老鸡停产换羽季节,能弥补淡季市场鲜蛋的不足,经济价值高;且第一个生物学产蛋年度时间长,一直产到第二年九十月份才换羽停歇,能获得可观的养殖效益。
但3月份气候仍较低,需要供热保湿,育雏成本亦较高。
二、晚春雏。
4月下旬至5月孵出的雏鸡称为晚春雏。
这一时期气候温暖,管理省事,雏鸡成活率较高,雏鸡价格也较便宜,便于挑选优良个体,育雏成本低;新鸡在9月下旬至10月份开产,仍在老鸡换羽季节,且第一个生物学产蛋年度的时间也较长。
三、霉雨雏。
6月份气温高,湿度大,对育雏非常不利,球虫病的发生率很高,严重影响雏鸡的成活率。
到中雏阶段,正逢炎夏,蚊虫叮咬,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入冬以后,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新鸡难以适时开产,一般要到第二年开春后才能产蛋,第一个生物学产蛋年度仅半年左右,且开产期正逢市场鲜蛋旺季,经济价值低。
影响蛋鸡产蛋的因素
影响蛋鸡产蛋的因素1 产蛋周期与产蛋率优良品种蛋鸡一般可以连续产4~6 个蛋,然后休产1~2 天,呈现周期性产蛋现象,称之为产蛋周期。
产蛋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鸡实际产蛋的个数。
鸡产蛋率的高低与产蛋周期内连产的个数有关。
鸡一般是白天产蛋,通常是前一个蛋产出约30 分钟,开始下次排卵,产蛋周期和连产特性主要受遗传因子决定。
产蛋周期越长,则产蛋量越高,反之产蛋周期越短则产蛋量越低。
2 季节和光照春季不论高产蛋鸡或是低产蛋鸡,产蛋周期都较长,而夏季则短,冬季较稳定,要想多产蛋,一定抓好春季饲养管理,使产蛋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光照对产蛋也有重要影响,鸡要保证高产必须给足14~16 小时光照(自然或人工光照),人工光照一般用普通的电灯光为好。
3 营养均衡蛋鸡的营养水平是保证高产的先决条件,其中以蛋白质、矿物质中的钙、维生素A 为主。
而蛋白质是营养的主要部分。
所以,鸡的日粮中必须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才可能保证鸡蛋高产。
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若缺少就产量少,或产软皮蛋,同样维生素A 也不可以缺少。
4 温度冬季低温或夏季高温均影响产蛋率,通常认为鸡蛋产蛋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3~23.6℃。
5 年龄早春孵出的雏鸡通常当年产蛋量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大,产蛋量逐年递减,每年开产时间逐年延迟,则停产时间逐年提前。
6 换羽换羽是鸡的正常生理现象,同时对产蛋也有较大的影响。
目前,多采用人工强制换羽,缩短换羽时间,减少停产期。
7 小结影响蛋鸡的产蛋因素较多,以上是主要的几点常见因素。
此外,还有遗传因素,如性成熟早晚等,为达到高产,稳定的生产目的,避免不利因素,为蛋鸡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
蛋鸡产蛋高峰期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
() 2 病毒 性疾 病 。 类 疾病 的特 点 是鸡 群 产 蛋率 下降 突 这
然, 且下降幅度在 2%以上。 0 经常见到 的病毒性疾病有 ①
新城 疫 ( ND)该 病 多发 生 于 1 0 3 0日龄 产 蛋高 峰 鸡 群 。 。 8 ̄ 5
24  ̄ d后 , 食量下 降 。 食量 下降 的 同时 出现 产 蛋波 动和 下 采 采
( ) 球 虫 类 。 用 的有 氯 苯胍 、 能 霉 素 、 虫净 、 2抗 常 莫 球 氯
羟 基 吡啶 ( 球粉 ) 尼卡 巴嗪 、 基 氯苯 酰 胺 等 , 克 、 硝 一方 面 有 抑 制 产 蛋的 作 用 。 一 方面 能 在 肉 、 另 蛋中残 留 , 害 人体 健 危 康。 ( ) 上腺 皮质 激 素类 。 见 的 有地 塞 米松 , 治疗 疾 3肾 常 在 病时 , 它具 有抗巢 和卵 泡 的发 育 , 蛋鸡 产 蛋 率明 显 下降 , 药 后 , 蛋 使 停 产 率的 回升 也很 缓慢 。 () 4 四环 素 类 。 常应 用 的主 要 是金 霉 素 , 广谱 抗 生 经 系 素, 主要 呈 现抑 菌 作 用 , 高浓 度 有杀 菌 作 用 , 对 革 兰 氏 阳 除 性 和 阴性 菌 有抑 制 作 用 外 , 支原 体 、 形体 、 种 立克 次 对 霉 各 氏体 、 钩端 螺 旋体 和 某 些原 虫 也有 抑 制 作 用 , 对鸡 白痢 、 如
匀度 , 往 导致 到 开产 日龄 时 , 的鸡 过 肥 或过 瘦 , 往 有 不但 均
在 养鸡 实 践 中 , 病 是引 起 蛋鸡 产 蛋率 下降 的 一个 主 疾
要 因素 , 见 的有 以下几 种病 因 。 常 ( ) 菌性 疾 病 。 1细 大肠 杆 菌 、 形 体 、 染性 鼻 炎 、 门 霉 传 沙
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 养鸡技术
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养鸡技术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直接关系着养鸡的经济效益。
要提高商品蛋鸡的产蛋性能,取决于其良好的遗传和科学的饲养管理。
在实践中,影响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很多,只要科学地分析和判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可提高养鸡效益。
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1、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饲料因素。
饲料的质量对蛋鸡的产蛋性能影响较大,当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缺乏或者不足时会导致蛋鸡摄入的营养不全而出现营养不良,不但会阻碍生长发育,还会使生产性能下降。
另外,饲料的质量出现问题,发生霉变或者受到污染,会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导致蛋鸡的采食量下降,严重者还会引起中毒,从而使产蛋量下降。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是否到位对蛋鸡的产蛋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饲养不当,会导致蛋鸡的体质较差,均匀度较差,使开产时间不整齐,产蛋高峰期来的较晚,持续的时间较短,有的甚至没有产蛋高峰期。
蛋鸡在育成期,如果光照不合理,光照时间、强度控制不好,补充光照时光照时间、强度不同定等,会使性成熟提前或者推后,出现开产时间过早或延迟,产蛋率低,高峰期短,产蛋的大小不均匀等问题。
环境因素。
温度可直接影响蛋鸡的采食量和营养的摄入水平,如果温度过高,蛋鸡的采食量会下降,营养的摄入量不足;如果温度过低,则用于维持体温的饲料消耗增加,如果不及时的调整饲喂量和日粮的营养水平,会使蛋鸡的营养不足,同样会影响产蛋。
当鸡舍内的湿度过低时,粉尘量会增加,蛋鸡易患呼吸道疾病。
而湿度过大,则饲料易发生霉变,还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的繁殖,增加了蛋鸡患病的几率,对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应激。
鸡天生胆小,对外界刺激表现的极为敏感,当噪音过大、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换料、用药不当、免疫力下降、停水和停电、其他动物闯入鸡舍等都会使蛋鸡发生应激反应,使其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而影响产蛋性能,甚至还会导致死亡率升高。
蛋鸡产蛋高峰迟来的原因等2则
蛋鸡产蛋高峰迟来的原因等2则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4年第12期蛋鸡产蛋高峰迟来的原因近年来,许多养鸡户普遍反映产蛋鸡达不到应有的产蛋高峰,或者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暂。
经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传染性疾病因素某些疾病的隐性感染,如开产前新城疫免疫不当造成150 日龄感染隐性新城疫,或不注意消毒,有大肠杆菌病的存在;温和型禽流感的存在,雏鸡患过传染性支气管炎,这种低致病性禽流感和传支往往造成生殖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2. 输卵管炎和卵巢炎疾病的发生由于我国蛋鸡养殖场普遍存在饲养环境差,消毒不严密的情况,产蛋鸡每隔30 天要对输卵管定期消炎一次,否则潜在的细菌、病毒伺机侵害卵巢和输卵管,造成输卵管或卵巢炎征。
3. 药物中毒在疾病预防或治疗过程中,使用对产蛋鸡有禁忌的药物,如使用磺胺类及含有磺胺类增效剂、氨茶碱,或使用对钙离子合成有影响的金霉素,以及由某些抗病毒药物对生殖系统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损伤等。
4. 营养因素营养全价的饲料是保证产蛋率的首要条件。
饲料营养偏低,达不到高产的要求。
或者蛋鸡开产后未能补充足量的钙原和蛋白,或频繁更换饲料造成的换料应激,以及由高质量料到劣质料造成的营养水平下降等。
5. 环境、饲养管理因素应激恶劣的气候,譬如持续的高温或低温,闷热,湿度过大,鸡体难于适应而影响;通风不良,舍内氨味浓度过高,长时间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应激;光照能刺激性腺激素分泌,对产蛋性能影响十分明显。
产蛋期光照一般为16 小时,光照度10~20 勒克斯。
(王正明)如何防良种鸡退化1. 合理选配。
有了优良的鸡群,而不进行合理的选配,任其乱交乱配,那么,所产生的后代就不会好。
因此,在同一品种的鸡群中,每8~10 只母鸡挑选一只特别优秀的公鸡,并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能,如受精率、孵化率、抗病力强或外貌上具有某一特色的优点,利用这一公鸡,选择相似优良性状的母鸡进行交配繁殖。
这样选配结果会使后代的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 - 养鸡技术
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养鸡技术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直接关系着养鸡的经济效益。
要提高商品蛋鸡的产蛋性能,取决于其良好的遗传和科学的饲养管理。
在实践中,影响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很多,只要科学地分析和判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可提高养鸡效益。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
1、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因素品种。
蛋鸡的产蛋率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一些蛋鸡品种的产蛋率较高,通常白羽品种蛋鸡的产蛋率要高于红羽品种。
生理因素。
蛋鸡产蛋性能的发挥以及产蛋率的高低受到蛋鸡生理因素的影响,包括蛋鸡体内的激素水平,如卵泡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蛋鸡输卵管和卵巢功能的协调性,蛋鸡体内自由基的水平等。
一般在产蛋鸡的产蛋中后期,提高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以及孕酮等与生殖相关的激素的分泌量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因此蛋鸡要想保持较高的产蛋率需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养殖者可从调节蛋鸡的生理角度,调节与卵泡发育成熟、排卵和蛋形成过程相关的分泌技能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营养因素。
蛋鸡日粮中的营养成分是否全面,配比是否合理,饮水量是否充足也是影响其产蛋率的重要因素,当蛋鸡日粮中的营养成分不足或者过高,营养配比不均衡,饮水量不足,则不能满足蛋鸡产蛋的营养需求,这些都会导致蛋鸡的产蛋率下降,使蛋鸡表现为产畸形蛋、蛋壳的质量变差、破损率升高等,进而使孵化率以及种鸡的品质降低。
管理因素。
蛋鸡的生产性能受到饲养管理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光照以及应激等。
鸡天生没有汗腺,对高温表现的较为敏感,在高温环境下,蛋鸡的采食量减少,营养的摄入不足,从而导致产蛋率下降,同样,低温环境下同样会影响到蛋鸡的产蛋率;光照对蛋鸡的性成熟与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光照时间短、强度低的情况下则母鸡得不到充分的刺激,从而使排卵产蛋受到抑制,但是如果光照时间过长、强度过大,又会导致鸡群持续产蛋,易引发啄癖等不良的反应。
蛋鸡产蛋无高峰的原因及对策
气 极 为 污 浊 。雏 鸡 生 长在 这样 的环境 中 , 流泪 、 喷 打
嚏 、 关 节 炎 等 , 于疾 病 状态 , 重 影 响生 长 发 育 , 患 处 严
鸡 的质 量难 以达 标 。
由于 育雏 的有 效 空 间严 重不 足 , 期 料 桶 、 水 早 饮
母 源疾 病 、免疫 抑 制性 疾 病 都 会使 鸡 处 于疾 病 的 亚 临床 状态 ; 免疫 程 序混 乱 , 搬 硬套 书本 上 的或 生 某 公 司 、 研 究 机构 的 防疫 程序 , 结合 当地 疫 情 制 某 不 定 免疫 程序 ;传 染病 发 病早 期 造 成 生殖 系统 永 久 性
在疾 病 的 预 防 和治疗 过 程 中 ,切勿 使 用 可 导致
产蛋 率下 降或无 产蛋 高峰 的药 物 。如 磺胺类 药 物 , 抗 生紊 ( 蒜 素 、 特 灵 、 菌 净 、 霉 素 等 ) 饲料 添 氯 痢 痢 红 ,
1 饲 料 质 量 问题 . 2
目前 市 场上 销售 的
‘
生产 地 区 、单 位 和 存 在搀 杂 使 假 或有
和 了解 ,育 雏期 湿 度偏 低 是 导 致雏 鸡 死 亡 的 主要 原 因之一 。因此 , 就湿 度对 育雏 成 活率 的影 响进 行 了对 比试验 , 现将 结果 报告 如 下 。
等, 随时 做好 记 录 。 对照组 的湿度 以 2个养殖户 以往育雏 的湿度 为标
准 6 %~ 8 0 6 %为准 , 验组的湿度 以现在 的 6 %一 4 试 5 7 %为
对 光刺 激 形 成 的反 应 。 电灯 应 安装 在离 地 面 1 ~ . . 20 8
米 的高 度 , 灯与 灯 之 问的距 离相 等 。补 充光 照 只宜逐 渐 延 长 , 进 人 高 峰 期 时 , 照要 保 持 相对 稳 定 , 在 光 强
蛋鸡如何养殖可以多产蛋蛋鸡的产蛋高峰期有多长
蛋鸡如何养殖可以多产蛋蛋鸡的产蛋高峰期有多长
蛋鸡的产蛋周期是影响蛋禽养殖利润的重要因素,经过长期的饲养与培育,目前蛋鸡品种的产蛋性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的品种还具有体形小、采食量少、成熟早、产量高、死淘率低等优点,有较稳定的遗传性能,达龙蛋无忧,无抗、绿色,明显提高产蛋率。
蛋鸡产蛋高峰期一般是3-4个月。
蛋鸡120天左右进入开产期,1-2个月后进入产蛋高峰期,体质好的蛋鸡高峰期可维持3-4个月,一般到16个月左右就淘汰。
蛋鸡养殖区域选择:
(一)远离城镇、交通主干线,远离化工厂、屠宰厂、肉联厂、医院、居民区。
(二)选择深山草地,没有传染病,空气好、地质好、水质好,杂草树木多,没有或很少农田,不用或几乎不用农业化肥,居住松散区域散养。
(三)较平坦向阳有水原且出水畅通,能通车、通电,能铖害鸡的野生动物少。
(四)育雏室建造地址:选地势高燥,向阳避水离成的鸡舍较远上风头。
蛋鸡产蛋高峰期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蛋鸡产蛋高峰期应注意的四个问题蛋鸡从产蛋第五周开始到产蛋17周,产蛋母鸡进入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在90%左右。
产蛋高峰稳定期的长短因品种、饲养管理水平不同而异,短的不足10周,长的可达30周左右。
该阶段鸡的体重、蛋重略有增加。
产蛋高峰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营养方面
提供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并且每10~15天饮1次电解多种维生素。
如有条件可在饲料中添加1%-2%的油脂,对于增强鸡群的体质,提高产蛋率和蛋重有良好作用。
二、免疫方面
开产前注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三联油苗和鸡新城疫工系活疫苗。
产蛋高峰稳定后(一般在200日龄以后)
每1~2个月饮1次鸡新城疫ⅳ系活疫苗,以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
三、饲养管理
避免温度忽高忽低,不要随便更换饲料,供给充足的新鲜饮水等。
总之,高峰期的鸡群要有一个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
四、注意疾病预防
无论是在高峰期,还是在其他饲养阶段鄢要坚持“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
提供良好、清洁的环境,以保证鸡群发挥最好的生产潜力,只有健康的鸡群才能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创造更高的效益。
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管理
汇报人:日期:•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特点与影响因素•蛋鸡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疫病预防措施•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生产效益优化措施•蛋鸡产蛋高峰期的实践案例分析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特点与影响因素0102高峰期的持续时间因蛋鸡品种、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和管理水平等因素而异,一般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蛋鸡产蛋高峰期是指蛋鸡在产蛋周期内产蛋量最高的阶段。
这个时期通常在蛋鸡开始产蛋后的1-3个月左右。
蛋鸡的食欲旺盛,对饲料营养的需求量较大。
高峰期蛋鸡的产蛋量高,每天的产蛋时间相对固定。
蛋鸡的体重稳定增长,对能量的需求量较大。
蛋鸡的产蛋激素分泌旺盛,血液中雌激素水平较高。
01020304不同品种的蛋鸡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和产蛋量存在差异。
遗传因素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对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和产蛋量产生影响。
饲养环境饲料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对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和产蛋量产生影响。
饲料营养饲养密度、防疫措施、饮水清洁、饲料品质等管理因素对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和产蛋量产生影响。
管理因素影响蛋鸡产蛋高峰期的因素蛋鸡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要点1 2 3产蛋高峰期的蛋鸡需要更多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要选择营养全面、均衡的饲料,确保蛋鸡摄入足够的营养。
确保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均衡定期对饲料进行营养成分分析,以确保饲料中各营养成分的准确性和适宜性。
定期进行饲料营养成分分析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如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等,以满足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的特殊需求。
关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保证营养均衡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应保持鸡舍温度稳定,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蛋鸡产蛋造成影响。
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过高会影响蛋鸡的产蛋量和鸡蛋的品质。
要保持鸡舍干燥,避免潮湿环境对蛋鸡产生不利影响。
保持干燥的环境保证鸡舍内空气流通,以减少鸡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提高蛋鸡的健康状况。
保持通风良好提供适宜的环境定期检查健康状况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检查,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食欲、排泄情况等,及时发现并解决健康问题。
蛋鸡产蛋高峰保持的要点
2 控制饲养环境
合 理 的光 照 时 间 。光 照对 产 蛋 鸡有 刺 激性 腺 机 能而促使排卵的作用 。蛋鸡从 2 l 周龄开始增加光照
1 注重 育 成 鸡 的培 育
要选择高产蛋鸡 品种 , 能达到较好 的产蛋高峰。 要保持育成鸡健康整齐 ,均匀度达 到本品的技 术要 求, 这个 阶段 主要 看 鸡 的胫长 是 否达 到要 求 。冬 季 开
4 做 好 疾 病 防 制
在蛋鸡产蛋高峰期 ,要认真做好消毒和免疫接 种工作 , 防制疾病的发生。当前许多饲养户 出现了全 群产蛋下降 , 产畸形蛋 、 退色蛋 , 发生鸡死亡等现象 , 给饲养户带来很大 的经济损失。
i 而助指导下 , 2 0 0 9 年一次 性播种紫花苜蓿 1 0 0 0 余亩
养殖技术顾 问 2 0 1 3 . 5
果
加饲 料 量 , 这 样 就能促 进 产蛋 高 峰的迅 速到 来 。
3 防
“ 防” 是严 格 做好 防疫 工作 , 严 格按 照 上级 业 务部 门 的要求 ,按 时 按季 节做 好 防疫工 作 ,做 到 1 0 0 %免 疫 , 并 定期 进 行药 浴 、 驱虫 , 防止 寄 生虫 病
适宜 温度 为 2 3 2 8 %, 相对 湿度 在 6 0 %一 7 0 %。 产蛋 高
峰期 , 应做好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工作。夏季一般都
用 风机 、 水帘 进行 降温 , 可 使舍 温 降低 3 - 5 %。 要保 持鸡 舍 内空 气清 新 , 加强 通风换 气 。要 求 二 氧 化碳 浓 度不 超 过 0 . 3 %, 氨气 浓 度 小于 0 . 0 0 1 5 %, 硫 化 氢 浓度不 超 过 0 . 0 0 1 %。 产蛋高 峰期 , 应 防止鸡 群 应激 , 保持鸡 群 高产 、 稳 产 。如 发生骚 扰 、 惊吓、 断水 等 , 都会 引起产 蛋下 降 。
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作者:费建雷来源:《家禽科学》2024年第08期摘要:在正常饲养条件下,蛋鸡的产蛋率变化存在规律性。
但是,实际饲养中经常发现部分产蛋鸡无产蛋高峰期,或是高峰期时间较短,从而导致产蛋率降低,严重影响生产效益。
因此,了解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及相应的改善措施已迫在眉睫。
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品种、饲养管理及疾病等因素出发,简要分析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相关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无产蛋高峰期;原因;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4)08-0086-03产蛋高峰期的持续时间是衡量蛋鸡产蛋性能与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
产蛋高峰期越持久,养殖蛋鸡的收益便越丰厚。
当蛋鸡进入产蛋阶段,其产蛋率会迅速上升,高峰期产蛋率达90%以上。
然而,笔者走访调查发现,有些蛋鸡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不稳定,部分蛋鸡甚至无法到达高峰期,导致产蛋总量低,料蛋比不合理,严重制约了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因此,为了确保蛋鸡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必须深入了解造成无产蛋高峰期现象的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产蛋率,增加养殖户的收益。
1 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1.1 个体因素雏鸡质量的好坏对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初期为节省成本,或是因疏忽选择发育不良、体弱的雏鸡,受母源疾病的影响抗病性差,后续将出现生长缓慢、器官功能不全的情况,即便蛋鸡成年,也无法进入产蛋高峰期[1]。
另外,体重是否达标对产蛋高峰期的长短有着决定性作用。
蛋鸡瘦小,自身发育受阻,影响鸡蛋形成;蛋鸡过肥,体内脂肪堆积,对产蛋激素分泌、合成造成影响。
1.2 饲养因素1.2.1 饲料营养单一蛋鸡日粮需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饲料营养单一或霉变,如果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含量低,或是营养过剩,或是长期饲喂高碳水饲料,均会降低繁殖能力。
而蛋鸡发育不同阶段采食量、所需营养均有不同,必须保证日粮搭配的合理性。
蛋鸡选择指标
蛋鸡选择指标(一)产蛋量产蛋量是十分重要的生产性能指标。
产蛋量的遗传力平均为,范围在之间,通过改善饲养管理和育种工作,蛋鸡已达到很高的产蛋水平。
在欧洲的正式测定中,已经得到500 日龄产蛋量达到276-293个。
一年中母鸡的产蛋量与下列因素有关,按其重要性分列如下:(1)产蛋持续期的长短:即母鸡从产第一个蛋开始到产最后一个蛋为止并开始换羽的天数,也就是生物学年的长短。
第二年的产蛋量约比第一年减少12%。
产蛋持续时间越长,母鸡产蛋量就越高(2)产蛋强度:也叫做产蛋率,用 1 天或一段时间内全部母鸡与所产蛋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这个性状在开产初期表示产蛋的增长速度,产蛋末期反映产蛋的持续性。
母鸡头几个月的产蛋率越高,全年产蛋量也越高。
母鸡进入产蛋高峰的时间越早,高峰值越高,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蛋量就越高。
目前蛋鸡的高峰值可达80-95%,33周龄进入产蛋最高峰。
产蛋率越平稳,产蛋量越高。
优秀蛋鸡的产蛋率下降速度每月2-4%,到15-16 月龄应保持65%的产蛋率。
(3)开产日龄:有两种表示方法:对个体来说即产第一个蛋的日龄;对群体来说即全群鸡连续两天达到50%产蛋率的日龄。
开产日龄表示母鸡达到了性成熟,它与母鸡产蛋量的相关系数很高,初产日龄与蛋重之间存在不理想的正相关;母鸡开产越早所产的蛋就越小。
增加光照和提高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能促进母鸡的性成熟。
要力争获得在正常饲养条件下体重小而较早开始产大蛋的母鸡二)蛋重蛋重是决定母鸡总蛋重高低和经济意义最大的第二个性状。
一般认为蛋鸡的蛋重应在55-60 克之间。
体重与呈正相关但通过增加体重来提高蛋重是不合算的,因为会增加耗料量。
开产头几个月蛋重增加最快,大约每月增加2-3 克,至6-7 个月时蛋重最大,此后蛋重又开始变小。
换羽后蛋重略有增加。
蛋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产蛋量要小,常常在30 周龄和52 周龄称蛋重,45-46 周龄蛋重能更客观地代表年平均蛋重。
测平均蛋重时要称全群5-7天内所产的全部蛋重求平均值。
冬季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十项措施
摘 要:蛋鸡的产蛋率高低和产蛋高峰期的长短受环境因素(温度、光照、湿度、密度、空气等)、机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多变,光照时间短,导致环境不稳定,鸡的体温散失加快,饲料消耗增加,且容易感染疾病,造成蛋鸡的产蛋率下降,产蛋高峰期缩短。
所以在寒冷冬季必须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做好冬季蛋鸡的饲养管理,以提高产蛋率,延长产蛋高峰。
关键词:蛋鸡;产蛋率;措施1 防寒保暖蛋鸡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6~18℃,16~24℃时,蛋鸡产蛋率较高。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蛋,每升高或降低1℃都会使产蛋下降1%。
低于-10℃时就会停产,同时还会增加饲料的消耗量,所以鸡舍保持合适的温度是提高母鸡冬天产蛋率的关键因素。
因此,入冬前应堵塞迎风口面的窗户,装好玻璃或塑料薄膜;随时检查四壁及屋顶,堵塞墙壁漏缝,防止鸡舍进“贼风”和过堂风。
特别注意不能忽略出粪口的遮挡,可安装具有保温材料制作的插板,外侧再用保温黑皮密封,避免造成局部低温区或通风短路;同时,鸡舍前后大门夜间需挂上棉门帘,必要时增加取暖设施,提高鸡舍温度,保持鸡舍维持在适合蛋鸡产蛋的温度。
2 保持适宜的光照时间2.1 蛋鸡对光照的要求光照对鸡的性成熟、排卵及产蛋有决定性作用。
鸡群开产后,每天适宜的光照时间应是14~16h,照度以8~10lx左右为宜(相当于离地高2m,每0.37m2有1W光照)。
光照时间不可随意变更,特别在产蛋后期,更不宜降低光照强度或缩短光照时间,也就是说,光照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不然会大幅度降低产蛋率。
一般要求产蛋期光照每天保持16h。
到鸡淘汰前4周可把光照增加到17~18h,最适光照强度为5lx。
冬天日照时间短,尤其阴天雾天应及时开灯补充光照。
同时要防止灯泡变脏后光照强度减弱,应做到光线均匀一致。
2.2 补光提供人工光照的方法,一般从自然光照少于12h时开始提供人工光照,补足到每天光照时间14h左右。
补充光照,采用天天两次开灯照明的方法较好,即在每天早晨6点开灯至天亮,晚上入夜开灯至20点,每天开关灯时间没必要变更。
蛋鸡产蛋高峰期过的管理
疾病诊断及治疗
观察症状
密切观察鸡群的症状,如食欲、精神状态、排泄情况等,及时发 现异常。
采样检测
对疑似患病鸡进行采样检测,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
疫苗接种及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疫苗
01
根据当地疫情和鸡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确保疫苗质量
和有效性。
制定免疫计划
02
根据疫苗接种要求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确定接种时间、接种
剂量和接种方法。
注意事项
03
接种疫苗前要确保鸡群健康状况良好,避免在发病期间接种;
接种后要观察鸡群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05
蛋鸡产蛋高峰期后的饲养 管理
逐步减少产蛋高峰期的饲料供应量
总结词
逐步减少饲料供应量有助于控制成本并保持鸡只健康。
蛋鸡产蛋高峰期的重要性
高峰期的产蛋量直 接决定了整个产蛋 周期的产蛋量和经 济效益。
高峰期的营养和环 境管理对于保证鸡 蛋的质量和口感也 具有重要意义。
高峰期的管理对于 提高蛋鸡的抗病能 力和生产性能至关 重要。
02
蛋鸡产蛋高峰期的识别与 评估
蛋鸡产蛋高峰期的识别
产蛋率突然升高
蛋鸡在产蛋高峰期前,产蛋率 会逐渐上升。当产蛋率突然升 高时,可以初步判断蛋鸡已进
06
蛋鸡产蛋高峰期管理的经 济效益分析
提高产蛋量和降低饲料成本
提高产蛋量
通过合理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管理和饲料配方,可以促 进蛋鸡的产蛋高峰期,提高产蛋量,增加 收益。
VS
降低饲料成本
在产蛋高峰期,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和喂食 量,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蛋鸡产蛋高峰期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
禽业技术资源育繁蛋鸡产蛋高峰期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李爱红闫德伟周学雷(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畜牧兽医局266200)摘要:市场对鸡蛋的强大需求促进了蛋鸡养殖的大力发展,而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又是蛋鸡经济价值的最高的一个阶段,养殖户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了解此时期蛋鸡的生理特 点,同时相应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养殖方式。
关键词:蛋鸡;产蛋高峰期;生理特点;管理蛋鸡产蛋率的髙低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尤其 是产蛋髙峰期的产蛋率,是衡量经济收益的重要指标。
蛋鸡 的产蛋髙峰期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此时期也是产蛋的重要 时期,养殖户了解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技术,能 促进经济价值的提髙。
1蛋鸡产蛋高峰期生理特点通常人们所说的蛋鸡产蛋髙峰期一般是蛋鸡的产蛋中 期,此时产蛋鸡的卵巢、输卵管发育趋于稳定状态,与产蛋 初期相比较,产蛋大、产蛋率稳定是产蛋髙峰期显著的特 点,值得注意的是对周围环境变化(饲料、光照、温湿度、空气质量)仍十分敏感,会造成很大的生理波动性。
蛋鸡一 般从开产后的第4周起,就能达到50豫左右的产蛋率,而产 蛋髙峰期将会在其后的3耀4周内来临,并会持续大概4耀6个 月,此时期的长短也受蛋鸡品种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 是产蛋髙峰期的产蛋率能够达到90耀97%左右[1],产蛋率非 常髙。
相应的代谢强度也会达到最大,繁殖性能相对旺盛,鸡只的采食量大大增加,值得一提的而是周围稳定的养殖环 境十分重要,一旦受到应激作用,则患病率大大提髙。
2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此时期的饲养管理需要养殖户更加精心,运用科学的方 法提髙产蛋率,以创造更佳的经济价值。
2.1 光照适宜产蛋鸡对于光照的需求非常必要,光照原则上保持延长 时间,避免减少光照时间。
在鸡群18或20周龄起,就要逐 渐延长鸡群的光照时间,标准是每周延长lh光照,当达到 14耀16h时开始保持恒定不变。
但当鸡群在20周龄时,体重却 达不到标准体重,那么补充光照时间将往后推迟1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产蛋高峰期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
蛋鸡产蛋高峰期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
在养鸡生产实践中。
蛋鸡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现将影响蛋鸡产蛋高峰期时间长短的因素分析如下。
1 鸡苗和饲养方面
进鸡苗要找正规种鸡场或孵化场,该鸡苗所用种蛋是种鸡场高峰期时间段产的蛋。
要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体重符合品种要求,且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好,脐部愈合良好的健雏。
有了好鸡苗,育雏和育成期要给足营养。
在实际生产中,许多饲养户往往只重视产蛋期鸡的饲养管理,而忽视育成阶段鸡的饲养管理,不重视育成期鸡的均匀度,往往导致到开产日龄时,有的鸡过肥或过瘦,不但均不产蛋,还浪费饲料,使鸡群很难达到产蛋高峰。
因此,一定要保证鸡的均匀整齐度。
每一个饲养阶段都要达到该鸡种的生理体重,这样的后备鸡才可能有达标的产蛋高峰。
2 药物方面
在产蛋期用药要注意,尽量少用或不用那些影响蛋鸡产蛋的药物。
养殖户在应用下面这些药时要特别注意。
(1)磺胺类。
常用的有磺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氯吡嗪、增效磺胺嘧啶等,在养鸡生产中常用于防治白痢、球虫病、盲肠炎、肝炎和其他细菌性疾病。
这类药在鸡体内通过与碳酸酐酶结合,使其降低活性,而使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减少,使鸡产软壳蛋和薄壳蛋,影响蛋壳质量而使次品蛋增多成品蛋减少。
(2)抗球虫类。
常用的有氯苯胍、莫能霉素、球虫净、氯羟基吡啶(克球粉)、尼卡巴嗪、硝基氯苯酰胺等,一方面有抑制产蛋的作用。
另一方面能在肉、蛋中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常见的有地塞米松,在治疗疾病时,它具有抗炎、抗毒素、抗过敏等多种作用。
能明显抑制卵巢和卵泡的发育,使蛋鸡产蛋率明显下降,停药后,产蛋率的回升也很缓慢。
(4)四环素类。
经常应用的主要是金霉素,系广谱抗生素,主要呈现抑菌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除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外,对支原体、霉形体、各种立克次氏体、钩端螺旋体和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如对鸡白痢、鸡伤寒、鸡霍乱和滑膜炎霉形体有良效。
由于它的药效好,很多养殖户常用这种药,但它的副作用也较大,不仅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损坏肝脏,而且能与鸡消化道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络合物而妨碍钙的吸收,同时金霉素还能与血浆中的钙离子结合。
形成难溶的钙盐排出体外,从而使鸡体缺钙,阻碍了蛋壳的形成,导致鸡产软壳蛋,蛋的品质差,也使鸡的产蛋率下降。
(5)氨茶碱。
氨茶碱又称茶碱乙烯双胺,系嘌呤类药物,该药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产生平喘作用,常用于缓解家禽呼吸道传染病引起的呼吸困难。
产蛋鸡应用该药会引起产蛋率下降。
但停药后可恢复.
3 疾病方面
在养鸡实践中,疾病是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病因。
(1)细菌性疾病。
大肠杆菌、霉形体、传染性鼻炎、沙门氏菌等,均会引起产蛋率下降。
此类病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病程长、发展慢,由于疾病的发展逐步影响
采食量,在鸡群中表现为产蛋率的持续缓慢下降。
要预防这些疾病最关键的是平时做好鸡场卫生.注意气候变化。
(2)病毒性疾病。
这类疾病的特点是鸡群产蛋率下降突然,且下降幅度在20%以上。
经常见到的病毒性疾病有①新城疫(ND)。
该病多发生于180-350日龄产蛋高峰鸡群。
2-4d后,采食量下降。
采食量下降的同时出现产蛋波动和下降,产蛋下降20%-40%不等。
②产蛋下降综合症cEDs)。
该病主要发生于24-36周龄的鸡群。
鸡群产蛋量突然出现下降,下降幅度为2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40%,并产较多的软壳蛋、薄壳蛋,蛋的外表粗糙,常呈细颗粒状如砂纸样。
③传染性支气管炎(IB)。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生一般无前驱症状,鸡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传播全群。
发病蛋鸡的产蛋量明显下降,产蛋下降40%-60%不等,并产软壳蛋、畸形蛋,蛋壳粗糙。
④禽流感(AI)。
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
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鸡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一般占禽流感总发病率80%以上。
该病多发生在250-400日龄的鸡群,主要发生于污染严重的地区或鸡场,发病后主要表现除了产蛋量下降外,还表现有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采食下降等方面。
一般产蛋率下降50%-70%。
通常蛋壳发白。
与正常色相比较为褪色。
针对病毒性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接种,接种要爱时,免疫量要足,平时注意检测抗体水平,确保免疫质量。
(3)寄生虫病。
引起产蛋率下降的寄生虫病主要有球虫病、白冠病、螨病。
最常见的是球虫病,球虫病分布极广,发生普遍,表现精神不振,羽毛松乱,食欲减退,饮水增加,消瘦,贫血,粪呈棕红色或带血,严重时发生痉挛,昏迷死亡,可使蛋鸡产蛋率严重下降。
(4)营养障碍病。
产蛋期母鸡代谢强度大,繁殖机能旺盛,因此在产蛋期尤其是高峰期,一定要给足营养,所用饲料营养要均衡。
若长期饲喂含碳水化合物过高的高能日粮,同时饲料中缺乏蛋氨酸和胆碱,会造成肝内脂肪合成磷脂发生障碍,使大量中性脂肪在肝中沉积下来,造成脂肪肝,进而引起产蛋率下降。
4 管理方面
在生产实践中,对鸡场的日常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好多鸡病都是由于饲养管理人员的松懈和粗心造成的。
(1)所用的饲料原料或饲料不能有霉烂变质,喂料要均匀,不能忽多忽少,造成采食量的不均。
在产蛋高峰期一定不要换料。
(2)水是鸡体和蛋的主要成分,产蛋率越高,饮水量越高。
不能让鸡饮用水质差的水.更要保证鸡有充足的饮用水,在炎热的天气尤其要注意。
(3)在饲喂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蛋鸡的精神状态和采食量,及时地淘汰病、弱、残鸡,减少饲料的浪费,保证鸡群的均匀度。
(4)严格地按照光照制度来控制,不能随意地开、关灯,尤其在开产后光照时间更不能减少,否则会导致蛋鸡生理功能的紊乱,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产蛋率就会下降。
(5)鸡舍的环境条件要保持良好。
由于通风设施差,设计不合理,或鸡粪不及时地清理,易出现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引起蛋鸡的敏感应激;或由于通风引起的温度骤降,引起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另外,由于来之外界的噪音和干扰,工作人员经常地不在意引起大的声音,都会引起蛋鸡的强烈应激.致使产蛋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