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本章优化总结

合集下载

道德经第十三章感悟总结

道德经第十三章感悟总结

道德经第十三章感悟总结《道德经》第十三章里讲“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可太有意思啦!咱就说宠辱这事儿吧,咱平常人不也经常这样嘛!得到了夸奖就高兴得不行,被批评了就难受得要命,这可不就是“宠辱若惊”嘛!就好像那小孩子,得到一颗糖能乐半天,糖被拿走了就哇哇大哭,咱有时候不也这样嘛!哎呀,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呢!再说说“贵大患若身”,咱们总是太在意自己啦!总觉得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行,有一堆的烦恼,其实要是能放下对自己的过分执着,很多烦恼不就没啦!就好比说,你一直纠结自己长得不够好看,可这世界上好看的人多了去了,你能都比得过吗?还不如开开心心做自己呢!把自己看得太重,就容易被各种事情困扰。

但要是能像老子说的那样,把自己和天下联系起来,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天下,那可就了不起啦!这就好比一个真正有爱心的人,他不会只关心自己家里那点事儿,他看到别人有困难也会去帮忙呀!咱们在生活中也得学会这种态度呀!别老是为了一点小事就纠结来纠结去的,要把眼光放长远些,心胸放开阔些。

别整天就盯着自己那点利益,多为别人想想,多为社会做点贡献。

你看那些伟大的人,不都是心怀天下的嘛!而且呀,咱们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啦!别觉得自己多了不起,也别觉得自己多差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咱要学会接受自己,爱自己。

同时呢,也别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你想想,要是大家都能做到这样,这世界得变得多美好呀!大家都不那么计较得失,都互相帮助,互相爱护,那该多和谐呀!这不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美好生活嘛!所以呀,好好领悟《道德经》第十三章的智慧吧!让我们在生活中变得更加豁达,更加有爱,更加快乐!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吧!。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含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例子气体扩散现象例子:(1)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2)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3)如右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变浅液体扩散现象例子:(1)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扩散实验(2)在清水中滴一滴墨水,墨水会自动散开(3)开水中放一块糖,过一会整杯水都会变甜固体扩散现象例子:(1)铅块与金块紧挨在一起五年后,彼此扩散1毫米(2)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3)黑板上的子长久不檫就很难檫干净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间存在间隙(典型实验: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4、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分子热运动的含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二、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1)两个底部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2)固体很难被拉伸。

(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固体与液体很难被压缩2、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1)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2)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3)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

(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圆)3、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与微观特性第2节内能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一、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如:如同一铁块,温度越高,内能越大)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数学方程一、方程的概念及解法1. 方程的概念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用来表示两个式子之间的关系。

一般形式为: ax+b=0(a≠0),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2. 方程的解法(1)方程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不改变方程的解;(2)方程两边乘除同一个不为零的数,不改变方程的解;(3)开平方、立方,对称等运算不改变方程的解。

二、一元一次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是指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其一般形式为:ax+b=0(a≠0),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去括号、去分母、合并同类项、移项”。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模型建立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用一个方程表示出来。

2. 问题求解根据数学模型,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逐步求解出未知量的值。

四、一元一次方程组1.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组是由若干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成的集合。

它的一般形式为:{ax+by=mcx+dy=n(a、b、c、d、m、n为已知数)2.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加法消元法(2)减法消元法(3)代入法五、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组1. 模型建立在实际问题中,通过观察问题,建立对应的一元一次方程组模型。

2. 问题求解根据数学模型,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逐步求解出未知量的值。

结语:通过本章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方程及其解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多加练习,不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由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成的集合。

它的一般形式为:{ax+by=mcx+dy=n(a、b、c、d、m、n为已知数)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加法消元法加法消元法是指通过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来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得到一个新的方程,从而解得一个未知数的值,再代回原方程组求解另一个未知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称13.1.1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2.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1)轴对称是对两个图形而言,而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2)轴对称是指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并且具有一定特殊位置的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3)轴对称只有一条对称轴,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只一条。

4.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联系:(1)都是沿着某条直线折叠,折叠后都能够重合;(2)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轴对称。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轴对称的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是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尺规作图4: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作法:(1)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12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D;(2)作直线CD.则直线CD为所求5.尺规作图5: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已知:直线AB和AB外一点C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作法:(1)任意取一点K,使点K和点C在AB的两旁;(2)以点C为圆心,CK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和E;(3)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2DE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F;作直线CF.则直线CF为所求的垂线。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知识点一、复习内容1、弹力⑴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的特性叫做弹性。

⑵塑性: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⑶弹力是物理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⑷常说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过都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实际上是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⑸弹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间相互接触。

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⑴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⑵使用方法:①“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②“调”:调零;③“读”:读数=挂钩受力。

⑵注意事项:①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进行调节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

③使用前,要轻轻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外壳卡住。

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表面垂直.⑶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3、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受力物体是地球上或周围的物体。

⑵重力的大小①结论: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②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①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②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③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4、摩擦力:⑴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总结(重点)超详细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总结(重点)超详细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大的是()A.原子B.电子C.质子D.中子答案:A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及中子组成,所以尺度最大的是原子。

故A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物体放在取暖器旁温度升高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C.食品放入电冰箱后温度降低D.医生用冰袋给发热的病人降温答案:BA.在取暖器旁的物体,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烫,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C.食品放入电冰箱,温度降低,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医生用冰袋给发热的病人降温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物体的内能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热量也越多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答案:CA.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故A错误;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热量或含有热量,故B错误;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物体温度升高,则其内能一定增加,物体温度降低,则其内能一定减少,故C正确;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块熔化过程中,冰块不断吸收热量,但其温度一直保持0°C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降低的温度有关的是()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D.以上说法都可以答案:AA.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由于质量也相同,当降低不同的温度时,由Q=cmΔt可知,由于温度的变化不同,物体放出的热量不同,则物体放出的热量多少跟降低的温度有关,故A符合题意;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这是研究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这是研究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体质量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D.BC说法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及相应题型总结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及相应题型总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1.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1)分子很小,其直径约为10-10m,不借助仪器,分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可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分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均无法分辨。

(2)通常以纳米(nm)为单位度量分子,1nm=10-9m二、分子热运动实验一:将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

现抽掉中间的玻璃片,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二:在量筒中盛有一半清水,用细管往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水溶液,静置几天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三:将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五年后将他们切开,看到了什么现象?1.扩散: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会发生扩散。

注:(1)扩散发生的条件:不同物质、相互接触。

同一种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不属于扩散,如冷水和热水的相互接触。

(2)扩散现象直接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接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注:用肉眼可直接看到的物体的运动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也不属于扩散现象。

如尘土飞扬、沙尘暴、雪花飞舞、树叶飘落等。

3.扩散现象实例:(1)气体:厨房炒菜的香味;毒气泄漏;花香四溢(2)液体:将盐放入水中,整杯水都变咸了;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变红。

(3)固体: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变黑;将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上都可以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

例1、下列关于扩散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扩散现象只能在气体或液体间发生B、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扩散需要加热、搅拌才能进行D、扩散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例2、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V总< (填“>、<或=”)V1+V2,这一现象表明液体分子间有间隙。

初中数学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十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定义二次根式是指被平方数开平方的根式,形如√a的表达式,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

2. 二次根式的化简化简二次根式时,可以利用数的乘法性质和开方的运算规律,将根号内的数分解为互质因子的积,然后提出成对的因子,得到化简后的根式。

3. 二次根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都可以转化为化简和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在运算中,注意分子分母的二次根式要合并为同一型式,才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4. 二次根式的应用二次根式在解决数学问题和物理问题时经常出现。

例如在几何中计算长度、面积等,或者在物理中计算速度、加速度等。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形如ax²+bx+c=0的方程,其中a、b、c是已知的常数,且a≠0。

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x²+bx+c,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也是ax²+bx+c=0,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关系是密切的,研究二次函数有助于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常使用解关于x的公式:x=(-b±√(b²-4ac))/(2a),通过代入求解可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在几何、经济、生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图像的绘制、物体的遗失、数学题的解答等等。

第三章:一元二次不等式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形如ax²+bx+c>0或ax²+bx+c<0的不等式,其中a、b、c是已知的常数,且a≠0。

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和一元二次方程相似,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也可以使用把不等式转化为等式求解,先求出方程的解,再根据解的性质判断不等式的解。

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在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都有很多应用,如求函数的值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

道德经第十三章感悟及总结

道德经第十三章感悟及总结

道德经第十三章感悟及总结《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其中第十三章更是被广大读者奉为经典,它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道家哲学中的核心思想,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通过研读这一章,我深深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感悟和总结。

在第十三章中,老子以水为喻,阐述了道的无为而治。

他认为,水虽然柔弱,但却能穿石、侵蚀铁,这正是道的作用。

水看似柔弱,实则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同样地,道虽然无为,但却能生养万物,成就一切。

这种思想与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观点有所不同,但却相辅相成。

在道家看来,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让事物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

此外,老子还强调了道的包容性。

他认为,道包含了天地万物,没有任何区别和偏见。

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因为种族、信仰、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冲突和矛盾。

如果我们能够像道一样包容一切,那么这些矛盾和冲突自然会消失。

在感悟方面,我认为《道德经》第十三章对于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面对生活中的得失荣辱时,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平静,不被外在的事物所动摇。

其次,它告诉我们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

道家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内在的修养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最后,它告诉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每一个时刻,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总结来说,《道德经》第十三章作为道家哲学的重要篇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无数读者。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道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价值。

具体而言,这一章所传达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核心观念。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指不违背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我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尊重规律,让事物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而不是过度干预或强行改变。

九年级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的学习生涯即将告一段落,我们回顾过去的知识点,总结一下第十三章的内容。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物技术、科学与伦理、生物效应和环境保护。

接下来,我们将会逐一进行阐述和总结。

一、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学科。

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工程等多个子领域。

基因工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利用重组 DNA 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修饰和调控。

这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农业上的转基因作物、医学上的基因治疗等。

二、科学与伦理科学与伦理是探讨科学研究与社会伦理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生物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伦理道德的问题。

例如,基因治疗的应用是否符合伦理原则,是否涉及到创造生命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人们需要有正确的伦理观念和判断力,平衡科学的进步和生命的尊严。

三、生物效应和环境保护生物效应主要指生物体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

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一种保护自身生存和繁衍的生物现象。

环境保护把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作为核心目标。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要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倡低碳生活,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总的来说,第十三章的知识点涉及到了生物技术、科学与伦理、生物效应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我们不能只追求技术的进步,而忽视了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只有在科学与伦理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正确地应用生物技术,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生物效应和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自然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

最后,在九年级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更要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十六章知识点总结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十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2、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间隙。

4、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5、分子间的作用力:拉引压斥。

第二节、内能1、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2、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温度、体积。

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4、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和做功5、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热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描述。

)6、热传递:7、做功(1)条件:存在温度差(2)方向: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3)结果:两物体末温相同(4)实质:能量的转移(1)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2)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3)实质:能量的转化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描述物质吸热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用符号C 表示。

2、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C Kg J o•3、水的比热容是)/(102.43C kg J o•⨯,物理意义:1Kg 的水,温度升高1O C,所吸收的热量是J 3102.4⨯。

4、比热容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

5、公式:tm QC ∆⋅=6、C —比热容—)/(C Kg J o• Q —热量—J(焦耳) m —质量—Kg t ∆—温度变化—O C 7、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上升的少。

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降低的少。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热机1、热机的工作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3、一个工作循做功冲程环对外做一次功,转2圈。

4、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

5、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6、做功冲程:火花塞点火,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7、排气冲程:排气门打开,排出大量废气。

8、柴油机和汽油机的不同点柴油机 汽油机 燃料 柴油汽油 构造 汽缸顶部有一个喷油嘴汽缸顶部有一个喷点火方式 压燃式 点燃式吸气冲程 吸入空气 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压缩冲程 压缩程度较大压缩程度较小 做功冲程 喷出雾状柴油遇到高温高压的热空气直接燃烧火花塞点火,使燃料燃烧 主要特点: 笨重但输出功率大 轻巧但输出功率小 使用范围载重汽车,火车等摩托车,小汽车第2节、热机效率1、燃料在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初中第十三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第十三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第十三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第十三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的第十三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点。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关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初中第十三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语文方面,我们将学习关于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写好一篇作文,包括选题、构思、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素。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丰富我们的文章内容。

数学方面,这一章主要涉及到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

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求解问题。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根号运算的性质和规律,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应用题。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我们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

英语方面,这一章我们将学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

直接引语是指直接使用别人的话语,而间接引语是指用自己的话语来转述别人的话语。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将直接引语转换为间接引语,以及如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理对话中的语气、时态、人称等要素。

科学方面,这一章我们将学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流动规律,我们将了解到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以及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一些简单的电路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电路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综上所述,初中第十三章是一个跨学科的章节,它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英语表达能力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初中第十三章的内容,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章非常重要且有用的章节。

它不仅涉及到数学、语文、英语和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还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数学方面,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根号运算的性质和应用。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1)像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2.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对物体内能的理解①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不能说是个别分子或少数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共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因此,单纯考虑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都有分子力的作用,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是何形状、温度是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也就是说,内能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一种能量。

③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的内能的具体数值。

④物体的内能可以发生改变,当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表现方式有温度改变和状态改变两种。

(4)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①一个物体在状态不变时,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②当物体的状态改变时,尽管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也会改变。

如晶体在熔化时,分子动能不变,但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势能变大,物体内能增大;晶体在凝固时,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变小,物体内能减小。

(5)影响内能的因素①温度是影响物体内能最主要的因素,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越大。

②物体的内能跟质量有关。

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也就是分子的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③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间的势能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如图,将△ABC沿AC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B′C,再将△AB′C沿AB′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B′C′,点B,B′,C′在同一条直线上,∠BAC=∠α,则∠CB′B=()A.2αB.αC.90°−αD.90°−2α答案:A分析:由翻折的性质可得∠B′AC′=∠B′AC=∠BAC=∠α,∠AB′C′=∠AB′C,再根据角的和差解答即可.解:由翻折的性质可知:∠B′AC′=∠B′AC=∠BAC=∠α,∠AB′C′=∠AB′C,∴∠AB′B=90°−∠B′AC=90°−∠α,∴∠AB′C′=180°−∠AB′B=180°−(90°−∠α)=90°+∠α,∴∠AB′C=90°+∠α,∴∠CB′B=∠AB′C−∠AB′B=90°+∠α−(90°−∠α)=2∠α,∴∠CB′B=2∠α.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ABC进行循环往复的轴对称变换,若原来点A的坐标是(m,n),经过2020次变换后所得的点A的坐标是()A.(﹣m,n)B.(﹣m,﹣n)C.(m,﹣n)D.(m,n)答案:D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20除以4,然后根据商的情况确定出变换后的点A所在的象限,然后解答即可.解:点A第一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一象限,点A第二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四象限,点A第三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三象限,点A第四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二象限,即点A回到原始位置,所以,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20÷4=505,∴经过第2020次变换后所得的A点与第一次变换的位置相同,在第一象限,其坐标为(m,n).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点的坐标变换规律,读懂题目信息,观察出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3、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C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4、过直线l外一点P作直线l的垂线PQ.下列尺规作图错误的是( )A.B.C.D.答案:C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一一判断即可.A、如图,连接AP、AQ、BP、BQ,∵AP=BP,AQ=BQ,∴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PQ垂直平分线线段AB,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如图,连接AP、AQ、BP、BQ,∵AP= AQ,BP =BQ,∴点A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点B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B垂直平分线线段PQ,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C项无法判定直线PQ垂直直线l,本选项符合题意;D、如图,连接AP、AQ、BP、BQ,∵AP= AQ,BP =BQ,∴点A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点B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B垂直平分线线段PQ,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知识,读懂图像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与点A1关于x轴对称,点A与点A2关于y轴对称.已知点A1(1,2),则点A2的坐标是()A.(−2,1)B.(−2,−1)C.(−1,2)D.(−1,−2)答案:D分析:直接利用关于x,y轴对称点的性质分别得出A,A2点坐标,即可得出答案.解:∵点A1的坐标为(1,2),点A与点A1关于x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2),∵点A与点A2关于y轴对称,∴点A2的坐标是(-1,﹣2).故选:D.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y轴对称点的坐标,正确掌握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6、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2小时后到达海岛B处.灯塔C在海岛在海岛A 的北偏西42°方向上,在海岛B的北偏西84°方向上.则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是()A.15海里B.20海里C.30海里D.60海里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C=∠CAB=42°,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BC=AB,求出AB 即可.解:∵根据题意得:∠CBD=84°,∠CAB=42°,∴∠C=∠CBD-∠CAB=42°=∠CAB,∴BC=AB,∵AB=15海里/时×2时=30海里,∴BC=30海里,即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是30海里.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关键是求出∠C=∠CAB,题目比较典型,难度不大.7、如图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得到的图形,则此图形的对称轴有()A.2条B.4条C.6条D.8条答案:B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画出对称轴进而可得此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解:如图,因为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得到的图形,所以此图形的对称轴有4条.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的性质.8、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将于2022年8月25日在日照市开幕,“全民健身与省运同行”成为日照市当前的运动主题.在下列给出的运动图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9、下列四种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A.等边三角形B.圆C.长方形D.正方形答案:B分析:分别求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再进行比较即可.解:因为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经比较知,圆的对称轴最多.故选:B.小提示: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条数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定义以及性质.10、如图,直线m,l相交于点O,P为这两直线外一点,且OP=1.3.若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则P1,P2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2B.3C.4D.5答案:A分析:连接OP1,OP2,P1P2,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即得OP1=OP=1.3,OP=OP2=1.3,根据OP1+OP2>P1P2,可知0<P1P2<2.6,即可得答案.连接OP1,OP2,P1P2,如图:∵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OP1=OP=1.3,OP=OP2=1.3,∵OP1+OP2>P1P2,∴0<P1P2<2.6,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这两个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结P1P2交OA于M,交OB于N,若线段P1P2的长为12cm,则△PMN的周长为______cm.答案:12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M=P1M,PN=P2N,然后求出△PMN的周长=P1P2.解:∵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NP=NP2,MP=MP1,∴△PMN的周长=PN+MN+MP=P2N+NM+MP1=P1P2=12cm,所以答案是:1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12、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①AC⊥BD;②CB=CD;③△ABC≌△ADC;④DA=DC.其中不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答案:④×180°=9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OB=∠AOD,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AOB=∠AOD=12即可判断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BO=DO,结合①可得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判断②,根据SSS即可证明③,不能得出结论④.解:∵△ABO≌△ADO,∴∠AOB=∠AOD,AB=AD,BO=DO∵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AOD=1×180°=90°,2∴①AC⊥BD正确;∵AB=AD,BO=DO∴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②CB=CD正确;∵AB=AD,BC=DC,AC=AC,∴③△ABC≌△ADC正确;由已知条件不能判断④DA=DC.所以答案是:④.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在△ABC中,AB=AC,点D是△ABC内一点,点E是CD的中点,连接AE,作EF⊥AE,若点F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BAC=α,则∠BFD=_________.(用α含的式子表示)答案:180°﹣α.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C=∠EMD,AC=DM,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F=FM,FB=FD,推出△MDF≌△ABF(SSS),得到∠AFB=∠MFD,∠DMF=∠BAF,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解:延长AE至M,使EM=AE,连接AF,FM,DM,∵点E是CD的中点,∴DE=CE,在△AEC与△MED中,{AE=EM∠AEC=∠DEMCE=DE,∴△AEC≌△MED(SAS),∴∠EAC=∠EMD,AC=DM,∵EF⊥AE,∴AF=FM,∵点F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FB=FD,在△MDF与△ABF中,{AB=DMBF=DF AF=FM,∴△MDF≌△ABF(SSS),∴∠AFB=∠MFD,∠DMF=∠BAF,∴∠BFD+∠DFA=∠DFA+∠AFM,∴∠BFD=∠AFM=180°﹣2(∠DMF+∠EMD)=180°﹣(∠FAM+∠BAF+∠EAC)=180°﹣∠BAC=180°﹣α,所以答案是:180°﹣α.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A=∠C=90°,且AB=AC=4,D,E分别为射线AC和射线CF上两动点,且AD=CE,当BD+ BE有最小值时,则ΔBDE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6分析:延长AC,以点C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弧交延长线于点G,得AC=CG.连接AE、GE、BG,ΔADB≅ΔCEA≅ΔCEG,得BD=AE=GE,当点B,E,G三点在一条直线,BD+BE=GE+BE距离最短.过点E′作E′H∥AC交BA于点H,得ΔBHE′≅ΔE′CG,得BH=E′C=AH,BE′=E′G,D′,E′为中点时BD+BE值最小.又根据S△BD′E′=S△BAG−S△BAD′−S△D′E′G,即可求出ΔBDE的面积.延长AC,以点C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弧交延长线于点G,连接AE、GE、BG∴AC=CG,AD=CE又∵AD=CE,BA=AC=CG∴RtΔADB≅RtΔCEA≅RtΔCEG∴BD=AE=GE∴BD+BE=GE+BE由图可知,当点B,E,G在一条直线上,距离最短过点E′作E′H∥AC交BA于点H∴E′H∥AC∴∠BE′H=∠E′GC又∵AC=HE′=CG,∠BHE′=∠E′CG=90°∴ΔBHE′≅ΔE′CG∴CE′=BH=AH=12AB=2∴S△BD′E′=S△BAG−S△BAD′−S△D′E′G∴S△BD′E′=12×8×4−12×4×2−12×6×2=6所以答案是:6.小提示:本题考查动点距离问题,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三角形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动点距离最短,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CD垂直平分线段AB,且垂足为点M,则图中一定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对.答案:3分析:由CD垂直平分线段A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商店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C=BC,AM=BM,AD=BD,从而求得答案.∵CD垂直平分线段AB,∴AC=BC,AM=BM,AD=BD.∴图中一定相等的线段有3对.所以答案是:3.小提示: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其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解答题16、△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1)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连接BD,CE并延长相交于点P(点P与点A重合),有PA+PB= PC(或PA+PC=PB)成立;请证明.(2)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A,猜想线段PA、PB、P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A,猜想线段PA、PB、P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图②结论:PB=PA+PC,证明见解析(3)图③结论:PA+PB=PC分析:(1)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得AB=AC,再因为点P与点A重合,所以PB=AB,PC=AC,PA=0,即可得出结论;(2)在BP上截取BF=CP,连接AF,证明△BAD≌△CAE(SAS),得∠ABD=∠ACE,再证明△CAP≌△BAF(SAS),得∠CAP=∠BAF,AF=AP,然后证明△AFP是等边三角形,得PF=AP,即可得出结论;(3)在CP上截取CF=BP,连接AF,证明△BAD≌△CAE(SAS),得∠ABD=∠ACE,再证明△BAP≌△CAF(SAS),得出∠CAF=∠BAP,AP=AF,然后证明△AFP是等边三角形,得PF=AP,即可得出结论:PA+PB=PF+CF=PC.(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点P与点A重合,∴PB=AB,PC=AC,PA=0,∴PA+PB=PC或PA+PC=PB;(2)解:图②结论:PB=PA+PC证明:在BP上截取BF=CP,连接AF,∵△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C+∠CAD=∠DAE+∠CAD,∴∠BAD=∠CAE,∴△BAD≌△CAE(SAS),∴∠ABD=∠ACE,∵AC=AB,CP=BF,∴△CAP≌△BAF(SAS),∴∠CAP=∠BAF,AF=AP,∴∠CAP+∠CAF=∠BAF+∠CAF,∴∠FAP=∠BAC=60°,∴△AFP是等边三角形,∴PF=AP,∴PA+PC=PF+BF=PB;(3)解:图③结论:PA+PB=PC,理由:在CP上截取CF=BP,连接AF,∵△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C+∠BAE=∠DAE+∠BAE,∴∠BAD=∠CAE,∴△BAD≌△CAE(SAS),∴∠ABD=∠ACE,∵AB=AC,BP=CF,∴△BAP≌△CAF(SAS),∴∠CAF=∠BAP,AP=AF,∴∠BAF+∠BAP=∠BAF+∠CAF,∴∠FAP=∠BAC=60°,∴△AFP是等边三角形,∴PF=AP,∴PA+PB=PF+CF=PC,即PA+PB=PC.小提示: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已知:△ABC的高AD所在直线与高BE所在直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FG∥BC,交直线AB于点G.(1)如图1,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ABC=45°.求证:①△BDF≌△ADC;②FG+DC=AD;(2)如图2,若∠ABC=135°,直接写出FG、DC、A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FG=DC+AD分析:(1)①可以证明△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AD=BD,再利用ASA判定三角形全等即可;②由上一小问中三角形全等可知DF=DC,再去证明FA=FG,则FG+DC=FA+DF=AD;(2)易知△ABD、△AG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AD,FG=AF=AD+DF,再证明△BDF≌△ADC,得到DF=DC,则得到FG=DC+AD.(1)①证明:∵∠ADB=90°,∠ABC=45°,∴∠BAD=∠ABC=45°,∴AD=BD,∵∠BEC=90°,∴∠CBE+∠C=90°又∵∠DAC+∠C=90°,∴∠CBE=∠DAC,∵∠FDB=∠CDA=90°,∴△FDB≌△CDA(ASA)②∵FDB≌△CDA,∴DF=DC;∵GF∥BC,∴∠AGF=∠ABC=45°,∴∠AGF=∠BAD,∴FA=FG,∴FG+DC=FA+DF=AD.(2)FG、DC、A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G=DC+AD.理由:∵∠ABC=135°,∴∠ABD=45°,△ABD、△AGF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AD,FG=AF=AD+DF,∵∠FAE+∠DFB=∠FAE+∠DCA=90°,∴∠DFB=∠DCA,又∵∠FDB=∠CDA=90°,BD=AD,∴△BDF≌△ADC(AAS),∴DF=DC,∴FG、DC、A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G=DC+AD.小提示: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是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注意熟练掌握.18、已知四边形ABCD,AC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完成下列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如图①,在对角线AC上求作一点M,使BM=CM;(2)如图②,AB=CD,在对角线AC上求作一点N,使△ABN和△CDN的面积相等.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作B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M点,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判断M点满足条件;(2)延长BA、CD,它们相交于点P,再作∠BPC的平分线交AC于N,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N点到AB和CD的距离相等,则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ABN和△CDN的面积相等.(1)解:点M即为所求;(2)如图,点N即为所求.小提示: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角平分线的作图,正确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分子热运动1. 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 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例子:闻到花香、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变黑等。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如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表现为引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表现为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二、内能1. 内能的概念-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 影响内能的因素-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物体的内能还与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有关。

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如摩擦生热、压缩气体等。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等。

-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条件:存在温度差。

-方向: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结果: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三、比热容1. 比热容的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 c 表示。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2.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例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³J/(kg·℃),表示质量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³J。

初中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初中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初中的学习生涯中,我们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

在第十三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并进一步巩固了之前所学习的内容。

本文将对初中第十三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学习的技巧和实用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数的整除关系、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带余除法及其应用、小数的运算与应用等。

首先,数的整除关系是我们在数学学科中经常会遇到的概念。

它是指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关系。

我们学习了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能整除另一个数,以及如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在实际应用中,整除关系经常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联系在一起。

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最小公倍数是指能被两个数同时整除的最小正整数,而最大公约数是指能同时整除两个数的最大正整数。

我们通过列举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方法来求解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

这些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计算时间、约简分数等等。

带余除法是一种重要的除法方法。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带余除法计算两个数的商和余数,并将其应用于一些实际问题中。

带余除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便利。

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小数的运算与应用。

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四则运算,并应用到百分数、倍数和比例等实际问题中。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购物打折、计算成绩等等。

因此,掌握小数的运算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学习的技巧。

比如,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整除关系的判断方法,可以通过列举法、分解质因数等方式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对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求解,我们可以采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将两个数分解成质数的乘积,再找出其公因数或公倍数。

对于带余除法的应用,我们可以先进行估算,再使用带余除法进行精确计算。

此外,在学习小数的运算和应用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器等工具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还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问题中的条件分析,以确保我们的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九年级英语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英语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英语第十三章知识归纳本文档对九年级英语第十三章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主要语法点1. 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例:I played soccer yesterday.我昨天打了足球。

2. 一般过去时的疑问句和否定句:疑问句结构:Did + 主语 + 动词原形?否定句结构:主语 + did not + 动词原形。

例:Did you go to the park yesterday?你昨天去公园了吗?I did not watch the movie last night.我昨晚没有看电影。

3.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直接引语是直接复述别人的话,要使用引号。

间接引语是转述别人的话,不需要使用引号。

例:He said, "I am happy."他说:“我很开心。

”He said that he was happy.他说他很开心。

二、重点词汇和短语1. ancient adj. 古代的2. emperor n. 皇帝3. guard v. 守卫4. sculptor n. 雕塑家5. whistle v. 吹口哨6. disappointed adj. 失望的7. admire v. 钦佩8. fuel n. 燃料9. launch v. 发射10. pollution n. 污染三、阅读和写作技巧1. 阅读技巧:在阅读理解题中,先通读全文,然后针对问题有针对性地查找答案。

2. 写作技巧:使用合适的过去时态,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并注意人称和动词的一致性。

上述是本文档对九年级英语第十三章的知识进行的简要归纳。

如需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教材或其他相关资料。

(Word count: 173)。

执行力-高于一切_第十三章 优化执行力,树立企业执行文化

执行力-高于一切_第十三章 优化执行力,树立企业执行文化

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理念文化来影响员工行为,良好钓企业执行文化是企业提高整体执行力饷内在动力。

执行文化的缺失必将会使执行威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终导致执行失败。

1. 树立文化,用理念影响每一位员工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一样,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独特个性,它是企业组织的一部分,是企业提高执行力的内在动力。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办事作风,那么,这个企业就很难发展壮大。

领导大师约翰·科特说过:“只要你是成功者,你就会有一种企业文化,不管你是否想要。

而没有企业文化的,只能是那些长期以来不断失败、而且预兆着继续失败的公司。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因此,营造一个适合企业自身执行力的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认可并推行的一系列价值观、行为方式与处理事情的原则。

国际著名的战略发展研究机构兰德公司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他们还发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成功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原则以及坚定的信念。

这些原则和信念似乎很简单,很平常,但正是这些简单、平常的原则和信念成为了推动它们发展的强大力量。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经理要求每位成员都遵循三项基本的原则:尊重个人、争取最优、提供优质服务。

这三条原则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就形成了适台-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

该公司的每一任经理对所有雇员一视同仁,任何下属,除非他或她一贯达不到明确的标准或违犯道德准则,他将不会失去工作。

白领、蓝领在这个公司没有什么差别。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以其可信赖的服务而闻名遐迩,该公司的经理通过对提供这种服务的职工——销售代表的重视突出了公司对服务的承诺。

公司经理告诫每位员工,荣誉是建立在个人业绩基础上的。

经理制定这一制度是为了鼓励做出成绩的人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优化总结光⎩⎪⎪⎪⎪⎪⎪⎪⎪⎪⎪⎪⎨⎪⎪⎪⎪⎪⎪⎪⎪⎪⎪⎪⎧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漫反射反射规律光的全反射⎩⎨⎧条件⎩⎪⎨⎪⎧①光密介质→光疏介质②入射角≥临界角临界角C 的计算sin C =1n 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折射率n =c v 折射定律sin θ1sin θ2=n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棱镜对光的作用⎩⎪⎨⎪⎧单色光:偏折复色光:色散光的干涉⎩⎪⎪⎨⎪⎪⎧双缝干涉⎩⎪⎪⎨⎪⎪⎧条件:两列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情况相同的光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亮条纹:Δs =kλ=2k ·λ2暗条纹:Δs =(2k +1)·λ2(k =0,1,2…)双缝干涉图样:等宽度等亮度相邻亮(或暗)条纹间距:Δx =l d λ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薄膜干涉及应用光的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孔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比差不多或比光的波长小衍射图样的特点:中央最宽、最亮实例:单缝衍射、圆孔衍射、泊松亮斑光的偏振⎩⎪⎨⎪⎧偏振光与自然光的区别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光的色散⎩⎪⎨⎪⎧干涉产生色散薄膜干涉产生色散折射产生色散激光⎩⎪⎨⎪⎧特点:相干光,平行度好,亮度高等应用:光纤通信、激光测距、激光加工、激光手术、全息照相等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的综合应用光照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遵从光的折射定律.1.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常规思路(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图中的边、角关系,要注意入射角、折射角均是与法线的夹角.(3)利用折射定律、折射率公式列式求解.2.如果满足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并且入射角不小于临界角,则会发生全反射现象.(1)这部分内容属于几何光学,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①确定光是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还是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②如果光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要根据入射角和临界角的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③画出正确的光路图.④运用几何关系、三角函数关系、折射定律、反射定律等知识进行求解.(2)求解全反射问题时要注意的三点①全反射的条件.只有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②临界角的计算.若光由介质射向真空,则可由sin C =1n计算临界角,其中n 为介质的折射率,若光由光密介质n 1射向光疏介质n 2,则n 1sin θ1=n 2sin θ2当θ2=90°时发生全反射,所以n 1sin C =n 2,sin C =n 2n 1③注意挖掘题中隐含条件.对于是否发生全反射,可能题目当中并未明确说明,而是通过一些其他表述,如“刚好看不到”、“形成光斑”、“刚好消失”等来说明恰好发生全反射.如图所示,ABCD 是一直角梯形棱镜的横截面,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由O 点垂直AD 边射入.已知棱镜的折射率n =2,AB =BC =8 cm ,OA =2 cm ,∠OAB =60°.(1)求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时,出射光线的方向;(2)第一次的出射点距C ________ cm.[解析] (1)设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 ,由折射定律得sin C =1n代入数据得C =45°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AB 边和BC 边的入射角均为60°,均发生全反射.设光线在CD 边的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由几何关系得α=30°,小于临界角,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是在CD 边,由折射定律得n =sin βsin α代入数据得β=45°.(2)设光线与AB 边、BC 边和CD 边的交点分别为E 、F 、G ,由几何关系,得CF =AE =OA cos 60°. CG =CF ·tan α两式联立,解得CG =433cm 即第一次的出射点距C 433cm. [答案] (1)出射光线与DC 边的夹角为45° (2)433[方法总结] (1)解决几何光学问题应先准确画好光路图.(2)用光的全反射条件来判断在某界面是否发生全反射;用折射定律找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3)在处理几何光学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光的可逆性、对称性、相似性等几何关系.1.如图所示,直角玻璃三棱镜置于空气中,已知∠A =60°,∠C =90°,一束极细的光于AC 边的中点D 垂直AC 面入射,AD =a ,棱镜的折射率n = 2.求:(1)光从棱镜第一次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2)光从进入棱镜到它第一次射入空气所经历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 解析:(1)如图所示,i 1=60°,设玻璃中光的临界角为C ,则sin C =1n =12C =45°i 1=60°>45°,发生全反射i 2=30°<C , 由折射定律有:sin γsin i 2=2,所以γ=45°. (2)棱镜中光速v =c n =c 2,所求时间: t =3a v +a v cos 30°=56a 3c . 答案:(1)45° (2)56a 3c光的颜色与色散1.对同一介质而言,不同单色光的折射率n 、波速v 、波长λ不同,由红光→紫光的变化是:光的频率变大,折射率变大,光速变小,波长变短,临界角变小.2.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频率(颜色)不变,而光的速度、波长均发生变化.3.光在介质中的速度由介质和光的频率共同决定.这与机械波有很大区别,因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决定.4.光的色散现象还通常与折射定律、临界角、全反射等内容联系在一起.利用折射率n =c v ,光速v =fλ,临界角sin C =1n =v c等公式并结合光的折射等知识可分析此类综合问题. 单色细光束射到折射率n =2的透明球表面,光束在过球心的平面内,入射角θ1=45°,研究经折射进入球内后又经内面反射一次,再经球表面折射后射出的光线,如图所示(图上已画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1)在图上大致画出光线在球内的路径和方向;(2)求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α;(3)如果入射的是一束白光,透明球的色散情况与玻璃相仿,问哪种颜色光的α角最大,哪种颜色光的α角最小?[解析] (1)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2)由折射定律sin θ2=sin θ1n =222=12,得θ2=30°. 由几何关系及对称性有:α2=θ2-(θ1-θ2)=15°,α=30°. (3)由于α=4θ2-2θ1=4θ2-90°,因此,n 越大,θ2越小,α越小,所以紫光α最小,红光α最大.[答案] (1)见解析图 (2)30° (3)红光 紫光[方法总结] 各种色光在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折射率n 越大,光线偏折越厉害,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2.如图所示,由红、蓝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光束以入射角θ从圆心O 处由真空射入半圆形玻璃砖,进入玻璃砖后分为OA 、OB 两束,它们从O 到A 和从O 到B 的时间分别为t A 和t B ,则( )A .OA 是蓝光,t A 小于t BB .OA 是蓝光,t A 大于t BC .OA 是红光,t A 小于t BD .OA 是红光,t A 大于t B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OA 光线的折射率大,而蓝光的折射率比红光的大,则OA 为蓝光,OB 为红光;由n =c v 可知光的折射率越大,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越慢,因此OA 光线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长,B 正确.与光的波动性相关的现象1.双缝干涉条件和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1)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相遇,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2)若用单色光,在屏上将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当两个光源到屏上某点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Δs =nλ(n =0,1,2,…)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加强,这里出现亮条纹;当两个光源到屏上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s =(2n +1)·λ2(n =0,1,2,…)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削弱,这里出现暗条纹.2.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小或相差不多.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光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生衍射现象,但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时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理解偏振现象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光,除直接从光源射来的以外都是偏振光.光的偏振也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而且是横波.(2015·天津一中高二检测)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C.光导纤维传递信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解析]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薄膜干涉现象,故选项A错误;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了色散现象,故选项B错误;光导纤维传递信息是利用全反射现象,故选项C正确;增透膜利用了光的薄膜干涉现象,故选项D正确.[答案]CD[方法总结]熟悉光的干涉条件和现象、光的衍射现象等是解决本类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甲图为用绿光照射时的结果,a为中央亮条纹,a′为相邻亮条纹;乙图为换用另一种单色光照射的结果,a为中央亮条纹,a′为相邻亮条纹,两次实验中双缝间距和双缝到屏的距离相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乙图可能是用红光照射,表明红光波长较长B.乙图可能是用紫光照射,表明紫光波长较长C.乙图可能是用紫光照射,表明紫光波长较短D.乙图可能是用红光照射,表明红光波长较短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双缝干涉条纹间距的决定因素.由题图知甲图中条纹间距大,λ可知,在l和d相同的情况下,Δx大,则λ大;Δx小,则λ小;所以乙图中所用由Δx=ld单色光波长较短,因紫光比绿光波长短,故选项C正确.(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对于自然光和偏振光,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从太阳、蜡烛等普通光源直接发出的光是自然光B.自然光通过一个偏振片后成为偏振光,偏振光再通过一个偏振片后又还原为自然光C.电灯发出的光透过偏振片,旋转偏振片时看到透射光的亮度无变化,说明透射光不是偏振光D.自然光只有在通过偏振片后才能成为偏振光解析:选A.太阳、蜡烛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为自然光,包括在垂直光的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故选项A正确;自然光通过偏振片时,只有与偏振片透振方向一致的光才能通过,沿其他方向振动的光被偏振片吸收,所以通过偏振片后的透射光是偏振光,不论通过几个偏振片,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由于自然光在各个振动方向上的强度相同,所以旋转偏振片时透射亮度不变,即旋转偏振片时亮度不变是因为入射光是自然光,而不是因为透射光不是偏振光,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偏振现象是很普遍的,而不是只有通过偏振片后才能成为偏振光,平常见到的绝大多数光都是偏振光,故选项D是错误的,只有选项A正确.2.红、黄、绿三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若黄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A.绿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B.红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C.红、绿光都能发生全反射D.红、绿光都不能发生全反射解析:选A.这三种色光的临界角关系是C红>C黄>C绿.3.(2015·高考四川卷)直线P1P2过均匀玻璃球球心O,细光束a、b平行且关于P1P2对称,由空气射入玻璃球的光路如图,a、b光相比()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B.玻璃对a光的临界角较小C.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D.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短解析:选C.由图可知a、b两入射光线的入射角i1=i2,折射角r1知玻璃对b光的折射率较大,选项A错误;设>r2,由折射率n=sin isin r玻璃对光的临界角为C,sin C=1,a光的临界角较大,故选项B错误;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n度v =c n,则a 光的传播速度较大,b 光的传播速度较小,故选项C 正确;b 光的传播速度小,且通过的路程长,故b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长,故选项D 错误.4.(2015·高考浙江自选模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真空中蓝光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长B .天空中的彩虹是由光干涉形成的C .光纤通信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D .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波长保持不变解析:选C.红光的频率小于蓝光的频率,在真空中红光和蓝光的传播速度相同,由λ=v f,得红光波长比蓝光波长长,故选项A 错误.天空中的彩虹是水滴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造成的,选项B 错误.光纤通信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选项C 正确.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频率不变,但传播速度不同,由v =λf 知,波长也不同,选项D 错误.5.取两块平玻璃板,合在一起用手捏紧,会从玻璃板上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有关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这是上下两块玻璃板的上表面反射光干涉的结果B .这是两玻璃板间的空气薄层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相干涉的结果C .这是上面一块玻璃板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D .这是下面一块玻璃板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解析:选B.形成干涉条纹是有一定条件的,即两列相干光的光程差需要连续变化,当Δx =kλ,k =0,1,2,…时,形成明条纹,当Δx =(2k +1)λ2,k =0,1,2,…时,形成暗条纹,当入射光是白光时,就会形成彩色条纹,对平板玻璃来说,每一块平板玻璃上下表面都是平行的,故不具备产生干涉条纹的条件,而中间的空气膜则可能具备这一条件,故应选B.6.(2014·高考四川卷)如图所示,口径较大、充满水的薄壁圆柱形浅玻璃缸底有一发光小球,则( )A .小球必须位于缸底中心才能从侧面看到小球B .小球所发的光能从水面任何区域射出C .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频率变大D .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传播速度变大解析:选D.发光小球沿水平方向发出的光,均能射出玻璃缸,不发生全反射,选项A 错误;小球发出的光射到水面上时,当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选项B 错误;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频率不变,选项C 错误;根据n =c v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较小,选项D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7.下列哪些现象是光的衍射产生的( )A .泊松亮斑B .阳光下茂密的树荫下地面上的圆形亮斑C .阳光经凸透镜后形成的亮斑D .平行光照在一个较大障碍物上后,影的轮廓模糊不清解析:选AD.阳光下茂密的树荫中地面上的圆形亮斑是由小孔成像造成的,阳光经凸透镜后形成的亮斑是光折射会聚后形成的,故B 、C 错误.8.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从真空射向一块半圆形的折射率为n =1.5的玻璃砖,其半径为R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圆心两侧2R 3范围内的光线不能通过玻璃砖 B .只有圆心两侧2R 3范围内的光线能通过玻璃砖 C .通过圆心的光线将沿直线穿过,不发生偏折D .圆心两侧2R 3范围外的光线将在圆面上发生全反射 解析:选BCD.设光线1进入玻璃砖后恰能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如图所示,则θ1应等于临界角C ,即sin θ1=sin C =1n =11.5;比光线1更靠近圆心的光线入射到圆面的入射角小于θ1,故能折射出玻璃砖;比光线1更远离圆心的光线入射到圆面的入射角大于θ1,大于临界角,故将发生全反射而不能折射出玻璃砖;故光线能通过玻璃砖的范围是半径为r 的圆面,而r =R sin θ1=2R 3,B 、C 、D 正确. 9.(2015·绍兴诸暨中学高二期中)甲、乙两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各自的干涉图样,设相邻两个亮条纹的中心距离为Δx ,若Δx 甲>Δx 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光能发生偏振现象,则乙光不能B.真空中甲光的波长一定大于乙光的波长C.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甲光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光D.若减小双缝间距,则Δx均减小解析:选BC.偏振现象是横波特有的现象,由于光是横波,故甲、乙都可以发生偏振现λ知,Δx甲>Δx乙,则在真空中甲光的波长一定大于乙光的波长,象,故A错误;根据Δx=Ld知,在同一故B正确;由于甲光的波长比较长,则甲光的频率较小,折射率较小,根据v=cnλ知,减小双缝间距,则Δx增大,种介质中甲光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光,故C正确;根据Δx=Ld故D错误.10.(2015·福建麻沙中学高二月考)如图所示,ABC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截面,一束光线MN垂直于AB面射入,在AC面发生全反射后从BC面射出,则()A.由BC面射出的红光更偏向AB面B.由BC面射出的紫光更偏向AB面C.若∠MNB变小,最先从AC面透出的是红光D.若∠MNB变小,最先从AC面透出的是紫光解析:选BC.在AC面发生全反射后从BC面射出时,所有光线在BC面上入射角相等,由于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根据折射定律得到,在BC面上的折射角红光的最小,紫光的最大,则由BC面射出的紫光更偏向AB面,故A错误,B正确.若∠MNB变小,在AC面入射角减小,由于红光的临界角最大,当入射角减小,最不容易发生全反射,最先从AC面透出,故C正确,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10分)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1)在图丙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2)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 =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3)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两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乙所示.图中P 1和P 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 3和______(选填“A ”或“B ”).解析:(1)分别连接玻璃砖两侧的大头针所在的点,并延长与玻璃砖两边分别相交,标出传播方向,然后连接玻璃砖边界的两交点,即为光线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方向.光路如图所示.(2)设方格纸上正方形的边长为1,光线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则sin i = 5.35.32+42=0.798,sin r = 2.22.22+3.62=0.521 所以玻璃砖的折射率n =sin i sin r =0.7980.521=1.53.(3)由题图乙可知,光线P 1P 2入射到玻璃砖上时,相当于光线射到了一个三棱镜上,因此出射光线将向底边偏折,所以出射光线过P 3和A .答案:(1)见解析图 (2)1.53(说明:±0.03范围内都可) (3)A12.(14分)如图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水平截面图,CD 为14圆周,圆心为O .光线从AB 面入射,入射角θ1=60°,它射入棱镜后射在BC 面上的O 点并恰好不从BC 面射出.(1)画出光路图;(2)试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 和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度大小v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 =3.0×108 m/s)解析:(1)光路图如图所示.(2)由题意可知:①n =sin θ1sin θ2=sin θ1cos Csin C =1n② n =c v ③联立①②③解得n =72,v =677×108 m/s. 答案:(1)见解析图 (2)72 677×108 m/s 13.(16分)(2015·沈阳育才学校高二期中)如图所示,玻璃棱镜ABCD 可以看成是由ADE 、ABE 、BCD 三个直角三棱镜组成,一束频率为5.3×1014 Hz 的单色细光束从AD 面入射,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如图中ab 所示,ab 与AD 面的夹角α=60°.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 =3×108 m/s ,玻璃的折射率n =1.5,求:(1)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多大?(2)光在棱镜中的波长是多大?(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该束光线第一次从CD 面出射时的折射角.(结果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解析:(1)设光在AD 面的入射角、折射角分别为i 、r ,则由几何知识得:r =30°,据n =sin i sin r得:sin i =n sin r =1.5sin 30°=0.75 则i =arcsin 0.75.(2)根据n =c v 得:v =c n =3×1081.5m/s =2×108 m/s 根据v =λf ,得:λ=v f =2×1085.3×1014 m =3.77×10-7 m. (3)光路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得ab 光线在AB 面的入射角为45°.设玻璃的临界角为C ,因为sin C =1n =11.5=0.67 因为sin 45°>0.67,所以C <45°.因此光线ab 在AB 面会发生全反射.光线在CD 面的入射角r ′=r =30°,根据n =sin i ′sin r ′,得光线在CD 面的出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 ′=i =arcsin 0.75.答案:(1)arcsin 0.75 (2)3.77×10-7 m(3)arcsin 0.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