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并放热 C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2.已知:2
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
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
B .y 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 .z 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 3和MgO 3.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 A .
B .
C .
D .
4.某元素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M 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M 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 A .+6
B .+4
C .+2
D .+1
5.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6.某校学习小组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收集并测定 CO2的体积(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12345678910
注射器读数
60.085.088.089.089.589.889.990.090.090.0 /mL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实验中需快速地将 10mL 稀盐酸推入烧瓶内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D.根据以上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 30mL
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比较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
D.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
8.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列于下表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O2H2O CO2W
反应前质量(g)36428
反应后质量(g)422x0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
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203220
反应后质量/g X2820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x=15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4:7
10.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1.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
反应中除氧气外,相关物质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X Y Z W
分子微观示意图——
相对分子质量————46——
A.Z的化学式为C2 H6 O
B.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 g
C.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
D.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12.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13.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常温下一定能发生
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14.某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AgNO3Ag O2X
反应前质量/g340100
反应后质量/g021.6m9.2
已知X为氮的氧化物(X分子中氮原子、氧原子数目比为最简整数比)。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NO3应避光保存B.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AgNO3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为2∶1
C.X的化学式为NO2D.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 g
15.已知:CO+CuO Δ
Cu+CO2.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
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y表示的是()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1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1810221
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
A.反应物是X和Y,生成物是Z和Q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Q可能是催化剂
C.Y、Z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X中元素种类相同
D.反应后Q的质量为24g
17.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也无多余的水,所用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A.41.2% B.53.8% C.58.3% D.70.0%
1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
A.Z的化学式为X2Y3
B.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生成(m+n)gZ
C.若有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2b﹣a)gY2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19.依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如下①NaCl,②Cl2,③HClO,④R,⑤Cl2O7,则R 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KClO3B.Ca(ClO)2C.HClO4D.KCl
20.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
aA bB=cC dD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B.物质A、C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一定相同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2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2H2O
B.2KMnO4K2MnO2+MnO2+2O2↑
C.Fe2O3+6HCl=2FeC13+3H2O
D.2NaOH+CuSO4=Cu(OH)2↓+NaSO4
2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C.③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④等质量形状相同铁和锌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
23.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一定漏气的是
A.B.
C.D.
24.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19.78.721.60.4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9.40 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36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后,测得物质如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x y z q
前(g)2202020
后(g)待测102624
A.y是反应物
B.z、q是生成物
C.这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x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___________处的高度,再确定______处的高度。
(填“甲”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作是:先______________,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H2(实验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
温馨提示: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_____;
(2)B的作用是_____,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时小明发现C中黑色固体变红,D中白色粉末变蓝,于是得出混合气体中含有
H2,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
(4)如图所示的装置被称作“万能瓶”,它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除用于洗气、验证气体的功能外,还有_____功能。
(答出一点)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现有A、B、C、D、E、F、G、H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黑色粉末,H为红色粉末,B、E、F、G为单质且G在常温下呈液态,D的溶液呈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和H的化学式:C ,H 。
(2)写出A和E反应生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
(3)图示5个转化关系中共有个化合反应。
29.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为单质,其余均为氧化物。
F为黑色固体,G 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A与D、E与C分别含相同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通过光合作用可实现转化①。
推断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G_____________.
(2)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
(3)C与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0.如图A-E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一种元素或两种元素组成,其中A、D 均为氧化物;B、C是常温下状态相同的单质,E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银白色金属,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D的颜色_____________.
(2)保持E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填具体名称).
(3)写出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C和E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A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放出热量,故B错误;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C错误;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
体,故D 正确;故答案为D 。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A 、12.9g 为CaCO 3、Mg(OH)2的混合物,加热,Mg(OH)2首先分解跑掉水蒸气,固体质量开始减少,当固体质量变为12g 时,Mg(OH)2分解完,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g=0.9g ;所以x 点表示Mg(OH)2正在分解的阶段,即x 点剩余固体物质为CaCO 3、Mg(OH)2和MgO ;
B 、y 点对应阶段为CaCO 3尚未分解的阶段,固体为CaCO 3和MgO ,根据生成水质量0.9g ,设氢氧化镁及氧化镁质量分别为m 、n 。
2
2Δ
Mg(OH)MgO +H O 584018m
n
0.9g
,得m=2.9g ,n=2g ,氧化镁中镁元素质量为:2g×24
40
=1.2 g ,碳酸钙质量为12.9g-2.9g =10g ;
C 、z 点表示CaCO 3分解的阶段,方程式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为CaCO 3和MgO ,说明Mg(OH)2已经反应完、CaCO 3还没有分解(如果开始分解,剩余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此时剩余固体为12克,其中有10克碳酸钙,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为:40
10100%100100%33.3%12g g
⨯
⨯⨯=,不等于36%,D 选项错误。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过氧化氢、水、氯酸钾、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
,由化学方
程式可知,可得:反应物与生成氧气的关系为
:可
以看出,要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水的质量最小,那么相同质量的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制得氧气最多的是水,故选B 。
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设M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化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可知x大于0,则该氧化物中氧元素与M的原子个数比为2:x,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M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M的质量分数为1-
60%=40%,M的质量分数=
322
322+16x
⨯
⨯
×100%=40%,x=+6,故则M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
为+6价,故选A。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A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B正确;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结束后不再增大,故选项C不正确;
D、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故选项D正确。
故选:C。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实验前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B、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可能造成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故需快速地将 10mL 稀盐酸推入烧瓶内,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不符合题意;
D、从第8分钟后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但原稀盐酸占有10ml,(推入稀盐酸后仍然会恢复到原压强)所以第1分钟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50ml,第2分钟是75ml,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80ml,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锌和镁的形状不同,不能比较其活泼性,符合题意;
B、Y型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不符合题意;
C、相同条件下,活塞越难压缩,说明微粒之间的间隔越小,越容易压缩,说明微粒之间间隔越大,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36g+4g+2g+8g=4g+22g+x+0g,x=24g。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36g+4g+2g+8g=4g+22g+x+0g,x=24g,则x的值为24,故A不正确;
B、反应前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W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22g100%=6g
44
⨯⨯,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
18g100%=2g
18
⨯⨯,2g+6g=8g,则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不正确;
D、W的质量为8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g
100%
8g
%
=75
⨯,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20+3+2+20=X+28+2+0,因此
X=15g;甲、丁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乙增加,是生成物;甲反应掉了20g﹣15g=5g,丁的反应质量为20g﹣0g=20g,生成的乙的质量为28g﹣3g=25g.数据可以如下处理:
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x=15,故正确;
C、物质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0g:25g=4:5≠4:7,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9%,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了含有氧气,还含有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8.8g+5.6g+10.8g-16.0g=9.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可得,由于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因此,反应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是反应物Z提供的,由分子微观示意图
可得,生成物为CO2、CO、H2O,其中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为:10.8g×
2
18
×100%=1.2g,二
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8.8g×12
44
×100%=2.4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5.6g×12
28
×100%=2.4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原则可知,反应物Z中含有1.2g
氢元素,2.4g+2.4g碳元素,由于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9.2g大于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和,因此,反应物Z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9.2g-1.2g-2.4g-2.4g=3.2g,反应物Z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8g:1.2g:3.2g=12:3:8,假设Z的化学式为C m H n O p,则12m:n:16p=12:3:8,m:n:p=2:6:1,因此Z的化学式为C2 H6 O;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氧气16.0g,其中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ⅹ2=32,从表中可得,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假设氧气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x,Z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y,根据反应物的相对
分子质量总量比=反应物的实际质量比可得,46y
32x
=
9.2g
16g
,y:x=2:5,由此思路进行解析。
【详解】
A、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 H6O,故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 g,故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故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 H6 O,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而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由表可知,生成物为:CO2、CO、H2O,都是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因此,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该题的解题关键是:牢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原则。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错误;
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故正确。
C、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错误;
D、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蜡烛燃烧不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故错误;
故选:B。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从看图得信息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方面分析。
【详解】
A、该示意图中没有写明反应条件是什么,所以无法确定该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故不符合题意;
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是3:1,故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符合题意;
D、反应前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反应后元素以化合物形式,故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种类的变化;分析反应的类型
及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
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AgNO3见光易分解,应该避光保存,该选项说法正确;
B、Ag的化学式中只有一个银原子,AgNO3的化学式中也只有一个银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方程式中Ag与AgN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34g+10g-21.6g-9.2g=13.2g,说明反应生成氧气3.2g,已知X为
氮的氧化物,硝酸银中氮元素、氧元素质量为:34g×14
170
=2.8g,34g×
48
170
=9.6g,则X中
氮元素质量是2.8g,氧元素质量为:9.6g-3.2g=6.4g,故X中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2.8g 14:
6.4g
16
=1:2,故X的化学式为NO2,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g-21.6g-9.2g=3.2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B
解析:B
【解析】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开始固体中含有铜元素,不会是0,错误;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再加热,所以开始通入的一氧化碳没有参与反应,待试管中空气排尽,点燃酒精灯加热,此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一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开始固体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不会是0,反应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少,不会增加,错误;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16.D
解析: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中数据可知:18g+10g+2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24g.则可推测X是反应物,Y、Z、Q是生成物.
A、反应物是X,生成物是Y、Z和Q.故选项错误;
B、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因为X是反应物,Y、Z、Q是生成物,故“Y、Z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不一定与X中元素种类相同”.故选项错误;
D、根据18g+10g+2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24g.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分,也无多余的水分,也就是硝酸溶液中的水全部参与化学反应生成Ca(NO3)2•6H2O晶体,反应方程式为CaO+2HNO3+5H2O═Ca(NO3)2•6H2O.
设硝酸的质量为126g,则:
CaO+2HNO3+5H2O═Ca(NO3)2•6H2O
126 90
126g 90g
所以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26g
100%58.3% 126g+90g
⨯≈
故选C.
18.B
解析:B
【解析】
A、由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推出Z的化学式为XY3,故A不正确;
B、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故B正确;
C、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同时消耗(b-a)gY2,故C不正确;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M+3N).故D 不正确.
故选B.
1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已知Na为+1价、H为+1价、O为-2价,设①NaCl③HClO⑤Cl2O7中Cl元素化合价分别为x1、x3、x5,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x1=0,解得x1=-
1;(+1)+x3+(-2)=0,解得x3=+1; 2x5+(-2)×7=0,解得x5=+7;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②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0。
因此可得出:物质是按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的,则④R中Cl元素化合价应在+1和+7之间。
A、设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a,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a+(-2)×3=0,解得a=+5,Cl元素化合价在+1和+7之间,正确;
B、设Ca(ClO)2中Cl元素化合价b,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
(+2)+b×2+(-2)×2=0,解得b=+1,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C、设HClO4中Cl元素化合价c,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c+(-2)×4=0,解得c=+7,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D、设KCl中Cl元素化合价d,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d=0,解得d=-1,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故选A。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因不能确定AB反应的质量关系,所以xgA和xgB反应是否可以恰好完全反应不确定,则生成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说法正确;
B、物质A、C中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不能确定,说法错误;
C、因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不能确定,所以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和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关系不能确定,说法错误;
D、化学方程式各反应物化学计量数各和各生成物化学计量数和没有一定关系,说法错误。
读选A。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重要内容,此题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根据质量守恒判断物质各量之间的关系。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2H2O 通电
2H2↑+O2↑,错误;
B.2KMnO4K2MnO4+MnO2+O2↑,错误;
C.Fe2O3+6HCl=2FeC13+3H2O,正确;
D.2NaOH+CuSO4=Cu(OH)2↓+Na2SO4,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式的书写,难度偏大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审题不细致,马虎大意而导致错误。
该题主要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是否该有、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是否是等号。
22.A
解析:A
【解析】A、红磷和氮气不反应,氮气质量不变,故A正确;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减少了氧气的质量),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增加,但是反应前铁丝为固体,所以固体的质量不能为0,故C错误;
D、相等质量形状相同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但是锌比铁活泼,因此锌比铁快,故D错误。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装置气密性检验有多种方法,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据此分析各种检查方法。
【详解】
A、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将活塞缓慢往里推,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D、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D的气密性,在锥形瓶内装适量的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将活塞缓慢往外拉,若观察到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答案:C。
【点睛】
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
2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题中的表格可知C为反应物D和B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增加的质量为
21.6g-3.2g-10.7g=7.7g;待测值为27.4g,故A正确;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7.4g,故B不正确;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107:32,故C不正确;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A。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