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9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课件
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逝世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与世长辞
邓 小 平 追 悼 大 会
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逝世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在
党的哪次代表大会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 容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的确立
邓 小 平 理
“三步走” 战略部署: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 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 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 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 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
号称“长江第一坝”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1991年全面竣工,装机总容量为217万千瓦。图 为葛洲坝27孔冲沙闸全部开启时的情景。
上 海 宝 钢 一 号 高 炉 安 装 工 地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者正在安装 临时船闸上闸首两扇人字门。
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世界屋脊的辉煌穿越
——青藏铁路铺通
2005年10月12日,注定要在世界铁路史上留 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
议是( C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课件
国与国之和间平关共系处的基五本项原原则则。的 是我提国出独有立何自主重外大交意政义策?的完整体
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 么会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 家的赞同?
答:1、它表达了世界人民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 国际新秩序的共同愿望,是国际正义呼声的反 映。2、“二战”后的史实证明,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
④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的重大意义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有何重大意义?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 和友谊,会后,中国外交史上出现 了以亚非新独立国家为对象的第二 次建交高潮。中国对外关系也进入 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阶段。
万隆会议后周恩来访问印尼
1956年周恩来总理 访问越南
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柬埔寨
自己动手
查一查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 年,我国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 关系。
1.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① 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②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外交公告: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 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 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 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 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和战争政策。
2.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① 万隆会议的召开及其中心议题
1954年 印度尼西亚万隆 亚非29个国家 参加
万隆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反映了亚非人民的什么心愿?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到达万隆机场 受到热烈欢迎。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
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
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二、教学建议1.本课共两个子目。
第一子目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对近代中国政府屈辱签约等事实进行回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转入“新中国建立后又如何呢?”导入新课教学。
2.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节的重点,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好四个问题:第一,新旧中国和平外交与屈辱外交之别,在于国家是否独立和社会制度本质上存在的差别。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和核心思想,以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和核心思想,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并将其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形成过程。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案例资料:教师准备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的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历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课件和案例资料,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第19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重要内容。
2.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间顺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学习纲要: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2、“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的重大决策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邓小平逝世2、中共“十五大”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学习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温故知新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哪些范围?(口答)※自主学习—不读不做我自学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1.江明经常听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个说法,你知道比较系统地论述这个理论最初是在什么时候吗?参考答案: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2.我们在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你知道具体内容吗?参考答案:发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是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992年,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大会一致认为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五.我还不明白的问题:※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第19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导言:师:同学们,请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边播放歌曲老师边讲解)邓小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声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缕缕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几十年笼罩中华大地的阴霾被春风吹散。
1979年,邓小平南巡,1980年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诞生了,欧风美雨徐徐而来,中国开始和世界经济接轨。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从此神州大地荡起了滚滚春潮,处处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就深刻地描绘出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变化。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第19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了解其形成过程。
2.我能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巧妙记忆(1)快乐自学:学生带着目标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本课大概内容,试着找出本课的重点,并完成好自学检测。
自学检测1.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次会议作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___步走的战略部署,现在,前两步已基本实现。
2._____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___________大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创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认为________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 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___________大会把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识记邓小平像)(2)巧妙记忆:比比谁记得最快最准,并写下自己有效而独特的记忆方法。
二、小组合作探求真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核心,有何突出贡献?三、学生质疑师生解疑四、知识小结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它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
2. ______________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第19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导言:师:同学们,请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边播放歌曲老师边讲解)邓小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声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缕缕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几十年笼罩中华大地的阴霾被春风吹散。
1979年,邓小平南巡,1980年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诞生了,欧风美雨徐徐而来,中国开始和世界经济接轨。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从此神州大地荡起了滚滚春潮,处处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就深刻地描绘出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