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教案

合集下载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教案 (2)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教案 (2)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班级姓名学习目标(预习前认真阅读如下内容)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措施一、激趣导入二、知识储备(利用网络查找下列内容,并对感兴趣的内容制成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1、余光中的诗歌《乡愁》,谈谈你的理解2、港澳回归的视频材料3、汪辜会谈资料4、香港回归后的有关资料三、自主探究(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后独立思考作答,也可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然后将答案要点工整记录下来)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谁?有何重要意义?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2、中国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3、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建议和主张的讲话的内容4、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四、轻松阅读台湾的历史大事记1、约3万年前,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左镇人”从大陆东南沿海到达台湾。

2、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3、1292年,元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

4、1662年2月9日,荷兰人退出热兰遮城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5、1684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

6、1885年10月,慈禧太后下懿旨,诏准左宗棠提出的台湾建省方案。

7、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8、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严正宣言:"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9、1945年10月25日,国民党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

10、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宣布退守台湾,国民党"政府"迁至台北,海峡两岸从此再度隔绝。

岳麓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公开课PPT课件_0

岳麓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公开课PPT课件_0

奉行“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政策。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调整“三不”政策,结束两岸隔绝状态。
“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问题的解决开辟了 新途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学术、文化、体育等交流日益增多。
两岸关系的发展
通过对课本的阅读,你了解哪些关于“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史实?
二、新世纪的两岸关系
1、《反国家分裂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进入新 世纪以来,“台独”势力一度十分猖 獗,不仅极大的阻碍了两岸关系的健 康发展,还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国家安 全,是台湾社会的一个毒瘤。
《反分裂国家法》 是什么时间颁布的,我们为什么要旗帜 鲜明地反对“台独”势力?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以立 法的形式把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上升为国家意志。

大陆
1949-1978,“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1979年以后,祖国大陆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努力;1979年元旦,中国 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1984年,邓 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台湾
1949—蒋介石坚持“巩固台湾,伺机反攻”的方针,并进行频繁的军事袭 扰
2、2005年4月,胡锦涛在北京与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 战举行会谈,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 会谈。
3、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邮 政合作等协议
课堂小结:
同学们,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理论从最初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到香港、 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创造了一个用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崭新模 式。香港回归到澳门回归有力地证明,实现祖国统一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的坚实基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唯一正确方针。按照 “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必将成为不 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 民血脉相连,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祝愿伟大祖国早日完 成统一大业。”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第17课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2)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第17课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2)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65——69,建国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做好了解放台湾的准备。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将第七舰队开到我国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随着时代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又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从此,以这一方针为指导解决台湾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江泽民关于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提出等,都是这一大政方针的具体产物。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台湾问题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要让他们完整地说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已久,以及我国的对台政策,他们又不能说完整。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里进一步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

这样的统一,较之中国古代史上所讲的统一,较之中国近代史上所讲的统一,较之当今世界上统一的国家,都有明显不同,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正因为如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前无古人、现无成例的一项极富挑战性、开创性的伟业。

本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新中国成立后,各个不同时段国内(包括台湾)国际形势变化的较为典型的材料,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所述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一以贯之、又有较大发展变化的方针、主张。

这样处理教材,比较有利于前述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本课通过听歌曲、看录像、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下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

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下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标内容](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回顾台湾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加深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2)运用讨论法,感知台湾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2)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学优中考[重点和难点]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

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课前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团结的加强”,大家回顾一下,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加强民族团结的同时,党和政府也努力寻求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和方式,从而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导入新课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学优中考1、构想的提出2、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xYzKw二、港澳回归1、中英、中葡《联合声明》学优中考网xYzKw] 学优中考2、香港、澳门回归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xYzKw1、台湾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2、台湾和祖国大陆最终必将统一[小结]师生共议:(1)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构想?(2)“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是怎样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2 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2 岳麓版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一、【教材依据】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二、【设计思想】《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这节课是在新课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设计的,这种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我国政府是怎样实现香港、澳门主权回归的。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平台,引领学生再现历史,探究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让学生既明白“是什么”,也明白“为什么”;教师在本节课中要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1、教材分析:《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这节课,围绕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主要叙述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含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三个问题。

这节课在全册书中是个重点内容,掌握这节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对国家强盛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历史意义;“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香港、澳门回归是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的,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课时】本课学习1课时五、【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香港、澳门的主权回归六、【教学难点】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2、和平统一台湾的政策;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上网搜集香港、澳门回归的图文、音像资料,自制ppt课件,预设问题,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本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做到对基本历史史实有概况了解,整理课外了解的相关历史知识。

八、【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1997年7月1日,那是一个令亿万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岳麓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优质课教学设计_5

岳麓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优质课教学设计_5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教师板书年代尺总结:
1979年——1987年——1992年——1993年——1995年
教师补充强调两点:“九二共识”、八项主张
过渡语: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么,进入21世纪后,两岸关系会如何发展呢?
板块二新世纪的两岸关系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88-89页,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板块一“九二共识”
教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有哪些史实能够证明?
PPT展示表格,请同学将下表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三国时期
隋唐时
元朝时
清朝初年(1662年)
清康熙年间
清末(1895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教师:既然台湾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那今天的台湾和大陆的分离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1、归纳海峡两岸为推动祖国统一做出的贡献。
2、试分析对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书设

第17课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1、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末,海峡两岸关系
2、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学反

因为资源缺乏,学生对两岸史实仅仅依赖课本及以下零散的网络消息,课堂设计及问题设计相对简单,史料分析少,对学生水平培养还有待增强。同时教师要多渠道掌握学习资源,做到与时俱进。
教学
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
难点
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教法
学法
阅读归纳法、讨论分析法、讲述法等。
德育及法制渗透内容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第17课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14)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第17课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14)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一、学习目标:1、掌握“一国两制”的内容、影响及我国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

2、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事实和其意义。

3、通过学习,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祖国关系的发展。

2、难点: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大字精读,小字略读,圈、划重点,同时完成学案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的,时间是。

2、一国两制的含义是的。

3、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4、海峡两岸统一的根本前提是。

(二)小组讨论: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的相同地方与不同地方。

2、教材P83的问题,如何看待“台独”现象?
(三)学习方法指导:
歌谣记忆法:1、香港和澳门回归:改革开放设计师,统一祖国探路子,“一国两制”好方式,港澳回归雪国耻
2、海峡两岸交往:八项主张,指导实施。

一个中国,必须坚持。

台湾当局,背道而驰,鼓吹台独,必遭惩治。

(四)系统总结:
本节课我学习到了:。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导学案1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导学案1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记住港澳回归的时间、意义及识别政权交接仪式图。

2.我能掌握“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我要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难点)【自主学习】1.为了_______________,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_____________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

后来,这一构想正式成为实现祖国_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

2.“一国两制”的含义: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祖国大陆实行____________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____________制度。

3._____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______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_____年,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结束了________对澳门的殖民统治。

港澳回归后,分别作为中国的_____________,实行高度自治。

4.识图:看课文插图,识别港澳政权交接仪式图和港澳特别行政区区旗。

5.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共识,均坚持_____________的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和态度。

1995年,________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八项建议和主张。

【合作探究】【问题1】到现在台湾还没有实现统一是受到很多因素干扰,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自学检测】1.王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

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A.民族工作成就B.外交工作纪事C.思想文化成果D.祖国统一大业2.中国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出发点是()A.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B.维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C.港澳台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只能用“一国两制”的方法解决D.反映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3.凌清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1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1岳麓版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标内容](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回顾台湾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加深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2)运用讨论法,感知台湾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2)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重点和难点]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

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课前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团结的加强”,大家回顾一下,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加强民族团结的同时,党和政府也努力寻求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和方式,从而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导入新课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1、构想的提出2、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二、港澳回归1、中英、中葡《联合声明》2、香港、澳门回归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拓展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岳麓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岳麓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学生讨论得出:前两次分离以及港澳与祖国的分离是又外国侵略造成的,台湾最后一次与祖国分离是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教师讲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台湾海峡成为两岸同胞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学术、文化、体育等交流日益增多。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台湾回归祖国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材料,讨论得出: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台湾问题的由来
(1)请结合上图的年代尺,说出台湾在历史上与祖国有三次分离与两次回归的史实。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
①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并收复台湾。
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
第七条国家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协商和谈判能够有步骤、分阶段实行,方式能够灵活多样。
台湾海峡两岸能够就下列事项实行协商和谈判:
(一)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二)发展两岸关系的规划;
(三)和平统一的步骤和安排;
(四)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
(五)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地位相适合的活动空间;
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一名同学作答,其余学生补充。
学生自学后,分小组汇报。
组内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
一、“九二共识”
1.“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
2.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共识,简称“九二共识”
二、新世纪的两岸关系
1.2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2005年4月,胡锦涛与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岳麓版教材“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与初中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广度与理论的深度上都有较大拓宽。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政治及德育课程中都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在经过了几个月高中历史的学习之后,已基本熟悉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掌握其含义,理解其在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学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材料、图片及课后附件,培养学生运用史料阐释、分析、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

3、通过课堂分组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是我党在实事求是基础上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性与科学性,是世界政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1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1岳麓版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标内容](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回顾台湾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加深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2)运用讨论法,感知台湾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2)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重点和难点]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

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课前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团结的加强”,大家回顾一下,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加强民族团结的同时,党和政府也努力寻求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和方式,从而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导入新课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1、构想的提出2、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二、港澳回归1、中英、中葡《联合声明》2、香港、澳门回归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拓展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历史专题讲座台湾问题教案1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历史专题讲座台湾问题教案1岳麓版

历史专题讲座台湾问题[活动目标]进一步加深对台湾问题的了解,扩大知识面。

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增强对复杂历史现象的认识,提高辩证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确定讲座的中心内容: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讲授人:XX同志主讲。

讲座地点:XX中学多媒体阶梯教室。

主持人:八(X)班XX同学。

[活动过程]主持人首先向全场听众介绍主讲人,然后简要说明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宣布会场纪律。

主讲人进行演讲。

学生向主讲提问。

[活动评价]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及现状,明白了台湾问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对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此次活动,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激发,决心努力学习,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贡献。

讲评第四单元测试试卷[教学目的]通过分析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引导学生订正失误的地方,帮助学生分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掌握复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查缺补漏的方法。

鼓励成绩较好的同学继续努力,对成绩较差的同学,给予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迎头赶上。

[教学过程]一、发放试卷二、讲评试卷三、引导学生自己订正考试失误的知识点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培养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通过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在经济上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比较港澳回归祖国之后的进一步发展,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重点:“九二共识”;新世纪的两岸关系。

难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有关台湾的历史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导人新课:1.教师展示问题.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诗歌朗诵:诗歌中写道:“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请问“我”代指什么?“母亲”又代指什么? 教师抽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带着整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讲授新课:一、“九二共识”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阅读材料,讨论得出: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

2.台湾问题的由来(1)请结合上图的年代尺,说出台湾在历史上与祖国有三次分离与两次回归的史实。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①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并收复台湾。

②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l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③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退台湾,导致两岸分离.(2)结合年代尺回答,台湾最后与祖国分离与前两次分离以及香港、澳门与祖国的分离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学生讨论得出:前两次分离以及港澳与祖国的分离是又外国侵略造成的,台湾最后一次与祖国分离是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的内政问题。

教师讲解:1949年新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台湾海峡成为两岸同胞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

“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学术、文化、体育等交流日益增多教师提问:下面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徽章,你了解哪些关于“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史实?学生阅读课本,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原则,谋求国家的统一”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这一共识受到两岸同胞和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认同,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标志。

1993年4月,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

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绝之后的首度正式接触,是两岸人民走向和解的重要里程碑。

1943年4月27日,“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

这是会谈前汪道涵(左)与辜振甫(右)握手的场景。

教师提问:20世纪90年代,除了“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外,还有一个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比较重要的事件,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阅读课本,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l995年.江泽民针对要两岸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建设性的八项主张,阐释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二、新世纪的两岸关系《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的一部分。

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分裂出去第三条台湾问题是内战的遗留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四条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人民的神圣职责。

第五条坚持一个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六条国家采取下列措施,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一) 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二) 鼓励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互利互惠;(三) 鼓励和推动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四) 鼓励和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五) 鼓励和推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其他活动。

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

第七条国家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

协商和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台湾海峡两岸可以就下列事项进行协商和谈判:(一) 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二) 发展两岸关系的规划;(三) 和平统一的步骤和安排;(四) 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五) 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活动空间;(六) 与实现和平统一有关的其他任何问题。

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依照前款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九条依照本法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并组织实施时,国家尽最大可能保护台湾平民和在台湾的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正当权益,减少损失;同时,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在其他地区的权利和利益。

第十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教师提问:上面材料展现了《反分裂国家法》的具体内容,请同学们将教材中有关《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的相关背景知识找出来。

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以立法的形式把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上升为国家意志。

教师讲解:紧接着,在2005年4月,胡锦涛在与来访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会谈。

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谈。

材料一 2008年9月8日,受海基会委托,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抵成都向汶川地震灾区转交台湾同胞自发捐助的2.72亿元人民币。

下图为陈云林(左)向四川方面转交台湾同胞捐款。

材料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节选)序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遵循平等互惠、循序渐进的原则,达成加强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意愿。

双方同意,本着世界贸易组织(WTO)基本原则,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通过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进一步增进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

经协商,达成协议如下:第三章经济合作第六条经济合作一、为强化并扩大本协议的效益,双方同意,加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合作:(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二)金融合作;(三)贸易促进及贸易便利化;(四)海关合作;(五)电子商务合作;(六)研究双方产业合作布局和重点领域,推动双方重大项目合作,协调解决双方产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七)推动双方中小企业合作,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八)推动双方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

二、双方应尽速针对本条合作事项的具体计划与内容展开协商。

结合上面两则材料,介绍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

教师讲解: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通航、通邮、通商变成现实。

此后,两岸各界交往空前活跃,文化教育交流蓬勃开展,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交流的新格局。

小结: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老师也想用一首诗表达一下心声,“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

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人,祝愿伟大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板书设计一、“九二共识”1.“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2.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共识,简称“九二共识”二、新世纪的两岸关系1.2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2005年4月,胡锦涛与连战在举行会谈3.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