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最初接触到哲学,只是觉得,它是一门遥不可及的学科,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读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之后,才发现原来哲学可以这么解读,哲学可以让人如此欲罢不能。
冯友兰,一位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巨匠,被毛泽东荣誉为“现代新儒家”,一生历经沧桑。
出身公务家庭;少年求学美国;中年时期在国内广发演讲,引起了国人强烈共鸣,但却被国民党逮捕;后出国深造,回国后著作立书,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备受残害;1990年,一位哲学巨匠与世长辞,在界内引起巨大轰动。
历经岁月,冯先生成就了众多影响力巨大的哲学作品,《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
其中,《中国哲学简史》流传最为广泛。
《中国哲学简史》,一部被韩国总统朴槿惠称为“走出人生困境的心灵灯塔”的哲学巨作,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融会贯通的讲解。
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会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洋溢着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它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拥有众多的读者,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
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文化经典。
现流行最广的是2013年由著名学者涂又光所译的版本,全书共28章,冯先生以其对中国哲学的独特解释,分别对中国哲学背景、精神,传统的儒、墨、道、名、法、阴阳六大学派以及佛教禅宗思想,西方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书本的前两章可看做是导论,笼统地概括了中国哲学的精神与产生背景,第三章开始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具体内容以及世界哲学的简要概况和传入。
在此,我想谈谈阅读此书后我的所得。
书本开篇就谈到了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思想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觉得中国儒家是一种宗教。
在冯先生看来哲学不过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最重要的是“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
书中严肃认真地阐明了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阐明了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虽然会存在语言障碍的问题,使得学者不能完全读懂原作,但哲学的精神境界是难以磨灭的。
至于哲学的作用,正如庄子所言这是“无为而为,无用之用”,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另外,哲学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而学习哲学,而不是一味套用他人的方式方法,这就像嚼饭喂人,经过一嚼,饭的滋味、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
关于中国哲学的背景,冯先生通过十一个小节进行阐述。
从中国地理及经济背景切入,进而引申到重农抑商这一传统政策,接着讲希腊的哲学环境与中国进行对比,阐释环境对哲学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中国哲学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分。
读到这,读者不经会感到困惑,中国各家哲学是如何出现的?这个问题从第三章往后便有了答案,冯先生成熟的笔法,通俗的语言,让读者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不至于像阅读枯燥的教材一般乏味,加之,冯先生在书的前半部分总是提及后面篇章的内容,这更是让读者有继续阅读的欲望。
从第三章开始,冯先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在纷乱凡世的文化盛世,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且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年代,中华大地孕育出诸子百家,促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并对后世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诸子百家游走于各国之间,不断推销包装自家的思想,力求统治者广而推之,从而促进本家思想的发展。
这其中以儒、墨、法、道、名、阴阳六家最为明显。
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谈与现代社会关联度最大的儒家思想。
儒家,作为对中国现代社会影响最大的一家,在西方文献中被称为“孔子学派”,但事实上,儒家并不只是孔子一人,这样的定义显然是有所局限的。
冯先生在第四、七、十三、十五、十七、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等十个章节中着重阐述了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及作用。
儒家思想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建,孟子和荀子进行大面积推广;秦朝遭受第一个挫折——秦始皇为统一思想“焚书坑儒”,使得儒家思想差点毁于一旦;汉朝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方面将儒家思想作为包装政治的手段,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一方面使得儒家思想变得理论化系统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东汉开始道家的复兴让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动摇,直至唐朝,韩愈提出“儒学复兴运动”,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了巩固;宋代,北宋五子和朱熹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不同程度上吸收佛道思想使得儒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新儒学;明清理学走向极端;新文化运动儒家思想备受打击,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与时俱进,现如今儒家思想与时代共同进步。
儒家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地陈列在博物馆中的老古董,它给予了现实社会许多借鉴意义。
自古以来,儒家追求和谐,追求“仁爱”。
这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完善人的个性,陶冶人的情操,规范人的行为和心态,净化人的心灵,以及对于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所以发掘儒学中对现实有价值的部分,对于促进人类、社会和生态得以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发展的几大难题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困惑,是很有帮助的。
教育作为立国之本,人们不应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科学技术知识的传递,而更应强调道德,强调理性,注重理性和人文精神的重建。
儒家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君子,从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无论现代社会科技如何发达,商业如何繁荣,人性的教化,心灵境界的发扬,人们从实然的人向应然的人的超越,总是有不可代替的意义。
这对于人类、国家与人的自身来说,都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人类现代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的建设层面是人性的培育、道德境界的提升。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未来的教育更应当把人的心性建设放到一定的高度,对人类心性的关怀,才是终极的关怀,最根本的关怀。
在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吸取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中有价值的观念,把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统合起来,为发展中国教育尽到自己的一份力。
冯先生说:“教的作用,就是使人把事实上已经不同程度上在做的事做完全。
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就是圣人。
”这一个看上去似乎不高的要求正凝聚了千百年来君子修身的理想。
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即使是最平凡的事,做“完全”了便是至善,在我们的心中就不会再有遗憾,也就不会再有失望。
对待人生俗世,就像冯先生一样,在人生的颠沛时期,仍然以凡心对待。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著作数不胜数,《中国哲学简史》最为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求学人士带来了丰厚的精神食粮,甚至作为大学生的哲学启蒙教材,而在此书中,我收获颇丰,时时受到启发,开启了我的哲学之路。
参考资料:《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冯友兰传》田文军著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