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体育心理学 PPT课件

体育心理学 PPT课件

• (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1.改善情绪状态
体育锻炼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
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 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常因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竞争、
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对未来前程的担忧而持续
产生紧张、焦虑和不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
以使这些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心理承受能力增
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体育锻 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13
第一节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 二、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一)影响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
(二)体育活动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4
第一节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 (一)影响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
• 1.锻炼的目的
然而,当一个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面对压力、遭受挫 折而出现心理障碍时,很少想到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情绪、 消除心理障碍。人们更不知道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预防 一些心理疾病,保证心理健康的最佳方法。实际上,体育锻 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因此人们要达 到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12
能力。
第一节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 (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6.治疗心理疾病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学生患 心理疾病的比率明显上升。到1997年底,全 国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率已达到24%以上,而且 还在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激烈的社会竞争正在 逼进学校,使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大。在中国, 因患心理疾病被迫退学的人数占因病退学总人 数的64%,位于病退率之首。
(2)心理健康也同样影响着身体健康 古人云:“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 肾,思伤脾”

体育心理学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5 大题,45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体育锻炼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由于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触发和增加神经肽的释放,激活中枢阿片系统(Thoren,1990),从而影响大脑分泌β-内啡肽。

”这一假说为:A.单胺假设B.心境状态假设C.神经肽假设D.心血管健康假设2.“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促进5-羟色胺释放,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这一假设是:A.单胺假设B.心境状态假设C.神经肽假设D.心血管健康假设3.灵魂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__________。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B.精神控制了大脑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4.“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于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的评价。

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

”该观念是_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控制理论B.健康信念理论C.计划行为理论D.跨理论模型5.关于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研究,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从降低焦虑的效果来看,短期锻炼比长期锻炼的效果更好B.有规律锻炼比无规律锻炼者更少出现焦虑情绪C.特质焦虑状况的减轻可能是因为体育锻炼的效应抵消了日常生活中的压力D.体育活动较低焦虑与活动增加了肌肉的紧张度有关。

6.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体现在__________。

A.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人的智力B.小强度的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大C.不同的锻炼项目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相同D.体育活动对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不产生影响7.“即使一个人对活动有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认识,但是,如果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足够的机会去锻炼,那么他/她的活动意图将会变得薄弱。

”该观点符合__________。

A.社会认知理论B.健康信念理论C.计划行为理论D.控制理论8.突生二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__________。

《体育心理学》课件

《体育心理学》课件

应激反应的定义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挑战或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应激反应的产生
在运动中,应激反应的产生往往与比赛的紧张氛围、对手的压力、自我期望等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运动员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等生理和心理变化。
应激反应的应对
为了有效应对应激反应,运动员需要掌握一些应对策略,如积极心态调整、合理目标设定、注意力集中训练等。这些策略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心理韧性的重要性
心理韧性的培养方法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泛化阶段
初步掌握运动技能,动作不协调,出现多余动作。
巩固阶段
技术动作定型,能够熟练完成动作。
分化阶段
逐渐纠正错误动作,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自动化阶段
技术动作熟练自如,意识对动作的调控作用减弱。
01
02
03
04
练习是关键
通过反复练习,强化肌肉记忆,提高技能水平。
运动中的情绪调节
02
在运动中,情绪调节对于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情绪调节,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
情绪调节的方法
03
运动员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包括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心理暗示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冷静和自信。
01
与心理学的关系
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与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02
与体育学的关系
体育心理学是体育学的一个分支,与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相互交叉。
03
与健康学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ppt课件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ppt课件

体育课部
完善人格、增进社会适应性
体育运动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
活动。 体育运动不仅具有外在的身体活动形 式,而且具有内在的价值观念、意识 形态和行为规范。 在这个界定的标准上,体育运动具有 文化的各种特征,因此体育运动是一 种文化。
体育课部
完善人格、增进社会适应性
体育运动向人们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
——运动心理学
杨 艳 体育课部
体育课部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
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会形成一个令人兴奋的、 充满挑战的环境。在这个环境当中,参与者的自 尊和动力都可以得到加强。 参与体育运动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却有着一 些共同点,即参与体育运动会有一些益处,这些 益处包括娱乐、学习新的运动技巧、提高现有的 运动技巧、变得更健康和强壮、体验运动和竞争 带来的兴奋以及享受团队气氛和结交新朋友等等。
体育课部
一、相关概念与有关研究
体育
运动
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度量
体育课部
体育
身体教育(狭义)
即以强身、医疗保健、娱乐休息为目的的 身体活动。与德育、智育、美育相配合, 成为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 体育运动(广义) 包括身体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以 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来锻炼身体、促进 健康,增强体质。
扩展自己
生活经验; 诚实而平静的检讨自己的得失; 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抱负水准。
体育课部
体育运动对人的影响
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课部
二、体育运动与生理健康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 经常从事体育运动有益于全身各个系统的健康。 表现在:

对于心脏: 减少身体休息时的心率; 减少规范化运动中的心率; 加速规范化运动后心率的恢复; 增加每次心搏所排出的血量; 增大心肌; 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 对于血管和血液 减轻高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减少血脂; 增加肌肉的血液供应; 增加血容量; 促进肌肉中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体育心理学(全套完整课件课件

体育心理学(全套完整课件课件

2021/3/9
49
运动表象的形成: 视觉表象→视动结合表象 → 动觉表象
2021/3/9
50
• 内部表象 • 外部表象 • 模仿表象 • 情景表象
2021/3/9
51
运动记忆
• 记忆的概念: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 记忆的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重现(回忆)
四个过程。
2021/3/9
否)
2021/3/9
7
• 37、做事很细心
(是 介于两者之间
• 38、对别人的请求乐于帮助
• 39、十分注意自己的信用
• 40、热情来得快,消退的也快
• 41、信奉“不干则已,干则必成”
• 42、做事情更注意速度而不是质量
• 43、一本书可以反复看几遍
• 44、不习惯长时间读书
• 45、办事大多有计划
2021/3/9
38
• 实验(一) 肘关节动觉感受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学会测定肘关节动觉感受性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肘关节动觉感受性的测量仪。
三、实验程序:
1、被试者侧身坐在桌旁,闭上眼睛。手肘平放在仪器的 指针板上。 2、被试者保持腕、肩关节不动,只用肘关节带动指针板按照指定方
向运动,碰到阻拦时停止,再回到始发点。
1、各被试者的感受性是否相同? 2、本实验在体育活动中的意义。
2021/3/9
40
实验(二) 反应时、运动反应时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学习反应时、运动反应时的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反应时、运动反应时的测定仪。 三、实验程序: 1、选择手动方式。 2、被试者注意准备信号,听到声音按红色反应键,看见
3、然后被试者重复该幅度无阻拦的运动三次。只凭被试者的自我感 觉确定动作停止的角度。

体育心理学体育与心理的关系PPT课件

体育心理学体育与心理的关系PPT课件
第44页/共145页
b.短时记忆
• 这是指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在1min左右的记忆 • 数字的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5±2(组块) • 动作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5±2(组块) • 组块的大小,以个人的知识经验组块体系为转移,
凡在经验中形成紧密联系的若干项目,均可作为 一个组快
第45页/共145页
c.长时记忆
记忆和动作记忆。
第48页/共145页
• 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各种记忆往往是 混合在一起的。运动记忆包括形象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而实现的记忆。
• 运动记忆是一种复杂综合的记忆。 • 动作记忆是运动记忆的主要成分,但不
是唯一的成分。
第49页/共145页
(二) 体育运动中动作记忆的特征
知觉
• 1.物体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 2.社会知觉 • 3.错觉
第18页/共145页
似动知觉
第19页/共145页
典 型 的 几 何 图 形 错 觉
第20页/共145页
线条弯曲错觉
第21页/共145页
第22页/共145页
栅格火花错觉
第23页/共145页
(三)知觉的特征
百 50
分 比
40
% 30
20
10
123456 间隔时间/d
第52页/共145页
诗歌 散文 无意义音节
31
动作的遗忘的特点
1.动作记忆的遗忘量远远少于语词记忆的 遗忘量
2.动作遗忘的进程不同于语词遗忘的进程, 尤 其是在开始部分
3.具有共同趋势
第53页/共145页
节 90
省 80
时 70 间 的 60
第39页/共145页

第五章体育心理学

第五章体育心理学

一对一 干预
小群体 干预
社区 活动
政策 干预
干预策略
• 情境安排 • 积极反馈 • 目标设置 • 决策评定 • 社会支持
第四节 体育锻炼的成瘾行为
• 锻炼成瘾的界定
(一)什么是成瘾 通常狭义的成瘾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
求药物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 理已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广义的成 瘾则延伸到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 如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
(一)健康信念模型
[观点]
健康行为来自于心 理、社会因素的 共同影响。
[核心] 健康的个人信念,
调节人们对威胁的 感知,从而影响他 们采取健康行为的 可能性。
(二)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合理行为理论(Ajzen & Fishbein, 1980)认为,人是理智的,当他看到危险时 会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应,而意图是 行为预测的最佳因子。
锻炼成瘾行为的测量
Glasser(1976)曾经提出积极的跑步成瘾的标准: 1.体育锻炼是非竞争性的、个人选择的,每天从 事一小时; 2.体育锻炼只需很少的技能和精神努力; 3.体育锻炼不依赖于他人,可最大限度地独立进 行; 4.锻炼者相信活动具有价值; 5.锻炼者相信坚持活动会导致某种程度的提高; 6.锻炼后不会带来自我贬低。
(二)体育锻炼与情绪
➢ 体育锻炼的抗抑郁效能 ➢ 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 ➢ 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 ➢ 体育锻炼中的特殊情绪体验
(三)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 体育锻炼对某些人格特质的改变
一些研究认为,参与 运动能够促进人格发 展。
纵向研究也显示,在 青少年时期参与运动 对个体的人格发展有 促进作用
(五)跨理论模型

《体育心理学概述》课件

《体育心理学概述》课件

心理测量法:通过心理测 试来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特 征和素质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 案例的分析来了解运动员 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
03
历程
体育心理学的起源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立了实验心理学,为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了“肌肉感觉”理论,为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运动员心理疲劳与
07
心理恢复
心理疲劳的概念与特点
心理疲劳:指运动员在训练 或比赛中,由于心理压力过 大、情绪波动等原因导致的 心理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 中、反应迟钝等现象。
特点:心理疲劳具有持续性、 反复性、累积性等特点,如 果不及时进行心理恢复,可 能会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 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运动动机与运动目标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运动表现、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情绪与心理健
05

运动情绪的概念与特点
运动情绪: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包括兴奋、紧张、焦虑、沮丧 等 特点:运动情绪具有短暂性、情境性、易变性等特点,受多种因素影响
影响因素:包括运动成绩、运动环境、运动强度、运动动机等
运动技能训练的方法与策略
目标设定:明确训练目标,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反馈与调整:及时反馈训练效果,调整训练计划和策略
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心理训练: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抗压 能力
团队协作:培养运动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营养与恢复:合理饮食和充足休息,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 康和恢复能力
运动表现与心理 因素的关系
运动训练与心理 训练的结合
运动损伤与心理 康复的关系

体育心理学课件

体育心理学课件

运动行为的产生与改变
运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运动行为的产生:动机、能力、机 会和诱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动行为:运动参与、运动表现和 运动结果
运动行为的改变:动机、能力、机 会和诱因的变化
PART FOUR
运动情绪与心理 健康
运动情绪的概念与特点
运动情绪:在运动 过程中产生的情绪 体验
PART THREE
运动动机与行为
运动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运动动机:指个体 参与体育活动的内 在动力和原因
概念:包括内部动 机和外部动机
分类:内部动机包括 兴趣、爱好、成就感 等;外部动机包括奖 励、惩罚、社会压力 等
影响因素:个人因 素、环境因素、社 会文化因素等
运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运动动机:对运动的内在需求和渴望 激发方法:设置目标、奖励、竞争等 维持方法:持续反馈、调整目标、保持兴趣等 影响因素:个人性格、环境、社会支持等
运动心理辅导与干预
运动心理辅导的方法:包括认 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正念 冥想等
运动心理辅导的目的:帮助运 动员调整心态,提高运动表现
运动心理干预的时机:在运动 员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进行干

运动心理干预的效果:提高运 动员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
提高运动表现
PART FIVE
运动技能与学习
运动技能的概念与分类
体育心理学课 件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2 体育心理学概述 03 运动动机与行为 04 运动情绪与心理健康 05 运动技能与学习 06 运动团队与合作
PART ONE

体育心理学第五部分体育活动中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

体育心理学第五部分体育活动中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
2000)。
第十一页,共33页。
目标设置的作用
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到体育活动任务上。(目标 的指向作用)
能够激发学生的努力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 表现。(目标的激励作用)
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坚持参与体育活动。(目标的维持 作用)
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地设计、执行最适 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目标的促进作用
第十九页,共33页。
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
技术动作完成目标是指学生要完成的技术动作的 标准。而结果目标是指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最终 是否能够获胜上。
结果目标是不容易调节的,而技术完成目标是可以 调节的。
第二十页,共33页。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目标不仅可 以尊重学生的个人意志,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相互交流和沟通,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责任感和积 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第二十八页,共33页。
目标执行环节的注意点
利用团队目标实现团队成员的自我控制与自我管 理
监督与咨询 反馈与指导
信息管理
第二十九页,共33页。
设置团队目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注意不要设立高不可攀的目标。 注意不要低估团队成员的潜力,他们有能力完
成一个比现在更好的目标。 一个好的团队目标应该简洁,可操作。 好的目标应该成为整个团队共享的目标。
更多、焦虑程度高
第八页,共33页。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给出所学习动作或内容的理由,并强调学习内容对运动技 能掌握的意义
2、选择学习内容应该尽可能多样化,培养运动兴趣,进而激 发体育学习动机
3、教学任务应当难度适中,符合“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第五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ppt课件

第五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ppt课件
12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逆商
• (AQ来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全称 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 。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 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 力。
思考?
• 3.体育锻炼与体育活动的区别?与职业 劳动的区别?
8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思考?
• 4.智力?智力高低的判断标准?体育活 动真的能促进智力发展吗?
9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4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王极盛(1998)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 (1)智力正常; (2)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3)情绪稳定而愉快; (4)意志健全; (5)行为协调; (6)人际关系适应; (7)反应适度。
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Intelligence Quotient),它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 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它必 须与灵商(SQ)配合运用才行。智力也 叫智能,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表现多 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 创造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 变能力、推理能力等,其包括文商 (CQ)。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体育心理学课件

体育心理学课件

运动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成员间的信任与支持
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支持是影响团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种信任 和支持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
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是维系团队凝聚力的重要纽带,能够使团队成员 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能够减少误解和冲突,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 流和协作配合。
实现
实现运动目标的方法包括制定详细的 计划、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寻求他人的 支持和帮助等。
03
运动情绪与心理健康
运动情绪的概念与特点
运动情绪
指在参与体育运动时产生的各种情感体 验,包括愉快、兴奋、紧张、沮丧等。
VS
特点
运动情绪具有情境性、唤醒性和适应性, 能够影响运动员的认知、行为和生理反应 。
运动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领导者的能力与风格
领导者的能力和风格对团队凝聚力也有重要影响,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提高运动团队凝聚力的方法与策略
强化团队目标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团 队的目标和价值观,提高团队成员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
促进团队互动与协作
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和比赛,促进团 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提高团队 的协作能力和战斗力。
加强沟通与协调
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与协调方式,加 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配 合,减少误解和冲突。
激发团队士气与动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和鼓舞,激发团 队成员的士气和动力,提高团队的凝 聚力和战斗力。
运动团队冲突的解决与管理
识别冲突源
促进有效沟通
首先需要识别冲突的来源,了解冲突的性 质和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和心理社会功能; 6. 体能还与由长期生活应激导致的较低水平身体疾病
相关。
基本内容六:生理和心理机制
1. 体育活动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生理学原因与氨基酸 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有关、与脑内神经肽的变化有关、与心血管系统的 健康程度有关。
2. 体育活动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心理学假设包括:心 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 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 假说等。
教学活动3
知识点3: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教学活动: 首先请学生罗列出体育活动会产生哪些情绪效益。 重点介绍体育活动对抑郁、焦虑的影响。 通过实验法指导学生对抑郁和焦虑状态进行测量。
讨论1:体育活动能代替药物治疗抑郁症吗?
1. 抑郁症的症状 2. 抑郁症的治疗手段 3. 运动处方与药物的疗效
讨论2:当你心情烦躁时,可以采取什么样的 体育活动方式?
3. 控制点理论认为,内部控制是预测体育活动的一个 重要变量。一个重视自己健康状况并且是内部控制 的人,很可能会实施具体的体育活动。
4.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1997),个体、行
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 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自 我效能可以更好地解释个体体育活动的参与。 5. 跨理论模型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是动态进行的, 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跨理论模型提出了个体行 为变化状态的不同过程,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应 采取不同的行为转变策略。促使其向行动和保持阶 段转换。
4. 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和儿童认知功能的发展, 能延缓或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
5. 体育活动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 能的影响也不相同。
基本内容三: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1. 体育活动的抗抑郁效能; 2. 体育活动降低焦虑和紧张的效能 3. 体育活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4. 体育锻炼中的特殊情绪体验
第五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
1. 围绕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阐述,对体育 活动与人格改变、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体育活动 对情绪的影响、体育活动的消极后果等进行描述。
2. 对体育活动产生良好心理效益的机制进行讨论。 3. 对人们参与和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对
不同的体育锻炼行为理论进行了解释。 4. 对锻炼行为干预的策略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案例说明
教学活动4
知识点4: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 教学活动: 以讨论课的形式来进行。讨论的议题为: 1、“运动员人格与一般人的人格有无区别” 2、“通过体育活动能否对人格产生影响?” 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肯定组和否定组。让他们相互辩 论。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促使他们进行思考。
教学活动5
知识点5:体能对应激反应(心血管系统、抑郁、免疫 系统等)的调节 教学活动: 重点分析有氧体能对心血管系统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体能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
复习题
6、 影响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有哪些? 7、 决定个体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因素是什么? 8、 老年人和青少年退出体育活动的原因是否相同? 9、 请描述并比较关于体育锻炼行为的几种理论。 10、 为什么说体能是社会应激的调节变量? 11、 比较积极性活动成隐者与消极性活动成隐者的 特征。
思考题
基本内容七:体育活动的坚持性
1. 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大致出于生理需要、审美 需要、情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功利的需要、社会环境的需要和休闲娱乐的需要等。 甚至还有人认为参与体育活动不需要理由,其动机 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2. 很多人拒绝有规律的体育活动的理由是:“没时 间”、“没有精力”、“没有动机”,这些因素都 是个人可控制的因素,它们与个体的态度和价值取 向有关。
教学目标二
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 提高活动坚持性的原则和策略应用到指导大众健身 的实践中去。
学习要点
1、对身心关系的探讨,以及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2、体育活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3、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4、体育活动对人格会不会产生影响 5、体能对应激的影响 6、体育活动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原因分析 7、各种锻炼行为理论之间的差异。 8、影响人们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因素 9、促进人们体育活动坚持性的策略和方法 10、体育活动的消极影响
基本内容一: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1. 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 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 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 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身心关系和心理健康的标准 有不同的观点。 3. 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心理健康,使得消极效 应减少,积极效应增加。
教学活动1:
知识点1:对身心关系的探讨,以及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教学活动: 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比较几种不同的理论,通过比较 使学生加深对身心关系的理解。 结合研究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研究的发展有所了解。 实验法:组织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测量手段,掌握测 量方法。
讨论:
怎样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健康的人? 1、身体健康:具体表现是什么 2、心理健康:具体表现是什么? 3、社会适应:具体表现是什么?
4. 多数退出体育活动的人在活动初期都有2—4个基本 目标,他们希望通过体育活动达到预期的结果。一 旦锻炼者发现体育活动没有帮助他们达到预期的目 标,他们就有可能退出活动。
5. 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个人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
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 状态等。 6. 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物
1、 书中列举的体育活动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心理健康的理论是否 存在不足?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释? 2、 如果你是一位社区体育指导员,你发现有一些中 年人从正在进行的体育活动中退出了,你将如何给他 们指导和建议?你会如何调整你的课程? 3、 当有规律的体育活动者中断运动时,可能带来的 后果是什么?
思考题
4、社会体格焦虑对个体的体育活动行为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 5、如果你是一位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指导教师,有什么 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坚持体育活动并成为有规律的活动 者? 6、用什么方法才能避免产生体育活动依赖性? 7、一个意志坚定、独立性强的人与一个意志薄弱、容 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人相比,谁更有可能成为有规律 的体育活动者?为什么?
基本内容九:锻炼行为的干预
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 1. 情境安排 2. 积极反馈 3. 目标设置 4. 决策评定 5. 社会支持
基本内容十:体育活动成瘾
1. 消极锻炼成瘾的人容易受锻炼行为的控制,体育活 动成瘾是一种强迫行为,一旦形成难以摆脱。
2. 体育活动成瘾的症状。 3. 体育活动成瘾的干预方法。
教学活动2
知识点2:体育锻炼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教学活动: 围绕“体育锻炼到底能不能对运动者的认知功能产生 影响,如何影响?”这一话题展开教学。以课堂讲授 为主,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讨论:
“体育活动与智力水平之间的关系” 正方:体育活动可以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 反方:体育活动与智力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少关系
基本概念
体育活动、心理健康、认知功能、抑郁、焦虑、主 观幸福感、跑步者高潮、流畅体验、人格、自尊、有 氧体能、社会应激、氨基酸神经递质理论、单胺类神 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心 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 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 说、健康信念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活动坚持性、锻炼行为干预、 锻炼依赖性
教学活动6
知识点6:体育活动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原 因分析 教学活动: 在分析现有理论假说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让他 们提出这些理论的不足之处。 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对锻炼行为理论有初步了解。
教学活动7
知识点7:各种锻炼行为理论之间的差异 教学活动: 讨论课,结合作业完成情况,探讨各种不同的锻炼行 为理论的意义及不足。 讨论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结合实践初步掌 握锻炼行为调节的策略和措施。
谢 谢!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教学目标一
使学生能够: 1. 描述体育活动带来的心理效益; 2. 了解健康的体能是提高生活质量,调节社会应激的
重要变量; 3. 解释体育活动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4. 了解各种锻炼行为理论,并且对体育锻炼行为的预
测因子有一定的认识; 5. 描述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因素; 6. 对体育活动的消极影响有初步的认识。
理环境、体育活动的特征等
基本内容八:锻炼行为理论
1. 根据健康信念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 体育活动,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活动动机和 活动知识,或认为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 了进行体育活动的好处并且感觉到完成运动并不困 难。
2. 美国学阿齐赞(Ajzen)1985年提出的合理行为理 论和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 感对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基本内容五:体育活动对应激的影响
1. 体能与心理应激后较低水平的心血管唤醒水平相关; 2. 短期的体育活动计划可以有效地降低心理应激过程
中的唤醒水平; 3. 短期的体育活动计划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郁; 4. 体能与长期生活应激导致的较低抑郁水平相联系; 5. 体育活动计划能有效地提高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功
作业讨论
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育活动干预方案。 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8
知识点8:体育活动的消极影响 教学活动: 采用课堂讲授法,介绍体育活动成瘾和与体育活动心 理耗竭的有关知识。
复习题
1、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哪一种是增进心理健康的关 键?为什么? 2、 体育活动对焦虑产生影响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 是什么? 3、 讨论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方式、活动频率、活动环 境更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 4、 讨论体育活动与人格、认知功能的关系。 5、 请列举六种理论对体育活动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原 因加以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