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学习共同体”焕发作文生命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学习共同体”焕发作文生命活力

为了改变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的局面,笔者尝试借助“学习共同体”来破解作文教学难题,建构开放式的作文教与学的课堂环境,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激发作文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广泛交流合作与分享,拓宽了作文教学改革的路径,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提前布置

不少教师将平时的作文教学重心放在作后评讲上,忽视了作前学生的充分准备。教师带着题目去上课,现场公布题目,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习作。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准备不充分,疲于应付。如果以“一刀切”的标准来操作,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积极性也受到抑制,作文教学就容易步入死胡同。

借助“学习共同体”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本着异质、自愿、互补、动态的原则,每5人~6人一组,使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语言表达水平、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形成合理的搭配,以便实现同伴学习互补。提前一周(含双休日在内)公布作文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根据题目要求思考立意,搜集素材,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精益求精,思维缜密、缓慢的学生可以细加斟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交流各

自的想法,包括审题立意、文体的选择、素材的准备、写法的构思等。交流可以是组内同伴,也可以是组间同学,还可以是QQ学习群或班级群的成员;也可以和教师交换看法,还可以征求家长的意见。这样,可以把作文学习共同体从课堂延伸到网络,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学习者和助学者能够实现多渠道、不受时空限制地立体式交流互动,形成自由、开放的新型学习模式。

二、思维碰撞

课前的充分准备,打破了传统作文训练中学生单打独斗、孤立无援的状态。在课堂小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激发状态,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获得坦诚交流的机会。教师也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小组中,采取流动编制的方法来激活各小组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情境下,不存在“谁比谁聪明”,“谁比谁更有权威”,大家完全处于一种民主、自由、平等的和谐教学氛围中,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一些文思枯竭的学生也有内容可写。教师参与其中又可防止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能及时矫正学习小组的偏差行为。有了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对审题立意的探究就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一则关于社会现象的材料作文:

文化遗产,是全民族共同的财富。也许正因为此,一个

“牛郎织女”的故事,六个省明争暗斗;一个“梁祝故里”,十几个省虎视眈眈;一个“帝尧故乡”,山西相邻两县烽烟四起。一时间,“遗产经济学”在中华大地被演绎得登峰造极,高潮迭起。

大部分学生是“就事论事,同类拓展”,从文化、遗产、历史等角度来立意,有一部分学生写惯了含有哲理的材料作文,习惯从材料中引出道理来,提出“做人做事不能有功利心”“做人要淡泊名利”“竞争要有度,要懂得礼让”等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辩得很激烈。此时,教师顺势讲授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法,强调这类作文要注意“针对性”,突出“评论现象”,有的放矢,普通意义上的“理”点到即可,不宜喧宾夺主,并指导学生阅读、参考报纸上“时评类”栏目文章,揣摩这类文章的写法,最终学生对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

三、习作“漂流”

教师可以采用专门印制的稿纸写作文,这种稿纸将行距、边批栏和总评栏多留一点空档,方便师生评改。学生作文写好后,教师不立即收上来批阅,而是按质量适当均衡后装订成几本,在班级“漂流”。指导学生自由评点,充分表达意见,可以涉及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方方面面。在总评栏,学生可仿照网络论坛发帖的做法,为自己起个笔名,进行跟帖式评论。

这种作文评价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把教师从沉重的批改负担中解放出来,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作文读者唯一的问题,也避免了教师批改评语老套、单调枯燥的毛病,不至于作文发下来,学生扫瞄一下分数,评语爱看不看就放进了书包。习作“漂流”蕴含着丰富的交流与合作元素,真正把作文的评改权还给了学生,便于发挥群体的力量和智慧,产生有效的伙伴效应。阅读同龄人的作文给大家创造了开放式的学习机会,既可以学习借鉴别人作文的长处,又能看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横向比较,取长补短。另外,同伴的修改意见也更容易彼此接受,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习作漂流环节完成后,教师再把作文收上来进行二次批改,就事半功倍了。

四、定向点评

自由评改之后,进入分组定向点评环节。将先前分好的小组分配成“题意(题目立意)”一组、“题意”二组,“选材”一组、“选材”二组,“构思(结构思路)”一组、“构思”二组,“语言”一组、“语言”二组,“美文”一组、“美文”二组等。每组推荐组长一人、记录一人,准备作文讨论专用记录本。各组根据要求对全班同学的作文利用课余时间或阅读课、自习课进行分类调查,由组长主持小组评议,整理出各定向模块优秀作文的典型之处和有代表性的不足之处,先在同类型的组间交流,最后在全班作文评讲课上汇报交流。

在定向点评环节中,学生在良好的合作体验中学会了思考和表达,达到了优势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合作提高的目的。作文归还给学生后,作者重读作文,思考师生评改的地方,体会改前改后的差别,总结得失,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二次创作,作文档次得到了提高,也收获了写作的自信和愉悦感。在下一次作文中,各组称号重新分配,组员再做微调,可以产生较好的轮动效应,尽可能地解除一切程式化的约束,拓展作文教学的开放式平台,真正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

五、佳作分享

教师和“美文”组合作,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评出佳作奖和进步奖,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优秀习作经过修改或二次创作后,或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或张贴在教室里,阅读分享;还可以上传到有关网站、博客以及投稿报纸杂志,不断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优秀习作积累到一定数量后,鼓励学生自己选编优秀习作集,在积聚一份小小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他们表达多姿多彩生活的一部分。

借助学习共同体进行作文教学,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焕发了作文教与学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